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優秀]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課本第23頁的練習四第1—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乘號,掌握乘法算式的讀、寫,理解乘法算式的含義。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與加法的關系。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難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看圖先填空,再寫加法和乘法算式。
★ ★ ★ ★ ★ ★
★ ★ ★ ★ ★ ★
一共有()個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讀乘法算式,再說出乘數和積各是多少。
5×4=20 6×2=12 3×8=24
3、導入新課:
上面的內容,是上節課所學習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認識乘法。
二、課堂練習
1、練習四第1題
學生獨立操作,教師適當引導,展示學生擺法,集體討論交流。
2、練習四第2題
出示第2題圖,學生根據圖意獨立填空,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老師巡視,了解學生解題情況,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交流訂正。
3、練習四第3題
出示第3題的圖,學生觀察后問:橫著看,每行有幾個花片,有幾行,是幾個幾相加;豎著看,每列有幾個花片,有幾列,是幾個幾相加?然后由學生獨立填空,完成后交流:兩次填出的`結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練習四第4題
。1)出示第4題的兩幅圖。提問:這兩幅圖分別是求幾個幾相加?
。2)學生獨立完成第4題,集體交流。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練習四
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乘數×乘數=積
教學反思:
通過多種形式的復習,使學生更加了解乘法的含義和乘法與加法的聯系。結合具體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感受到可以用加法或者乘法算,同時感受到加數相同時用乘法計算更簡便。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培養他們的歸納能力。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72頁<<7的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7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掌握口訣的特征,并熟記口訣。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動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3、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情感和態度,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用7的乘法口訣正確計算7的乘法。
教學難點:
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并熟記7的乘法口訣。
教法學法:
“讀思練”課堂主體導學模式。
小組探究,合作學習
教具準備:
課件,小卡片,動畫片《西游記》主題曲。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動畫片《西游記》主題曲。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看過這部動畫片?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是啊,孫悟空的本領可大了。(出示課件片)大家看:孫悟空在煉丹爐中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煉成了火眼金晴。在取經的路上只要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舉起金箍棒就打!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紅顏色的字: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其實這是兩句乘法口訣,你知道是幾的乘法口訣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7的乘法口訣。(板書:7的乘法口訣)
二、發現問題,明確目標:小組合作探究乘法規律。
1、(出示課件:七巧板)你們認識它嗎?這是古時候的人發明的一種智力玩具,叫七巧板。你知道每一副七巧板由幾塊組成的嗎?我們可以用這七塊板拼出許多美麗的圖案。大家有沒有玩過呀?我們來一起擺一擺,玩一玩,好嗎?(大屏幕演示)
2、怎么樣?好看嗎?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共擺了幾個?
剛才老師擺一個圖案用了幾塊七巧板?
我們知道,擺一個七巧板要用七片圖形,擺2個圖案呢,要用多少片?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用加法和以前學過的乘法知識列乘法算式。)
那擺3個、4個、5個、6個、7個圖案又分別用了幾塊七巧板,你會算嗎?小組
思考討論,把答案填在老師發的表格里。(生填)
3、(出示)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填的?(指名一生答)
生:2個圖案用了14塊七巧板……
4、我們在算的時候,每次都是加幾?我們知道1個7是7。再加1個7就是幾個7,2個7相加和是多少?3個7相加呢?那28是幾個7相加?35是幾個7相加?42里面有幾個7?49里面有幾個7?我們一起看著大屏幕來說一說:1個7是7,2個7是14……(齊說)
三、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編制口訣。
1、小組根據以前學習乘法口訣的經驗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適時指導,編出7的乘法口訣。
抽生回答編制口訣情況。師根據回答板書(板書:一七得七)師生一起說 “一七”表示什么意思?“得七”呢?
2、學生回答每句口訣的意思。
3、思考交流7的'乘法口訣有什么規律。
咱們一起來輕輕地讀一讀,邊讀邊思考, 7的乘法口訣有什么規律?
四、探究分析,感悟口訣,發現規律,深化記憶。
1、發現規律了嗎?小組先互相說說看。
前面一個得數比后面一個得數要少7。后面一個得數比前面一個得數要多7。再看看前半部分:第一個字分別是“一、二、三、……”,第二個字都是“七”
2、讀口訣,嘗試背誦,討論交流記憶方法。
在剛才記的過程中,你們感覺哪幾句口訣特別好記?為什么?
哪一句或者哪幾句口訣不太好記呢?誰有辦法來記住這句口訣?
3、試背口訣。
老師說前半句,你們說后半句行嗎?(師生對口令)我說后半句,你們說前半句。
4、利用乘法口訣,我們可以用它來進行計算。根據一七得七這句口訣,我們可以算哪兩道乘法算式呢?那根據其他幾句口訣,又能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積呢?
老師在同學們的課桌上放了一些算式卡片,請把這些算式和相對應的口訣放在一起。
在算7×3的時候我們想哪句口訣?算5×7呢?7×2?7×7?7×7?7×3?6×7?
五、解釋應用,拓展提高。
1、想想看生活中有哪些實際問題可以用7的乘法口訣來解決呢?(學生舉例)
2、一個星期有幾天啊?那兩個星期有多少天呢?你能列出算式嗎?3個星期呢?你是怎么算的?,用了哪句口訣?4個星期呢? 6個星期呢,用了哪句口訣?7個星期呢,用了哪句口訣?
3、一只七星瓢蟲的背上有幾個黑點?(出示七星瓢蟲課件)5只七星瓢蟲的背上一共有幾個黑點呢?怎樣列式?用哪一句口訣算?2只七星瓢蟲的背上一共有幾個黑點呢?怎樣列式?用哪一句口訣算?
六、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7的乘法口訣以后,我們再到生活中去看事物的時候,說不定會有一些有關7的一些新發現。希望同學們多找些與7相關的新發現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七、作業布置。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第2課時 復習數與代數(2)
教學內容:
課本第95頁的第7-9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熟練地進行10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2、學生進一步鞏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解題方法。
3、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00以內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的計算
1、用豎式計算
63-27-18 24+56+18 95-46+23 57+38-19
46+25+17 55+38-16 93-27-46 46+27-29
提問:在計算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運算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
學生交流交流匯報后進行小結。
在計算時要看清楚運算符號,計算加法滿10以后要記得向前一位進“1”,計算減法的時候遇到不夠減時要向前一位借“1”;用豎式計算時要把相同數位對齊,計算時要細心,做完后記得進行檢驗。
2、學生獨立完成第7題的`計算,逐題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二、復習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實際問題。
1、出示期末復習第9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求面包車有多少座,就選擇“中巴車有22座”和“面包車比中巴車少6座”這兩個條件;求大客車有多少座,就選擇“中巴車有22座”和“大客車比中巴車多23座”這兩個條件。
學生獨立解答后,讓學生說說分析數量關系和列式解答時的思考過程。
三、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布置:
期末復習第8題
教學過程:
復習計算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多安排一些練習題。一般的學生要保證基本要求做一些基礎形式的練習,而優秀的學生才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練習。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有針對性地輔導,從而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抓住這次重要的機會,在復習的過程中,有所提高。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學習內容】:課本P12例1
【學習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能熟練的計算。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的習慣。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課前準備】:實物投影
【學習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投影出示P11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準備去參觀博物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字信息?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全班匯報發現。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組織教學例1。學生說想法及理由。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計算方法。先嘗試寫豎式,再討論總結列豎式應注意的問題。
2、完成P12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三、練習,實踐應用
練習二第1題前兩小題,說說圖意,交流算法并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鞏固不進位加法計算,熟練掌握筆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9、50頁,練習九的第1~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
2、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熟悉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用乘法表示,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準備】:練習本、學具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上節課我們學了乘法的初步認識,大家都學得很認真。下面老師來考考你們。
出示爬梯比賽:以組為單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個組在規定時間內爬得高。
3+3+3+2
4+4
5+5+5
1+1+1+1+1
2+2+2+2
3+3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1、賽龍舟:出示圖片
讓學生觀察,要想知道參賽的一共有多少人,誰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
[設計意圖]進一步感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出示小黑板
。1)寫出乘法算式,再讀出來。
4個2相加5個4相加2和7相乘
。2)3個9相加,和是()。
一個因數是9,另一個因數是3,積是()。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根據要求,寫出乘法算式,并及時校正。
二、指導練習
1、一共有多少個圓圈?
○ ○ ○
○○ ○○ ○○
○○○ ○○○ ○○○
乘法算式:()×()或()×()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1)7+7+7+7=()×()
。2)3+3+3+3+3=()×()
。3)8+8+8+8+8+8+8=()×()
3、寫出乘法算式,再讀出來。
3個9相加。()
一個因數是6,另一個因數是3。()
6和4相乘。()
[設計意圖]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練習,進一步乘法的內在聯系。二、讀一讀。
4×5 6×3 5×2 3×4
三、看圖寫算式
★★★ ★★★ ★★★ ★★★ ◆◆◆◆◆ ◆◆◆◆◆
算式是()×()算式是()×()
讀作()乘()讀作()乘()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直觀圖形寫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義。
三、課堂作業:隨堂練習教科書第50、51頁,練習九的第7~14題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課本第79 ~ 80頁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義。
2、 培養學生多渠道收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乘、除法的建模能力。
3、滲透轉化的思想,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
春游情景圖、多媒體課件、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開火車
2、看圖列式,并說想法。
看看大家乘與除的本領學得都很不錯,今天我們就用乘與除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乘與除
二、新課探究
1、出示 “秋游”情景圖。
。1)請學生說說從情景圖中收集到的信息。
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一共有多少人在草地上野餐?)
生匯報師板書:8×3=24(人)
答:一共有24人在草地上野餐.
。2)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一共有24人在野餐,誰能把這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一道除法應用題?四人一小組討論:
匯報:
①草地上有24個小朋友在野餐,每組有3人,可以分成幾組?
列式:24÷3=8(組)
答:可以分成8組。
說意義:也就是求24里有幾個3?
、诓莸厣嫌24個小朋友在野餐,平均分成8組,每組有幾人?
列式:24÷8=3(人)
答:每組有3人.
說意義:表示把24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幾?
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能把一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兩道除法應用題,所以說乘除法是一對好朋友.
3、題2
師:野餐開始了,小丁丁為了活躍氣氛出了一道有趣的應用題,請看大屏幕:
桌上有一本故事書和一本字典,故事書厚2厘米,子典厚8厘米,一本字典的厚度是一本故事書的幾倍?
(1)學生列式解答(強調求倍數)。
。2)師:如果要把這道除法應用題改編成一道乘法應用題,應怎樣改?
一本故事書厚2厘米,一本字典的厚度是一本故事書的4倍,一本字典厚多少厘米?
2×4=8(厘米)
想:2的4倍是8,所以2 ×4= 8
同一幅圖,我們編出了8是2的幾倍,2的4倍是幾,真聰明,那老師給你們一個愛的鼓勵。
生活中還有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你們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戰?
三、應用
1、出示題3
好,野餐之后,小朋友還帶來了飲料和面包,你們仔細看著三個壺,哪個最大?一起說。這個是一眼就能看出的,你有什么想法?生答。
老師也想到了一種方法,咱們來看一看,邊看邊想,你知道了什么?請你來說說你的發現。
。1)2壺茶可以倒滿__個杯子?
算式:
。2)4個牛奶壺和3個橙汁壺哪個容量大?
看來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這樣我們討論一下,結合剛才我們知道的那些數學信息,來想一想到底哪個壺的總量最大。
匯報:
4壺牛奶 4×2=8(杯)
3壺橙汁 3×4=12(杯)
因為:8杯〈 12杯
所以:3壺橙汁量多。
我們剛才把不一樣大小的壺轉化成了一樣的杯子,然后再進行比較,就能準確地比出誰多誰少。
2、出示題4
分完了飲料,咱們再來分面包,看看他們是怎么分的`?
女生說:我們女生領18個面包
男生說:我們男生領4盒面包
現在比一比,是女生領的面包多還是男生領的面包多?這次我們獨立思考,看看到底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本子上試一試。(已完成的擊掌一次坐正)
①把盒轉化成個
4×6=24(個) 24個>18個
答:男生領的面包多。
、诎褌轉化成盒 18÷6=3(盒)
3(盒)<4盒
答:男生領的面包多。
一個用乘,一個用除,都比出了男生領的面包多,那么這兩種方法最大的不同在哪里?(把個變盒,把盒變個)。
小結:不管怎么比,都要把剛才不一樣的面包的個數和面包的盒數轉化成一樣的。因此,我們小朋友在進行比較時,如果不能直接比較,就要根據已知條件把它轉化成統一的計量單位,然后再比,明白了嗎?
3、出示題5
小魚兒也來湊熱鬧,從這幅圖中你又知道了什么信息?你來說說看。
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條魚?你們會嗎?
6+7+8=21(條)這個當然可以,但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是乘與除,你能用乘法計算嗎?(小組討論)
匯報:
① 把第3個魚缸里的魚多放一條魚給第1個魚缸。
3×7=21(條)
、 3×8-3=21(條)(乘減)
、 3×6+3=21(條)(乘加)
這三種方法你最喜歡哪種?
小結:當我們做不相同的數時,你要想辦法把它轉化成相同的數,就能用乘法計算了。
四、拓展與提高
師:今天野餐后的節目是:跳長繩,請看大屏幕
。1)二(1)班有35名同學參加冬季早鍛煉。如果每9人一組跳長繩,一共可 以分成幾組?還剩幾人?
。2)如果剩下的同學每2人一組打乒乓球,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組?
反饋:
(1)35÷9=3(組)……8(人)
答:一共可以分成3組;還剩8人。
(2)8÷2=4(組)
答:一共可以分成4組。
。3)擺圓片驗證。
。ㄍㄟ^這道情景題的探究,讓學生體驗有余數的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妙用,也體會到乘、除法等運算恰到好處地運用是解題成功的關鍵)
四、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我會用乘與除編題目。
2、單位不一樣要化成統一的單位,再進行比較。
3、我會了乘加,乘減。
4、有的題目方法不一樣。
小朋友們的收獲真大,其實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希望我們小朋友做小小有心人,進一步的去發現這些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五、作業:
略
六、板書設計:
乘與除
8×3=24(人) 24÷3=8(組) 24÷8=3(人)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課本第54頁,3、6、9的乘法關系。
教學目標:
1、復習3、6、9的乘法,并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
2、在探究和練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推算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3、6、9之間的關系:2個9=3個6=6個3
教學難點:
會用3、6、9之間的關系來推理解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同桌互相對口令說說3、6、9的乘法口訣。
2、我們已經學習了2、4、8乘法之間的關系,今天我們運用類似的方法繼續來研究3、6、9乘法之間的關系。(揭示課題)
[通過同桌之間互對口令的形式復習3、6、9的乘法口訣以及學生對于2、4、8乘法之間關系的掌握,為探究3、6、9乘法之間的關系做了有效鋪墊]
二、探究:
1.小兔歡歡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學習材料,(點擊)我們書上也有,一起把書翻到5 4頁
1)出示計算條片墻
師:看,這是用計算條片筑的墻,觀察后小組討論:三種顏色的條片之間有什么關系?(同桌互相說說)
2)通過探究得到它們之間的關系:
2條9格條片=3條6格條片=6條3格條片。
它們之間的關系用乘法算式如何表示?
2×9=3×6=6×3(板書)
[首先通過出示不同顏色的計算條片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直觀地觀察到3、6、9乘法之間的關系,然后在學生熟悉的數射線上進一步驗證]
2、小朋友們真聰明,請看看第二題,你能看懂嗎?小組里相互說一說
1)師:小兔歡歡提出了什么要求?你們小組是怎么理解的'?
大家理解的都不錯。在數射線上做3的乘法,1×3積是3,把所得的積在表中用“√”標出,2×3積是6,把所得的積在表中用“√”標出,依次類推,然后做6的乘法,1×6積是6,把所得的積在表中用“√”標出,9的乘法也是一樣1×9積是9,把所得的積在表中用“√”標出。
2)請大家繼續在數射線上做3、6、9的乘法,并把所得的積在表中用“√”標出。(點擊)
3)小朋友剛才大家在數射線上做3、6、9的乘法,又在表格里分別把3、6、9乘法的積“√”了出來,那么3、6、9乘法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請大家小組交流一下,比一比那組發現的多?
3.匯報:
方案1、積之間的關系:(表格)
生:3、6、9的乘法都在18這里打勾。
發現了嗎?誰還有補充?
。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2個9=3個6=6個3
18=2×9=3×6=6×3
4個9=6個6=12個3
36=4×9=6×6=12×3
方案2:積之間的關系:(弧線)
生:紅、蘭、黃三種顏色的弧線都在18、36這里碰頭了。
發現了嗎?誰還有補充?為什么會在18、36這里碰頭呢?誰有進一步發現?
生:
、偎鼈兊姆e都是18、36。
、2個9=3個6=6個3
18=2×9=3×6=6×3
4個9=6個6=12個3
36=4×9=6×6=12×3
方案3:生:2個9=3個6=6個3
誰還有補充?你是怎么知道的?還有沒有進一步的發現?
生:18是3、6、9的乘法中出現的相同的積。
為什么它們有相同的積18呢?
小結:看來3、6、9乘法之間確實有著密切的關系。剛才我們找到了18和36是3、6、9的乘法相同的積,那么3、6、9的乘法相同的積還會是幾呢?
[這一題是嘗試從直觀到抽象的一個過程,利用學生喜歡猜想的特點,讓他們大膽地猜測,再去驗證,進一步了解了3、6、9乘法之間的關系]
問:你們想得真好,那么3、6、9的乘法相同的積有多少個呢?
[這問題對學生來說難度比較高,但是可以給學生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
4、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找到了2個9是18就是2×9=18,3個6是18就是3×6=18,還有6個3是18就是6×3=18,36也是這樣。這些算式積都是18(36),因數卻都不同,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因數是怎么變化,引起積的不變。18、36任意一組算式為例開展四人小組討論。
18=2×9 36=4×9
18=3×6 36=6×6
18=6×3 36=12×3
你們又有什么新發現?
匯報。
小結:看來一個因數乘3,另一個因數除以3,積不變。
三、練習:
歡歡表揚我們學得很認真,讓我們利用3、6、9乘法之間的關系來做闖關游戲,你們想玩嗎?
1.第一關:
30=( )×6=( )×3問:你是怎么想的?
54=( )×9= ( )×3問:你是怎么想的?
( )×9=( )×3問:可以怎么填?你是怎么想的?(因為9÷3=3所以幾×3=幾)
如果老師在這里填( 6 )×9=( 12 )×3行嗎?為什么?可以怎么改?
歡歡表揚我們,第一關順利過關。(點擊)
2.第二關:
歡歡要求我們利用3、6、9乘法之間的關系來闖第二關小組合作完成
72=9×( )=3×()=6×()
問:你是怎么想的?
你們真聰明,小兔歡歡要我們再接再厲來闖第三關。(點擊)
3、第三關:
利用3、6、9乘法之間的關系還能幫我們算一些從來沒學過的題,比如我們現在知道了12×6與24×3的積都是72。
小兔歡歡給我們設計了第三關的題,18×3=( )×( )=( ),你能用3、6、9乘法之間的關系來推算嗎?請大家合作完成。
祝賀大家順利過關。(點擊)
四、課堂總結:
我想通過今天的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對3、6、9乘法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
板書:
3、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2個9=3個6=6個3
18=2×9=3×6=6×3
4個9=6個6=12個3
36=4×9=6×6=12×3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第12課時 練習十四
教學內容:
課本第86頁的練習十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記全部乘法口訣,進一步掌握乘除法計算的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口算表內乘、除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難點:
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
我們已經學完了表內乘、除法。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復習表內乘、除法。通過復習,希望每個小朋友能更加正確、熟練的口算表內乘、除法。
二、口訣
1、指名背。
2、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三、乘、除法口算練習
1、請學生在乘法口訣表中找到積是十二的口訣,并列出相應的算式。再說說積是18、36的乘法算式。
2、完成練習十四第2題。學生采用游戲方式完成。
3、完成練習十四第4題。
引導學生結合圖理解題意,然后獨立列式計算,集體交流時訂正。
4、完成練習十四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列式計算,集體交流時訂正。
5、學生口答第6題,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教學過程:
讓學生在整理乘法口訣表的過程中,初步培養發現簡單規律的能力;進行有關的表內乘、除法計算。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系統整理與乘法有關的知識,熟練運用2~5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2、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系統整理復習一、二單元的乘法知識。
2、用乘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多種解決問題的思路,體會解題方法多樣性和最優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孩子們:今天我們來到了一個新教室上課,猜猜為什么要到這來上課呢?這是因為今天我們要參觀一個節日廣場。十月一日是什么節日?國慶節的時候到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有一個節日廣場更是熱鬧非凡。想去看看嗎?
二、整理復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仔細觀察:圖上畫些什么?有一個老朋友他也來到了節日廣場,他是誰?智慧爺爺說了什么?
1、 整理復習乘法知識。
。1) 什么是乘法?怎樣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舉例說明。老師也想了一個算式:a+a+a+a,能改成乘法算式嗎?你怎么想的?
。2)乘法算式的得數叫什么?(積)那求積用什么法?(乘法)求和呢?求差呢?求商呢?(3)你是怎樣算出乘法算式的積的.?乘法口訣熟嗎?開火車對口訣。
(3)有個同學在計算4×6=?一時忘了乘法口訣了,該怎么辦呢?4×6表示什么意思?它們的樣子不一樣,意思卻完全一樣,結果也一樣。
2、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觀察第一幅圖。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生:氣球每束有8個,4束一共有多少個?
4×8=32(個)
生:一共有多少盆花?
師:這些花分幾部分?(2部分:外面的和里面的)怎么算?
先算外面的:每種顏色有8盆,有4種顏色,一共有多少盆?4×8=32(盆)
再里面的花:3×4=12(盆)
最后算一共有多少盆花:32+12=44(盆)
。2)觀察第二幅圖。
生1:每列有3個人,有6列,一共多少人?3×6=18(人)
生2:每排有6人,有3排,一共有多少人?
生3:穿每種顏色的衣服有6人,有3種顏色,一共多少人?
觀察同一幅圖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最后的結果應該是一樣的。
旁邊看跳舞的小朋友也想來跳舞?可以怎么算呢?
生:3×6+5=33 這個算式還可以寫成什么?生:4×6-1=33說說你怎么想的?
(3)請你來當小老師提問。生解答。
生:照相的每組有4人,3組有幾個人?4×3=12(人)
。4)請你在本子上提一個問題,并解答。
3、小結。
今天你在節日廣場玩得高興嗎?學到了什么?解決一個問題必須得知道什么?解決乘法問題的2個數學信息之間必須有什么關系?(是幾個幾的關系。)
課后自評:
這節課是一、二單元的整理復習課,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有2個:一個是對乘法知識的系統整理,一個是運用乘法知識實際解決問題。在復習乘法知識時,主要抓住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乘法口訣這幾部分知識。在解決問題這一部分,主要通過第一幅圖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和較為復雜的問題。第二幅圖解決觀察同一幅圖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第三、四幅圖請學生來當老師,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學生在作業本上自己提問解決問題。
上完課后,我發現自己語言還需要錘煉,更精煉些,提問更準確些。在處理學生解決問題時,時間的調配還掌握得不夠好,對于簡單問題應該很快的一筆帶過。把精力重點放在解決復雜問題,解決學生思維的爭議點,學生的出錯的地方。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第5課時 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 8-1 0 頁。
教學目標:
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的數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計算驗算。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計算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欲望,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的數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
難點:領悟比一個數多或少幾的數的簡單實際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出示 8 個圓和 5 個三角形,提問:你能提出一個用減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
獨立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題 4
提問:你能知道什么數學信息?學生交流
根據這些條件,可以求出哪些問題?
2、指導學生解答:小華做了多少朵?
用圓片擺出來, 第一排擺多少個圓片?
啟發:對照剛才擺的過程,想一想,可以怎樣列式計算小華擺多少朵?
11 + 4 = 14(朵)
3、列式后解答后追問:算出的得數與擺出的結果一樣嗎?
嘗試解答:小平做了多少朵?
先用圓片擺一擺,小組合作,再計算
4、討論:第一排擺了多少?第二排怎么擺?
5、明確:對應擺,最后空 3 個位置不擺。
三、練習鞏固
1、想想做做 第 1 題:
學生動手畫一畫,再填空。組織交流時著重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2、想想做做 第 2 題:
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學生獨立解答。
3、想想做做 第 3 題
看清條件,問題,有困難的`用學具擺擺。強調:上下要對齊。
思考:算出的數會不會比 3 2 個少?為什么?
4、想想做做 第 4 題:
出示圖后指名說這道題目是什么意思?求小灰兔拔了多少個,怎么求?獨立
完成。
匯報:你是怎么做的。2 5 + 7 = 3 2 (個)
5、想想做做 第 5 題:
學生獨立做,集體講評。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還有什么問題嗎?
板書設計:
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
(1)小華做了多少朵?
11+3=14(朵)
(2)小平做了多少朵?
11-3=8(朵)
教學反思:
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數量關系比較隱蔽,解答這類問題時,借助“同樣多”把這類問題轉化成求總數(求剩余)的問題,再用加(減)法計算。這種推理方法,邏輯性較強,但學生難以理解。這節課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是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分解擺圓片的操作過程,把隱蔽的數量關系在物化活動中外顯出來,使學生形成比較清晰的表象,并以這種表象為基礎,利用已有的知識,直接確定計算方法。這種教學策略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便于學生理解計算方法。
給學生足夠開放的空間,引導學生自己結合動手操作的經驗,總結規律,既能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又有利于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交流中不斷進步,在合作中整體提高。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鏡像對稱》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三課時(第69、7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 知道鏡像對稱圖形的特點。
2. 通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
鏡子、教科書第71頁的開放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鏡子,創設情境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每人一面小鏡子)
師:你在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書;我看到了黑板……
師:這是怎么回事?
二、引導探索,體驗鏡像對稱的特點
1. 出示教科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這幅圖畫中,怎么會出現兩棟房子、六只天鵝?怎么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生:下面的房子、天鵝、樹是水里的影子。
師:(放大房子圖)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嗎?它們的方向怎樣?
生:樣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師:其實這也是數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2. 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游戲。
(1)發給學生只有半邊圖象的卡片,請他們想辦法猜出另半邊圖象是什么?(小組活動)
小組匯報:用鏡子照;把卡片對折……
(2)用鏡子照自己的臉并做各種面部表情,同時觀察鏡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變化。
(3)出示教科書中第69頁的小朋友照鏡子圖(例3)
師: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鏡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師說:“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出示三面穿衣鏡,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說出鏡子里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鏡子里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我往左走,走鏡子里的我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三、運用拓展
1. 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里看到的樣子?圈出來。(教科書第71頁第5題)
2. 找朋友。
3. 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
(2)看鏡子寫時間
四、小結評價
師: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學知識,你知道了嗎?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 初步學會用乘法口訣求除數、商都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2、 通過乘法口訣的試商、比較、調商、定商的過程,感悟用乘法口訣進行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體驗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及培養學生的探究、歸納能力。
教學準備: 25個小圓片、練習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舊知復習
1、口算:
7×8= 14÷2= 3×7+5= 25+( )=71 ( )×6=48
5×5= 25÷5= 6+4×8= ( )-62=19 9×( )=54
2、( )里最大能填幾
。 )×8<25 ( )×6<55 82>( )×8 63>( )×7
( )×9<35 ( )×3<29 41>( )×7 57>( )×6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二、探究提高
。ㄒ唬┨骄坑杏鄶档某ǖ挠嬎惴椒
1、出示課題:今天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
2、思考:25÷8=?
。1)同桌討論,并試一試
。2)交流匯報
。3)教師板書方法,明確書寫格式
。4)說說:做有余數的除法的`方法?
板書:
、俪耍ㄓ贸龜档某朔ǹ谠E)
②減(從被減數里減去)
③比(余數<除數)
3、看書:小熊是怎樣計算:21÷5=?說給同桌聽
4、計算:書本P57/42÷8= 30÷7= 21÷6=
①獨立計算 (3人板演)
②師生講評
、坌〗Y方法
。ǘ┨骄勘怀龜怠⒊龜怠⑸毯陀鄶抵g的關系
1、計算:
2、觀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想一想:( )÷6=7 ( )÷6=7……2
4、小結(板書):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5、練習:練習冊P42/2
。 )÷6=7……2 ( )÷9=4……6 ( )÷7=5……4
。 )÷2=8……1 ( )÷10=3……4 ( )÷5=8……4
。ㄈ┨骄坑嬎闩c運用的關系
1、出示:有36朵紅花,每7朵扎一束,可以扎幾束,還多幾朵?
2、出示:36÷7=?
要求:
。1)編一編生活數學題
(2)說說各部分表示的含義
3、模仿練習:書P61/2
3、練一練:練習冊P42/3
三、總結歸納
師: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什么新本領?
作業布置:練習冊P42
檢測練習:
1、最大能填幾?
。ā 。拢担剑丁ā 。鄶底畲笫牵ā 。,這時被除數是( 。
。ā 。拢矗剑贰ā 。,余數最大是( 。,這時被除數是( 。
2、文字題。
。ǎ保70除以9,商幾?余幾?
。ǎ玻┏龜凳8,被除數是55,商是多少?余數是多少?
板書設計:
有余數除法的計算
、俪耍ㄓ贸龜档某朔ǹ谠E)
、跍p(從被減數里減去)
、郾龋ㄓ鄶担汲龜担
被除數=商×除數+余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課本第31--3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應該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教學重點:
計算乘加、乘減,解決乘加、乘減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解決乘加、乘減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今天生物小組的同學把他們養的.金魚帶到教室里來了(課件顯示:四個魚缸,有3個魚缸里有4條金魚,一個魚缸里只有1條)這些金魚是生物小組的同學精心培養的,你們喜歡嗎?
問題:他們一共養了多少條金魚?
二、探究新知
討論:要知道魚缸里一共有多少條金魚?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把每個魚缸里金魚的條數加起來就可以了(4+4+4+1)
(2)先把3個4條相加再加1條。(4×3+1)
板書:4+4+4+1=13條 4×3+1=13條
三、引申拓展
你還有其他方法列式嗎?(引導學生發現如果把第4個魚缸也看成有4條金魚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4-3
問:4×4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3
四、歸納
像4×3+1這樣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們叫它乘加算式,4×4-3有乘又有減,我們叫它乘減算式,你能看著這兩個算式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嗎?
師:在一個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減法,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五、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1、3、4、5題
六、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乘加、乘減
4×3+1=13 4×4-3=13
先算乘法
教學反思:
讓學生結合圖來展示自己的真實想法,具體形象地說明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這樣能給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自主探索、發展創造、討論交流,在這個主動的、相互啟發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為主線,為學生創設情感,提供資源,在不斷的體驗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多元評價中共同提高。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課本第 39-40 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創設的情景,體會用正確的方法收集數據很重要。
2、初步學習收集數據,會用劃“正”字等方法進行數據記錄。
3、初步學會使用簡單的統計表呈現統計數據。
過程與方法:
通過經歷數據收集、整理、分類計數、描述和分析等統計過程。
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體會統計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統計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培養初步統計能力,了解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會用劃“正”字等方法進行記錄,整理數據并填寫統計表。
【教學難點】
對數據的'整理、統計和分析。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小調查: [小轎車、公交車和卡車]
師:今天要學習的本領,在生活中十分有用處。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 見,請用自己的方法記錄這三種車分別出現了幾輛。(媒體播放)
交流匯報記錄的方法及數據。
小結:像我們剛才這樣將出現的物品分類進行記錄、整理數量的過程,就叫做統計。
二、感悟統計 學習新知
1、介紹“正”字記錄法。
2、介紹豎杠記錄法。
比較看一看這兩種方法的相同點。
2、學習“正字記錄法”
小丁丁他們班正好在統計女生最喜歡的水果,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觀看視頻教學)
3、嘗試記錄
第一個小調查用正字記錄法再來統計一次。
交流反饋。引出統計表格。(出示表格)
車輛出現的情況統計表
種 類
輛數(輛)
小轎車
10
公交車
8
卡車
11
師:像這樣把記錄的結果用數來表示,整理在一張表中,就叫統計表。出示課題:統計表初步。
4、嘗試填寫統計表
師:小朋友們已經會初步的收集、整理數據了。小丁丁的班級也完成了一項小調查(出示記錄)。請你們幫他把數據整理填在統計表中。(學生獨立完成書本P40/2。)
最喜歡的水果情況統計表
師:知道哪種水果最受小朋友歡迎?
師:根據這張統計表你能不能再提些數學相關的問題?
示范:喜歡草莓的人數是喜歡橘子人數的幾倍?
前后兩個學生進行一問一答。交流反饋。
師:通過統計可以了解許多需要的信息。
三、經歷過程 鞏固新知
統計最愛吃的食物。
開小火車進行匯報,整理數據,將結果填入統計表中。(學習單)
反饋交流。
師:根據這張統計表,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呢?
四、課堂總結
師:除了統計表可以反映出一些信息外,還有一種圖也可以反映出同樣的信息,我們一起來看看。利用excel生成最喜歡的食物統計圖。(機動)
師:這樣的統計圖看上去比統計表怎么樣?(更直觀、數據更明顯)想不想一起學習怎么畫?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本領?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第三冊第65~6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觀察等活動,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認識直角,能用紙折出直角,并能用已知的直角去驗證直角。
3、讓學生逐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夠正確判斷角與直角。
教學準備:一幅三角尺,不規則手工紙一張,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動手操作,引出課題
1、老師這里有個禮物袋,請同學來摸一摸,能摸出有角的圖形嗎?板書:角
請大家摸摸學具袋里的學具,摸出有角的圖形?
2、你摸的時候怎么知道這是角?(頭上尖尖的,兩邊直直的)
3、你能用2根小棒擺出一個角嗎?(學生操作)
【白板:拖拽小棒搭出角,小棒可無限克隆】
4、 “角”藏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找一找,圖片中有角嗎?
交通標志牌剪刀鐘面
【白板:使用畫粗紅直線,描畫出角】
5、出示:扇面打開扇面形成不同的角。(白板演示flsh)
二、動手實踐,探究“角”的特征
1、我們看過了那么多的角,你能畫一個角嗎?(學生在練習紙上畫角)
【使用快拍儀抓圖,結合展示學生所畫各種角】
2、我們找到那么多角,仔細觀察,角有什么共同點?
⑴教師邊說邊畫角:
我這一點叫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這部分就是角,用弧線表示。
、普埥o自己畫的角,標上各部分的名稱。
3、辨析與階段小結
、疟嫖觥x一選
剛才小朋友認識了角,也知道了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下面請大家判斷這些圖形中哪些是角?(書P66第5題圖)
、傧铝袌D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白板:使用判斷對錯,用突出錯誤原因】
、诮涣
4、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角”的概念
一個角必須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的邊,無論它的位置、方向、大小,只要滿足這兩個條件就是角。
⑴摸一摸:三角尺中的角
請小朋友們拿出一把三角尺,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
⑵找一找:角的頂點和邊
你能指出這些角的頂點和邊嗎?
【白板:使用無限克隆,將“頂點”“邊”放在合適的位置】
三、觀察比較,認識“直角”
1、認識直角
⑴這把三角尺上的這個角,我們就把它叫做直角。(板書:直角)直角是一個特殊的'角,請給它貼上一個五角星。
、屏硪话讶浅呱嫌兄苯菃幔磕闶窃趺粗赖模
【白板:出示45°三角尺,移動、旋轉與直角重合】
這2個角的2條直邊重合,頂點對齊,大小一樣,都是直角。
、钦J識直角符號
教師邊說邊畫角:和角一樣,直角也有(預設:一個頂點)和從這一頂點引出的(預設:兩條邊)。
、葞煟褐苯堑谋硎痉椒ㄒ埠芴厥猓辉偈腔【,而是畫一個小直角。請小朋友伸出手,和老師一起書空一遍。(師生:橫折)
2、指一指:
⑴旋轉三角尺,畫出不同方向的直角,讓學生找“直角”。
【白板:旋轉三角尺,移動、使用畫粗紅直線,描畫出直角】
⑵找到自己三角尺上的另一個直角并貼上標簽。
3、動手試一試:
、艅偛糯蠹耶嫷慕抢镉袥]有直角?有什么方法驗證?
【使用快拍儀抓圖展示學生所畫的直角,用三角尺驗證】
、葡铝薪鞘侵苯菃?有什么方法來驗證?
【白板:使用三角尺工具,旋轉移動、測量直角】
4、折一折:
這里有一張不規則的紙,你能只折2次就折出一個直角嗎?。我們折的是直角嗎?讓我們一起用三角尺來檢驗一下!
5、找一找
用你三角尺上的直角或折出的直角在自己周圍找一找,哪些是直角?
四、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預設:角與直角)。
板書設計: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數學教案上冊02-14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24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經典]05-26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30
關于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9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11-25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優]05-25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05-24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必備】06-09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熱門】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