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06-14 14:13:3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六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0頁~3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探索和發現規律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國慶節公園、街道到處張燈結彩,彩旗招展。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出示教材例1場景圖)師:這是其中的一個美麗場景,我們一起看這一幅圖,從圖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燈、彩旗),說一說你都發現了什么?(彩燈、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規律的.。)說一說排列的規律。

      師:象這樣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規律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排列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二、自主探究,體會多樣的解題策略

      過渡語:你們觀察得特細致,說得很好,找到了他們排列的規律,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1、首先我們先看盆花(點擊出示盆花小圖)

      初步提問:在圖中,我們能看到幾盆花?如果繼續照這樣擺下去,從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顏色的?(藍色)第10盆花是什么顏色的?(紅色)

      2、深度提問: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顏色的花?能解決這個問題嗎?(等待2秒,出示要求)[生先猜一猜]

      這僅僅是我們的猜測,猜測就一定正確嗎?還得驗證?還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決過程畫在或寫在紙上嗎?[出示要求。]

     、偬峁┳銐驎r空,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試著解決;

     、诖蠖鄶祵W生形成初步的認識之后,再組織學生在小組里交流。

      [教師注意每個小組交流情況,發現不同的策略,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作適當調整。]

      3、全班交流。

      引導:同學們已經在小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誰愿意把你們小組的意見介紹給全班同學?[學生站在位置上口頭說,教師適時展示、寫算式、追問][不打斷]

      學生小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隨生適當板書:畫圖推想計算]

      (1)畫圖的策略:○●○●○●○●○●○●○●○(○表示藍花,●表示紅花)第15盆是藍花。

      教師提問:你一共畫了多少個“圓”?

      (2)列舉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藍花,第2、4、6……盆都是紅花。第15盆是藍花。

      教師提問:其他同學明白這種想法的意思嗎?(引導說出位置是單數的都是藍花,雙數的都是紅花)

     。3)計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組,15÷2=7(組)……1(盆),第15盆是藍花。

      [學生說,師板書:15÷2=7(組)……1(盆)答:第15盆是藍花。]

      針對算式,教師提問:能說說2是從哪里來的?7什么意思?1呢?

      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結合前面學生畫的圖解釋:點擊演示

      ○●○●○●○●○●○●○

      師述:像這樣,每2盆花看作一組,把15÷2=7,那就有這樣的7組。

      注意7的單位是“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為什么?

      強調:第15盆花的顏色和每組中的第幾盆花相同?

      三、欣賞、感受規律之美

      1、大自然中有著許多周而復始不斷循環的現象。(日出日落,月圓月缺,潮漲潮落,春夏秋冬…)

      2、生活中規律。(紅綠燈、霓虹燈、室內布置、服飾刺繡等)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規律呢,也是這樣的呀。課后請你用自己的眼睛發現生活的更多的有規律的現象,并且用我們的所學到數學知識美化我們的生活吧。

      四、引導反思,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一些事物按一定的規律反復出現的現象,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同學們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許有規律現象,等待著我們進一步的探索。

      五、課后作業

      補充習題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69頁例7、“想想算算”,練習十四第1~4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理解被減數中間有0的退位減法的算理,初步掌握這種退位減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筆算:514-317=2631-784=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7

     。1)出示例7。老師寫出豎式,并在計數器上拔403。

      提問:個位夠減嗎?個位不夠減要從哪一位退1?十位上是0,你們認為應該怎么辦?

      老師邊在計數器上演示,邊和講解:個位上3減7不夠減,要從十位上退1,十位是0,就要再從百位上退1。這時老師在計數器的百位上拔去一個珠子,并在豎式上把百位上的4劃去,在它的上面寫3。

      提問:從百位退1給哪一位?是幾個幾?

      學生回答后,老師把百位上拔起的一個珠子拔去,在十位上拔上10個珠,在豎式的十位上將0劃去,在它的上面寫上10。

      提問:再從十位上退1給哪一位?是幾個幾?

      學生回答后,老師在十位上拔去1個珠子,在個位上拔上10個珠子,并在豎式的十位上將10劃去,在它的上面寫9,在個痊上將3劃去,在它的上面寫13。

      請學生把剛才退位的過程在小組里完整地說一說。

      指名學生說一說退位過程。

      提問:現在被減數個位上應該是幾?夠不夠減去7,得幾?學生回答后,老師在計數器的`個位上拔去7,在豎式橫線下的個位上寫6。

      提問:現在被減數十位上是幾?為什么是9?十位上要減去幾,得幾?學生回答后,老師在計數器上拔去2,在豎式橫線下的十位上寫7。

      提問:現在被減數百位上是幾?要減去幾?得幾?

      學生回答后,老師在計數器上的百痊上拔去1,并在豎式橫線下的百位上寫2。

      讓學生看著黑板完整地說一說計算過程。

      (2)指導學生看課本例7,然后再請學生回答:退位以后,每一位分別是幾減幾,為什么?

      老師示范豎式的書寫格式,并指出平時計算時,除了退位點以外,退位過程一般不寫。

      2、做課本第69頁上的“想想做做”。

      做完后讓選取幾道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3、做練習十四第2題前兩題。

      4、說出下面哪一道題十位上用9減8,哪一道題用10減8。

      506-283502-283

      三、布置作業

      四、練習十四第2、第4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37~38頁的教學內容,第41頁課堂活動第1題。

      【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器,了解計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稱及功能。

      2.知道計算器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能正確使用計算器加減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古時候人們用什么工具計算嗎?

      2介紹算盤,引出計算器。

      二、了解計算器多媒體

      出示多位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試題。6897+5329+91267830+6780-136007328-1680-20xx

      教師:你準備采用怎樣的方法使計算又快又準?

     。ǘ嗝襟w出示選擇項目)口算、筆算、珠算、計算器、其他。

      學生:計算器。教師:為什么想到用計算器?

      學生1:因為數太大,步驟太多了。學生2:因為計算器算得很快,我以前用過。

      學生3:不用打草稿。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人們使用計算器?

      學生:(略)

      教師:計算器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而且計算器算得又快又準,還攜帶方便,易操作。今天這節課我們來認識計算器好嗎?

      三、認識計算器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認識計算器

      “認一認”的計算器示意圖,學生邊說,教師邊顯示計算器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我們的計算器上都有+、-、×、÷號,還有等號。

      教師:+、-、×、÷號這四個鍵,叫做四則運算鍵。

      學生:我們的計算器上都有一個小小的屏幕。

      教師:這個屏幕是計算器的顯示屏。

      學生1:老師,我們的計算器上都有小數點。

      學生2:我們的計算器上都有0~9這十個數字。

      教師:這些鍵,叫數字鍵。

      學生3:我們的計算器都有“開關”。

      教師:請你上臺給大家示范。

     。▽W生上臺示范)

      教師:寫有“ ON/C”的鍵是開機鍵,寫有“ OFF”的鍵是關機鍵。

      教師:你們知道開機鍵,除了開機以外還有其他的作用嗎?

      學生4:把屏幕上的數變為“0”。

      教師:開機鍵除了可以開機以外,還可以取消屏幕上的數,我們來試一試,請在計算器上輸入“ 280”,再按開機鍵,“ 280”就變為多少了?(0)

      教師:計算器上有一個鍵標有“ CCE”,誰知道這個鍵是什么鍵?

      教師:“CCE”這個鍵是清除數據鍵。我們在輸入數據的時候,如果數據輸錯了,就可以用這個鍵清除輸入錯誤的數字,如果我們是要輸入 563,你就可以按一次“CCE”就清除了“ 536”,然后再重新輸入“ 563”。

      學生:我的計算器上還有很多奇怪的符號。

      教師:對,我們以后學了更多的知識,就可以用這些功能鍵了。

      教師: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計算器上各有些什么鍵?

      四、教學

      例1

      教師:同學們已經認識了計算器,你們會用計算器來計算加減法嗎?請同學們用計算器來計算181+63,181-63。有問題的.同學請舉手。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收集問題。)請學生上展示臺。

      學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顯示“244”。

      (邊說邊演示)

      教師:剛才有同學有疑問,請把你們的問題告訴大家。

      學生1:如果我們要用計算器計算下一道題,該怎么辦?

      學生2:按一下開機鍵,因為開機鍵可以清屏。

     。ㄓ幸蓡柕耐瑢W恍然大悟)

      教師:對了,我們做完一次計算,就要按一次開機鍵,把屏幕上的數據消除變為“0”,這樣才好進行下一次計算。教師:181-63,你們又怎樣按計算器的呢?學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就顯示結果“118”。

      教師:81+63輸成了181+53,該怎么辦呢?

      學生1:按“CCE”,清除“53”,再輸入“63”。

     。ㄉ吓_演示)

      學生2:還可以用再加10的方法。

      學生3:還可以按開機鍵,然后重新輸入“181+63”。

      教師: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

      五、課堂活動

      第41頁課堂活動第1題。

      六、課堂小結

      在今天的數學課上,你有什么收獲?

      [點評:在計算器的認識和用計算器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能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的良好習慣。

      教學方法:以智慧爺爺送禮物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認識銳角和鈍角以及他們的判斷方法,然后通過做角、找角、分角、畫角、拼角等多種形式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的認識。

      教學具準備:每組一盒畫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智慧爺爺托老師帶給大家一件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現在就在你們桌上的盒子里,趕快打開來看一看。不過在看之前智慧爺爺還有個小小的要求,就是看過之后各組要把盒子里的東西按一定的標準分一分,行嗎?好,開始行動。

      1.各小組倒出來后發現是相同的卡片上畫著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組試分。

      2.小組派代表匯報分的結果。(一般會分成兩類:直角和其他的角)

      3.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點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皇宮,來研究有關角的問題。

      二、認識銳角和鈍角

      1.引導學生用剛才分出的第二類角與直角比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點?

      2.小組合作比較大小,然后交流比較方法和結果。

      3.根據比較結果再次對盒子中的角進行分類,并且展示分的結果。

      4.教師根據學生的分類結果給出各種角的名稱(即銳角與鈍角)以及判斷標準。

      5.鼓勵學生說說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還有銳角或鈍角。

      三、組織活動,鞏固認角

      1.做角: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活動方式做出不同的角鞏固對三種角的認識。(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動角的方式進行練習。)

      2.找角: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找出角并分類放入相應的房子里。

      師:直角、銳角、鈍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來休息,同學們,你愿意幫他們嗎?

     。ǘ嗝襟w課件出示事物圖P391題圖以及標有三種角的三所房子。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動態效果從實物中抽取出學生說的角,分類把角送回家。)

      四、畫角

      1.大家真是愛幫助人的好孩子,這些角為了感謝大家想為自己畫一些像送給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樣的畫像呢?能試著把你希望得到的畫像畫出來嗎?

      2.學生獨立嘗試畫出自己喜歡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判斷是哪一類角。

      3.展示自己畫的角并交流畫角的方法。(教師對學生想出的多種合理方法要予以肯定和鼓勵。)

      五、拓展活動

      同學們在研究角的過程中,三角板幫了我們的大忙,為了感謝三角板,我們來一起陪它做個游戲,輕松一下,好嗎?

      1.引導學生用三角板做拼擺圖形的游戲。

      2.各組交流拼出的是什么圖形,在此圖形中有幾個角,分別是什么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組成?

      六、總結。

      第二課時平移和旋轉(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現象。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在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具的準備:錄像、P133的學具、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村正在為咱們學校修建一所新校園,你高興嗎?想不想去看看?播放錄像:工地上工人們正在乘著升降機在上樓,樓房里有幾位工人正在安裝推拉窗,并不時的推一推、拉一拉。

      二、初步感知平移現象

      1.引導學生說說片中的.工人在干什么?升降機和推拉窗分別是怎樣運動的?

      2.告訴學生像這樣的現象就是平移現象。

      3.鼓勵學生小組討論判斷平移現象的標準,并在全班交流,教師要及時點撥。

      4.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現象?

      三、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

      1.組織學生做游戲:小組合作利用P133的學具拉一拉開展游戲,體會平移現象,同時,數一數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案?

      2.引導交流,對找出多種搭配方案的小組要予以肯定和鼓勵。

      四、利用方格紙鞏固認識

      動態課件呈現:方格紙上的小船行使圖。

      1.引導學生說說小船是在平移嗎?為什么?

      2.引導學生感知平移的方向與距離所表示的含義:

      (1)小組討論:小船正在向哪邊平移?(右邊)移了幾格?(八格)

      (2)各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然后教師利用動態課件慢速展示平移過程,學生一起跟著數小格,真切的體會平移的距離。

      3.設疑,對學生初步滲透兩次平移的思想。

      如果小船向左平移三格將會在什么位置?(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交流,最后動態演示驗證);再向下平移三格呢?(小組再次討論交流。)

      五、擴展活動

      課件出示P444題圖,配上淡色方格。

      1.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哪些小魚平移后可以與紅色小魚重合?

      2.交流討論結果,并說說白色小魚怎樣平移后,可以到達紅色小魚的位置?

      3.獨立給可以經平移后重合的白色小魚涂上紅色。

      4.引導觀察這些紅色小魚有什么共同特點?

      六、總結。

      第三課時平移和旋轉(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現象。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方法】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進行觀察、操作,從而感知旋轉現象,然后通過觀察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樂場情景和做游戲的形式進一步鞏固認識。

      【教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一個紙風車、每人一枚硬幣、P131、P135的學具、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課前要求大家做的紙風車做好了嗎?會玩嗎?讓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不過有個小要求,就是要邊玩邊注意觀察。

      二、感知旋轉現象。

      1.認識旋轉現象。

     。1)剛才大家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什么了嗎?引導學生說說紙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2)你能給這種運動取個好聽的名字嗎?(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揭示數學上的名稱──旋轉。

     。3)鼓勵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旋轉現象?

      2.觀察感知

      引導學生做(P44下面做一做)游戲:

     。1)引導學生觀察圓片是什么顏色的?

      (2)小組合作旋轉圓片,觀察旋轉時圓片的顏色變化,感受旋轉帶來的神奇效果。

      3.操作感知

      引導學生獨立做轉硬幣的游戲,來進一步體會旋轉的現象。

      三、體會區別,鞏固認識。

      1.動態效果出示游樂場的主題圖。

      (1)說說畫面上都有哪些活動?

     。2)先在小組內說說哪些活動是平移現象,哪些活動是旋轉現象?再在全班交流。

      2.游戲。

      鼓勵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示平移和旋轉這兩種現象(先在小組內自由嘗試,再派代表在全班表演。)

      四、拓展練習。

      1.引導學生將P131的學具剪下來,小組合作拼一拼,看可以拼出什么?有多少種拼法?(要注意對學生求異思維的肯定和鼓勵。)

      2.游戲:將P135的學具剪下來轉一轉,小組討論有多少種搭配方法,其中哪些方法比較合適?

      五、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人民幣,能識別1元以內的人民幣,知道元、角、分時人民幣的單位,認識1元=10角,1角=10分。

      2、經歷人民幣的識別過程,體會1元以內各種人民幣的幣值,通過簡單的模擬活動,培養簡單的換錢、算錢、付錢的技能,發展多角度的思考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參與小組的交流,體驗主動學習的作用,發展主動學習、合作交流的意識;了解人民幣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的面值及人民幣的單位

      教學難點:

      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進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學準備:

      1元以內的紙幣、硬幣若干;鉛筆、橡皮、尺子、羽毛球、郵票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談話: 小朋友,你們買過東西嗎?買東西需要什么?(錢)

      對了,錢在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名稱。美國的錢叫做美元,英國的錢叫做英鎊,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做什么嗎?(人民幣)

      揭題: 小朋友真聰明,我們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幣,每張人民幣面值大小不一,有幾元的,有幾角的,有幾分的。為了了解人民幣的一些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元、角、分。(板書課題)

      二、 認識人民幣

      1、 4人小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銀行中拿兩張你認識的人民幣,并在小組里說一說: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幣?是怎樣認識的?

      引導: 人民幣有兩種,一種是紙幣,一種是硬幣。誰愿意向小朋友介紹一下你認識的人民幣?你是怎樣認識的?

      2、根據教師的統一要求拿出相應的人民幣。

      要求: 下面請每個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幣。

      板書: 1元。(教師把1元紙幣、硬幣都貼在黑板上,紙幣正面朝上)

      用同樣的方法認識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課件展示1元以內的紙幣。歸納: 紙幣上都印有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有勞動人民的.頭像、中國人民銀行,另一面都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人民幣是受法律保護的。小朋友應該愛護人民幣,不要在上面亂涂亂畫,更不能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們,你們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練一練。

      指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

      學生完成后用課件展示答案,共同訂正。

      三、 認識進率

      1、談話: 有個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媽媽買的一件黃顏色的新衣服,放學后豆豆來到了一家玩具店。(課件展示例題情境圖)

      提問: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學生可能回答

     。1) 玩具店里有鋼筆、計算器、練習本等

     。2) 還有兩個小朋友在買東西。

      (3) 鋼筆的價錢是5元,計算器的價錢是20元,練習本的價錢是1元等

      提問: 豆豆想買1本練習本,他應該付給營業員阿姨多少錢呢?(1元)他可以怎樣付1元錢?

      讓學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給小朋友看,幾個小朋友在講臺前站一排,可以是10個1角的、2個5角的、5個2角的、1個1元的等等。

      引導: 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種方法都是付幾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們來看看豆豆怎樣付這1元的。

     。ㄕn件展示,豆豆說:“我付10角可以嗎?”)

      提問: 小朋友,你們說可以嗎?為什么?

     。ǔ鍪緢D)板書: 1元=10角

      2、引導: 根據1元=10角,請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幾分?

     。ǔ鍪緢D)板書: 1角=10分(學生齊讀一遍)

      3、指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完成后,教師把不同的取幣方法都展示出來,并追問:哪一種方法最簡單?

      四、 簡單購物

      1、談話: 老師今天開了一家小小商店,你們愿意上我這來買東西嗎?開業之前我需要一些零錢,誰愿意跟我換一換零錢?

      教師用1元分別和不同的學生換5角、2角、1角的零錢。

      填空: 1張1元可以換( )張5角;

      ( )張2角可以換1張1元;

      1張1元可以換( )張1角。

      2、同桌互相換零錢,活動1分鐘。(教師輔導)

      3、引導: 換完了零錢,我的商店開張了?匆豢次屹u的有哪些東西?

      課件呈現: 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鉛筆4角,自動鉛筆7角,尺子3角,郵票8角。

      提問: 你想買什么?

      誰想買郵票?你打算怎樣付這8角錢?有誰和他的付錢方法不一樣?

      幾名學生上臺買郵票,一手拿郵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錢展示給全班學生看。

      4、招聘營業員,學生互相購物。

      談話: 我當了經理后,想招聘一名營業員,條件是服務熱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對賬。其余的小朋友準備好1元人民幣來買你想買的東西。

      學生活動2分鐘,對表現好的小朋友進行鼓勵表揚。

      5、延伸練習。

      小組討論: 1元錢可以買哪2樣東西?如果買3樣東西,可以怎樣買?

      五、 全課總結

      小朋友,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 課后作業

      1、幫助媽媽買一樣東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價錢大約是1元?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圓柱的側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例2是求圓柱的表面積。先說明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在給出圓柱表面積的展開圖,讓學生了解圓柱表面積的組成部分,求表面積。例3是讓學生運用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求出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的`用料,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讓學生了解進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動手能力不是很強,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較少。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運用公式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和掌握求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ㄒ唬﹦撛O生活情景,激勵自主探索

      在導入新課時,老師用孩子們喜歡喝飲料的愛好創建生活情景:“同學們愛喝飲料嗎?”“愛喝!薄敖o你一個飲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有的問題以后在研究,今天我們來解決用料問題。假如你是一個小小設計師,要設計一個飲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鐵皮?”

     。ǘ﹦撛O探究空間,主動發現新知

      1、 認識圓柱的表面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飲料罐”(出示模型)薄紙殼當鐵皮,你們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個圓筒,要剪兩個圓粘合在圓筒的兩邊就行了。

      師:用什么形狀的紙來做卷筒呢? (有的學生動手剪開模型)

      生:我知道了,圓筒是用長方形紙卷成的

      師:各小組試試看,這位同學說的對嗎?

     。ㄆ渌〗M也剪開模型,有的得到了長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邊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師:還有別的可能嗎?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話,就不是這種圓柱形的飲料罐了。

      (評析:學生能拆開紙盒看個究竟,說明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生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完成了對圓柱各部分組成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2、 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師:我們先研究把圓筒剪開展平是一個長方形的情況。“求這個飲料罐要用鐵皮多少?”這一事件從數學角度看,是個怎樣得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思考、議。

      生A:它是圓柱體:兩端是同樣的兩個圓,當中是長方形鐵皮卷成的圓柱。

      生B:求飲料罐鐵皮用料面積就是求:

      圓面積X2+ 長方形面積

      生C:必須知道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長和寬才能求面積。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積。

      師:我們讓這位同學談談他的想法。

      生D: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相等,長方形的寬與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就可求出長方形的長,也可求出圓的面積。

      師隨著板書:長方形 = 長 × 寬

      ↓ ↓ ↓

      圓柱的側面積 = 底面周長 × 高

     。ㄈ┳灾骺偨Y規律 驗證領悟新知

      讓學生就順利地導出了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 S = 2 r h

      師:如果圓住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是否也適用呢?

      學生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適用的結論。

      (四)解決生活問題 深化所學新知

      師:大家談得很好,現在小組合作,計算出“飲料罐”的鐵皮面積。

      生匯報。

      師:通過計算,你有哪些收獲?

      生E:我知道了,圓柱的則面積等于地面周長乘以高,圓柱的表面積等于則面積加上底面積和的兩倍。

      生F:在得數保留時,我覺得應該用進一法取值,因為用料問題應比實際多一些,因為有損耗,所以要用進一法。

      板書設計

      長方形 = 長 × 寬

      ↓ ↓ ↓

      圓柱的側面積 = 底面周長 × 高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3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5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5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国产精品线久久 | 日韩精品少妇视频网 | 亚洲欧美丝袜久久精品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精品在线专区 | 亚洲中文字幕a∨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