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04 09:00:01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8篇[優]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8篇[優]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比較熟練地利用6-9的口訣計算表內乘除法,進一步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2、數學思考、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學到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讓思維敏捷的學生能拓展應用知識,培養學習初步的數學思想。

      3、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運用乘除法的綜合知識提出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乘除法的綜合知識提出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1、情景導入:

      師:如果今天我們去游樂場,你們最想玩什么?

      (讓學生“玩”,激發學生對問題情境的興趣)

      生:小火車、碰碰車、游船、青蛙跳、卡丁車……

      師:如果去玩,你們最關心的是什么?

      (伴隨興趣,引發學生對“玩”的思考,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類,以利于學生獨立編題,如何坐人——評出“小領袖”,如何花錢——評出“小管家”)

      生:小火車4人/節、碰碰車2人/輛、……(如何坐人)

      生:票價……(如何花錢)

      2、提出相關數學問題:

      A:買5張碰碰車的票需要多少錢?

      B:24人能坐滿幾節火車車廂?

      (1)、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匯報

      生:因為一張碰碰車票是5元,5張是5個5元,所以5×5=25元

      生:因為一節車廂坐4人,把24人按每節4人做,用除法24÷4=6輛

      (3)、小結:

      師:上面算式各有什么特點?

      生:一個是乘法、一個是除法。

      生:就來利用乘除法幫助我們解決去游樂場玩的一些小事。

      (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究本節課的重點,形成乘除問題的意識)

      二、你問我答,師生同樂

      1、師:根據如何坐人,如何花錢,結合我們的游樂項目編寫問題,看誰能做大家的“小領袖”,“小管家”,組織好大家的游玩?

      (要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編算花錢,還是編綜計人數的)

      2、學生獨立編寫問題。

      3、師:我想你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證明自己有沒有“小領袖”,“小管家”的能力了吧,請你的`同桌幫你評評吧,請同桌列出算式。

      (本課重點在于解決有關乘除法的簡單問題,所以在訓練過程中,只列式,不計算)

      4、學生列出同桌相關問題的算式。

      5、師:小組合作交流一下,評出本組“小領袖”(或)“小管家”。

      (列算式情況是否正確,學生自主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成共識,列出正確答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互助水平,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練一練 第2小題

      盒飯每盒4元

      小兔:我買2盒用了多少錢?

      □○□=□(元)

      狼:我用了24元錢,我花的錢是小兔的幾倍?

      □○□=□

      小牛:20元我能買幾盒?

      □○□=□(盒)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匯報交流

      四、師生同樂,提升知識

      三人擊靶,靶環只有8環、9環,每人擊三次,一人27分,一人26分,一人24分,

      問:他們每次各得幾分?

      1、設計游戲:四人小組,一人持簽,三人抽簽,游戲3次,統計三人得的總分。

      2、小組匯報結果

      3、說出算式,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

      生:9×3

      生:9+9+9

      生:3個8同上

      生:9×3—1(通過觀察,學生得出,9比8 多1,所以26是3個9少1)

      生:8×3+1×2(根據上面學生提示,9比8 多1,所以26是3個8多2個1)

      五、練習總結,回歸自然

      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 第1題(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9 ÷3=48÷8= 27÷9= 49÷7=

      16÷4=42÷7= 54÷9= 81÷9=

      18÷3=54÷6= 63÷7= 4 ÷4=

      6 ×7=36÷4= 12÷6= 7 ×9=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94頁例1、“練一練”,練習二十—第1—4題。

      二、教學要求:

      使學生學會用方程解答數量關系稍復雜的求兩個數的(和倍、差倍)應用題,能正確說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學會用檢驗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條件來檢驗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列方程解應用題和檢驗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果園里有梨樹42棵,桃樹的棵數是梨樹的3倍。梨樹和桃樹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據下列句子說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楊樹和柳樹一共120棵

      楊樹比柳樹多120棵

      楊樹比柳樹少120棵

      3、出示線段圖:梨樹:

      桃樹:

      從圖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樹的棵樹用x表示,桃樹的棵數怎樣表示?

      4、出示條件:母雞的只數是公雞的5倍。

      根據這個條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公雞的只數用x表示,那么母雞的只數可以怎樣來表示?

      5、在括號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練習二十一第1題)

      6、交流:板演,你是根據怎樣的數量關系來解答的?

      7、導入:在四年級時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應用題,誰來說一說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是怎樣的?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出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果園里梨樹和桃樹一共有168棵,桃樹的棵數是梨樹的3倍。梨樹和桃樹各有多少棵?

      (1)齊讀。

      (2)這道題已知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邊問邊畫出線段圖。

      桃樹的棵數是梨樹的3倍,把哪個數量看做一份?用線段圖來表示我們先畫梨樹,桃樹的棵數有這樣的幾份?還告訴我們什么條件?這道題的問題是什么?

      (3)“梨樹和桃樹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這道題要求的數量有兩個,你認為用什么方法做比較簡便?

      (4)下面我們就以小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這道題用方程來做,學生討論。

      (5)交流。

      (6)通過討論和同學們的交流,你們會解這道題了嗎?請做在自己的作業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齊練。

      校對板演。還可以怎樣求桃樹的棵樹?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準備怎樣檢驗?(把問題作為已知數進行檢驗,)生說,師板書,齊答。

      2、教學想一想。

      現在我們把第一個條件改一下,變成“果園里的桃樹比梨樹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嗎?(出示改編題)

      一生板演,其余齊練。

      集體訂正。提問:設未知數時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根據什么來列方程的?

      3、請同學們比較這兩道題,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會不同?因此,你認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4、小結。

      從剛才的兩道題可以看出,如果兩個數量有倍數關系,就可以把1份的數看做x,幾份的數就是幾x;把兩部分相加就是它們的和,兩部分相減就是它們的差。我們可以根據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來解答。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校對:你是根據哪個條件說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的?

      2、只列式不計算。

      一個自然保護區天鵝的只數是丹頂鶴的2.2倍。

      (1)已知天鵝和丹頂鶴一共有96只,天鵝和丹頂鶴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鵝的只數比丹頂鶴多36只,天鵝和丹頂鶴各有多少只?

      3、選擇正確的解法。

      明明家雞的只數是鴨的3倍,雞和鴨一共56只,雞和鴨各有多少只?

      (1)解:設雞和鴨各有x只。 x+3x=56

      (2)解:設雞有x只,鴨有3x只。 x+3x=56

      (3)解:設鴨有x只,雞有3x只。 x+3x=56

      商店里蘋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蘋果比梨多26千克。蘋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設梨有x千克,蘋果有3.6x千克。 3.6x-x=26

      (2)解:設梨有x千克,蘋果有3.6x千克。 3.6x+x=26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感覺到今天學的應用題有什么特點?那你有哪些收獲呢?還有什么疑問嗎?

      老師有個疑問,想請你們幫我解決:為什么今天學的應用題用方程來做比較好,而復習題用算術方法做比較好呢?說明同學們掌握得不錯。

      五、作業:

    練習二十一/2—5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江蘇教育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年級上冊58-60頁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等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設互相協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備課重點:

      長、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學情分析都表明學生是大致認識的。這樣的狀況并不表明,教學就此輕松,而恰恰給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性因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吸引力;因為一知半解,教學也就更不易組織和深入。

      重點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在處理教學細節時,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樣出自學生自己,而且又是興趣盎然的?

      驗證的安排,怎樣超越細枝末節而又重點突出,在取舍中凸顯教學智慧?

      生活的聯系,怎樣從司空見慣中提煉新的題材和賦予更多的數學思考?

      特征的運用,怎樣緊扣兩個圖形的特征提高數學思考的含金量?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揭示長方形特征

      1.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舉舉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形是什么樣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顏色的圖形是長方形?

      學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長方形。

      2.通過以前的學習,大家對長方形已經有了大體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游戲,看看大家對于長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號圖形(一個角是銳角的'圖形),是長方形嗎?用手中的長方形說清楚理由。反襯出長方形內角是直角。

      ②號圖形(直角梯形)這個是嗎?從邊和角兩個方面去看,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

      3.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征。

      長方形真的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嗎?用手中的長方形驗證一下,再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驗證,再交流匯報。由于學生手中的長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測量出來的數據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個體的測量結果都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分數》中吃西瓜一課,主要內容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教材P60-61)。

      教學目標:

      1、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的計算方法。

      2、能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畫、涂、拼等活動,體會數形結合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策略之一。

      4、體驗數學活動充滿創造與探索,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掌握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分西瓜的故事,想聽嗎?一對好姐弟,他倆既活潑又可愛,又乖巧懂事,經常幫媽媽做事情,一天兩個好孩子又在幫媽媽打掃衛生了,不一會兒就累的滿頭大汗,媽媽說:孩子們歇會兒吧,媽媽給你們切西瓜。我們一起來看看切西瓜的過程吧,如果把這個圓看成一個西瓜,熊媽媽把這個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倆高興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塊,姐姐吃了其中1塊,那小朋友你們知道他們分別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課件:一個西瓜被分成了8塊,弟弟吃了兩塊,從圓中分出兩個西瓜到弟弟的頭像,再分出一個西瓜到姐姐的頭像上。

      師: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分數的?

      (2/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兩份,就用2/8來表示)最好不說取

      (1/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來表示)

      師:那根據剛才的`畫面內容,你能提出哪些與分數有關的數學問題呢?

      (剩下的西瓜是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姐姐和弟弟誰吃的多?多多少?)用紙蒙住,學生說一個,取一個。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列綜合算式解答一般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的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會列綜合算式解答一般的兩步計算應用題。

      教學難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的解題能力。

      教學關鍵: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解題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在一個混合算式里,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如果混合算式里含有小括號,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呢?

      2、把下面的每一組算式合并為一個綜合算式。

      (1)17+18=35 35×7=245

      (2)45×4=180 280+180=460

      (3)270÷6=45 990÷45=22

      教師引導學生后,引入新課。

      二、新授。

      1、教學例4。三年級學生要澆300棵樹,已經燒了180棵。剩下的分三次澆完,平均每次要澆多少棵?

      (1)讀題,弄清已知條件和問題。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復述訓練;三年級澆300棵樹,分兩次完成:先澆180棵;再把剩下的分三次澆完。求平均每次要澆多少棵?

      (2)讓學生獨立分步列式解答。

      ①還剩下多少棵樹沒澆? 300-180=120(棵)

      ②平均每次要燒多少棵? 120÷3=40(棵)

      答:平均每次要燒40棵樹。

      (3)引導列綜合算式。

      先由學生把分步解答的順序說一說。然后提問:第一步算式的計算結果到第二步算式中做了什么?(被除數)那么,列綜合算式時可以用“以式代數”的方法。如300-180=120,120÷3=40。第一式的結果是第二式的被除數,把第二式中的“120”換作算式“300-180”,即把300-180的差平均分成3份。

      (4)議論并指導列綜合算式。

      議論“300-180÷4”:

      ①在這個混合算式中,按照混合運算的順序,有除有減應該先算什么?(先算除法)

      ②按照題目的意思要先算什么?(先算減法,也就是要先算剩下的棵數)

      ③題目要求先、后算的順序和混合運算的順序不一致,怎么辦?(加小括號)

      2、。

      前一段我們已經學過用分步列式解答應用題,今天教學例4,先分步列式解答,再把兩步計算的算式組合起來,這就叫列綜合算式解答。列完綜合算式后,要注意什么?(檢查要不要用上小括號)以后解答應用題,可以用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綜合算式解答。

      3、練習。做練習二十的第6題。

      4、討論。分析例4怎樣不通過分步解答,列出綜合算式?

      (1)理解題意,找尋已知條件和問題。

      (2)強調從問題出發思考:要求“平均每次要澆多少棵?”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數量關系是:剩下的棵數÷次數=平均每次澆多少棵?

      (未知) (已知)

      (3)把未知數用一個算式代替。 300-180÷3

      (4)檢查運算順序:要不要用上小括號。 (300-180)÷3

      三、。在議論的基礎上歸納出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的四個解題步驟:

      (一)弄清題意,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二)從問題出發思考:抓住問題,想數量關系式。

      (三)列出綜合算式。

      (四)檢查要不要用小話號。

      四、鞏固。選擇下面各題的綜合算式:

      1、第二生產組原計劃生產80臺機器,已經生產了6天,每天生產7臺,還剩多少臺?

      ①80+7×6 ②(80-7)×6 ③80-7×6

      2、王老師要批改48,已經批改了12,余下的如果每小時批改4,還要幾個小時批改完?

      ①(48+12)÷4 ②(48-12)÷4 ③48-12÷4

      五、作業。做練習二十一的第7、8、1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從我們學校到中山公園可乘坐A、B兩種車,A車大約每隔400米設有一個車站,B車大約每隔600米設有一個車站。天氣越來越熱了,我們少先隊員開展送愛心活動,在這條線路上擺幾個慰問點,為駕駛員、售票員送上毛巾擦擦汗、送上涼水解解渴。現在請你們小組商量一下,慰問點設在哪里可以同時慰問兩條線路的司售人員,并且要說明你的理由。

      2、在這里,我們找A、B兩車的車站就是運用了有關倍數的知識,那么,你是否知道同時有兩個車站的這幾個數字表示的是什么呢?

      出示課題:公倍數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叫公倍數?

      這一個是最小的,我們又稱它為什么?

      補充課題:最小公倍數

      誰能再來說一說什么叫最小公倍數?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

      二、探究

      1、看了這個課題,你想在這節課中了解些什么?請學生寫在紙上,并貼到黑板上。

      2、四人一組合作解決1--2個問題,舉例說明,組長筆錄。可以翻書請教,在P69--P71。

      3、成果匯報:(由學生任選一種方法)

      (1)公倍數有多少個?

      (2)求最小公倍數的幾種方法:

      ①枚舉法:根據學生舉例填寫集合圈并說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內容(參見下左圖):

      ②分解質因數:如:12與30的最小公倍數(見上右圖)

      最小公倍數是兩個數全部公有質因數與各自獨有之因數的乘積。

      [12,30]=2×3×2×5=60

      從這兩個分解質因數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與30的最大公約數是幾?

      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參見下左圖。

      最小公倍數是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與各自獨有質因數的乘積。

      短除法:如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數,參見上右圖。

      討論:與求最大公約數比較有什么異同之處?

      短除法與分解質因數有什么聯系?

      任選一種方法,求下列各組數的最小公倍數(第一組必做,其它可任選,看誰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確):

      16和20;65和130;4和15;18和24。

      得出兩個特殊情況:當兩個數是互質數時,最小公倍數是這兩個數的乘積;當兩個數有倍數關系時,最小公倍數是較大的數。

      4、總結:今天你們根據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學習,每個人的研究都非常成功,對于今天所學的內容還有什么疑問?

      三、回家作業布置(感興趣的同學做)

      世紀大道是浦東新區最為壯觀的軸線大道,它橫貫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起于東方明珠電視塔,止于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全長4200米。請你當一位設計師,在大道的一旁每隔()米種一棵香樟,在大道的另一旁每隔()米種一棵銀杏,那么,每()米一棵香樟和一棵銀杏正好面對面,這樣的情況共有()組相對的樹木。

      教學反思:

      我們的教學是要真正地為學生服務,教師的職責不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在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時幫他們把好舵。講臺不是老師的,而是師生共同的,誰都能在這里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只有在被肯定、被信任的時候,才能提高學習興趣、學習動機。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根據9加幾的計算方法,探索計算8、7、6加幾的方法。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指導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片

      2、學生觀察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說圖意,你會列式嗎?

      3、你能夠根據學過的方法計算嗎?

      二、學習新知,學生探索計算方法

      1、小組合作交流,怎樣計算?

      7+58+5

      2、學生匯報交流結果

      重點指導:湊十法

      3、學生說說你在計算中遇到的困難。

      4、反饋:

      5+6=

      三、課堂練習:

      1、計算

      8+6=7+6=6+6=

      101010

      2、速算比賽

      3、找朋友

      學生連線

      四、獨立作業:

      計算109頁4、5題

      五、課堂小結

      說說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本節課學生積極性很高,他們根據9加幾的計算方法,自主探索8、7、6加幾的計算方法,進一步感悟“湊十法”的計算方法。大多數學生在口算中,速度提高較快。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情境,進一步體會小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利用已有知識,自主探究除數是整數商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正確掌握已學過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小數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除數是整數,商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除得的結果有余數,補“0”繼續除。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情境主題圖

      開學了,班級購置了打掃衛生用具,買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買4個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計算?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獨立計算:18.6÷6 24÷4

      計算后說一說整數除法與小數除法的異同。

      二、對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師:復習題中的兩道問題同學們解決得非常好,如果老師把它們稍作改動,你還會不會計算呢?

      教師把情境題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嘗試,發現問題。

      請你嘗試計算這兩題,你發現了什么?

      2、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師:有余數還能不能繼續除下去?該怎么繼續除?試算18.9÷6

      3、討論交流,異中求同。

      (1)在小組內匯報自己的計算方法。

      (2)展示匯報。(可能出現第4頁中幾種不同的方法)

      (3)對比這幾種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發現,無論是轉化成整數,拆分整數與小數分別除,還是豎式的方法,都有一個 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數的末尾可以添“0”繼續除,在具體的情境中可以解釋為,18元里有6 個3元,9?里有6個1角,剩余的'3角可以換算成30分,30分里有6個5分,合在一起就 是3.15元。

      4、應用方法,歸納總結。

      豎式計算26÷4

      (1)引導學生發現,整數除以整數有余數時,可以在被除數個位后點小數點,添“0”繼續除,商的小數點一定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2)嘗試總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1、買16個玩具恐龍花了12元,平均每個玩具恐龍多少元?

      2、錯題診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題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豎式計算。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飛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時飛行11千米,蝴蝶每小時能飛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11-0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另类专区亚洲色 | 亚洲资源在线播放站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阿v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精品 亚洲国产性色AⅤ | 中文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 | 亚洲中文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