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生物教案>七年級生物教案>七年級生物教案:人體廢物的排出

    七年級生物教案:人體廢物的排出

    時間:2023-01-05 16:30:55 七年級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級生物教案:人體廢物的排出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案:人體廢物的排出,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生物教案:人體廢物的排出

    七年級生物教案:人體廢物的排出1

      教學目標:

      一、知識:1、描述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尿液的形成過程和排出過程

      3、描述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

      二、能力:1、通過資料分析活動,培養學生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科學推斷的能力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關注人體廢物排出的處理,增強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

      教學重點:

      1、描述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

      3、關注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

      教學難點:

      1、腎的結構與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關系

      2、概述人體廢物排出的意義

      教學方法:討論,引導探究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ㄒ唬、引入: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要排出哪些廢物?

      生:人體每天要排出尿液、大便、汗水等廢物。

      師:大家結合平時的觀察,說一下尿液都有什么特征?

     。ǘ、學習新課:

      1、討論探究:尿液的形成

      成年人一晝夜產生的原尿約為150L,而每天的尿液量公為1~1.5L。這是為什么?

      生:4人一組閱讀表11—1 討論:表中的數據說明了什么?

      師:請個小組匯報所得的結果

      師生交流

      師:引導學生回憶腎的結構與功能

      生:討論,回憶腎的結構和功能

      觀察圖11—4說出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討論: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

      師生交流:人體內廢物排出體外的方式一般有兩種,即排泄和排遺。

      排泄(excrete)上人體將代謝的終產物,包括二氧化碳、無機鹽、尿素、水等,排出體外的過程。

      排遺是將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及其他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如人體排便。

      討論:人體排泄的主要器官有哪些?

      師生交流:人體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腎、肺、和皮膚

      學生歸納總結:尿液在腎中形成,其主要成分是:尿素、無機鹽和水。當膀胱中的尿液達到一定量時,人就有尿意,應及時排尿。

      師:講解:二氧化碳通過肺排出體外時,還帶走少量的水。皮膚中的汗腺通過導管把汗液排到皮膚表面。汗液的主要成妥是水、無機鹽和少量的尿素。

      討論:人體排遺的器官主要有哪些?

      師生交流:人體排遺的器官主要是大腸和肛門,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在大腸中形成糞便,糞便由肛門排出體外。

      課堂小結:尿液的形成和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

      ( 第二課時 )

      2、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

      師:人體排出的尿液和糞便必須經過適當的處理,才不至于污染環境。

      小組調查:居住地人糞尿的處理方法

      小組交流:人糞尿處理不當,會對我們的健康帶來什么影響?(P74)

      本節小結: 尿液的形成

      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

      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

      本章小結:P76

      1、各樣的廢物:尿液、汗液、糞便等,必須用及時地排出體外。

      2、 排出廢物的主要方式有兩種:排泄和排遺

      3、、 尿液和糞便等廢物排到環境中必須經過適當的處理才不至于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變廢為寶。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人體廢物的排出

      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尿液的形成:血液→腎小球→腎小囊→原尿

      2、腎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的過程稱為腎的濾過作用

      3、腎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對人體有用的

      物質重新被吸收進入毛細血管的過程

      4、人體廢物 (1)排泄:人體代謝終產物,包括二氧化碳、無機鹽

      排出的方式 尿素、水等,排出體外的過程

      (2)排遺: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及其他物質排出體外的

      過程。如人體排便

      5、人體排泄的主要器官:腎、肺和皮膚

      6、人體排遺的主要器官:大腸和肛門

      二、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

      1、生活污水處理后再排放

      2、人糞尿要經過發酵之后再做肥料

    七年級生物教案:人體廢物的排出2

      教學目標

      1.了解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排泄的概念,掌握腎臟的結構與尿液的形成過程。

      2.通過觀察腎臟的內部結構(實物),通過觀察泌尿系統模式圖、腎臟結構示意圖、尿的形成示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本章的重點是排泄的概念,腎臟的結構和尿液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在分解時回產生許多的廢物,它們在人體內積聚多了,對人體有害,必須及時排出體外。人體是怎樣將這些廢物排出體外呢?教師:人體排出廢物的途徑有多種,但以尿液為主要形式。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大家想一下,在不出汗的情況下,喝水多時,尿量有什么變化?喝水少時,尿量又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為什么人體每天必須排出一定量的尿液?排尿對人體有什么意義?為什么醫生可以通過化驗尿液的各種成分的變化,來診斷疾病呢?要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必須了解泌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這就是本章要學習的課題人體內廢物的排出(1)-------尿液的形成。

      二、新課講解

      1、排泄的概念

      人體將體內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叫排泄。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排便這一說法,那么排泄與排便有什么不同?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對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別是什么?分別在身體的什么部位產生的?排出的途徑各是什么?排泄的主要途徑是什么?

      2.觀察泌尿系統的掛圖,認識泌尿系統的組成,了解各個器官的主要功能。

      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泌尿系統的組成,說一說泌尿系統的器官的主要功能,并能知道腎臟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

      3.通過觀察活動,認識腎臟的內部結構:

      活動(1),若學校條件允許,最好能有教師的【演示實驗】觀察腎臟的內部結構通過觀察與小組討論,腎的皮質與髓質、腎盂。(若教師進行演示實驗,由于標本小,要配合掛圖或投影片講解,腎臟實物要放在解剖盤中讓學生傳看。)

      活動(2)可以通過看掛圖、看投影片等認識腎小體。通過觀察并進行小組討論,使學生自己歸納腎單位的結構。(由學生小結腎臟的結構。)

      4、尿液的形成

      (1)學生:觀察活動,閱讀課文。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觀察毛細血管的分布位置,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思考一下毛細血管的作用。(學生:總結得出,兩處有毛細血管分布。一處是腎小球,它是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許多毛細血管相互纏繞而成的血管球;另一處是腎小管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

      教師:同學們想一想,由腎動脈流入腎臟的血液,在流經一個腎單位的過程中,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2)我們來分析一下課本23頁的數據資料。

      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分析資料的方法。

      學生甲:通過對尿液和血漿的成分比較,我發現尿液中沒有蛋白質和葡萄糖,而無機鹽、尿素的含量明顯增加,水分稍有增加,所以,我認為排尿主要是排出無機鹽和尿素,還有多余的水。

      教師:如果尿液中沒有水,請你判斷一下無機鹽和尿素能否排出體外?

      學生甲:不能,無機鹽和尿素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排出體外。

      學生乙:比較血漿和原尿(腎小囊中液體)成分的變化,發現腎小囊中液體的葡萄糖、無機鹽、尿素和血漿中完全相同,水略有增加,而蛋白質只有極少量。這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可以透過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質,而大分子的蛋白質一般很少透過。

      學生丙:腎小囊中出現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沒有,這說明原尿流經腎小管時,葡萄糖被腎小管重新吸收了。

      (3)我們已經知道腎臟是形成尿的場所,又知道腎臟是有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的,又知道血液與尿液的成分差異,那么,尿是怎樣形成的呢?

      參照尿的形成示意圖,看書21頁與26頁并思考以下問題。

     、倌虻男纬蛇^程包括兩個連續的階段濾過和重吸收。

     、谀I單位的哪些結構特點與完成濾過和重吸收作用相適應?

     、廴鐖D,在尿的形成示意圖中,左上方血液進入球小動脈,左下方血液流出腎單位,血液在腎單位中發生了什么變化?

      ④如圖,在尿的形成示意圖中,出球小動脈的血在匯入腎靜脈的過程中又發生什么變化?

     、轂槭裁唇】等嗣刻煨纬傻脑蛴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升?

     、弈虻男纬墒疽鈭D中腎小管中的尿流向何處?

      學生小結:尿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階段。

      三、課堂小結

      請學生總結本課的知識: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統的組成和腎臟的結構。以及尿液是怎樣形成的。

      四、【板書設計】

      第二節人體內廢物的排出(1)------尿液的形成排泄

      一、概念與途徑

      呼吸系統二氧化碳、少量水;

      皮膚部分水、少量無機鹽、尿素;

      泌尿系統絕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尿素等。

      二、泌尿系統的組成。

      三、腎臟的結構:

      1.腎臟縱剖:皮質、髓質、腎盂。

      2.腎單位的結構

      四、尿的形成:

      血液腎小球濾過形成原尿腎小管重吸收形成尿液

    七年級生物教案:人體廢物的排出3

      1、描述泌尿系統的組成器官和各個器官的功能。

      2、概述腎臟的結構,以及腎臟與尿液形成相關的結構特點。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過程。

      4、描述其他排泄途徑。

      5、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重點學生能概述泌尿系統的組成難點對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溫故知新

     。1)誰最先發現了血型?包括哪幾類?

     。2)輸血的原則是什么?

      (3)小明同學說:“我是萬能輸血者”,小華同學說:“我是萬能受血者”,小明、小華的血型分別是什么類型?

      2、導入新課機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終產物需要排出體外。糖、脂肪在代謝過程中完全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氨基酸會經過一系列轉化后轉化為氨、尿素或尿酸。

      它們怎樣排出體外呢?今天我們來探究: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復習舊知,準備新知。

      傾聽,思考。

      檢測上節課的重點問題,溫故而知新。

      引出主題,吸引學生思考。

      講授新課

      一、明確目標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1、知道泌尿系統的組成;

      2、理解腎臟的結構及與尿形成有關的結構特點;

      3、闡明尿的形成過程及敘述尿的排出過程;

      4、描述其他排泄途徑。

      二、實施目標目標導學一:泌尿系統的組成

      1、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勾畫知識點。

      2、結合教材回答:

     。1)人體有哪些廢物?

      教師出示圖示總結:

     。2)什么是排泄?什么是排遺?

      教師總結:排泄:人體將組織細胞內的有機物氧化分解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水和無機鹽等代謝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3)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有哪些?

      教師總結:排泄器官如:腎、肺和皮膚;

      排遺器官如大腸和肛門等。

      3、出示泌尿系統示意圖,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回答以下問題:

     。1)泌尿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2)描述腎的位置。

      教師總結:腎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兩側,左右各一個。

     。3)描述腎的形態結構。

      教師總結:形似蠶豆,前后略扁,表面光滑,呈紅褐色。

      (4)腎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什么?

      教師總結:腎單位

     。5)腎小球由什么組成?腎小球有什么特別之處?毛細血管壁的特點是什么?

     。6)腎小管有什么特點?腎小囊和腎小管組成的結構像什么?

      教師總結:腎單位包括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組成。

      目標導學二:尿的形成與排出

      1、出示尿的形成示意圖,結合教材分析以下問題:

      (1)原尿在哪里形成?

      教師總結:部分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質過濾形成原尿

     。2)原尿包括哪些成分?

     。3)一個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約180升,而每天排出尿液約為1、5升,為什么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教師總結: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大部分水分、全部葡萄糖、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吸收進入毛細血管中。

      (4)在哪里對原尿進行重吸收?

     。5)對原尿重吸收后剩下哪些成份?

      教師總結:水和無機鹽、尿素

     。6)哪些是大分子物質?哪些是小分子物質?

      教師出示幻燈片進行總結:

      (7)原尿與血液相比不含哪些物質?

      (8)尿液與原尿相比不含哪些物質?

     。9)流入腎臟的血液和流出腎臟的血液最大的差別是什么?

      教師總結:流入腎臟的血液成分:血細胞、蛋白質、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流出腎臟的血液成分:血細胞、蛋白質、水、無機鹽、葡萄糖

      (10)請歸納尿液的排出過程。

     。11)排尿有何意義?

      教師總結:排出體內的廢物●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目標導學

      三、其他排泄途徑

      1、教師出示幻燈片,分析以下問題:

      (1)汗腺由哪兩部分構成?

     。2)汗液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3)請歸納排汗的意義。

      教師總結:排出代謝廢物;

      調節體溫。

      2、拓展延伸:

      運動時汗液顯著增多有什么意義?尿液為什么減少了呢?

      教師總結:運動時汗液顯著增多,汗液蒸發時能吸收人體較多的熱量。汗液分泌多,蒸發多,體內散失的熱量就多些。由于運動時水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體外,尿液就相應減少了學生齊讀并理解學習目標。

      學生朗讀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本目的知識,初步勾畫知識點。

      學生結合所知介紹:排遺:食物消化后的殘渣形成的糞便排出體外的過程。

      學生讀圖,分析教材并回答如: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學生舉手匯報,如: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學生根據教材圖示回答如:漏斗狀。

      學生讀圖,結合教材分析,如: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形成原尿。

      學生舉手交流: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學生回答如: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對原尿的重吸收。

      學生讀圖分析,如:血細胞、蛋白質學生對比回答:葡萄糖學生小組歸納如: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學生觀看幻燈片,分析回答如: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導管兩部分。

      學生總結:汗腺的周圍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當血液經過時,血液中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物質進入汗腺形成汗液。汗液通過細長的導管排出體外。

      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

      設計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使學生通過閱讀,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內容,便于下面的教學與學。

      通過幻燈片展示泌尿系統示意圖,使學生形象生動的得知泌尿系統的組成器官及腎臟的.位置和形態結構等知識,使學生易于理解和識記。

      教師通過幻燈片,出示尿的形成示意圖,形象的給學生介紹尿的形成,同時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分析原尿的成份及對原尿重吸收等知識,旨在通過師生共同努力,突出知識重點。

      教師通過幻燈片片,形象的展示血液的組成,使學生能夠清晰準確的識記知識點。

      在講述其他排泄途徑之際,通過幻燈片,形象的展示二氧化碳、無機鹽等物質的排泄,梳理重點,同時引出排汗的意義等知識。

      復習鞏固

      1、人體通過呼吸系統排出的廢物是()A.尿液B.汗液C.二氧化碳和少量水D.氧氣和少量水

      2、當尿中發現大分子蛋白質和血細胞時,腎臟發生病變的部位是()A.腎小囊B.收集管C.腎小球D.腎小管

      3、一老年病人去醫院體檢,在他的尿液中,檢測到含有一定數量的白細胞,這老人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A.腎小球B.腎小管C.腎小囊D.腎靜脈

      4、能被腎小管全部重吸收回到血液的物質是() A、水B、無機鹽C、葡萄糖?D、尿素

      5、腎單位是構成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關于腎單位組成敘述正確的是()

      A.由收集管、腎小囊、腎小球構成B.由腎小管、腎小囊、腎小球構成C.由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構成D.由入球小動脈、腎小囊、出球小動脈構成以組為單位,分析思考問題,并在全班交流匯報,共同完成檢測練習。

      通過復習鞏固環節,檢測本節課的教學與內的內容,檢查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知道了泌尿系統的組成器官和各器官的功能,我們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學生談收獲和體會。

      總結升華。

      板書知識導圖的方式,呈現本節課的知識脈絡。

    七年級生物教案:人體廢物的排出4

      一、設計思路:

      順利完成本節教學,需要學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相關內容并且在本節課中靈活運用。

      這一節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腎單位的結構以及尿液的形成過程。在學生鞏固“第三章人體的呼吸”和“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引出尿液的形成過程。再從資料分析以及圖文講解得出尿液的形成過程,理解腎單位的結構、泌尿系統的作用、人體其他排泄途徑。最后回到課前提出的問題,利用所學知識解釋尿毒癥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

      二、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的內容。這節課的內容主要涉及《生物課程標準》“生物圈中的人”一個一級主題。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第三章人體的呼吸”和“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內容之上的學習,《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第一部分內容“尿的形成與排出”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本章的難點。本節與前面所學知識聯系緊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復習‘’泌尿系統的組成“和血液的組成,有利于知識的銜接,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重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學生關注環境與關愛生命的情感。

      (2)教學對象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對人體八大系統知識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并在不久前剛剛學習了《人體的呼吸》和《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的內容,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一定基礎。本節內容涉及很多與自身相關的知識與實例,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

      (3)教學條件分析:

      隨著多媒體計算機的普遍應用,學校各教師已安裝了多媒體電子白板,教學更加多樣化,教學效果更加靈活。教師可使用傳統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體電腦和電子白板。圖片、音頻以及動態視頻等普遍使用于教學中。教學效果有了顯著的提升。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腎單位的結構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學難點:

      尿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描述其他排泄系統。

      2、能力目標: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腎臟的結構是與它承擔的功能相適應的。

      四、教學方法與策略:

      通過生活實例以及與泌尿系統相關的疾病,引出泌尿系統的作用。了解泌尿系統的結構,并對腎臟有一個新的認識。通過課本、以及資料的分析,讓學生試著描述原尿中的成分種類有哪些,以及原尿與尿液的區別。通過教師的詳細講解,對腎單位的結構以及尿的形成和排出有了一定的認識。通過學生已有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遷移人體還有哪些其他的排泄途徑。

    【七年級生物教案:人體廢物的排出】相關文章:

    七年級生物教案:人體廢物的排出4篇01-06

    七年級下冊生物人體的營養教學反思03-29

    七年級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11-14

    七年級生物《生物圈》教案08-26

    七年級生物教案:生物圈12-30

    七年級生物教案12-02

    七年級生物教案09-29

    七年級生物《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案08-26

    七年級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3篇11-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精品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激情乱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