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課本上第2頁上的課文、15個要求認識和8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教學目的:
1、掌握本課的課文,要求可以熟練的朗讀。
2、要求會讀本課的15個生字,可以進行口頭組詞。
3、能正確規范的書寫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
4、提高同學的口頭表達能力,可以口頭進行編燈謎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的生字和課文
教學難點:
提高同學的口頭表達能力,根據課后短文中的謎語,試著自身編一個燈謎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具準備:
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各種花燈的圖片、收集各種對聯提前認讀一下上面的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抽卡片復習生字,根據同學的回答教師做出適當的小結。
二、新授
教師:同學們,你們看過燈會嗎?都在什么時候看過燈會?說說你看過的燈會是什么樣子的?(同學說說燈會上見到過的燈)同學們知道嗎在正月十五也有花燈。看看今天我們這篇課文中都有些什么樣的燈?
出示課文,教師范讀
1、復習學過的生字
將課文中的學過的生字畫在書上,在小組中互相讀一下,看看自身掌握了多少,先復習完的同學可以檢查一下其他同學學習的情況。
把同學找到的生字寫在卡片上,教師抽卡片,同學認讀。
2、同學字
教師將課文中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并標上拼音,根據黑板上的生字同學在課文中找出來,畫在書上,并在本小組中進行拼讀練習。
夜 燈 街 紙 金 吐 泡 猴 眨 睛 追 立 各 奇 彩
請一到兩名同學將課文中的生字領大家拼讀一下,然后同學在小組中練習,讀的好的同學可以領小組的同學讀,最后蓋住拼音,互相考一考大家,看看誰記住的'生字多。
請同學上來領讀生字。檢查同學的學習情況。
教師:同學們能這么快就記住了這么多的新字,能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記住的哪個生字?
同學介紹完后,自身在小組中繼續進項鞏固,最后教師抽卡片,同學認讀,檢查一下學習的結果。
根據同學的讀的情況來進行一下總結。
3、組詞練習
你能用課文中的生字進行組詞嗎?在課文中找找畫出來,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讀讀,根據同學找到的詞語,出示在黑板上
元宵夜、花燈、大街、金魚、吐泡、猴子、眨眼睛、各種、奇妙、彩燈
誰愿意做一位小老師,領大家讀一讀這些生詞。
在小組之間讀,同學互相檢查一下學習的情況,教師抽卡片檢查同學的學習情況,并做一下小結。
除了這些詞,你還可以用什么字來組詞?
用自身手中的生字卡片,和本課的生字進行組詞。
用“年”來組詞,各組比一比,看看誰組的詞語多
4、同學以小組讀、齊讀、指名讀的形式來鞏固課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課文寫的什么時候看的花燈?(元宵夜)你是從哪句話中知道的?
(2)人們看花燈時是怎樣的心情?應該以什么樣的口氣來讀?
(3)課文中寫了哪幾種花燈?你來讀一讀。(教師
根據同學讀的,將各種花燈的圖片貼在黑板上)請同學讀一讀課文中怎樣來寫的金魚,猴子?讓大家來模仿一下金魚吐泡泡和猴子眨眼睛。
(4)什么是走馬燈?你能來扮演一下貓追鼠嗎?
(5)你喜歡這些燈嗎?怎樣來讀出你很喜歡這些燈的語氣?
(6)課文中說各種彩燈真奇妙,為什么他覺得這些燈真奇妙?
在自身小組中互相讀,鞏固課文,并且讀出各種語氣。
請同學有感情的朗讀這篇課文,可以加上動作,一邊扮演一邊讀。
三、小結
回家帶爸爸媽媽一起欣賞花燈。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哺育”、“報酬”、“陶冶”、“晨光熹微”、“絡繹不絕”等詞語。能用“陶冶”、“哺育”、“絡繹不絕”等詞語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從古井行到啟迪,懂行了應該怎樣做人。
3、通過學習課文,懂行古井為人們作出了貢獻而不要報酬,從而體會鄉親們對別人無所求,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4、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和主要內容。并能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含義較深的詞語和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準備
小黑板、卡片、圖畫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二、教學過程
1、提題談話
這篇課文是以第一人稱寫的,講的`是“我”的故鄉有一口古時候留下來的水井。多年來古井一直為人們提供泉水,無私奉獻自己全部的力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啟迪,贊古井無私奉獻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風格。這篇課文生字比較多,有些句子的意義比較深刻難以理解,我們在學習的過程總共同探討。
2、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一遍,借助字典識字和理解詞語。
3、通過自學,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4、檢查自學情況。
(1)拼讀生字,讀準字音,出示容易讀錯的生字練讀。(卡片)
rǔbǔtáoyěqiàn
乳汁哺育陶冶歉意
luòyìxúnchóu
絡繹不絕年過六旬報酬
(2)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筆畫筆順和間架結構。
5、訓練區別形近字,不要寫錯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暮()繹()歉()冶()
喜()幕()譯()謙()治()
6、理解課文中有關詞語。
“啟迪、無所求、年過六旬、微熹初露、絡繹不絕、暮色降臨、相依為命、難以估量”。
7、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檢查能否讀正確。
8、默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討論歸納。
(1)古井像母親一樣哺育鄉親們。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來取水。
(3)鄉親們長年幫助老人擔水。
(4)不收報酬老人歉意。
(5)鄉親們用古井作對照。
(6)古井陶冶了鄉親們的情操。
根據每個自然段意思給課文分四段。(學生試分,教師檢查)
9、范讀課文。
10、作業練習
(1)區別字形,比一比并組成詞語。(出示小黑板)
(2)學生朗讀課文。
語文教案 篇3
詞語超市
這道題主要是幫助學生進行詞語積累和檢測。教師引導學生在記憶詞語時不應該脫離課本,應該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之后,可適當做一些改錯、造句的練習,鞏固學生對詞語的掌握。
金鑰匙
這項內容是就《小船,小船》中的環境描寫專門安排的一項習作方法的點撥,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在寫人、寫事的文章中的作用。
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回到課文,找出句子,談談體會,明確作用,再嘗試著在習作中運用這種方法進行練筆。
名人名言
這道題要求學生積累,并且掌握這些關于友誼的名人名言。六條名言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友誼的內涵,引人深思。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先理解它們的意思,再積累記憶。也可以以此為契機,鼓勵學生搜集更多的關于友誼的中外名言,從中感受友情的珍貴,激發學習的興趣。
自助閱讀
“差生檔案”講述的故事很貼近現實,許多學生都像故事中的蔡林一樣,因為被看作“差生”而受到同學的冷遇甚至奚落,自己也不能振作。教學時,先讓學生自由閱讀,讀后交流看法或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如“差生”應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等。老師可適當點撥,目的只有一個,啟發學生樹立“自我”意識,正確認識自己,同時要寬容、善待他人。
語文生活
本次習作要求寫與“朋友”之間的情感、故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仔細閱讀習作要求,把握住“抒真情”“寫具體”兩個習作要點。
習作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學生帶來日記本,或與小伙伴相關的物品、相片。
二、說:請同學們自已選擇幾個要好的同學組成一組,互相談談自己最了解的`、最喜歡的幾位“朋友”,以及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些事情。然后,幾個同學互相啟發、商討,要寫什么事情、寫什么內容,按照什么順序來寫,以便說清楚、講具體。
三、寫: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學生自主寫自己的“朋友”。老師提醒學生寫前先想想,寫什么事,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事情寫清楚;還要把人物的動作、語言寫具體。
四、改:寫后,在小組內互相朗讀自己的習作,同學之間互相品一品、評一評,是不是把事情說清楚了,講具體了,是不是講清楚當時的感受,要怎么說才會清楚、具體。互相議一議,提出修改意見,并自主地改一改。
五、賞:把自己的習作在全班交流,大家共同欣賞,取長補短。教案《語文A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語文樂園四》教案》,來自網!,語文A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語文樂園四》教案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學生能從伽利略敢于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說法,并通過反復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教學目標1、2。
2、難點:教學目標2、3。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埋下伏筆
1、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為什么?
2、引出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
⑴ 有這樣一句話,千百年來從沒有人懷疑過:
(課件出示)
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 分析這句話:你們懂這句話么?(想讀就讀)
強調什么?(速度與重量有關)板書。
二、簡介人物,激趣生疑
1、這句話是誰說的?
簡介亞里士多德:他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貢獻。
2、書上是怎樣介紹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25歲時就已經當上了數學教授。
三、整體感知,把握主題
過渡:一位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一位是25歲的數學教授,他們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呢?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
他們的聯系主要圍繞一個什么問題?
2、學生說,師總結:
兩個鐵球____著地(板書)
3、加上兩個字就是伽利略的觀點。(同時 補充板書)
過渡:誰對誰錯呢?
四、質疑討論,精講研究
細析亞里士多德的話:
1、再次出現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⑴ 這是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么?為什么?
⑵ 哪些詞最能體現?(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責備”在什么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的情況下。)
⑶ 讀兩個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兩個反問句說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樣想的?用“ ”畫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懷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現:兩個結論,討論后總結(一慢一快)板書。
過渡:這兩個結論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愛動腦筋,不迷信權威,他不僅敢懷疑,還勇敢地進行試驗。
3、細析伽利略試驗及其結果部分:
⑴ 提問:
課文中從哪兒到哪兒寫他做試驗的過程?實驗分幾步?(a、自己試驗 b、公開試驗)板書。
⑵ 學習伽利略自己做試驗部分:
①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從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試驗?結果如何?
② 大屏幕出示填空題,學生邊報邊填空。
③ 提問:
A、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伽利略對試驗認真的科學態度?(反復、許多次)他為什么這樣做?(因為他面對的是亞里士多德,他不能馬馬虎虎。)
B、從結果“都”、“的確”、“總是”三個詞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說的這句話是錯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結論?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這句話正好與亞里士多德的話相反。把“速度與重量有關”劃掉。
④ 從這段中,你還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⑤ 過渡:這樣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因為等于公開向人們心中的亞里士多德挑戰。
⑶ 學習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實驗部分:
① 屏幕出現比薩斜塔的照片:
師述:比薩斜塔在意大利比薩城內,塌共8層,建到第三層時,地基開始傾斜,該塔由于“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開試驗,該塔名聲更大。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② 找出書上描寫人們議論的句子:
(人們來的目的,人們的態度)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③ 面對人們的責備、嘲諷、譏笑、奚落,伽利略懷著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
(動畫演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④ 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表現怎樣?(驚訝)為什么?
(因為,人們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⑤ 人們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全是對的。)
⑥ 這句話對你有什么啟發?
(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說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突出懷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懷疑,打破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板書:(獻身科學、打破迷信)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問的人,同學們要不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要)
2、假如書上有錯,你們敢于提出疑問嗎?
⑴ 出示句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
⑵ 師:這句話就有錯誤,你們誰敢于提出疑問?
做兩個試驗:
第一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時放下。
第二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處,小的放在稍低處,再同時放下。
⑶ 得出結論:
這句話應該改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
3、再給你們一個機會:開頭,我們說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誰來質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總結全文: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權威,敢于懷疑,獻身科學的精神,同時,我們自己也有了這種意識。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勇于思考,用認真、嚴謹的態度對待學習。
【板書設計】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 試驗 亞里士多德
速度與重量有關
自己試驗 公開試驗
打破迷信 獻身科學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詞語,落實生字聽寫。
2.能夠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知道蟋蟀、青蛙、蟬都是奇妙的歌手,它們都不用嗓子唱歌,分別用翅膀、聲囊、響板發聲的;感受它們的“奇妙”;讀懂“奇妙”的意思。
4.結合課文內容拓展閱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進行仿說練習。
教學重點:
1.能夠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知道蟋蟀、青蛙、蟬都是奇妙的歌手,它們都不用嗓子唱歌,分別用翅膀、聲囊、響板發聲的。
教學難點:
1.結合課文內容拓展閱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進行仿說練習。
2.感受它們的“奇妙”;讀懂“奇妙”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整體感知,回憶課文內容。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19課(出示課題:奇妙的歌手),齊讀課題。
(一)齊讀課題。
(二)復習鞏固上節課學習的詞語,復習鞏固詞語。
1.齊讀詞語。
第一屏:合唱隊 組織 嗓音 蟋蟀 振動 優秀 洪亮
2.開火車讀詞語。
第二屏: 呱呱呱 知了知了 悅耳的琴聲 翅膀 聲囊 響板 又響亮又有節奏 十分動聽
3.引導學生對第二屏的詞語進行歸類,積累詞語了解課文大意。
第三屏; 悅耳的琴聲 翅膀 呱呱呱 又響亮又有節奏 聲囊 知了知了 十分動聽 響板。
(重點引導學生豎列進行詞語歸類,使學生從小動物的叫聲、聲音怎么樣、哪發聲的三個方面進行總結歸納,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學生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說它們是奇妙的歌手?”
(四)全班交流反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不用嗓子 引導學生說完整話:因為它們都不用嗓子唱歌,所以說它們是奇妙的歌手。)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上節課學過的詞語,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引導學生對所學詞語的歸類積累,復現課文內容的大意,為學習新的內容奠定了基礎。
二、細讀課文,進一步感受“奇妙”,讀懂“奇妙”。
(一)創設情境,學習課文第2段,感受蟋蟀發聲的奇妙。
1.感受蟋蟀的“歌聲”悅耳。
教師胸前貼小黃鶯圖片飾演小黃鶯。
導語:森林王國就要舉行音樂會了,我要去尋找幾名金嗓子歌手,組成一個合唱隊。有一天,我飛到草叢里,聽見蟋蟀在唱歌。
教師做出聽聲音的動作,引導學生讀出小蟋蟀的叫聲。
教師適時出示課件,指導學生讀好句子。
課件出示:歌聲好像悅耳的琴聲。
(1)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讀出歌聲的“悅耳”(指名讀)。
(2)小蟋蟀們都來夸夸自己這美妙的歌聲。(全班齊讀)。
2.讀懂對話并知道蟋蟀是用翅膀發聲的`,滲透奇妙。
(1)教師繼續飾演小黃鶯走到學生身邊,隨機出示課件,師生、生生對讀對話。
結合標點的變化,引導學生讀出夸獎的語氣。
課件出示:小蟋蟀,你的嗓音真動聽!
(2)引導學生讀好蟋蟀唱歌“不是用……是用……”的語句,并且知道蟋蟀是用翅膀發聲的。
課件出示:你說錯了,我唱歌不是用嗓子,是用翅膀發聲的。
3.建立聯系,強化發聲的奇妙。
(1)聽蟋蟀叫聲的錄音,感受小蟋蟀歌聲的“悅耳動聽”。
(2)結合音頻與蟋蟀發聲部位建立感受奇妙。
學生說說自己觀后的感受。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奇妙、奇特等詞語。
預設:奇妙/神奇/奇怪/奇特/……
教師適時出示四字詞語(與眾不同/不可思議/妙不可言)豐富學生語言,引導學生積累。
4.拓展閱讀,豐富知識,深化奇妙。
(1)結合感受引導學生質疑。
過渡語:當我知道小蟋蟀是用翅膀發聲的時候,我的腦子里還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說說你們有沒有問題也想問問小蟋蟀呢?
預設:生1:蟋蟀用翅膀怎么發生呀? 生2:蟋蟀為什么能用翅膀發聲呢?
(2)在學生所需時出示拓展資料:解疑:小蟋蟀怎么用翅膀發聲的?
課件出示:我翅膀下面有許多小齒(chǐ)。左右翅膀一張一合,快速摩(mó)
擦(cā) 振動,就發出了悅耳的聲音。知道了嗎?
(3)通過看視頻使學生直觀感受小蟋蟀用翅膀發聲的奇妙。
5.分角色再讀第2段。
小結; 多有意思,多奇妙啊,讓我們分角色完整地再讀讀這一段吧。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指導學生讀懂小黃
鶯和小蟋蟀的對話,有語氣地讀好對話,為后面的分角色朗讀做好鋪墊;針對學生的質疑引入拓展資料,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多識字。
(二)以讀代講,感受青蛙和蟬發聲的奇妙,讀好3、4段。
過渡語:后來小黃鶯又發現了小青蛙和蟬兩位奇妙的歌手。它們之間又說了些什么呢?現在請大家四人一組分角色讀讀課文3、4自然段,一會兒比一比哪組讀得最好。
1.小組分角色練讀,讀好小動物的對話。
2.學生進行賽讀,讀出小黃鶯夸獎的語氣以及發聲“不是用……是用……”的語句。要求其他同學做到認真傾聽。
3.學生交流:說說從他們的讀中聽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進而感受發聲的“奇妙”。
4.指名補充黑板上青蛙和蟬兩部分的板書,檢查學生是否讀懂了對話。
教師出示詞卡全班同學齊讀詞卡,一名學生貼詞卡把板書補充完整。
板貼詞卡:又響亮又有節奏、聲囊;十分動聽、響板
5.觀看視頻調動聽覺視覺感官,感受青蛙和蟬發聲的奇妙。
設計意圖通過對第2自然段的指導學習后,采用賽讀的激趣方式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3、4自然段,體現“教—放”的學習過程;通過幫助老師補充板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檢查學生是否真正讀懂3、4自然段內容;最后通過觀看視頻,使學生將語言文字與動態視頻相結合,感受青蛙和蟬發聲的奇妙。
(三)回顧詞語,回歸整體。
1.結合板書進行小結,回歸整體再次感受小動物發聲的奇妙,帶著這種感覺再次自讀課文。
2.出示兒歌,復現本課的生字,強化記憶。
過渡語:課文變成了小兒歌,再來夸夸這些奇妙的歌手。
課件出示 小黃鶯成立合唱隊,
優秀歌手來組隊。
蟋蟀歌聲真悅耳,
,似琴響。
不用嗓子用翅膀。
青蛙唱歌呱呱呱,
聲音響亮節奏強,
不用嗓子用聲囊。
蟬兒唱歌很動聽,
知了知了銀色滿,
不用嗓子用響板。
設計意圖把上課伊始時的歸類詞語再次由板書完整的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橫向觀察,回歸課文整體,強化記憶;通過閱讀由課文濃縮而成的兒歌,增強學生閱讀的樂趣,同時復現本課的生字,引導學生多識字。
三、拓展閱讀、練習表達,進一步感受奇妙。
(一)結合課文內容引入拓展資料。
過渡語: 合唱隊成立了,在這些優秀歌手中,可不是只有小蟋蟀、小青蛙和蟬這三個不用嗓子唱歌的小動物。為什么我會這樣說呢,證據就在第5自然段中,快讀讀我是從哪知道的? 指名回答
過渡語: 今天我也請來了2位同樣是不用嗓子唱歌的奇妙的歌手!大聲喊出它們的名字。
1. 出示小蜜蜂和響尾蛇圖片及文字。
2. 借助拼音學生自讀拓展文。
拓展文1
dà jiā hǎo ,wǒ shì mì fēng 。xiǎo huáng yīng tīng dào wǒ de gē shēng hěn
大 家 好, 我 是 蜜 蜂。 小 黃 鶯 聽 到 我 的 歌 聲 很
hǎo tīng ,jiù yāo qǐng wǒ cān jiā le hé chàng duì 。qí shí wǒ yě bù shì yòng
好 聽, 就 邀 請 我 參 加 了 合 唱 隊。 其 實 我 也 不 是 用
sǎng zǐ chàng gē de ,wǒ shì kào chì bǎng xià miàn de jiān piàn zhèn dòng cái
嗓 子 唱 歌 的 ,我 是 靠 翅 膀 下 面 的 肩 片 振 動 才
néng fā chū shēng yīn de ,nǐ jué dé qí miào ma ?
能 發 出 聲 音 的, 你 覺 得 奇 妙 嗎?
拓展文2
dà jiā hǎo ,wǒ shì kào wěi bā shàng de jiǎo zhì huán chàng gē de xiǎng wěi
大 家 好, 我 是 靠 尾 巴 上 的 角 質 環 唱 歌 的 響 尾
shé yǒu yī tiān xiǎo huáng yīng zài shā mò lǐ tīng dào wǒ de gē shēng ,jiù hěn
蛇,有 一 天, 小 黃 鶯 在 沙 漠 里 聽 到 我 的 歌 聲 , 就 很
gāo xīng dì yāo qǐng wǒ cān jiā le tā zǔ zhī de hé chàng duì 。méi xiǎng dào hé
高 興 地 邀 請 我 參 加 了 它 組 織 的 合 唱 隊。 沒 想 到 合
chàng duì lǐ yǒu hěn duō hé wǒ yī yàng bù yòng sǎng zǐ chàng gē de gē shǒu ne ,
唱 隊里 有 很 多 和 我 一 樣 不 用 嗓 子 唱 歌 的 歌 手 呢,
duō bù kě sī yì ā !
多 不 可 思 議 啊!
(二)爭當小作家,根據資料仿說練習。
1.回顧寫作順序。
(1)“師問學生答”第2段,凸顯寫作順序特點。
課件出示:小黃鶯飛到哪?——小黃鶯飛到草叢里。
聽見誰在唱歌?——聽見蟋蟀在唱歌。
歌聲怎么樣? —— ,歌聲好像悅耳的琴聲。
小黃鶯說什么?——小黃鶯說:“小蟋蟀,你的嗓音真動聽!”
小蟋蟀怎么回答?——小蟋蟀輕輕地說:“你說錯了,我唱歌不是用嗓子,是用翅膀發聲的。”
(2)“生問師答”第3段,強化寫作順序特點。
(3)“男生問女生答”第4段,深化寫作順序特點。
2.學生自主發現三段相同的寫作順序特點。
課件出示:小黃鶯飛到哪?
聽到誰在唱歌?
歌聲怎么樣?
小黃鶯說什么?
對方回答什么?
3.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學生再讀文自編童話故事。
(重點引導學生說說:歌聲怎么樣?小黃鶯說些什么?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
詞語,用不同的語句表述。)
4.學生展示匯報。
運用評價的機智,鼓勵每個學生自編童話故事,激發學生編故事的興趣。
設計意圖結合課文內容拓展閱讀,為學生的讀寫結合提供資料;通過游戲回讀課文2、3、4自然段,讓學生自主發現寫作順序的特點;最后通過編故事的環節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語句表達意思,使學生的發言充滿新意;在充分的鼓勵之后激發自編故事的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漢字、發展語言,在情趣盎然的活動中獲得體驗、感悟,語文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四、看拼音卷,落實聽寫。
1.看拼音寫生字,鞏固生字的書寫。
2.大屏幕反饋,鼓勵學生在最后一個空里將課堂上學習的詞語加以運用:與眾不同/不可思議/妙不可言/稀奇/少見/奇妙/奇怪/新奇/神奇等。
3.推薦閱讀書籍。
師:大自然中還有很多不用嗓子也能唱出動聽歌聲的歌手呢,請你們代替小黃鶯去找一找,也把它們編進童話故事里面吧。給你們推薦一本書《法布爾昆蟲記》這里面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會讓你們找到想要的答案。
設計意圖通過小卷子的形式讓學生回歸整體感受動物發聲的奇妙;通過看拼音寫生字的
形式當堂檢測學生的生字掌握及書寫能力,了解課文的能力以及感受。
五、作業。
熟讀課文,背誦小兒歌。
語文教案 篇6
識字學詞學句(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掌握“牛奶、面包、鉛筆、尺子、飛機、汽車、果樹”等詞語。認識“架、輛、輪、匹、詞”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
3.認識量詞,知道正確使用量詞非常重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教師上課時手里拿著:
(出示一本書)同學們,這是什么?(一本書)。
(出示一把尺子)這是什么?(一把尺子。)
可以說成“一把書、一本尺子”嗎?
二、自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同桌互相檢查。
注意讀準翹舌音:支、尺、車、船、書。
三、看圖學詞
(1)分別出示9張圖片,讀下面的詞語:
牛奶 面包 香腸 鉛筆 尺子 轉筆刀 飛機 汽車 輪船
(2)看圖口頭填空:
一( )牛奶 一( )面包 一( )香腸
一( )鉛筆 一( )尺子 一( )轉筆刀
一( )飛機 一( )汽車 一( )輪船
四、學習短文
1.自讀短文,畫出文中的量詞。
2.小組內互相讀一讀,說一說。
3.班內交流。
(1)口頭填空。
一( )牛 兩( )馬 三( )魚 四( )鴨
五( )書 六( )筆 七( )果樹 八( )花
(2)理解“使用詞語要恰當,搭配不好出笑話。”(結合實例理解)
五、練習朗讀
“只”是多音字,作量詞讀zhi。
下面九個數量詞中的“一”,朗讀時要變調,前面五個,因為量詞是一聲、三聲,所以“一”讀第四聲;后面四個,因為量詞是四聲,所以“一”讀第二聲。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領讀的方法加以指導。
一杯 一根 一支 一把 一艘 一個 一架 一輛 一塊
六、小游戲
對對子,比比誰對得多。
甲說:一頭 一只……
乙說: 牛 雞……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出示生詞卡片,認讀。
牛奶、面包、鉛筆、尺子、飛機、汽車、果樹
二、學習生字
1.觀察本課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學生自學、分組學,互相討論。
說說你是怎樣記住字形的?
在識記字形時,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記憶生字的不同方法把生字分類,再分別處理。如:
作比較:奶(媽)、包(句)、根(很)、車(連)、支(枝)、刀(力)、機(幾)、汽(氣)、條(冬)。
部件分解:鉛(钅+幾+四)再與“船”進行比較。
“支”和“只”讀音相同,在使用中易混淆,可通過多組些詞語讓學生明白,只有用于桿狀物、隊伍、歌曲、棉紗的粗細、電燈的光度時用“支”,其余都用“只”。
三、指導書寫。
要提醒學生注意:“書”字上面一個橫析比下面的橫折要小一些,豎要寫在堅中線上;“包”字右上部的“勹”不宜過大,里面的“ ”稍小些,不超出“勹”也不緊貼“勹”,最后的“ ”向右時稍拉長,把上面的部分包在內;“尺”的“尸”,上面的框體要小些,最后捺要伸出,下部體勢舒展。
“奶”“車”兩個字的筆順要重點指導:
“奶”的右邊有兩筆,先寫 ,再寫丿
車
重點指導。
奶:右邊先寫“了”,再寫“丿”。
船:認識“舟”(舟字旁)。
鉛:認識“钅”(金字旁)。
板書設計
識字學詞學句(二)
一( )牛奶 一( )鉛筆 一( )飛機
一( )面包 一( )尺子 一( )汽車
一( )香腸 一( )轉筆刀 一( )輪船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樹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