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初中語文教案

    時間:2024-04-26 12:15:50 初中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經典)初中語文教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初中語文教案15篇

    初中語文教案1

      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迸濺、繁密、伶仃、忍俊不禁、蜂圍蝶陣、仙露瓊漿、盤虬臥龍”等詞語。

      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句,掌握生動的詞匯。

      過程與方法

      1、體會文章托物寄意,借景抒情的寫法。

      2、學習抓住景物特征,用優美語句(比喻、擬人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體會生命的頑強和美好,正確對待生活的坎坷,把握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誦讀;揣摩、品評優美語句及詞語的含義及表達效果。

      2、體悟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和贊美。

      難點:

      通過想像,將抽象的寫景文字感知為生動的景物畫面;揣摩字里行間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ㄒ唬⿲

      同學們,你們印象中的瀑布是怎樣的呢?

      的確,恰如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中繪寫的那像是從天而降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巨幅白練。

     。ㄍ队帮@示紫藤蘿圖片)。

      而紫藤蘿則是一種供觀賞的、有羽狀復葉紫色花的木本植物。盛開的藤蘿“一片輝煌的淡紫色”,一位女作家宗璞以她細膩的感知豐富的想像用瀑布比喻花繁花盛、蓬勃旺盛的藤蘿可謂新穎獨到。

     。ò鍟念})。

      有一位人說,看見了花,就不由得停止了腳步。今天,讓我們停住腳步,在宗璞的引領中去感受花繁枝茂、郁郁幽香繚繞的“紫藤蘿瀑布”,去傾聽生命的歌唱。

      (二)初讀課文

      背景資料

      投影顯示:

      1、宗璞(pú:含玉的石頭,也指沒有琢磨的玉)1928年生,原名馮鐘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自幼生長于清華園,在和諧淳厚文雅的學術氣氛中受到熏陶,學養深厚,氣韻獨特。1951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外文系。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紅豆》《不沉的湖》《知音》等。文革后,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中篇小說《三生石》,獲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她的小說,刻意求新,語言明麗而含蓄,流暢而有余韻,頗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長,雋永如水。

      2、“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于生死謎、手足情的!

      這篇文章寫于1982年5月“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鐵簫人語·哭小弟》)宗璞一家,文革深受迫害。而寫作此文時她的小弟──一位嫻科技、嫻藝文為新中國的航空事業貢獻了血汗、才華的正當盛年的工作者卻身患絕癥。作者悲痛中徘徊于庭院,見一樹如瀑的藤蘿花睹物釋懷,寫下了這篇讓人在絢麗的色彩、奔騰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義的優美散文。

      聽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下列詞語。

      投影:

      迸濺(bèng jiàn)仙露瓊漿(qióng)。

      忍俊不禁(jīn):忍不住笑。

      伶仃(líng dīng):孤獨,沒有依靠;瘦弱。

      盤虬臥龍(qiú)酒釀(niàng)佇立(zhù)。

     。ㄈ┚x課本,貫通全文

      品析語言,鑒賞紫藤蘿意象

      1、教師范讀2~6語段。

      2、請學生思考:依行文順序,說說這5個語段的描寫內容是什么?

      教師點撥、明確:

      依次描寫了花瀑、花穗和花朵。

      3、宗璞以極為精細的工筆,為我們繪寫藤蘿花獨具美韻的風貌,以至那色澤、那神采、那氣味都鮮明可感,畫出你最欣賞的佳句,按照“我欣賞的佳句是,它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這樣寫的好處在于”的句式說話。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擇要點引導深入:

      ⑴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

      將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比作瀑布,從總體形象上贊美花繁花盛,顯得氣勢非凡,燦爛輝煌。

      ⑵ “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挑逗”:逗引、招惹之意,在語境中是貶詞褒用。以“歡笑”“挑逗”將花瀑擬人化,仿佛盛裝的.少女在歡歌笑語,細膩地寫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淺,顯得亮麗可愛,玲瓏透剔,既富有動感,又富有情趣。

     、恰 盎ǘ鋬阂淮ぶ淮,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用擬人手法寫出花的童稚般的歡樂,描繪神態,突出它們生命的盎然勃發,讓人感覺花在驕傲而坦蕩地為自己美麗的存在而歡笑嬉鬧。

     、取 懊恳欢涫㈤_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用“帆”“艙”比喻花朵的外形,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顯得生機勃勃。比作“笑容”且用“忍俊不禁”擬花朵含苞欲放的情態,生動而形象地傳達出花朵美麗嬌媚的特征,更顯美好可愛,也抒發了喜悅的心情。

      4、默讀、體味尋蹤“美點”。作者以她卓越的筆力繪寫出紫藤蘿引人駐足、炫人眼目的美麗而精致的“工筆畫”,那么,在品析欣賞中,你認為紫藤蘿這個意象美在何處呢?

      互相討論,歸結:

      ⑴美在對盛開的紫藤蘿花的形象渲染:

      展現在眼前的是繁茂的一樹花,它流光溢彩,鋪天蓋地,生機勃勃:一片輝煌的淡紫色顯現出明凈的色調,像瀑布從空中垂下顯出磅礴的氣勢,紫色條幅上的點點銀光顯露出生命的歡樂,這就表明,美麗的藤蘿花是全文描寫與抒情的主體,作者是在寫“美”、寫“生命”、寫“活力”、寫“情感”。

     、泼涝诘仙膹浡

      柔美的淡紫色既寫花色的艷美,又閃現出生命的燦爛、輝煌與歡樂,富有詩情畫意。

     、敲涝趯蓯鄣男』ǖ拿枥L。

      作者對小花的描繪手法細膩,充滿情感。“帆”“艙”“笑容”給人以美好的想像,讓人體悟生活之可愛、生命之可愛,奮進之可愛。

      ⑷美在那充滿生命力的“流動”。

      花之瀑布“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繪寫出花的美感與動感。

      5、明艷繁茂的藤蘿花給人的溫暖的色調,是一種明快的情緒與生活的歡欣,但在文中作者還記下了“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的歷盡劫難衰頹零落的藤蘿花,請同學們朗讀第8語段,摘錄出寫昔日藤蘿花的語詞,思考作者憶及它的用意何在?

      關鍵語詞如:

      “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朵伶仃地掛在樹梢”、“后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

      那曾有過的與今日繁茂、熱烈的藤蘿花相對比的一株,無疑是時代色彩在作者意緒上的投影,一榮一枯正是為睹物釋懷,抒情議論預設的基礎。

      小結:對紫藤蘿從花瀑到花穗到花朵的明晰層次和典雅凝練的語言表達正是文章詩意美的蘊蓄。

      (四)細讀課文

      揣摩關鍵語句,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問:請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感情基調的語句。聯系背景材料,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

      “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于生死謎、手足情的。”

      本文是一篇睹物釋懷、借景抒情的散文。與紫藤蘿盛開的意象形成強烈反差的處于特定時期的作者的悲痛郁悶心情。

      “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花瀑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中緩緩流過”

      寫賞花時,將“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紫藤蘿瀑布在心上流過,實為作者在心靈中感受花瀑的精神內涵,手足情,其中手足比喻兄弟,這里即指小她三歲身患絕癥、生命垂危的弟弟。這句正所謂釋懷,釋關于生死的疑惑、關于疾病的痛楚。

      “我沉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眼前繁花如瀑洋溢著鮮活生命的紫藤蘿將作者籠罩在寧靜與喜悅中,心靈因之震撼,意緒因之振作。遭受過苦痛,才會更加珍視生活的浪花。

      2、提問:從哪個語句能夠捕捉到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和贊美,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迪?

      明確: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的,常會遇到坎坷,就像花一樣。紫藤蘿啟示作者由個體情感糾葛飛躍到對生命本質的理性思索,感悟到生命的途徑是曲折的但生命的存在卻是美好和永恒的。行文至此,紫藤蘿已不再是純自然生物,而是一個隱喻、一個象征,象征生命的再生,象征心靈之花的重放,象征時代的更迭,象征美的不滅……。作者的禮贊,是對生命活力的呼喚,是人生在歷史滄桑中解脫重負的心靈搏動。表達出作者振奮精神闊步前行的昂揚狀態。

      3、文章從“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開篇而以“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收墨,除首尾銜接、結構嚴密給人一氣呵成之感,在內涵意脈上又有什么聯系呢?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停住了腳步”是因為被紫藤蘿繁茂旺盛所吸引,起筆突兀,引人入勝!凹涌炝四_步”是因為與如水繁花的內在溝通后,被生命活力所催促,首尾圓合、意脈流貫。用“淺紫色”來描繪花香,把味覺轉化為視覺,把飄逸無形的東西變得清晰可見,仿佛把花香定格,讓人感到親切。

      (五)研讀。

      整個文章的脈絡是怎樣的?作者又是如何表達的?

      參讀文章脈絡提示,集體誦讀,再賞美景,感美情

      文章圍繞紫藤蘿花來抒發感情,由看花、憶花、思花三部分層層深入,表達主旨。

      而這三部分又各有層次:

      看花按花瀑、花穗、花朵來寫,越寫越見花的活潑熱烈、生機勃勃;

      憶花先寫我浸在“花朵的光輝中”,感到“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次寫花所受到的苦難,最后以花歷盡劫難又煥發生機作結,回應前文;

      思花則由以上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和永恒。全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初中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夠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主旨。

      2.過程與方法:學生能夠通過文本閱讀和討論,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培養分析、概括和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夠激發自己的情感共鳴,培養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的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介紹作者和背景: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2.提出課題:提出本節課的課題,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閱讀課文

      1.初讀課文: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正確、流利、有感情。

      2.再讀課文:教師帶領學生逐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學生的發音和語調。

      3.三讀課文:學生分組討論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

      三、分析課文

      1.分析文章結構:讓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旨。

      2.分析重點句子和段落:讓學生找出文章中的重點句子和段落,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

      3.分析文章主旨:讓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課堂小結

      1.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成果。

      2.激發情感共鳴:通過回顧文章中的重點句子和段落,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的意識。

    初中語文教案3

      《列夫·托爾斯泰》

      1、教學目標

      1、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2、通過文本的閱讀,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張、排比的修辭方法。

      2、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教學課時:3課時

      4、教學預設

      第一課時

      1、導入

      請學生介紹列夫·托爾斯泰(你對托爾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偉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課文中還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的偉大雕塑家、畫家、建筑師和詩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階梯旁的圣母》、雕塑《大衛》、壁畫《亞當與夏娃》等。

      2、整體感知

      給學生五分鐘通讀全文,思考: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大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可參看前面的彩色插圖)

      大體分為兩個部分:(1-5)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2)讀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問?

      3、精讀文本

      集體朗讀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從那些方面來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1-須發

      2-面部輪廓結構

      3-面部特征

      4-長相

      5-拜訪者的態度。)1)? 第1段主要寫了什么?請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張的句子。

      寫列夫·托爾斯泰須發的特點。

      面部輪廓的總體特征:多毛,濃密的胡須(反復描寫)

      比喻和夸張鋪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臉龐多毛”;

      皺似樹皮——喻黝黑的臉膛;

      糾纏不清的樹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發;

      像熱帶森林般濃密——須發;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濃墨重彩的描繪,使人產生美的遐想。(比較插圖)

      2)? 第2段的主要內容?托翁給人的印象是什么?寫法上有什么特色?

     。ù罅康呐疟龋赫麄面部像粗制濫造的小屋;額頭像樹柴;皮膚像村舍外墻那樣粗糙。

      “給人的印象: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點寫了什么?作者細致刻畫樂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嗎?)

      面部特征——重點寫面容表情,毫無避諱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爾斯泰“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穿戴方面、職業方面、社會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爾斯泰屬于俄國普通大眾。

      關鍵句: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揭示這一點,也就是揭示出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歷程。

      5)第5段的分析:寫托爾斯泰的外貌令拜訪者感到失望。

      寫心目中的托爾斯泰與親眼所見托爾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寫了拜見時哪些方面?(身材特點、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4、布置作業:

      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為什么?

      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第二課時

      1、復習舊課

      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為什么?

      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前半部分對托爾斯泰的描寫,突出了哪兩個特點?

      (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來。)

      2、感悟文本

      精讀6-9段:(都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1)? 第6段:寫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辭?找出相關的句子(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比喻)

      寫出了托爾斯泰眼睛深刻、準確的洞察力。

      2)第7段:寫托爾斯泰的眼睛蘊藏著豐富的感情。(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托爾斯泰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眼睛充分表示出來。)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張外,還用了什么修辭?

     。ㄟB續用兩組排比句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

      引用高爾基地話作結,有什么作用?

      (運用夸張,干脆有力,耐人尋味,很好地表現了托爾斯泰眼睛的觀察力、敏銳性和豐富性,寫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課文中有一句話可作對比的注釋:再小的事物借助這副透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眼睛連最微不足道的細節都不放過,同樣還能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

      3)第8段: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關鍵語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與威力是否重復?

      為什么不描寫眼睛的其他特點?

      A、“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薄纫趾笱

      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眼睛)

      B、“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電波……”

      用粗鄙的外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對托爾斯泰眼睛的描寫,已經不再限于肖像描寫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現實主義藝術家,對他所處的時代作出準確、深入、全面的描繪,成為時代的代言人。因為他的文學創作,既來自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的觀察、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巨筆把它們準確地表現出來,展示了時代的本職和要求。

      C、“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作為“清醒的現實主義作家”,對現實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準確的。作為19世紀俄羅斯現實主義頂峰的代表,托爾斯泰的筆鋒幾乎指向了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對沙皇的專制、法律的虛偽、貴族的腐朽、農民的貧困原因,無不給予深刻的揭示。這在他晚年的長篇巨著《復活》里表現得尤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圖將他監禁或流放,但懾于他的聲望和社會輿論而中止。

      4)第9段:贊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結合課后練習四,理解“幸!钡暮x)

      介紹托爾斯泰世界觀的轉變和晚年的經歷。

      “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爾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盡其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事實總是事與愿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以至和妻子家人產生矛盾,最后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第三課時

      課后習題和作業的講評

      托爾斯泰生平介紹補充

      課外拓展:托爾斯泰代表作品《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介紹。

    初中語文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匯。

      2.能力目標:培養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

      (2)培養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疏通文意。

      三、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主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入文本

      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有一則故事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么會向上游“跑”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河中石獸》一文,從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介紹

      紀昀,字曉嵐。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學問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因獲罪遣戍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后,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學上貢獻很大。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題材以妖怪鬼狐為主,但于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

      【紀昀軼聞】

      紀昀,字曉嵐,他身子很是肥碩,生平最畏暑熱;做總裁時,在館內校書,適值盛夏,炎酷異常,他便赤著膊圈了辮,危坐觀書。巧逢乾隆帝踱入館門,他不及披衣,忙鉆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見,傳旨館中人照常辦事,不必離座,館中人一齊遵旨。乾隆帝便踱到紀昀座旁,靜悄悄的坐著。紀昀伏了許久,汗流浹背,未免焦躁起來,聽聽館中人寂靜無聲,就展開了帷,伸首問眾人道:“老頭子已去么”語方脫口,轉眼一瞧,座旁正坐著這位首出當陽的乾隆帝,這一驚正是不小。向著他道:“紀昀不得無禮!奔o昀此時只得出來穿好了衣,俯伏請罪。乾隆帝道:“別的罪總可原諒,你何故叫我老頭子有說可生,無說即死。”眾人聽見這句上諭,都為紀昀捏一把汗。誰知紀昀卻不慌不忙,從容奏道:“老頭子三字,乃京中人對著皇帝的統稱,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詳奏;实鄯Q萬歲,豈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豈不是頭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稱子。這‘老頭子’三字,從此流傳了。”聰明絕頂。乾隆帝拈須笑悅。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圮(pǐ)募(mù)棹(zhào)杮(fèi)

      湮(yān)嚙(niè)溯(sù)

      2、聽課文朗讀錄音,學生朗讀課文。

      (四)翻譯課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pǐ)于河,滄州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邊,廟門倒塌到河里,▲二石獸并沉焉。

      (門旁)兩只石獸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焉,助詞,無義。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經歷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筆錢,(決定)重修(廟門),▲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初中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積累生字、詞語、美詞佳句;2.能力目標:了解丑小鴨命運的戲劇性變化,理解其社會意義,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懂得友善、懂得追求。

      教學時長: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童年,故事伴我們成長:白雪公主讓我們懂得了善良,快樂王子讓我們學會了無私,小紅帽教會了我們機智,或許我們也聽過丑小鴨的故事吧。教師隨即出示“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flash”圖片,引入課題。

      初讀

      1.自讀課文,畫出不熟悉的字詞,利用工具書理解意思,并識記字形,交流鞏固(自主學習、合作鞏固)。

      2.分段指讀,師生評議(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熟讀

      1.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思考:讀懂了什么?沒讀懂的`用“?”標出。

      2.分組交流談故事的感受,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章內容,分組交流,達成共識。(分組、合作、探究)

      3.質疑問難:交流探討后,你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請說出來。(師生交流,整合問題,適當點撥)

      4.內容探知:你喜歡這篇童話嗎?談談你的理由。(結合課文內容簡單易懂、情節引人入勝的特點,強調自讀自悟,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5.仿句拓展:根據例句,仿寫句子,與例句構成排比。(發揮想象、拓展思維、緊扣主題、延伸課外)

      丑小鴨讓我們學會了自信和追求。

      第二課時

      一、跳讀全文,深析內容

      1.理線索:請找出貫穿全文的線索。(以丑小鴨流浪的足跡為線索)

      2.明結構:請具體找出丑小鴨流浪生活的足跡。(出生地-沼澤地-老太婆家-灌木林里-老農家-花園里)

      3.析內容:結合語境,簡要概括丑小鴨在各個地方的故事。并用精確的詞語概括大家對它的態度,同時體會丑小鴨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生活的。

      出生地──(被排擠)

      沼澤地──(被歧視)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森林里──(向往美)

      老農家──(被追打)

      花園里──(被贊美)

      二、辨析形象,感悟主題

      1.辨形象:指出你認為可悲、可笑、可鄙、可敬的人物(動物)形象。進行分角色朗讀或表演。之后,對其評價,體會其現實意義。(小組合作)

      示例:老太婆家的短腿雞,它傲慢無禮,自以為是,缺少同情心。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的冷酷,人情的冷淡。

      2.悟主題:你知道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原因是什么嗎?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并分析。

      關鍵句子:(1)想我還是走到廣大的世界里去才好。(2)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3)只要你是一只天鵝,就算是生養在鴨場里也沒有什么關系。(4)他感到非常難為情??因為一顆美好的心是永遠也不會驕傲的。引導學生悟出主題后,相機出示美麗的白天鵝翱翔于天空中的畫面。在畫面的下方提示主題。

      主題:要成為白天鵝,就應有寬厚、善良的心,應有理想,要勇敢地追求美與幸福。

      三、人生啟示

      從丑小鴨的“丑”“苦”“變”的經歷中,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1.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2.沒有對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就不可能創造出人生的奇跡。

      3.命運無軌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初中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熟練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對照反省自己。

     。、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

      【教學課時】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薄⒔榻B孔子及其《論語》。

     。病⒗首x、背誦課文。

     。、研讀前五段。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二、朗讀課文

      1、孔子及《論語》資料

      強調識記: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張仁義,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殘暴統治,反對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話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就是這個意思。他的政治主張具有一定的開明態度,所以孔子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被尊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國歷史上致力于教育事業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誕辰為中國教師節。他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一視同仁),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從漢朝初年到五四運動以前的'兩千年間,《論語》一直是學童們的一本必讀書,影響很大,書中有不少語句都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之中。

      2、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3、全班齊讀:感知課文。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課文

     。、理解重點詞語:

      ⑴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谱灾、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下列的意思: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見賢思齊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理解課文:

      教師導學: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莻鞑涣暫?

      ⑷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三、概括思想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歸納到如下幾點:

     。薄W習方法。

      2、學習態度。

      3、思想修養。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學習體驗

     。薄W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病⑴c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场ⅰ皽毓识隆睂τ谥笇覀兊膶W習有什么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五、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業

      1、背誦課文。

     。、抄寫、識記字詞。

     。、預習剩余部分。

      4、完成“研討與練習”。

    初中語文教案6

      一、學習目標:

      1、積累重要的字詞。

      2、運用多種方法讀課文,勾畫關鍵語句,理清文章思路;結合關鍵詞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點。

      3、學習牧羊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慷慨()廢墟( )干涸( )坍塌( )

      山毛櫸() 酬勞( )水渠()戳( )

      白樺樹( )薰衣草( ) 呼嘯()刨根問底()

      2.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詞語。

      (1)干枯,沒有水。()

     。2)用錢物酬報答謝出過力的人。()

     。3)建筑物或堆積物倒下來。()

     。4)不長草木的地方。()

      (5)比喻追究底細。形容鉆研的精神。()

     。6)形容性情沉靜,不聲不響,很少說話。()

     。7)比喻相關的事物發生相應的變化。()

      三、感受“奇跡”——概括一個故事

      溫馨提示:默讀課文,通過圈點勾畫重要的數量詞來概括故事(重點讀3、8、11、20自然段)。

      四、分析“奇跡”——認識一個老人

      溫馨提示:精讀課文,通過圈點勾畫重要的疊詞來分析人物品質。也可從其他語句勾畫。

      溫馨提示:跳讀課文,通過圈點勾畫評價性語句來體會作者的`情感(重點讀首尾段)。

      五、探究“奇跡”——學習一種精神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牧羊人的植樹行為對你的影響,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六、積累拓展——認識更多“植樹人”

      我們所處的社會中也有許多這樣默默“植樹”的人,他們心懷大愛,毅力非凡,創造了奇跡。你認識或聽說過這樣的人嗎?

      七、創造“奇跡”——歌頌一種精神

      選取一個“牧羊人”寫一段話,歌頌他的精神。

    初中語文教案7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4、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過程與方法:

      1、熟讀背誦全文并能翻譯。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賞析精彩語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刻理解和正確評價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學習文章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體會文章駢散結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見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課文導讀: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應好友滕子京之請,為新翻修的岳陽樓寫的記文。 作者用簡潔凝練的語言,敘說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觀勝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在記山記水的背后,寓含著作者在政治改革失敗后,憂國憂民之心不改的癡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拼音:

      謫守 朝暉 夕陰 遷客騷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潛形 岸芷汀蘭 皓月

      心曠神恰 寵辱偕志 浩浩湯湯

      2、朗讀全文,做到基本成誦。

      3、查字典,對照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新課:

      1、作家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歲登進士第,因敢于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 寶元三年,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屢立戰功。慶歷三年,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導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后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背景資料。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而貶官河南鄧州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寫的。膝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因才華出眾但豪邁自負,被權貴所嫉,貶謫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機會。適逢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代筆記勝,這就給了范仲淹一個規箴知己的好機會,因自己在貶中,亦有抒發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寫下了這篇抒發自己胸襟、規勸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陽樓。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巴丘山下,原來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朝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雅客登樓賦詩。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詩人相繼登樓吟詠,岳陽樓聲名益大。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相鄰的兩組驕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如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提問:“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怎么停頓。

      討論并歸納:

      學生甲: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學生已: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學生丙: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學生甲與丙的'節奏停頓都沒有錯,沒有讀破句,只是粗細的區別。

      學生己的節奏停頓明顯錯誤!翱獭娰x”而不是“刻唐賢”意義不

      清!坝谄渖稀笔墙橘e短語,不可拆開。節奏錯誤說明學生己對文意不

      夠理解,應通過多讀、多思,瑯瑯上口!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

      個道理。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胖子京謫守巴陵郡:滴,古時官吏降職或遠調。守,指做州郡的長

      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順利。和,和樂。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增其舊制:制,規模。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于觀夫巴陵郡勝狀:勝狀,勝景,好景色。

      浩浩場湯:浩浩蕩蕩。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

      朝暉夕陰:或朝或晚(一天里)陰晴變化。暉,日光。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大觀,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述,論述。備,詳盡。

      然則北通巫峽:然則,(既然)這樣,那么……

      南極瀟湘:極,盡。瀟湘,瀟水湘水。

      遷客騷人:遷客,謫遷的,指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戰國時屈

      原作(離騷),因此后人也稱詩人為騷人。

      得無異乎:得無,表猜度,怎能不會。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

      那”。霏霏:連綿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連月不開:開,放晴。

      濁浪排空:排空,沖向天空。

      日星隱耀:隱耀,隱沒了光輝。

      山岳潛形:潛形,隱藏了形跡。

      墻傾楫摧:墻,桅桿。楫,船槳。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國懷鄉:去國,離開國都。

      憂讒畏譏:讒,讒言,詆毀性話語。譏:譏笑,譏諷,挖苦。

      滿目蕭然。蕭然,蕭條冷落的景象。

      感極而悲者矣:感,感慨。

      5、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話的開頭引起另一層描述,近似

      “至于”“又如”。

      波瀾不驚: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萬頃:萬頃,極言其廣。

      沙鷗翔集: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頓。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

      錦鱗游泳:錦鱗,指美麗的魚兒。

      岸立汀蘭:藍,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氣很濃。

      而或長煙一空:而或,有時。長煙,大片煙霧。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躍金:躍金,金色的月光閃耀跳動。

      靜影沉璧:壁,圓形的玉。

      此樂何極:何極,哪有窮盡。

      寵辱偕忘:寵,榮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臨風:把,持,執。臨風,迎著清風。

      6、請學生翻譯第5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

      或異二者之為:或,近于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為,這里

      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在高高的廟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在僻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

      官。

      是進亦憂,退亦憂:是,這樣。進,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優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呼:那一定要說“在

      天下人憂之前無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道嗎?微,無、沒有。

      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四、積累文言現象:

      1、一詞多義。

      ⑴和: 政通人和(和樂)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仆ǎ 政通人和(順利) 北通巫峽(通向)

     、怯^: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

      ⑷空: 濁浪排空(天空) 長煙一空(消散)

      ⑸一: 一碧萬頃(一) 長煙一空(全)

      ⑹極: 南極瀟湘(盡,直通) 感極而悲者矣(極點)

      此樂何極(窮盡)

      ⑺以: 屬予作文以記之(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

     、袒颍 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候)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也許)

      2、通假字。

      ⑴百廢具興(“具”通“俱”,全,都。)

     、茖儆枳魑囊杂浿ā皩佟蓖ā皣凇,囑咐,囑托。)

      3、詞類活用。

      ⑴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名詞作動詞,“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ā跋取保盒稳菰~作狀語“在……之前”。“后”: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后”。)

      4、古今異義。

      ⑴ 氣象萬千(氣象 古義:景象。今義:大氣的狀態和現象。)

      ⑵ 微斯人(微 古義:沒有。今義:細小。)

      5、特殊句式。

     、陪曔h山,吞長江……(省略句)

      ⑵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狀語后置)

      ⑶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狀語后置)

     、染訌R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定語后置)

      ⑸吾誰與歸?(賓語前置)

      6、流傳至今的成語。

      ⑴氣象萬千

      ⑵心曠神怡

     、钦ㄈ撕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三。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預習:

      1、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2、背誦全文。

      二、研討課文:

      1、朗誦全文。

      2、背誦前要理解文章層次結構,這樣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內容,快

      速背誦。下面請同學們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全文共6段,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緣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寫岳陽樓周圍的景色,引出“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產生的兩種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體)

      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2段):寫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遷客騷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

      第二層(3~4段):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因景而異。

      第三部分(5段):借對“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發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

      第四部分(6段):點明作“記”的時間。(這是全文的核心。)

      3、提問: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4、提問: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同“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5、提問: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討論并歸納:

     。1)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

     。2)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3)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6、提問: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7、朗讀第3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討論并歸納:極力渲染“悲”的氣氛,因己而悲。

      8、朗讀第4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討論并歸納:極力渲染“喜”的氣氛,因物而喜。

      9、提問: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恰,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問:“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內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問:“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

      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講“樂”,“后天下之樂而樂”。

      12、提問:“進”指什么?“退”指什么?

      討論并歸納:“進”指“居廟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處江湖

      之遠”,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13、提問:“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討論并歸納: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和現

      箴之意。

      14、提問: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討論并歸納: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 樂者,民亦樂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边@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

      15、提問: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

      討論并歸納: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后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調明“古六人之 心”的內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后而警句出現,給人印象極深。

      三、寫作特色:

      1、繁簡得宜,層層蓄勢。

      2、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駢散結合,詞語富有生命力。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對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描寫,以及對“遷客騷人”“覽物之情”的分析,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也表示了對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規箴之意。

      五、教學小結: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弓!出 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感受。

      六、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四題。

      2、預習《醉翁亭記》。

      教學反思:

      附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務推行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展它舊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并)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依我看來,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噬著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無邊無際。清晨,湖上灑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些就是岳陽樓的麗的景象。前人已經描述得很詳盡了。然而,(此地)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達瀟湘,被降職外調的官員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景物時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在那春雨連綿不斷,整月不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浪翻騰到空中;日月星辰的光輝消失了,山岳也隱藏在陰霾之中;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歪斜,船槳折斷;(特別是)在傍晚時分,湖上一片昏黑,(只聽到)老虎的長聲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人們登上這座樓來,就會產生被貶離開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到詆毀和諷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必將)感慨橫生而十分悲傷的了。待到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日子來臨),湖面平靜,天光和水色交相輝映,碧綠的湖水一望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展翅高飛,時而落下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魚兒游來游去;岸上的主革和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綠。有時湖上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湖面上金光閃爍,月兒的影子猶如一塊壁,靜靜的沉浸在水底,漁夫的歌聲也響起來了,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人們登上這座樓來,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風吹拂中舉杯痛飲,高興到了極點。唉!我曾經探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不同,這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因環境順心而高興,也不因個人失意而悲傷;在朝廷做官就為平民百姓憂慮;退處江湖就替君主擔憂。這樣看來,進朝廷做官也擔憂,退處江湖也擔憂。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大概他們一定會說“擔憂在天下人之前,享樂在天下人之后”吧!!除了這樣的人,我還能扣誰同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初中語文教案8

      一、導入

      前面學過孟子的文章,知道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那個百家爭鳴的年代,還涌現出大量對人生態度持不同見解的流派,如墨家、法家、道家,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道家代表莊子的精神世界。

      二、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的文言詞語。

      2、理解故事的寓意。

      3、分析文中人物特點。

      三、作家作品介紹

      1、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戰國時哲學家,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為道學之祖。

      2、《莊子》一書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四、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鹓鶵 鴟 夫 嚇 醴

      2、再讀課文,復述故事

      (注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3、同位合作,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4、大家來找“茬”

      惠施到了梁國看相,莊子去看望他。或許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將要取代你兒子做宰相!庇谑腔菔┓浅:ε,在國內搜捕三天三夜。莊子親自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嗎?鹓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停止,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鹓鶵,發出‘嚇’的怒斥聲,F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恐嚇我嗎?”

      五、品讀課文,探究寓意

      1、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莊子講這個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確: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諷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丑態。

      2、鹓鶵、鴟、腐鼠分別代表了什么?

      明確:鹓鶵---比喻志向高潔之士(文中指莊子)

      鴟---比喻醉心功名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 (文中指惠子)

      腐鼠---比喻功名利祿

      六、人物形象分析

      1、通過閱讀課文,你認為惠子、莊子分別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明確:惠子----醉心于功名富貴、對朋友薄情寡義

      莊子----淡泊名利、機智幽默

      2、合理想象:

      設想一下,惠子聽完這個故事后,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提示:寫出莊子當時的動作、神態、心理等描寫,100字以內。

      七、拓展延伸

      莊子釣于濮(pú )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請他做官,“焉”,到那里。 ),曰:“愿以境內(國內的事務)累(勞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錦緞,絲織品,用作動詞)笥(sì古時盛飯或裝衣物的方形竹器,用作動詞)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寧可、寧愿)其死為留骨而貴(顯示尊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tú泥濘)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請回吧),吾將曳尾于涂中。”

      1、 學生閱讀短文,疏通文意。

      2、 找代表發言,其他同學相互補充評價。

      3、思考:莊子講枯死的神龜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4、小組討論,自主發言

      明確:莊子以烏龜自喻,寧愿在荒澤草野間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體現了莊子淡泊名利,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的態度。

      八、作業布置

      1、A、B、C熟讀文章,復習本文所學知識,在作業本上翻譯文章,預習下一篇,至少讀三遍。

      2、A、B積累本文中一詞多義,與以前學過知識鏈接。初步感悟下一篇文章內容,自主學習,找出不懂之處。

    初中語文教案9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兩歲喪父,家貧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做官以后,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致于遭讒言被貶官后,不僅自己心憂天下,還在他的傳世名篇中勸勉好友藤子京也這樣。他是?這篇文章是?

      二、小組合作交流(5分鐘)

      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小組交流導學案中的內容(見下面【】中),要求:

      1.由組長負責,先校對、補充,再交流各自疑惑并整理出本組的疑難,寫在黑板上。

      2.點評本組小短文的亮點和需要改進之處,推薦本組的優秀短文準備集體展示。

      【(一)音讀。讀課文,用智慧的眼光發現自己易讀錯、易寫錯的字音、字形,小組交流時補充。

      字音:略

      字形:〖百廢具興(俱)橫無際涯(崖)朝暉夕陰(輝)憂讒畏譏(饞饑)靜影沉璧(壁)寵辱偕忘(龐)

      (二)譯讀。再讀文章,結合注釋,翻譯句子,獨立完成下面問題,交流時訂正。

      1.用紅色筆在文中畫出自己翻譯時有困難的詞句。

      2.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釋。

     。ò購U具興:具同俱,全,都。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叮囑。)

      3.解釋下列加點字。

     。1)一詞多義:

      極:南極瀟湘此樂何極感極而悲

      觀:予觀夫巴陵勝狀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賦: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歲賦其二更若役,復若賦

      一:洞庭一湖一碧萬頃長煙一空

      國:去國懷鄉死國可乎國恒亡

      以:不以物喜屬予作文以記之

     。2)詞性活用: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3)同義詞:文中與春和景明中景的意思相同的詞語是,它的意思是

      (4)虛詞:然則北通巫峽若夫霪雨霏霏則有心曠神怡

      4.找出自認為該重點翻譯的6條句子,寫在下面并翻譯。

      (①覽物之情,得無異乎?②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菹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⑥微斯人,吾誰與歸?)

      (三)理讀。三讀文章,按要求整理,積累詞匯,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

      1.四字短語:

     、賹戨泳┱兊模海ㄕㄈ撕桶購U具興)

      ②寫天氣的:(朝暉夕陰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春和景明日星隱耀長煙一空)

     、蹖懚赐ズ乩砦恢玫模海ū蓖ㄎ讔{南極瀟湘)

     、軐懞模海ê坪茰珳珴崂伺趴詹懖惑@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橫無際涯一碧萬頃)

     、輰憚游锏模海ɑ[猿啼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迣懼参锏腵:(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邔懶那榈模海ǜ袠O而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此樂何極)

      2.句子:

      ①對偶句(不少于3句):

      銜遠山,吞長江。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日星隱耀,山岳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诒扔骶洌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3.質疑的詞句意思:

     。ㄋ模┪鲎x。仔細閱讀第三、四兩段,仿照例句,從備選項中選擇自己最欣賞的一景寫幾句話。

      示例:我看那洞庭勝景在多姿之水。水波浩淼無際,湖光山色織入。水湍急洶涌,有萬馬奔騰之勢;碧綠澄清有嫻靜典雅之態;乍起漣漪之時,漾著金光,閃閃爍爍,似逗人嬉戲。

      備選:水上之鳥/水中之魚/水中之月/岸邊植物/素淡月色/湖上藍天/

      我看那洞庭勝景在:

      三、精講點撥。(5分鐘)

      1.集體交流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中未能解決的詞句意思。

      2.各小組派代表朗讀本組優秀短文,老師評分。

      四、組內研讀(6分鐘)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式整齊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朗讀,在讀中初步感受本文語言節奏和諧的音律美。

      2.發揮集體的智慧,通過自評和他評,揣摩如何控制朗讀時的語氣、語速、語調才能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效果。

     。ā3:語氣凝重、語速緩慢、語調低沉,§4:語氣輕松、語速輕快、語調激昂)

      3.再次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語言的音律美。

      五、小組品讀。(6分鐘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個獲得展示機會的小組展示自己的朗讀,老師點評并判分。

      六、課堂小結。(3分鐘)

      各人小結本課的收獲和有待改進之處,寫在導學案上,然后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鞏固練習:組長負責抽查自學中錯誤率高的內容。(5分鐘)

      八、布置作業

      1.復習導學案,組長負責抽查10個詞語解釋和5條句子翻譯。(其它組負責檢查的人在下節語文課前向老師匯報被檢查組的完成情況)

      2.完成第二課時的導學案。

    初中語文教案10

      教材分析:

      在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記承天寺夜游〉〉就似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給人帶來心靈的寧靜與明澈,淡定與安詳!队洺刑焖乱褂巍肥翘K軾的一篇小品文。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4個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恐挥小伴e”著的蘇軾才能讀懂它,只有達觀灑脫的人才能讀懂它,只有閑情逸致的人才能讀懂它。月因人而格外美麗淡雅,人因月又倍增瀟灑而達觀,二者交相輝映。因此,我覺得這篇精美短文主要扣住兩個詞:一個是“月”,另一個就是“閑”。本文篇幅雖小,寫景抒懷卻有獨到之處,一切都像信手拈來,卻創造了一個明凈悠閑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比喻手法,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的充滿詩情畫意,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思和豁達寬廣的胸襟。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掌握重點實詞和重點句子的意思。

      2、能欣賞描寫月色的句子,體味其意境,并能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重點:

      1、熟讀成誦,掌握重點實詞和重點句子的意思。

      2、能欣賞描寫月色的句子,體味其意境。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學過蘇軾的兩首詞,還記得嗎?(《浣溪沙》、《水調歌頭》)。我們一起來背誦里邊的名句并復習它們的表達作用。(《浣溪沙》中“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勸告人們不要徒發自傷衰老之嘆,可見其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端{歌頭》中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否定離愁別緒,以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發出對人生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元豐六年,是蘇軾被貶謫到黃州的第四年,他寫了《記承天寺夜游》,他還會有這種曠達樂觀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記承天寺夜游》。

      二、誦讀課文

      1、自由誦讀。要求:找出生字,利用頁下注釋解決,并利用老師教過的方法來斷句。

      2、聽范讀。要求:注意生字的讀音,注意范讀的語調、節奏和重音,用筆劃出朗讀節奏。

      3、齊讀。要求:讀準生字讀音,讀出課文的.節奏、語調和重音。

      三、自主探究

      學生借助頁下注釋和資料,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要求:翻譯時必須字字句句落實,為即將到來的比賽作好準備。

      四、“我和月亮有個約會”小組競賽

      競賽規則:全班分為甲、乙、丙、丁四個小組,競答各關的題目。題目分為搶答題和必答題。搶答競賽時,搶先展示本組答案的小組視為搶到了答題的權利。注意:每次闖關都必須是不同的人。

     。ㄒ唬┑谝魂P相約蘇軾

      1、出示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二)第二關尋賞月人

      1、出示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ㄈ┑谌P攜手懷民

      1、每組選擇一個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ㄋ模┑谒年P庭中步月

      1、每組選擇一個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ū荣惤Y束,老師總結,表揚優勝小組)

      五、欣賞描寫月色的句子并體會其意境

      1、找出描寫月色的句子。

      2、教師引導學生想象畫面:

     。1)你的圖中出現了哪些景物?

      (2)把自己的大腦當做電視機,讓畫面更細致、逼真,使畫面動起來,在大腦中放映特寫鏡頭。

     。3)讓畫面連貫起來,同桌之間把大腦電視機中的畫面用優美的語言描述給對方聽。

      3、出示一張圖畫,要求學生結合剛才的想象,品析句子的妙處,并體會畫面的意境。

      明確:“積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一池春水的靜謐感;“藻荇交橫”比喻月光下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創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

      4、這段景物描寫突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疏影搖曳,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來朗讀呢?(欣賞、欣悅)請大家用自己的聲音把月光之美表現出來。

      過渡語: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段景物描寫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冰清玉潔、寧靜淡雅的世界,它表明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呢?

      六、體會作者的心境

      在最后一段,作者因景抒懷,惋惜無人賞月,在結尾連發兩問:“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意思很明確:月色常有,竹柏常有,只不過像我們這樣賞月的“閑人”卻不多!我們眼中的“閑人”指的是哪種人?

      教師引導:

      1、聯系寫作背景理解。

      寫作背景:元豐二年七月,御史李定摘出蘇軾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誹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十二月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

      2、聯系最后三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和“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來理解。

      由此可知,“閑人”有兩層意思:

     、、被閑置的人。(貶謫的悲涼,失意的寂寥)

     、、具有閑情雅致的人(有閑賞月的欣喜,自我排遣的達觀)。

      2、老師小結。

      七、背誦

      1、按提示背誦。

      本文是一篇要求背誦的文章,我們背誦時可按什么思路進行背誦呢?可以按照作者所交代的要素。如:

      記承天寺夜游

     。〞r間)解衣欲睡,(起因)念無與樂者,遂至(地點),尋(人物)

     。ń涍^)

      庭下,水中,蓋。(經過)

      何夜?何處?但少。(經過)

      2、背誦全文。

      八、作業

      板書:

      積水空明貶謫的悲涼

      寫景抒情自我排遣的達觀

      藻荇交橫有閑賞月的欣喜

     。ㄇ宄和该

      意境

      疏影搖曳)

      皆

      景語情語

    初中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能比較流利地熟練地朗讀課文

      2、能對照注釋掌握一些實詞,讀懂文章的意思

      3、能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4、能從文中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象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教學重點:

      目標1、3

      教學難點:

      目標3

      教學媒體:

      錄音機、投影膠片、小黑板

      教時安排:

      一教時

      教學流程:

      一、提問導入,揭發興趣: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狼外婆的故事。那么,狼在人們心目中是怎樣的動物?蒲松齡筆下的狼又是怎樣的呢?

      簡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投影)

      二、聽讀示范,訓練朗讀:

      1、提出聽讀要求,聽課文范讀錄音。

      要求:聽準字音,注意停頓,詞義句義不懂處做記號。

      2、(出示投影)檢查聽讀效果

     。1)讀準下列字音

     。2)下列兩個句子該怎樣處理停頓?

      3、請幾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學生對朗讀情況作評價。

      4、學生齊讀課文,做到不掉字、不倒字、不多字,有節奏。

      三、質疑求助,掌握字詞

      1、學生就不懂的字詞質疑,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2、檢查同學字詞句掌握情況。(出示投影)

      四、概括情節,體悟形象:(用小黑板出示問題,先筆寫發言提綱,然后交流。)

      1、故事中的'狼是是怎樣一個形象?請試加說明。

      2.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樣一個形象?請試加以說明。

      3、讀了這個故事你有哪些啟發?

      四、揣摩廣思,自由討論:

      故事中的主體是人還是狼?為什么?

      注:讓學生各抒己見,有道理的均需肯定。教師最后只能提自己的想法,不強加。

      五、觀察分析,復述故事:

      1、(出示投影)讓學生觀察五幅圖畫,想一想可以用文中的那些句子對應。

      2、(出示投影)根據圖畫,結合文章內容,復述故事

      六、課堂小結,揭示目標。

      學習目標:

      1、能比較流利地熟練地朗讀課文

      2、能對照注釋掌握一些實詞,讀懂文章的大意

      3、能進行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4、能從文中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象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初中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趁”等8個生字。會寫“盒、扇、郵”等10個字。能讀寫“清涼、留意、扇子”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喜歡秋天,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對秋雨的喜愛。

      教學重點難點: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讀寫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對秋雨的喜愛。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秋天景象的圖片,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秋天的雨公開課教案

      第一課時

      一、欣賞秋色,育情導學

      1.出示課件,教師引述:這兒有幾幅畫面,想讓同學們欣賞一下,并說說是什么季節的景色,好嗎?

      2.在舒緩的音樂聲中,教師一一用課件出示有關秋天景象的圖片。

      3.喚起情感:你喜歡秋天嗎?為什么?

      4.學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導學:

      a、請發揮一下你們的想象力,說說是誰把美好的秋色帶到我們的眼前?

      b、有位朋友覺得是那清涼而又溫柔的雨把秋天帶給了我們。在他的眼里,那細細的雨猶如一位變幻神奇的魔術師,想聽聽他是怎么說的嗎?

      二、聽讀課文,感知內容

      1.配樂范讀課文。

      2.你們覺得秋天的雨神奇嗎?

      3.你們最喜歡哪幾段內容?

      三、練習寫生字和詞語

      1.自學生字,交流學法。

      a、課件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b、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你有什么話要提醒

      大家或經驗介紹給大家?

      2.書寫生字和詞語。

      a、根據觀察和分析自由練寫生字和生詞。

      b、當堂展評

      四、作業

      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語:(板書課題,播放動畫,導入并配樂范讀課文。)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讓我們跟隨秋雨,走進絢爛的金秋!用上你所有的.感官,去感受秋天。▽W生自由朗讀課文)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讀得真好,秋雨姐姐也帶著清涼來獎勵你們了。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看看秋雨姐姐是怎么來的。

      2、引導:秋雨姐姐是怎么樣來的?(輕輕地)她輕得呀,連大家都沒留意。什么是“留意”(沒注意到,沒發現,不知不覺)那我們應該怎么樣來讀第一自然段呢?女生讀,齊讀。

      三、略讀課文,了解重點

      秋天的大門打開了,秋雨給我們帶來了什么?請同學們快速默讀二、三、四自然段,想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秋天的美景的。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那么它都給誰涂上了什么顏色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劃一劃。

      誰已經劃好了?

      2、銀杏變成什么顏色了?(黃色)誰愿意來讀讀描寫銀杏的句子。

      誰知道這是個什么句?(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出示圖片,看看,像不像一把小扇子?多可愛的小扇子!誰愿意也來讀一讀?

      如果我把句子當中的“扇哪扇哪”去掉,自己再來讀讀看,好不好?為什么?(“扇哪扇哪”讓我們仿佛看到銀杏葉像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輕輕地、輕輕地幫我們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這句話。

      3、你還找到了什么?(火紅的楓葉)指名讀。出示楓葉,紅紅的楓葉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涼爽)你們喜歡秋天涼爽的感覺嗎?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4、你能不能也來說說這樣的句子?

      5、你還看到了什么?

      “你擠我碰”說明了什么?

      作者把水果當成了人來寫,顯得特別生動。他還把什么也當做人來寫了?(菊花)

      6、這么多美麗的顏色,我們可以用課文中的哪個詞語來表達?(五彩繽紛)還可以用什么詞語?

      7、師生對讀,配樂朗誦第二自然段。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秋天的美,我們不僅可以用眼睛看,還可以用鼻子聞呢!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讀第三自然段,想象一下,你聞到了什么?師范讀。

      2、指名說:你聞到了什么?

      3、我們看看書上是怎么描寫的。誰來讀一讀?

      4、這些水果,都帶著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

      5、小朋友的腳怎會被香味勾住?誰愿意也來讀一讀?

      6、讓我們想象自己現在就坐在果園里,聞著美妙的香味來讀讀這一自然段吧。

      六、學習第四自然段

      1、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他想告訴我們什么?(冬天要來了)

      2、大家都在為過冬做準備呢!誰愿意讀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大家都在忙什么呢?誰來告訴老師,你都看到了誰?在干什么?

      3、他們都在準備過冬了,誰愿意大聲地把這一段讀給大家聽?

      4、這么快樂的景象,讓我們一起放開聲音快樂地讀一讀吧!

      七、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剛才,我們既看到了黃黃的銀杏葉、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和美麗的菊花,聞到了水果的香甜,還看到了許多有趣的動物。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讓我們一起讀讀最后一自然段,看看秋天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八、總結全文

      秋天的雨,帶給我們豐收和歡樂。同學們,你們覺得這篇課文美嗎?那你們想不想把這么美的課文留在你的腦海里呢?請你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背一背吧。

      九、布置作業

      1、你覺得文中描寫秋天的語句哪些是最美?請把它們摘抄下來。除了這些,你還從課外書中搜集了哪些描寫秋天的語句?

      2、假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秋游,把秋天的景物畫下來或寫下來。

    初中語文教案13

      一、明確學習目標:

      (出示學習目標)

      學習用細節刻畫人物的寫法。

      二、理解父親形象的深刻內涵。

      三、預習檢測,熟悉情節。

      師:同學們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讓我們一起回顧小說的情節。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哪幾部分

      生: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師:下面請幾位同學分別概括小說的幾個環節,說不全的其余同學補充:

      生1:小說開端圍繞三級青石板臺階,寫了青石板臺階的來歷,青石板臺階給家人帶來的方便,以及父親在臺階上洗腳的片斷。

     。◣煱鍟喝壡嗍迮_階)

      師:父親的一句話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哪句話

      生:“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底!

      生2:小說之后著重寫了父親為建高臺階而做了認真而漫長的準備。

     。◣煱鍟簻蕚浣ㄔ旄吲_階)

      師:做了哪些準備呢

      生3:今天撿回一塊磚,明天撿回一塊瓦,往一個黑瓦罐里塞角票,忙時種田,閑時上山砍柴賣錢,就這樣準備了大半輩子。

      師:故事的高潮階段主要寫了什么

      生4:寫父親修臺階時的興奮和喜悅,以及臺階修好后的悵惘。

     。◣煱鍟航ê镁偶壭屡_階)

      師:臺階建好后,父親應該盡享他的收獲和喜悅了,小說是這樣寫的嗎

      生4:不是,寫父親建完了九級高臺階后身體累垮了,連一桶水都挑不動了,父親非常難過,他老了。

     。◣煱鍟焊赣H老了)

      四、精讀小說,分析人物。

      師:我們熟悉了情節,大家再思考一下,“臺階”在文章結構上起了什么作用

      生:貫穿全文的線索。

      師:但小說主要為了表現臺階嗎

      生:小說主要為了表現父親,臺階只是觀察和表現父親的一種獨特的視角。

      師:小說為了刻畫父親的形象,成功的使用了細節描寫,那么,什么是細節描寫呢

      請大家看屏幕:(人物的細節描寫,就是對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外貌、肖像和心理進行細致的刻畫,從而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對人物性格的塑造。)

      師:小說使用了第幾人稱來敘事這種方式便于描寫人物的心理嗎

      生:第一人稱,不便于描寫心理,但是便于觀察。

      師:好,讓我們精讀小說,分析人物形象。

      大家看要求:(找出文中最能表現父親情感和性格的神態、動作、及語言的細節描寫,并概括父親的性格特征。)

      學生在文中尋找,用圈點標注法分析語段,找到的同學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師巡回輔導。

      師:好,哪位同學先來嘗試分析

      生1:父親在三級青石板臺階上洗腳的細節“┅┅因為沙子多的緣故,父親要了個板刷在腳上沙啦沙啦地刷。后來父親的腳終于洗好了,終于洗出了腳的本色,卻也是黃幾幾的,是泥土的顏色。”這里是對父親洗腳動作和父親皮膚顏色的描寫。

      師:找的很準確,那么從這段描寫中,我們了解到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1:用板刷刷腳上的泥沙說明父親是一個吃苦耐勞的人,也可以看出父親生活的貧困和艱辛;“黃幾幾”是泥土的顏色,更是父親的膚色,看得出父親的樸素和敦厚。

     。◣煱鍟撼钥嗄蛣凇闼、敦厚)

      生2:父親在準備建臺階時,有這樣一段描寫:“父親坐在綠蔭里,經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是對父親神態的描寫,父親雖然忠厚老實,但看到別人家高高的臺階,內心世界還是時時有波瀾的。

      師:你分析的很好,你能發揮想象,說說父親到底想了些什么嗎

      生2:父親應該在想:“我家什么時候也能蓋起高臺階的房子呢不行,光羨慕是不行的還得一步一步的朝著目標奮斗。 

      師:想象很合父親的身份,那么這里可以看出父親的什么性格特征呢

      生2:有志氣,有理想

      師:你剛才分析的很到位,可你讀的缺少點感情,能重新試一下嗎

      生2有感情的讀。

     。◣煱鍟河兄練,有理想)

      生3:在建好了新房,大家都來給他慶祝時有這樣一段描寫:“許多紙屑落在父親的頭上肩膀上,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是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边@一段既有對父親的動作的刻畫,又有對父親神態的描寫,寫出了父親在眾人仰慕是的不自在。

      師:父親應該揚眉吐氣才對啊,可為什么不自在呢這是一種怎樣的心理在做怪呢

      生3:┅┅

      生4:我覺得是自卑心理,因為前文介紹到“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這說明他的自卑心理是長期存在的,而蓋好了新房后一下子受到別人的仰慕,這種心理反差造成了父親的尷尬。

      師:你能深入人物的內心,分析的很透徹,你能用一個合適的詞來概括這種性格特征嗎

      生4:謙卑

     。◣煱鍟褐t卑)

      師:小說還有反映父親這一性格特征的細節嗎

      生5:有。“第二次他再坐臺階就比上次低了一級,他總覺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級他還是不自在,便一級級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級。”挪臺階的細節正是父親謙卑心理的外在表現。

      師:大家找找有沒有典型的語言細節描寫

      生6:“我們家的臺階低”父親的這句話貫徹了全文。

      師:父親為什么總是重復這句話這看出了父親的什么心理

      生6:因為在家鄉有這樣的風俗:“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鄉親們在一起常常戲稱:你們家的臺階高!”父親說這句話正是他追求高地位的反映。

      師:在家鄉,地位高意味著什么

      生6:意味著會受到鄉親們的尊重。

      師:父親的這種追求也是六十年代初新中國農民的普遍追求。這是時代的進步所致。那么父親耗盡一生的心血只為建造高臺階的整個過程,體現了父親怎樣的性格呢

      生6:堅忍不拔,持之以恒

     。◣煱鍟簣匀滩话危

      五、嘗試寫作

      師總結過渡:小說正是通過這些細致入微的細節描寫完成了對父親性格的刻畫。一個個傳神的細節,猶如人體內的細胞,人失去了細胞,將失去生命,文章少了細節,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我們領會了細節描寫的神韻,我們也來嘗試一段描寫怎么樣,大家有沒有信心寫好。ㄉ穑河校

      大家看,小說有這樣一段情節:“我只好讓在一邊,看父親把水挑進廚房里去。廚房里又傳出一聲扁擔沉重的叫聲,我和母親都驚了驚,但我們都盡力保持平靜。”作者寫到這里,沒有將我和母親展開描寫,留下了一段空白。

      請大家看要求:(出示屏幕):請你發揮想象,給小說補充一段情節,對母親看到父親閃腰時的心理、動作或神態進行深入、細致的描寫。50字左右。

     。▽W生寫,教師巡視)

      學生寫作展示,師生共評:

    初中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才是真正的“堅強”。

      2、理解父子之愛、朋友之誼、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夠領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態面對現實和過去、以積極心態迎接未來的人生境地。

      4、體會信中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兩封家書,體會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夠準確而深刻地理解“堅強”的雙層內涵。

      3、認識到個人的成功、事業的勝利和國家的榮譽之間的關系。

      教學媒體

      磁帶、錄音機、其他。

      學生預習課文,閱讀《傅雷家書》。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整體感知兩封信的情感。

      2、研讀第一封信。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1、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書》,學生談感受。

      2、在以前,通訊工具并不像現在這么發達,書信則是溝通兩地相思情感的使者。的翻譯家傅雷,在他的長子傅聰留學海外時,就在一封封家書中為兒子排憂解難,傳達著自己的惦念之情。寫得多了,經過整理,一部《傅雷家書》就誕生了。

      今天,我們就來閱讀其中的兩封信,感受父親對孩子的牽掛。創設情境。

      二、整體感知

      1、檢查“讀一讀,寫一寫”:

      庸碌憑吊諛詞扶掖大驚小怪廓然無累重蹈覆轍

      涕泗橫流自知之明氣吞斗牛

      2、閱讀課文,說說兩封家書分別寫于什么時候,有什么作用?

      明確:

      第一封信,從“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還會有的!笨梢钥闯觯@封家書應該是寫在兒子精神消沉時。從“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里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在哪里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那么將來在遇到因回憶而痛苦的時候(那一定免不了會再來的),拿出這封信來重讀幾遍。”可知,傅雷此時寫這封信想鼓勵兒子振作起來,以平和心態去面對人生重點挫折,樂觀地迎接情感的創傷,做一個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書,是寫與兒子成功之際。“世界上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薄拔覀円驗槟闾孀鎳龉舛鞓!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

      作用:

      第一封信,寫于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

      第二封信,寫在兒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

      3、從這兩封信,你認為傅雷希望兒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融會貫穿于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赤子之心。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研讀第一封信

      再次閱讀第一封信,思考下列問題:

      1、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呼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

      (提示:寫回信時,要考慮到對方的心情、生活狀態等)

      明確:

      稱呼是“聰,親愛的孩子”,因為傅聰當時正是精神消沉的時候,這樣溫情的稱呼,會給傅聰帶去父母的愛。

      2、在兒子面對挫折和心靈的苦悶時,作為父親,傅雷是如何勸解的?

     。ㄌ崾荆鹤⒁庹n文中運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明確:

     、攀菍捨績鹤樱槐貫楦改笓。不必擔心父母會因為知道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煩惱或不安。

     、瓶隙▋牲c:一是父母永遠都是孩子傾訴苦悶的對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緒的起伏中渡過。

      最后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予傅聰如何面對情緒跌宕的建議。

      3、傅雷運用太陽、雨水、五谷、莊稼、古戰場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

      太陽、雨水、五谷和莊稼的比喻,是說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過與不及都不好。

      憑吊古戰場時,烈火硝煙散盡,只余斷壁殘垣,金戈鐵馬、血肉廝殺都已被歲月的黃沙掩埋。這時候,即使親歷過戰斗的人,縱有萬千感慨,也不會再像當初那樣身不由己、欲死欲活。這個比喻,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

      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聰自己的理想結合,也是為了鼓勵兒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經歷許多挫折,關鍵在于勇于面對,學會解決問題。

      4、總結:

      要學會保有平和的心態,控制情緒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5、選擇學生朗讀第一封信,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劃出所受感動最深的句子?梢允侵v道理的,也可以是表達感情的,關鍵是能夠體現父親對兒子的涓涓教誨。

      如:“這次來信所說的痛苦,我都理會得;我很同情,我愿意盡量安慰你、鼓勵你!敝笇W生掌握賞析的方法。

      四、引導學生小結、談感受

      學者傅雷在兒子傅聰遠赴歐洲學習音樂后,從父親、朋友、師長的角度出發,用筆記錄下分別的日日夜夜,訴說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的體會,寄托對兒子的惦念和牽掛,給兒子留下了動人心弦的文字。今天,我們感受到其中的一封家書中流露出的父愛。請同學們課后先研讀下一封信。五、布置作業

      摘抄所受感動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講道理的,也可以是表達感情的,關鍵是能夠體現父親對兒子的涓涓教誨。)

      〖板書設計〗

      傅雷家書兩則

      1、檢查“讀一讀,寫一寫”

      庸碌憑吊諛詞扶掖大驚小怪廓然無累重蹈覆轍涕泗橫流自知之明氣吞斗牛

      2、閱讀課文,說說兩封家書分別寫于什么時候,有什么作用?

      3、從這兩封信,你認為傅雷希望兒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堅強、勇敢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研讀第二封信

      2、理解“堅強”的雙層內涵。

      3、理解父子之愛、朋友之誼、知己之情的交融。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導入

      1、新年大家總可以從長輩那里收到禮物,或是一件新衣服,或是一份X。那么你們也送給長輩什么禮物呢?

      2、傅聰在新年給家里寫了一封信,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傅雷收到這封信時,他是怎么比喻兒子的信的?

      二、研讀第二封信

      1、第二封信,寫在傅聰獲獎之后。在信的開頭,傅雷把兒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比喻成新年中的“禮物”。表現了傅雷夫婦對兒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悅。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達對兒子成功的激動的?

     。ㄌ崾荆后w會傅雷作為父親,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達對兒子成功的喜悅之情。)

      明確:

      傅雷把自己的激動和喜悅,分為三個層面:

      ⑴父母對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菩蕾p藝術的喜悅;“世界上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藝術”;

     、菫榱俗鎳臉s譽而激動。“我們也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快樂!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

      小結:傅雷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達對兒子成功的喜悅之情,“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

      3、傅聰的成功,使傅雷異常激動,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寫了什么?

      明確:

      他并沒有只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稱贊了傅聰面對掌聲、贊美的冷靜。

      傅雷用“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這句話承上啟下,從對兒子藝術成功的喜悅之情延伸到對兒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傅聰沒有被成功沖昏頭腦,沒有因為暫時的成功減少對藝術的探索和追求。

      4、在兩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堅強”。他對于“堅強”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夠找到兩封信中,對“堅強”內涵的直接解說嗎?在傅雷看來,堅強的境界是什么?

      ⑴原文中,找到信中關于“堅強”的解說:

      第一封信中“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越來越堅強”。

      第二封信中“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

      ⑵在傅雷看來,堅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既是能夠面對人生挫折、情緒跌宕。更是能夠正確對待掌聲、贊美,用一種平和盼心態、寵辱不驚,勝不驕,敗不餒。但境界,是擁有一顆赤子之心!俺嘧颖闶遣恢拦陋毜摹3嘧庸陋毩耍瑫⻊撛煲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赤子能夠保持心靈的純潔,能夠無懼孤獨,才是人性中最可貴的無堅不摧的堅強。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緒的“矛盾與快樂”問題,比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關于如何面對人生情緒起伏的解說。

      明確:

      第一封信里,他說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強調“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以此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趨向“完美”。

      作為一位偉大的學者,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傅雷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借助兒子成功的機會,給予了他更多的藝術砥礪,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引導學生理解“堅強”的含義,激勵學生做堅強的人。

      三、拓展延伸

      1、傅雷作為父親是偉大的,他的兒子則是幸運的;蛟S,我們會羨慕傅聰有這么一個關心他、愛護他的父親,同時又感嘆自己的父親沒傅雷那樣偉大。請同學們認真想想,自己的生活中,你可曾真的感受到父親的愛了?

      2、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多重?盡量引導學生和自身的生活體驗相結合,感知父愛。

      四、小結

      兩封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家書:普通,在于它們是一位父親寫給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內心告白;不尋常,在于這兩封家書,從兒子的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引導學生用心去體會親情。

      五、布置作業

      請你選擇一位親人,給他或她寫一封信,說說你一直想告訴他或她的話。

      〖板書設計〗

      傅雷家書兩則。

      寵辱不驚。

      情緒上的消沉和低落──────成功后的掌聲和鮮花。

      堅強、赤子之心。

    初中語文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以感性化的語言塑造的一系列的生命形象及其所蘊涵的意義,以此來激發學生們的聯想和想像,并在揣摩、品味中進行哲理性思考。

      2、體會文中比喻修辭的巧妙運用,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

      二教學重點

      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運用比喻的方法說明抽象的事物。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投入生活。

      三教學難點

      品味文中含哲理意義的語句,并在揣摩、聯想中體味作者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

      四教學方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品味、感悟文本,并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五教學課時: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幻燈片展示一組體現生命圖片,引起學生對生命的感受。問:從這一組照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中國現代文學偉大作家冰心曾經說:“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來生;假如生命是有限的,今生已是滿足的了!笔兰o老人冰心走過人生百年,對于生命的.認識是怎樣的深邃與特別?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走近冰心,走進《談生命》。

      (二)、知人論世,解讀關鍵

      1、走近作家,導入新課。

      冰心,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女作家“第一人”,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小說《超人》等!氨摹笔撬1919年9月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時起用的筆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不僅是母愛和童心的抒寫者、贊頌者,更是偉大自然的歌者。

      2、預習檢測,積累字詞

      讀準字音:巉巖(chán)羞怯(qiè)梟鳥(xiāo)挾卷(xié)蔭庇(yìn bì)怡悅(yí)芳馨(xīn)驕奢(shē)朔風(shu?)云翳(yì)

      積累詞語:起伏催逼心魂驚駭一瀉千里飄翔喧鬧懸巖峭壁

      3、配樂聽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主旨設計問題:聽課文范讀,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ㄈ、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掃清了字詞的障礙,朗讀起來應該是放馬平原絲毫無阻了,接下來同學們自由朗讀,希望你能做到聲情并茂。

      1、學生自由朗讀

      2、教師和兩名學生組合朗讀

      3、學生針對朗讀做簡單評價,教師做簡單指導。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很多同學都會發現冰心的這篇文章在段落上是一段文,但是大家在讀的時候覺得混亂么?好,既然條理清晰,那么我們試著給文章劃分以下層次。

      明確:第一層:開篇第一句

      第二層: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第三層:生命又像一棵小樹??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第四層:宇宙是一個大生命??世界、國家和個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沒有比今

      天再多的了。

      (四)、揣摩語言,品味真意

      1、在文中選擇你最欣賞或覺得最有深意的句子寫出批注,交流朗讀。

      2、齊讀品味真意,把握文章主旨:

     、俨皇敲恳坏澜鞫寄苋牒,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谏胁皇怯肋h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墼诳鞓分形覀円兄x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④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

     、菰改闵杏凶銐蚨嗟脑启,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ㄎ澹、品讀賞析,質疑問難

     。ㄒ唬⿴煟何恼掠泻芏嗑Z句,你感受最深的有哪幾句?找出來,讀后,談談感受。(生速讀文章,找出感受較深的語句,讀后,隨便談感受,師可適時補充。)出示重點語句:“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何嘗不美麗?”;“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有條件的情況下PPT上展示)

      (二)生速讀,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例:1.最后一層在全文結構和表達主題方面起什么作用?

     。ㄗ詈笠粚邮亲h論,從表達主題方面說,在前文對生命的現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寫之后,再點明生命的意義、闡明文旨、深化主題;從結構方面說,起著總結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議論性的特點,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結論的性質。)

      2.全文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ū疚谋磉_的感情是豐富多樣的。細說起來,隨文章的展開,感情呈起伏變化。文章描寫一江春水是充滿激情,從“憤激”“怒吼”“奔騰”等詞語可以讀出這種感情來;繼而面對種種境遇,心情是快樂的、平靜的;最后描寫春水到了大海,表達的心情更是平靜的,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描寫一棵小樹則略有不同,一開始充分喜悅,充滿希望,繼而是“寧靜和喜悅”,最后冬天來臨,葉落歸根,則懷有超乎尋常的平靜,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盡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變化,但總的說來感情基調是積極樂觀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種健康、進取的人生觀。)

      (六)、課堂小結

      本文用充滿哲理的語言,對生命過程進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現了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生命需要流動和生長,我們要享受快樂,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艱難。同學們,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我們應該珍惜這僅有的一次生命,幸福是人生,不幸亦是人生,經歷了風雨的洗禮,生命方能放出的真正光彩。希望我們每一個同學都珍惜生活,感謝生命,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自信。

      (七)、作業布置

      學了本文,同學們對生命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請寫一篇讀后感,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生命的認識。

    【初中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散步》教案07-21

    初中語文教案11-04

    初中語文《春》教案03-14

    初中語文《散步》教案02-22

    初中語文《臺階》教案08-26

    初中語文《背影》教案02-08

    初中語文優秀教案02-01

    初中語文《秋天》教案02-01

    初中語文的教案優秀10-10

    初中語文詩歌教案12-1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综合亚洲AV图片区 | 精品国产经典三级在线看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 在线日本精品a免费播放 | 亚洲一本在线视频 | 五月天天天综合久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