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班音樂教案匯編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禮貌用語:"你好"、"再見",并在老師的提醒下會正確使用。
2、熟悉歌曲,初步培養幼兒節奏感,學習按節奏拍手,根據歌曲內容進行簡單的歌表演。
活動準備:
歌曲《禮貌歌》
活動過程:
1、導入 手指游戲《變、變、變》
2、我們的'手指除了會變動物還很有禮貌呢,它們還會說:你好 、再見。老師用手指頭表演。
3、學習歌曲《禮貌歌》
教師帶著表情范唱歌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學習歌詞:按節奏朗誦歌詞。
熟悉旋律,填唱歌詞。
4、鞏固:結合歌詞做手指游戲。通過游戲,讓幼兒掌握"你好"、"再見"禮貌用語的正確用法。
唱"你好,你好,親愛的朋友"時,左右手握拳在胸前,人拇指相向,按節奏兩個人拇指互相點一點。唱"我們一起,快樂無比"時,拍手四次唱"再見,再見,親愛的朋友"時,左右手握拳在胸前相對,兩個大拇指互相彎曲,作點頭狀。唱"我們將再見"時,拍手四次。
教學反思:
這首歌曲的節奏型較為復雜、變化較多,特別是弱起節拍,幼兒難得接觸,不容易掌握。我一開始以“我昨天遇到不開心的事情”談話導入,一下子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根據兒歌的特點,活動的重難點定位在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并能用不同的音調朗誦兒歌,對小班教案《太陽和月亮》的改良。仿編兒歌不是本活動的重點,但可以讓幼兒替換部分內容,初步體驗仿編的快樂。
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及其描繪的畫面。感受白天的熱鬧與夜晚的寧靜,嘗試用合適的音調和動作朗誦并表演。
2.嘗試替換兒歌中的部分內容,較完整地表達“太陽出來了,×××醒來了”“月亮出來了。×××睡著了”。
準備:
1.幼兒已對白天和黑夜有所了解。
2.課件。
過程:
一、經驗回顧
師:白天,我們都在干什么?夜晚,我們又在于什么?(教師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白天是熱鬧的,夜晚是安靜的。)
二、欣賞畫面.感知兒歌內容
1.教師有感情地完整朗誦一遍兒歌,幫助幼兒初步感知兒歌的`內容。
師:老師帶來了一首兒歌,請你們仔細地聽一聽兒歌里都說了些什么,幼教之友《對小班教案《太陽和月亮》的改良》。
(教師朗誦第一段時節奏稍快,朗誦第二段時節奏舒緩。)
2.結臺課件.教師朗誦第二遍兒歌,幫助幼兒理解畫面內容。
三、理解、體驗、朗誦兒歌
1.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白天是怎樣的?(教師用兒歌中的語言歸納幼兒的回答,強調“白天真熱鬧”,并出示課件中白天的全景圖。)
2.月亮出來了,誰睡著了?夜晚是怎樣的?(教師用兒歌中的語言歸納幼兒的回答,強調“夜晚靜悄悄”,并出示課件中夜晚的全景圖。)
3.教師出示白天和夜晚的對比圖,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白天的熱鬧和夜晚的安靜。
4.教師播放課件,請幼兒再次完整欣賞兒歌。
5.教師播放課件,幼兒和教師 一起邊看畫面邊朗誦。
6.教師引導幼兒用合適的音調和動作朗誦兒歌。
7.教師根據兒歌中的角色將幼兒分成若干組.引導幼兒朗誦兒歌,重點嘗試用不同音調表現白天和夜晚。
四、嘗試仿編兒歌
1.白天,太陽出來了,除了小兔、小狗醒來了,還有誰也會醒來? (提醒幼兒完整表達“太陽出來了,×××醒來了”。)
2.夜晚,月亮出來了,小花、小草睡著了。還有誰也會睡著?(提醒幼兒完整表達“月亮出來了,×××睡著了”。)
3.教師完整朗誦一遍幼兒仿i編的兒歌。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本活動是在小班《熊的故事》這一主題背景下開展的,幼兒在前期已經對大小比較有了一定的經驗,并且對《三只熊》的故事有極大的興趣,因此結合音樂活動,將內容延伸到音樂中的低音與高音,通過熊爸爸與熊媽媽的形象,使幼兒在游戲中熟悉、辨別低音與高音。
活動目標:
1、在到小熊家做客的游戲情境中,試著根據聽辨音的高低表現三只熊的特征。
2、愿意跟唱歌曲,感受家庭的甜蜜。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能夠進行大小比較
2、材料準備:PPT、音帶
3、重難點:聽辨音的高低
活動過程:
媒體操作:播放第一張PPT
一、小熊出來玩
1、小小熊來了·今天有個好朋友要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學本領,看看是誰呀?
(出示小熊,并與幼兒打招呼)
·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啊,小熊們,讓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媒體操作:點擊第一張PPT上的喇叭按鈕,旋律律動
·小熊玩累了,我們回家休息吧。
2、小熊的家·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去熊寶寶家做客,想不想去呀?我們先來看看熊寶寶的家。
媒體操作:在第一張PPT上點擊,直到小熊行進到小屋前,點擊進入第二張PPT
·小熊的家里可能住著誰?
小結:在這幢美麗的大房子里住著三只小熊,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他們相親相愛的生活在一起。
二、到小熊家做客
1、熊爸爸來開門·我們一起來敲敲門,聽聽小熊家的誰會來開門呢?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敲門,學說'你好,請問有人在家嗎?')(教師在鋼琴低音區演奏旋律)
·你覺得可能是誰走出來開門?
小結:聲音聽上去低低的、重重的,果然熊爸爸走出來開門了。
媒體操作:點擊第二張PPT,出現熊爸爸·熊爸爸長得什么樣?
·熊爸爸長得那么胖,它會怎么走路?(請個別幼兒學學)
小結:熊爸爸胖胖的,肚子圓滾滾的`,走起路來慢悠悠。我們一起來學學熊爸爸走路。(幼兒模仿,教師鋼琴低音伴奏)
2、熊媽媽來開門·我們再敲敲門,聽聽這次誰會來為我們開門。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敲門,學說'你好,請問有人在家嗎?')(教師在鋼琴高音區演奏旋律)
·這次可能是誰走出來開門?為什么?
小結:聲音高高的、很好聽,熊媽媽來了。
媒體操作:點擊第二張PPT,出現熊媽媽
·熊媽媽長得什么樣?
小結:熊媽媽很苗條,走起路來扭扭扭。"(幼兒模仿,教師鋼琴高音伴奏)三、三只熊來表演
1、三只熊唱起來
·小熊一家請我們到他們的房子里去玩。
媒體操作:進入第三張PPT后,先點擊PPT中的喇叭,緊接著再播放PPT中的FLASH
·聽,熊寶寶一家還為我們唱起了歌呢。
媒體操作:進入第四張PPT,點擊PPT中的喇叭(教師先念歌詞后范唱)
2、三只熊跳起來
·三只熊相親相愛在一起,還跳起了舞(教師示范)
·你最喜歡三只熊里的誰?
3、小小熊跳起來。
·想不想和熊寶寶一起來跳跳舞呢。(教師帶領幼兒模仿)
·這首好聽又有趣的歌的名字就叫做《三只熊》。下次再到小熊家去做客吧!
四、結束活動
附歌曲歌詞:
有三只小熊住在一起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熊爸爸胖胖的熊媽媽很苗條熊寶寶很可愛一天一天長大了
活動反思:
教師在活動中提問準確,能關注幼兒的表現。當個別幼兒出現不合拍時教師能及時的指導,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注意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聆聽音樂以及用聲勢動作表現音樂時幼兒情緒好,回答問題積極主動,在最后的合作中能專注的看指揮,達到三聲部合奏的效果。
在活動中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師對重點目標的達成度關注的不夠,如果請幼兒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奏中能調換一下角色會更好。另外在樂器的擺放和樂器的選擇上在進行細致的斟酌會取得更加令人滿意的效果。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
2、用手表現不同的物體和動作。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小手的樣子
1、教師將兩食指相對做出小雞的尖嘴巴,嘰嘰嘰,你們好!將兩手心朝內撐開做小貓狀。喵喵喵,你們好!
2、剛才,老師用小手做出了誰的樣子/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3、小手還能做出什么樣子呢?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
二、小手做什么
1、幼兒欣賞一遍音樂,這首歌里用兩只小手做出了什么?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跟著音樂做動作,在最后六小節,可引導幼兒用稍快的`速度做動作
3、教師和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嘗試做動作
三、小手的歌
1、教師跟隨音樂做一遍動作。
2、幼兒跟隨音樂有選擇地做出自己理解的某些動作。
活動反思:
這次藝術活動從教學效果方面看,活動目標明確,所選教材內容和整個活動設計,都符合小班的年齡的特點和認知水平。而且活動過程緊緊圍繞活動目標,環環相扣,較好地完成了預設目標。
孩子在教學過程中表現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也充分體現了教師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小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跟隨兒歌韻律協調地念詞。
2、仿編兒歌中的動物名稱及叫聲。
3、初步掌握5以內的數。
【重點難點】
1、感受兒歌韻律,了解兒歌內容。
2、能根據游戲內容進行想象創編。
【活動準備】 大白鵝,小白鵝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引出主題。
頭戴紅帽子,身穿白袍子,說話伸脖子,走路擺架子。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大白鵝走路的樣子。
二、傾聽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
——大白鵝有5只有頑皮的小白鵝崽崽,它們很喜歡和媽媽玩捉迷藏的.游戲,請你們仔細聽老師念的“兒歌”,幫大白鵝找找小白鵝躲到哪里去了?
1、教師示范邊念兒歌邊用手指謠的方式表現兒歌。
2、引導幼兒一起以手指謠的方式有韻律的念兒歌。
三、仿編兒歌。
1、引導幼兒將小白鵝替換為其他的動物及其叫聲(如小花狗、汪汪汪;小花貓、喵喵喵)
2、逐步將兒歌中的量詞”5只”減到“4只、3只、2只、1只,增加游戲趣味性。
小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嘗試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體驗唱歌的快樂。
2、進一步體驗菜場歡樂、熱鬧的'景象。
活動準備:音樂
前期經驗:熟悉并會唱歌曲《菜場真熱鬧》
活動內容:
一、導入——激發情感
創設音樂情境,幼兒隨音樂用不同方式(節奏)走進活動室。
二、復習歌曲——菜場真熱鬧
1、齊唱歌曲《菜場真熱鬧》。
提示:
l唱歌時注意介紹菜時要干脆、輕快。
l唱歌時能夠表達表現菜場中熱鬧、歡樂的景象。
2、小結:在唱歌時注意唱好這些難唱的地方,整首歌曲就能唱得又輕松又好聽了。
三、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體驗唱歌的快樂
1、幼兒分組討論,嘗試演唱不同的唱歌形式。
剛才我們都是用齊唱的方法來唱這首《菜場真熱鬧》的。我知道你們一定還有許多方法可以唱這首歌,接下來請你找找你的好朋友,大家一起商量出一種方法來唱唱這首歌,等會請你們來表演,好么?
幼兒分組討論,嘗試不同唱法,教師巡回指導。
2、說說唱唱,幼兒交流分享不同的唱歌形式。
3、小結:其實唱歌的方法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唱法會讓同一首歌曲帶來不同的感受,讓菜場里熱鬧的聲音傳的更遠吧!
4、隨節奏游戲“回家”。
小班音樂教案 篇7
一、活動目的
1.啟發幼兒探索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引起幼兒對聲音的注意和興趣。
2.知道有聲和無聲,能區分聲音的快與慢、強與弱等特性。
二、活動準備
1.錄音機一臺,各種聲音磁帶一盤、音樂磁帶一盤。
2.小手鼓一面。
3.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一)游戲跟著指揮做
游戲目的:集中幼兒注意力,培養靈敏的反應能力。
游戲做法:孩子和老師一起圍坐成一個圓圈。根據老師指揮手勢的.不同,孩子們變換不同的動作。如老師雙手放在地上,幼兒就拍地;老師雙手放在膝蓋上,幼兒就停止動作;老師在胸前屈臂平抬雙手,
幼兒就拍手等等,動作規則可以自編。
(二)聲音在哪里
1.通過上面的游戲,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教學活動中。這時老師放錄音,讓幼兒仔細、安靜地聆聽。錄音中放出的是各種聲音,如不同動物的叫聲、小河流水的聲音、打雷下雨的聲音、鐘表的聲音、汽車的聲音等。
傾聽后,讓幼兒說出是什么發出的聲音,并模仿。然后,出示與這些聲音有關的圖片,幼兒聽錄音時,能迅速指出錄音對應的是哪張圖片的內容。
2.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除了以上聲音,生活中還有什么聲音?
3.讓幼兒試一試我們身上能發出什么聲音?
4.有聲和無聲:老師拿一面手鼓,有時擊鼓,有時不擊,這就是有聲和無聲。請孩子閉上眼睛,聽到鼓發出聲音時,就把手舉起來,沒有鼓聲就把手放下。
5.跟著鼓聲做動作。
(1)首先是非移動式的動作,用手模仿走路,這樣能更清楚地聽到鼓的節奏。
(2)然后起立,圍成一圈,讓幼兒跟著鼓聲走路。快、慢、停結合起來,讓孩子盡量配合鼓的節奏走。
(3)讓孩子即興發揮,可以向前走、向后走、繞圈走、蹲著走等等,只要能跟上鼓的節奏就可以。
注意這時要求孩子們要表現出鼓聲的特點:走、停、快、慢、強、弱。讓孩子用感官充分感知聲音的這些特性(最后可以請孩子當指揮擊鼓)。
6.讓幼兒傾聽“音樂”。
聽后告訴他們,音樂可以通過各種樂器演奏出來,也可以由人演唱出來,小朋友以后就可以和老師一起,慢慢地熟悉音樂,和音樂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讓音樂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簡易打擊樂器
學習目標:
培養對演奏樂器的興趣,發展節奏感和音樂感受力。
制作材料:
生活中的廢舊材料。
操作要求:
用于教學上教幼兒打擊節奏。
投放在音樂區供幼兒探索。
小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傾聽音樂前奏,用自然的聲音有節奏的演唱歌曲。
2、隨著音樂學習漱口的方法,感受講衛生的樂趣。
3、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4、了解多刷牙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準備一個小白兔的布偶玩具,一個干凈的水杯;教育掛圖《領域活動.藝術.漱口歌》
活動過程:
一、講述《講衛生的小白兔》,引出主題。
1、教師出示小白兔的布偶玩具講述:這是一直講衛生的小白兔,它的牙齒又白又整齊,可好看了。你們知道她沒太能吃完點心后、飯后都做了什么嗎?
3、觀察動作表演與教育掛圖,理解、記憶歌詞。
4、教師按歌詞的順序表演漱口的`動作,引導幼兒認真觀察。
5、逐一出示掛圖,與幼兒共同理解各掛圖的意義,教師用歌詞進行講解。出示及講解掛圖時應注意打亂順序。
6、教師邊朗誦邊表演,要求幼兒認真觀察后將掛圖按順序排好。
二、教師范唱,幫助幼兒感受歌曲,進一步記憶歌詞。
1、教師彈唱歌曲,幼兒邊欣賞邊學唱。
2、教師彈唱歌曲,幼兒按音樂的內容有節奏的進行表演。一兩遍后教師可視情況提示幼兒在念白處跟念。
三、指導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演唱。教師應提示幼兒認真傾聽音樂,在前奏結束后開始演唱。同時,根據幼兒學習情況,有輕聲帶唱逐步過渡到幼兒獨立演唱。
2、教師伴奏,幼兒邊唱邊表演。
活動延伸:
生活活動:午餐后播放音樂,組織幼兒按音樂提示幼兒正確漱口。
教學反思:
養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不能通過今天一個活動達成,而需要他們的老師,家長持之以恒地去引導與培養,作為保健老師,我也會經常性地關注幼兒的牙齒健康狀況,通過檢查等方式介入并指導。因此在后續活動中我還將進一步把生活課堂和家庭生活有效鏈接,形成了教育合力,逐漸把這種認識變成孩子自覺的行動。
小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理解歌詞內容,能有力、自豪地歌唱。
知道運動能抵御寒冷。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北風爺爺”對話音頻及圖片;《北風爺爺別神氣》歌曲音頻及伴奏、“北風爺爺別神氣”圖譜。
活動過程
播放對話音頻及圖片“北風爺爺”,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冬天到了,北風爺爺可神氣了,“呼呼”地吹著冷風,小動物們都害怕地躲進了家里。但飛飛非常勇敢,他要和北風爺爺比一比。
播放歌曲音頻及圖片《北風爺爺別神氣》,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飛飛是怎么和北風爺爺比試的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飛飛對北風爺爺說了什么?試試用歌詞里的'話說一說。
——他做了哪兩個動作把北風爺爺嚇跑了?
——為什么跑跑跑、跳跳跳能把北風爺爺嚇跑呢?(因為運動能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暖和,就
不怕北風爺爺了)
播放歌曲音頻、伴奏及圖譜《北風爺爺別神氣》,鼓勵幼兒有力、自豪地歌唱。
1、播放歌曲音頻及圖譜,引導幼兒跟唱歌曲。
2、播放歌曲伴奏及圖譜,鼓勵幼兒有力、自豪地演唱。
——要怎樣唱出飛飛非常勇敢的樣子?(大聲、有力地歌唱)
播放歌曲伴奏《北風爺爺別神氣》,引導幼兒創編歌詞。
——除了跑和跳,我們還可以做什么運動嚇跑北風爺爺?(走走走、爬爬爬、踢踢踢)
——試試把你們想的辦法唱出來。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表演區,投放歌曲伴奏《北風爺爺別神氣》,引導幼兒繼續創編歌詞并表演唱。
【小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教案06-13
小班的音樂教案01-03
小班音樂的教案02-28
小班音樂教案06-14
小班教案 | 小班音樂:青蛙音樂會08-25
小班音樂春天教案09-14
《小馬》小班音樂教案12-05
《魚》小班音樂教案12-05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03-01
小班音樂教案刷牙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