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

    時間:2023-02-16 16:05:35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9篇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1

      學習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并結合課文認識漢字12個。認識部首“目”字旁。描摹和臨寫4個左右結構的字“眼”、“睛”、“肚”、“膽”。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以小組合作形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節。能根據課文說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或者看圖,照例句的樣子說一句完整的話。

      3.通過課文學習知道青蛙的生長過程,增長知識。

      重點和難點:

      1.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并結合課文認識漢字12個。認識部首“目”字旁。

      2.3.能根據課文說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或者看圖,照例句的樣子說一句完整的話。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揭課題

      1.猜謎語:“大腦袋,黑身子,甩著長尾巴,住在池塘里。”這是什么?

      2.板書:小蝌蚪完成板書:找媽媽(學生齊讀課題)

      3.質疑。說說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錄音。根據提示記住課文內容。交流并板書:小蝌蚪長著(),(),甩著()。

      2.自學生字。

      (1)師提學要求: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宇音

      (2)再讀課文,標上小節號。

      (3)小組合作讀課后的生字、詞語。交流自己的'識字好辦法。

      3.游戲鞏固生字詞語。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叫號游戲認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指句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按標點停頓。想想,小蝌蚪找了幾次媽媽?分別遇見了誰?(交流板書)

      2.分節學習課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節。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節。

      (3)最后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學習最后一節課文。指出青蛙媽媽高興的語氣。

      3.再讀課文,指導根據課文內容,說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根據回答出示生長過程圖)。

      4.分角色朗讀全文。

      5.指導背誦最后兩節。

      四、復習生字,積累詞語

      1.猜字謎。

      2.給部首媽媽找孩子。

      3.認識部首目字旁和月字旁。

      學生交流:“目”字旁的字一般與眼睛有關。“月”字旁的字一散與身體有關:

      4.給詞語找朋友。

      5.指導書寫。眼、睛、肚、膽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2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從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要保護青蛙。

      (三)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引出課題。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產下了許多卵,卵一天天地長大,長出來大腦袋、黑身子、長尾巴。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小蝌蚪)

      對:小蝌蚪的媽媽是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小蝌蚪找媽媽》。

      板書課題:

      1小蝌蚪找媽媽

      齊讀課題。

      2.學生自己設教學目標。

      問:從課題你知道什么?

      學課文你想知道什么?

      3.師歸納教學目標。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們的媽媽去。通過學習,我們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幾次媽媽,在找的過程中它的形體有什么變化。學習把各自然段的意思連起來想;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同學們還要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講授新課。

      老師配樂范讀課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幾次才找到媽媽?

      2.它們都找到了誰?

      讀后學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媽媽。它們找到了:鯉魚、烏龜、青蛙。過渡: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5段)請你們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標出序號。

      (三)看圖逐段學習理解。

      1.觀察第一幅圖,說圖意。

      這幅圖畫的是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這幅圖畫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個自然段是寫這幅圖的.?

      (課文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長的什么樣?

      貼出小蝌蚪的圖片。

      板書:大、黑、長長

      它們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興。

      你覺得小蝌蚪長得怎么樣?

      (我覺得小蝌蚪長得很可愛。)

      (3)指導朗讀。

      小蝌蚪長得這么可愛,在水里那么快樂活潑,我們讀這一段就應該讀出它們可愛、活潑的語氣來。

      試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可愛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它們都在想:我們的媽媽在哪?要跟媽媽學點本領那該多好啊!于是它們下決心找到媽媽,它們是怎樣找媽媽的呢?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自己有什么變化?我們學習第2自然段。

      3.學習第2自然段。

      (1)出示學習方法:讀,想,說。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3

      學習目標:

      1、會認“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

      1、或多媒體課件,有關青蛙的知識。

      2、小蝌蚪、青蛙、鯉魚、烏龜等頭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入

      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可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揭示新課,板課題:小蝌蚪找媽媽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范讀課文。

      三、學生自讀課文

      1、標出不認識的字。

      2、讀準字音。

      四、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1、課件展示生字。指名讀,正音。

      2、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生字。

      3、指名介紹記字的方法。

      4、組詞練習。

      五、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分段讀課文,自己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結合圖學習:

      1、指讀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樣子),理解“甩著”。

      學生齊讀這一段,體會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動作)

      2、讀第2自然段,看圖比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誰?結果怎樣?

      ⑴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一、二幅圖,比較后,說說幾天后小蝌蚪發生了哪些變化。并在課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板書:長出兩條后腿。

      課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動作的方式幫助理解。

      分角色讀。

      ⑵從鯉魚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

      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3、用學習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3自然段。

      ⑴學生匯報學習情況,多媒體或做動作幫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為什么小蝌蚪會錯把烏龜當媽媽呢?

      ⑶分角色讀。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4

      綜合課

      1、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讀課文。

      學會生字、指導寫字

      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小組合作

      課件 生字卡片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生:認識!)那大家也都知道我們的朋友如按好壞來分可分為好朋友和壞朋友。蚜蟲是莊稼的壞朋友,那青蛙就是莊稼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青蛙嗎?那又有誰知道青蛙小時候是長什么樣兒的?它又是怎樣長大的呢?(幻燈片出示小蝌蚪插圖,然后指出這就是青蛙小時候的樣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學了今天這一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

      二、初識圖意。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么?它們都在干些什么?(幻燈出示第一幅插圖)(生答)

      2、逐圖出示另三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么變化?再連續播放四幅圖,讓學生說說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揭示這也就是——小青蛙成長的過程。

      3、提問: 大家看到最后兩幅圖了嗎?小蝌蚪最后變成了什么?它們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生述)

      4、小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幅圖,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時身體都出現了哪些變化?開頭怎樣?過了幾天怎樣?后來又怎么樣?最后變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輕聲朗讀課文。

      思考: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誰?

      2、糾正讀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問題,師生初步分角色朗讀課文。(師:敘述部分;小蝌蚪、鯉魚、烏龜及青蛙媽媽由四組學生分別扮演。)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圖。

      提問: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相關詞句,說一說,并用筆劃出來。

      提問:我們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幾只?(生:有一群。)師講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導生給“群”組詞。

      指導學生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如何?問:從圖上小蝌蚪的什么動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詞語描寫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師指導生聯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導學生看圖,師復述小蝌蚪外表。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作業第二題(1)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對照,學習第二段。

      1、看第二幅圖,提問:現在我們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圖模樣有什么不同?

      2、讀第二自然段,說說蝌蚪有什么變化。

      3、再讀(指名個別讀)

      4、看圖,講述小蝌蚪是為什么會游向鯉魚媽媽?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為小蝌蚪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該有媽媽,但又不知媽媽長得怎么樣,所以就游過去問。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這里既表示禮貌,也為了讓鯉魚媽媽能發現自己——小蝌蚪。

      5、鯉魚媽媽告訴小蝌蚪,它的媽媽有什么特點呢?

      6、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我們的”“哪兒”要讀重音;鯉魚媽媽的回答要用長輩式親切的語氣讀出來。)

      二、看圖,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圖,提問: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么變化?

      生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回答,師板書。

      3、小蝌蚪為什么會把烏龜錯認為是自己的媽媽呢?課文中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師引導學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體現出了它們以為找到了媽媽時的高興、迫切的心情。)

      4、烏龜媽媽告訴小蝌蚪,它們媽媽的特點是什么?(讓學生劃出文中語句并讀一讀)

      5、指導朗讀第三段。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這一句,要讀出急于找到媽媽的迫切心情。

      6、輕聲朗讀第四、五兩段,指導生邊讀邊看圖,思考:

      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么變化?(板書)

      小蝌蚪到底有沒有找到媽媽呢?他們的媽媽究竟是誰呢?它們是怎么認出來的?

      (生聯系圖及有關句子回答:回顧烏龜介紹的`青蛙媽媽的特征,還有前面鯉魚媽媽講的“四條腿,寬嘴巴”,小蝌蚪了解媽媽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媽媽了。)

      7、你從第四段中知道了什么?先讀再說。(自由讀后再指導學生說出段意)

      “小蝌蚪已經是青蛙了”,為什么加上個“已經”?小蝌蚪是怎樣跳到荷葉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著媽媽干什么?這說明了什么?(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們應該怎樣對等青蛙呢?(生: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好朋友——青蛙)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全文。

      2、完成課后第一道題。

      3、完成課后第三道題。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分角色看圖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按順序說說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

      (大腦袋、長尾巴——長出兩條后

      腿——長出兩條前腿——脫掉尾巴、換上綠衣裳)

      3、指導完成課后第二題。

      二、指導有感情地分組朗讀課文。

      三、識記生字,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觀看生字表教學錄像帶,激發學生興趣。

      2、指導學習生字。

      3、難寫、易錯字形分析:

      塘:共13畫,第八畫右邊要出頭,第10筆一豎上下都要出頭,左邊是“ ”。

      迎:半包圍結構,里面的“ ”不要多寫一撇。書空。

      龜:共7筆,上邊是“ ”,下邊是“ ”不是“電”。書空。

      裳:共14畫,下邊是“衣”。

      鼓:右邊是“支”不是“ ”也不是“ ”,本課是“凸起”的意思。

      4、運用測試及書寫。(師巡視指導并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四、總結課堂。

      板書設計:

      34、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 問鯉魚阿姨 錯把烏龜當媽媽 找到媽媽(青蛙)

      大大的腦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長出后腿 長出前腿 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

      長長的尾巴

      教后記:[ 內 容 結 束 ]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5

      【學習要求】

      1、學會生字詞,會用“快活地”造句;進行“感嘆句”和“疑問句”句式的訓練。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預習學案:了解蝌蚪長成青蛙 的基本過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激發學習情緒。自學課文。結合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試讀課文。理清層次、分段。范讀課文。復習生字詞。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朗讀全文。簡要復述。

      教導學案

      第一課時

      一、導語,激發學習情緒

      這兩天,小朋友們都在觀察小蝌蚪,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青蛙。)可是小蝌蚪卻不認識自己的媽媽,它們就去找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

      (揭示課題,“蝌蚪”(kē dǒu))

      二、自學課文

      揭示自學要點:

      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

      三、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

      結合學生回答上面的兩個問題,出示下列詞語。

      lǐ

      鯉魚 讓學生看插圖,認識鯉魚的模樣。

      guī

      烏龜  提示學生注意“龜”的下半部是“”不是“電”,“L”一筆上面不出頭。

      dūn

      蹲  可指名一學生做“蹲”的姿勢;發音強調韻母是un;教學字形時,提示學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橫不能丟。

      pī

      披   讓學生聯詞。(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綠色的新裝、披星戴月。)

      bì

      碧綠  讓學生組詞造句。。(例: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盤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導學生發輕聲,后鼻音。

      四、試讀課文

      可采取全班輪讀的方式進行。(一人讀一句,或一人讀一節)

      五、理清層次,分段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先啟發學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給全篇課文分段。

      (學生如有困難可先默讀)

      提問:課文中寫小蝌蚪找媽媽,寫了幾個小節?(二、三兩節。)

      中間這兩節是寫小蝌蚪找媽媽,那么這一段前面一節(第一節)寫的什么?這一段后兩節寫的是什么?這樣,課文分成幾段?

      課文可分成三段: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小蝌蚪找媽媽。

      3、小蝌蚪找到了媽媽。

      六、范讀課文

      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媽媽》的插圖。看好后聽老師讀課文。老師讀到哪兒,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圖上有關的地方。

      (老師范讀全文。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

      七、復習生字詞

      用小卡片全班輪讀。(一人識一個,聯一個詞)

      快讀。(要學生迅速讀出字音)

      寫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二、講讀課文

      第一段:

      的小蝌蚪的剪紙,貼在的原來的水草圖上),你們看,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原來的樣子有什么變化?(引導觀察進行比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見鯉魚媽媽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鯉魚媽媽的剪紙貼在水草圖上,取下未長腳的小蝌蚪)。這時候,小蝌蚪會想起誰呢?(想起自己的媽媽。)哪個小朋友能說一句話,后面用上疑問號,把小蝌蚪想媽媽的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誰是我的媽媽呢?

      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呢?

      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

      ……

      3、小蝌蚪想媽媽,就去向鯉魚媽媽打聽。小蝌蚪怎么問的?鯉魚媽媽怎么回答的?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小朋友讀鯉魚媽媽的話,大家讀敘述的話。

      4、小蝌蚪照著鯉魚媽媽的.話去找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找呀找呀,你們看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樣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長了四條腿、拖著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紙,貼在水草圖上,讓學生比較。)

      5、指點:小蝌蚪先長出的是后腿,后長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著,他們看見了烏龜(取下先貼上的鯉魚剪紙和才長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紙,再貼上長了四條腿的小蝌蚪和烏龜的剪紙),小蝌蚪會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對著烏龜喊媽媽的?烏龜又怎么說的?現在請女同學讀小蝌蚪的話,男同學讀烏龜的話,老師讀敘述的話。

      7、你們想,小蝌蚪怎么會把烏龜當著媽媽的?學生回答后加以指點:青蛙是四腿、闊嘴巴,但不等于四條腿闊嘴巴的就是青蛙。

      8、現在,你們評一評,鯉魚和烏龜的話誰說得全面?(引導學生做出判斷)。

      第三段:

      1、小蝌蚪聽了烏龜的話,又去找媽媽,過了幾天,小蝌蚪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貼上脫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紙)

      2、(取下原先長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紙)小蝌蚪這次怎么把青蛙認定是自己的媽媽的?

      復習讀:鯉魚媽媽和烏龜的話。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該多高興啊!你們想,小蝌蚪會對青蛙媽媽說些什么?誰能說一句話,后面用感嘆號,把小蝌蚪找到媽媽的喜悅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媽媽,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媽媽,原來你在這兒啊!

      媽媽,我們終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媽媽見面了,大家都非常高興,它們的話該怎么讀呢?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朋友讀媽媽的話。

      5、青蛙的樣子,課文上是怎么描寫的?讓學生比較。

      課文上描寫的:

      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雙大眼睛。

      換一個說法:

      荷葉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顏色是綠的,肚皮上的顏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來的。

      這兩段話意思差不多,你們說,哪一段寫得好?

      (課文上寫得好,覺得青蛙很美很可愛。)

      齊讀這一段話。

      6、那么課文上是怎樣把青蛙寫得可愛的呢?我們看,寫青蛙的動作,用了哪些詞兒?

      (板書:蹲  披  露   鼓 )

      7、啟發:這些表示青蛙動作的詞,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著一對大眼睛”換成“瞪著一對大眼睛”,怎么樣?

      8、這是寫青蛙的動作。你們再看,寫青蛙身上顏色也是很講究的。誰能把這些詞兒找出來?

      (板書:碧綠的 雪白的)

      9、比較:

      青蛙披著綠的衣裳,露著白的肚皮。

      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

      10、指導朗讀。突出四個動詞和這兩個形容詞。

      11、小朋友,想一想,為什么要把青蛙寫得這么美呢?

      12、講述:因為青蛙是益蟲。一只青蛙年能捉一萬五千多條害蟲,我們小朋友要好好保護青蛙。

      13、現在小蝌蚪已經長成了青蛙,它們和媽媽一起捉蟲了,同學們看看圖,再自己讀讀課文。

      (學生自學課文最后一節)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讓學生認讀,并區別其含義。

      三、朗讀全文

      四、課堂檢測:

      小蝌蚪怎么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小蝌蚪是怎么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長成青蛙的呢?誰能簡單地說說?

      學生默讀,準備復述。

      〔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青蛙長尾巴

      兩條后腿    披 碧綠的

      兩條前腿    露 雪白的

      尾巴變短    鼓

      尾巴不見了   蹲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正確分辯: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培養學生大膽表演、質疑、想像、表達的能力;

      3、情感目標:了解青蛙是益蟲,懂得保護青蛙。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難點:分角色朗讀和表演。

      教學過程

      一、圖文對照,讀講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圖問:過了幾天,小蝌蚪有什么變化?再結合課文,說一說。

      2、繼續觀察:小蝌蚪遇見了誰?它會說些什么?會怎樣想?再結合課文閱讀,找出有關句子,再回答。理解這一段著重領會“長出了兩條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鯉魚媽媽講的`青蛙特征“四條腿”“寬嘴巴”。

      (1)結合看圖,弄清蝌蚪先長出兩條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動上前叫“迎”,在這里表示有禮貌,也表示鯉魚是迎面而來。

      3、指導朗讀:要讀出孩子問話那種天真的語氣。鯉魚媽媽要讀出親切、長輩式的語氣。

      過渡語: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以后,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媽媽?

      二、講讀理解第三段

      1、用學習第二段的方法試著說說學學第三段,先試說圖意。然后圖文對照,讀讀第三段,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組討論,交流意見。

      2、體會:“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烏龜前進的方向相同,也表現了小蝌蚪知道媽媽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媽媽的心情。

      3、解決疑點:為什么小蝌蚪錯把烏龜當媽媽?聯系第二段鯉魚媽媽介紹的特征來體會。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媽媽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擴展:我們平時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細致的調查,否則就會鬧笑話。

      5、聽錄音,指導朗讀第三段。要讀出小蝌蚪找媽媽那種急切的心情,要讀出烏龜和藹可親的語氣。

      三、學習理解四、五段

      1、小組討論:通過看圖和朗讀四、五段,你又學會了什么?小蝌蚪怎樣找到媽媽的?它們的媽媽是誰?

      2、品析重點詞語:比較“游過去”與“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體會小蝌蚪找到媽媽那種高興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葉上,小蝌蚪不急著追趕,也說明小蝌蚪認準了青蛙是自己的媽媽,已對媽媽的長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會認錯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導學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樣認出媽媽的?回顧鯉魚和烏龜所介紹的特征與青蛙媽媽的樣子相符合,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媽媽。

      4、說說這兩段主要講什么?(要多問多想)

      5、學生自由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練習朗讀。

      6、進行思想教育,引申擴展,通過學習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進行保護青蛙的教育)

      四、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7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二)結合語句,理解詞義。

      (三)認清字形,正確書寫。

      二、教學重點、難點

      認清“塘、迎、龜、裳、鼓”的字形。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部首。

      、羊、扌、辶、石、支。

      2.熟字。

      火、柳、電、黨、王、白、豆。

      (二)學習生字。

      1.自學生字。

      (1)出示學法:

      ①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

      ②根據漢字的特點分析字形。

      ③看看生字在課文什么詞中?想想詞的意思。

      ④組詞。

      (2)自學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3組看拼音讀生字。

      (2)指3組不看拼音讀生字。

      (3)指名打亂次序讀。

      (4)分析字形,老師重點指導。

      塘:共13筆,第8筆的橫右邊要出頭,第10筆的`豎要上下出頭。

      迎:半包圍結構,里邊的“ ”不要多寫一撇。與“柳”字的右半邊不同。

      龜:共7筆,下半部不要寫成“電”。

      裳:共 14筆,下部是“衣”。

      鼓:右邊是“支”,不要寫成“攵”。

      (5)說詞義。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較淺。

      捕食:捉取食物。

      碧綠:青綠色。

      (三)鞏固生字。

      1.把下面的字換一部分,變成本課生字。

      糖( ) 伙( ) 堂( )

      2.給加粗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下面畫“√”。

      歡迎(y0ng y6ng) 衣裳(sh1ng shang)

      捕捉(b( p() 一群(qu6n q*n)

      (四)指導書寫。

      (五)布置作業。

      寫生字、讀課文。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8

      一、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使同學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生字、生詞。

      2、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三、教具準備:

      生字詞小黑板、教學插圖、教學錄像帶

      四、教學地點:

      多媒體綜合電教室

      五、教學課時:

      三課時

      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生:認識!)那大家也都知道我們的朋友如按好壞來分可分為好朋友和壞朋友。蚜蟲是莊稼的壞朋友,那青蛙就是莊稼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青蛙嗎?那又有誰知道青蛙小時候是長什么樣兒的?它又是怎樣長大的呢?(幻燈片出示小蝌蚪插圖,然后指出這就是青蛙小時候的樣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學了今天這一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

      二、初識圖意。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么?它們都在干些什么?(幻燈出示第一幅插圖)(生答)

      2、逐圖出示另三幅圖,引導同學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么變化?再連續播放四幅圖,讓同學說說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揭示這也就是——小青蛙生長的過程。

      3、提問:大家看到最后兩幅圖了嗎?小蝌蚪最后變成了什么?它們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生述)

      4、小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幅圖,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時身體都出現了哪些變化?開頭怎樣?過了幾天怎樣?后來又怎么樣?最后變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輕聲朗讀課文。

      考慮: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誰?

      2、糾正讀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考慮問題,師生初步分角色朗讀課文。(師:敘述局部;小蝌蚪、鯉魚、烏龜和青蛙媽媽由四組同學分別扮演。)

      四、講讀第一自然段。

      1、講讀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圖。

      提問: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相關詞句,說一說,并用筆劃出來。

      提問:我們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幾只?(生:有一群。)師講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導生給“群”組詞。

      指導同學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如何?問:從圖上小蝌蚪的什么動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詞語描寫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師指導生聯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導同學看圖,師復述小蝌蚪外表。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作業第二題(1)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對照,講讀第二段。

      1、看第二幅圖,提問:現在我們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圖模樣有什么不同?

      2、讀第二自然段,說說蝌蚪有什么變化。

      3、再讀(指名個別讀)

      4、看圖,講述小蝌蚪是為什么會游向鯉魚媽媽?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為小蝌蚪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于是想到自身也該有媽媽,但又不知媽媽長得怎么樣,所以就游過去問。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這里既表示禮貌,也為了讓鯉魚媽媽能發現自身——小蝌蚪。

      5、根據講讀內容,提問:鯉魚媽媽告訴小蝌蚪,它的媽媽有什么特點呢?

      6、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我們的”“哪兒”要讀重音;鯉魚媽媽的回答要用長輩式親切的語氣讀出來。)

      二、看圖,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圖,提問: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么變化?

      生讀第三自然段。

      2、同學回答,師板書。

      3、小蝌蚪為什么會把烏龜錯認為是自身的媽媽呢?課文中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師引導同學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體現出了它們以為找到了媽媽時的高興、迫切的心情。)

      4、烏龜媽媽告訴小蝌蚪,它們媽媽的特點是什么?(讓同學劃出文中語句并讀一讀)

      5、指導朗讀第三段。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這一句,要讀出急于找到媽媽的迫切心情。

      6、輕聲朗讀第四、五兩段,指導生邊讀邊看圖,考慮:

      1)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么變化?(板書)

      2)小蝌蚪到底有沒有找到媽媽呢?他們的媽媽究竟是誰呢?它們是怎么認出來的?

      (生聯系圖和有關句子回答:回顧烏龜介紹的青蛙媽媽的特征,還有前面鯉魚媽媽講的“四條腿,寬嘴巴”,小蝌蚪了解媽媽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媽媽了。)

      7、第四段主要講了什么?先讀再說。(自由讀后再指導同學說出段意)

      “小蝌蚪已經是青蛙了”,為什么加上個“已經”?小蝌蚪是怎樣跳到荷葉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著媽媽干什么?這說明了什么?(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等青蛙呢?(生:我們要維護好我們的好朋友——青蛙)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全文。

      2、完成課后第一道題。

      3、完成課后第三道題。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分角色看圖朗讀課文。

      2、引導同學,按順序說說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

      (大腦袋、長尾巴——長出兩條后腿——長出兩條前腿——脫掉尾巴、換上綠衣裳)

      3、指導完成課后第二題。

      二、指導有感情地分組朗讀課文。

      三、識記生字,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觀看生字表教學錄像帶,激發同學興趣。

      2、指導學習生字。

      3、難寫、易錯字形分析:

      塘:共13畫,第八畫右邊要出頭,第10筆一豎上下都要出頭,左邊是“”。

      迎:半包圍結構,里面的“”不要多寫一撇。書空。

      龜:共7筆,上邊是“”,下邊是“”不是“電”。書空。

      裳:共14畫,下邊是“衣”。

      鼓:右邊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課是“凸起”的意思。

      4、運用測試和書寫。(師巡視指導并和時對同學進行褒揚)

      四、總結課堂。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9

      一、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新詞。

      2.聽寫:蝌蚪一群灰色烏龜寬嘴巴鼓眼睛

      3.說說小蝌蚪和青蛙的樣子。

      二、導學課文

      1.導讀第1自然段

      (1)課文里是怎么描寫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長著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來游去。)教師一邊講評一邊板書: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現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來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們也來快活地讀讀書,請齊讀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怎么了?(長出了兩條后腿。)(師貼長后腿的畫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媽媽了,于是鯉魚媽媽決定幫助它們找媽媽,它是怎樣回答的呢?課文又是怎樣寫的呢?我們就是這群小蝌蚪,再來讀讀他們的話。(生讀蝌蚪的話)

      (5)(出示——鯉魚)老師現在來當鯉魚媽媽,誰來當小蝌蚪,向我打聽?(請學生當小蝌蚪來練習)

      (6)交換,學生念鯉魚媽媽,教師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師生對讀,邊讀邊做動作)

      (7)從鯉魚媽媽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知道蝌蚪媽媽的特點是什么?(四條腿,寬嘴巴。)

      2.導讀第3自然段

      (1)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繼續游啊游,過了幾天,小蝌蚪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又長出了兩條前腿。)(師貼長前腿的畫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錯把烏龜當媽媽。(烏龜同青蛙一樣是四條腿,寬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從背后趕上去打招呼)表演動作。

      3.導讀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讀本段。青蛙媽媽什么樣?找出描寫大青蛙的句子。

      板書:四條腿(蹲)寬嘴巴大眼睛(鼓)綠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過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媽媽,心里很高興、很踏實)表演動作。

      4.齊讀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們同學一樣聰明,認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媽媽,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又會發生什么變化昵?(小蝌蚪尾巴變短了)(師貼出小蝌蚪尾巴變短的圖片)小青蛙以后跟著媽媽做什么?(捉害蟲)

      5.小結: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專門吃害蟲。青蛙善于捕捉害蟲,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蟲40~50只,多的達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蟲。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

      三、課堂練習

      1.讀寫生字新詞。

      2.仿寫句子。

      地點有什么樣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有一群鵝

      有一群小雞

      有一只猴子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相關文章:

    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2-17

    《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03-03

    小學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1-10

    《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02-13

    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03-18

    小學語文《小蝌蚪找媽媽》優秀教案01-09

    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5篇)03-16

    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5篇02-17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03-04

    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02-1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字幕2021 | 中文字幕与邻居少妇性刺激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久久 | 先锋资源站欧美精品 | 欧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