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教案>小學一年級數學《捆小棒》教案

    小學一年級數學《捆小棒》教案

    時間:2024-10-17 18:35:57 嘉璇 一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一年級數學《捆小棒》教案(通用8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捆小棒》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一年級數學《捆小棒》教案(通用8篇)

      小學一年級數學《捆小棒》教案 1

      〖教學目標〗

      1.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過程,初步認識11~20的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

      2.經歷觀察、思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展現現實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參與數學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可以幫助理解和掌握相應的知識,更可以給學生帶來探索的體驗、創新的嘗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新課程的數學教育,既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年齡較小,形象思維發達,抽象思維水平較低,只有少部分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能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想想你學過哪些數?關于這些數你們都知道些什么?

      生:①我知道7大于5,2小于6。

      ②我知道4的后面是5,前面是3。

      ③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④10是最小的兩位數,9是的一位數。

      ⑤我還知道2,4,6,8,10是雙數。

      ……

      師: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數?

      生:鐘面、日歷、手表上的數……

      師:(投影顯示一包原裝的鉛筆)你能猜出這包是幾根嗎?(猜猜看)

      讓學生打開自己與屏幕上一樣的一包,數數有幾根。讓學生拿小棒,數出10根,用皮筋扎成1捆。

      師:你知道這10個1根是幾個十根嗎?(1個十)

      師生一起在1捆(10根)后面一根一根地擺,邊擺邊數。11,12,…,20,再把10個單根的.扎成一捆。從1數到20,從7數到18。

      (二)動手操作

      1.假如你是小售貨員,老師要買10枝鉛筆,你怎樣拿給老師呢?怎樣拿得快呢?

      2.小組討論怎樣擺小棒就能讓老師和同學們不用去數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試著擺一擺)

      3.小組匯報:把每組擺的結果投影展示。

      4.比較得出:先擺一捆,再擺一根,能讓別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

      5.師在計數器上撥出11,學生看清數位。

      師:你知道11中的兩個1各表示什么嗎?

      引導學生說出:左邊的“1”表示的是一捆(1個十),右邊的“1”表示1根(1個一)。

      師小結:11里面有()個十和()個一,并在計數器下面寫出11。

      6.剛才我們撥出了“11”,你還會撥哪些數?再把它寫出來。(兩人一組,邊撥,邊讀,邊寫。)

      小組匯報。

      生:①我會擺13,15,18,20,…

      ②我知道13里面有1個十和3個一。

      ③我會寫11~20了,20就是先寫上2,然后在2的右邊寫“0”。

      7.師:誰能用最快的速度拿出20根小棒呢?

      (拿2捆)

      你知道這是多少嗎?這是2個10根。

      8.練習(投影出示)。

      (1)看圖讀數,寫數。

      (2)讀一讀(卡片投影)1114171820

      9.觀圖談聯想(教學例3)。

      (1)電腦出示直尺圖(0用卡片變大)。

      師:你在這把直尺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商量,仔細觀察。)

      (2)全班匯報。

      生1:我看到0最小,20。

      生2:我知道13前面是12,后面是14。

      生3:16比15大比17小,在中間。

      生4:有單數,有雙數,還有整十數。

      生5:我想從20再往后數就是21了。

      生6:我發現越往后數越大。

      生7:我看到“0”是開頭的,“0”叫起點。

      (三)形式多樣,深化知識

      1.連一連。

      教師出示一張點子圖(投影顯示)說明要求:按從小到大連起來,組成一幅圖。(小組內進行。)

      2.游戲――運動員集合站隊。

      選8個同學戴上號碼頭飾:9號、10號、11號、13號、16號、15號、14號、12號。

      師:你們8名同學代表我們班參加學校運動會,希望你們奮力拼搏,為班級爭光。

      (1)請運動員按從小到大的號碼順序排好隊,并報出自己的號碼。

      (2)宣布隊員參賽項目。(如點到自己的號碼向前一步站好,然后再歸隊。)

      ①號碼比14小的運動員參加50米賽跑。

      ②號碼比10大比16小的運動員參加跳繩比賽。

      ③號碼和最小的參加跳遠比賽。

      師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經過實際教學檢驗,有下面幾點成功之處。

      1.激趣引入: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便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

      2.教學形式多樣,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3.運用多媒體形象生動的畫面,容易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學生的回答立即獲得反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練習設計:目的明確,有趣味性,符合兒童年齡特點,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滲透了美育、體育、品德教育。

      小學一年級數學《捆小棒》教案 2

      教材分析:

      捆小棒這個教學內容,其實主要是學習認、讀、寫11-20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學生在這之前已經學習了有關10以內數的認識及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加減法的含義,掌握了10以內各數的順序及大小,會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并對20以內數及運算有一些初步認識。但是,要讓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知識,并能熟練正確地完成20以內的計算,還必須經過必要的學習,對于有困難的學生,還允許他們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地數、認、讀、寫11-20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體驗數位的含義,建立數位的概念,并培養合作意識。

      3、通過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的趣味性,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掌握數的意義和組成。

      教學難點:

      明確不同數位上數字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提出問題,合作探究。

      1、 猜測。學生估計的數板書在黑板上(教師拿出一捆10小棒)同學們能猜出有多少根小棒嗎?(數一數)

      2、 思考。各小組數小棒要得出準確的根數,我們應怎么辦?你有什么好辦法能較快地數出整捆的根數?方法一:一根一根數

      3、 探索方法二:二根二根數給每個小組提供一捆小棒,1捆是(1)個十,10個一就是(1)個10

      4、 交流?選擇有代表性的數數方法在全班匯報,可能有:

      5、 說說

      1捆是()個十,10個一就是()10

      二、動手操作,感知數的組成。

      1、 11的認識(學生馬上就回答出11。)

      1) 數一數a 因為我本來就知道10上面是11。同學們都有了一捆小棒,再拿出1根小棒,你們知道這表示多少嗎?b 10加1就是11.

      2) 說一說c 一捆是10,再加旁邊的1根,就是11。你們怎么這么快就看出是11呢?怎么看的?可能出現:學生邊聽邊認

      3) 討論?11當中有兩個1,這兩個1表示的意思是一樣嗎?

      4) 認識計數器,?看一看自己手中的計數器,玩一玩,說一說你知道了些什么?并在計數器上拔出11動手操作,感知數的組成。

      2、 擺一擺、拔一拔學生邊說邊擺小棒。

      1)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擺一擺15、19,并告訴你們組的`同學為什么這么擺?同桌說含義撥計數器。

      2) 在計數器上拔出這兩個數,說說含義。2個十就是20.

      3) 20的認識。剛才認識了15、19,知道19由1個十和9個一組成,9根再數上1根,是幾根呢?我們也把這10根捆成1捆,現在是多少?為什么?在計數器上拔出2個十,并說含義。所表示的意義

      3、 拔數練習。4人小組,1人說,另3人拔。

      4、 看直尺,感知數的順序、大小。

      1) 讀一讀各自準備好的直尺,讀一讀。

      2) 看看尺子上的數,你能提一些數學問題嗎?

      5、找一找。抽生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見到過11-20各數?

      三、應用新知,鞏固提高。

      1、看圖寫數。學生完成

      2、找朋友。

      3、我會說。

      1) 19的前面是( ),后面是( )。

      2) 比14多1的是( )。

      3) 17的鄰居是( )和( )。

      4) 比16大,又比19小的數有( )。總結師總結生總結

      自我評價:

      2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兒童在入學前已初步會數,但對于數的概念卻未必都清楚,同時一年級的小朋友參與數學活動,很少是因為認識上的需要,而只是對數學活動本身感興趣。因此,在本設計中除了落實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外,更關注學生的態度,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學數學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小學一年級數學《捆小棒》教案 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讀、寫11~20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

      2.培養學生能夠準確地用數學語言對概念進行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勤于動手和勤于動口的習慣

      教學重點:

      11~20這些數的個位和十位上各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

      對“數位”的理解

      教具準備:

      小棒,計數器

      學具準備:

      小棒,計數器

      教學設計:

      一、教學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老師今天給大家準備了這么多精美的禮品,一會兒將把它們獎給今天表現的那些同學,我們來看看老師準備了多少個獎品。(師生一起數,個數大于10)咦?這大于10的數該怎樣表示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二、活動一:建立數位概念。

      (一)數小棒

      1.老師手里有幾根小棒?我們來數一數,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數,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個1。現在我們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個十。

      3.學生自己數出10根小棒,并將10根捆成一捆,體會10個一就是1個十。

      4.讓學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現在是幾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組成的?(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

      (3)它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它里面有1個十和1個一)

      (二)介紹計數器及數位

      1.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11

      一邊撥一邊說:“在個位上撥幾,在十位上撥幾。”

      3.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數、認、讀、寫12~20各數。

      三、活動二:快速撥數

      (一)師生互練

      1.教師說數,學生快速在計數器上撥出。

      2.說一說它的含義及是怎么撥的

      (二)生生互練

      一人說數,另一人撥出,并說一說。兩人互換再練。

      四、活動三:對口令

      (一)師生互對

      例:教師說16,學生對1個十和6個一。

      教師說1個十和7個一,學生對17。

      (二)生生互對

      五、活動四:填、讀尺子上的數

      (一)出示圖片:寫一寫

      師生一起將尺子上的數補充完整

      (二)教師提問

      1.比15小比11大的數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幾?后面是幾?

      3.你還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六、活動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數,密切數與生活的聯系。

      找一找,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到或用到了11~20各數。

      七、活動六: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探究活動

      聽口令,做動作

      活動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2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以及大小比較

      活動準備

      1-20的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1.20名同學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張數字卡片。

      2.教師說要求,學生活動。如: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比17大的數出列,分別介紹自己(說組成),兩位數原地轉兩圈,找相鄰的數做朋友,15后面第三個數教大家做動作等。

      小學一年級數學《捆小棒》教案 4

      教學目標:

      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識、讀、寫11-20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捆小棒的活動體驗數位的含義,理解不同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掌握11-20各數的意義和組成。

      教學難點:

      明確不同數位上數字的含義,理解“十位”和“個位”的概念。

      教學準備:

      小棒(每人20根)、橡皮筋(每人2根)、計數器(每人1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猜數游戲引入課題,如:“比4大,比6小的數是?”“由7個一組成的數是?”

      請學生擺出11根小棒,并思考如何快速讓老師看出是11根。

      二、新知講解

      介紹捆小棒的方法,將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個十。

      認識計數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通過捆小棒和計數器的結合,讓學生理解11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

      依次認識12-20各數,并理解它們的組成。

      三、鞏固練習

      師生互練:教師說數,學生快速在計數器上撥出,并說出其含義。

      生生互練:一人說數,另一人撥出,并說出其含義,然后互換角色。

      對口令游戲:師生互對或生生互對,如教師說“16”,學生對“1個十和6個一”。

      四、應用拓展

      填、讀尺子上的數,并回答相關問題,如“比15小比11大的數有哪些?”

      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數,并說一說在哪里見過。

      五、總結反思

      請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

      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繼續尋找和應用數學知識。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捆小棒的活動,讓學生直觀地理解了11-20各數的意義和組成,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進一步豐富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小學一年級數學《捆小棒》教案 5

      課程主題

      捆小棒——認識11至20的數字

      教學目標

      通過捆小棒的具體操作活動,讓學生認識、讀出和寫出11至20的數字。

      幫助學生掌握20以內數字的順序,并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11至20的數字,理解這些數字的組成。

      難點: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即十位和個位的區別。

      教學準備

      教具:計數器、小棒、課件

      學具:每個學生準備小棒和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展示一些小棒,詢問學生如何快速知道有多少根。

      引出主題:學習通過捆小棒的方式來認識11至20的數字。

      二、新授

      捆小棒

      老師示范:先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個十。

      學生跟隨操作,每人捆出1個十的小棒捆。

      在1個十的基礎上,再加1根小棒,詢問學生現在總共有多少根,并引出11的組成(1個十和1個一)。

      以此類推,讓學生繼續捆出12至20的`數字對應的小棒。

      介紹計數器

      展示計數器,解釋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示范在計數器上撥出11,解釋十位和個位上的珠子代表的意義。

      學生跟隨操作,在計數器上撥出11至20的數字。

      三、鞏固練習

      對口令

      老師說出數字,學生快速在計數器上撥出,并說出其組成。

      學生之間互相練習。

      填尺子上的數

      展示一把有刻度的尺子,讓學生補充完整11至20的數字。

      老師提問,如“比15小比11大的數有哪些?”引導學生回答。

      四、拓展應用

      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11至20的數字,如書本的頁數、班級的人數等。

      五、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強調數位的概念和數字的組成。

      詢問學生本節課的收獲,鼓勵學生積極發言。

      作業布置

      布置與捆小棒相關的作業,如讓學生在家用小棒和計數器練習數字的組成。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和理解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數學思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

      小學一年級數學《捆小棒》教案 6

      教學目標:

      通過捆小棒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直觀感知11-20各數的含義,了解數的組成,能認、讀、寫這些數。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數學交流能力。

      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能正確書寫這些數。

      教學難點:

      理解十位和個位的概念,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幾表示幾個一。

      教學準備:

      小棒、計數器、數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舊知:請同學們數出1-10的數字,并說說這些數字表示的意義。

      引出新課:今天我們要學習比10更大的數字,這些數字是怎么來的呢?讓我們通過捆小棒來探索吧!

      二、講授新知

      捆小棒活動:

      請每位同學準備20根小棒。

      先數出10根小棒,用皮筋捆成一捆,表示1個十。

      在捆好的10根小棒旁邊,再添上1根小棒,問學生現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出數字11,并解釋11的組成:1個十和1個一。

      依此類推,繼續捆小棒并說出對應的數字,直到20。

      計數器演示:

      使用計數器,從右邊起第一位表示個位,第二位表示十位。

      在計數器上撥出11,解釋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1表示1個一。

      學生模仿操作,撥出12-20的數字,并說出它們的組成。

      讀寫數字:

      教學生正確書寫11-20的數字,強調數字的順序和書寫規范。

      請學生讀出這些數字,并嘗試用它們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如加法)。

      三、鞏固練習

      小組競賽: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輪流派代表上臺捆小棒并說出對應的數字及組成。

      看哪個小組捆得又快又準,給予獎勵。

      找朋友游戲:

      教師出示數字卡片(如13),請學生找出表示該數字的小棒捆(1捆10根加上3根單獨的)。

      找到后,請學生說出該數字的組成(1個十和3個一)。

      四、課堂總結

      請學生總結本節課學到的知識點。

      教師強調數位的概念和數字的'組成的重要性。

      布置課后作業:請學生回家后用小棒和計數器繼續練習11-20的數字組成。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捆小棒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直觀感知了11-20各數的含義和組成。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加深了對數位概念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數學交流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進一步豐富實踐活動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小學一年級數學《捆小棒》教案 7

      教學目標:

      認識并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初步建立數位概念,區分“十位”和“個位”。

      教學材料:

      小棒(每人20根)

      橡皮筋(每人2根)

      教學過程:

      導入:

      通過復習1-10的數數和組成,引出新課內容。

      新知講解:

      示范如何用橡皮筋將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個十。

      引導學生理解11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

      類似地,讓學生嘗試自己捆出12-20各數,并說出它們的組成。

      實踐操作:

      學生分組進行捆小棒活動,每人捆出11-20中的一個數,并互相檢查。

      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自己捆出的數的組成,如“我捆的是13,由1個十和3個一組成”。

      鞏固練習:

      教師隨機報數,學生快速用捆好的小棒表示,并說出其組成。

      進行小組競賽,看哪個小組能最快、最準確地完成教師給出的任務。

      總結: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強調11-20各數的組成和數位概念。

      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與11-20各數相關的'物品或情境,加深理解。

      教學反思:

      觀察學生在捆小棒活動中的表現,了解他們對數位概念的理解程度。

      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表現,調整后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小學一年級數學《捆小棒》教案 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認識并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學生能夠初步建立數位概念,區分“十位”和“個位”。

      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捆小棒的方法,通過實際操作加深對數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操作、觀察、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競爭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以及敢于表達、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并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初步建立數位概念,區分“十位”和“個位”。

      教學難點:

      理解數位的概念,特別是“十位”的意義。

      能夠準確、快速地用捆小棒的方式表示11-20各數。

      教學準備:

      小棒(每人20根)

      橡皮筋(每人若干)

      計數器(每人1個,可選)

      數字卡片(1-20,用于展示和復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舊知:

      請學生回憶并說出1-10各數的組成。

      通過數字卡片復習1-10的讀寫和順序。

      引入新課:

      教師展示一個捆好的小棒(10根),問學生:“這是多少根小棒?”(學生回答:“10根。”)

      教師:“如果我再加1根小棒,會是多少根呢?”(學生回答:“11根。”)

      教師:“那么,我們怎么表示這11根小棒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新的方法——捆小棒。”

      二、新知講解

      示范捆小棒:

      教師示范如何將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個十。

      教師再添加1根小棒,表示1個一,并解釋11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

      認識數位:

      教師介紹計數器的使用方法,指出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教師在計數器上撥出11,并解釋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1表示1個一。

      學生嘗試:

      請學生嘗試自己捆出12-20各數中的一個,并說出它的組成。

      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三、實踐操作

      分組捆小棒:

      學生分組進行捆小棒活動,每組輪流報數,其他同學用捆好的小棒表示該數。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

      競賽活動:

      教師組織小組競賽,看哪個小組能最快、最準確地捆出教師指定的數。

      競賽結束后,教師宣布獲勝小組,并給予獎勵。

      四、鞏固練習

      口頭練習:

      教師隨機報數,學生快速說出該數的'組成。

      教師請學生輪流報數,其他同學判斷是否正確。

      書面練習:

      教師發放練習紙,要求學生填寫11-20各數的組成。

      教師巡視檢查,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五、總結反思

      回顧新知: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強調11-20各數的組成和數位概念。

      教師請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和收獲。

      布置作業:

      教師布置相關作業,如“用捆小棒的方法表示家里的物品數量,并說出它們的組成。”

      教師鼓勵學生回家后繼續練習捆小棒,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反思:

      1、觀察學生表現: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特別是他們對數位概念的理解程度。

      如果發現學生對數位概念存在困惑,教師可以通過增加示范、提問、討論等方式進行引導。

      2、調整教學策略:

      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表現,教師可以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

      例如,如果發現學生對捆小棒的活動不感興趣,教師可以嘗試引入其他有趣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關注個體差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個體差異,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個別輔導、小組互助等方式進行幫助。

      4、反思教學效果:

      課后,教師要及時反思教學效果,總結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

      通過反思,教師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小學一年級數學《捆小棒》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教案《捆小棒》11-21

    數學小超市教案12-09

    小學一年級教案數學07-20

    《數學樂園》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04-07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青蛙》教案12-24

    小班數學小幫手教案03-16

    小班《大和小》數學教案03-30

    小班數學小瓢蟲教案03-10

    中班數學小裁判教案03-27

    大班數學《小當家》教案10-2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 | 性深夜福利免费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在线看免费观看中国Av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