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六年級數學教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7-21 10:40:00 六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選】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選】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數應用題的復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

      2、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尋找出簡便的解法,并理出解題思路;

      3、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4、讓學生了解到生活與數學的'關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關鍵 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復習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找準單位“1”

      教學步驟 教學過程 教學課件演示 教學意圖

      一、基礎訓練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對分數應用題做一下全面的復習。大家想一下我們解答分數應用題最關鍵的是什么?

      專項訓練:

      課件:練習:已知根據條件,說出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并說出有關的數量關系式。

      在每道題后追問:從信息中你還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作評價:說一說你們找單位1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我們以信息中的第6題為例,誰來說說,應該怎樣畫線段圖呢?根據線段圖教師問:線段圖畫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還剩的噸數應該怎樣做?

      常規性基本訓練,復習找單位“1” 訓練:為新知識做鋪墊。

      二、根據看線段圖列式

      師:誰來說說,根據線段圖應該這么列式呢? 出示線段圖 【教學課件演示】

      注重線段圖的應用,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寫出乘法數量關系式。同時,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基礎練習

      基礎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師:用我們剛才復習的方法做。(學生做完后教師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把誰看作單位“1”?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計算?

      歸納總結:請同學們把這4道題分分類,并要說出分類的依據是什么?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有能力的就獨立完成。學生進行思考;在學生回答時要引導學生說出分類的依據是什么,這類題目應當怎樣解答。

      嘗試練習,然后提問: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分數和比聯系在一起會出現許多的新問題。出示:文藝書和科技書本數的比是1∶4。誰來說說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教學課件演示】

      培養學生審題要仔細,弄清數量關系。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分數應用題分類的依據是。

      四、對比練習

      1)讀題,分別找到兩道題的單位“1”,并說說這兩道題有何不同?2)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通過兩題對比,突出較復雜應用題的難點,幫助學產生加強審題意識,提高分析能力。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材結合活動情景,引入了在直線上表示從一點向兩個相反方向運動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線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的內容。教材試圖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負數的意義,并通過學習,學會用標有正、負數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雖然是負數的初步認識,但內容較為抽象。以往負數的教學都安排在中學階段,現在主要考慮到負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了一些負數,有了初步認識負數的基礎,所以課本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負數。

      教學目標:

      1.在直線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逐步滲透數軸概念。

      2.體會用標有正、負數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策略。

      3.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直線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

      教學難點:

      應用標有正、負數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3分鐘)

      同學們,我們以前也學習過在直線上表示,一些數,大家還能記得,都表示哪些數嗎?

      預設:整數、小數、分數。

      那我們上節課學習的負數能不能在直線上表示呢?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出示教材第5頁例3圖。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行走的距離和方向呢?

      學生自我嘗試解決。可能想到

      1.先畫出直線。

      2.再確定方向。

      3.再確定距離。

      三、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結合學生學過的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經驗,引導學生明白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在東西方向上走的距離。

      具體方法如下

      (1)以大樹為起點規定向東為正,向西為負。在直線上用0表示起點,0右邊的數是正數,左邊的數是負數。

      (2)把他們行走后的情況和直線上的點(0、正、負數)對應起來。如-1表示以大樹為起點向西1米,1表示以大樹為起點向東1米。相反的,以大樹為起點向東2米,在直線上對應的點2,以大樹為起點向西2米,在直線上的點是-2。

      2.同學們,怎樣用數來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呢?

      (1)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匯報。

      (2)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用課件出示數軸,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

      (3)讓學生說出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4)教師總結:我們可以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做數軸。

      3.觀察數軸,比較數的大小。

      引導學生觀察數軸。

      ① 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么規律?

      ②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③ 師及時小結

      數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分數。每個數都能在數軸上找到它們相對應的點。

      四、精講點撥

      (約8分鐘)

      1.數軸:可以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做數軸。

      2.數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分數。每個數都能在數軸上找到它們相對應的點。

      五、測評總結(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第5頁做一做。

      2.全課總結。學習了在直線上表示正、負數,你收獲了什么?

      3.作業布置。第6頁,練習一第4題。

      板書設計:

      在直線上表示正、0、負數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揭題

      1.談話。

      (1)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你知道它們的周長、面積的計算公式嗎?

      預設

      生1:我們學過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和環形等平面圖形。

      生2: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底×高÷2”。

      ……

      (2)你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你們知道它們的表面積、體積的計算公式嗎?

      預設

      生1:我們學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

      生2:長方體的表面積……

      2.揭題。

      我們曾經學過的這些圖形,一般稱為基本圖形或規則圖形,這節課我們來復習組合圖形、不規則圖形的相關知識。

      ⊙回顧與整理

      1.提問:如何求組合圖形、不規則圖形的周長或面積?

      (一般通過“割補”“平移”“旋轉”等方法,將它們轉化成求基本圖形周長或面積的和、差等)

      2.提問:如何計算立體組合圖形的表面積或體積?

      (1)學生分組討論。

      (2)指名匯報。(學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

      (3)教師小結。

      在計算立體組合圖形的表面積時,可以把每個面的面積進行累加,也可以借助視圖來求表面積。

      在計算立體組合圖形的體積時,有的要把幾個物體的體積相加來求體積,有的要從一個物體的`體積里減去另一個物體的體積,這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無論是分割還是添補,都是把復雜的圖形轉化成簡單的圖形。

      ⊙典型例題解析

      1.課件出示典型例題1。

      (1)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cm)

      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能力。

      因為陰影部分是不規則圖形,所以可以采用陰影部分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大三角形的面積-小三角形的面積的方法來求面積。

      解答 20×16-12×20÷2-8×16÷2=136(cm2)

      (2)下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部分重疊在一起,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cm)

      分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陰影部分是一個梯形,但梯形的上、下底和高都不知道,所以無法直接求出它的面積。

      觀察圖形可以看出:陰影部分的面積加上三角形EFC的面積等于大三角形DEG的面積,而梯形ABEF的面積加上三角形EFC的面積等于大三角形ABC的面積,且兩個大三角形的面積相等,所以陰影部分的面積與梯形ABEF的面積相等,只要求出梯形ABEF的面積就可以求出陰影部分的面積。

      解答 (8-3+8)×6÷2=39(cm2)

      2.課件出示典型例題2。

      將高都是1 m,底面半徑分別是5 m、3 m和1 m的三個圓柱組成一個物體,求這個物體的表面積。

      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求立體組合圖形表面積的能力。

      如圖,這個物體由三個圓柱組成,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向上的露在外面的三個面的面積之和(兩個圓環和一個圓)正好等于大圓柱一個底面的面積(或者說相當于大圓柱上底面的面積)。

      物體的表面積=大圓柱的表面積+中圓柱的側面積+小圓柱的側面積

      解答 2×3.14×52+2×3.14×5×1+2×3.14×3×1+2×3.14×1×1

      =157+31.4+18.84+6.28

      =213.52(m2)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十二冊第42-43頁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的第1、2題和練習九的第3-5題。

      教學目的:

      1:通過動手活動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

      2:理解并掌握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并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分析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具準備:細沙,圓錐、圓柱教具,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答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2,求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1)底面積是4平方分米,高5分米;

      (2)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與半徑相等;

      (3)底面直徑6厘米,高5厘米;

      (4)底面周長6.28分米,高2分米。

      3,談話引入課題,并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1)請大家猜想一下,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2)下面大家利用你們準備好的圓柱體和圓錐體來做實驗,驗證一下你們的猜想。

      (作實驗之前,先讓學生討論一下準備的圓柱體和圓錐體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動手操作。)

      (3)學生分組做實驗,匯報實驗過程和結果。

      (4)圓錐體的'體積都是圓柱體體積的1/3嗎?

      2,推導出公式

      指名口答,教師板書:

      圓錐體積等于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1/3。

      圓錐體積=底面積×高×1/3

      V=1/3SH

      師問:S表示什么?H表示什么?SH表示什么?1/3SH表示什么?

      3,練習(口答)

      (1)一個圓柱體積是27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個圓錐體積是150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4,運用公式

      (1)出示例一。

      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嘗試練習,教師講評。

      (2)出示例二。

      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形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留整千克)

      學生讀題思考片刻后:要求小麥重量,須先求出什么?然后學生嘗試練習,個別板演,教師講評。

      三、鞏固練習

      課本第43頁“做一做”第1、2題。

      學生嘗試練習,個別板演,教師講評。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要求圓錐的體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你對自己掌握的知識滿意嗎?你給自己打了多少分?

      五、作業

      練習九的第3-5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統計信息,能夠解釋統計結果。

      能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預測。

      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過一些統計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選擇一個全班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收集數據,用統計圖表展示數據,并作出決策。

      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從統計圖中獲信息,并能作出決策。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68頁例1,練習十一第一題。

      教學目標:

      體會數據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能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關決策。

      理解統計圖中各個數據的具體含義,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從扇形統計圖中獲信息,并能正確決策和簡單的預測。

      教學媒體:

      教師可以再準備課本以外的扇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你們知道家里的電視是什么品牌的嗎?今天我們就去彩電市場看看各種彩電的市場占有率吧!(出示教科書第68頁例1的扇形統計圖)

      二、探究交流、總結規律

      小組探討、交流。

      根據這幅統計圖,你們了解到哪些信息?A牌彩電是市場上最暢銷的彩電嗎?根據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學生可能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看法:一部分會認為A品牌最暢銷,而另一部分則認為A品牌不是最暢銷的。

      (學生談出個人觀點后,會出現一些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做出判斷.)引導釋疑。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說說統計圖里“其它”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呢?可讓學生分別說說"其它"的具體含義,從而明確“其它”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暢銷的彩電產品。

      小結。

      這幅統計圖提供的數據比較模糊,不夠完整,我們無法得到有關彩電市場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從本統計圖中不能得出A牌彩電最暢銷的結論。

      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利用統計圖作判斷和決策時,一定要仔細觀察,注意從統計圖提供的數據信息出發,不要單憑直觀感受輕易下結論。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一1.

      補充習題

      四、總結概括

      學習了這節課,你知道在利用統計圖作分析判斷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嗎?

      談你的收獲。(本課注意事項:1.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2.不要單憑直觀感受輕易下結論。)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復習了小數,那么小數與分數之間、分數與百分數之間又有怎樣的區別和聯系呢?希望通過本節課對分數、百分數的相關知識的復習,你們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板書課題:分數(百分數)的認識]

      ⊙回顧與整理

      1.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1)師:什么是分數?什么是分數單位?

      明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數單位。

      (2)師:分數與除法有著怎樣的.關系?

      預設

      生1:除法中的被除數相當于分數中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除號相當于分數線。

      生2:因為0不能作除數,所以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2.真分數、假分數的特點。

      (1)真分數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數的分數值小于1。

      (2)假分數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數的分數值大于或等于1。

      3.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和通分。

      (1)師:什么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

      (2)師:什么是約分和通分?

      預設

      生1: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生2: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

      (3)師:什么是最簡分數?

      分子和分母是互質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4.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1)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①小數化成分數。

      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的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能約分的要約分。

      例如:0.7= 1.25==

      ②分數化成小數。

      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盡的就化成有限小數;有的不能除盡,不能化成有限小數,一般保留三位小數。

      例如:=3÷4=0.75 =3÷25=0.12

      =3÷7≈0.429 =4÷9≈0.444

      ③小數化成百分數。

      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末尾添上百分號即可。

      例如:0.23=23% 1.7=170%

      ④百分數化成小數。

      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即可。

      例如:120%=1.2 85%=0.85

      ⑤分數化成百分數。

      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把小數化成百分數。

      例如:≈0.143=14.3%

      ⑥百分數化成分數。

      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例如:85%==

      (2)師:誰能舉例說一說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

      預設

      生1: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如:=0.65,分母中只含有質因數2和5。

      =0.8125,分母中只含有質因數2。

      生2:如果一個最簡分數的分母中含有除2和5以外的其他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如:≈0.056

      分母中除質因數2以外,還有質因數3。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11—12頁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儲蓄的含義,明確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能正確地進行利息的計算。

      2、經歷儲蓄的認識過程,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廣泛應用。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點

      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

      理解稅率的含義。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快要到年底了,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單位里會在年底的時候給員工發放獎金。你的爸爸媽媽拿到這筆錢以后是怎么處理的呢?爸爸媽媽會不會把一大筆現金放在家里?為什么?(啟發學生說出各種可能性和原因)

      1、師生共同小結: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使得個人錢財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即到期可以取出比存入的要多些的錢。那么同學們知道為什么有時我們把錢存在銀行,最后去取的時候錢會變多呢?同學們知道嗎,在不同的銀行,有時我們可以得到不同的利息,因為它們的利率不同。那么,什么是利率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2、教師板書課題:利率。

      (二)探究新知

      1、引導質疑,理解相關概念。

      (1)學生圍繞上面提出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閱讀教科書第11頁,不理解的內容可在小組討論或做上記號。

      學生看書時,教師巡視指導,并參與學生的討論。

      (2)匯報交流。

      師:通過看書學習和討論,你知道了儲蓄中的哪些知識?能向全班同學匯報一下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3)存款方式

      1)活期

      2)定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

      3)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本金。

      4)利息: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利息。

      5)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4)教師說明:利率由銀行規定,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利率有按月計算的,也有按年計算的。同一時期,各銀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2、教學例4。

      (1)課件出示例4。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本題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別是多少?

      (3)到期后取回的錢除了本金,還應加上利息。

      (4)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方法一:5000×3。75%×2=375(元)5000+375=5375(元)

      方法二:5000×(1+3。75%×2)=5375(元)

      (5)教師講解:存期是幾年,就要選取相對應的年利率。本金與年利率相乘,得出的是一年的利息,求兩年的利息就要乘2。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1頁“做一做”。

      先提問本題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別是多少?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教科書第14頁第9題。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存款憑證后提問:存期是多長?半年用多少年計算?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五)板書設計

      六、教后思考

      儲蓄與人們的生活聯系密切。本節課中概念較多,教學中結合具體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學生在解決有關“利率”的問題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個錯誤:計算利息時忘記乘存期;沒有注意利率和存期的對應性;計算利息時,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計算時所乘時間的單位應是年等。要將學生的錯誤轉化成學習資源,在糾錯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

      成數(課本第9頁例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經歷認識成數,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2、對成數問題有好奇心,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成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解決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2、商店里花了56元錢買了一條牛仔褲,因為那兒的牛仔褲正在打七折銷售,這條牛仔褲原價多少元?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聽農民們說: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產二成,我家的桂皮曬干后只有五成等嗎?他們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原來商業上與百分數有關的術語是折扣,而農業上與百分數有關的術語就是成數。滲透環保教育

      三、探究體驗

      (一)成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十分之幾,通稱幾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寫成百分數就是10%。

      1、讓學生嘗試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寫成百分數。

      2、讓學生說說除了農業上使用成數,還有哪些行業是使用了成數的知識。

      3、練習:將下列成數改寫成百分數。

      二成=( )%; 四成五=( )%; 七成二=( )%。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題,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2、讓學生讀題,分析題意,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個量為單位1?

      3、學生嘗試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巡堂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4、理解節電二成五就是比去年節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從而根據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萬千瓦時)

      或者引導學生列出

      350-35025%=262.5(萬千瓦時)

      四、鞏固練習

      1、三成=( )%; 五成六=( )%; 八成三=( )%;

      2、第9頁做一做

      3、解決問題

      (1)某鄉去年的水稻產量是1500噸,今年因為受到天氣災害的影響水稻產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產量是多少噸?

      (2)鼎湖山20xx年累計旅游人次是18萬人次,20xx年累計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計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類)

      (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數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數減少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數是多少?

      (4)某鞋廠20xx年的年產量為30萬雙,20xx年年產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產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這個鞋廠20xx年的年產量是多少萬雙?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抽取游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理解抽取問題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決有關簡單的問題。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抽取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抽取問題的基本原理。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3

      盒子里有同樣大小的`紅球和藍球各4個。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個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幾個球?

      1、猜一猜。

      讓學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幾個球。

      2、實驗活動。

      一次摸出2個球,有幾種情況?

      結果:有可能摸出2個同色的球。

      一次摸3個球,有幾種情況?

      結果:一定能摸出2個同色的球。

      3、發現規律。

      啟發:摸出球的個數與顏色種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不難發現:只要摸出的球比它們的顏色種數多1,就能保證有兩個球同色。

      二、做一做

      1、第1題。

      獨立思考,判斷正誤。

      同學交流,說明理由。

      2、第2題。

      說一說至少取幾個,你怎么知道呢?

      如果取4個,能保證取到兩個顏色相同的球嗎?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十二第1、3題。

      四、布置作業

      完成《家庭作業》第21練習。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從意義、讀法、寫法、大小比較、改寫以及省略尾數保留近似數等幾個方面復習了整數的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按類似的思路來復習小數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小數的認識)

      ⊙回顧與整理

      1.小數的意義。

      過渡: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物體個數的時候,例如:我吃了半個蘋果,做一件上衣要用一米半的布料……提問:半個、一米半怎樣來表示呢?誰來說說小數的意義?

      預設

      生1:半個可以用0.5來表示,一米半可以用1.5來表示。

      生2:把整數“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幾份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2.小數的數位順序表。

      師:小數的數位順序表是怎樣的?誰能把整數、小數的數位順序表補充完整?

      (課件出示數位順序表,小數部分留白。指名回答,師填充)

      3.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1)師:怎樣讀小數?怎樣寫小數?

      預設

      生1:讀小數的時候,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順次讀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生2:寫小數的時候,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寫法寫,小數點寫在個位的右下角,小數部分順次寫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2)寫小數時需要注意什么?

      (空位用“0”補足)

      4.小數的分類。

      (1)誰知道根據小數部分的位數是否有限,小數可以分成哪幾類?

      預設

      生:根據小數部分的位數是否有限,小數可以分成“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兩類。

      (2)誰能舉例說明什么是有限小數?什么是無限小數?

      預設

      生1: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小數,叫做有限小數。例如:21.7,35.3,0.13都是有限小數。

      生2:小數部分的位數是無限的小數,叫做無限小數。例如:8.33…,3.1415926…都是無限小數。

      (3)無限小數還可以再細分嗎?如果細分,那么可以分成哪幾類?

      預設

      生:無限小數可以分為無限不循環小數和循環小數。

      (4)關于無限不循環小數和循環小數,你都了解哪些知識?

      預設

      生1:一個數的小數部分,數字排列沒有規律且位數無限,這樣的小數叫做無限不循環小數。例如:π

      生2:一個數的小數部分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例如:2.555… 0.0333… 17.109109…

      生3:一個循環小數的小數部分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數字叫做這個循環小數的'循環節。

      例如:3.99…的循環節是“9”,0.5454…的循環節是“54”。

      5.小數的性質。

      (1)師:誰能說說小數有怎樣的性質?

      預設

      生: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理解小數的性質時,應該注意什么?

      (提示:要注意是“小數的末尾”,而不是“小數點的后面”)

      6.小數點位置的變化。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提問導入

      1.提問激趣。

      根據“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預設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復習用分數和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二)]

      ⊙回顧與整理

      1.分數(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

      (1)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單位“1”的量和分率,求與分率所對應的實際數量。

      ②解題關鍵:準確判斷單位“1”的量。找準所求問題對應的分率,然后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正確列式。

      (2)分數(百分數)除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一個數和另一個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一個數”是比較量,“另一個數”是標準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們的.倍數關系。

      ②解題關鍵:從問題入手,理清把誰看作標準量,也就是把誰看作單位“1”,誰和單位“1”的量作比較,誰就是被除數。

      (3)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常見題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①求甲是乙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甲÷乙。

      ②求甲比乙多(少)幾分之幾:(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已知甲比乙多(少)幾分之幾,求甲:乙×。

      ④已知甲比乙多(少)幾分之幾,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發芽率=×100%

      小麥的出粉率=×100%

      產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2.分數應用題的特例——工程問題。

      (1)什么是工程問題?

      明確:工程問題是探討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個數量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應用題。

      (2)解決工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明確: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時間的倒數,然后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公式解題。

      (3)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式有哪些?

      預設

      生1: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生2: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生3: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搜集生活中有特點的圖形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教材97頁“回顧與交流”情境圖。

      觀察上面的圖形,并解答下面的問題。

      (1)圖A是軸對稱圖形嗎?

      (2)圖1中圖A經過怎樣的運動可以得到圖2?

      (3)圖1中圖A經過怎樣的運動可以得到圖3?要得到圖4呢?試一試。

      學生根據課件提出的問題,小組討論,形成一致意見后進行匯報。

      預設

      生1:圖A是軸對稱圖形。

      生2:圖1中圖A經過平移變換可以得到圖2。

      生3:圖1中圖A經過旋轉和平移變換可以得到圖3。

      生4:圖1中圖A經過旋轉和平移變換可以得到圖4。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情境圖中不僅包含了平移知識,還有旋轉的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復習。(板書課題:平移和旋轉)

      ⊙回顧與整理

      1.平移和旋轉的概念。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

      預設

      生1:物體沿著直線方向運動,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平移。

      生2:物體繞著一個固定的點(或軸)轉動,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旋轉。

      2.平移和旋轉的特征。

      (1)提問:觀察情境圖,請根據圖1變換成圖2的過程說說平移有怎樣的特征。(小組討論)

      生:平移不改變原圖形的形狀、大小和方向,只改變原圖形的位置。

      (2)提問:觀察情境圖,請根據圖1變換成圖3的過程說說旋轉有怎樣的特征。(小組討論)

      生:圖A旋轉后,圖形的形狀和大小沒有改變,只是圖形的方向改變了。

      3.說一說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預設

      生1:電梯的上下運動是平移現象。

      生2:方向盤的轉動是旋轉現象。

      ……

      4.用平移和旋轉作圖。

      (1)用平移作圖。

      ①提問:繼續觀察圖1變換成圖2的過程,圖1中圖A是如何經過平移變換得到圖2的`?用平移作圖的方法和步驟有哪些?

      (學生觀察圖形的變換過程,并在小組內討論用平移作圖的方法和步驟)

      討論結果:向下平移了3格。

      ②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小結。

      用平移作圖的步驟和方法:

      a.根據題目要求,確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

      b.找出圖形的關鍵點。

      c.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離平移各個關鍵點。

      d.按原圖形順次連接各個關鍵點,并標上相應的字母。

      (2)用旋轉作圖。

      ①提問:繼續觀察圖1變換成圖3的過程,圖1中圖A是如何經過旋轉變換成圖3的?用旋轉作圖的方法和步驟有哪些?

      (學生觀察圖形的變換過程,并在小組內討論用旋轉作圖的方法和步驟)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特征以及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編排,是小學數學最后教學的形體知識。與長方體、正方體一樣,圓柱和圓錐也是基本的幾何形體,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經常能夠看到這些形狀的物體。教學圓柱和圓錐,能夠擴大學生認識幾何形體的范圍,豐富對形體的認識,有利于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教學圓柱和圓錐,也能夠豐富學生認識幾何形體的活動經驗,深入理解體積的意義和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利于完善認知結構,發展空間觀念。教學圓柱和圓錐,還能夠給學生提供探索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的機會,有利于轉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全單元編排五道例題,具體安排見下表:

      例1圓柱、圓錐的形狀特點

      例2圓柱的側面積

      例3圓柱的表面積

      例4圓柱的體積

      例5圓錐的體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知道圓柱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圓錐是由一個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能舉例說明。圓柱和圓錐,能判斷一個立體圖形或物體是不是圓柱或圓錐。

      2、使學生知道圓柱側面展開的圖形,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計算方法,并認識取近似數的進一法。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說明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時安排:10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圓柱和圓錐

      教學內容:教材第9~10頁的例1和第10頁的“練一練”,完成練習二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現圓柱、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及空間觀念的形成。

      教學準備:

      1、多媒體

      2、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或一個圓錐形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課件出示: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示意圖

      2、教師: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們各是什么形狀嗎?

      指名學生分別說。

      談話:回憶一下學過的圖形各有什么特征?學生回答。

      談話:不論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它們都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你知道圖(4)是什么形狀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圓柱

      圖(5)是什么形狀?板書:圓錐

      你能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那些圓柱和圓錐?(指名學生說,如鉛筆、煙囪、套管、鉛錘等)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進一步認識圓柱、圓錐。

      二、合作探究,認識特征

      (一)認識圓柱的特征

      1、激發興趣、提出問題

      談話:對于圓柱和圓錐,你想知道有關它們的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把有關圓柱、圓錐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談話:同學們真聰明,提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圓柱、圓錐的特點,其它問題我們以后再來研究,好嗎?

      2、認識圓柱的底面和側面

      教師出示圓柱實物并將直尺靠在圓柱實物邊上,告訴學生上下粗細相同的圓柱叫直圓柱。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實物,仔細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認為它有幾個面?

      ②再摸一摸每個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自己手中的實物和同學的實物有什么特點?

      教師巡視解答疑惑。

      匯報觀察結果:

      談話:誰來說說自己的發現?

      (先指名學生拿著實物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現,再指名不拿實物說發現。師生及時共同進行評價)

      談話: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個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說,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教師適時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確:圓柱上、下兩個面是圓形,大小相等,叫圓柱的底面,中間有一個曲面,叫圓柱的側面。

      課件隨時演示,將茶筒的底面和側面抽象出的圓柱立體圖形

      板書:底面2個完全相同的圓

      側面1個曲面

      高兩底之間的距離

      3、認識圓柱的高

      教師從學生拿來的圓柱中隨便找兩個高矮、粗細不同的圓柱,讓學生觀察比較。提問:你有什么發現?底面大小決定圓柱粗細,高決定圓柱的高矮

      談話:哪是圓柱的`高,誰來指一指?

      談話:你知道你手中的圓柱形有多高嗎?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條嗎?

      小組合作動手量一量圓柱的高,記下測量數據,多量幾條,你能發現什么?

      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測量結果。指名一組到講臺前演示,使學生明確:圓柱的高長度相等,有無數條。

      提問:什么是圓柱的高?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板書:高上下兩底面之間的距離(無數條)

      教師出示課件演示圓柱的高

      (二)認識圓錐

      1、談話:剛才我們認識了圓柱,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錐形物體,觀察圓錐體,摸一摸、量一量,和圓柱比一比,它與圓柱有什么不同?你能發現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

      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匯報觀察結果。

      使學生明確圓錐有一個底面是圓形,有一個側面是曲面。圓錐是尖的有一個頂點。

      教師出示圓錐實物課件

      思考:圓錐有幾條高?

      怎樣測量圓錐的高?

      學生討論,教師啟發學生用平移的方法將藏在圓錐中的高平移出來測量,學生合作動手測量圓錐模形的高并指名上臺演示。

      板書:底面1個圓形

      側面1個曲面

      高1條

      2、交流對圓錐的認識

      3、小組討論比較圓柱與圓錐的有什么區別與聯系?

      4、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物體是圓錐形的?

      5、學生閱讀課本9、10頁的內容。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回顧新知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點,鞏固圓柱與圓錐的區別與聯系。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第3題。

      板書設計:

      認識圓柱和圓錐

      觀察—比較—歸納

      圓錐

      底面1個圓形

      側面1個曲面

      高1條

      圓柱

      底面2個完全相同的圓

      側面1個曲面

      高兩底之間的距離

      第二課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內容:教材第11頁的例2、第12頁的例3和第12頁的“練一練”,完成練習二第4~6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比較和推理,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探究并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培養創新意識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進一步形成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立體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意義,正確計算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師生各備一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紙包好,剪刀、膠水、圓規、白紙一張、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實驗導入,滲透思想

      ⒈(出示一張長方形紙)老師這兒有一張長方形紙,我想讓它站起來,你有什么辦法嗎?

      小結:原來在一定條件下平面可以“化直為曲”。

      ⒉把這個圓柱形的紙筒打開后是什么形狀?

      小結:同樣地,在一定條件下曲面可以“化曲為直”。

      ⒊揭題:這節課將運用這個知識來研究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板: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

      老師發現同學們特別愛喝飲料,今天我們共同帶來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來?

      師引導:我們就來先來解決這位同學提出的商標紙問題,其實就是求什么?(圓柱的側面積)

      1、引導探究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①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商標紙的面積呢?

      ②全班交流:沿著接縫把商標紙剪開,再展平。

      ③小組合作探究: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聽清要求:先獨立剪開商標紙展開,再觀察展開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圓柱有什么關系?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交流一下。接頭處忽略不計。

      ④匯報交流:哪個小組愿意上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發現?指名上臺拿著學具匯報,生。(師再追問:通過剛才同學的匯報,我們知道了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有什么關系呀?學生回答,師適時板書)

      ⑤怎樣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再次追問:為什么?(補充板書)

      ⑥小結:你們真不錯,巧妙地運用化曲為直,探討發現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①現在請你計算一下這罐椰子汁所用商標紙的面積(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長約是厘米,高約是厘米)你是怎樣算的?

      ②解決例2:

      但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不直接告訴你底面周長,例如怎么算?學生獨立做在書上,指名一生板演,集體反饋。

      ③思考:要求一個圓柱的側面積,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④小結:如果沒有直接告訴底面周長,應用已知直徑(或半徑)求周長的方法,然后求側面積。

      (二)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

      ①動手貼出圓柱表面積:拿著實物,光這樣一個側面能裝飲料嗎?還需加上(兩個底面)我們把這個圓柱飲料罐各部分一一展開粘在紙上(學生動手操作,師巡視發現兩種常見粘法)交流展示,最好這樣放。

      看著圓柱展開圖,讓它在頭腦中動起來(長方形的長等于…寬等于…)這樣我們可以更清楚地想象出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

      指著圖,由這些些部分組成了圓柱的表面積,什么是圓柱的表面積?(板書)

      ②動手畫出圓柱表面展開圖:下面我們要畫圓柱的展開圖,畫前先算一算,學生算好后回答,師板書。

      要求畫在書上的方格紙上,友情提醒:一要想要畫出圓柱的哪幾個面?二要注意每個方格紙邊長厘米,根據算的數據合理布局。(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作評價)

      3、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①例3中的圓柱表面積會算嗎?

      獨立做在書上,交流反饋: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指出:解答時為清楚最好分步算出各部分面積。

      ②出示易拉罐的數據,圖例:半徑:2.5厘米,高:12厘米,求鐵皮用料。

      ③要求一個圓柱的表面積,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三、應用練習,鞏固深化

      過渡: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圓柱體實物,你會根據實際算出它們要求的面積嗎?

      1、教材第12頁“練一練”(理解題意要求的是圓柱的哪部分面積后獨立做)

      2、練習二第6題。(通過填表幫助學生進一步區分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表面積三個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算法;整理側面積、底面積與表面積之間的聯系,使計算圓柱表面積的思路更加清楚)

      四、全課總結,認識升華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第4、5題。

      板書:

      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長

      圓柱的高=長方形的寬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S=ch

      圓柱表面積=1個側面積+2個底面積

      第三課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練習課

      教學內容:練習二第14頁內容。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的側面積怎么求?(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圓柱的表面積怎么求?(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二、實際應用

      1、練習二第7題

      (1)學生通過讀題理解題意,思考“需要白鐵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幾個面的面積?(側面積)

      (2)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

      (3)集中分析評講。

      2、練習二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這道題,集體訂正。

      3、練習二第9題

      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

      4、練習二第10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提問:這個“博士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分別求哪些面的面積?

      (3)學生自主完成。

      (4)集體評講,注重后進生輔導。

      5、練習二第11題

      (1)學生讀題。

      (2)提問:要想求“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須先求什么?。

      (3)學生獨立完成

      6、練習二第12題

      (1)學生讀題。

      (2)引導思考。

      (3)集體練習

      7、練習二思考題(學有余力學生完成。)

      引導思考:截成3段截了幾次?一共多了幾個面?幾個什么樣的面?那么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如果截成4段、5段會做嗎?接下來學生練習。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對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四、課堂作業

      基礎訓練。

      第四課時:圓柱的體積

      教學內容:教材第15~16頁的例4和第16頁的“試一試”、“練一練”,完成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了解圓柱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的進程,掌握圓柱體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并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滲透、體驗知識間相互“轉化”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掌握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PPT課件圓柱等分模型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呈現例4中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直觀圖。

      2、提問:這幾種立體的體積你都會求嗎?你會求其中哪些立體的體積?

      啟發:大家想不想知道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猜想一下:圓柱體積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怎么算?

      3、引入:我們的猜想對不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

      2、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形結合的思想。

      4、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法】

      情境教學法,創設找圖書管理員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感知確定位置的方法。

      【學法】

      積極參與法,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理解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并積極參與動手操作活動,提高看圖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生談話。

      學校讓我們班推薦一位同學到學校圖書室做圖書管理員,老師已經選好了,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

      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是第三組的。你們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他可能是哪幾位同學?如果要找到這位同學,還要知道什么條件?

      這位同學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

      2、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確定位置的方法。

      板書課題:用數對確定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中引入數學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題1教學圖。

      讓學生觀察圖,說說張亮同學坐在第幾列?第幾行。

      (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

      (2)張亮同學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數對來表示(2,3)。

      (3)讓學生用數對表示王艷和趙強的位置。

      王艷(3,4)趙強(4,3)

      (4)小結。

      確定一個同學在教室的位置,要考慮兩個要素:第幾列和第幾行。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認識第幾列第幾行的判斷方法,經歷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解決問題的過程】

      2、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

      課件出示電影院和電影票的圖片。出示題目:舉出生活中確定位置的例子,并說一說確定位置的方法。

      (電影院用電影票來確定位置,電影票一般都寫著“幾排幾號”,“排”表示行,“號”表示列。比如“3排7號”用數對表示是(7,3)。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出發,選擇學生感舉的事物,提出相關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教學例2。

      (1)認識方格圖。

      出示動物園示意圖。

      指導學生觀察圖。

      這幅動物園示意圖與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以下幾點不同:一是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館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二是表示各場館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三是方格紙的豎線從左到右依次標注了0,1,2,…,6;橫線從下往上依次標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數對表示圖中各場館的位置。

      提問1:我用了數對(3,0)來表示大門的位置,你們知道我是怎樣想的嗎?

      【大門在示意圖中處于“豎線3,橫線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數對(3,0)來表示】

      你們能用數對表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嗎?

      【熊貓館(3,5)大象館(1,4)猴山(2,2)海洋館(6,4)】

      (3)根據數對標位置

      在圖上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事例認識和理解位置與坐標中數值的對應關系,讓學生不但會用數對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位置,還會描述坐標圖上的物體的位置。】

      三、鞏固運用

      1、小游戲:看誰反應最快。

      老師說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同學要在3秒內起立。

      2、做一做。(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如何用數對來確定位置,用數對確定位置時,數對中的前一個數表示第幾列,后一個數是表示第幾行。

      五、板書設計

      用數對確定位置

      豎排叫做列從左往右

      橫排叫做行從前到后

      張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列,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整體感知

      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意義和法則分散在一至六年級,本課是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通過整理和復習,進一步認請四則運算意義和法則的本質,在復習中把知識條理化,在整理中形成比較完整知識結構。

      由于本課涉及的意義和法則的內容均是舊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力戒重復舊知,而把重點應放在知識整理,運用歸類,比較等方法,達到最佳效果,難點是對四則運算法則本質特點的高度概括。

      針對本課意義、法則、文字,表述內容較多,整理和復習時要多學一些典型實例,通過具體實例來整理復習意義和法則,既能減輕不必要的思維難度,又能使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環境中探索知識的奧秘。

      另外,整理復習課不同于其它新授課的課堂結構,往往是復習和整理渾然一體,在復習的同時整理,在整理中加深和提高。

      教學內容:教材P90、91、92,練習二十16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歸納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

      2。歸納整理整數、小數、分數計算法則的異同點,進一步總結計算時應遵循的一般規律。

      3。總結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4。總結驗算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能力,比較異同能力,形成知識結構能力。

      2。運用法則熟練、靈活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

      (三)德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認識事物本質。

      教學重點:

      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整理四則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對四則計算算理本質規律的認識和理解。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幻燈片。

      教學步驟

      一、復習舊知識,歸納知識結構

      1。四則運算的意義。

      (1)舉例說明四則運算的意義

      根據下面算式,說一說它們表示的四則運算意義:

      [用具體實例說明四則意義,不僅避免死記硬背,而且還能喚起學生記憶,使知識掌握的更牢固]

      (2)觀察表格。

      請同學觀察課本90頁表格,看一看,整數、小數、分數的哪則意義相同?哪則意義有擴展?學生回答。

      (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意義相同,減法意義相同,除法意義相同,只有乘法意義在小數和分數中有所擴展)

      (3)你能用圖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則意義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表示為:

      [通過看表格,指出知識的異同點,通過畫圖式,弄清知識間相互聯系,從而使學生對同一層面的相關知識,有了更深的縱向認識,弄清了橫向關系,形成了知識網絡。]

      2。四則運算的法則。

      (1)加法和減法的法則。

      ①出示三道題,請分析錯誤原因并改正。

      學生回答,它們的錯誤分別是:數位沒有對齊,小數點沒有對齊,沒有通分。

      ②三條法則分別是怎樣要求的?(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分母相同時才能直接相加減)。

      三條法則的要求反映了一條什么樣的共同的規律?能用一句話概括嗎?(相同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或相減。)

      [學生進入高年級,要不斷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從個別到一般的辯證思維能力,不斷加以總結和概括,逐步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

      (2)乘法和除法的法則。

      ①出示兩道題:

      對照上面兩題,口述整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

      再把上面兩道題改編成小數乘除法計算:1。422。3、4。1821。23讓學生在整數計算的結果上確定小數點的位置。

      ②通過上面計算,你發現小數乘法和除法與整數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數乘法先按整數乘法法則計算,小數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也按整數除法法則計算。)

      有什么不同,(小數乘、除法還要在計算結果上確定小數點的位置。)

      說一說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法則。

      分數乘法和除法比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似點是分數除法要轉化成分數乘法計算;不同點是分數除法轉化后乘以的是除法的倒數。)

      3。口算

      (1)計算后說一說各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寫)

      37。51。03 (積是三位小數)

      8。70。3 (商是整數)

      3。1315 (得數保留三位小數)

      (要除到小數點后第四位)

      [本套教材十分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總結口算中容易出錯的情況,有利于提高口算正確率]

      (2)完成課本92頁的口算,教師用秒表計時。

      4。法則中的特殊情況。

      (1)先把結果填在課本92頁上。

      (2)請同學們根據a與0的運算,a與1的運算和a與a的運算分類。學生分類后如下:

      第一組:a+0=a a—0=a a0=0 0a=0

      第三組:a—a=0 aa=1

      5。驗算。

      (1)根據四則運算的關系,完成課本92頁的等式。

      (2)根據這些關系,說一說對加、減法或乘、除法的計算進行驗算的一般方法。(加法可用減法驗算;減法可以用加法或減法驗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驗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驗算。)

      (3)完成課本92頁的做一做第2題。

      二、綜合練習

      1。練習二十第一題。讓學生說出計算根據,復習積的變化規律和商不變的性質。

      2。課本95頁第二題。讓學生總結一個非零的數乘以比1小的數或比1大的數后積的變化規律。

      3。課本95頁第三題。讓學生口述出一個數除以小數轉化成除以一個分數,再轉化成乘以一個整數的口算過程。

      4。課本95頁第五題。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對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進行了整理和復習,總結了在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及注意的問題,希望同學們在計算時一定要細心、認真,養成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四、課堂作業課本95頁第四、六兩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7-15

    數學下冊教案03-16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13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的體積》教案06-14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的體積》教案【精選】06-16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09

    (優)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7-20

    (精)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7-21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6-14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7-0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第一在线精品 | 在线观看国精产品二区 | 婷婷丁香五月天在线免费视频 | 麻豆久久久久久久 | 伊人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 中文字幕免费无遮挡无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