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通用【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內容預覽:
30、寓言四則
一、教學目標
①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②分析故事情節。
③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④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二、教學重點
①分析故事情節。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三、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結合注釋試著翻譯。
老師:投影儀。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二、教學設計
1、導入課文
在文學寶庫里,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說說寓言的一般特點?能否舉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題目?
2、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①全班朗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②在預習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③全班再集體朗讀一遍這兩則寓言,然后教師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齊讀句子并解釋加點的詞。
聯系上下文,解釋加點的詞。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 不筑,必將有盜 暮而果大亡其財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馬無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居數月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家富良馬 其子好騎 墮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獨以跛之故
這個環節一定要落實,這些加點詞語中有的屬于古今異義,有的屬于一詞多義,有的屬于詞類活用,不需要給學生分類,但一定要求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意思講對,這也是為了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為以后學習文言文打基礎。
④ 復述課文大意
這是為了讓學生熟悉故事情節,能夠不看課本把這兩個寓言故事講出來,可以多找幾個學生復述,這樣學生差不多就背下來了。
3、討論
①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概括這兩則寓言大意。
這是本節課中激活學生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先由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盡可能每個人都說,然后再轉入全班性的討論。第一,次討論結果可能單一,可能深度不夠,或者概括的語言表述不準確,教師可以靈活指導,提問,如討論《智子疑鄰》時,可問:對正確的意見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如何正確對待別人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學《塞翁失馬》,可以問:好事壞事能轉化嗎?必然轉化嗎?舉例說說好事、壞事在什么條件下轉化?這樣使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時也指導學生盡可能把話表述得簡潔、準確。
②結合生活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與失、福與禍在生活中其實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結合你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塞翁失馬》的寓意理解。
討論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福與禍的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不能讓學生誤解成福與禍的轉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擊,變故,陷入困境,這是禍,但如果能從容、鎮靜,在困境中拼搏、奮起,那么,這又不失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喪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氣,那么,這禍就只能是禍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轉化的點、條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較短小而含義深刻,有許多成語就出自寓言,請你從這兩則寓言中各概括一個成語。
這個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很快可以討論出結果。教師告訴學生,在以后學習中見到成語,可以從寓言故事的'角度幫助理解意義。(當然,并非所有的成語都是從寓言故事中概括出來的。)
4、小結
①通過以上討論,我們明白,寓言是借一個故事寄寓一種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而要讀懂寓言,則需要我們密切聯系現實生活體驗,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
②布置作業。
結合今天的生活寫出你對寓言故事《黔驢技窮》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
二、教學設計
1、導入
①《智子疑鄰》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這寓意的?
(由學生回答《智子疑鄰》寓意的理解,過渡到寓意是通過分析寓言情節得出的。)情節的設置、想像是寓言創作中重要的一環。今天,我們再學習兩則古希臘寓言,通過對這兩則寓言的分析,發揮想像,學習創作簡單的寓言故事。
2、討論,分析寓言情節,認識寓言情節的作用
①朗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的寓意,并說說你是根據哪些具體情節概括出這些寓意的。
這個環節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脫離寓言的故事情節,一定要通過分析具體的情節來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寫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后來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卻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這些情節生動刻畫出一個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訴人們要謙虛,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獅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動寓言情節后讓學生討論寓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出示投影(改動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學生討論,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
蚊子和獅子
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就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了。
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寓言的寓意,是從故事情節中得來的,如果改動情節,那寓意相應也有變化。如,改動后的《蚊子和獅子》去掉了蚊子向獅子宣戰和取勝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網上被蜘蛛吃掉這兩個情節,那么原文中諷刺蚊子的驕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聽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價格后,為什么一言不發,悄然離去了?他心里這時是怎么想的?顯然,原文中諷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變了。
同時,教師還可以進一步點撥,寓言的故事情節都是作者依據現實生活想像創造的,閱讀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節;而創作寓言,更不能忽視對情節的具體想像。
學寫寓言,進一步鍛煉想像思維與發散性思維
①續編寓言情節練習。
教師投影出示兩個續編題目:a.赫耳墨斯聽到自己的雕像作為添頭“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說了些什么?b.蚊子戰勝獅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粘住了,以后還會發生什么故事?
以上兩題內容,學生可任選一題,做到練習本上,然后在班上讀,其他同學評論。
②自編寓言練習。
教師出示題目:a.嘴和眼睛的對話;b.樹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畫筆和顏料;e.蜜蜂與花朵止貓和老鼠。
學生可以任選其中的一個題目構思,并在最后點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討論。
在學生分析故事情節、概括寓意,并能續編情節的基礎上,做這一練習正合適。學生此時的思維正處在活躍高峰,會有很高的興致。這個練習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想象力,依據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學生動腦分析生活,正確認識生活,可謂一舉兩得。因課堂時間關系,不可能做長時間交流,但在討論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考慮情節是否合理、具體,情節與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種生活道理,當然不要輕易否定學生,可以給學生提點具體修改意見。
3、總結
①教師小結。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點,學習了通過分析情節,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實習了創作簡單的寓言故事。請大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仔細觀察生活,分析生活,還可以多讀一些寓言故事,正確認識生活。
②布置作業
a.依據課堂討論,利用課堂上老師出示的題目,也可以自己命題編寫一則寓言,規整地抄到本子上。
b.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4、信息反饋: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2、通過“讀讀背背”和填空,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
3、以“秋天”為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在習作時,能把自己的各種心情表達清楚。最好能使聽的人受到感染。
教學時間: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
1、創造情境。
語言引述:同學們,這一段時間我們欣賞了五彩繽紛的秋色,聆聽了美妙的秋天的聲音,感受到秋雨帶給我們的歡樂,也體驗到在秋陽中放飛風箏的樂趣。在這美麗的秋天里,讓我們進行一次快樂的展示會,把你感受到的秋天的快樂與大家分享,好嗎?
2、快樂展示。
(1)展示自己在秋天里做的事情、所拍的照片或畫的圖畫,有的可以張貼在教室四周墻上,全班同學一起觀看、欣賞。
(2)分組介紹。
a、按不同的興趣自由組合成小組,輪流講述最快樂的事情,與大家分享。
b、選出代表參加班級展示。
(3)班級展示。
a、各小組代表可用實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圖畫,也可以有感情地講解。
b、評選最佳展示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習作·指導
1、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語言引述:我們學了秋天的課文,讀了秋天的小詩,還交流了在秋天中感受到的快樂,下面我們要做一個游戲,看誰了解的秋天最多。
(2)比一比誰搜集的描寫秋天的詞句最多。引導學生交流,幫助學生回顧積累的詞句。
(3)比一比誰搜集或畫的秋天的`圖畫最美。展示圖畫,為學生習作作準備。
2、由說到寫,完成習作。
(1)說一說你搜集或畫的秋天的圖畫美在哪里。
(2)同學們對秋天這么喜歡,那么就用自己的筆寫下對秋天的喜歡吧!
(3)學生習作,可以用上課文中學到的詞語、句子。
3、朗讀欣賞,修改習作。
(1)完成習作后,同桌間互相朗讀自己的習作,欣賞同伴的習作并提出修改意見。
(2)各人修改自己的習作。
4、課后活動。
舉行一次歌頌秋天的習作展或畫展。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教師引趣:漢語的構詞方式非常奇妙。這堂課我們來了解一下有關顏色的詞語,看看從中能發現什么。
2、教師可先將“黃色”和“綠色”這兩組詞語卡片貼在黑板上,并把學生分成男女兩組,各讀一組詞語,看誰先有所發現。
3、學生交流發現:“黃色”一組詞語是由“事物+顏色”這種構詞方式組成;“綠色”一組詞語是在“綠”字前加上表示顏色深淺的詞。再讓學生按這兩個特點分別組詞,豐富詞匯。
4、讓學生讀“紅色”與“藍色”兩組詞語,說說這兩組詞語在構詞上分別有什么特點。
5、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說“黃、紅、綠、藍”顏色的詞,看哪一組說的詞最多。
二、讀讀背背
1、教師引述:我國的語言文字非常豐富,有時候人們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意義相反的詞成對地用在詩文中,用來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我們先來看看語文園地里的對子歌。
2、采用多種方式朗讀這兩段文字,激發學生興趣。
3、引導學生發現哪些詞語是相對的。
4、讓學生再讀這兩段文字,并說說讀后產生怎樣的感受。
5、試著背誦對子歌。
第四課時
教學過程:
一、我會填
1、口頭填空“匆匆地()”“快活地()”。通過交流,激發興趣,開啟思路。
2、各人在書上填寫。
3、讀讀個人填寫的詞語,適當組織評議。
二、趣味語文
1、繞口令比賽。
(1)教師引言:下面我們開展一次繞口令比賽,比賽的要求是看誰的口令繞得最準、最快。
(2)給學生一定的自讀時間,讓學生讀準、讀熟并背出。
(3)在小組里先進行比試,選出一至二名最佳選手。
(4)各組推出的選手上臺開展繞口令比賽。
(5)評比后授獎。
2、拓展活動。
鼓勵學生課余搜集繞口令,并熟讀成誦,在下一次繞口令比賽中再一顯身手。
教學反思:
本課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法進行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安全的情境,學生在自主的空間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維和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一種識字方法:從身體部位的詞語中識字。
2、讀準詞語,尤其讀準輕聲詞。
3、掌握一種漢字書寫的筆順規則。
4、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
掌握一種識字方法,掌握一種漢字書寫的筆順規則,背誦、記憶古詩。
教學難點
養成積累生字、詞語、詩句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這學期學到了幾種識字的方法和途徑,回憶一下,有哪幾種?(通過天氣來識字、通過數量詞來識字)
今天,我們將通過一種新的方法來識字。
二、趣味識字
1、出示生字和詞語:
眉毛 鼻子 嘴巴 脖子
手臂 肚子 小腿 腳尖
2、同桌互讀這些生字和詞語,把不會讀的生字做上記號。
3、指名讀,大家正音。
4、說說你發現什么?
5、小結:這些詞語都是關于身體部位的詞語。
6、同桌合作,一個同學說身體部位的詞語,另一個同學指。
三、讀一讀
1、出示詞語。
膽子 粽子 鏡子
爸爸 媽媽 哥哥
故事 月亮 時候
2、同桌互讀這些生字和詞語,把不會讀的生字做上記號。
3、指名讀,大家正音。
4、說說你發現什么?
5、小結:名詞后加“子、兒、頭”等讀輕聲。如:桌子、老頭兒。疊字名詞讀輕聲,如:娃娃、猩猩。
四、漢字書寫
1、觀察田字格中的漢字,說說它們是什么結構的'字?
2、這些字有一筆是一樣的,同學們說說是哪一筆?
3、猜一猜,寫這樣的漢字應該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點在什么時候寫?(點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寫點;點在右上方,后寫點)
4、教師指導。
5、學生書寫,教師巡查。
五、日積月累
1、指導學生初讀《尋隱者不遇》。
(1)借助拼音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檢查讀的效果。
(3)教師范讀,并布置學生邊聽邊看書中的插圖,邊想:這首詩寫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教師指導學生演讀。
(2)同桌表演朗讀。
(3)先自己試讀,再指名讀,讀讀評評,有條件的還可以配樂朗讀。
(4)背誦。
六、讀一讀
1、自己借助拼音讀一讀《妞妞趕牛》,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讀,有不會的字,當當小老師。
3、指名朗讀,師生評價。(是否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聲音是否響亮)
4、讀了《妞妞趕牛》,你有什么發現?你從前讀過這樣的繞口令嗎?
5、回家和父母一起讀,比一比,看誰讀得快、讀得準。
七、總結
1、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最后,讓我們齊背《尋隱者不遇》、齊讀《妞妞趕牛》,在背誦聲和朗誦聲中結束今天的語文課。
語文教案 篇4
1、掌握部首查字典的基本方法。
2、積累語言。
3、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學會表達和傾聽。
教學重、難點學習部首查字法,積累語言。進行說話訓練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觀看了天安門廣場莊嚴隆重的升旗儀式,感受到了秋天的累累碩果,領略了敕勒川的遼闊、廬山瀑布的氣勢,也欣賞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今天,我們再去暢游語文百花園,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二、打開“識字門”(學習查字典)
1、播放課件:語文百花園一:識字門
2、導入:我們要走進百花園,得讀準“綬”這個字,打開這扇識字門,可是這個字你們認識嗎?有什么辦法知道它的讀音呢?
3、學生四人小組讀課本13頁學習查字典的方法提示,討論部首查字的方法。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提出不懂的.問題,共同探討。
4、學生交流匯報。
5、老師相機指導。
(1)確定部首,從部首目錄中找到這個字的部首和頁碼。
(2)在檢字表中,找到這個部首和要查的字。
(3)按頁碼在正文中找到要查的字。
6、“識字門”中接著出現“鋪、籠、繞、羞、隆”幾個生字,學生以競賽的形式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查出生字的讀音后,識字門慢慢打開)
7、。
三、穿越“生字廊”(讀一讀,比一比)
1、導入:請看,現在我們來到生字廊,可這里只允許讀準字音的同學經過。
2、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學生練習拼讀,說說自己的發現。
3、開火車認讀詞語,讀準音的順利過關,讀不準音的再讀,老師指導幫助。
四、漫步“讀書林”。
1、導入:我們到“讀書林”中漫步吧!
2、朗讀背誦白居易的《池上》。
以各種形式讓學生讀詩。
3、讀讀背背《感謝》
(1)示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3)同桌分小節輪讀,互相糾正讀音。
(4)開火車讀、自薦讀、指名讀,體會感謝、學會感謝。
(5)說一說:這首小詩主要講了什么?為什么要感謝?我們還應感謝誰?
(6)背誦詩句。
五、打開“采集本”
1、導入:同學們在讀書時把喜歡的詞句記錄下來,相信你們能積累好多好詞好句。現在我們來讀這位小朋友積累的詞句吧。
2、學生認讀四個“之最”句子,說說知道了什么?
3、說一說:你還收集到哪些之最?
把這些搜集到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和周圍的朋友。
4、課后繼續上、查閱圖書、詢問他人采集好詞好句。
六、收獲。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導交際。
假期里,同學們做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有的去旅游,有的參加了各種有益的活動,有的讀了好幾本書。這節課就把你們的趣吉告訴大家吧!
二、情境激趣,展開交際。
1、導入:有位小朋友他和媽媽到北京天安門,他想把他看到的美麗景色告訴你們。
2、讓學生說,其他同學幫他把話說完整。
3、指名發言,引導學生先用一句話把事完整地概括下來,再說具體內容。
4、以“我想告訴你”為題,四人小組交流自己在暑假里的趣事。
提出說話要求:
1、態度自然大方,聲音洪亮。
2、語言通順明白,表達清楚。
3、要把事情的經過說具體。
提出聽話要求:
認真傾聽,不走神,不交頭接耳。
5、學生自薦上臺發言,評選最佳選手,頒發“能說會道”小獎章。
三、綜合訓練,拓展交際。
1、《我想告訴你》為題,把你經歷過的有趣的事情寫下來。
2、把你聽到的認為最有趣的事告訴爸爸媽媽,讓家人和你一同分享快樂。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熟讀并理解課文內容;
2、熟讀本課應認識的生字;
3、鞏固學過的字、滲透性識字;
4、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課前準備】
學生畫一幅《我最喜歡的太陽》的畫;
【老師準備】
課文插圖、生字卡片、《后羿射日》錄像帶、錄音帶。
【教學過程】
師:板書課題《太陽》。今天,我們學習課文《太陽》,齊讀課題三遍。
生:齊讀《太陽》三遍。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太陽嗎?
生:喜歡!(齊聲)
師:你們把自己“心中最喜歡的太陽”帶來了嗎?
生:帶來了!(齊聲)學生爭先恐后舉起了自己畫的“心中最喜歡的太陽”。
師:你們心中的太陽真美呀!你們先在小組中交流自己“心中最喜歡的太陽”,告訴小伙伴,你最喜歡什么樣的太陽?
生:四人一小組,每個人分別指著自己的畫,用語言描述“最喜歡的太陽”
師:(在巡視一周后)挑選了幾幅有特色的學生作品,用實物投影形式,在全班進行展示,并請這幾幅畫的小作者在全班描述“最喜歡的太陽”。
──劉睿軒同學說:“我希望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太陽。春天,太陽是綠綠的;夏天,太陽是火紅火紅的;秋天,太陽是金黃金黃的;冬天,太陽是銀白色的。”……
──彭子懿同學們:“我最喜歡拿手機的太陽,如果天氣太熱了,我給他打個電話,他就在家休息;天氣太涼了,我就打電話讓他出來。”……
──傅培成同學說:“我最喜歡大海上的太陽。因為,大海上的太陽最美,最美。”……
──還有的同學說:“我喜歡太陽,因為太陽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是太陽把世界照得更加美麗。”
……
師:給這幾位同學獎勵了小紅花。并讓學習小組長根據小組學習交流情況,給小組內學生獎勵。
(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書中插圖老師也畫了一幅)“心中最喜歡的太陽”,你們想知道老師喜歡什么樣的太陽嗎?
生:想!(齊聲)
師:配樂朗讀課文《太陽》。
你們知道老師喜歡什么樣的太陽嗎?
生:說出了課文內容。
師:(根據學生說的內容,分別在黑板上出示詩句)。指讀課文《太陽》后,讓學生自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
生:自讀、圈生字。
師:同桌互讀,解決不認識的字。
生:按上述要求進行。
師:會讀課文的同學舉手,(會讀的很多,舉手的同學很多),會讀的同學請站起來一起朗讀。不會讀的同學指著課文跟讀。
生:按上述要求進行。
師:請坐。小組內學習本課生字。
生:四人小組有秩序學習。
師:巡視學生學習情況后,“開火車”,出示生字卡片,抽查認字情況。
生:生字學生掌握較好。
師:齊讀課文。(讓學生看著黑板)
這篇課文這么美,可惜太短了,我給這首詩加了一句,你們聽行嗎?“在畫紙上,太陽是從同學們的筆尖跑出來的。”……
生:(笑了),可以,可以!
師:有誰愿意幫老師把這首詩再寫下去?
生:(紛紛舉手,唯恐落后)
有的說:“在沙漠里,太陽從沙子里鉆出來的”。……
有的`說:“在山里,太陽是從山坡上爬出來的。”……
還有同學說:“在書中我看到,太陽是一顆恒星。”……
師:同學們,不但會畫太陽,而且還寫了關于太陽的詩。回家你把自己續編的詩,請爸爸、媽媽寫在你的資料本上。有關太陽的資料很多,你們找到了些什么?
生:學生紛紛舉手,交流自己的資料。包括謎語、歌曲、兒歌、科學知識、圖片、故事等。
師:給搜集到資料的同學們獎勵“小星星”。
同學們找到了這么多的資料,在活動課上,我們還要進行交流,希望同學繼續搜集、整理、充實有關《太陽》的資料,下面是老師找到的一個小資料,請同學們觀看。
播放錄像片《后羿射日》。
生:學生饒有興趣的觀看,直到下課鈴響了。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積累語言。
2、感受五花山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仿照課文的表現形式,續寫五花山的冬天。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感受五花山美麗,激發對家鄉、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續寫五花山的冬天。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老師要請你們欣賞美景。你們期待嗎?(配樂圖片展示)美嗎?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同樣是風景優美的地方,讓我們一起走進五花山。揭題(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
(二)引入五花山
學生自由讀文,了解內容,理清脈落。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把
你喜歡的句子多讀兩遍,讀給你的同桌聽聽。 同學們,剛才大家讀了課文,誰能告訴老師,為什么叫五花山?課文寫了五花山哪幾個季節?(師相機板書:春、夏、秋)
(三)走進“五顏六色”的五花山,暢談美
1、了解春、夏兩季五花山的顏色 。 出示描寫五花山春天的句子,指名讀,并用一個詞語概括五花山的春天。(綠中透黃) 出示描寫五花山夏天的句子,指名讀,并用一個詞語概括五花山的.夏天。(綠意濃濃) 女生讀春天、男生讀夏天。
2、感受五花山秋季的五彩繽紛。 過渡:同學們,春天的五花山是綠中透黃,夏天的五花山是綠意濃濃,那么秋天的五花山還是綠色的嗎? 學生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思考:你看到了哪些不同的顏色?用“——”劃出表示色彩的詞。指名回答(金黃色 火紅色 紫紅紫紅 翠綠)找出這些顏色所含的句子,美美的讀一讀。
3、教師引讀,學生接讀 有的樹林變成了金黃色,好像所有的陽光都集中到那兒去了 有的樹林變成了杏黃色,遠遠望去 有的樹林變成了火紅色,風一吹
還有的樹林變得紫紅紫紅,跟劇場里 只有松柏不怕 聯想的寫作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也使文章更加優美。 那么多的顏色,你還會用哪個詞來形容它的顏色呢?(五彩繽紛)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種顏色了。五花山讓我們領略到什么是五彩繽紛,什么是多姿多彩,此時此刻你想發出這樣的感慨呢?(美不勝收)請全體美美地讀一讀這段話吧。在熟讀的基礎上,課件欣賞秋天的五花山。
(四)合理想象,寫下美文
過渡:秋去冬來,轉眼間,五花山的冬天來臨了,(出示一張冬天的圖片)請你展開想象說說五花山的冬天。 先指名學生說 ,然后讓學生寫下來,開頭是:冬天,一場雪過后,五花山 (寫一句、二句均可) 然后交流 ,并用一個詞語概括五花山的冬天,并板書(冰天雪地) 。 同學們,我們在不經意間完成了一首小詩,齊讀板書。
(五)拓展延伸,熱愛家鄉
欣賞家鄉美景(圖片展示),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
(六)布置作業
寫一段文字來贊美家鄉。
板書設計:
五花山
春來 綠中透黃
夏至 綠意濃濃
秋到 五彩繽紛
冬臨 冰天雪地
課后反思:
我設計整節課讓學生在聽、說、讀、寫中來完成。基本按自己的預想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但還有點遺憾是:沒能讓學生充分地運用聯想、比喻等修辭手法來說話練習,學生對這些方法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想應該盡量地多一些時間來讓學生進行這些方面的練習。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學習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考,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了解一點關于象征的知識
教學重點: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
教學難點:對于象征的理解
教 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師生共同探討,師點播小結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我們欣賞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領悟了如何面對誤解和挫折的哲理,這節課我們來一起品讀《未選擇的路》,說道路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每天走來走去腳下他的不就是路嗎?是的,然而我們可曾思索過,這路和我們生活有什么內在聯系呢?我特別難忘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也有著特別的意蘊,那么,它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介紹(多媒體)
三、詩文理解
1.學生朗讀詩文查找生字詞。
2.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3.學生放聲自讀。
4.談談感受,結組討論,你感悟深的是那。
5.找各組同學依次概括各節的主要內容。
(1)詩人站在林間交叉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有向往,但卻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其中的一條,而且選擇了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這是多么無奈又無助!
(2)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著艱難和挑戰
(3)詩人心中雖仍躊躇但還是踏上自己選擇的路,開始艱難的跋涉。
(4)詩人沒有告訴讀者他的結果怎樣,而是未選擇的路嘆息
(插入課件)
6.小結:詩人重點寫了未選擇的路,為什么?其實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是舍棄。當我們無法選擇時,其實也已作出了一種選擇。詩人為什么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表面是寫自然的路,實際是寫人生的路。這種寫法就是象征,表面是淺顯的,實質卻是深刻的,詩人所寫的重點不是那條已選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全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條路可選擇,但一個人往往走一條路,因為人生短暫,更因為人生沒有返程而只能放棄其他許多條路,許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選擇都帶著偶然性和隨意性,那位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路,而詩重在對未選擇的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深入的思考人生選擇的問題,一定要慎重選擇,當你作出了一種選擇你也就放棄了另一種人生的路。
7.能談談你心中從本詩明白的道理嗎?
8.師總結: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一旦選擇了決無重走之機,所以必須慎重,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慎重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誰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四、放聲自讀,再次感悟,記下你心中的哲理句。
課后反思:詩是美的,哲理確實深刻不易理解的,好詩只有結合生活才有更深的體會,對于初中生來說,還不可能很好的把握,但從淺處去品味,魚和熊掌總的有所舍棄,選擇的求學也就放棄了嬉戲,生活需要有所取舍。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6個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認識“手”部(手字底)
讀懂課外內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復述課文。
能通過觀察圖畫、講述故事,使學生懂得謙讓的道理,培養學生具有對人謙讓的美德。
教學重點:
讀準生字的字音,掌握字形,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讀懂課文內容。
讓學生懂得孔融為什么拿小梨,教育學生學習孔融對人謙讓的美德。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訓練口頭復述故事的能力。
教時:
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會生字的讀音,理解字詞意思;讀懂課文內容,讓學生知道謙讓的道理。
教學過程:
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老師向你們提出的家庭禮儀要求嗎?(指名講講)(在家要孝敬父母,有好吃的東西要讓給長輩)對,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古時候,有一個人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他的故事的課文。
板書課題:
18.孔融讓梨(齊讀課題)
問:讀了課題,你知道課文主要寫誰?(孔融)寫他的什么事?(寫他讓梨的事)。
指導看圖,了解課文大意。
圖中哪個是孔融?他家有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小孔融是怎樣做的?你怎么知道孔融拿的是小梨?
學習生字新詞。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正音:讓(rang):讀準翹舌音和后鼻韻母。
歲(sui):讀準平舌音。
拿(na):讀準鼻音“n”
出示詞語卡片認讀新詞。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共有幾句話?
學生回答后老師小結:課文共有五句話,四個帶“。”(句號)的句子,1個帶“?”(問號)的句子。全文分為兩個自然段來寫,第1、2句為第1自然段,第3-5句為第2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開頭都低兩個格寫。(認識自然段)
指名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
講讀第1自然段:
第1小組讀第1句,學生思考回答:
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小主人叫什么名字?從圖中哪里看出故事發生在“從前”?(圖中人物的衣著是古時候的衣服,他們的頭發梳妝也不同于現在,說明時間距離現在很遠很遠。)
課文不用“從前”,可以換個什么詞?(“古時候”、“很久很久以前”)。
誰能用“從前”說一句話?
第2組朗讀第2句,思考回答:
孔融那時有多大?一天他和誰干什么?
(“四歲”說明孔融那時很小,相當于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比我們現在還小兩三歲。)
把兩句話連起來讀讀。(指名讀、小組讀、開火車讀)。
指導學生看掛圖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講讀第2自然段
孔融和哥哥一塊吃梨時,他是怎樣做的,課文哪一句告訴我們?(齊讀第2自然段第1句)
看圖,問:“拿了”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做“拿”的動作。孔融拿小梨是別人要他這樣做的嗎?(不是,是他自愿拿的)。
這時誰看見了?他的神態怎樣?(感到奇怪)。
孔融在家里是最小的,他先拿梨,可又不拿大的,卻拿小的,這時候,爸爸看見了,感到很奇怪,他說了些什么?(指名讀第2句)
指導朗讀爸爸說的話(幻燈顯示)(范讀、齊讀、自由讀、指名讀,讀出疑問的語氣)。
老師提示:“問”:有不懂的地方向對方提出來。所以句子要用“?”(問號)。
你從圖中哪里看出爸爸是在問孔融?(因為爸爸對著孔融)。
假如你是孔融,你會怎樣回答?(讓學生講講自己的想法)。
(9)孔融怎樣回答的?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10)孔融和哥哥一塊兒吃梨,他為生么吃小梨?從他的`法和說話中,可以看出孔融是個怎樣的孩子?
(11)你們現在知道課題中的“讓”字是什么意思了嗎?(讓學生說說)。
老師歸納:“讓”的意思是把好處給別人。課文是指孔融把大梨留給其他人,自己吃小的。這是一種對人謙讓的美德。
(12)把第2自然段的三句話連起來讀讀。
(13)指導學生看掛圖背誦第2自然段。
朗讀全文。
問:你們學習孔融讓梨的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應怎樣做?(四人小組討論后指名說說)。
作業: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要點:
復述課文、指導寫生字。
過程:
復習:背誦課文。
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一個念旁白,一個當爸爸,一個演哥哥,一個淹孔融)
復述課文。
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講出來,要講得生動、完整,重點要抓住孔融和哥哥吃梨時,他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自由講、四人小組講、指名講、師生評議)
指導書寫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讓:左右結構,左邊“讠”(言字旁),右邊“上”,合起來就是“讓”。
前:上下結構,上面“丷”(八字部),中間“一”,左下“月”,右下“刂”,合起來就是“前”。
歲:上下結構,上面“山”(山字部),下面“夕”(“多”的一半)合起來就是“歲”。
拿:上下結構,上面“人、一、口”,下面“手”(手字底),拿起來就是“拿”。
問:半包圍結構,外面是“門”,里面是“口”,合起來就是“問”。
老師示范板書,學生在練習本上開字頭。
用以上生字口頭組詞(開火車講)。
學生練習寫字(老師巡視)。
作業:
(1)抄寫課后詞語。
(2)把《孔融讓梨》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詩經教案05-31
《語文天地》教案08-08
語文《觀潮》教案07-22
語文關懷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