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26 13:40:3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集錦15篇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模擬上下車的情景,使學生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

      3。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獲得兩步式題運算順序的'感性體驗。

      重點: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

      難點:獲得感性體驗。

      教具:電腦、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ㄒ唬蕚漕}

      口算卡片

      (二)探究新知

      1。說一說

      小朋友門坐過公交車嗎?汽車每到一站就會有上上下下的人,請看大屏幕:(電腦顯示)

      車上原來有2人,到站了,先上去了一個人,又上去了4個人,一共有幾人?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回答:一共有7人。先算2+1=3,再算3+4=7。列式為:2+1+4。

      教師板書: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互說。

      繼續演示:這時車上有7人,又到了一站,上來了2人,下去了3人,該怎樣列式計算?

      列式為:7+2-3=6

      還可以怎樣列式?(7-3+2=6)

      2。試一試

      用自己的文具盒模擬汽車,用圓片代替乘客,教師說出各種情況,學生當小司機,模擬一次,列出正確的算式

      3。擺一擺

      同桌兩人一組,用圓片互相擺,一人擺,一人列式,然后交換角色練習。

     。ㄈ┱n堂作業

      1。7+2-8 8-8+4 10-4+2

      10-8+5 10-7-3 3+5+1

      2+7+1 6-3+7 3+5-6

      2。 2+2+2+2+2 9-2-2-2-2

     。ㄋ模┛偨Y

      同學們的表現都很棒,希望繼續努力。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使學生學會并理解求兩個特殊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實錄

      一、引入: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

      生:春天。

      師:對,春天來了,草綠了,花開了,蜜蜂們開始忙碌起來了,其實在蜜蜂的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大家看,(課件出示)蜜蜂們每天白天都忙碌的采花粉釀花蜜,但是,由于這個蜜蜂王國的日益壯大,蜜蜂們越來越多,每次大家同時采完蜜回來往往非常擁擠,這可怎么辦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個辦法。

      [點評:教師努力營造讓學生愛學、樂學的課堂教學環境,密切聯系有趣的生活實例,通過課件演示,創設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同時使本課的數學知識賦予一定的價值]

      二、新授

      1.(1)師:蜂王把它們分成了2組,1組每30分鐘回來一次,1組每40分鐘回來一次。它想這樣可就解決問題了。同學們,你們說蜂王是否解決了這個問題?

      生①:解決了。

      生②:沒有解決,過一段時間,它們會一起回來的。

      師:有的同學認為這個辦法可以,有的認為不行。請你們自己證明一下,在證明時,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學具,也可以用你喜歡的其他方法。

      (2)學生討論

     。3)學生匯報

      師:哪個小組來展示你們的研究成果?

      生①:用紙條證明,(學生在展臺演示)每隔30分鐘回來一次的,第四次回來要120分鐘,每隔40分鐘回來一次的,第三次回來也要120分鐘,當120分鐘時它們會同時回來,發生碰撞,所以不行。

      師:這種方法形象直觀,非常好,還有不同和方法嗎?

      生②:用數軸證明。(學生在展臺演示)

      師:大家認為這種方法怎么樣?

      生:簡潔清楚。

      師:有的小組用的是擺紙條的方法,有的小組用的是數軸表示的方法,都十分形象,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③:找倍數的方法證明。30的倍數有:30 60 90 120;40的倍數有:40 80 120 ,我發現它們有共同的倍數120,所以第120分鐘它們會相撞。

      板書:30的倍數:30 60 90 120

      40的倍數:40 80 120

     。4)師小結:剛才同學們采用了不同方法,但都是先找出30和40的倍數,從而發現它們有公有的倍數120,看來是真的不行。

      [點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張揚學生的`個性。教師在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間的同時,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體現了找法的多樣性,并注意找法的優化,使學生在體驗中不斷優化方法。]

      2.師:咱們換一個數試試。一組60分鐘回來一次,一組90分鐘回來一次。請同學們再來證明一下。

      學生驗證

      學生匯報。

      生:60的倍數有:60 120 180;90的倍數有:90 180。所以在180分鐘時它們會相遇。

      師:恩,還是不行,我們發現60和90也有公倍數。

      3.師:那是不是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生: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例如17和18的公倍數就是它們兩個數的乘積。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匯報我們可以看出:任意兩個數都有公有的倍數,也就是公倍數。什么是公倍數?

      生:兩個數公有的倍數就是他們的公倍數。

      師:公倍數有多少個?

      生:有無數個,找到兩個數的一個公倍數,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積一定是這兩個數的公倍數。

      師:我們發現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而且每組公倍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那么三個數之間是否也有公倍數?四個數呢?五個數呢?

      生①:舉例:2、4和5的公倍數是20。

      生②:無論幾個數,只要相乘,它們的乘積一定是它們的公倍數。

      師: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數嗎?

      生:沒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師:為什么?

      生:因為公倍數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千以內的數的讀、寫,提高對千以內的數的理解能力。

      2、在實際情境中,能熟練的利用千以內數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3、體會身邊的數學與實際的.聯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千以內的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提高對千以內數的理解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二、學習目標

      三、自學指導

      四、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4

      一、充分體現數學探究型課型的特點。

      本節課我按照游戲操作引入——產生問題——猜想——驗證——推廣運用這一主線組織教學的。讓學生在行動中生問題,由問題生猜想,由猜想生價值。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經歷擺一擺、畫一畫、算一算的自主探索過程,雖然花的時間比較多,一些課后的練習不能在這堂課中解決,但是我認為是很值得的,我們不光是獲得結論,更應該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態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思維得到發展。

      二、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創設融洽的學習氛圍。

      本節課我比較注重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問題為中心,吸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形成師生互動,同時還注重用激勵式的語言評價學生,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求。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總復習教案3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33—35頁中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是在教學了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其相關簡便運算后學習的'。我主要是從下面幾個環節展開教學的。

      1、復習環節,我首先讓學生共同回憶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因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實際上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它們的基本原理一樣,只是所處的運算不同。我在教學中,就充分把握這一點,引導學生利用舊知遷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還進行了諸如“2×5,25×4,125×8,20×5,……”這樣的口算題訓練,其目的之一是通過這組口算題的練習,明確這些題目的共同特點是都是乘法運算,而且積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數,為后面運用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奠定了基礎,其目的之二是通過這一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學習內容。

      2、探究新知環節,我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主題圖的觀察,讓學生探究解決“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澆多少桶水?”這兩個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相關信息,并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礎之上,再引導學生通過對兩種方法的比較,歸納總結出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隨后還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剛剛學到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培養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鞏固練習主要穿插在各個知識點的教學之后,及時反饋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注重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過程的同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在推導規律的過程中,導課比較快主觀上是時間緊張,可課后想想,實際上是引導不到位,難以完整地總結出乘法結合律。結果,有個別學生對乘法結合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

      2、教學語言還要注意精煉,有時還是喜歡重復學生的回答。

      3、要注意多媒體運用和板書的有機結合。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多聽課,多學習。學習優秀教師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和課堂效率。

      2、加強同科組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易混點,上課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課本14頁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明白“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道理。初步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加法。

      2、培養學生作業書寫格式規范、字跡工整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指名學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師問:6+28=34你是怎樣想的?

     。ò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讓板演的同學口述計算過程。

      師問:在筆算列豎式時應該注意什么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板書: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二、學習新課。

      1、導入新課。

      師:這節課學習新的內容,(邊說邊板書:35+37=)這道題寫成豎式怎么寫?

      生:相同數位對齊。(教師板書豎式)

      師:從哪位加起?(從個位加起)

      師:個位5加7等于幾?滿十了嗎?(個位5加7等于12,滿十了)

      師:個位滿十了怎么辦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進位加法。(教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2、教學例3。

     。1)邊擺邊說。教師在數位板第一排掛35根小棒,在第二排掛37根小棒。學生在畫有計數單位的紙上擺小棒。

      師:35和37各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5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37是由3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師:個位是幾個一加幾個一,得幾個一?(個位是5個一加7個一,得12個一)

      師:幾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2滿十了嗎?(十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2滿十了)

      師:12滿十了,在豎式里怎么寫呢?

      (2)邊擺邊算。

      師:個位5加7滿十,將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掛到十位上,說明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在豎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寫個小“1”(寫在橫線上。學生模仿老師,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這邊)

      師:個位上還有2個一怎么辦?(留在個位上)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個位寫2。

      師:十位上原來是幾個十加幾個十?后進上來的這個十怎么辦?(原來十位上是3個十加3個十,再加進上來的1個十,一共是7個十。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十位寫7)

     。3)看豎式敘述計算過程。

      師:35加37,個位5加7得12,滿十向十位進一,在個位寫2;十位上3加3再加進上來的1得7,在十位寫7。找上、中、下各一名學生看豎式口述計算過程。

      (4)仿例練習:56+37=93。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4頁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練習二的6~9題。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計算時首先計算個位,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兩個數先相加在與個位上進的1再相加得出最后的計算結果。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通過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感性地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對稱現象

      教學難點:

      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

      課件、各種對稱的圖片,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猜一猜、激趣導入。

      老師:在這花兒盛開的季節里,昆蟲們歡快的飛舞著,看!它們向這兒飛來了,不過它們只有半個身影。它們說:“只要你猜對它們是誰,它們就會出現!

      老師:請你猜一猜它們分別是什么?(課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個身影,讓學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蟲的另一半。)

      老師:同學們真棒!那你們仔細觀察這些昆蟲,你發現了什么?

      生:它們兩邊都是一摸一樣的。

      老師:像上面的左右兩邊都一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對稱。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更多對稱的知識。

      觀察、感知,互議自己的發現。有的同學從圖案的形狀上觀察出對稱的特點。

      匯報自己的發現:這些圖形的兩邊都是一樣的。

      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軸對稱圖形。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剪一剪 ,教學教科書29頁例1

     。1)老師示范,先將一張紙對折,再畫一畫,最后沿畫的線剪。打開是一件上衣。

     。2)學生模仿,做一個剪紙。學生動手剪時,老師:用剪刀時注意安全,不要傷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觀察這件上衣有什么特點?(是對稱的)

     。3)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剪對稱圖形的?

      (4)展示學生剪的作品。(把優秀作品貼黑板)

      老師:同學們剪得都很漂亮,在對稱圖形的中間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所有圖形的中間都有一條折痕。

      老師:對,這些圖形中間都有一條折痕,這條折痕把這個對稱圖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樣的兩部分。那咱們能給這條折痕起一個名字吧!這條折痕在數學王國中叫做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翻到教材29頁,拿出剪刀、長方形紙,照樣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剛才我們發現圖片里都是對稱的.圖案,能不能通過我們的小手也來找一找對稱圖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紙先左右對折,打開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左右對稱)再上下對折,又發現了什么?(上下對稱)

     。2)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片折一折,你發現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ㄉ舷聦ΨQ,左右對稱,對角也對稱。)

      (3)拿出準備好的圓形紙折一折,你又有什么發現?(不管怎樣對折,都是對稱的。)

      教師小結:通過對折,我們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都是對稱圖形。

      老師:先用直尺標齊,再用虛線畫出對稱軸。

      學生自由發言。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本29頁,做一做。

      圖形中哪些是對稱的,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2、下面的字母、數字和漢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1 2 3 4 5 6 7 8 9

      3、教材第33頁練習七第1-3題。

      四、回顧整理,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2、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對稱圖形很美,是。≈灰覀冇醚劬ψ屑毴ビ^察,用雙手去創造,就能用對稱圖形把生活裝扮得更加美好!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比較小數大小及與同伴交流的過程;

      2、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發展數感;

      3、在交流合作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正確掌握小數大小比較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運用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熟練地比較小數的大小。

      教學設計:

      一、復習舊知

      1、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我們黃山市一些旅游景點的圖片

      2、看完這組圖片有何感想?

      3、是的,這些圖片都很美,我們黃山市是一個旅游城市,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來我們這里觀光旅游。最近,我從網絡上收集了一些資料,一起來看看吧!2014年黃山市接待游客41650000人;2015年黃山市接待游客46658700人;2016年黃山市接待游客51871000人;2017年黃山市力爭接待游客57000000人。你能把這些數據按一定順序進行排列嗎?

      4、這些整數,你是如何排列出大小的?引導學生總結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陽春三月,正是踏青時節,我家隔壁小軍、小芳、小紅、小強四家準備進行一次春游活動。要說去春游,四位同學可高興,正積極準備呢!

      2、要去春游,他們首先想到要準備吃的和喝的,于是他們一起去逛超市了。

      3、這是他們購買的四種飲料的價格表:

      5、如果請你選擇其中兩種商品的單價進行比較的話,你會選擇哪兩種?(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板書)

      6、同學們說得太多了,能不能把上面商品的單價整理一下,怎樣分類比較合適?(分類結果:兩個小數中整數部分不同的;兩個小數中整數部分相同的,但十分位不同的;兩個小數中整數部分、十分位相同,但百分位不同的)

      7、根據分類,可以得出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學生討論,總結歸納方法:①如果整數部分不相同,如何比?先看它們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②如果整數部分相同,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數字大的那個數就大……以此類推。

      8、請學生把這四種商品價格,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設計意圖: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自主嘗試與探究的機會,關鍵處應給予點撥。

      三、鞏固練習:

     。ㄒ唬┓治龀兄兴麅r格

      1、四位同學購買飲料后,又購買了水果,我已將他們購買的水果單價制作了一張簡單的表格:

      2、請學生說說這四種水果單價中哪種水果最高,哪種水果單價最低?你是如何比較的.?

     。ǘ┻x商店買商品

      1、為了讓這次春游更有意思,四位同學說不能只是走走看看,要進行一些活動,于是他們又逛了一些商店,發現這些店里同樣的商品價格卻不相同,他們想買最便宜的商品,你們能幫他們參考一下嗎?

      2、完成教材42頁第8題

      (三)給商品加上價簽

      1、四位同學買了體育用品后還剩一點錢,商議后決定買一些獎品,于是他們買了以下四種商品,現在價簽沒有了,你們能幫他們把價簽加上去嗎?你覺得這些獎品應該怎樣獎勵?(完成教材41頁第5題)

     。ㄋ模┓治鎏h比賽成績

      1、四位同學在家長的帶領下由于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使得這次春游活動既充實又快樂,他們還進行了一次跳遠比賽,請大家看看他們的成績吧!

      姓名:小軍、小芳、小紅、小強

      成績/米:2.05、1.84、1.88、1.93

      2、請你幫他們排排名次吧?

     。ㄎ澹┱J識四位同學

      1、今天我把這四個同學的照片帶來了,我也檢測了他們的體重,一起來看看吧。ǔ鍪窘滩42頁第9題)

      2、按照體重由大到小給他們排排序。

     。┚侍魬

      1、同學們,現在正是春花爛漫時節,你們也一定想走出教室去大自然看看吧!不過我這里有道習題,如果你能順利闖關,春游就有希望。】炜炷贸瞿銈兪种械墓P完成吧。ǔ鍪窘滩42頁最后一個練習題)

      四、課堂小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如何進行小數的大小比較。

      2、這節課上你對自己的表現是否滿意?你覺得有哪些地方應該改進?

      板書設計:

      小數的大小比較

      1、50<2、55 2、55<2、88 2、88>2、85

      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相同整數部分和十分位

      比較十分位都相同,再比較百分位

    小學數學教案8

      一、觀教材編排體系

     。ɡ蠋焸,我想首先對人教版教材關于統計這塊知識的編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和展望。)

      各冊的目標定位:

      一年級目標:

      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會用畫正字或自己喜歡的方法收集數據,會看簡單的統計圖,并學會以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

      二年級上冊目標:

      繼續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同時還要求學生學會以一格表示兩個單位的統計圖,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

      二年級下冊目標:

      1、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年級下冊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新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學會看這兩種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二、本冊教學內容編排思考

      我認為本冊的教學內容有三大看點:

      看點一:比較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略:例1(教學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1)是在前面學習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設計了測量體重的情境,通過統計全班同學一年級和二年級時的體重,先分別用單式統計表表示,再引出復式統計表。

     。2)由于學生已經學過單式統計表,復式統計表的填寫可讓學生自主探索后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進行討論達成共識,明確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的聯系和區別。

     。3)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可讓學生獨立思考,尤其是第3問,要讓學生多發表想法,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同學提出合理的建議,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祥細說明:例1中出現了復式統計表,它是在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設計了學生熟悉的檢查身體的'情境(如上頁圖)。首先統計學生剛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和現在的體重情況,并把數據填入單式統計表中,然后提出:如何在一個統計表里表示呢?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復式統計表,并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設計的三個問題中有一個發散性的問題:你還能發現什么?學生可在觀察的基礎上獨立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由于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用正字記錄法,本冊教材中沒有再出現提示,在學生收集兩年的體重數據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點撥。由于學生已經具有填寫單式統計表的基礎,在把兩年的體重數據填入一張復式統計表中時,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留有一定的空間,首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填寫,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體討論形成共識,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明確單式統計表與復式統計表的聯系與區別。根據統計表回答的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嘗試完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從統計表中發現更多的問題。如,組織學生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學生提些合理化建議等,從而明確統計的作用與意義。

      2、做一做安排的是對學生參加各種課外小組活動人數的統計,可以組織學生互相交流,獨立完成數據的收集、整理并把數據填入復式統計表中。在復式統計表中給出了一個班級參加四種課外小組活動的人數,其余的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本班或其他班級的情況進行調查統計,然后對統計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并討論回答統計表后面的四個問題。教材所呈現的內容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

      看點二: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5個單位的)

      略:例2(認識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1)通過統計某路口20分鐘過往車輛的數量,使學生經歷收集隨機出現的數據的過程,并學習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方法表示數量,并根據統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

     。2)沒有條件進行現場統計的學校,可通過放錄像或做游戲的形式進行統計,統計時注意用畫正字記錄,便于用1格表示5個單位。學生可在教師引導下獨立完成統計圖,如果在統計過程中出現不是整5的數據,可在條形圖上方把數據標明,條形圖位置要基本準確。

     。3)回答問題,先獨立思考,再進行全班交流,第4小題要讓學生多發表想法。

      教參詳細說明:例2是在學習了簡單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通過統計某路口過往車輛數量,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與方法,同時使學生體驗動態的統計過程(如上頁圖)。從數據來看,當在一條比較寬闊的馬路上統計20分鐘后,所得到的數據比較大,教材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用每個表示2輛汽車,最多要畫幾個呢?太麻煩了,怎么辦呢?這是例2的一個重點內容。

      教材中雖然給出了過往車輛的數據,但教師可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做具體處理,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現場收集,也可以用播放錄像的形式讓學生記錄、采集數據。在記錄數據時,教師要明確要求用正字記錄法,對得到的數據,教師可有意識地加以整理,便于用一個表示5輛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師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個單位的統計圖的制作。

      例2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提供的素材把統計引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如有條件可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從而加深理解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看點三:注意滲透根據統計結果進行預測的思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這么一個細節,在例二中一共有四個問題,其中最后一個問題是:

      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這在以前是不曾出現的。這可以說明什么問題呢?我認為這是一種知識上的遞進,它通過一步步的培養學生對統計的結果提出問題,并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預測,逐步讓學生明確統計的結果帶來的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統計不僅可以呈現事物的狀況,而且通過對統計結果的分析,還可以發現事物內部的規律,預測事物發展的情況,指導以后的工作。不論國界和所從事的工作,一些基本的統計觀念卻是人們普遍應當具備的。

      英國的PeterHolmes在1980年提出統計觀念表現在5個方面:(1)數據的收集;(2)數據的記錄與表示;(3)數據的提煉;(4)數據與概率的關系;(5)對數據進行解釋并作出推斷。

      統計觀念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1)數據的收集、記錄和整理能力;(2)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并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3)對數據和統計信息有良好的判斷能力。

      我想本冊比較關注的就是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并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的培養。教材中對此的安排如例2及后面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二的第2、3、4題,讓學生根統計結果預測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什么車?根據五年級比二年級近視的人多,根據一周每天電視機銷售情況和學生需要增添什么圖書等提出合理化建議。在教學的時候可讓學生大膽猜測,并說明猜測的理由,使學生明確根據統計圖表可以進行簡單的預測,以便作出較為合理的判斷。

      三、課時劃分建議

      (1)可分三課時

      課時一:106頁的例一和108頁的做一做

      課時二:109頁的例二和111頁的做一做

      課時三:112、113頁的練習二十二

     。2)各課時目標

      課時一:1、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掌握數據的收集整理方法。

      2、探索填寫比較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3、讓學生感知統計的作用和意義。

      課時二:1、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據統計表提供的數據初步掌握繪制統計圖的方法(1格表示5個單位)。

      2、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并作出合理的預測。

      3、進一步體會統計圖的決策作用。

      課時三:1、通過練習進一步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

      2、進一步掌握簡單復式統計表填寫和一1格表示5個單位的統計圖的繪制。

      3、感知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起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建議

      1.注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2.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

      3.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

      4.注意讓學生體會統計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有待認真深入思考后寫)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本課內容在教材第92-93頁。具體教學內容包括:學習事情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材分析】

      《拋硬幣》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課以拋硬幣游戲活動將學生引入可能性問題的學習,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感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及不確定性。

      【設計理念】

      對數學的認識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數學學習要給學生充分的從事活動的空間,數學活動要建立在學生原有的認識和生活經驗基礎上;谝陨系恼J識,本節課力圖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有趣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猜測、實驗、驗證、交流等活動中親身經歷對不確定現象的探索與體驗過程,積累活動經驗,從而建立對不確定現象的初步認識,并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在拋硬幣、摸球等游戲活動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進一步體會到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病⒊醪綄W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

      技能目標:

     。、通過對日常生活事件確定性的描述,提高學生對生活現象的分析和判斷力。

     。病⒔洑v猜測、實驗、驗證等探索過程,加強學生對有在猜測的運用。

      情感目標:

      1、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初步形成統計意識。

      2、多給學生一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懂得有些事情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不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一定不會發生。

      【教學難點】

      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     準備硬幣、三個盒子、乒乓球數個。

     。、     制作轉盤。

     。、     課件

      學生準備:數個硬幣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突破點】

      利用大量游戲,盡可能根據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猜測,充分地給學生提供猜測、實驗、探索、驗證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揭題

      1、借助課件,把學生帶入生活現場:

     。1)、六一兒童節,淘氣、笑笑兩個好朋友高興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游藝活動。淘氣說:我們先玩小貓釣魚吧! 。笑笑說:我們還是先去盲人擊鼓吧。兩個好朋友的意見不一致,到底該聽誰的呢?這時淘氣說:“我們拋硬幣決定吧。如果正面朝上,就先去玩小貓釣魚;如果反面朝上,就先去盲人擊鼓!

     。2)、足球場上,甲乙兩個球隊即將比賽,雙方的場地如何確定呢?裁判拿出一枚硬幣,向空中一拋。

      師:在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遇到這樣的情況人們常常用拋硬幣的方法做決定。

      引發問題:為什么用拋硬幣的方法做決定呢?這樣公平嗎?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ㄒ唬、拋硬幣實驗活動,探討可能性問題

      1、猜測:硬幣落下后哪一面會朝上?

      生:正面朝上。

      生:反面朝上。

      生: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2、實驗探索:

      小組活動:同學們以4人小組開展拋硬幣實驗活動,每人拋5次,(每組共拋20次)拋前可先進行猜測,結果在實驗單上作好統計。

      3、全班研討

     。1)交流實驗結果:

      生:正面12次,反面8次。

      生:正面 10次,反面10次。

      生:正面 9次, 反面11次。

      ……

      (2)討論:在游戲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硬幣落地,有時正面朝上,有時反面朝上。

      生:我發現猜的時候,有的時候猜對,有的時候猜錯。

      師:為什么?

      生:因為硬幣正面、反面都有可能朝上,沒拋之前,是不知道的。

     。3)小結:

      拋硬幣,硬幣落下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板書:可能)

      (二)、猜謎語活動:承上啟下

      淘氣、笑笑拋硬幣,結果反面朝上,按約定兩人先去猜謎語,笑笑邀請同學們一起猜謎語。師出示幾個簡單的的謎語讓學生猜。

      (三)、摸球抽獎活動:進一步體驗不確定與確定現象

      師:同學們謎語猜對了,獲得一次抽獎機會。

      獎品:白球(幸運星) 黃球(智慧星) 紅球(勇敢星)

      1、幸運抽獎,感受不確定現象

      愿望:你最想得到哪種獎品?

      觀察:放到抽獎箱中的球。

     。ɡ蠋煯斨鴮W生將3個白球、3個黃球放入抽獎箱)

      預測:你能得到你最喜歡的獎品嗎?

      生:我想得到幸運星,我覺得我有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

      生:我想得到智慧星,我覺得我有可能得到。

      生:我想得到勇敢星,我覺得我不可能得到。

      ……

      驗證:同學們在小組進行摸球抽獎游戲進行驗證。

      統計:師生共同統計摸球情況

      討論:

     。1)、為什么有的同學摸中黃球,有的同學卻摸中白球呢?

      生:因為箱子里有白球,也有黃球。所以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

      (2)、為什么沒有一個同學摸到紅球呢?

      生:箱子里沒有紅球,不可能摸到紅球。(板書:不可能)

      2、開心抽獎,感受事件的確定性

      老師想得到智慧星,你們猜老師可以得到嗎?(生猜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老師在另一個抽獎箱里摸球,結果真的摸到一個黃球。學生在下面叫起來:“老師運氣真好”。這時老師請剛才想得到智慧星而沒有抽到的同學到講臺上一一摸球,結果全都摸到黃球,同學們露出不解的神情。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在這個箱子里每次都能摸到黃球?猜一猜盒子里裝著什么顏色的球?

      生:都是黃球。

      老師當著同學們的面把盒子里的球到出來,果真全是黃球。

      師:盒子里全是黃球,摸出來的一定是黃球,不可能摸到其他的球。

      (板書:一定)

      3、智慧抽獎:綜合運用

      淘氣最喜歡智慧星,笑笑最喜歡幸運星,你有辦法使淘氣、笑笑一定

      能得到他們最喜歡的獎品嗎?

      生:笑笑在3號箱里抽,一定可以抽到幸運星。

      師:為什么?

      生:3號箱子里全部都是白球,抽出來的一定是白球。

      生:淘氣在1號箱子里抽,一定抽出黃球,就可以得到他喜歡的智慧星。

      師:為什么不在2號箱子里抽呢?

      生:2號箱子里有白球,也有黃球,抽出來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黃球。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 連一連

      課件依次展示:淘氣、機靈狗、笑笑摸球圖。

      師:大家都認識他們,他們在干什么呀?他們都從自己的盒子里面摸出一個球會是什么顏色呢?請大家根據每個盒子里的球分析、判斷,再在書上第93頁連一連。

      2溝通生活,內化認識

      想一想

      出示課件:漂亮的房子里面有10只可愛的小鴨,它們想觀看5只小白兔和5只小灰兔的拔河比賽。

      ①房子里面走出來的一定是     ,不可能是    。

     、诒荣惤Y果可能哪隊會贏,為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材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第一冊教材17頁

      [教材分析及思考]

      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是在前面學過的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礎上進行的。新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設計了三只猴子分水果(4個梨,3個桃子,2只香蕉)的主題內容,在一個班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效果并不是很好。感覺這一內容離兒童的實際生活遠了一點點,給學生的感覺不夠鮮活。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師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進行教學。也指出課堂教學中學習材料的提供途徑應該是多樣的,可以是教師提供,也可以是學生提供,學習材料應該是豐富的,便于學生進行探索與研究。根據這一理念的指導,在第2個班教學時我有所改進,我從學生自己身上所具有的東西入手,引導他們找一找,數一數,比一比從而引出“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認識符號“>”、

      2、能力目標:通過找一找,數一數,比一比,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合作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了哪些數字?(出示1--5數字卡片)。下面我們做個游戲,同桌互相找找說說對方身上有哪些東西的個數可用1-5來表示的。比一比誰最棒,找得又快又多!

      2.同桌互找互說。一人說另一人聽。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請愿意向全班同學匯報的同桌來說說。

     。1個鼻子,2只眼睛,2只耳朵,2只手,2只腳,1條辮子,3個兜,衣服上有4朵花,4個字,5個手指頭)

      [小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情緒色彩,對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親切、有興趣。在第二次的教學中,我一開始就創設讓學生去同桌身上找能用1-5來表示的東西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學生個個興趣高漲地去找去發現,并快樂地體驗到原來自己身上也藏著這么多的數學知識。這樣教師自然而然地把學習材料的選擇權還給了學生,把發現問題的機會留給了學生。同時拉近了學生與數學間的距離,從而使學生輕松地進入課堂,為課堂教學建立良好的開端。]

      二、探究新知

      1.師:找了之后,你有什么發現嗎?或有什么話要說嗎?

      生1:我們每個人的眼睛,耳朵這些東西是一樣多的。師追問:都有幾只?生:2只。

      生2:我們每個人也都有2只手和2只腳。

      生3:手指頭,腳指頭也一樣多。

      師:對了。象眼睛和耳朵同樣多時,我們就說2只耳朵和2只眼睛相等。(板書:=)等于號是兩根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2=2。

      知識遷移:師:根據剛才的發現,你還能說出其他象這樣的算式嗎?

      生1:我有2只手和2只腳。可以寫成2=2。

      生2:伸出一只手說:我的5個手指頭和他的(指其同桌)一樣多?梢詫懗5=5。

      2.師:剛才小朋友很棒,找出了每個人身上一樣多的東西。再觀察看看,還有什么不一樣的發現?

      學生思考后,由于前面的影響,有點思維定勢。師提示:把每個人身上不同的東西比比看。

      生1:我的耳朵比嘴巴多。師:好的。能把數量也說出來嗎?生1:耳朵2只比1張嘴巴多。

      生2:我有2只眼睛,只有1個鼻子。我的眼睛比鼻子多。師糾正:應該說你眼睛的數量比鼻子的數量多。

      生3:我扎了1條辮子,她扎了2條。我的辮子比她的少。師:你先說少的,和他們不一樣。

      生4:我的衣服上有3個扣子,他只有2個,我的扣子比他的多。

      師:3個扣子比2個扣子多,也就是3>2。板書:3>2。請學生跟讀三大于二。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你能用一個動作表示它的形狀?

     。ㄓ械陌咽持负湍粗笍堥_朝向左邊表示,有的把兩只手的腕部合攏手掌張開口子朝向左邊,更有的用身體來表示,屁股朝向右邊來表示)

      做過之后幫助學生形象地記憶符號的形狀。

      師:誰還能說出其他這樣的算式嗎?

      生:5個手指頭比2條眉頭多,可以寫成5>2。

      有一個比較調皮的學生起來說:我有2個鼻孔,只有1個鼻子,鼻孔的數量比鼻子多,可以寫成2>1。眾生都笑了。不過他的回答說明他觀察的很仔細,我給予了極大的肯定。

      3:“

      4:請學生觀察2=2,3>2,3

      三、拓展應用

      1:師:小白兔聽說小朋友今天學習了一種新本領,要來考考小朋友,行嗎?眾學生都很高興。

      師說問題--就是教材17頁的思考題。學生思考后基本上有2種解法。一是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連線)看出兔子多,蘿卜少;一是用數數的方法數出兔子多,蘿卜少。所以每只兔子吃一只蘿卜是不夠的。

      2:完成教材第18頁做一做的第一題。師讀題,生聽清題意。

      (1)左右兩邊各有幾只燈籠,誰多誰少?幾大于幾?

     。2)左右兩邊各有幾只猴子,誰多誰少?幾大于幾?

      生獨立填,師巡視,及時批改。

      3.游戲:看誰找得快

     。1)師拿出數字卡片3和5,問:中間用什么符號連接呢?請學生快速在學具盒里找出今天學的符號,舉起來?凑l找的最快!

      (2)小組游戲:請小組長出示1-5中的兩個數,其他同學找符號。并互評誰找得又快又對!

     。3)睜大眼睛在教室里找找還可以比比哪些東西的數量?并說出算式。指名說。小組內說。

      [力求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系。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幫助小白兔解決問題,在教室中找東西進行比較,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又培養了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道理,更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懂得了什么?說說你的收獲。

      生1:我認識了大于號,小于號和等于號這些數學朋友。

      生2:我會用大于號來表示兩個數的大小了。

      生3:這節課我學的很開心。

      [課后反思]

      這一節課,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知識的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教學較為成功。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小學數學教學必須與生動、豐富的兒童生活緊密聯系才便于為兒童所理解,并借以取得學習數學所必需的感受和生活經驗;但是,生活感受、生活經驗還不是數學,還必須經過一番“數學化”的工作。而這一過程就需要教師輔助完成。本堂課一開始,我就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先請學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數字1-5表示的東西,從中發現問題,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所見,所想,從而順利地引出新課,并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過程。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旁,激發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濃厚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而且一年級的小朋友比較好動。在教學中,我根據實際情況改進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實踐的機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請學生找一找同桌身上能用1-5表示的東西;用動作表示>,

      3.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弘揚了學生的主體精神,符合當今社會“主體回歸”的時代要求。數學教育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學生的發展。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入學時間短,所以在課堂上我特別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各方面的互動;留給學生廣泛開放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情境演繹的經歷者,情境意義的建構者,將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成為情境展開過程中的主角,從而使課堂成為學生主體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場所,使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不斷發展。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課本第77~78頁(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參與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在學生實際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結論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具準備:每人15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長5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邊長3厘米的正方形)

     。1)這兩個分別是什么圖形?為什么?

     。2)動手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的邊長。

      2、面積和面積單位

     。1)什么是面積?請生摸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動手測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有次序地將長方形和正方形擺滿)

     。3)匯報結果

      二、新課

      1、導入

      上面用面積單位測量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但要測量黑板、草場或更大的地面面積,使用面積單位一排一排的實際測量行嗎?今天就尋找一個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規律,推導出計算公式。

      2、猜想

      請仔細觀察剛才擺的面積單位,沿長邊擺了幾個?長是多少?沿寬邊擺了幾個?寬是多少?你發現了什么?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3、驗證

      同桌合作,完成課本第77頁例2的(2)

      觀察比較,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

      4、概括

      (1)長方形的面積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計算長方形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2)想一想:同桌討論

      正方形的面積=______________

      三、鞏固

     。薄⑼瓿烧n本第78做一做

     。、完成課本第79頁1、2、3、4

      四、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課本P48~50頁,例1,練習十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7、8、9的乘法口訣進行求商。

      2、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除法求商。

      3、進一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利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進一步掌握關于除法的基本應用題的解答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主題圖、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口算練習

      4×5 5 × 8 7 × 9 9 × 4

      7 × 3 6 × 8 9 × 5 8 × 8

      7 × 8 3 × 6 9 × 9 6 × 7

      將下列口訣補充完整要。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 二( )一十八 ( )七二十八

      計算下面各題。

      24÷6 15÷3

      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求商的。

      【設計意圖】:復習乘法的相關口訣,為學習除法的求商做好鋪墊。

      合作探究

      談話引入新課六一快到了。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忙著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們遇到了一些數學上的問題,你能幫他們一快解決嗎?

      教學例1。

      (1)、投影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說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列出算式。板書:56÷8

     。3)引導學生得出算式的商。問:你是怎么計算的?(想乘算除)

      (4)學生獨立解決:要是掛7行呢?你能夠解決嗎?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結果,并把求商的過程跟大家說一說。

      小結: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不僅幫小朋友們解決了數學問題,而且還進一步學會了利用乘法口訣來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夠熟記口訣,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設計意圖】:重點突出學生的自主參與,獨立思考,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學習時空交還給學生。

      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完成書本第49頁做一做。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再說一說怎樣求得商?集體訂正。

      引導學生完成第50頁第1、2題。

      【設計意圖】:用比賽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有了什么樣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乘法估算.

      2.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歸納概括、遷移類推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自主探索、勇于嘗試的勇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乘法估算.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

      1.小明的家離學校大約十分鐘的路程,學校組織活動,要求8點鐘集合,小明幾點鐘從家出發合適?

     。ㄔ趯W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應該明確:他至少7點50分從家出發,實際上,為了不遲到,他應該提前幾分鐘,7點45從家出發比較合適.)

      2.這個時間你是怎樣得到的?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估算?

     。ㄔ诠烙嫷幕A上進行推算,這就是估算.)

      3.請你舉例說明,你在生活中見到過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用到過估算?

      二、嘗試討論

      1.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下面題目:

      a.一所學校的階梯教室有22排,每排有18個座位.這個階梯教室大約能坐多少人?

      b.一份稿件,平均每行有29個字,共有31行,這份稿件大約有多少個字?

      c.小明和奶奶在健身區散步,小明每分鐘大約走39米,他繞健身區一周走了12分鐘,這個健身區一周長大約有多少米?

      2.讀題,你有什么發現?(解決這些問題,都要用到估算)

      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3.同學之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歸納: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并說出你們是怎樣想的?

      a 22≈20,18≈20,20×20=400(人)

      b 29≈30,31≈30,30×30=900(個)

      c 39≈40,12≈10,40×10=400(米)

      2.觀察這幾道題目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乘數是兩位數,都是用乘法.)

      3.根據自己解答過程中的體會和同學的匯報,試著說一說怎樣進行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估算?(根據學生的發言,對估算的方法進行總結、歸納:分別取近似數,再用兩個近似數相乘.)

      四、鞏固練習

      1.一本書有50頁,每頁排23行,每行26個字.這本書大約有多少萬字?

      2.小麗每分鐘步行52米,1小時大約走多少千米?

      3.一個糧店平均每天大約賣切面790千克,一個月大約賣切面多少千克?

      4.一個苗圃有育苗地4塊,每塊地有91行,每行種89棵樹苗.這個苗圃大約培育多少棵樹苗?

      5.一塊長方形地,長98米,正好是寬的2倍.這塊地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6.說出下面哪些內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億.

     。2)在跳繩比賽中,東東跳了98個.

      (3)這輛公共汽車上大概有40人.

      (4)我們班有45名同學.

     。5)小紅三分鐘能寫85個字.

      7.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下面各題算得對嗎?

      47×52=3414

      69×51=2992

      8.估算:

      (1)10分鐘你的脈搏大約跳動多少下?

     。2)全校大約有多少學生?

      五、質疑提高

      1.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

      2.怎樣進行兩位數乘法的估算?請你舉例說明、

      3.還有什么問題?學生質疑并解疑、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一估

      活動目的

      1.讓學生經歷估算的全過程,學會估算的方法;

      2.讓學生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養成估算意識。

      活動準備

      天平、尺子、黃豆、紙

      活動過程

      1.學生每6人為一組,每組發給一袋黃豆和一打紙。

      2.教師提問:每組有500克黃豆,大約有多少粒?這一打紙大約有多少張?請大家估算一下。

      3.討論出估算步驟再操作,需要工具可以來領取。

      4.動手操作時合理分工協作。

      5.填寫估算報告表,檢查計算是否正確,并做好匯報的準備。

      參考1:

      黃豆粒數估算報告

      估算步驟

      先數出10克的'黃豆有56粒,再算整袋黃豆500克有50個10克,也就是有50個56。

      所用工具

      天平

      估算結果

      共有50×56=2800(粒)

      參考2:

      紙的張數估算報告

      估算步驟

      先量出1毫米有10張紙,再量出整打紙有4厘米1毫米,也就是有41個10。

      所用工具

      尺子

      估算結果

      共有41×10=410(張)

      拼擺算式

      活動目的

      1.使學生能熟練進行加、減、乘、除的口算.

      2.增強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動手、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寫有數字3、+、—、×、÷、( )等符號的紙牌。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

      下面有5個算式,請你在這5個算式中,添上適當的+、—、×、÷、( )等符號,使它們的得數都等于100.其中,每一個算式中的3,可以任意分組,例如3,33,33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 3=100

      3 3 3 3 3 3 3 3 3 3=100

      2.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發給一組紙牌進行拼擺。

      活動目的

      訓練學生進一步熟悉乘法口算.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開學初,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每套服裝是300元。

      2.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分年級調查各班的學生人數。

      3.口算各班應收的服裝錢數。

      4.口算各年級應收的服裝錢數。

      5.口算學校應收的服裝錢數。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練習課

      完成第13頁的第4題-第8題

      教學要求:

     。、要求通過練習,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夠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快速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數感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優良品質。

     。、通過練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計算,同時滲透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夠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一套口算卡片多張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聽算(視算)

      13-917-912-915-9

      18-914-9

      (全班齊聽)

      1)、集體訂正

      2)、評講:誰能說一說: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擺一擺,并與你的同桌說一說(邊擺邊說)

      3)、指名學生說自己的算法,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4)你最喜歡哪一種算法?用你最喜歡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幾說給你的`小伙伴聽。

      2、看圖寫算式(課件出示)

      ◎◎◎◎◎◎◎

      ◎◎◎◎◎◎◎◎

     。ㄖ该逖,全班齊練)

      板書: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頁的第5題

      要求:先同組的同學互相的說一說,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體訂正,對于全對的同學給予鼓勵。

      4、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口答

      教師拿出準備的數學抽拉卡片或數字轉盤,教師隨意抽拉或轉動,讓學生口答出得數

      二、出示課件(第14頁的第6題和第8題)

      要求:1)先讓學生看圖說圖意

      2)再指名說圖意

      3)再列式計算,并與你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三、練習

      學生完成書中第7題

      回家寫一個十幾減九的算式,給媽媽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能說出幾種方法就說幾種,比一比,看誰說的方法又多又好。

      NO:3

      教學內容:十幾減幾(第15頁例2)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三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十幾減幾”的算理,學會“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正確計算“十幾減幾”的題目。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和探索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掌握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正確地計算十幾減幾的題目。

      教學難點:能夠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口算并且正確率高

      教具準備:照例2制作的“小貓釣魚”動畫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溝通聯系

      電腦出示口算:

      8+578766857

      5913-916-918-915-9

      17-914-9

     。ㄈ帻R練,集體訂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多媒體出示“魚缸內金魚游動,魚缸外兩只小貓走動觀看金魚”的畫面。首先請學生說明看到了什么,讓學生描述這一生動景象,調動學生的興趣。

      2、多媒體發出聲音,同時在左邊小貓嘴邊出現“13條金魚,花的8條,黑的有幾條?”的文字。稍停一會兒,多媒體再次發出聲音,同時右邊小貓嘴邊出現“13條金魚,黑的5條,花的有幾條?”的文字。

      3、引導學生講述兩只小貓對話的意思,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4、啟發學生根據圖意和要解決的問題,想想自己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

      5、組織小組討論,廣泛發表自己意見

      6、組織全班同學交流,對各種方法進行評議。

      在各組討論的基礎上,廣泛反映出各種方法。教師要表揚同學想的方法多,能獨立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請同學們就出自己在解決問題時喜歡哪種方法,并說明理由。

      7、有導向性的小結

      教師以參與者的語言,表明自己根據大家的發言很受啟發,樂意運用“想加算減”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減”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鞏固計算方法

      1、先在書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題,請同學講一講上下兩題有什么關系,并舉幾個例子口頭考考其他同學。一方面擴大練習的量,另一方面提高興趣。

      2、為變化方式,可把“做一幫”第2題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說加法題后說減法題,互相練習,活躍氣氛,提高練習速度。

      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練習三第1、2題完全放給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分別說說解題時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組,由組長組織同學們交流,交流時要照顧到每一個同學,特別是差一點的同學。教師老師應加強巡視,主動參與一些小組的交流,了解情況,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目的: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主題圖。

      教學方法:

      談話法;情境教學法。

      一、談話導入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二、探索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1.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要比較什么?你有什么辦法?

      2.小組交流,明確: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這個同一時間在這里就是1小時,那么拖拉機1小時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車1小時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車跑得快。

      3.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在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題中,拖拉機的速度是60千米/時,而面包車的速度為70千米/時。因此,面包車的速度快。

      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明白要想知道誰跑得快,不是看誰行駛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統一時間內誰跑得遠,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

      4.讓學生根據這一情境得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速度=路程÷時間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也可以把學生課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交流。

      通過實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真正明確了路程、時間、速度這三者的關系。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試一試”第一題。讓學生看圖,根據情境解答。進一步鞏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

      2.完成“試一試”第2題。

      三個算式結合具體情境去體會、思考、交流、匯報。讓學生進一步理清三者關系。

      四、總結談話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一本综合九九国产二区 | 夜色福利院在线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 日韩欧洲亚洲美三区中文幕 | 日本永久免费A∨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 尤物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