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8-05 14:41:03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語文教案范文錦集8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語文教案范文錦集8篇

    語文教案 篇1

      目的:

      1、體會作者筆下秋的意境,品味課文中精到細膩的語言;

      2、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學能力。

      課時:

      一課時 。

      重點:

      加強朗讀,品味語言。

      難點:

      課文朗讀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步驟:

      一、板書課題,簡介背景(出示投影片1)

      二、理清思路,劃分段落

      1、課文分四個部分:思秋、繪秋、議秋、戀秋。

      2、“繪秋”部分有五幅圖畫:破屋秋色、街頭落蕊、室內蟬鳴、橋頭秋雨、庭院秋果。(依次出示投影片2、3、4、5、6。學生找出有關段落)

      三、品味語言,體會意境

      1、討論分析“破屋秋色圖”。(出示投影片2)

      (1)聽錄音,找出描寫對象、景物色彩和人物動作(出示投影片7)

      (2)反復誦讀,體會意境。

      (3)歸納品味語言方法

      1:找出關鍵詞語。

      2、討論分析“街頭落蕊”圖。(出示投影片3)

      (1) 聽錄音,找出關鍵詞語。

      (2)品味“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句。

      (3)歸納品味語言方法2:比較不同句式。

      3、討論分析“橋頭秋雨”圖。

      (1)學生朗讀、品味。

      (2)歸納品味語言方法3:體會深層含義。

      四、歸納總結,布置練習

      1、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出品味語言的`其他方法,如:品味語言方法4:誦讀精彩文段 等等。

      2、歸納品味語言的四條方法:(出示投影片8)

      找出關鍵詞語;比較不同句式;體會深層含義;誦讀精彩文段

      3、要求學生課后誦讀,繼續品味其他精妙語言,并總結出更多品味語言的方法。

      附板書:

      理清思路 品味語言

      思秋 方法1:找出關鍵詞語

      繪秋 方法2:比較不同句式

      議秋 方法3:體會深層含義

      戀秋 方法4:誦讀精彩文段

    語文教案 篇2

      【創意說明】

      1、閱讀背誦,體悟詩的情感和意境。

      2、研讀品味,培養鑒賞古詩的能力。

      3.反復閱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能力。

      【教學步驟】

      飲酒(其五)

      一、導入

      舊時代的一些詩人,對現實不滿,退居山野,避入鄉村,通過對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園風光的歌詠以抒發情懷。這類詩被稱為田園詩,寫這類詩的詩人也就被稱為田園詩人了。陶淵明就是我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園詩人。

      二、誦讀理解

      1、反復誦讀《飲酒》,注意讀出詩人清高、自得的感情。

      2、學生介紹作家作品:

      (復習《五柳先生傳》的文學常識)

      據說,《飲酒》詩都是陶淵明在飲酒以后寫的,但所寫詩的`內容不一定與飲酒的事情有關,抒寫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詩寫作時間大約是作者歸田的第20年(417年)。

      3、解讀詩歌:

      通過課堂討論,師生共同研討詩歌:

      ⑴ 這首詩還有沒有不能理解的字詞了?

      ⑵ “結廬在人境”和“而無車馬喧”不是矛盾了嗎?

      ⑶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樣的意?

      ⑷ 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⑸ 這首詩歌你最喜歡哪幾句?為什么?

      明確:

      ⑴ ① 喧:吵鬧的聲音。

      ② 君:指陶淵明。這句是假設有人問陶淵明。

      ③ 心遠地自偏:自己的心靈已經遠離了塵俗的牽纏,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顯得清靜起來了。

      ④ 辨:說明。

      ⑤ 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語言來表達。

      ⑵ 不矛盾,因為“車馬”是達官貴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囂,而詩人歸隱田園,雖沒離開“人境”,但心情舒適,志趣高遠自然不受攪擾。

      ⑶ 人的自然本性。

      ⑷ 表達了詩人厭惡官場的虛偽、黑暗,從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獲得恬靜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⑸ 各抒己見

      三、當堂背誦

    語文教案 篇3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二、教材賞析

      這是篇寓言,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的事。這個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他只注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不管,鄰居勸他,他也不聽,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如果只顧葫蘆,不管葉子,到頭來,葫蘆也長不成。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共有四個自然段,以葫蘆的變化為線索向讀者展開一個可笑的故事。

      文章開篇著力描寫了葫蘆長勢之好和種葫蘆人高興、喜愛的心情。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透過這些短語,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幅長勢旺盛的葫蘆圖。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都去看幾次就是天天都去看幾次,沒有一天不去看幾次。這兩句話把種葫蘆人高興的心情和對葫蘆的喜愛之情鮮明地勾勒出來。

      從這段中我們還能了解到葫蘆的生長過程:長葉→開花→花謝→結出小葫蘆。本段第一句中的葫蘆是指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指的是葫蘆的果實。

      第二自然段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蚜蟲是害蟲,專門吸植物的幼苗、嫩葉的汁液。有幾個蚜蟲怕什么!由此可以想象那個人的滿不在乎。種葫蘆的人特別希望小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賽過,勝過、超過的意思。自言自語就是自己跟自己說話。

      第三自然段講一個鄰居勸他治葉子上的蚜蟲,他也不聽,認為葉子上的蚜蟲跟葫蘆沒有關系,不妨礙葫蘆的生長。鄰居的催促快治一治與種葫蘆人的不以為然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形成對比,預示著一定得不到葫蘆的必然結果。

      第四自然段講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那么葉子和葫蘆有什么關系?

      葉子是植物營養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如果葉子上生了蟲子,蟲子越來越多,最后蟲子把葉子吃光了,葫蘆就會缺少水分和養料,就會變黃落掉,就得不到葫蘆。

      種葫蘆人的無知、自以為是使他自己的期盼落空。這個故事成為了警示人們的極好教材: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要改正,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

      本文語言樸實,用詞準確。如,長滿了綠葉,滿是說葉子長得很多,郁郁蔥蔥,十分茂盛的樣子。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掛就是結的意思。這里用掛比用結更準確,因為葫蘆的柄長,從藤上垂落下來,就像掛在那里一樣,十分可愛。葫蘆的柄很長,從藤上垂下來,像掛在那里一樣)一個掛就寫出了小葫蘆的可愛。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那個人只要葫蘆的形象。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我的影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影子是光學現象,文章圍繞形和影子、光源和影子,動作和影子幾方面寫我觀察到的現象,我的想象以及我的感覺,一個活潑、好奇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

      【設計思路】

      1、謎語導課,引起興趣。

      2、趣學教材,小組交流、討論、實驗、相互合作,得出答案。

      3、戶外觀察,進行實踐、創新。

      4、課后擴展,滿足好奇心。

      【學生分析】

      二年級學生,已經基本脫離了幼兒時期的幼稚,他們對任何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對什么事情都想弄個明白,課間休息時,常常有學生興沖沖地跑到我跟前問長問短,問東問西。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影子的變化規律。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認讀本課10個二類字,會口頭組詞、擴詞;能寫好本課的7個生字。

      3、能仿照課文中的幾種例句造句,如會用:一會兒一會兒練習說話。

      4、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學習重點】

      熟讀課文,認讀10個二類字;寫好7個生字,會用一會兒一會兒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學習難點】

      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習準備】

      1、手電、實物。

      2、觀察陽光下自己的影子。

      【學習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猜謎語:一只小黑狗,沉默不開口。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

      二、初步感知課文

      1、自讀課文,標出不認識的生字,運用學過的辦法認出生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查檢字表、問別人、)

      2、請生嘗試讀課文。

      3、聽課文錄音,要求聽清字音。

      4、分析句子的語氣,再嘗試讀課文。

      5、全班齊讀,自我評價。

      三、合作識字

      1、小組交流二類字,相互幫助。

      2、小老師領讀詞組。

      四、學文解趣,點燃火花

      1、隨機學習課文一、二、三自然段。

      (1)丁丁說自己的影子很有趣,你認為呢?從哪些地方能看出影子有趣?

      學生讀課文,說說自己讀到的內容,全班交流。

      (2)這是丁丁在哪里照出來的影子?

      (3)你們還知道在哪里有影子?

      2、學習第四自然段,探究影子的變化。

      (1) 齊讀第四自然段。

      (2) 質疑:影子為什么會變來變去呢?

      學生進行實驗、討論、交流。(手電、實物、照照影子)

      (3)匯報

      抓住兩點:

      A、要有影子,必須要有光和形。

      B、影子的變化是因為光源或者形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五、戶外活動,實踐強化

      在操場的陽光下做上幾個動作,邊做邊觀察自己的影子的變化,是不是和丁丁說的一樣有趣?

      六、課外延伸,自主探索

      回家或上學的路上、課間十分鐘、夜間注意觀察自己或物體的影子的變化,并記錄下來。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發現漢字具有偏旁表義的特點。

      2、引導學生積累詞語,鞏固學過的字詞。

      3、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

      4、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教學重點】

      識字及口語交際。

      【教學難點】

      如何創設情景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考考你們的記憶,我們已經掌握了哪些識字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加一加,減一減等識字方法)

      今天,我們來看一看誰能從“我的發現”中發現什么新的內容。

      2、展示課前板書:鋼 銅 鐵 釘

      ⑴ 誰來當小老師教小朋友們讀一讀這幾個字?

      提醒學生把其中的兩個生字多讀幾遍。

      ⑵ 問:你們發現這幾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對,都有一個金字旁(用紅粉筆板書出來)

      那么這說明了這幾個字都和什么有關呢?(與金屬有關)

      對了,同樣衣字旁表示這些字都與服裝、被子等有關,而病字頭表示這些字都與病痛有關。

      邊說邊板書:金字旁 與金屬有關

      衣字旁 與服裝、被子等有關

      病字頭 與病痛有關

      ⑶ 出示生字卡片,讓生一起來把這些字讀一讀:

      開火車讀。

      對于生字的讀音要特別注意讀正確。

      后鼻音:釘、疼、痛、瘋

      “裙”是二聲,“襖”讀三聲。

      3、師小結歸納:

      漢字的偏旁有表義的構字特點。

      4、給生字組詞,能組幾個就組幾個。沒組對的師要及時糾正。

      二、日積月累

      1、完成“我會填”:

      ⑴ 抽生把所學過的數量詞復習一遍。

      可參考教室內的實物說一說。如:一把椅子、一張桌子、一臺電視、一扇門等。

      ⑵ 填詞練習:

      ① 讓生先自己獨立在書上填寫。

      ② 小黑板出示:一只( ) 一個( ) 一把( )

      一塊( ) 一條( ) 一盤( )

      抽生回答。老師板書。

      ⑶ 鞏固練習:你問我答:

      同桌互相合作練習,一個問,一個答,把自己想到的數量詞說出來,填上恰當的詞語搭配。

      2、完成“我會讀”:

      摘蘋果,認詞語:

      ⑴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好多又大又紅的蘋果,想要嗎?要想得到這些蘋果,必須準確讀出蘋果后邊的詞語,能行嗎?

      ⑵ 師在黑板上貼出“蘋果”,每個“蘋果”后面都有一個詞語。

      抽生上臺摘蘋果,摘一個蘋果,就大聲地將蘋果后邊的詞語讀出來,讀正確了,全班跟著讀三遍,然后就把蘋果拿下去,否則蘋果就得重新上樹。

      ⑶ 全班看著書齊讀詞語,可采用豎著讀、橫著讀的方式,也可邊拍手邊讀詞語。

      ⑷ 讀詞語比賽:

      全班分成4個大組,比賽讀詞語,老師打分。讀得正確、流利、聲音響亮、吐字清晰、無錯字的'一組為優勝。

      3、讀讀背背:

      ⑴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兒歌《走山路》,這首兒歌是以繞口令的形式出現的,學完以后,我們大家來比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背下來,而且背得又快又好。

      ⑵ 讓生自由讀兒歌。可默讀,大聲讀,想象讀。

      ⑶ 邊讀邊看邊思考:圖上畫了哪幾種小動物,它們在干什么?(有小豬、小兔和小鹿;它們一起手拉手地走山路)

      抽生回答。

      ⑷ 全班齊讀兒歌。不要求很快的語速。

      ⑸ 誰愿意來試著背一背這首兒歌?

      抽生背誦。可多抽幾個。背完評價。

      ⑹ 全班一起背誦,不會背的可看著書讀。

    語文教案 篇6

      1、知識與技能 認識人生第一次經歷的重大意義,珍視第一次經驗。

      2、過程與方法 了解選材的典型性、學習以小見大和詳略得當的寫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珍視人生經歷、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 ①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教學難點

      教學線索 談話引入、自主學習、解疑答惑、疏理課文、課堂小結、課堂作業。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時間 教師活動 預計達成目標

      一 3 導入:“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難忘的經歷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紅柿的那個人嗎?你知道“第一個吃螃蟹”的重大意義嗎?第一次遠行、第一次脫險、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從我們有意識以來,數不清的第一次,無一例外地給我們帶來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誰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奧妙呢?周素姍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通過談話、引入主題。

      二 、整體感知

      ①集體朗讀

      ②默讀課文

      獨立思考。出示思考題: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為什么選取這兩個“第一次”詳寫?

      d.課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點?好處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無益的。本文所說的`“第一次”屬于哪一種?為什么?

      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整體把握,篩選信息,猜想印證,形成解釋。

      ③課堂集中討論、解答

      引導學生采用互動方式,合作交流,使問題逐漸明朗,最終明確;

      a.“第一次真好”指感覺真好: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作者從不同角度寫了兩件事:前者寫的是植物;后者寫的是動物。前者寫的是靜態;后者寫的是動態。前者的感覺沒有變化:只是喜悅和新奇;后者的感覺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先是驚喜,再是惡心,而后喜愛。這樣寫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現作者的個性體驗,也能與讀者產生共鳴,有典型意義。

      (學生談不透,教師要予以引導、點撥。)

      d.詳略得當:詳寫的是看柚子樹和看孵小鳥兩件事。略寫的有六件事,均一筆帶過。詳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寫部分是對詳寫部分的補充,旨在以小見大地表現“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義,同時,使文章內容更加充實。

      e.本文寫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為所舉的每一個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發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學生根據預習情況,自學課文內容。

      三 研讀與賞析

      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結合“研討與練習”,引導學生重點研讀與賞析作品的語言,以求達到對課文內容更深刻的理解。可讓學生提出最感興趣或有疑難的問題,供全體同學討論。出示思考題:

      ① 為什么說是“一幅秋日的風情畫”,而不說是“風景畫”、“風光畫”?

      ②“雛形”與“具體而微”有什么區別?

      ③“我喜愛他們又甚于那些老鳥”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現作者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力的贊嘆。

      ④找出課文中帶有議論性的句子,試分析它的作用。

      本題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逐漸了解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解讀課文,提升文本的思想情感。

      課堂作業設計 8 一、 解釋詞語

      回味無窮 —— 雛形 —— 玲瓏剔透——

      二、如何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檢查學習情況,

      反饋教學效果, 提高教學質量。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指導學生掌握比較同音字并組詞的方法,正確書寫單元中的重點生詞和常用書面詞。繼續指導學生寫句子,提高學生派句能力。

      2、繼續培養訓練學生積累詞語、成語和誦讀古詩的良好習慣。

      3、指導學生學習引號的使用,掌握方法,規范寫法。

      4、進一步指導并提高學生搜集、整理、運用資料以及閱讀、習作的方法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引號的用法,搜集、整理、運用資料,完成習作。

      教具: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比一比,組成詞語。

      1、讀一讀這四組字,說說自己的發現。

      2、小組討論,說說區分它們的好辦法,并在小組里組詞。

      3、全班交流。

      二、抄一抄。(這一題在學習課文過程中完成。)

      1、開火車讀一讀。

      2、再次列舉在抄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舉行“錯別字診所”活動。

      3、齊讀。

      三、填一填。

      1、給學生10秒鐘時間看題,并說說這個練習的要求。

      2、指導學生回顧列舉學過的和自己知道的偏旁部首。看看哪些可以和“石”字組成新字。

      3、以小組為單位設計這樣的練習考一考其它小組。

      4、完成“石”字組成語的練習。并指導學生平日積累成語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

      四、讀一讀,注意引號。

      1、學生默讀句子,思考每一句話中引號的用法。

      2、小組里交流一下,說說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師強調引號的`用法。尤其以第三個句子為重點,體會兩個“祖國”的意思。

      4、設計練習,進一步訓練學生對引號用法的掌握。

      5、齊讀句子,加深印象。

      五、照樣子,寫句子。

      1、給學生時間,自由讀題和句子,說說對要求的理解。

      2、讀例句,分別說說“當……的時候,就……”和“當……時,……”的用法。

      3、指導學生說句子。

      六、總結本課練習情況。

      第二課時

      一、讀一讀、背一背:

      1、給學生時間,讓學生把古詩讀順。遇到不認識的字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比一比,看誰能把古詩讀順、讀準確。

      3、評一評。

      4、齊讀。

      5、老師大體講解一下詩意,以幫助學生從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方面進行體會,把詩讀懂,讀出韻味、感情。

      二、暢說欲言、筆下生花、開卷有益。

      1、給學生5——10分鐘時間,看明白這幾個題目的要求,并想想它們之間的聯系。討論活動方法。

      2、指導學生如何設計、開展活動,并完成手抄報及自己喜歡的匯報形式。

      3、確定活動時間范圍和紀律。

      教學后記:

      從聽寫來看,同學們對本單元的字掌握的較好。

    語文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理解作者所寫的橋之美。

      2、與中國石拱橋比較,感受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3、理解一些難句的情味。

      【學習重難點】

      學習本文的表達方式,揣摩文中難句所蘊涵的情味。

      【學習流程】

      一、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煞它風景( ) zhù( )足 xiāo ( ) 魂 媒介( )

      2、想一想,有那些贊美橋的古詩詞,把它寫下來。

      二、學習研討

      3、 在作者看來, “橋”美在何處?你對此有什么感想,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4、為了更好地闡釋“橋之美”,作者舉了幾個例子?請各用一句話概括。

      5、理解文中語句豐富的蘊涵。

      (1)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仿佛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2)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4)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

      6、說說《中國石拱橋》與本文在表達手法上的區別。

      三、擴展學習

      7、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水的語言

      水是會“說話”的。聽聽水的聲音,可以判斷水的狀況。你不妨試一試:把滿滿的一瓶子水倒出來,聽!水在噗噗作響,它在告訴你:我出來啦!用墨水瓶、曖水瓶做這個實驗,它們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這個原理很簡單,因為水流出來的時候,空氣要從瓶口擠過去,那一個個氣泡鉆出水面時,會因為壓力變小而猛一下子膨脹,發出沖擊,水就這樣“說話”了。

      把水壺放在火爐上,當水壺發出叫聲的時候,水還沒有開。等水真正沸騰的時刻,叫聲又不是那樣響了。“響水不開,開水不響”,水壺里的聲音為什么能報告壺里的情況呢?

      放在火爐上的水壺,壺底的.水最先熱起來,于是那里就產生了氣泡。這些氣泡很熱,也很輕,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邊的冷水層。熱氣泡在冷水里放出了大量的熱,它們溫度降下來,好像泄了氣的皮球,抵擋不住水的壓力,就被水給壓破了。氣泡破裂時會發出響聲,水壺便嗚叫起來。水在沸騰的時候,氣泡一個接一個地鉆出水面沖到空氣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這時水的聲音變成“嘩啦”“嘩啦”了。

      人被燙著會喊叫,水挨燙時也要“尖叫”呢:把幾滴冷水滴在火紅的爐蓋上,聽!它咝咝地尖叫了。燒水做飯時,我們常常會聽到這種聲音。

      水當然沒有知覺,它挨燙時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變成汽。爐蓋或紅煤球的溫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馬上變成了小蒸氣。一滴水要變為汽,體積大約要膨脹1500倍,這一漲,就像小xxx爆炸,發出了聲音。

      你會判斷壺里的水開不開嗎?

      提一壺冷水,向地面上倒一點,你聽到的是清脆的噼啪聲。提一壺開水,同樣地向地面上倒一點,聽!它發出了低沉的波波聲。為什么冷水和開水聲調不同呢?這跟水的溫度有關系。當水溫在100°C左右時,水不斷地變成汽,開水四周包著這層汽,好像裹著一層線毯,落到地上的聲調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沒有汽墊的緩沖作用,聲音也就變得清脆了。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鋼球能發出清脆的聲音,掉在棉被上的鋼球只會發出一點兒聲響一樣。

      水的奇妙語言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實驗,研究一下嗎?

      (1)這是一篇 說明文,其說明順序是 順序,全文語言 有趣。

      (2)為了生動的說明水有各種各樣的語言,很多地方運用了 的修辭方法。

      (3)文章說明了水在三種情況下的語言:A ;B ;C 。

      (4)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怎樣才能判斷出壺里的水是否是開的?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薦】語文的教案01-20

    《小學語文》教案01-26

    語文的教案【精】01-2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一区 | 午夜福利在线视频网址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 亚洲国产熟女激情精品视频 | 色综合天天综合精品网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