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六年級數學教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8-28 12:20:53 六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必備]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必備]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決問題,并掌握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一般步驟。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知識遷移,在復習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探究用反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

      2.借助對比練習,總結用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策略多樣化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腦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歸一、歸總應用題。

      教學難點:掌握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一般步驟,準確判斷題中數量之間存在的比例關系,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列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組學習記錄卡。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引導發現法等。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建立表象。(課件出示)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1)一輛汽車行駛速度一定,所行路程和時間。

      (2)書的總本數一定,每包的本數和包裝的包數。

      (3)圓柱的體積一定,圓柱的底面積和高。

      (4)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

      2.下面各題中各有哪三種量?那種量一定?哪兩種量是變化的?變化的規律怎樣?它們成什么比例?你能列出等式嗎?

      (1)一列火車從甲地到乙地,2小時行駛6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8小時可行240千米。

      (2)讀一本書,每天讀20頁,6天可以讀完,如果每天讀5頁,需要x天讀完。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正、反比例的應用,因此通過本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加深對正、反比例的意義理解,能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

      二、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一)回顧舊知,激發興趣

      1.出示例5情景圖,說一說圖意,了解數學事例。

      2.讓學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設計意圖]用以往學過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助于從舊知跳躍到新知的學習,同時有利于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檢驗,幫助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構建知識結構。

      引導過渡:這個問題除了用算術方法解答外,還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下面我們繼續探究怎樣用比例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法,感知策略

      1.梳理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用比例解決問題,必須知道題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你們能說一說題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嗎?(板書:相關聯的兩種量:水費、用水噸數)

      2.因為(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說,( )和( )的比值相等。

      5.根據這樣的關系,你能列出比例嗎?

      6.請解比例。

      小組合作探究用比例解題的方法。

      找出題中兩種相關聯的量,以及對應的數據,完成探究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明確學習的目標和任務、組織學生如何開展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必不可少的部分。探究的問題既突出了學習的重點,又把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清晰地呈現出來,有利于學生建構用比例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形成策略,展示成果

      我們知道(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列出比例是:(或28:8=x:10),比例的解是x=35。(板書解法)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先讓學生自己解答,再組織、引導學生合作、交流自己發現方法。在交流中,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探究能力。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

      (四)檢驗反思,提煉策略

      師:這個問題我們用比例的知識解決了,你有什么方法檢驗自己的解答是正確的呢?

      啟發學生自主選擇檢驗方法。如:將結果代入原題、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用算術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來檢驗等。

      師:反思剛才的學習過程,我們一起來歸納用比例解決問題的“五步曲”:

      一找(梳理相關聯的兩種量)、二判(判斷相關聯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設未知x,根據判斷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五檢(用自己熟練的方法來檢驗)。

      [設計意圖]“檢驗反思”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正確率。歸納解題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即時練習,鞏固提高

      同學們不僅用我們過去的方法解決了李奶奶的問題,還發現用比例的方法也能解決李奶奶的問題,同學們真能干!接下來請你們解決一下王大爺的問題吧!

      出示“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4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讓學生進行變式聯系。

      (學生獨立應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指名板演并交流訂正,比較兩題的異同點,使學生明確例5的條件和問題改變后,題目中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正比例關系沒變,只是未知量變了)

      三.應用策略,拓展新知

      1.例6:一個辦公樓原來平均每天照明用電100千瓦時。改用節能燈以后,平均每天只用電25千瓦時。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在可以用多少天?這個問題同學們一定會解決!

      (1)自主解決問題。

      (2)交流匯報解決過程。

      (3)師: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我們又了解到了用反比例意義也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用反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獨立解決做一做的問題。

      師:說一說題中的數量關系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

      [設計意圖]再次讓學生感受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豐富解決問題的思路。

      四、歸納總結,揭示主題

      應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你是怎樣想怎樣做的?

      強調: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題中的兩種相關聯的量,判斷它們成哪種比例關系,然后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設計意圖]通過例題的講解,學生總結用比例解答應用題關鍵和解題步驟。

      五、鞏固練習,考考自己(課件出示)

      1.獨立去思考,列式不計算。

      (1)食堂買3桶油用780元,照這樣計算,買8桶油要用多少元?

      (2)同學們做廣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2.仔細去分析,巧妙來選擇。

      (1)李師傅5小時做80個零件,照這樣計算,16小時可以做多少個零件?這題( ) A.用正比例解B.用反比例解C.不能用比例解

      (2)裝訂一批書,計劃每天裝訂1800本,40天完成,實際每天裝訂20xx本,實際幾天可以完成?解答時設實際X天可以完成。正確的列式是( )

      A.1800X=20xx×40 B.20xxX=1800×40 3.爭做小法官,認真來判斷。

      (1)某食堂12天燒煤15噸,照這樣計算,100噸煤可以燒多少天?

      解答時設100噸可以燒X天。列式為12:15=100:X ( )

      (2)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駛70千米,5小時到達。如果要4小時到達,每小時需要行駛多少千米?這是一道正比例應用題。( )

      4.用邊長為15cm的方磚給教室鋪地,需要20xx塊。如果改用邊長為25cm的方磚鋪地,需要多少塊?(用比例解答)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循序漸進,圍繞所學基礎知識設計變式題,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水平,使學生不僅會做,而且會想。練習形式多樣,從而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使他們從不同的途徑和角度去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

      六、盤點收獲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能說給大家聽聽嗎?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解題的步驟是什么?(學生自己用語言敘述)

      七、作業布置:教科書P63、64練習十一第3、8題。

      【板書設計】

      用比例解決問題

      用比例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例5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χ元。

      一找(梳理相關聯的兩種量) 28:8=χ:10

      二判(判斷相關聯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8χ=28×10

      三列(設未知x,根據判斷列出比例) χ=280÷8

      四解(解比例) χ=35

      五檢(用自己熟練的方法來檢驗)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35元。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從意義、讀法、寫法、大小比較、改寫以及省略尾數保留近似數等幾個方面復習了整數的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按類似的思路來復習小數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小數的認識)

      ⊙回顧與整理

      1.小數的意義。

      過渡: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物體個數的時候,例如:我吃了半個蘋果,做一件上衣要用一米半的布料……提問:半個、一米半怎樣來表示呢?誰來說說小數的意義?

      預設

      生1:半個可以用0.5來表示,一米半可以用1.5來表示。

      生2:把整數“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幾份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2.小數的數位順序表。

      師:小數的數位順序表是怎樣的?誰能把整數、小數的數位順序表補充完整?

      (課件出示數位順序表,小數部分留白。指名回答,師填充)

      3.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1)師:怎樣讀小數?怎樣寫小數?

      預設

      生1:讀小數的時候,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順次讀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生2:寫小數的時候,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寫法寫,小數點寫在個位的右下角,小數部分順次寫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2)寫小數時需要注意什么?

      (空位用“0”補足)

      4.小數的分類。

      (1)誰知道根據小數部分的位數是否有限,小數可以分成哪幾類?

      預設

      生:根據小數部分的位數是否有限,小數可以分成“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兩類。

      (2)誰能舉例說明什么是有限小數?什么是無限小數?

      預設

      生1: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小數,叫做有限小數。例如:21.7,35.3,0.13都是有限小數。

      生2:小數部分的位數是無限的小數,叫做無限小數。例如:8.33…,3.1415926…都是無限小數。

      (3)無限小數還可以再細分嗎?如果細分,那么可以分成哪幾類?

      預設

      生:無限小數可以分為無限不循環小數和循環小數。

      (4)關于無限不循環小數和循環小數,你都了解哪些知識?

      預設

      生1:一個數的小數部分,數字排列沒有規律且位數無限,這樣的小數叫做無限不循環小數。例如:π

      生2:一個數的小數部分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例如:2.555… 0.0333… 17.109109…

      生3:一個循環小數的小數部分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數字叫做這個循環小數的循環節。

      例如:3.99…的循環節是“9”,0.5454…的循環節是“54”。

      5.小數的性質。

      (1)師:誰能說說小數有怎樣的性質?

      預設

      生: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理解小數的性質時,應該注意什么?

      (提示:要注意是“小數的末尾”,而不是“小數點的后面”)

      6.小數點位置的變化。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

      2、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形結合的思想。

      4、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1、教法

      情境教學法,創設找圖書管理員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感知確定位置的方法。

      2、學法

      積極參與法,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理解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并積極參與動手操作活動,提高看圖能力。

      四、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生談話。

      1)學校讓我們班推薦一位同學到學校圖書室做圖書管理員,老師已經選好了,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

      2)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是第三組的。你們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他可能是哪幾位同學?如果要找到這位同學,還要知道什么條件?

      3)這位同學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

      2、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確定位置的方法。

      1)板書課題:用數對確定位置

      2)設計意圖:通過談話中引入數學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題1教學圖。

      讓學生觀察圖,說說張亮同學坐在第幾列?第幾行。

     。ㄘQ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

      (2)張亮同學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數對來表示(2,3)。

      (3)讓學生用數對表示王艷和趙強的位置。

      王艷(3,4)趙強(4,3)

     。4)小結。

      確定一個同學在教室的位置,要考慮兩個要素:第幾列和第幾行。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認識第幾列第幾行的判斷方法,經歷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解決問題的過程

      2、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

      課件出示電影院和電影票的圖片。出示題目:舉出生活中確定位置的例子,并說一說確定位置的方法。

     。娪霸河秒娪捌眮泶_定位置,電影票一般都寫著“幾排幾號”,“排”表示行,“號”表示列。比如“3排7號”用數對表示是(7,3)。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出發,選擇學生感舉的事物,提出相關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教學例2。

      (1)認識方格圖。

      出示動物園示意圖。

      指導學生觀察圖。

      這幅動物園示意圖與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以下幾點不同:一是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館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二是表示各場館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三是方格紙的豎線從左到右依次標注了0,1,2,…,6;橫線從下往上依次標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數對表示圖中各場館的位置。

      提問1:我用了數對(3,0)來表示大門的位置,你們知道我是怎樣想的嗎?

      大門在示意圖中處于“豎線3,橫線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數對(3,0)來表示

      你們能用數對表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嗎?

      熊貓館(3,5)大象館(1,4)猴山(2,2)海洋館(6,4)

      (3)根據數對標位置

      在圖上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事例認識和理解位置與坐標中數值的對應關系,讓學生不但會用數對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位置,還會描述坐標圖上的物體的位置。

      三、鞏固運用

      1、小游戲:看誰反應最快。

      老師說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同學要在3秒內起立。

      2、做一做。(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如何用數對來確定位置,用數對確定位置時,數對中的前一個數表示第幾列,后一個數是表示第幾行。

      五、板書設計

      1、用數對確定位置

      2、豎排叫做列從左往右

      3、橫排叫做行從前到后

      4、張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2、使學生學會并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掌握“比例分配”問題的特征,能熟練地計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比轉化成分數。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2、甲數與乙數的比是4∶5。

     、偌讛凳且覕档膸追种畮祝

     、谝覕凳羌讛档膸追种畮祝

      ③甲數是甲、乙總數的幾分之幾?

     、芤覕凳羌、乙總數的幾分之幾?

      3、出示投影圖:

      師:看到此圖你能想到什么?

      學生說,老師寫在膠片上:

     、倥c男生的比是3∶2。

     、谀猩c女生的比是2∶3。

      4、某生產隊運來60噸化肥,平均分給5個小隊。每個小隊分到多少噸?

      60÷5=12(噸)

      這種解答的方法,在算術上叫什么方法?

      剛才我們解題的方法叫平均分配的方法,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泛,而且這種方法你們早已比較熟悉,也經常用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有些事情,用這種方法就行不通了。

      如:你們單元住著18家,每月交的水電費能平均分配嗎?

      又如:國家搞綠化建設,能把綠化任務平均分配給各單位嗎?

      比如生產隊的土地,也要根據國家計劃,合理安排種植,不能想種什么就種什么,所有這些,都需要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這樣的分配方法叫“按比例分配”。(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題。

      例1第四生產隊計劃把400公頃地按照3∶2的比例播種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各種多少公頃?

      學生讀題,分析題中的條件與問題,教師把條件與問題簡寫出來:

      然后再讓學生帶著三個問題去思考。

     。1)兩種作物一共幾份?怎樣求?

      (3)400公頃是總數,要求的兩種作物各種多少公頃?怎樣計算?

      分析:

     、儆靡粋長方形表示全部土地。(畫圖)

     、诟鶕Z、經之比是3∶2,你知道什么意思?(糧3份,經2份。)

      師邊說邊把長方形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標糧,其中2份標經。

      觀察:①從圖上看,把全部土地平均分成幾份?你怎么算出來的?

      (板書)總份數:3+2=5

      3∶2,實質都表示倍數關系。現在這道題能夠解決了。

      糧食作物多少公頃?怎么算?

      經濟作物多少公頃?怎么算?

      驗算:

     、偾罂倲240+160=400

     、谇蟊240∶160=3∶2

      答:糧食作物240公頃,經濟作物160公頃。

      (附圖)

      這道題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首先

      多少。

      師歸納:問題通過分析得到解決,又經過驗算證明方法正確,從這道題可以悟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規律為: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兩個數的比,把兩個數的比轉化成各占幾分之幾,然后按“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的方法解答。

      2、試一試。

      抓住主要矛盾練習,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把45棵樹苗分給兩個中隊,使兩個中隊分得的樹苗的比是4∶5,每個中隊各得幾棵樹苗?

      總份數是幾?怎么算?一中隊占幾分之幾?二中隊占幾分之幾?

     、倏偡輸4+5=9

      驗算:①總棵樹20+25=45(棵)

     、诒20∶25=4∶5

      答:一中隊得20棵,二中隊得25棵。

      (三)鞏固反饋

      1、某工廠有職工1800人,男女職工人數比是5∶4,求男女職工各多少人?

      2、沙子灰是灰和沙子混合而成的,它們的比是7∶3。要用280噸沙子灰,則灰和沙子各需多少噸?

      3、圖書館買來160本兒童故事書,按1∶2∶3分給低、中、高年級同學閱讀。低、中、高年級各分到多少本?

      以上三題只列出主要算式即可。

      4、學校把560棵的植樹任務,按照五年級三個班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三個班級各植樹多少棵?

      分析條件、問題以后讓學生討論:

     、偃齻班植樹的`總棵樹是幾?

     、陬}目要求按什么比?人數比是幾比幾?

     、廴齻數的和及三個數的比知道后,根據“按比例分配”的規律,怎樣計算這道題?

      試著讓學生在本上做,老師巡視,然后把方法集中到黑板上。(找白話文用不同方法計算的學生板演。)

      5、有一塊試驗田,周長200米,長與寬的比是3∶2。這塊試驗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ㄟ@道題給了長與寬的比是3∶2,指的是一個長與一個寬的比,而周長包括2個長和2個寬,因此先求出一個長寬的和,即200÷2,然后把100按3∶2去分配。)

      6、看圖編一道按比例分配題解答。

      7、水是由氫和氧按1∶8的重量比化合而成的。5.4千克的水中含氫、氧各多少千克?(看誰用的方法多。)

      方法1

      8+1=9

      方法2

      5.4÷9=0.6(千克)

      0.6×1=0.6(千克)

      0.6×8=4.8(千克)

      方法3

      方法4

      5.4÷(8+1)=0.6(千克)

      0.6×8=4.8(千克)

      方法5

      解:設氫為x千克。

      5.4-x=8x

      5.4=9x

      x=0.6

      5.4-x

      =5.4-0.6

      =4.8

      方法6

      解:設氧為x千克。

      x=(5.4-x)×8

      x=43.2-8x

      9x=43.2

      x=4.8

      5.4-x

      =5.4-4.8

      =0.6

      以上方法4,5,6要寫全過程。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實錄】

      一、匯報交流,梳理知識

      師:課前,老師要求同學們把有關立體形體的知識整理成表格或圖,F在,請小組討論推薦一張表格或圖,拿上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各小組紛紛在實物投影儀上出示自己組整理的表格并向同學介紹。有出現下列圖表等情況。

      二、貼進生活,模擬應用

      1、購買魚缸的數學問題

      師:昨天,老師想去買一個魚缸,發現有以下幾種型號。

      尺寸

      型號

      長(分米)

      寬(分米)

      高(分米)

      1號魚缸

      6

      6

      6

      2號魚缸

      9

      6

      4.2

      3號魚缸

      5

      5

      7.75

      師: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當時老師看到的三種魚缸的形狀大致是怎樣的?

      生:1號魚缸看起來像一個正方體……

     。ū娚鷵屩a充:沒有上底面。)

      生:2號魚缸像一個扁扁的長方體,沒有上底面。

      生:3號魚缸是一個高高的長方體,有點像柱子,也沒有上底面。

      (眾生搶著補充:它的底面是一個正方形。)

      師::這樣吧,每個小組選畫一個魚缸,然后展示給其他小組看看。

      師:工人叔叔在做魚缸時該如何割玻璃,各種方案需怎樣的玻璃?選擇一種魚缸,想一想。

      生1:我選1號魚缸,它只要割5塊邊長是6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就可以。

      生2:2號魚缸需要的玻璃是:一塊長9分米寬6分米的長方形玻璃,二塊長9分米寬4.2分米的長方形玻璃和二塊長6分米寬4.2分米的長方形玻璃。

      生3:3號魚缸要二種形狀的玻璃:一塊邊長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和4塊長7.75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玻璃。

      師:觀察三個魚缸,你想知道什么?

      生:哪個體積最大?

      師:魚缸裝水量是它的容積,如果不計玻璃的厚度,它的體積就是容積。

      生:哪個魚缸用料最少?

      師:那就來計算一下它們的容積和用料面積吧,小組合作、分工計算。

      反饋如下:

      用料面積(平方分米)魚缸容積(立方分米)

      1號魚缸:6×6×5=180 6×6×6=216

      2號魚缸:9×6+(9×4.2+6×4.2)×2=180 9×6×4.2=226.8

      3號魚缸:5×5+5×7.75×4=180 5×5×7.75=193.75

      師:觀察上面的數據,你有什么想法或問題?

      生問:老師,以前學習的表面積相等時,正方體的體積大。而這里為什么不是這樣?哪里不對?

      生答:以前學習的表面積相等是在所有面都計算的,今天計算的魚缸只需計算5個面就不一樣了。

      師:你認為老師應購買幾號魚缸?

      生1:我認為選2號魚缸好,因為它底面比較大適合魚游玩。

      生2:我覺得你選3號比較好,因為它占地面積小。

      生3:3號好,因為3號魚缸比較深,適合習性不同的各種魚,深水與淺水可養不同的魚。

      生4:1號好,因為它方方正正,既寬闊又比較深,魚比較容易找到喜歡的深淺之處,那里又相對較寬大。

      生5:我勸你不要買3號魚缸,因為它比較窄小,魚不好向前游。

      生3(迫不及待地說):魚可以繞著游。

      師:大家能獨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見都很好,購買時還要考慮房子大小等因素。

      2、沙坑用沙中的數學問題

      學校在操場邊的空地上挖了一個長6米、寬3米、深0.4米的坑,準備裝上沙作為沙坑使用。它的旁邊有一堆圓錐形的沙,底面周長是12.56米,高1.5米。這堆沙夠用嗎?(∏的值取3.14)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后匯報)

      生1:這堆沙不夠用。因為沙坑的體積是6×3×0.4=7.2(立方米),而這堆沙的半徑只有12.56÷3.14÷2=2(米),沙的體積是×3.14×2×2×1.5≈6.28(立方米)。沙不夠用。

      生2:我有不同意見,我認為這堆沙夠用了。因為已經有6.28立方米沙,而沙坑裝滿沙也僅需7.2立方米,不用裝滿就可以了。

      生1:不裝滿一些會不安全。

      生2:不對,6.28÷(6×3)≈0.35,可見,用6.28立方米沙來裝這個沙坑可以裝0.35米深了,應該是安全的。而且,在使用中,沙不容易溢到操場上去。

      生1:我接受你的意見。

      三、綜合實踐,升華知識

      師:我們通過剛才的幾個題目復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和圓錐的體積計算,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問題。老師這兒有一個鉛球,怎樣求出這個鉛球的體積呢?

      (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生1:我們可以先在魚缸里放一部分水,不能太多,量出水的高度;再將鉛球放進水中,再量出水的`高度,上升的水的體積就是鉛球的體積。

      生2:我們組的方法與他們不同,我們決定用一個大口杯,裝滿水,再將鉛球放進水中,收集溢出的水,用量筒一量就知道鉛球的體積。

      生3:如果魚缸很大,這個鉛球又這么小,放到水里水面上升很少,會很難測量,就不容易求出鉛球的體積了。

      生1:對,我們會選擇一個大小適宜的魚缸,或者玻璃口杯也行,用圓柱的體積公式計算。

      生4:我們組討論的結果是設法找到球的體積計算公式,用公式計算。

      師:你們的想法都很棒,下面就請同學用自己的方法動手實踐,求出這個鉛球的體積。老師這里為同學準備了一些工具,可以來借用。

      (用公式計算球的體積的那組同學用的是由老師提供的球體積公式:老師建議他們課后通過查找資料進一步搞清球體積公式的獲得過程。)

      (學生實踐后反饋,老師說明測量中有誤差,數據略有不同是正常的。)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過程

      1、出示主題圖。教材第2頁主題圖。

      2、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說出圖中內容。(教師:觀察上圖,你能發現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和2℃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課題并板書:負數的初步認識

      1、教學例1 。

      (1)教師板書關鍵數據:0℃ 。

      (2)教師講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溫度。

      比0℃低的溫度叫零下溫度,通常在數字前加“-”(負號):如-2℃表示零下2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

      比0℃高的溫度叫零上溫度,在數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可省略不寫:如+2℃表示零上2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也可以寫成2℃,讀作:三攝氏度。

      (2)我們來看一下課本上的圖,你知道北京的氣溫嗎?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都是多少呢?隨機點同學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氣溫,下面我想請同學告訴我哈爾濱的氣溫,它與上海氣溫比較又怎樣呢?用手勢告訴大家好嗎?

      2、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反饋。

      (1)請同學們把圖上其它各地的溫度都寫出來,并讀一讀。

      (2)教師展示學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用“+”和“-”就能準確地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2、教學例2。

      (1)教師出示存折明細示意圖。(教材第2頁的主題圖)教師:同學們能說說“支出(-)或(+)”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2)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像20xx,500這樣的數表示的是存入的錢數;而前面有“-”號的數,像-500,-122這樣的數表示的是支出的錢數。

      (2)教師:上述數據中500和-500意義相同嗎?

      (500和-500意義相反,一個是存入,一個是支出)。

      你能用剛才的'方法快速而又準確地表示出向東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進20步和后退25步嗎?說說你是怎么表示的?

      師把學生的表示結果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4、歸納正數和負數。

      (1)你能把黑板上板書的這些數進行分類嗎?小組討論交流。

      (2)教師展示分類的結果,適時講解。

      像+8,+4,+20xx,+500,+100,+20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們叫做正數,前面的+號也可以省略不寫。

      像-8,-4,-500,-20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叫做負數。

      (2)那么0應該歸為哪一類呢?

      組織學生討論,相互發表意見。

      (4)歸納: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5)你在什么地方見過負數?

      鼓勵學生注意聯系實際舉出更多的例子。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第一課時

      負數

      教學內容:

      教材2-4頁例題及做一做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準備:

      溫度計、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

      1、游戲: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上看(向下看)

     、谙蚯白200米(向后走200米)

      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谥R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④零上10攝氏度(零下10攝氏度)。

      3、談話: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看教材: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

      這里有個溫度計。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氏度嗎?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氏度)。

      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正數的算術平方根,并了解算術平方根的非負性;

      2、了解開方與乘方互為逆運算,會用平方運算求某些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

      3、通過對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解決,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是緊密聯系著的,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動手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根據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正確求出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

      知識重點算術平方根的概念。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情境導入同學們,20xx年10月15日,這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值得驕傲的日子.因為這一天,“神舟”五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多媒體同時出示“神舟”五號飛船升空時的畫面).那么,你們知道宇宙飛船離開地球進人軌道正常運行的速度是在什么范圍嗎?這時它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米/秒)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米/秒).、的大小滿足。怎樣求、呢?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學習內容.

      這節課我們先學習有關算術平方根的概念.

      請看下面的問題.“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和安全著陸,標志著我國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邁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榮耀.此內容有感染力,使學生對

      本章知識的應用價值有一個感性認識,同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這里的計算實際上是已知

      冪和乘方的指數求底數的問題,是乘方的逆運算,學生以前沒有見過,由此引出了本章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以及研究這些內容的大體思路.

      提出問題

      感知新知多媒體展示教科書第160頁的問題(問題略),然后提出問題:

      你是怎樣算出畫框的邊長等于5dm的呢?(學生思考并交流解法)

      這個問題相當于在等式擴=25中求出正數x的值.

      練習:教科書第160頁的填表.練習:教科書第160頁的填表.這個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

      就是已知正方形的面積求正方形的邊長,這與學生以前學過的

      已知正方形的邊長求它的面積的過程互逆,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初步體會這種互逆的過程,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

      歸納新知上面的問題,可以歸納為“已知一個正數的平方,求這個正數”的問題.實際上是乘方運算中,已知一個數的指數和它的冪求這個數.

      一般地,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于a,即=a,那么這個正數x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a的算術平方根記為,讀作“根號a”,a叫做被開方數.規定:0的算術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a (x≥0)中,規定x = 。

      思考:這里的數a應該是怎樣的數呢?

      試一試:你能根據等式:=144說出144的算術平方根是多少嗎?并用等式表示出來.

      想一想: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們的值嗎?

      建議:求值時,要按照算術平方根的意義,寫出應該滿足的關系式,然后按照算術平方根的記法寫出對應的`值.例如表示25的算術平方根,因為……也可以寫成,讀作“二次根號a”。

      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比較抽象,原因之一是學生對石這個新

      的符號的理解要有一個過程.通過此問題,使學生對符號“而”表示的具體含義有更具體、更深刻的認識.

      應用新知例.(課本第160頁的例1)求下列各數的算術平方根:

      (1)100;(2)1;(3);(4)0.0001

      建議:首先應讓學生體驗一個數的算術平方根應滿足怎樣的等式,應該用怎樣的記號來表示它,在此基礎上再求出結果,例如求100的算術平方根,就是求一個數x,使=100,因為

      例題的解答展示了求數的算術平方根的思考過程.在開始階段,宜讓學生適當模仿,熟練后可以直接寫出結果.

      探究拓展提出問題:(課本第160頁)怎樣用兩個面積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面積為2的大正方形?

      方法1:課本中的方法,略;

      方法2:

      可還有其他方法,鼓勵學生探究。

      問題:這個大正方形的邊長應該是多少呢?

      大正方形的邊長是,表示2的算術平方根,它到底是個多大的數?你能求出它的值嗎?

      建議學生觀察圖形感受的大。≌叫蔚膶蔷的長是多少呢?(用刻度尺測量它與大正方形的邊長的大。┧慕浦滴覀儗⒃谙鹿澱n探究.

      教科書在邊空提出問題“小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是多少”,

      這是為在10.3節介紹在數軸上畫出表示的點做準備.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提問:

      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呢?

      2、算術平方根的具體意義是怎么樣的?

      3、怎樣求一個正數的算術平方根?

      布置作業3、必做題:課本第167頁習題10.1第1、2、3題;168頁第11題。

      4、備選題: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i.是25的算術平方根;

      ii.一6是的算術平方根;

      iii. 0的算術平方根是0;

      iv. 0.01是0.1的算術平方根;

     、菀粋正方形的邊長就是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的算術平方根.

     。2)下列各式哪些有意義,哪些沒有意義?

     、伲 ③ ④

      (3)一個正方形的面積為10平方厘米,求以這個正方形的邊為直徑的圓的面積。

      在本節的第一個“探究”欄目之前,重點是介紹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因此所涉及的數(包括例題中的數)都是完全平方數(能表示成一個有理數的平方),所求的是這些完全平方數的算術平方根.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本節課是本章的第一節課,主要是要建立算術平方根的概念為了使學生體會引入算

      術平方根的必要性,感受新數(無理數)的產生是實際生活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章前圖的學習不要省略.特別地應提醒學生這里求速度的問題實際上是已知冪和乘方求底數的問題,是一個新的數學問題.

      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引人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對學生來說是容易接受并有興趣

      的.教學中要注意算術平方根的非負性,對它的符號的理解與接受要有一個過程,但這也是最重要的,能從根號很自然地聯想到算術平方根的意義(應滿足的一個等式)這是學好平方根概念的基本保證,所以在例題之前安排了試一試和想一想,教師還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關的訓練.

      通過對兩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的探究活動,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是使學生理解引人算術平方根符號的必要性,明確有些正數的算術平方根不能容易地求得,為下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學習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

      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能力。

      毛2.分析題意說理過程,能靈活地選用直線平行的方法進行說理。

      學習重點:直線平行的條件的應用。

      學習難點:選取適當判定直線平行的。方法進行說理是重點也是難點。

      一、學習過程

      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有幾種?分別是什么?

      二.鞏固練習:

      1.如圖2,若∠2=∠6,則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第1題) (第2題)

      2.如圖,一個合格的變形管道ABCD需要AB邊與CD邊平行,若一個拐角∠ABC=72°,則另一個拐角∠BCD=_______時,這個管道符合要求。

      二、選擇題。

      1.如圖,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因為∠1=∠4,所以DE∥AB

      B.因為∠2=∠3,所以AB∥EC

      C.因為∠5=∠A,所以AB∥DE

      D.因為∠ADE+∠BED=180°,所以AD∥BE

      2.如圖,直線AB、CD被直線EF所截,使∠1=∠2≠90°,則( )

      A.∠2=∠4 B.∠1=∠4 C.∠2=∠3 D.∠3=∠4

      三、解答題。

      1.你能用一張不規則的紙(比如,如圖1所示的四邊形的紙)折出兩條平行的直線嗎?與同伴說說你的折法。

      2.已知,如圖2,點B在AC上,BD⊥BE,∠1+∠C=90°,問射線CF與BD平行嗎?試用兩種方法說明理由。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76頁例6、做一做,第77頁例7、8題、做一做,練習十五第3---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順序,整理運算定律和一結規律,能應用運算定律或規律進行簡便運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3、通過計算,培養學生認真審題、書寫及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運用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教學難點:

      能夠正確靈活地選擇簡便算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運算順序(教材第76頁例6)。

      1、說一說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一樣嗎?

      3、算一算

      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做第二級運算,后做第一級運算。

      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外面的。

      4、組內交流算法

      5、完成教材第76頁做一做。

      二、運算定律(教材第77頁例7)

      1、根據表格,填一填

      名稱 用字母表示 舉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學生說說簡算過程及應用的運算定律。

      3、 2.512.548

      =(2.54)(12.58)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10100

      =1000

     。21- )71

      5.03-2.14-1.86

      4、完成教材第77頁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應用

      1、學生交流、討論。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鞏固應用

      完成練習十五第3---7題。

      五、總結梳理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六、作業

      板書設計:

      數的運算

      運算定律 敘述方法 字母表示

      加法 加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a+b=b+a

      加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a+b+c=(a+b)+c=a+(b+c)

      減法 減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從這個數里減去這兩個數的和。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ab=ab

      乘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三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一個數相乘,積不變。 (ab)c=a(bc)

      乘法分配律 兩個數相加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a+b)c=ac+bc

      除法 除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除以這兩個數的積,也可以先除以第一個除數,再除以第二個除數。 abc

      =a(bc)

      =acb

      其它 湊與拆 加上或減去接近整數、整十數的簡算。拆成和分數分母相同的數,進行約分。再利用定律進行簡算。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先讓學生回憶,重溫小學階段四則混合運算及運算定律等有關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順序,整理運算定律,并能應用運算定律或規律進行簡便運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配合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聽說過“杠桿原理”嗎?知道它在生活中的應用嗎?可能大家都沒有想到,杠桿原理的背后隱藏著數學原理,那就是反比例關系。下面就讓我們通過實驗來體驗它的奧秘吧。

      ⊙實踐與操作

      1.明確提出活動要求。

      “有趣的平衡”活動由三部分組成。

      (1)制作實驗用具。

      (2)探索規律,體驗“杠桿原理”。

      (3)應用規律,體會反比例關系。

      2.小組合作,自主活動。(教師巡視,適當點撥)

      3.展示制作實驗用具情況。

      4.匯報探索到的規律。

      觀察實驗二、實驗三的操作過程,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

      生1:如果左右兩個塑料袋放入同樣多的棋子,只有把它們移動到與中點距離相同的位置才能保證平衡。

      生2:若滿足“左邊所放棋子數×左邊的刻度數=右邊所放棋子數×右邊的刻度數”,則竹竿一定平衡。

      生3:在“左邊所放棋子數×左邊的刻度數”的積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右邊的刻度數增大,所放棋子數反而減少;右邊的刻度數減小,所放棋子數反而增多。

      生4:在“左邊所放棋子數×左邊的刻度數”的積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右邊所放棋子數和所在的刻度數成反比例關系。

      5.活動小結。

      “左邊所放棋子數×左邊的刻度數=右邊所放棋子數×右邊的刻度數”,在物理學上,這個規律叫做“杠桿原理”,拴繩的那個點就是杠桿的支點。

      ⊙典型例題解析

      你能利用杠桿原理算出左邊物體的`質量嗎?

      分析 根據杠桿原理“左邊物體的質量×左邊物體與支點的距離=右邊物體的質量×右邊物體與支點的距離”進行解答。

      解答 500×5÷2=1250(g)

      ⊙探究活動

      1.課件出示探究內容。

      星期日,爸爸帶小明和妹妹到公園去玩蹺蹺板,小明體重44 kg,妹妹體重35 kg。如果要讓蹺蹺板兩邊平衡,至少可以想出幾種辦法?

      2.小組討論、分析、解答。

      3.交流、匯報。

      (答案不唯一)

      ⊙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杠桿原理。

      板書設計

      有趣的平衡

      有趣的平衡:左邊所放棋子數×左邊的刻度數=右邊所放棋子數×右邊的刻度數。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借助于數軸,初步理解絕對值的概念,能求一個數的絕對值,初步學會求絕對值等于某一個正數的有理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從數形兩個側面理解絕對值的意義,初步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通過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絕對值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絕對值的幾何意義和代數意義,以及求一個數的絕對值。

      教學難點:絕對值定義的得出、意義的理解,以及求絕對值等于某一個正數的有理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1、兩只小狗從同一點O出發,在一條筆直的街上跑,一只向右跑10米到達A點,另一只向左跑10米到達B點。若規定向右為正,則A處記作XXXXXXXXXX,B處記作XXXXXXXXXX。

      以O為原點,取適當的單位長度畫數軸,并標出A、B的位置。

     。ㄓ蒙鷦佑腥さ囊龑W生,即復習了數軸和相反數,又為下文作準備)。

      2、這兩只小狗在跑的過程中,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在數軸上的A、B兩點又有什么特征(從形和數兩個角度去感受絕對值)。

      3、在數軸上找到-5和5的點,它們到原點的距離分別是多少表示和的點呢

      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存在這樣的情況,無需考慮數的正負性質,比如:在計算小狗所跑的路程中,與小狗跑的方向無關,這時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數,這樣就必須引進一個新的概念———絕對值。

      二、建立數學模型

      1、絕對值的概念

      (借助于數軸這一工具,師生共同討論,引出絕對值的概念)

      絕對值的幾何定義:一個數在數軸上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叫做這個數的絕對值。比如:-5到原點的距離是5,所以-5的絕對值是5,記|-5|=5;5的絕對值是5,記做|5|=5。

      注意:①與原點的關系②是個距離的概念

      2、。練習1:請學生舉一個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說明解決有的問題只需考慮的數絕對值。[溫度上升了5度,用+5表示的話,那么下降了5度,就用-5表示,如果我們不去考慮它的`意義(即:上升還是下降),只考慮數量(即:溫度)的變化,我們可以說:溫度的變化都是5度。銀行存款,如果存入100元用+100表示,那么取出100元就用-100表示,如果我們不去考慮它的意義(即:存入還是取出),只考慮數量的多少,我們可以說:金額都是100元。]

      (通過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絕對值的意義與作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三、應用深化知識

      1、例題求解

      例1、求下列各數的絕對值

      -1.6,0,-10,+10

      2、根據上述題目,讓學生歸納總結絕對值的特點。(教師進行補充小結)

      特點:

      1、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2、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3、零的絕對值是零

      4、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相等

      3、出示題目

      (1)-3的符號是XXXXXXX,絕對值是XXXXXX;

      (2)+3的符號是XXXXXXX,絕對值是XXXXXX;

      (3)-6.5的符號是XXXXXXX,絕對值是XXXXXX;

      (4)+6.5的符號是XXXXXXX,絕對值是XXXXXX;

      學生口答。

      師:上面我們看到任何一個有理數都是由符號,和絕對值兩個部分構成,F在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在上一節課中我們規定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稱互為相反數。那么大家在今天學習了絕對值以后,你能給相反數一個新的解釋嗎

      5、練習3:回答下列問題

     、僖粋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這個數是什么數

      ②一個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這個數是什么數

      ③一個數的絕對值一定是正數嗎

     、芤粋數的絕對值不可能是負數,對嗎

      ⑤絕對值是同一個正數的數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這句話對嗎

     。ㄓ蓪W生口答完成,進一步鞏固絕對值的概念)

      6、例2.求絕對值等于4的數

     。ㄗ寣W生考慮這樣的數有幾個,是怎樣得出這個結果的呢對后一個問題由學生去討論,啟發學生從數與形兩個方面考慮,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分析:

     、購臄底稚戏治

      ∵|+4|=4|-4|=4∴絕對值等于4的數是+4和-4畫一個數軸

     、趶膸缀我饬x上分析,畫一個數軸

      因為數軸上到原點的距離等于4個單位長度的點有兩個,即表示+4的點P和表示-4的點M

      所以絕對值等于4的數是+4和-4.

      6、練習:做書上12頁課內練習1、2兩題。

      四、歸納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2、你覺得本節課有什么收獲

      3、由學生自行總結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的體會。

      五、課后作業

      1、讓學生去尋找一些生活中只考慮絕對值的實際例子。

      2、課本15頁的作業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系統地理解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2、通過復習培養概括能力與計算能力。

      3、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四則運算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有關數學問題。

      學習過程:

      一、四則運算的意義。

      1、閱讀以下信息: A、我們折了36顆紅星,還折了28顆藍星。

      B、我們買了40瓶礦泉水,每瓶0.9元。

      C、我們有24m彩帶,用 做蝴蝶結,用做中國結。

      (1)你能提出哪些用計算解決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算式說明每一種運算的含義。

      2、口答

     、偈裁唇凶黾臃ǎ啃导臃、分數加法的意義相同嗎?

     、谑裁唇凶鰷p法?小數減法,分數減法意義相同嗎?

     、壅麛党朔ǖ腵意義是什么?小數、分數乘法的意義同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嗎?

     、苁裁唇凶龀ǎ啃党、分數除法的意義相同嗎?

      ☆友情小提示: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意義、減法意義與除法意義都分別相同。只有小數、分數乘法(第二個因數小于1時)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二、四則運算的方法

      1、整數、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2、分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是什么?

      3、有什么相同點?

      ☆友情小提示:

     、僬麛导訙p時,數位對齊;

      ②小數加減時,小數點對齊;計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

     、鄯謹导訙p時,分數單位相同。(也就是通分。)

      4、分數、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

      ☆友情小提示:小數乘法,先按照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算出積,再看乘數中有幾位小數,然后在積中點上小數點。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統計信息,能夠解釋統計結果。

      能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預測。

      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過一些統計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選擇一個全班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收集數據,用統計圖表展示數據,并作出決策。

      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從統計圖中獲信息,并能作出決策。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68頁例1,練習十一第一題。

      教學目標:

      體會數據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能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關決策。

      理解統計圖中各個數據的具體含義,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從扇形統計圖中獲信息,并能正確決策和簡單的預測。

      教學媒體:

      教師可以再準備課本以外的扇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你們知道家里的電視是什么品牌的嗎?今天我們就去彩電市場看看各種彩電的市場占有率吧。ǔ鍪窘炭茣68頁例1的扇形統計圖)

      二、探究交流、總結規律

      小組探討、交流。

      根據這幅統計圖,你們了解到哪些信息?A牌彩電是市場上最暢銷的彩電嗎?根據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學生可能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看法:一部分會認為A品牌最暢銷,而另一部分則認為A品牌不是最暢銷的。

      (學生談出個人觀點后,會出現一些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做出判斷.)引導釋疑。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說說統計圖里“其它”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呢?可讓學生分別說說"其它"的具體含義,從而明確“其它”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暢銷的.彩電產品。

      小結。

      這幅統計圖提供的數據比較模糊,不夠完整,我們無法得到有關彩電市場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從本統計圖中不能得出A牌彩電最暢銷的結論。

      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利用統計圖作判斷和決策時,一定要仔細觀察,注意從統計圖提供的數據信息出發,不要單憑直觀感受輕易下結論。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一1.

      補充習題

      四、總結概括

      學習了這節課,你知道在利用統計圖作分析判斷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嗎?

      談你的收獲。(本課注意事項:1.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2.不要單憑直觀感受輕易下結論。)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相應的補充題,練習十五的10---1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簡單應用題和復合應用題第類型及解題步驟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2、經歷交流、討論、練習等學習過程,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3、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

      2、我們學過的解決問題有哪些類型?(出示課題)

      二、解決問題類型

      1、簡單應用題的'類型

      簡單應用題:指一步計算解答的應用題

      2、復合應用題的類型

      復合應用題:是用兩步或兩步以上計算來解答的應用題。

     。1)歸一問題

      此類應用題中暗含著單一量不變,文字敘述中多帶有類似照這樣計算的字樣,其解題的關鍵是從已知的一種對應量中求出單一量(即歸一),再以它為標準,根據題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臺拖拉機2.5小時耕地2公頃,照這樣,這臺拖拉機耕完4.8公頃的地需多少小時?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2)歸總問題

      此類題中暗含總量不變,即乘積不變。其解題的關鍵是先求出總數(即歸總),再根據總數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批貨物,每箱裝36件,需要40只箱子。如果每箱多裝9件,可以節省幾只箱子?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3)行程問題

      根據速度、時間和路之間的關系,計算相向、相背或同向運動的問題,稱為行程問題。其基本的數量關系式為

      速度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傧嘤鰡栴},即同時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時背向而行)

      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谧芳皢栴},即同時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

      速度追及時間=路程差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7-15

    數學下冊教案03-16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13

    (優)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7-20

    (精)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7-21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合)07-21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09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選】07-21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的體積》教案【精選】06-16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的體積》教案06-1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公妇被公侵犯中文字幕 | 天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 婷婷色制服中文字幕 | 在线三级网站上 |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久久激情 | 在线的中文字幕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