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材學情:
《折紙》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學習內容。在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了約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最直接的知識起點。本節課的內容又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同時又是本單元的重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五年級的學生,在三年級時已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在上一個單元里又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因此,對學生而言,作為構成計算法則的兩個重要知識點都已具備,在這節課里,重點是引導學生想到“化異為同”,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來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2.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二)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并從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建立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筆、正方形紙片
教學教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引導探究式教學法”:即設置問題情境→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小結→鞏固應用。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問題為思維的主線,學生先想先做,老師后講后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著眼于“引”,啟發學生“探”,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的求知-,促使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掌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規律,把“引”與“探”有機結合起來。在主要運用“引探教學法”的同時,結合運用直觀教學法、對比教學法、知識遷移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組合,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產生的過程,在具體的情景和數學活動中獲取數學知識。
教學學法:
在本節課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注重在計算法則的引入和形成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自主探索算法、合作交流做法,真正地讓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體驗轉化思想在數學中的運用,經歷觀察、探索、歸納的數學活動,自主推導計算法則。具體學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動手操作法、練習鞏固法等。
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設計為:復習導入,鋪墊孕伏→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巧設練習,鞏固新知→課堂評價,師生小結等五大環節。
一、復習導入,鋪墊孕伏
我通過設計“把下面各組分數通分”和“口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來復習通分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目的是為學好新課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從現實生活中的“手工折紙”引入新課,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他倆一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三、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新課程倡導,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學生也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識才能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才能創造性地學到新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學環節是主要環節,我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法。我放手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算一算和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通過師生驗證、討論交流等形式,逐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還故意出錯題讓學生判斷,以此讓學生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第二步,學習異分母分數減法。由于學生學會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所以在此環節中,我又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思考獨立完成,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獲取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培養自學能力。
第三步,算法優化。在解決異分母分數加法、減法的過程中,學生分別用了折紙、畫圖和計算的不同解法,我讓學生比較哪一種算法更好、更方便,引導學生在算法多樣化中選擇算法化。
第四步,討論歸納計算法則。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怎樣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然后組織全班交流歸納。通過發揮學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計算法則。
四、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針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如“看圖填一填”。旨在展示計算全過程,給差生“拐杖”,力保“雙基”。
2.綜合練習,如“計算”。完成這一層次的練習不僅要用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而且要綜合運用“通分”、“約分”、“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等知識點,設計意圖在于強化算理,提高計算技能。
3.應用練習,如“解決問題”。把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五、課堂評價,師生小結
新課程倡導評價的多元化,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及時表揚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創新意識;在本節課的最后環節,注重引導學生總結知識經驗,完善認知結構。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能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小數乘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運用計算法則計算小數乘小數的乘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小黑板、投影儀(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0.52+0.48=0.17+0.33=3.6+6.4=
0.8x3=3.7x5=46x0.3=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出示例1:投影出示
下面是小明房間的平面圖,房間長3.6米,寬2.8米。
1.15米3.6米
陽房間
臺2.8米門
(2)提問:房間的面積有多大?先估計一下。
3.6x2.8≈()
想:3x3=9,面積在9平方米左右。
4x3=12,面積在12平方米左右。
(3)提出:列豎式計算怎樣算呢?
把這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很快計結果。
3.6x1036
x2.8x10x28
288288
7272
1008÷1001008
相乘后怎樣才能得到原來的積?
(4)學生討論。
得出:兩個因數分別乘十,積就擴大100倍,要想把積還原到原來,積就縮小100倍,要除以100。原來的積是10.08。
2、試一試。
提出:要求陽臺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怎樣列式?
2.8x1.15=()
計算2.8x1.15時,先把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在積里應該怎樣點上小數點?
小組合作試一試。
(投影展示學生做的結果)
1.15x100115
x2.8x10x28
920920
230230
3.220÷10003220
解釋算理:
得出:一個因數分別乘10,另一個因數乘100,積就擴大1000倍,要想把積還原到原來,積就縮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來的積是3.22。
3、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
(1)引導: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來計算,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聯系?
(2)在小組里說說小數乘小數應該怎樣計算。
(3)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是多少。
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4、練一練。
(1)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
x0.9x0.04x0.6
7832916990
(2)計算下面的題。
3.46x1.21.8x4.510.4x2.5
5、總結小數乘小數的法則。
板書設計:小數乘法3.6x2.8=10.08(平方米)3.6x1036x2.8x10x28288288727210.08÷1001008
答:房間的面積是10.08平方米。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內容:教材第32頁例6及練習八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商的近似數的意義,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能根據實際情況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數。
2、經歷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數的過程,體驗遷移應用的學習方法。
3、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判斷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結合實際情況和要求來求商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復習導入
教師課件出示下面的題目:
1、用“四舍五入”法將下面的數改寫成一位小數。
9、12
11、59
22、03
11、96
32、34
7、88
2、按要求計算下面各題:
0、34×0、86???(保留一位小數)
1、37×0、45???(保留兩位小數)
師:通過上面的練習,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求這些數的近似數的?
指名學生說一說。
小結:保留幾位小數就看這位小數后面的數位,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進一,小于或等于4就舍去。這樣的方法就叫“四舍五入”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商的近似數”。
教師板書:
商的近似數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教師課件出示教材第32頁例6情境圖。
學生讀題,獨立列式。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是怎么列式的。
板書:19、4÷12
師:請大家嘗試計算。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在計算的過程當中發現什么?
指名學生說一說。
師:除不盡,我們該怎么辦?
學生交流。指名學生說一說。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在實際生活中,已經不用“分”了,所以可以算到“角”,也可以算到“元”。也就是可以保留整數,也可以只保留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這樣就需要進行取近似數了。怎樣求商的近似數呢?保留哪一位比較合適?聯系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請動腦筋想一想。
學生討論。
指名學生匯報:
方法1:保留兩位小數。因為單位是元,小數點后第二位是分,是最小的面值,所以保留兩位小數。
方法2:保留一位小數,可以精確到角,因為實際生活中已經用不到“分”了,找零不方便,所以只要保留一位小數。
方法3:可以只保留整數。
師:這些方法都可以,但想一想,這樣的話要除到哪一位?
指名學生回答。
方法:保留兩位小數,除到小數點后第三位;保留一位小數,除到小數點后第二位;只保留整數,除到小數點后第一位。最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數。因為是近似數,不是準確數,所以要用“≈”。
師:大家快快計算,并求商的近似數吧!
學生計算。
投影展示學生的計算過程。
師:同學們觀察這三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合理?
指名學生說一說。
第二種方法,因為每個羽毛球的價格是1、6元,更接近準確值。
2、發現求商的近似數的規律。
師:說一說如何求商的近似數?
學生交流,指名說一說。
師生共同總結:
①看:需要保留幾位小數或整數。
②除: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
③取: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32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指3名學生板演。
集體交流,訂正。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求商的近似數。
2、完成教材練習八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
五、拓展提升
9、125除以一個小數,商是兩位小數,保留一位小數約是3、7,除數最大是多少?2、5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有什么收獲?想一想,求商的近似數和求積的近似數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七、作業布置
教材練習八第1、2題。
課前復習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和求積的近似數方法,為學生完整地認識取商的近似值做鋪墊。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結合實際情況,讓學生去感悟、體驗、經歷求商的近似數的需要,激起學生探究欲望,使他們在反思、調整中不斷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
引導學生總結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體會自主學習的樂趣。
板書設計
商的近似數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提問:如果把這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把這張紙的4/7平均分成3份,又該怎樣解決?
3.引導歸納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4.想一想;整數除法也有類似的規律嗎?
5.填一填,驗證猜想。
1÷4 1×1/4
7÷3 7×1/3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26頁試一試。
2.指導完成26頁練一練的1~3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2)還有什么問題?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充分理解了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重難點是結合具體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義和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本信息窗展示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鰭豚、大熊貓、東北虎的圖片以及相關文字說明。其主要信息有白鰭豚數量的變化情況;野生和人工養殖的大熊貓數量的關系;20xx年與20xx年人工繁育東北虎數量的比較。根據上述信息,引導學生提出相應問題,進而研究方程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借助天平讓學生親自參與操作和實驗,在經歷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動態過程中,加深對方程及等式意義的理解。
3、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喚起學生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喚起學生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今天老師帶來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幾幅圖片。(課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動物圖片) 我們應該保護這些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今天這節課,就以這三種動物為話題,來研究其中的數學問題。
二、合作探究 獲取新知
1、找出白鰭豚這組資料的等量關系,用字母表示。
(1)提問:我們先來看白鰭豚的這組資料,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白鰭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臨滅絕。1980年約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2)根據情境圖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根據“1980年約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這句話寫出等量關系式。
(3)先自己寫一寫,再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20xx年只數 + 300只=1980年只數 1980年只數 - 20xx年只數=300只 1980年只數-300只=20xx年只數
(4)教師板書“20xx年只數+300只=1980年只數”這個等量關系式,并提問: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這個等量關系嗎?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匯報:如用a表示20xx年的白鰭豚只數,上面的等式就可寫成a+300=400。
(5)教師小結:剛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來表示未知數。其實一般情況下,我們用字母x來表示未知數。上面的等式就可寫成x+300=400(板書)。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義。
根據“x+300=400”:等號左邊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數?(1980年的只數)等號右邊是哪一年的只數?(1980年的只數) 像上面這樣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點呢?下面,我們借助天平來研究一下。(出示天平)
(1)提問:你對天平有哪些了解?(如果學生對天平的用途、構造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教師可以做簡單的介紹。)
(2)天平的左盤放了一個正方體,右盤是100克的砝碼。放正方體的一頭重。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想辦法讓天平平衡嗎? 右盤加上50克的砝碼,天平平衡了。
(3)天平左盤放入10克砝碼,右盤放入20克砝碼。 提問:觀察天平平衡了嗎?如何使它平衡?(左邊再加上10克的砝碼就平衡了。) 提問:根據天平平衡的道理,你能用一個等式表示這個天平左右兩邊的關系嗎? 10+10=20(板書)
(4)天平左盤放入一個20克砝碼和一個小正方體,右盤放入50克砝碼。 談話:小正方體的重量我們不知道,可以用X克來表示。用一個等式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的關系,可以怎樣寫。 20+x=50(板書)
(5)出示兩臺平衡的天平:一臺左盤放兩個50克砝碼,右盤放一個100克砝碼。另一臺左盤放4個x克的小方塊,右盤放一個200克砝碼。 要求: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兩邊的關系。 50+50=100 4x=200(板書)
(6)談話:通過前面的實驗,我們知道天平平衡的現象可以用等式來表示。像前面我們研究的“x+300=400”借助天平就容易理解了。
3、找出大熊貓這組資料的等量關系,再寫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
(1)提問:繼續看大熊貓的資料,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0xx年,我國野生大熊貓約有1600只,是人工養殖大熊貓數量的'10倍。
(2)你能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貓20xx年人工養殖的只數與野生的只數的關系嗎? 師生總結: 人工養殖的只數×10=野生的只數 10x=1600 如果用x表示人工養殖大熊貓的只數,那么x×10=1600
(3)學生打開教科書57頁,結合圖示進一步理解以上等量關系。
4、找出東北虎這組資料的等量關系,再寫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
(1)提問:繼續看東北虎的資料,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預計到20xx年,全國最大的東北虎繁育基地的東北虎數量將達到1000多只,比20xx年的3倍還多100只。
(2)提問:根據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先用文字表示出東北虎20xx年的只數與20xx年只數的等量關系,再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最后畫一畫,在天平上表示出這個等式。
(3)先自己寫一寫,再與小組同學交流。 學生匯報: 20xx年的只數×3+100=20xx年的只數 列式為: 3X+100=1000 (板書) 畫圖為:天平的左盤是3個X和一個100,右盤是1000。 提問:這里的X表示什么?(x表示20xx年的只數。)
5、揭示方程的意義。
(1)提問:剛才我們研究出這么多的等式,像x+300=400 10+10=20 20+x=50 50+50=100 4x=200 10x=1600 3X+100=1000,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引導學生分成兩類:含有字母的是一類,不含字母的是一類。 我們把含有未知數的這類等式叫做方程。(板書)
(2)組織學生討論:X+5是不是方程?2+3=5是不是方程?說明理由。
(3)組織學生交流:判斷是不是方程,你覺得必須符合什么條件? 方程必須含有未知數,還必須是等式。
三、鞏固練習 加強應用
1、出示自主練習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讓學生說說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2、出示自主練習2,看圖列方程。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出示自主練習3,填一填。 學生獨立完成。
四、回顧反思 總結提升
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總結:這節課我們以國家保護動物為話題,認識了方程,方程可以為我們的解決問題帶來很多方便。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章《因數和倍數》第1節例1(教材第13頁)及練習二的第2題,第四題的前部分。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是在學生學習掌握了因數和倍數兩個概念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運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能熟練找全一個數的因數。另外,通過引導學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個數的因數,一方面給學生滲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為后面教學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做準備。
教學目標:
1、應用嘗試教學法鼓勵學生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及規律特點,并能熟練找全一個數的因數;
2、逐步培養學生從個別到全體、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歸納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及規律特點。
教學難點:
用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熟練找全一個數的因數。
教具準備:
投影儀、小黑板、卡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設想:
運用嘗試教學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學例1,自主嘗試、探究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方法,并能運用所獲得的方法、經驗找全一個數的因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同學們,前面學習了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老師很想考考你們學得怎么樣,可以嗎?
生:(預設)可以!
師:出示小黑板。
1、利用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系說一說下面各組數的相互關系。
21和7 2×7=14 30÷6=5
2、判斷。
(1)12是倍數,2是因數。 ( )
(2)1是14的因數,14是1的倍數。 ( )
(3)因為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數,3是6和0.5的倍數。( )
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表揚激勵,同時進入新課教學:……
二、新課教學
過程一:嘗試訓練。
(一)出示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新問題,想請大家幫助解決,行嗎?
生:行!(預設)
嘗試題:14的因數有哪幾個?
(二)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巡視并根據實際適時輔導學困生。
(三)信息反饋。
板書:
1×14
14 2×7
14÷2
14的因數有:1,2,7,14
過程二:自學課本(P13例1)。
(一)學生自學例1。
教師提出自學要求(投影):
1、18有哪些因數?
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找出18的因數的?他們找完了嗎?如果沒有,請幫助他們完成。
3、你還有別的找法嗎?請試一試,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出18所有的因數。
(二)信息反饋
1、反饋自學要求情況;
板書:
1×18
18 2×9
3×6
18的因數有1,2,3,6,9,18。
還可以這樣表示: 18的因數
2、知識對比,探索發現規律。
(1)師:同學們,根據求14和18的.因數時獲得的體驗,再思考下面問題:
投影出示問題:
思考一:你用什么方法找出?
(2)學生思考,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交流思考結果。
(4)師生互動。總結方法、點出課題。
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整除)
過程三:嘗試練習
(一)用小黑板出示練習題
1、找出30的因數有哪些?36的因數有哪些?
2、結合14、18、30、36的因數個數,請你談談一個數的因數有什么特點?〖提示: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 ),的因數是( )。〗
(二)信息反饋:師生互動總結特點。
板書:
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數是1,的因數是它本身。
三、課堂作業
練習二第2題和第4題前半部分。
四、課堂延伸
猜一猜:(卡片)只有一個因數的數是誰?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你學會了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嗎?你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特點嗎?
生:……
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1×14
14 2×7
方法: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整除)
14÷2
14的因數有:1,2,7,14
1×18
18 2×9
3×6
18的因數有:1,2,3,6,9,18
特點: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還可以表示為:
它的最小因數是1,的因數是它本身。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一、教學內容:
P28例4,練習六第1~5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除數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2、使學生經歷將一個數除以小數轉化為一個數除以整數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方法是學習新知的工具。
3、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三、教學重點:
1、理解并掌握小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的小數點定位問題。
四、教學準備:
數學書的情景圖、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小數除以整數及商不變性質
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被除數小數位數不夠除法
小數除法的驗算及鞏固練習
小數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1、課件板演:4.08÷8
2、計算下面各題。
4.5÷18=48.126÷13=
3、口答:按要求擴大下面各數,說一說小數點應該怎樣移動?
擴大10倍:0.5(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
擴大100倍:0.36(小數點向右移動二位)2(小數點向右移動二位)擴大1000倍:2.375(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
4、填寫下表。(課件)商不變的`規律: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舉例)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學例4。
(1)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例4的情景圖,
想:圖上有哪些信息?你能根據圖中的信息解決問題嗎?
(2)列出算式:7.65÷0.85
(5)思考:這里的除法和前面學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說出前面學的是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現在是小數除以小數)
2、引出課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課題——小數除以小數。
3、引導學生用二種方法解答。(想:a、除數是小數,應該怎樣計算呢?能不能將它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怎樣轉化?b、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0倍,小數點應該怎么辦?)
第一種算法:把題中以米為單位的名數統一改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名數后再進行計算。
第二種算法:
(1)除數擴大100倍得85;
(2)被除數也擴大100倍得765;
(3)按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進行計算。
六、鞏固練習
1、做一做:1。先說出下面各題中除數和被除數需要同時擴大多少倍,應該怎樣移動豎式中的小數點,然后再計算。(用展示臺演示)
9.12÷3.8=
0.756÷0.18=
2、我能填出正確結果
18.8÷0.8=()÷83.64÷2.6=()÷26
0.72÷1.6=()÷160.42÷0.35=()÷35
商不變的規律: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先去掉(除數)的小數點,看除數有幾位小數,被除數的小數點就向(右)移動幾位,然后按照除數是整數的計算法則計算。
七、布置課后練習:
1、練習六第1~5題。
2、《家庭作業》第3課時。
《一個數除以小數》說課稿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能把一個數乘兩位數改寫成連續乘兩個一位數,或把25、125這樣的特征數看成整百、整千數,或把這個兩位看成兩個數相加,再計算。
2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增強使用簡便算法的擇優意識。
3、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把一個兩位數改成兩個一位數相乘。
教學難點:根據另外一個因數的特點,把一個兩位數改成兩個合適的一位數。
預設過程
一、復習運算定律性質
能口述運算定律或性質。
1、說說學過的運算定律或運算性質。
(教師板書字母表達式)
2、請學生根據字母表達式說出定律或性質的內容。
3、議:它們分別適用于什么情況?
1、適用于連加:
a+b=b+a
(a+b)+c=a+(b+c)
2、適用于連乘:
a×b=b×a
(a×b)×c=a×(b×c)
3、適用于乘加或乘減:
(a+b)×c=a×c+b×c
(a-b)×c=a×c-b×c
4、適用于連減:
a-b-c=a-(b+c)
a-b-c=a-c-b
5、適用于連除:
a÷b÷c=a÷(b×c)
a÷b÷c=a÷c÷b
4、議: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異同?
二、明確學習任務
今天,我們要巧妙運用它們進行簡便計算。
三、巧算一個數乘兩位數
1、自學例4,說說12×25求的是什么?是怎么簡便計算的?
2、議:方法一為什么要把12拆成3×4?用到了什么運算定律?
板書:25×4=100,乘法結合律
3、議:方法二把25看成了多少計算?為什么要÷4?
4、還有什么辦法?能不能把12看成8+4計算?試一試。
4、同練(左)
5、議:這里為什么要把12拆成4+8?用到了什么運算定律?
板:25×8=,乘法分配律
6、議:還有哪些特征數可能也會碰到類似的情況?
板:125×8=1000
7、:進行簡便計算需要根據數據的特點靈活選擇方法,合理運用運算定律或運算性質。
四、應用性質
1、例4余下的兩個問題。
2、P47-5
3、P47-6
1、解決余下的兩個問題(先練再評)。
1)25×32
3)330÷5÷2
2、完成P47-5,說說錯在哪里?
3、完成P47-6,怎樣簡便能怎樣算。(指名板演,再講評)
五、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掌握設未知數的方法,并會正確地解答。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乘法分配律來解答形如ax±bx=c的方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教會學生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分析、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解方程。 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
2、果園里有桃樹45棵,杏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兩種樹一共有多少棵?
(1)分析:本題有兩種什么樹?它們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2)獨立解答。
二、新授。
教學例4。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積約為陸地面積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分別是多少億平方千米?
問題: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活動要求:讀讀例題→思考問題→小組討論→分享展示
1、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今天的`題目有2個未知數。為了解答方便,通常設一倍數為X。
2、列方程并解答。
數量關系:陸地面積+海洋面積=地球表面積
方法一: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為2.4x億平方千米。
x+2.4x=5.1
方法二:解:設陸地的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為(5.1-x)億平方千米。
x+(5.1-x)=5.1
方法三:解:設海洋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陸地面積為2.4 ÷x億平方千米。
(x÷2.4)+ x=5.1
海洋面積÷陸地面積=2.4
方法四: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為2.4x億平方千米。
(5.1-x)÷x=2.4 2.4x=5.1-x
方法五:解:設陸地的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為2.4x億平方千米。
2.4x÷x=2.4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可以表示為2.4X億平方千米。X+2.4X=5.1 (1+2.4)X=5.1
(這是用了什么運算定律?)乘法分配律讓學生自己把方程解完,得X=1.5。
提問:另一個求知數怎樣求?根據是什么? 5.1-1.5=3.6
(利用和的關系) 2.4X=1.5×2.4=3.6
(利用倍數的關系)引導學生進行檢驗。
提問:除了代入方程檢驗之外,還可以怎樣驗算?
驗算陸地面積與海洋面積的和是否等于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1.5+3.6=5.1驗算海洋面積與陸地面積的倍數關系是否等于2.4。 3.6÷5.1=2.4
答:......
3、練習:將題目中的“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改為“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多2.1億平方千米”學生獨立列方程解答。
數量關系:陸地面積+海洋面積=地球表面積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可以表示為2.4X億平方千米。
2.4X -X=2.1
(2.4-1)X=2.1
4、比較兩道題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5、小結:今天學習的應用題,是已知兩種數量的倍數關系,以及它們的和或差,求這兩種數量各是多少?列方程時,通常根據倍數關系,設一倍數為X,另一個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再根據這兩種數量的和或差,找出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就可列出方程,并解答方程,求出得數。
三、學生獨立完成例5媽媽今年的年齡是我的3倍,媽媽說,我比你大24歲。
問題:能讀懂他的想法嗎?從題目中他找到了怎樣的等量關系?
獨立完成,然后訂正,課件出示。
四、完成課本78-79頁的做一做。
五、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六、作業:
P80練習十七中的第5--10題。
板書設計:
稍復雜的方程(三)數量關系:陸地面積+海洋面積=地球表面積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可以表示為2.4X億平方千米。X+2.4X=5.1 (1+2.4)X=5.1 3.4X=5.1 3.4X÷3.4=5.1÷3.4 X=1.5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2、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夠運用分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1、探索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2、能夠運用分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
一、 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1、把一張紙的 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把一張紙的 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設計意圖:創設分長方形紙這一情境,旨在一上課就把學生帶入思考的空間,抓住他們的學習狀態。】
二、 自主探究 小組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嘗試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同桌之間交流想法)
自主學習提示
1. 利用手中的的學習紙,涂一涂,算一算,嘗試解決這兩個問題。
2. 同桌之間說一說彼此的想法。
3. 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借助課本第25頁的提示,完成這兩個問題。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探究主體性,對于多數學生而言教師不要過多提示,主要指導學困生完成探究任務。】
三、 交流釋疑
1、 初步感知分數除法 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請同學們拿出圖(一)來涂一涂。
交流:為什么要這樣涂,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 還有不同的涂法嗎? 能根據這個過程列出一個除法算式嗎? 這個除法算式和以前學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分數除法。(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的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感知分數除法的意義。】
2、 初探算法 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請大家在圖(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學生不同的涂法) 同學們是把長方形紙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顏色。 誰能根據這一過程列出一個算式。 怎樣才能算出得數呢?
(師提問:計算時為什么要用 3-1/3?)
觀察3和1/3 有什么關系,由除以3變成乘3的倒數 ,是不是除以一個整數就可以乘它的倒數呢?我們來驗證一下。
(教師出示三組算式)
1/3÷5, 4/5÷3, 1/3÷5 指生口算。
讓學生觀察每一組算式,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根據這三組算式再結合上一道題,你認為分數除以整數可以怎樣計算? (學生口述算法后)
【設計意圖: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在本節課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這部分知識,我先讓學生通過涂一涂,進一步感知分數除法的意義,初步感知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然后提出是不是除以一個整數就可以乘它的倒數呢?通過三組算式來驗證提出的假設,這樣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親身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四、實踐應用
1、算一算
9/10÷30 15/16÷20 14/15÷21 8/9÷6 5/6÷15
2、填一填
師:學會了知識就要靈活的運用,這道題你們能填上嗎? 學生獨立在書上第26頁填一填,想一想。 集體訂正。
3、解決問題。
師:為了使我們的校園更整潔,學校給我們各班劃分了衛生區,這一周輪到第一組負責衛生區的衛生,老師想衛生區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給四個人來負責,你們能算出每個人負責整個衛生區的幾分之幾嗎? 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匯報完成情況。 運用分數除法能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呢,誰能像老師這樣來說一說生活中的問題,讓大家解決。
(指生口頭編題,其他學生解決)
【設計意圖:通過形式多樣、難易程度適當的習題,讓學生在有層次的練習中鞏固本節課的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五、課堂總結
學生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獲。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過的快樂嗎?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快樂的事,老師希望今后你們能快樂的學習,快樂的成長。
六、布置作業
22頁練一練
七、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一) ——分數除以整數 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倍數的方法;
2、學生能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倍數是無限的;
3、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師:看你能不能讀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數,6也是12的因數;
12是2的倍數,12也是6的倍數。
3、師:你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說說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說一說)
師:你有沒有明白因數和倍數的關系了?
那你還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數嗎?
4、你能不能寫一個算式來考考同桌?學生寫算式。
師:誰來出一個算式考考全班同學?
5、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因數和倍數。(出示課題:因數 倍數)
齊讀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數
1、出示例1:18的因數有哪幾個?
從12的因數可以看得出,一個數的因數還不止一個,那我們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數有哪些?
學生嘗試完成:匯報
(18的因數有: 1,2,3,6,9,18)
師:說說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對一對找,如1×18=18,2×9=18…)
師:18的因數中,最小的是幾?的是幾?我們在寫的時候一般都是從小到大排列的。
2、用這樣的方法,請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數有那些?
匯報36的因數有: 1,2,3,4,6,9,12,18,36
師:你是怎么找的?
舉錯例(1,2,3,4,6,6,9,12,18,36)
師:這樣寫可以嗎?為什么?(不可以,因為重復的因數只要寫一個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寫兩個6)
仔細看看,36的因數中,最小的是幾,的是幾?
看來,任何一個數的因數,最小的一定是( ),而的一定是( )。
3、你還想找哪個數的因數?(18、5、42……)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寫一寫,然后匯報。
4、其實寫一個數的因數除了這樣寫以外,還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數
1、2、3、6、9、18
小結:我們找了這么多數的因數,你覺得怎樣找才不容易漏掉?
從最小的自然數1找起,也就是從最小的因數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過程中一對一對找,寫的時候從小到大寫。
(二)找倍數
1、我們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數,那2的倍數你能找出來嗎?
匯報:2、4、6、8、10、16、……
師: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這些倍數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數最小是幾?的你能找到嗎?
2、讓學生完成做一做1、2小題:找3和5的倍數。
匯報 3的倍數有:3,6,9,12
師:這樣寫可以嗎?為什么?應該怎么改呢?
改寫成:3的倍數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別乘以1,2,3,……倍)
5的倍數有:5,10,15,20,……
師:表示一個數的倍數情況,除了用這種文字敘述的方法外,還可以用集合來表示
2的倍數 3的倍數 5的倍數
2、4、6、8…… 3、6、9…… 5、10、15……
師:我們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那么一個數的倍數個數是怎么樣的呢?
(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的倍數)
三、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了一個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呢?
四、獨立作業
完成練習二1~4題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體驗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出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的計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歡數學的情操,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操作的歡樂。
教學重點:
能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
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教學分數除法的意義
1、師:同學們我們學過整數除以整數以及小數除法,今天我們將來學習數除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幾個小朋友有關分餅的問題,請你們列出算式并計算,看誰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塊餅,4個人共吃多少塊餅?
(2)把2塊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吃了多少塊餅?
(3)有2塊餅,分給每人1/2塊,可分給幾個人?
2、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三個算式,觀察一下這三個算式的已知數和得數,說一說它們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運算?這就是分數除法的意義。
師:討論: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的意義一樣嗎?
總結: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二、探究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1) 引導參與,探究新知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分數除法的意義,那么如何來計算呢?請同學們看黑板。
出示問題1。
請大家拿出一張操作紙,涂色表示出這張紙的4/7。
師: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4/7÷2
請同學們通過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來研究4/7÷2怎樣計算。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方法一:把4/7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1/7,也就是2/7。展示折紙和計算過程。4/7÷2=4÷2/7=2/7
方法二: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7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來做。展示折紙和計算過程。4/7÷2=4/7×1/2=2/7
師:對這種做法大家有什么疑問嗎?
生:這兒是除法怎么變成了乘法?
師:老師也有這個疑問,你能講講嗎?
師:誰能結合圖來講一講呢?
師:很好!把除法轉化成乘法,問題迎刃而解,你真棒!……
(2)質疑問難,理解新知
①師小結: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數,分母不變的方法算出結果2/7,有的是轉化成分數乘法來做……那么在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
②接下來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③通過計算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1、用第一種方法就不能做了。因為: 上一題的時候,分子4是2的倍數,4÷2能得到整數商。而 4÷3時,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數,得不到整數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數這種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轉化成乘法來做……4/7÷3=4/7×1/3=4/21
能再講講這樣做的道理嗎?
師:“4/7÷3”表示把4/7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請同學們拿出第二張操作紙,你能把圖中的4/7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嗎?
展示學生的.分法
師(指著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這一部分是4/7的多少?
通過直觀圖理解4/7的1/3是4/21
(3)比較歸納,發現規律。
①師:在計算這兩道題時同學們想到了不同的算法,計算左邊這道題你比較喜歡那種方法?右邊呢?
②在兩道題的計算中同學們都想到了把除法轉化成乘法來做,請觀察一下,左邊這道算式,在轉化的前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怎么變的?
③師:同學們觀察真仔細!那像這樣的分數除以整數的題目一般可以怎么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小組活動,說算法。
④師:通過研討我們知道了分數除以整數,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數,但有時不能得到整數商,所以通常轉化為乘這個整數的倒數的方法來計算。
出示:分數除以整數,等于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生:有,除數不能為0。
師:誰能把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完善算法: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于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⑥那象這樣的分數除以整數的題目在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約分!結果最簡。除號要變成乘號!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么?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是什么?(學生總結)
板書設計:
分數除以整數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材第25~26頁的內容及練習。
教學目標: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運用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1.探索并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揭題
1.引導操作:出示一張7等份的紙,讓學生涂一涂,用它表示一個分數。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p53--54練習十一1,2,3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天平演示,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 使學生能夠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3. 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教學重點:
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課前準備:
課件,習題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學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數量關系,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已知我們學校有88位同學,再加上所有老師,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師生一共有多少人嗎?(板書:88+ x)。學得真不錯,今天我們要進一步來研究這些含有未知數的`式子所隱藏的數學奧秘,想知道嗎?請你用飽滿的姿態告訴老師!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數量關系,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學習過程。
(一)認識天平
(二)新課學習
自學指導(一)。
自學p53, 分別說一說圖1,圖2,,顯示的信息。
圖1天平兩邊平衡,一個空杯重100克。
圖2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自學指導(二)
再看圖3說說圖3 顯示的信息。
天平1杯子和里面的水比200克法碼重
天平2杯子和里面的水比300克法碼輕
自學指導(三)
請用算式表示圖3數量關系。
天平1、100+x>200
天平2、100+x<300
自學指導(四)
再看圖4說說圖4 顯示的信息,請用算式表示圖4數量關系
100+x=250
自學指導(五)
觀察比較下列算式說說你的發現
觀察比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前面兩個算式兩邊不相等,后面一個算式兩邊是相等的。
教師總結:像這樣兩邊相等的算式我們把它叫做等式。(板書)
課堂練習(一)
寫出幾個等式
自學指導(六)
請學生把這里的等式分類,并說說你們是如何分類的?
20+30=50
20+χ=100
50×2=100
14-8=6
3y=180
78× 3=234
100+2y=3×50
學生匯報后讓學生說出分類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數,有的沒有未知數)
教師總結: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為方程。(板書)
課堂練習(二)
請大家寫出幾個方程。
四、小結:回答什么是方程?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1、通過“打電話”的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需要用除數是小數除法去解決的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
2、利用已有知識,經歷探索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3、正確掌握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案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正確掌握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案的計算方法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及學生活動設計
個性調整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環節
問提問生活中有哪個同學一、創設情創設“打電話”的情境,有打長途電話的經驗。
1、出示文主題圖,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并討論如何解決“誰打電話的時間長”的問題。
2、組織學生探索如何計算4.83÷0.7和45÷7.2的究,創建數得數時,在探索之前,先引導學生比較這兩個算式和前面學習的小數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學生體會到學模型
如果除數變成整數就好了,引導學生把新的知識轉化為已有的知識。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使除數變成整數,再按照小數除以整書的方法進行計算。
1、試一試: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三、鞏固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0倍后,被除數末尾需要補0,與應用2.7÷7.5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倍后,被除數比除數小,商的.整數部分需要補0,在練習后反饋時要引起學生的注意。
2、練一練/1,2,3——補充練習:
1、把下面各題變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4.68÷1.2=□÷122.38÷0.34=
□÷□5.2÷0.325=□÷325161÷0.46=□÷□2.筆算。6.84÷0.91225.84÷1.799.6÷41.5
220.5÷147
3
4
一、創設情境
二、自主探究,創建數學模型
三、鞏固與應用
呈現中國銀行20xx年3月公布的關于外幣和人民幣之間的比率。
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解答。由于貨幣的最小單位一般是“分”,以“元”為單位時第三位小數沒有意義,所以一般需要保留兩位小數,因此學生將體會到求積,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應用。
1、試一試,可以讓學生用計算器算出得數,然后根據得數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2、練一練:p71/1,2,3,4
第1題:這是人民幣和港幣的兌換,12.5÷1.07,四、總結。超過了11元港幣;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紀末2元,因此11元港幣不夠。
第2題:這是人民幣和日元的兌換,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還需要去乘100.第3題:這是歐元換人民幣,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
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小結。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04-17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02-11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模板02-15
數學上冊五年級教案06-09
數學上冊教案01-15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13
五年級上冊數學優秀教案01-23
五年級蘇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2-08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2-28
五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