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錦集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漫畫作品內容,嘗試運用語言和圖畫創編故事結尾。
2.通過漫畫欣賞、初步了解漫畫的基本特點,更加喜歡漫畫這一藝術形式。
3.養成細致觀察和大膽想像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漫畫書《父與子》一本,完整的4幅漫畫作品、不加背景的圖4一幅。
2.供幼兒續編添畫的作業紙每人一張、黑色水筆每人一根。
3.布置一個漫畫墻,上面貼有許多有代表性的漫畫作品(單幅的、連環的、黑白的、彩色的、有趣可笑的、充滿幻想的、諷刺褒貶的)。
活動過程
1.幼兒在漫畫墻前面自由欣賞漫畫。
2.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看漫畫嗎?為什么喜歡?(可根據幼兒回答歸納漫畫的部分特點:幽默,夸張;文字很少,小朋友、外國人不識字也能看懂;有彩色,有黑白;簡單,一目了然……)
3.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再次感知漫畫的特點。
介紹漫畫書《父與子》及作者,為幼兒理解作品做鋪墊。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漫畫書。作者是德國著名漫畫家卜勞恩,卜勞恩很愛自己的兒子。常常把父子之間發生的有趣的事畫下來。
介紹漫畫作品名稱《假日的第一天》,出示圖片1~3幅,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講述參考
第一幅: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兒子還在睡夢中,爸爸和一個叔叔輕手輕腳地走進兒子的房間,要給兒子一個驚喜。
提問:你從哪里看出來他們是“輕手輕腳”?還可以用什么詞?
第二幅:他們輕輕地把兒子抬上了汽車。
第三幅:兒子睡得可真香,還沒有醒。汽車開在馬路上,馬路上的人都奇怪地看著他們。父親把手指放在嘴上示意大家別吵醒兒子,指揮交通的警察也讓大家保持安靜。
師:猜一猜。爸爸究竟要把兒子抬到哪兒呢?
出示第四幅沒有背景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兒子的表情,想像、講述。
分組討論:每組一名幼兒將自己小組討論中最“驚奇、大膽、浪漫”的情景,講給大家聽。
出示漫畫原稿,感受漫畫帶來的驚喜與幽默。
提問: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么樣?
講述參考:父親把兒子抬到了森林里(或公園里、牧場)。太陽出來了,兒子醒來一看吃驚極了:“咦,我是在夢中嗎?”他看到了…… 以為在做夢呢。爸爸躲在樹后悄悄地笑了。
4.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兒子的心愿,這幅漫畫體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5.幼兒完整講述漫畫作品。
延伸活動
幼兒嘗試用漫畫的手法創作故事結尾。
教師:今天,小朋友通過自己的想像,編出了和畫家不一樣的故事,非常了不起!我們也來做個小畫家,把你們編的故事畫下來,好嗎?
給每個幼兒一張缺少背景的作業紙,幼兒創作漫畫結尾。
美術教案 篇2
現狀分析:
小班后期的幼兒已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嘗試畫過這些圖形的組合體,他們對畫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屋頂的房子都不陌生,然而沒有畫過立體的房子。 設計意圖: 為挖掘幼兒的潛能,我們采用“小豬造新房”的故情景,鼓勵幼兒嘗試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畫立體房子。通過第一教時讓幼兒“搬”材料,重點認識平行四邊形,并嘗試拼搭房子。通過第二教時,讓幼兒根據小豬的設計圖來畫房子,激發創作的興趣。
活動目標:
1、 區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嘗試用組合圖形的方法拼搭房子。
2、 初步學畫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3、 培養幼兒幫助小動物的情感。
4、 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 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用四種圖形拼搭房子,認識房子的構造。
難點:學畫平行四邊形
活動流程:
情景導入 --> 拼拼玩玩--> 激發評價--> 引導評價
活動準備:
每組一套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模板,半圓形、蘿卜形各一個,房子3間,課前觀察各種房子
活動過程:
一、 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 以故事情節導入
“呼呼呼”一陣大風把小豬家的房子給吹倒了,那怎么辦呢?(引導想辦法:造一間既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2、 引發觀察興趣 你們看,小豬找到了什么?
二、拼拼玩玩,認識房子
1、 觀察認識材料
1)小豬找到了哪些形狀的材料?(出示四種形狀模板)
2)分別辨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并在自己的桌子上找出圖形。
3)重點觀察討論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不同。
小結:原來平行四邊形有兩條邊是向一個方向斜斜的。
2、 嘗試拼搭房子
1)、材料準備好了,讓我們試試用這些材料能不能造出新房子。(老師示范模板拼搭新房)
2)、幼兒操作,師指導幼兒拼搭
三、激發創作,共同參與
1、 引發創作 小豬想請小朋友把找到的材料搬到樹林里去,你們愿意嗎?
2、 幼兒練習,老師指導。
1)平行四邊形:旁邊的兩條邊都是朝一個方向斜斜的`。
2)啟發幼兒選用不同形狀的材料:半圓形、蘿卜形。
3)有意缺少門、窗,讓幼兒發現。并啟發幼兒尋找可以做門、窗的圖形。
四、 引導評價,激發興趣
1、 找一找有沒有漏掉材料,(把漏的趕緊去搬來)
2、 引發興趣 材料都搬來了,休息一下我們再來幫小豬造新房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活動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美術活動要重在引導。以前繪畫的形式都是比較枯燥,孩子們的學習也相對呆板。其實,我們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重在學會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讓幼兒學會欣賞美,感受美,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才能真正地懂得創造美。本次活動,我通過小豬洗澡的情景來引導幼兒繪畫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接著在個別操作之后讓幼兒自由操作,幼兒在以自己為主體的活動中,感受美、創造美。當然,活動中還有不足之處,在示范時要注意是否所有的幼兒都能夠觀察到,畫面有沒有被擋住。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時間:
20xx年月日日星期總課時:第課時教學目標:
1、通過對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賞,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培養學生去觀察生活、關心生活,進而熱愛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現方法,提高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他們是平凡的人,他們因為在平凡的崗位上有著一顆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他們對理想的追求和對事業的執著精神使他們成為我們最崇敬的人。
二、欣賞評述,分析理解。
1、欣賞《走向世界》、《崛起》、《永恒的運轉》、《拋鐵餅者》、《挑戰》、《接力》、《中國女排》。
2、作者其人、創作背景等切入介紹,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三、啟發創意,創作表現互相交流。
1、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進行詳細描述。
2、評一評。
(1)你認為怎樣的`形象感人?
(2)選擇一幅你最感興趣的圖例,說說你對作品的感受。
3、介紹《中國女排》的畫面內容。
4、對《父親》內容作簡單介紹。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夠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的外部特征。
2、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經驗準備: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說說自己的長相。
材料準備:
大班幼兒自畫像的作品、八開畫紙 彩色水筆、、蠟筆
活動過程:
1、欣賞大班哥哥姐姐的自畫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激發幼兒創作興趣。
(1) 今天老師請你們欣賞大班哥哥姐姐們的畫,你們看一看,這些畫美不美,哪里美。
(重點引導幼兒從作品的構圖、色彩、背景的表現上來欣賞。)
(2) 請幼兒猜一猜小朋友手中的畫畫的是誰?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引導幼兒理解自畫像就是給自己畫像,符合自己的特征。)
2、 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外部特征
(1) 發給每個幼兒一面小鏡子,看一看鏡中的自己的特征。(引導幼兒從面部五官他特點、衣著等來觀察。)
(2) 說一說自己的特點,幫助幼兒梳理繪畫經驗。
3、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重點觀察幼兒是否能夠大膽進行表現以及是否有意識的表現自己的外部特點。多有困難的幼兒給予幫助。
4、展示評價
(1)請幼兒猜一猜作品中畫的是哪一個小朋友?說說是怎樣猜來的。
(2)針對幼兒作品中表現突出的地方給予評價,提升全體的繪畫水平
活動反思:
成功之處:
1、從全體幼兒的繪畫作品上看,今天參加活動的孩子在繪畫的.過程中都能夠盡力的通過繪畫來表現自己的外部特征,說明活動過程的設計對于目標的實現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2、另外從孩子們作品的構圖、背景的表現形式也較以往有了進步,這說明欣賞環節對于幼兒來說起到了開拓視野、提升繪畫技能的作用。
不足之處:
1、活動開始的談話時間過長,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欣賞環節有些不太適宜。這個環節對于幼兒來說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考慮這個環節可以放在活動之前,開展一個欣賞活動,來達到提升幼兒繪畫表現經驗、理解自畫像的作用。
2、由于欣賞時間的拖拉,因此我感覺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五官特點、幫助幼兒梳理自己外貌特點的環節有些不充分,因此在繪畫過程中有的孩子還需要老師的提醒才會留意自己的特點,也有的孩子有偏離主題的想象。
美術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會用手掌印畫的方法表現梧桐樹葉的特征。
2、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培養初步表現美的能力。
3、使幼兒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梧桐樹的.基本特征。引導幼兒觀察梧桐樹葉的形狀和他們的小手像不像。
2、梧桐樹媽媽一棵、梧桐樹娃娃兩棵、每人一張8開的圖畫紙畫的梧桐樹娃。
3、盛有黃色、綠色。淡棕色顏料的小盆各一個,抹布、棉簽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導入: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到戶外去結識一位新朋友。
2、教師提問:“小朋友,這棵高高大大的是什么樹呀?”
“對,是梧桐樹。”“你們愿意與它交朋友嗎?”“長長的樹枝上長著什么呀?它是什么顏色的?像什么?(像小朋友們的小手)。”
3、引入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通過體驗以紙材為主的造型表現活動,初步認識及掌握撕紙添畫、剪紙的欣賞方法、創作制作方法。
感受剪紙、撕紙藝術的美,領略多種藝術文化,激發對美術造型表現及欣賞活動的興趣。
培養觀察感知、審美能力、提高創作能力。
教學重點:
欣賞感受剪紙、撕紙藝術之美,學習剪紙、撕紙造型表現的方法,運用想想進行作品創作并能大膽發表看法。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撕剪紙作品等圖片。布置學生收集各種廢舊紙材,并準備好尖刀、膠水、油畫棒、彩色筆等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游戲的形式引起學生的注意
教師以變魔術的方式變出撕紙添畫作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講授新課
1、教師用很隨意的方法撕出紙張的造型,激發學生大膽想象,
由一張外形很隨意的紙張,想象出不同的東西,如果它距離自己想象中的物品有差距,還可以用彩筆進行添加。
教師請學生到講臺上進行添加。
教師針對學生的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賞析,教師給予鼓勵的語言。
2、欣賞馬蒂斯的作品
教師引導學生賞析馬蒂斯的作品與學生的有什么不同,觀察一下,兩種畫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較喜歡哪一種?
以小組討論研究的形勢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學生的意見后,發表自己對上述思考題中問題的看法,同時表揚鼓勵學生。
啟思訓練
教師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逐漸引導到訓練的創作。教師:那出一張你喜歡的色紙,閉著眼睛(避免大腦嚴格受到現時中圖形的影響)隨意撕出一種圖形。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隨意撕出的'紙片大膽的將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多連學生的想象力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師鼓勵學生可以運用以下兩種形式進行作品的創作與表達。撕紙添畫形式 剪紙形式,教師進行巡回輔導的時候對撕紙添畫的方式進行創作的學生多給予想象力方面的啟發引導,對采用剪紙畫的學生多給予造型的建議。
小結:發表質疑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發表對自己、他人作品的評議及本次活動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其他類型的紙藝作品及生活中紙材的運用圖片,印發學生對紙的種類、用途等其他問題引起興趣并激發問題意識。
課后延伸,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讓學生觀察自己生活周圍有什么東西是用紙做的?紙與環保有什么關系? 板書設計: 第五課 剪剪撕撕畫畫貼貼 撕紙添畫 剪紙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在了解藝術家創作情感的基礎上,欣賞風格多樣的色彩靜物畫作品,認 識由藝術家主觀加工而得到的不同色彩關系。
②討論分析色彩的明度、純度、色相、冷暖對比等關系,大膽表達
自己的色彩感受。
2、過程與方法:
選用合適的工具和材料,用畫、貼、印等多種表現形
式和方法,進行色彩靜物畫練習,并嘗試大膽地創
造和自我個性表現。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提高審美品位,增強美術素養及技能
技巧能力,進一步培養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情感與色彩的關系;不同風格色彩關系的認識及練習
教學難點:大膽地創造和自我個性表現
學生利用課前時間參觀上節課的作業展出。
教師組織好紀律,穩定學生情緒,檢查作畫工具、材料的準備情況,并出示課題。
1、師:請客觀公平地揭下你認為效果最好的作業進行,然后把它貼在“優秀作業欄”中并在0~10分之間給打分。我們依次從高分到低分評出10個《最佳作業獎》,并給這10位獲獎者當場頒發小獎品。
評出10個《最佳作業獎》,并發給小獎品。
2、師:讓我們看看其他沒有獲獎的'作業,你能給作者一些好的修改建議嗎?
教師適時予以點評,學生情緒熱烈,創作熱情高漲。
1、靜物臺布置。
兩組學生布置靜物臺,其余學生不時提出修改建議。教師予以指點,并幫助適當調整。
2、作業布置。
要求:選擇下列中的一項完成作業,可以用畫、印、貼等方式,工具與材料不限。
①參照靜物臺,畫一幅有你獨特風格的靜物畫。
②默畫自己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組成一幅有個性的靜物畫。
美術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代所設計的門、窗、墻的風格多姿多彩、千變萬化。本課讓學生觀察、收集生活中、影視作品中不同風格的門、窗、墻的圖片、資料,用自己喜愛的表現形式進行表現,使學生的學習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并要求學生進行一定的社會調查,注重人文教育。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門、窗、墻不斷接觸的實踐中,進行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所感所想進行有個性的表達。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觀察、收集生活中、影視作品中不同風格的門、窗、墻的圖片資料,了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代門、窗、墻的風格。
操作目標通過參觀、寫生,運用多種繪畫形式,大膽表現自己喜愛的門窗、墻。
情意目標通過參觀、欣賞各種風格的門、窗、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驗不同風格的門、窗、墻的美熬,運用多種繪畫形式表現自己喜愛的門、窗、墻。
教學難點學生繪畫表現角度的多種多樣。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鋼筆、生活用品。
學生準備鋼筆、生活用品、關于門、窗、墻的照片。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參觀與體驗
1、走出教室寫生之前,讓學生欣賞書本上的主題圖片和部分師生畫的門、窗、墻的寫生作品或有關主題的影視片段。
2、教師帶領學生參觀學校附近最古老的門、窗、墻,觀察它的外形,介紹它的歷史。
3、學生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有關這個門、窗、墻的過去、現在或與之相關的人文軼事。
二、調查與寫生
1、學生分組繼續參觀附近較有特色的門、窗、墻,向附近的老人打聽一下它們的建造時間以及與之相關的.故事。
2、教師在現場做適當的寫生示范,示范作品可在寫生中讓學生相互傳閱。
3、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喜歡門、窗、墻,并進行寫生,寫生完后,在它的旁邊寫上調查記錄。
三、展示與
教師把學生的寫生作品貼在一扇大門上進行評析。
學生介紹自己的寫生作品,并讀一讀自己的記錄,向伙伴們介紹有關這個作品的故事。
分組互相評析,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評出最佳寫生獎、最佳記錄獎。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各種門、窗、墻的圖片制作成的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生活申·影視中不同風格的門、窗、墻的圖片、資料。
教學思路
一、交流與認識
師生共同交流自己生活中、影視中不同風格的門、窗、墻的圖片、資料。
說一說這些門、窗、墻的優點與不足之處。
二、欣賞與感受
教師播放課件,學生欣賞江南民居的門、窗、墻,云南黎族寨門,古代的門、窗、墻,國外的門、窗、墻,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年代,他們所設計的門、窗、墻風格的多姿多彩、千變萬化。
學生找己最喜歡的門、窗、墻,說己喜歡它的原因。
三、討論與繪制
1、教師播放課件,出現一系列的城市或農村的未完工的建筑,請學生分小組討論如果你是設計師,你將怎樣設計這些建筑中的門、窗、墻。
2、學生用筆簡單勾勒自己所設計的門、窗、墻的草圖,教師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設計。
3、師生共同交流這些草圖,最后用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繪制。其中,教師做適當的示范。
四、展示與評析
學生把自己設計的門、窗、墻貼在黑板上,主動上臺介紹自己的設汁意圖,設計方法。其他學生設計的優點,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議。課中留給學生一部分時間,讓其聽取別人的建議后作一定的修改和添加。
選出最佳設計獎,授予小小設汁師的稱號。
六、教后記: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美術》教案02-17
美術教案01-26
經典美術教案03-05
經典美術教案02-23
(經典)美術教案09-06
美術教案(經典)09-06
【精選】美術教案09-12
美術教案(精選)09-25
[經典]美術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