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8-12 09:15:28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共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共7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敘述的是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阿爾弗德雷·魏格納首創大陸漂移學說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910年。魏格納在病房的世界地圖上發現,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東海岸形狀十分吻合,從而推測太古時代地球上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巨大板塊,后因大陸不斷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個大陸。為了證明自己的發現,他進行了大量的考證工作,找到了許多事實,提出大陸漂移的假說。

      上述內容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敘述的,每個部分連接自然,運用“這不會是一種巧合吧?”“于是……”“魏格納并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等過渡句,使文章渾然一體。閱讀這篇課文,能讓學生懂得段與段之間的有機聯系,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文中還有很多具有積累價值的詞語,如“潔白寧靜、性格豪放、靜謐舒適、坐臥不安、不可思議、浩如煙海、飛渡重洋”,對豐富學生的詞匯很有好處。

      教學重點:

      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并能把讀后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寫出了享譽世界的文學巨著《昆蟲記》。那么德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通過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發現什么呢?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邊朗讀課文邊查閱工具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小組內可進行交流、探討。

      2.簡單的說一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默讀導讀和課文,質疑問難

      1.通過閱讀提出疑難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

      2.師生共同歸納問題,老師指導解決。

      問題:

      (1)魏格納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納發現了什么重要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

      (3)魏格納重大的發現靠的是什么?

      四、細讀課文,解決問題,交流所得

      1.老師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由此體會魏格納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

      2.反復讀第5自然段,理解“大陸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魏格納是如何仔細端詳地圖的。

      3.默讀第7自然段,記錄下作者進行推理的過程,然后指名說一說。

      4.師生共同交流讀書體會,論證魏格納成功的原因。

      五、復述故事

      指定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復述故事,其余學生評議、補充。

      六、交流地理知識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關“大陸漂移”的知識。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 正確辨析常見文言虛詞、實詞

      2. 加強朗讀訓練,提高學生文言文的語感

      3. 讓學生認識我國古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們對我國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的貢獻,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辨析重點字詞句意;在朗讀中繼續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結構、理解課文蘊涵的思想觀點

      教學方法

      1. 讀議結合法

      2. 分層教學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熟讀課文,思考問題

      教學用具

      幻燈機、錄音機

      教學步驟

      課前活動

      生進行課前活動

      師有針對性簡析

      一、引入

      有一個成語,它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這個成語叫做——拔苗助長,這個成語出自哪本書?—— 《孟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孟子》中的文章。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仁政”.我們今天要學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體現了這種精神。

      二、齊讀課文

      要求:

      1. 讀準字音

      2. 注意斷句、標點符號停頓要讀出來

      3. 體會排比句的好處

      (鼓勵:男女生曾經都勝過1班的)

      生讀后教師簡評

      三、討論質疑與解疑歸納補充

      (一) 、討論

      學生形成4人討論組討論,時間8 分鐘.幻燈機提示可討論的內容.教師巡視,適當解疑,提醒少言寡語者,提示討論的時間,要求各討論組A層次負責人注意把握進度。

      (二) 、質疑解疑與歸納補充

      學生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到班上討論。

      1、虛詞

      之:

      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環而攻之:指城郭

      而:

      環而攻之而不勝:前,表承接;后,表轉接.

      夫:

      發語詞,表示下面要發表議論

      2、古今義

      然而不勝者,……:這樣卻

      親戚畔之:內外親屬

      3、實詞

      去

      委而去之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域:限制,名詞作動詞。

      畔:通”叛”.

      4、句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時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環境,有利的地理環境比不上人心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擁有仁義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缺少仁義道德的人就會很少人幫助.

      5、理解課文結構及孟子思想

      ⑴本文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還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確: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論點

      第二段:分析論點

      第三四段:.總結論點

      ⑵治理國家主要靠高壓政策還是事實仁政?

      通過我們對字詞的理解,通過我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我們都知道孟子很重視人和,不可否認,天時和地利都具與一定的重要性,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人和,要做到人和,就要重視實施仁政,而不可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險”、和“兵革之利”.

      四、朗讀訓練

      1、聽錄音

      2、熟讀成誦,要求BC層次的同學也要能背

      作業

      1. 背誦

      2. 分類積累詞句

      3. 拓展:結合學習生活實際,理解名言警句

      板書設計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 理解常見虛詞.

      2. 找出疑難語句.

      3. 判斷中心論點.: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還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 如何劃分段落?

      5. 理解孟子的思想:治理國家,主要靠實施高壓政策,還是實施仁政?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語海暢游----誦讀成語,讀準字音;把字寫好。

      (2)積少成多----讀讀背背“珍惜時間的格言”。

      (3)閱讀平臺----大器之材。

      (4)能說會道----有趣的發現。

      (5)筆下生輝----寫自己的發現。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成語,讀準實際效果;把安寫好,熟練地掌握漢語知識,進而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內涵與底蘊。

      (2)通過背誦時間的格言,讓學生理解并背誦這些格言,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3)通過本次的閱讀,讓學生理解比爾.蓋茨成為信息時代天才的原因,并學習他從小樹立堅定交心的好品質。

      (4)通過“有趣的發現”口語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處處留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次語文百花園的各項訓練,教育學生不斷積累祖國的語言文字,并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觀察、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從小養成珍惜時間,樹立堅定決心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1.能說會道----有趣的發現。2.筆下生輝----寫自己的發現。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語海暢游”。

      2.完成讀讀背背----掌握“珍惜時間的格言”。

      3.閱讀平臺----大器之材。

      教學準備:投影儀、格言集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語海暢游”

      1、出示投影:課本中的成語。

      2、認真讀讀這些成語,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第一行的成語是關于風景和天氣的,第二行的成語是關于做事情要遵循的規律。)

      3、小組內討論、交流各個成語的意思。

      4、指名進行成語的朗讀,注意每個字的發音。

      5、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是否讀出了平、翹舌、,是否讀出了前后鼻音。

      6、小組講座各個成語的意思,在小組內交流。(這些成語只需要學生大致講出它們的意思,教師不必強加)

      7、出示: 臨 堅 緊 帥 師 歸

      (1)學生讀這組字,并開火車進行口頭組詞。

      (2)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3)反饋:出示泡泡里的.話,全班齊讀。

      (4)教師強調這兩行字的注意點。

      (5)學習做局面組詞練習,教師檢查反饋。

      二、積少成多

      1、出示文中珍惜時間的格言。

      2、全班齊讀,同桌互相抽查,熟讀成誦。

      3、各個小組內交流對這些珍惜時間的格言的理解。

      4、各個小組推薦代表進行發言,教師適時點撥。

      5、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關于珍惜時間的格言。

      6、全班互相評價,看誰收集的資料最好,教師適時進行評價,以激發學生積累語言文字的熱情,并教育學生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三、閱讀平臺----大器之材

      1、指名分段朗讀短文,要求讀得通順、連貫。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只要圍繞“大器之材”進行講解都可以)

      2、作者在這篇短文里告訴我們什么?

      學生A:寫的是1956年我在學校圖書館里當管理員。

      學生B:寫了我教給那個小孩圖書分類法。

      學生C:寫了這是一個非常負責的小男孩。

      3、自讀短文想一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第一段:寫提1956年我在學校圖書館當管理員。

      第二段:寫了我教給那個小男孩圖書分類法。

      第三段:寫了小男孩工作的效率很高。

      第四段:寫了小男孩成為正式的圖書籟,但是他要搬家了。

      第五段:寫了小男孩為了擔責任圖書管理員,他又轉學回來了。

      第六段:寫了這個有堅定決心的小男孩最后成了住處時代的天才。

      4、你喜歡這個小男孩嗎?

      5、說說你喜歡他的原因是什么?學生自由發言,要求說出理由來。

      6、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比爾.蓋茨)

      7、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么話要對大家說的嗎?(我們從小要樹立堅定的決心,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持之以恒的堅定信念,這樣才會成功。)

      四、作業布置

      1、寫一寫你讀完《大器之材》后里想說的話。

      2、背誦珍惜時間的格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說會道----有趣的發現。

      2.筆下生輝----我的發現。

      教學《大自然的奧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背誦并默寫珍惜時間的格言。

      2、同桌互相批改,教師反饋學生默寫情況。

      3、請你展示你收集的有關珍惜時間的格言。

      二、能說會道----有趣的發現

      1、教師讀題目的要求。

      2、學生說說本次的練習對我們有什么要求。

      3、展示學生自己收集的照片、圖片、資料等,并先在本小組內進行歸類,分組,推選出發言代表。

      各個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發言,各個小組進行評價:是否講得清楚明了,是否語句通順,是否達到本次練習的要求。

      具體要求:

      (1)說自己發現的時候,要把臬發現和發現了什么說清楚。

      (2)別人說的時候要認真聽,可以提出疑問,可以補充。

      (3)大家評一評,看哪些同學發現趣,而且說得清楚明白。

      三、筆下生輝----寫自己的發現

      1、指名讀題,其余思考:題目給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饋思考情況。

      3、幻燈出示要求:

      (1)把自己在大自然和生活中發現的有趣的事情,先講給別人聽,再寫下來。

      (2)仔細觀察你感興趣的情景。

      (3)注意把發現了什么、怎樣有趣和自己發現時想到了什么寫清楚。

      4、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發言。

      5、播放《大自然的奧妙》的課件。

      6、你今天看了課件,有什么新的發現?

      四、總結

      大家剛才進行了討論交流,對自己身邊的世界又有了深入的了解,大家一定會更加愛護大自然,老師希望大家能夠愛護地球上每一種動物、植物,讓我們共同保護地球的生態平衡。

      五、作業布置

      1、寫一寫你的新發現。

      2、將自己寫的新發現展示給同學看。

      3、寫一寫你要為生態環境做的一件事情。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

      能力目標: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教育目標: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點難點: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媒體:錄音機、投影儀。

      一、導入。

      記得上學期的目標上有一篇課外閱讀:講的是一隊德國兵到一個被占領地的一個農家去,那農家的妻子正是個地下黨。……誰能把這個故事講下去?

      (學生講的實在很精彩。)

      同樣的蠟燭,在不同的情況下,起著不同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一課中的蠟燭將起著怎樣的作用?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及背景。

      2、學習了這麼多篇課文,我們已有了這樣的常識,一打眼兒就能知道這篇文章是贊美什麼或講述什麼的,那麼這篇課文呢?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環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這個問題如果不先給出一個例子,學生是很摸不著頭腦的。)

      4、那麼,這里的燭光,又有什麼特殊的象征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難一難我了!

      1)、最后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學很聰明,就拿課后題問我。所以,順便給他們處理課后練習了。

      3)、課后練習二。

      4)、課后練習三。

      6、那麼誰來.總結一下老婦人的形象?

      (說的很多很雜,但都沒有條理性。)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這是一篇戰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回答的很好。可是我覺得要是在開頭問會更好。)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課后記:這是一篇簡單好懂的文章。其中的感情最打動學生的心。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條理清晰的表達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

      4.繼續增加對西部大開發的了解。

      教學重點

      1.了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

      2.學習課文條理清晰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增進對西部的進一步了解,培養對西部的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查找有關青藏高原、青藏鐵路及拉薩等方面的資料。

      教師準備:搜集相關圖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回憶:詹天佑在資本主義國家的阻撓和要挾下,修建了中國的第一條鐵路;今天中國人修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詹天佑率領工人們頑強拼搏,以創新設計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西部建設者憑著科技和奉獻精神,攻克了世界級難題。從比較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在經濟和科技上的發展,今非昔比的繁榮昌盛。

      2.我們今天來學習第4課,教師板書課題: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二、合作交流

      1.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將收集到的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講給同學聽。

      4.學生自學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5.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的情況。

      6.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成為文章的主線,文章中出現了幾處?(四處)

      三、品讀體驗

      師:要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么,在修建過程中,建設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生自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并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出示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學生交流,教師主要抓住以下幾點隨機點撥。)

      1.“正在修建的是一條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冰土鐵路。”

      (1)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什么是“凍土”“海拔”。

      (2)聯系資料談談高原凍土給施工帶來了哪些阻礙?

      (3)從“晝夜”“反復”,你體會到了什么?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

      (4)指導朗讀第5、6自然段,感受那種戰風雪,斗嚴寒,在生命禁區的高原,進行施工的現場。

      [借助一些圖片資料,能夠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現場的嚴峻,進一步體會“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

      2.“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

      (1)理解詞語:哪些詞語體現了科技人員的艱辛?

      (2)想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工作情景。

      (3)指導朗讀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氣惡劣,又特別,又兇險,又繁重的施工現場。

      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四、鞏固延伸

      1.再一次朗讀全文,要把自己的豪邁建立在建設者的勇克難關,頑強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強音,譜寫鐵路建設史的新篇章。

      2.把此時你最想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和同桌商量一下,盡情抒發你對建設者們的崇尚、愛戴、贊美之情。

      課堂作業

      青藏鐵路的竣工,將引起西藏的巨大變化,我們不能忘記曾在這片凍土上揮灑血淚的建設者。如果要在鐵路經過的海拔最高處為建設者立一塊豐碑,你會在上面寫下什么呢?

      板書設計

      4*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凍土鐵路

      重重困難天氣惡劣一一克服

      極度缺氧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通過開展“手拉手”活動,培養我們籌劃活動和與同齡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2、了解書信的寫作要求,能在信中有條理地、具體地陳述自己的想法,提出正確建議,加強與同齡人的交流、溝通,并通過書信來與人交往和分享習作的快樂。

      3、能按書信的格式和內容的要求,對自己的書信進行認真修改。

      教學重點:

      營造氛圍激發活動熱情,在口語交際中理清思路,學會表達。

      教學難點:

      把自己的設想及策劃有條理地寫出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了解一些遙遠地方小學的情況及他們對交友的渴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營造氛圍,激發活動興趣。

      1.播放歌曲《大中華》渲染氛圍。

      2.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師補充敘述: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江南水鄉,塞外風光,西部高原,濃郁的地理特色,迥異的風土人情,作為中國人,我們深感無比的自豪!

      3.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全國各地的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及部分山川風物的圖片、文字資料。

      二、出謀劃策,尋找聯系對象。

      1.走出我們現有的空間,走進更廣闊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你們想結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嗎?想更深入地了解他們那里的風土人情嗎?今天我們就來策劃一次和遠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動。

      板書:策劃“手拉手”活動

      2.要和遠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牽,我們首先要做的準備工作是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建立聯系

      3.遠方的小伙伴和我們相隔遙遠,千山萬水把我們阻隔,我們怎樣才能和他們建立聯系,認識他們、了解他們呢?請大家出謀劃策。

      4.學生分組交流探討。

      5.學生集體交流匯報。

      根據學生的交流板書。交流方式:報刊雜志、各類書籍、電視欄目、電話、網絡……

      (集思廣益,暢所欲言, 展現熱鬧的策劃場面。)

      三、集思廣益,開展交往活動。

      1.既然我們已經確定與遠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聯系,那么我們該如何開展“手拉手”活動來增進彼此的了解了?現在大家集思廣益,確定交際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就請大家先在組內商量和交流。

      2.學生分小組商量。

      ──教師參與各小組的探討活動中,要對活動的.可行性以及可以為對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來進行具體的指導。

      3.全班交流各組的策劃情況。

      教師適時點評并板書:

      (1)你們的策劃多姿多彩,讓人感動,看,有充滿關懷的支助活動,有情真意切的書信往來,有簡潔流暢的情況介紹,有豐富多彩的聯誼活動,還有方便快捷的網上交流……

      板書:支助活動書信往來 情況介紹 聯誼活動 網上交流……

      (2)你們設計的活動方案都不錯,都蘊涵著你們的想法和思想。但要開展好每一項活動,都要有一個可行性的計劃,現在就請你談一談你自己設計的活動的可行性。

      學生交流活動設計的可行性,對其他同學進行啟發。學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學幫助完善設計的可行性。

      (3)面對不同地區的小伙伴,我們可以為對方做些什么事呢?

      4.學生分組交流,最后形成共識,做到“六個一”:

      A.交一個手拉手好朋友;

      B.寫一封“手拉手”交友信(信中主要介紹自己的生活、學習及家庭、學校的情況,并表達對遠方朋友的關心和祝福、寫信寄信全要由小伙伴自己獨立完成,表達真情實感。當孩子們接到遠方朋友的回信時,要提醒他們保持聯系,持之以恒,使友誼不斷加深,成為真正的好朋友。要提倡互相學習,教給孩子們怎樣交友收獲大。讓孩子們從一封封信件這個小窗口中去找大世界,去了解對方小伙伴們的生活,珍惜今天,更加奮發努力。使孩子們通過信件從對比中找到自身的責任,找到助人的快樂);

      C.給小伙伴送一本好書(將優秀圖書送給小伙伴,使少年兒童通過讀書、讀報更新觀念,獲取真知,更茁壯成長);

      D.給小伙伴贈送一件當地的土特產品;

      E.向小伙伴學一種新知識(或新本領);

      F.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

      四、深入探討,課外實踐交往。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劃的活動付諸實踐呢?

      2.備課的時候老師在報刊雜志、網上、電視節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聯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動構思告訴他們,與他們一同架起友誼的長橋嗎?

      出示聯系地址與對象:

      重慶市萬州區沙河小學5年級2班 朱珩堯

      陜西省合陽縣城關小學5年級2班 王篤行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樹小學20xx級1班 余楚萌

      甘肅省蘭州市實驗小學5年級 湯洋

      江蘇省南通市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6年級 潘晟威

      北京市海淀區實驗小學4年級12班 陳奕驍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實驗小學5年級4班 文雯

      天津市南開區中營小學5年級 張文博

      廣東省佛岡縣第一小學4年級1班 鄧先飛

      ……

      3.通過大家的討論、交流,你們一定還有很多與異地的小伙伴建立聯系的方法,請大家課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建議告訴他們。愿我們的“手拉手”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讓我們和遠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牽,共筑美好未來。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掌握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樸實語言中所含的復雜感情。

      2.準確認讀課文中疑難字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本文的教學主要從找出文章線索人手,然后圍繞這個線索按照段落順序逐步講解,所運用的方法主要有問題法、討論法、教師范讀、演講法等。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使其懂得審視自己的行為,珍惜親情,探尋與父母、長輩相處的最佳方式。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學習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平實的語言中所飽含的深情。

      2.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情感教育。

      難點: 1.本文的線索是吃的東西,這一點較不常見,對此應稍作分析。

      2文章對母親的描寫不多,卻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教學突破:對學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說教的方式,可通過演講,引導學生自己明白體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查閱資料,掌握作者情況及作品背景。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準確認讀課文中疑難字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 從文題入手,創建情景,導入課文 ( 1.)講述讓自己悔恨的往事,進入新課學習

      2. 分析課文第l、2自然段

      3. 朗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研讀l、2自然段

      4. 讓學生默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

      5. 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線索,思考相關問題

      一、創建情景。導入課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師:在學習本課之前,我想請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什么事情讓你們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2.鼓勵學生舉手講述,注意對學生的心結進行開導。3.師:本文題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 是當代語言學家季羨林老師,寫這篇文章時季老師已年近九十,卻還在對一件往事耿耿于懷,可見這件事在他的內心深處有著怎樣的地位。那么,讓這為九十多歲的老人難忘,始終無法釋懷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樣的事呢?(板書課題) 1.低頭沉思,回憶往事。2.舉手講述讓自己至今懊惱不已的往事,注意情節的完整性。3.聽教師講述,了解文章的創作背景,對本文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分析課文第l、2自然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齊讀課文第l、2自然段。2.師: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學生回答。 板書: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3.師:為什么說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抽學生回答。 板書: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4.師:作者在第1段用了兩個成語"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們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學生回答,總結。5.讓學生用上面兩個成語造句,并加以點評。 1.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感情。 .2.思考回答。 生: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3.思考回答。 生:因為它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4.思考回答。 生:這兩個成語說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卻能不假思索地說出讓他感觸最深的事,因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無法解開的心結。5.用"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造句。

      三、讓學生默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明了文章線索(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請學生默讀課文。2.師:剛才大家都閱讀了課文,對文章 的內容有了大致了解。請大家思考一下,作者這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是圍繞什么展開的? 1.默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2.踴躍回答。 生:全文是圍繞吃的東西展開的。

      3.師:很正確,具體有哪些吃的呢? 抽學生回答。 板書:白的黃的紅的'4.師:不錯,"白的、黃的、紅的"就是本文的線索,它貫穿文章始終。作者為什么要以吃的為線索呢?這一點作者在文中作了說明,請大家找出來。5.抽學生朗讀相關語句。6.師:因為孩子最容易關心吃的東西,所以作者對小時候的記憶總與吃的 聯系在一起,這一點可以理解。但 為什么母親吃不到好東西這件事也會讓他想起母親呢? 組織學生討論。7.讓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加以總結。 3.思考問題。 生:白的麥子面,黃的小米面和棒子面,紅的高粱餅。4.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5.朗讀:."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心吃的東西。第二.除了黃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6.分組討論,每組選一個小組長,作好 討論記錄。生:母親之所以只吃紅的是因為她把白的和黃的讓給了我,這讓我感動至深。生:母親艱辛一生,作者兒時無法體會,成人時又無法報答,內心悲涼。7.匯報討論結果,在教師點撥下明確。

      四、本課小結

      本課熟悉了課文內容,明確了文章線索,對第l、2自然段進行了分析,知曉了作者心中永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親對"我"的關愛和我對母親的懷念。

      五、板書設計

      永久的悔

      季羨林

      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永久的悔: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線索:白的黃的紅的

      第二課時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閱讀3、4自然段,對作者家境和母親形象有初步認識

      2.閱讀5-8自然段,初步感受母親對自己的關愛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荷花教案09-02

    語文園教案02-0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片高清 |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精品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