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中班音樂教案模板五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名稱:山谷回聲真好聽
活動目標:能控制聲音的力度變化,用優美是聲音形象地表現“人聲”和“回聲”;能分角色合作表現。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播放這首歌,使幼兒熟悉旋律。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爬山。
1、假日里,天氣晴朗,我們一起去爬山吧!
2、教師播放音樂,引起幼兒邊聽音樂,邊作各種動作,表現爬山情景。如:背上背包、擦汗、觀望、休息、喝水等動作。
3、到了山谷大家會作些什么事,并用動作表示,如:雙手攏成喇叭狀,大聲呼喊。
二、回聲真好聽。
1、幼兒完整欣賞歌曲一遍,說說聽到了些什么,他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欣賞歌曲,引導幼兒聽一聽歌曲中哪些是小朋友的聲音,哪些是大山公公唱的?
3、怎樣唱才能讓人一聽就能分出是誰唱的 重點學唱回聲句。引導幼兒學習控制音量,表現回聲由強變弱的'過程。
4、山谷回聲很好聽又奇特,真有趣!怪不得小朋友哈哈哈的笑呢!讓我們一起來學一下大山公公是怎樣笑的。
三、與大山對話。
1、根據歌曲內容,讓幼兒按意愿分成兩組,一組扮小朋友,一組扮演大山公公。
2、幼兒分角色演唱歌曲。
3、怎樣才能讓幾個人的聲音聽上去像一個人似的?
引導扮演小朋友的幼兒配上合適的動作,表演與大山對話時的情景。要求兩組幼兒配合默契,體驗合作的快樂。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認識、理解節奏標識,并大膽地進行嘗試、表現。
2、增加對節奏的興趣,并在說說、唱唱、玩玩中體驗郊游的樂趣。
重點:認識“音樂火車”,并嘗試用小手、小腳表現節奏。
難點:共同探索用不同肢體語言表現由小手、小腳、空白標識所組成的“音樂火車”。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深化幼兒對前期秋游的印象;激發幼兒用一句話有節奏地說說秋游的所見所聞。
環境準備:
1、 在活動過程中穿插音樂《郊游》,營造一種到野外郊游的氛圍。
2、 畫有小手、小腳的紅、藍、綠三輛“音樂火車”。每輛“火車”有8節車廂,小手、小腳有規律的層層遞進排列。
如:
紅火車:拍空拍空拍空拍空
藍火車:拍拍空空拍拍空空
綠火車:拍拍跺跺拍拍跺跺
活動過程:
一、唱唱、說說秋游——回顧秋游見聞
(一)入場。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場地。
師:讓我們唱著歌、跳著舞,一起去郊游!(復習演唱、表演歌曲《郊游》)
(二)說說秋游。
師:請用一句話,有節奏地說說你在秋游時看到了什么?
例:秋 天啊∣ 秋 天∣ 樹葉 輕輕∣ 睡地 上‖
× ××∣ × ×∣ ×× ××∣ ×× ×‖(拍手)
(會有個別幼兒在組織語言時,未能顧及到節奏的合理性,產生了節奏混亂的`現象,此時,教師可以請其余幼兒一起來幫助他解決問題,如:字多的句子可以說的快一點,字少的可以說的慢一點,這樣一來,有效地增強了孩子的節奏感)
二、認識“音樂火車”——理解節奏標示,并大膽探索、表現
(一)、認識紅色音樂火車(初步認識簡單的節奏標識)
師:小手的可本領真大!可以拍出這么好聽的節奏!讓我們請小手坐上音樂火車去郊游吧!(出示紅色音樂火車)
重點提問:
1、 這列火車有幾節車廂呀?(8節)有幾只小手坐上去了?(4只)
2、 有小手的車廂可以怎樣表示?空的車廂呢?(幼兒自主想辦法表達表現)
小結:看到小手的車廂拍一下,空著的車廂可以用拍肩、拍頭等的辦法來“等”一下。
3、師:讓我們來試試看,跟著音樂,開一次吧!
(二)、認識藍色音樂火車(進一步探索兩只小手+2空拍的節奏型)
師:又有一列火車出發啦!(出示藍色音樂火車)
重點提問:
1、這次的小手坐在哪節車廂里呀?(幼兒觀察并回答)
2、試試看發動這列小火車。(幼兒嘗試:從個別到集體)
(三)、認識綠色音樂火車(探究既有小手,又有小腳的節奏型該如何表現)
師:綠火車說,我也要一起去郊游!讓我們一起來發動它吧!(出示綠色音樂火車)
重點提問:
1、這列火車有什么不一樣呀?(出現了小腳)
2、看到有小腳的車廂可以怎樣呢?(幼兒會想出跺腳、踏步等動作,教師對于幼兒的想法都可請大家進行嘗試。最后得出結論:跺腳的動作比較適合。但一定要記住,連續跺腳兩次時,一定要左右腳交替進行,這樣才能使火車先前走哦)
小結:坐上音樂火車,我們不但可以拍手,還可以跺腳哦!
三、游戲:去郊游
師:你們真棒!3列火車都開動了!讓我們用今天學到的新方法,乘著音樂火車去郊游吧!(在音樂《郊游》中變換3列音樂火車,幼兒跟隨音樂表現。)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音樂是情感的形式,音樂以心靈的律動美化情感。自然而純真的心靈最容易被音樂喚起,跟隨著音樂舞之蹈之。對于幼兒來說音樂所能帶來愉悅心情甚于其他的藝術。以音樂欣賞來啟迪兒童的心靈、智慧的思維,不僅是對幼兒藝術素質的培養,更是達到其全面發展的捷徑。抓住這一點,結合幼兒喜愛的游戲,音樂游戲對幼兒的影響也就不言而喻。《熊和石頭人》這一音樂游戲有幼兒熟悉的熊的形象,還有快樂的小動物的形象,容易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角色較易表現,幼兒也感興趣,所以設計了本次的音樂游戲活動。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
2、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熊與石頭人)的玩法,學習按游戲和音樂的要求,相應的變換動作,感受游戲的樂趣;
3、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熊頭飾、白板、音樂(熊與石頭人)
教學重難點:
能按游戲和音樂的要求,相應的`按節奏變換動作,感受游戲的樂趣。
教學方法和手段:游戲法、演示法。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幼兒自由想象各種動物的聲音
師:今天天氣真好,好多的小動物們都想出來玩。聽,誰來了?
(活動開始,通過播放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們聽一聽動物的聲音片段,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為下一個環節做鋪墊)
2、二、學唱新歌(熊與石頭人)
師:小鳥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忍不住唱起了歌!仔細聽它唱了什么?(教師唱兩遍)
師:歌里唱了什么?你能學一學嗎?(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歌詞引導幼兒做相應的動作,練習兩次)
(通過教師的范唱,引導孩子熟悉歌曲的旋律及了解歌詞內容,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及引導幼兒做相應的動作鼓勵孩子們學習自己創編相應動作,享受活動帶來的樂趣)
三、游戲(熊與石頭人)
1、教師講述游戲的方法并和幼兒一起游戲
師:當小動物們看到大熊來了,他們怎么做的?(引導幼兒做一做)
師:熊的視力很差,它只看得到會動的東西,所以只要小動物們不動它就不會看到。今天周老師就來和你們玩個熊和石頭人的游戲,周老師來扮演熊,你們邊唱邊做動作,當我出現的時候你們就要變成石頭人,不能動。如果你變成石頭人不動不出聲音,它就一定不會看到你。
2、請幾名幼兒扮演熊,再玩游戲兩遍.教師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孩子們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講解初步了解了游戲玩法,并嘗試體驗游戲,感受游戲帶來的樂趣)
四、結束
幼兒自由結伴邊唱歌邊出活動室。
中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通過音樂律動感應樂曲節奏,并嘗試用樂器伴奏。
2、能夠安靜傾聽歌曲,并感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音樂、樂器、ppt
2、經驗準備:會使用樂器活動重點:通過多種方式感知節奏活動難點:句式的掌握
活動過程:
一、 暖身活動
1、 聽音樂進教室,故事引導,將幼兒帶入情境,激發幼兒愿意幫助小螞蟻的愿望。
教師:(出示掛圖)小螞蟻在其他昆蟲的幫助下,運來了好多的.木頭,他們準備開始搭舞臺,要怎樣才能把這些木頭搭成舞臺呢?會用到什么樣的工具?
2、出示圖片,讓幼兒認識以上三種工具。
3、認識三種工具,并學習他們的使用方法。
二、 音樂律動
1、 啟發幼兒想象鋸木頭的動作。 教師:小朋友用雙手怎樣做鋸木頭的動作,還可以用哪里鋸木頭呢?
2、 配合音樂做動作。
3、 啟發幼兒嘗試創編出釘木頭和轉木頭的動作。 教師:木頭可以用來鋸,還可以用來怎樣?怎樣釘?怎樣轉呢?
4、播放音樂,教師與幼兒一同聽音樂做律動。
5、單人雙人鋸木頭游戲
三、使用樂器伴奏
1、出示三種樂器,讓幼兒在舞臺上表演
2、可多次表演,分組表演
中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聽辯不同的節奏型,并用拍手動作表示。
2、培養幼兒看指揮演奏打擊樂的能力,并在齊奏或合奏中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
3、繼續組織幼兒按已有規則使用樂器,養成愛護樂器的'態度和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師熟悉所要彈奏的樂曲,并按樂譜中的節奏型,配置伴奏的和旋節奏。
2、鈴鼓、碰鈴、圓舞板等樂器。
活動過程:
一一、聽音樂,按節奏拍手。
1、了解樂曲名稱《楊柳青》。
2、幼兒邊聽音樂邊按節奏拍手,熟悉曲調。聽辯不同的節奏型。
3、引3、指導幼兒聽辯各小節的伴奏節奏型并合著音樂拍出來。
二、練習。
1、放慢速度,教師用拍手動作指揮幼兒齊奏。
2、放慢速度,幼兒邊看指揮邊合著音樂做自己現有樂器的模仿動作。
3、教師用指揮動作,指揮幼兒進行分聲部練習,幼兒根據教師的指揮隨音樂做現有樂器的模仿動作。
三、樂器演奏。
1、組織幼兒較快地拿起樂器,保持正確的姿勢,準備演奏。
2、放慢速度,指揮幼兒演奏樂器。
3、提醒幼兒注意教師改變指揮方案,并輕聲地認真演奏。
【中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教案06-14
中班音樂教案06-15
中班音樂教案范文11-12
中班音樂游戲教案11-12
中班音樂睡覺教案11-02
優秀中班音樂教案11-07
【推薦】中班音樂教案12-31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12-31
中班音樂教案:買菜01-04
【薦】中班音樂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