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數學教案范文集錦五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能不受物品的顏色、形狀、大小以及空間排列形式、空間距離等的因素的影響,行成數的守恒能力。
活動準備
海洋背景圖一張;小 魚貼板共六個;茶杯、茶盤共六套;玻璃杯2個;碗一個;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復習點數6。海洋里要舉行音樂舞會,與媽媽帶小魚來參加,請幼兒點數有多少條魚。
二. 學習數的守恒。
1. 幼兒表演。
(1)魚媽媽和她的.小魚們表演第一個動作,排成一個漂亮的隊形,請幼兒點數有幾條魚。
(2)魚媽媽和她的小魚們變換第二個隊形,請幼兒點數有幾條魚。
(3)魚媽媽和她的小魚們變換第三個隊形,請幼兒點數有幾條魚。
(4)請幼兒討論得出結論,無論排成什么樣的隊形,魚的數目不變。
2. 茶杯配茶盤。
(1)我們給每個茶杯配一個茶盤,看看茶盤夠不夠。配好后問:“茶杯和茶盤一樣多嗎?”
(2)將茶盤擺成一排,茶杯收攏或堆起,問:“想一想茶杯和茶盤一樣多嗎?”在將茶杯一一放在茶盤里。
(3)在將茶杯放開,茶盤疊在一起,再提問。
(4)總結: 雖然茶杯和茶盤不一樣大小、顏色、形狀,但數目一樣多。
3. 將兩只玻璃杯擺成一排,旁邊放著裝木珠的盒子,教師兩只手各拿一個木珠,同時分別放在兩個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時問:“這個杯中木珠與那個杯中木珠一樣多嗎?”如不一樣重新在做。
4. 請幼兒做兩種難度的操作單。活動延伸1. 用磁性圍棋排列圖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種圖案,并嘗試記錄。
2. 室外游戲——春風吹。
(1)幼兒自行分成若干組,每組幼兒人數相等。
(2)教師念兒歌:春風吹,春風輕輕的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吹來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3)兒歌一停,要求每組幼兒編排出各種各樣的隊形,然后說說:“我們組是*個人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在實驗操作中進一步感知液體的守恒現象。
2、探索發現判斷液體多少的多種方法。
3、愿意與同伴商量,合作進行液體的實驗操作。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在實驗操作中進一步感知液體的守恒現象。
難點:探索發現判斷液體多少的多種方法。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感知過守恒現象。
2、物質準備:
①大小(形狀)不一的瓶子(夠幼兒操作)、一次性透明塑料杯、量杯、寫有“多、少、一樣多”字樣的粘紙、彩色及時貼,幼兒用紅、綠液體等以上物品各若干;
②教師操作臺、紅、綠、藍、黃(其中這兩個容器的材料要不同)液體四瓶、相同一次性塑料杯兩只;
③空牛奶瓶、飲料瓶、沐浴露、洗發水等瓶子若干;
④記錄紙、筆。
四、活動過程:
(一)請求幫助,導入活動。
1、出示兩個裝有黃、藍液體的不同大小的瓶子,問: 這量杯水是否一樣多?
①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
②用幼兒說的方法證明兩杯水的容積的多與少,師幼共同討論方法的正誤。 (注意細節提示:操作時,要把杯中液體全部倒出,不能溢出,也不能有剩余部分)
(二)幼兒實驗操作,探索發現用多種方法比較液體的多少。
1、啟發幼兒用一個杯子比較液體的多少。(提示:操作臺上的材料可能會給你的實驗帶來幫助)
2、幼兒兩兩協商合作,實踐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個別幼兒上前邊演示邊講述操作方法。
4、引導幼兒用量杯精確比較液體的多少。
①介紹操作材料;
②提示操作要求。
5、幼兒再次合作實踐操作,并記錄。
6、師幼共同小結:比較液體的.多少可以利用兩個相同的杯子,也可以用一個杯子;在使用一個杯子比較時要記得用符號作好標記,以便分辨的清;最好的辦法是使用量杯,他能告訴我們多多少、少多少。
(三)拓展思考,生活遷移
1、生活中,哪些需要用量杯?
2、生活中的一些食品或日用品,你從那里能很快比較出他們的多少呢?
(四)延伸活動。
回家或去超市時去找一些液體物品,比較他們的多少。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大班數學活動:
按規律排序
【活動目的】
1、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比較,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并進行排序。
2、培養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小手、小腳圖片各6張,操作題5張;
2、紅、黃、綠雪花片各5份,籃子15個;
3、音樂《數高樓》;記號筆;紅、黃、綠三色粉筆;磁鐵。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幼聽音樂,做拍手、跺腳動作,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請你聽音樂跟隨老師來做動作好嗎?請小朋友記住自己做過的動作。
提問:剛才咱們做了什么動作?拍了幾次手?剁了幾次腳?我們做的動作有什么規律?(邊說邊展示教具)再往后要怎么排?
小結:看來不同物體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規律來排,只要看懂了前面的規律,大家就知道后面接著應該排什么了。咱們按照這個規律再來試試看(再次放音樂,讓幼兒根據規律動手,體驗規律對記憶的幫助。)
二、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
1.幼兒分組操作。
桌上有些積木,請你選兩種或三種不同的積木,來給他們有規律的排排隊。試一試,有幾種不同的排法?待會老師要請第一組和第二組的小朋友比比賽,看看哪一組的排法更多。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問:你是按照什么來排的?誰還有不同的排法?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記錄。)宣布第一局結果。
三、根據不同形狀排序。
圓形的雪花片你們排的那么好,那用不同的圖形能不能排。先給你們一分鐘時間把雪花片收好。
逐一出示前四張圖片。接下去要怎么排,誰來幫幫我?提示幼兒尋找規律。同意的給他鼓鼓掌,表示同意。
出示第五張圖片。什么的數量變?怎么變的?(引出的概念。) 按照一定的`規律依次減少的,叫遞減。那依次增多呢?(叫遞增)
四、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
1.幼兒分組操作。
接下來我們開始第二局比賽,請小朋友們按遞增或遞減的方法來給雪花片排排隊。試一試,有幾種不同的排法?看看這一局,你們能不能反敗為勝。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問:你是按照什么來排的?誰還有不同的排法?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記錄。)宣布第二局結果。
五、宣布比賽結果,進行獎勵。
收拾好桌上的雪花片,到老師這領取小禮品。
【活動延伸】
觀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
你在什么地方看過有規律的排序?是怎么排的?你覺得有順序的排列好嗎?為什么?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能根據畫面特征自主探索5的加法,并列出5的加法算式。
2. 初步理解加法中兩個部分數的互換規律。
3. 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活動準備:
1.5的加法式卡、5的加法圖。
2.蘋果(5的加法圖)、梨子(一道5的加法算式)、橘子(算式填寫完整)
活動過程:
1.以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秋天到了,很多動物約好一起去秋游,也邀請我們一起去呢。”
2.拍手游戲:復習5的組成
小動物們可開心啦!邀請我們一起玩“5的拍手游戲”。
師:“我拍1”幼兒:我拍4,師幼:我們一起拍拍手。
3.來了幾只動物。(幼兒看圖自主探索學習5的加法)
(1)集體探索5的第一組加法
教師:很多小動物都來了,我們看誰來了?(出示1只小兔)現在一共有幾只小兔呢?(又出示4只兔子)你能用三句話說清圖片的意思嗎?誰會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呢?1、4、5各表示什么?
(2)幼兒自主探索5的加法
①教師:還有哪些動物來了呢?請你從籃子里拿一張圖片,先學會用3句話說說圖片的'意思,再在圖片的下面列上算式。
②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③個別幼兒進行交流。(先用3句話說清圖意,再列出算式)
4.探索加法中兩個部分數的互換規律。
(1)教師把幼兒探索出的算式題貼在黑板上,讀一讀。
(2)為了讓大家看清楚些,我們一起來把它們分分類。(把相同數字的算式貼在一起。)
(3)請幼兒觀察2組算式,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
(4)小結加法中加號前后兩個數可以互換的規律。
5.游戲摘果子:復習鞏固
教師:小動物們來到了果園,摘了很多果子,但是一定要把果子上的題做對了,水果才能帶回家。
蘋果:看圖編題,列算式。
梨子:寫朋友題。
橘子:算式填寫完整。
(1)幼兒任選一種水果進行操作。
(2)評價操作情況。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從孩子身上的問題生發出的活動,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課題生成:
在以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為重點的《賣玩具》的社會彭動中,幼兒會不會算賬成了活動是否能順利開展的前提。女幼兒為了付給別人9元錢,好不容易從自己的口袋里數出九7元錢"(以圓片代替),結果,因為"錢"太多,對方沒拿好,撒了。既浪費了時間又影響了活動的正常開展,幼兒的思維似乎迢留在"l"和"許多"的水平上,對數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還肚糊,不能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針對這一問題我們設計了本課題。
活動目標:
1、了解數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復習10以內的`組成。
3、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教具:小豬木偶一個、磁鐵教具貓一只(身上標有7元)、磁鐵數字卡片若干(1、2、5);學具:貼有價錢的玩具若干,游戲用的硬幣和紙幣若干(元)、掛袋人手一只。循環游戲的作業單若干(作業單里的不同)。
活動過程:
1、復習數的概念。
(1)拍手數數:一個一個數~兩個兩個數一五個五個數;
(2)復習順數、倒數游戲"打電話";
(3)復習lO以內數的組成游戲"碰球"。
2、學習用幾個小數組合成大數的方法付錢。
(1)情境表演"小豬買玩具",提出問題,啟發幼兒思考①出示木偶小豬,創設情景,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摯熱。
教師邊操縱木偶小豬邊說:"我是小豬,自從上次小我賣掉舊玩具,我就經常賣掉舊玩具,去買新玩具。瞧,了,我去買新玩具啦!"②設計小豬遇到困難的情節,激起幼兒積極思考的:
買賣對話:
"賣大狗,我的大狗9元一只。"(賣方配班老師)"這只狗我喜歡,我有錢,我買了。"(買方小豬)"這是1元,這是2元,這是5元,噯,怎么沒有9元起,我沒有9元錢,便宜點賣嗎?"(買方)"不能便宜,你的口袋里有九元錢,你動動腦筋想一想?
老師:"小豬口袋里的錢夠嗎?它應該怎么付錢?"③個別操作,集體驗算。(引導幼兒思考幾種不同法,如兩個l元、一個2元和一個5元合起來是9元等。)
(2)出示磁鐵教具貓(標有7元)、數字卡片(標有1的圓形卡片若干,代替錢),和幼兒共同討論并演示數的分的關系。
提問:"買價格7元的玩具貓可以怎么付錢?"(鼓勵多種組合的方法。)重點:理解總數都是由幾個部分組成。
(3)幼兒玩循環游戲。
教師講解游戲的要求及玩法:"你們想去買玩具嗎?要買玩具首先要學會算賬。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有的需要你右分合里添數字,有的需要你根據玩具的價格在要付的錢上打勾,小朋友要仔細想一想,算一算,比如作業單左邊的玩具賣多少錢,如果你要買,應該怎么付錢呢?你就在右邊要付的錢上打上勾。"
3、嘗試用組合付錢的方法買玩具。
(1)"現在老師是營業員,你們想來買玩具嗎?"(請3~4個幼兒嘗試買玩具。)
(2)"你們想當營業員嗎?這次,不僅買玩具的小朋友要算賬,賣玩具的小朋友更要動腦筋,可不能收錯了錢。"(將幼兒分成兩組,輪流買賣玩具。)
(3)交流付錢的經驗,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反思:
變廢為寶人人都知道,但是自己的舊玩具變成新玩具,可能人們還沒想到。本活動將環保教育、創新教育、人際交往、數量關系等方面的內容綜合在一起,以玩具買賣會為形式,實現目標。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高漲,為了賣掉自己的玩具,熱情地大聲吆喝,拉攏顧客,宣傳自己玩具的優點,甚至不惜降價……孩子真正體會到買到新玩具的快樂,更懂得了舊玩具的作用。活動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分析能力。更擴大了孩子的人際交往,為孩子今后走入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的數學教案11-05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7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06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8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9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12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04
大班我的數學教案10-15
大班數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