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快樂的潑水節》音樂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快樂的潑水節》音樂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快樂的潑水節》音樂教案 1
教學目標
1、能用中等速度、歡快的情緒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樂的潑水節》。
2、了解傣族的潑水節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節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向學生滲透民族大團結的思想。
3、欣賞傣族的歌舞,初步熟悉傣族風情的音樂和舞蹈。在觀察和模仿的基礎上學會幾個傣族的舞蹈動作,并能隨音樂表演。
教學重點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時音高、節奏準確,咬字吐字清晰。
教學難點
附點八分音符在強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出現和結束句中的弱起(后半拍起唱)。
教具準備
電子琴、課件、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組節日的畫面,請大家邊看邊欣賞,還要想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播放潑水節的`錄像片段)
師:在我國西雙版納地區有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是傣族,傣族有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那就是潑水節。剛才大家看到的畫面就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潑水節的盛景。到了那一天他們載歌載舞,互相潑水,互相祝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快樂的潑水節》。
下面我們簡單了解一下潑水節。認識傣族樂器铓鑼和象腳鼓。(字幕播放)
二、學唱歌曲《快樂的潑水節》(電子課本音樂)
(1)播放歌曲范唱錄音,使學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內容,感受歌曲的情緒、節奏和速度。
師:這首歌表現的音樂情緒怎樣?速度如何?(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2)教師有表情地范唱,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
(3)解決難點:節奏練習,附點八分音符在強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出現。
(4)引導學生分析第一、二樂句的曲譜,看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兩個樂句節奏完全一樣,后半句的音調不相同。)
(5)運用聽唱法或視唱法,學唱第一、二樂句(前八小節)的歌譜。
(6)教師彈奏歌曲的旋律,學生在音樂伴奏下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7)學生隨琴聲用“啦”模唱歌曲的主旋律。用跳音唱法,聲音要有彈性,中等速度。
(8)學生跟錄音學唱幾遍歌曲第一段詞。教師隨時糾正出現的錯誤。注意音高、節奏要準確,咬字、吐字要清晰,速度不宜太快。演唱時,情緒要歡快,突出“笑哈哈”和“喜潑水”的感情。
(9)發現難點并加以糾正。教師可反復示范、比較。結束句中的“花”字可以用數拍的方法唱夠三拍,“哎羅”兩字是弱起(起于第二拍的后半拍),可用擊拍法或指揮手勢予以提示。另外,還要注意兩處“開出”節奏的不同和后面的四分休止符以及“人人都像只小水鳥”這句節奏的準確。
(10)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11)用不同形式鞏固練習,相互評價。
三、欣賞傣族舞蹈
師: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少數民族的人們大多能歌善舞,所以在他們的節日里總是少不了歌舞。除了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還有那達慕節,你們還知道哪些民族的節日?請同學們回去收集民族節日的有關資料,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快樂的潑水節》音樂教案 2
教學內容:
《快樂的潑水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準確、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樂的潑水節》,并能結合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來演繹歌曲如舞蹈,器樂伴奏等。
2、能力目標:通過歌曲演唱,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想象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3、情感目標:了解少數民族的節日活動,激發學生探索傣家人民生活習性的興趣,以及對音樂的親近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潑水節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點節奏的掌握。
難點:對最后一樂句中的節奏掌握。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敏捷、好奇心、接受能力較強、對于新事物有很強的興趣,在音樂的歌曲演唱教學中能夠積極主動地運用音樂歌唱方式來演唱,做到聲情并茂,但對于音樂的信息量還不夠,在分析歌曲與歌曲的表現設計的能力還略顯不足。因此,教師要去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讓他們在音樂實踐中體驗、分析歌曲,完整地學唱歌曲,讓孩子們不僅學到音樂知識、技能,同時也感受到美得熏陶。
教學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磁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歡迎走進解老師的音樂課堂,你們喜歡音樂嗎?你認識哪些樂器呢?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樂器,想請一名同學為我們演奏一曲。(你知道剛才吹奏的是什么曲子嗎?介紹曲子以及演奏樂器)引入傣族的潑水節。
每年的清明節前后傣族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節日,同學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
關于潑水節還有一個傳說呢?(放潑水節傳說ppt)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參加潑水節?讓我們隨著歌聲走進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吧!。潑水節是不是很有意思,今天我們就學一首新歌《快樂的潑水節》(放潑水節課件,師板書課題)
二、出示課題,感受《快樂的潑水節》
觀看視頻《快樂的潑水節》。
看完視頻之后,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三、學唱歌曲
1、完整聆聽歌曲(教師范唱)師:聽完了這首歌曲,同學們覺得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速度是怎樣的?
2、打節拍再次聆聽歌曲。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首歌曲的`重點節奏。
(出示節奏
3、學唱歌譜
4、學唱歌詞
a。唱第一段歌詞
b唱第二段歌詞
5、學唱結束句
下面一起來學習一下本課的難點結束句,先來看節奏,先聽老師給同學們打一下結束句的節奏,老下面就跟著老師的琴聲一起來演唱一下結束句
6、歌曲處理,分形式演唱。
師生接唱
男女生接唱
7、全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同學們跟著老師的琴聲,按照我們剛才分析,速度、情緒,我們將整首歌曲演唱一遍。
8、讓我們跟著伴奏音樂一起用歌聲來表達快樂的潑水節。
四、表現潑水節
1、用打擊樂器伴奏。:師:潑水節是一個歡樂的節日,我們想個辦法讓歌曲變得更加熱鬧一些,好嗎?請同學上臺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舞蹈。同學們,看到你們這么地開心快樂。老師也忍不住了。讓我們大家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吧!
五、欣賞舞蹈《小卜少》
六、小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了解了傣族的風光,學唱了傣族的歌曲,學跳了傣族的舞蹈。我國有多少個民族,56個民族親親熱熱永遠是一家。讓我們在這動聽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快樂的潑水節》音樂教案 3
教學內容:
唱歌《快樂的潑水節》。
教學目標:
1.能準確、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樂的潑水節》,并能結合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來演繹歌曲。
2.能力目標:通過歌曲演唱,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想象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其團結協作的精神。
3.情感目標:了解少數民族的節日活動,激發學生探索傣家人民生活習性的興趣,以及對音樂的親近感。
教學重點、難點:
對潑水節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點節奏的掌握。“人人都像只水鳥”的`節奏把握。
教學準備:
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觀看圖片《播放快樂的潑水節情景和歌曲》。
(1)觀看完圖片,同學們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傣族一年一度的潑水節)
(2)那你們知道關于潑水節的傳說嗎?
2.師講解:關于潑水節的傳說。
3.好,剛才我們欣賞的是一首傣族少年兒童在潑水節里唱的一首歌曲,名字叫《快樂的潑水節》,讓我們共同努力學會這首歌曲,走進這個愉快的節日。
二、學唱歌曲:
1.現在先聽老師把這首歌曲演唱一遍。
聽完了這首歌曲,同學們覺得這首歌曲的情緒或者感情色彩是怎樣的呢?是歡快、活潑的還是悲傷、沉重的?(歡快、活潑的)。
是歡快、活潑的。另外,他們為了更好的表現他們內心的喜悅,傣族人們常常自唱的同時,敲起铓鑼和象腳鼓。下面我們也來學學他們吧!
2.節奏訓練:_.___∣____∣_.____∣_-‖(板書)
(老師邊念邊打,打出以上節奏,學生再模仿)
3.同學們剛才都完成得很好。掌握了這些節奏以后,我們再聽一下歌曲,大家在聽的同時可參照樂譜,聽完之后老師有問題要問哦!
4.通過聆聽和分析樂譜,大家覺得這首歌曲一共有幾個樂句啊?(四個樂句)
歌曲共有四個樂句,同學們找得很不錯。大家可以發現,哪兩個樂句的節奏完全一樣,音調也大致相同?(第一和第二樂句)
歌曲的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的開始部分旋律是相同的,只是結尾略有不同。
5.好,同學們跟老師唱一下這兩個樂句的曲譜。
6.接下來老師想跟同學們來做一次樂句的接龍游戲,老師唱前兩小節曲譜,請同學們接后兩小節曲譜,讓我們來試試看。
7.接下來請全體同學聽老師完整地演唱第一段,心中可以跟著老師輕輕地哼唱。
8.請同學們跟著歌曲的伴奏,我們一起用“la”的聲音,哼唱歌曲的第一段。
9.現在就跟著歌曲的伴奏,我們來試著唱一唱第一段的歌詞。
10.讓我們再來聽一聽歌曲的第二段和結束句,同學們也可以跟著歌曲的伴奏輕聲哼唱。
11.在第二段當中,請同學們一定要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鳥”的節奏,這有一點點小小的變化,請同學們跟著老師練習一遍。
12.讓我們把這一句連著結束句一起來唱唱看。
13.大家一定要注意歌曲結束“哎啰”這倆個字,這倆個字前后有兩個八分休止符。好,現在老師用手打節拍,同學們跟著老師的節拍,把結束句再唱一遍。
14.讓我們跟著伴奏音樂一起用歌聲來表達快樂的潑水節。
15.學生用各種形式演唱,如:接龍唱。
三、表現潑水節——學跳舞蹈:
1.潑水節是一個歡樂的節日,我們想個辦法讓歌曲變得更加熱鬧一些,好嗎?
2.編創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
3.隨著音樂全班表演。
4.請個別學生上臺表演。
四、小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領略了美麗的傣族風光,感受體驗了傣族歌舞,過了一個歡樂的潑水節,用自己輕快的歌聲,優美的舞姿表達了情感,同時老師也發現了同學們的聰明才智和舞蹈才能,你們真是棒極了!就讓我們把這些美帶到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去吧。
《快樂的潑水節》音樂教案 4
一.教材簡析
《快樂的潑水節》是蘇教版音樂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歡騰的邊寨》中的一首歌曲。歌曲的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調編寫。歌曲歡快跳躍,表現了傣家潑水節的熱鬧場面和娃娃們在節日里的喜悅心情,曲調富有傣族音樂的特點,曲式結構為一段體結構。
二.教學目標
1.能準確,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樂的潑水節》,并能結合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來演繹歌曲如舞蹈,器樂伴奏等。
2.通過歌曲演唱,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想象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其團結協作的精神。
3.了解少數民族的節日活動,激發起學生進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習性的興趣,以及對音樂的親近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潑水節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點節奏的掌握
難點:歌詞“人人都象只小小鳥”的節奏把握
四.新課教學
1.導入(故事)
傳說,傣族地區有個惡魔,他作惡多端,弄得莊稼無收,人心不寧,民不聊生。人們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對付不了。后來有七位姑娘們看到自己的同胞過著悲慘的生活,決心找到消滅惡魔的辦法。聰明的七姑娘從惡魔的話中發現了他的致命弱點,即惟有惡魔自己的頭發才可以置之于死地。一天夜里,惡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們勇敢地從他的頭上拔下一根頭發,緊緊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惡魔的頭顱立刻便掉了下來。可是頭一著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將釀成災禍,姑娘們立即拾起頭顱,大火就熄滅了,惡魔也隨之消失。為了避免大火再燃,禍害百姓,姐妹們決定輪流抱住惡魔的'頭,每年一換。在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沖水,以便沖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憊。后來,傣族人民為紀念這七位機智勇敢的婦女,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
2.引入潑水節圖片,視頻等。
潑水節是傣族非常隆重的節日,是傣族人民的新年。節日里人們互相潑水,水潑的越多,送出的祝福就越多,人們就以這種潑水的形式表達心中美好的祝愿。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走進云南,走進傣族,感受傣族潑水節的熱鬧場景。
3.新歌教唱(作品簡介)
A.運用柯爾文手勢進行音階練習(開嗓)
1=C 2/4 1-︱2-︱3-︱4-︱5-︱6-︱7-︱1-︱
1-︱7-︱6-︱5-︱4-︱3-︱2-︱1-‖
B.聆聽范唱,體會歌曲的演唱情緒色彩,速度。
(歡快,活潑的,速度稍快的)
這樣可以更好的表現他們內心的喜悅,傣族人民常常在自唱的同時敲起鑼鼓和象腳鼓。
C.教師范唱
小考驗:通過聆聽和分析樂曲,大家找一找這首歌曲一共有幾個樂句?(四個樂句)大家再找一找,哪兩個樂句的節奏相同,旋律相似呢?(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
D.節奏練習
2/4 _._ __︱___ _︱_._ ___︱_-‖
(老師邊練邊打出上面的節奏,學生進行模仿練習)
E.再次聆聽,注意節奏部分
F.全曲學唱
①運用“lu”這個發音來哼唱第一段,找出難點
(提示:學生在用“lu”發音連唱是要結合歌曲的實際情緒體現出跳躍的感覺)[哼唱兩邊]
分析歌詞,找出能體現快樂的詞語,樂句。帶進歌詞演唱
②第二段歌詞的學唱
(難點:“人人都像只小小鳥”正確的節奏把握)
③歌曲的結尾(注意“哎啰”前后的八分休止附,多加練習)
G.整曲連唱,注意演唱情緒(歡樂,活潑)
變換演唱形式,如接龍唱等。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唱歌曲,體會樂趣。
五.拓展總結
欣賞舞蹈:楊麗萍《雀之靈》
【《快樂的潑水節》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快樂的潑水節08-14
音樂教案《快樂的音樂會》03-26
音樂教案《快樂的音樂會》05-18
音樂教案-快樂的童年02-27
快樂頌音樂教案03-28
音樂教案-快樂的舞蹈02-27
音樂教案-《快樂的小木匠》教案02-27
(必備)音樂教案《快樂的音樂會》05-18
快樂的潑水節優秀作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