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17 09:25:11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錦集(6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錦集(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課本第42頁練習六第1-5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進位加法及連加的筆算方法,對千以內的加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使學生養成檢查的習慣,自覺進行估計,并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進位加法及連加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準確筆算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進位加法。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你們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逛公園嗎?今天我們邀請茄子先生和豆莢老師去逛公園,愿意嗎?與他們同行,我們要做好準備,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有信心嗎?出發吧!看,遇到什么了?要先回答出門上的問題才能進去呢。(出示黑板:畫有一扇門,門里寫著:說說下面各數大約是幾百。204598499305)

      二.筆算加法的練習

      1.練習六第2題

      談話:公園里有美麗的'蝴蝶,它們在快樂的飛來飛去,各飛到哪一朵花上呢?

      1)生獨立完成練習。2)指名匯報:每只蝴蝶應飛到哪朵花上?

      3.練習六第3題。

      這時有一只小鳥飛來請教我們:這些算式的得數大約是多少?能幫我用豎式計算嗎?誰來幫幫它?

      1)先估算大約是幾百。說說怎樣估計的?

      2)獨立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集體核對。

      3)指名說自己是怎樣驗算的?要檢查些什么?

      (檢查時要看驗算的結果與豎式的結果是否一致,還要看數字有沒有抄錯。)

      4.練習六第4題

      公園里還來了許多的小朋友,他們分別在干什么呢?分別又有多少人呢?

      1)學生自讀題目,理解題意。

      2)問:“合計”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活動。)

      3)生獨立計算。4)匯報核對。

      4.練習六第5題

      1)指名說圖意。

      2)師:花壇每邊268厘米,三角形花壇的三條邊一樣長,花壇的欄桿一共長多少厘米?怎么想的?(3個268相加。)

      3)學生獨立計算4)匯報核對。

      三.作業

      練習六第1題,用豎式計算連加。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與整理,使學生形成知識網絡,加深對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的理解,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整理知識,靈活運用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來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回顧、整理知識的能力,以及探索與實踐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系統整理

      提問:這個單元,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回顧與整理

      1、梳理知識。

      小組討論:

      (1)三角形的邊和角各有哪些特征?

      (2)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

      (3)本單元學習的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以小組為單位,結合上面的三個問題,將本單元學習的這些圖形知識進行系統整理。

      2、交流匯報。

      (1)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完成下面的板書:

      特征

      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

      內角和等于180。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平行;

      兩組對邊相等。

      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長度不相等。

      三角形包括: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兩底角相等。

      等邊三角形:三條邊相等,三個角都是60。

      軸對稱圖形有: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梯形。

      二、查漏補缺訓練

      1、完成教材第93頁“練習與應用”第1題。

      出示題目后,先讓學生說一說每個圖形的名稱,再獨立畫高。

      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畫高的方法,以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各有多少條。

      2、完成教材第93頁“練習與應用”第2題。

      這道題是根據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特點進行分類。

      先讓學生獨立進行分類,再讓學生說一說分類的方法。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三角形按角的特點進行分類時,只要判斷三個內角中最大的內角是什么角,這個三角形就是什么三角形。

      3、完成教材第94頁“練習與應用”第3題。

      這道題是綜合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第(2)小題是求直角三角形的一個內角,只要用90減去另一個內角就可以了;第(3)小題是求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底角,用(180-頂角)÷2來計算。

      4、完成教材第94頁“練習與應用”第4、5題。

      這兩道題都要運用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的知識來解決。

      5、完成教材第94頁“練習與應用”第6題。

      這道題是運用軸對稱的知識進行畫圖。

      三、綜合運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94頁“探索與實踐”第7題。

      (1)讓學生思考怎樣將一個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圖形后平移成一個長方形。

      (2)動手在平行四邊形紙片上畫一畫,剪一剪,移一移。

      (3)交流討論。

      2、完成教材第95頁“探索與實踐”第8題。

      (1)拼一拼。

      讓學生用課前準備的'兩個梯形紙片拼一個平行四邊形。

      (2)想一想。

      觀察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想一想:平行四邊形的底與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關系?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與梯形的高呢?

      四、反思總結

      1、課件出示教材“評價與反思”部分的評價量表。

      組織學生結合各自的情況進行填寫。

      全班交流。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補》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教學重點

      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教師提問

      1.什么叫體積?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

      2.圓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3.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二)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研究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是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形知識的來解決的.那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體積)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圓柱體的體積公式.(演示動畫圓柱體的體積1)

      1.教師演示

      把圓柱的底面分成了16個相等的扇形,再按照這些扇形沿著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這樣就得到了16塊體積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體.

      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啟發學生思考、討論:

      (1)圓柱體切開后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形體?(近似的長方體)

      (2)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①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體積大小沒變,形狀變了.

      ②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底面的形狀變了,由圓變成了近似的長方形,而底面的面積大小沒有發生變化.

      ③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沒有變化.

      4.學生根據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進行猜想.

      (1)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2)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3)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5.啟發學生說出通過以上的觀察,發現了什么?

      (1)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的形體越近似于長方體.

      (2)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來的長方體的長就越近似于一條線段,這樣整個形體就越近似于長方體.

      6.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1)學生分組討論:圓柱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理由.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的體積),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板書: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板書:高)所以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3)用字母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板書:V=Sh)

      (二)教學例4.

      1.出示例4

      例4.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1米=210厘米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10500立方厘米.

      2.反饋練習

      (1)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積是75平方厘米,長90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圓柱形罐頭盒的內底面半徑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積是多少?

      (三)教學例5.

      1.出示例5

      例5.一個圓柱形水桶,從里面量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這個水桶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水桶的底面積: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水桶的容積: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8(立方分米)

      答:這個水桶的容積大約是7.8立方分米.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2.公式的應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初步形成關于幾分之幾的表象,會讀寫簡單分數。

      2、能力目標:通過一系列的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互相合作的學習態度和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

      教學難點:

      對幾分之幾的理解。

      活動準備:

      長方形紙、圓形紙、正方形紙、毛線、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挖掘潛能。

      師:孩子們,都說數學課是最有趣的一門學科!因為在數學課堂上總能發生有趣的事!下面我們就來玩個小游戲,不用說話,只要拍手就行,答案是幾,你就拍幾下?看誰反應的快又準!準備好!

      師:老師這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請你用手勢告訴我,每人分到幾個蘋果?(生迅速做出反應。)

      師:真不錯!有2個蘋果,也平均分給2個同學,請你用掌聲告訴我們,每人分到幾個蘋果?(生拍一下手掌。)

      師:還真不錯!相信接下來的問題你們也能回答得很出色。迅速搶答:現在只有一個蘋果了,還要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到多少個蘋果呢?

      生:表現得很尷尬!沒法拍手!

      二、觀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認識 ①多媒體演示平均分蘋果。

      師:沒關系,我們可以動手試驗一下!現在就有1個蘋果,我要分啦!(故意將刀子向外偏一些。)

      生:(激動)不對,沒有平均分。

      師:為什么要平均分啊?

      生:要不然就不公平了。

      師:(重新分蘋果,展示)蘋果的一半,還有人說了什么?

      生:(齊答)1/2。

      師:(板書1/2)這1/2以前學過的知識可沒有見過,1/2是怎么回

      事啊?

      生:是兩份中的一份。

      師:它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位新朋友,誰啊?(板書課題。)

      認識分數

      二、探索新知

      師:(故做神秘)這一半蘋果用1/2表示,那另一半呢?

      生:(搶答)1/2。

      師:(總結)這一半蘋果可以用1/2表示,另一半也可以用1/2表

      示。其實啊,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表示,

      打開書到53頁,看書中的“涂一涂”中給了哪些圖?

      【評析:在此處體會1/2不僅可以表示半個蘋果,還可以表示許多事物的“一半”。】

      生匯報:花瓶、臉譜、六邊形、圓形和正方形。

      師:淘氣請大家分別涂出它們的1/2,怎么涂啊?

      生:涂它的一半!

      師:對,剛剛我們說過“一半”就是1/2,對呀,可這一半怎么找啊?

      生:找出它們的對稱軸!

      師:(故做驚訝)你都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決這節課遇到的新問

      題啦,真讓我佩服。那我們只要找到這個圖形的(生:對稱軸),

      平均分成(生:兩份),再涂其中的(生:一份)就是這個圖形的1/2,是嗎?(生:對)溫馨提示:為了更方便、更快捷,同學們可以像這樣用畫斜線的方法來表示。看懂了嗎孩子們?

      那開始吧!

      師:剛剛在大家涂的過程中,老師看到六邊形的`涂法有些不同,我們一起來看看。(展示兩種不同的對稱軸。)(生說自己找對稱軸的方法和原因。)

      師:老師班級的一名學生是這樣找二分之一的。老師想請大家幫忙判斷一下。

      師:剛才我們找到了一個物體的二分之一,那如果老師將物體的數量增加你還能試著找到他的二分之一了嗎?(出示課件)

      師:能不能告訴齊老師,你怎么分得這么快?我是用除法算式算出來的。

      師:孩子,你很會學習,懂得將知識活學學用!

      師:我們只要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板書:平均分)成了2份,這兩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1/2。(邊說邊演示。)

      師:下面我們來動手折一折你桌角資料袋里的正方形,先看清老師的要求:(多媒體出示)

      1.請將你手中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

      2.用你的彩筆想涂幾份就涂幾份;

      3.再和你的同桌小伙伴說一說,你涂的這部分是這個正方形紙的幾分之幾?準備好了嗎?(學生操作,教師隨機觀察并評價。)

      師:折完的同學,如果你涂的是1份就把它貼在左起第一塊紙板上,如果涂的是2份就貼在第二塊紙板上,以此類推。要求是貼得整齊一些。

      師:睜大你明亮的眼睛,看一看這塊板上是不是都涂了4份中的1份啊?如果這4份中的1份用一個分數表示,該用哪個分數呢?

      生:1/4。

      師:(板書1/4)我發現點問題:怎么幾個1/4不一樣呢!不對吧?

      生:對!只不過折法不一樣。

      師:(故做恍然大悟狀)原來它們都是表示這個正方形紙的1/4。你發現什么了?

      生:只要是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都可以用1/4表示。

      師:只要是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表示這張正方形紙的1/4。

      【評析:引導學生豐富對1/4的認識,同時也是培養他們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那現在如果涂的是2份,是這個圖形的?

      生:(齊答)2/4。(師板書2/4。)

      師:這個涂得真好玩。

      師:那里還有兩個孤苦伶仃的小朋友呢。(指著3/4)這個涂法該

      用哪個分數表示呢?

      生:(齊答)3/4。

      師:那你能說說為什么用3/4表示呢?

      生: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3/4

      表示。

      師:(糾正)應該是表示這個圖形的3/4。

      師:(指著4/4)那這個呢?

      生:4/4。

      師: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4份,就是這張正方形紙的4/4。

      師:通過剛才的折一折,我們真是收獲的不少啊!我們又認識了……(生答1/4、2/4、3/4、4/4。)

      三、拓展延伸

      師:你還知道哪些分數?

      生:3/6、8/8、2/10。

      師:能不能說完?

      生:不能。

      師:看來分數是無窮無盡的。現在我們以3/4為例,你知道它各

      部分的名稱嗎?

      生:4叫分母,3叫分子,中間的橫線叫分數線。

      師:那分母表示什么呢?分子又表示什么呢?

      生: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幾份,分子表示其中的幾分。

      師:說的不錯!很有概括性!

      師:其實在遠古時代分數是這樣表示的“”,你來猜一猜,這個分數是多少?

      生:3/4。

      師:后來當阿拉伯數字產生以后,分數就演變成“3 4”。后來人們覺得這樣的表示用意和我們學過的整數弄混了,人們就想出了用一個表示分數最大特點的——平均分這種方式來區分它們。于是在它們中間加上了一條象征平均分,也是分數的重要標志的分數線,演變成了我們現在的分數。那我們的祖先這么有智慧,都發明了分數,你能驕傲地讀一讀它嗎?誰能來試一試?(2個學生分別讀四分之三,一個比一個驕傲。)

      師:孩子們,知道嗎?歐洲使用這樣的表示方式,要比我們中國晚了1 400年呢!古代人的聰明才智真讓我佩服。那你們呢?

      師:接下來,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更神秘的地方!數學發現王國那里的國民都很聰明!看我們班的同學聰明嗎?

      師:下面的分數誰能讀出來。(教材54頁,“說一說”練習。)

      師:快速的看一下,想一想你為什么用這個分數表示啊?

      生:這段線分成3份,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師:隨便的3份都行嗎?怎么分都行啊?

      生:(急忙糾正)是把這段線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師:(強調)就表示這段線的1/3。

      師:那這樣的呢?(指剩下的2份。)

      生:2/3。

      五、總結

      師:今天,祁老師特別高興,能在這里和同學們一起認識了數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員——分數。它和整數、小數一樣充滿了無窮的樂趣。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分數,回家后可以找一找分數和爸爸媽媽說一說,展示一下你淵博的知識。我們以后還會繼續研究分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新課標人教版教科書第四冊第六單元《克與千克的認識》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初步的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和會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及互相合作學習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四、難點: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較準確地估計物體質量,表示物體的輕重。

      五、解決方法:為學生創造充分的感受、體驗的機會。

      六、設計理念:由書本數學向生活數學轉變,重視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人人參與、主動發展。

      七、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天平,盤稱,2分硬幣,一塊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稱砣一個。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1、組織學生進行負重跑步比賽。

      師問:我聽說我們班有兩名同學跑得很快,他們是誰呀?今天我們讓他們舉行一場比賽怎么樣?不過今天的比賽難度增加了,他們每人要背一個同學比賽,你們想看看嗎?

      學生活動。

      師問:讓我們來采訪一下冠軍,你為什么不選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學)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

      2、師說:“斤”“兩”是我國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從1990年12月21日開始,我國就規定不使用這兩個計量單位了。現在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和國際接軌,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國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國際標準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

      (二)探究新知

      1、交流匯報:請學生匯報去超市調查情況。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去超市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誰來說說你調查了些什么?

      學生匯報。

      師問:同學們說了那么多,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單位,有的用“千克”作單位?請你仔細想一想,什么時候用“克”,什么時候用“千克”作單位呢?(比較輕的東西用“克”做單位,比較重的東西用“千克”作單位)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課文原文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通分。

      2、過程與方法目標:教學中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通分的意義及在實踐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公分母。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投影片)請說出下面各組數有什么特點?說出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并說出用什么方法求出的最小公倍數?

      8和9 9和27

      5和6 6和8

      12和18 10和15

      (二)講授新課

      1.認識公分母和通分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時,首先選定的“相同分母”我們稱為公分母。一般我們選已知分數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它們的`公分母。

      教師:(指板書)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通分。板書補出“→”。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內容,(板書課題:通分)

      (2)我們從下面的圖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兩個分數,什么發生變化了?什么沒有發生變化?

      學生口答。

      教師:由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通分并沒有改變分數的大小,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使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了,這樣就可以比較它們的大小了。(指原題)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子分母不用擴大?

      學生討論后匯報。

      請幾位同學寫投影片,其余同學寫本上。集體訂正。

      教師:請再說一說通分過程分幾步?每步做什么?

      (三)鞏固反饋

      (四)課堂總結與課后作業

      1.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一般方法?

      2.作業:課本116頁,練習二十五1,2,4。

      板書設計

      看完之后記得自己嘗試著寫一篇哦~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11-0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6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高清一本大道不卡视频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最新国产在线理论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一区 | 欧洲亚洲国产Av大全 | 亚洲无遮挡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