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時間:2022-08-25 14:20:27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匯編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匯編6篇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形成原因,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嚴峻現實.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及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和搜集分析資料得出結論,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環保意識及可持續發展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及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

      難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教學方法】討論法、歸納法、對比法、啟發引導法

      【教學準備】

      教師:

      1.關于反映黃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圖片和資料等.

      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與地表植被的關系演示實驗器材.

      3、課前把全班同學分成六個小組.

      學生:提前收集有關黃土高原的圖片、資料文字等信息.

      【課件設計思路】

      課件內容主要包括黃土高原的概況視頻,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圖,黃土高原景觀圖片,黃土形成的原因材料,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圖及原因分析.課件設計原則是簡單、精要、實用.力圖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讓學生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上升到理性認識.重在重點知識和重點圖片的分析和歸納.在應用時根據學情靈活、有選擇性的利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多媒體屏幕上依次出現四段描述,都是關于我國的一個著名地形單元,大家一起猜一猜.(可以隨時搶答)

      1、從飛機上看下去,褐黃色的原野,幾乎看不到一絲綠色.

      2、從出發地看目的地并不遠,但車子上坡下坡,繞了好幾道梁子才到. 3、這里的人們因地制宜,挖了窯洞居住,冬暖夏涼.

      4、我國科學家劉東生因畢生研究黃土成因取得巨大成效而獲得20xx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稱為“黃土之父”——(黃土高原)

      教師:黃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個跨省區域,同時也是教材重點分析的我國唯一一個地形區.(幫助同學復習一下中國的地形區)

      活動一:信息交流―――黃土高原知多少

      學生:一一說出涉及到黃土高原的知識(學生個人以及小組之間回答,對表現好的給以表揚鼓勵.)

      教師講解:黃土高原概況 展示圖片:黃土高原景觀圖.

      學生:根據講解和圖片組內討論交流形成對黃土高原的整體認識.

      教師引導:積極鼓勵思考快而正確的同學在班內展示成果.(倡導以強帶弱,追求課堂效率.) 教師:難怪美國記者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寫到:“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隊的猛犸,有的像滾圓的大饅頭,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崗巒,上面還留著粗暴的指痕??”

      學生:根據課件內容簡單說明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的特點.

      (增強印象,培養學生的數據整理能力,以檢驗課堂學習效果.)

      教師:(首先贊揚學生認真觀察和思考的學習態度).有人曾經形容如果將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做成1米寬和1米厚的黃土墻,則能從地球到月球一個來回.

      課件:展示中國地形圖、黃土高原在全國的位置圖和跨越的省區圖

      活動二:學生分小組找出黃土高原的位置和具體分布范圍?(培養學生概括和總結的能力.)

      學生:

      1、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落實到地形圖上) 2、包括:陜西、山西、甘肅東部和寧夏大部分地區(落實到政區圖上)

      活動三:分小組討論黃土高原的成因.

      教師:關于黃土高原的成因,許多科學家已經在我們前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其中“風成說”是得到廣泛支持的.觀點.我們可以客觀地對這一學說進行分析.

      學生:從圖8.3“黃土形成過程示意圖”中可以看出,黃土的形成與我國的戈壁、沙漠、黃土的分布是一致的.

     。ɡ碛桑

      (黃土高原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來的.)

      學生:從教材P27找出哪些“風成說”的證據,并思考說明的問題.

     。▽W生小組分析討論;教師穿插其中,及時解難答疑并了解學情.培養學生依據資料分析問題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學生:個人或小組發表不同的意見或見解.(教師對學生發表的見解給以正確的評判,對有創新性的見解加以表揚、鼓勵和推廣.)

      1.“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流水沖來的.

      2.“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說明帶來黃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3.“黃土高原黃土的礦物質成分與堆積地方的基巖的礦物種類極不相同,卻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礦物成分相同.”說明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4.“黃土中有隨地形起伏的多層古土壤”說明黃土不是當地巖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教師:介紹獲得20xx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黃土之父”——劉東生院士的研究黃土成因的感人事跡.(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課件:投放關于黃土地貌的圖片和資料.(塬、梁、峁、林、柱等)

      教師:既然“風成說”認為是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黃土應該是均勻覆蓋在現在的黃土高原地區,為什么形成溝壑縱橫的景象呢?

      學生:嚴重的水土流失.

      活動四:分小組討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學生:據圖6.32歸納

      1、自然原因(地形、氣候、土壤、河流、植被等)

      2、人為原因(毀林、開荒、開礦)

      教師引導:思考并討論各因素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對困難問題逐一通過分析和結合實驗,幫助學生理解,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1)地形:地面破碎平地少,斜坡多易造成水土流失.(結合物理知識)

     。2)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

     。3)土壤:土質疏松易溶于水.(對比黃土和巖石的溶解性)

     。4)植被:數量多少影響水土流失的強弱.(P29活動題1的實驗)

      總結:看來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地形特點與自然要素密切相關,同時人類活動也會產生

      很大的影響,并且使區域的特點發生變化.

      活動五:結合P69活動題2的對話,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植被的減少會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溝萬壑,而地表的破壞又會加劇水土流失. 關系如下所示:

      課件:中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分布圖

      教師總結:發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具備的條件:A、地形條件:地表坡度較大的山區 B、降水條件:降水量大或是降水的季節性差異大

      小結:因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使黃土高原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嚴重,會帶來什么后果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課后作業】完成學習探究P90—91

      【教學反思】

      授課詳略得當,注重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這一難點的突破.效果很好.在授課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牢牢抓住了學生的能力培養,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在觀察中、討論中、展示中、合作中逐步顯示和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的知識掌握扎實,能力得到了提升.但總覺得在時間允許的前提下可適當拓展知識.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河北省

      教學目標:

      (1)了解 河北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在發展農業過程中的優勢和問題。

     。2)了解河北省利用其區 位優勢,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 發展新型農業的意義。

     。3)了解唐山大地震的歷史,認識美麗壯觀的新唐山。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愛我家園,建設家園"的情感教育。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大家都學過歷史上 的"戰國七侯",即齊、楚、燕、韓、趙、魏、秦。你們知道當時趙國和燕國所在的地理位置嗎?今天, 我們就來進行我們沿海萬里行的第三站:"燕趙大地"--河北省。

      方案②:設問:在"中國政區"圖上,環抱北京、天津兩中央直轄市 的省份是哪個?

      講述河北省"自然環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出示"中國政區"掛圖,請學生說出河北省地理位置:環抱 北京、天津,東臨渤海,四周與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南、山東為鄰。

      2.用多媒體展示"河北地形"圖,或出示"河北地形"掛圖,請學生回答河北省的主要地形特點:西北多山地,東南以平原為主。并讓學生在圖中找出黃河、海河、燕山、華北平原、太行山和長城。

      3.出示課前搜集的資料:"元明清時期的'國都位置"。說明河北省長期鄰近國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4、 在河北省城市與交通圖上,找出穿越河北省的鐵 路干線及海港。

      5.小結河北的區位優勢:環渤海、環京津、水陸交通便利。

      講述"唐山大地震"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讓學生學習"唐山大地震"的閱讀材料。

      2、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地震后被夷為廢墟的唐山,隨后切換畫面,展示高樓林立,環境優美的新唐山,并對學生進行"奮發圖強,愛國愛家"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講述"以農業為主的省份"時,可按下列步驟:

      1.設問:河北省的自然條件如何?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有什么影響?(河北省屬溫帶季風氣候,其中南部為華北平原一部分,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多,土地肥沃,光照條件好,是我國的小麥和棉花的重要產區;但華北平原也存在著不利于農業生產的劣勢:地表排水不暢,土壤鹽堿化,由于是季風氣候,春旱夏澇,農業生產不穩定。)

      2 討論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北省 ,除了自然條件外,有哪些良好的社會經濟條件促進了河北農業的發展?要指導學生列舉一些社會經濟因素如:區位優勢、市場需求、農業結構調整等。這部分內容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作如下講解:(1)環京津一一農產品市場需求量大;(2)交通發達--農產品外運銷售便利;(3)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反季節蔬菜、花卉、草皮、中高檔水果。物以稀為貴,經濟效益高。

      3.讓 學生完成教材P.37活動題,教師可補充說明反季節蔬菜的含義:

      我們知道,一年中有的季節寒冷 ,有的季節炎熱,有的季節溫暖。對于蔬菜來說,有的種類怕冷,有的種類怕熱。在通常情況下,怕冷的蔬菜在寒冷季節難以生長;怕熱的蔬菜在炎熱季節不適合種植,從而形成蔬菜生產和市場供應的季節性。所謂反季節蔬菜,就是通過一定技術,使炎熱或寒冷季節能成功種植怕熱或怕冷的蔬菜種類供應市場。反季節蔬菜由于是在 市場缺乏某種類型菜時上市這種類型蔬菜,由于物以稀為貴,所以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課后活動:

      1.在互聯網上查詢:反季節蔬菜栽培方式有哪些?經濟效益如何?

      2、查詢資料_了解人們在華北平原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克服農業生產中的不利因素。

      3.搜集資料了解河北省的礦產資源及其主要工業部門。

      4.走訪附近的集貿 市場,調查一些反季節蔬菜和水果來源。

      附板書:

      一、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

      (2)地形特點

      (3)區位優勢

      二、唐山大地震

      三、以農業為主的省份

      1.自然條件

      2.社會經濟條件

      (1)市場的需求

     。2)發達的交通

     。3)農業結構的調整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對于剛剛從小學走上初中的學生來講,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課對學生的來講就更為重要。是為學生從小學階段向中學階段轉換而設置的銜接課。通過給學生講解有趣的地理現象和人地關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識,以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新認識,提高學生上好地理課的自覺性,使學生逐步養成熱愛地理科學、鉆研地理科學的良好風氣。

      以疑激趣

      教學片段一:(同步展示圖片)——

      教師問:西亞的沙特阿拉伯,人們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頂上,大家說為什么呀?

      學生1:他們那地方很窮,修不起房子。

      學生2:不對,沙特阿拉伯很富裕,石油資源非常豐富,所以不可能是因為窮。

      學生3;老師,是不是因為那地方環境優美,住在屋頂可以盡情地欣賞周圍的風光,站的高,看的遠。

      學生4:不對,那晚上就不怕冷?也不怕下雨?

      老師:同學們,要想搞清楚原因,就的好好學習地理,學好了你的知識自然就豐富起來了,你就能解釋了這些奇怪的現象。

      學生們:老師,我們現在就很想知道沙特阿拉伯為什么把床位安排在屋頂上?

      老師:好吧,請同學們看地圖,沙特阿拉伯位于熱帶、-帶地區,終年氣溫很高;氣候干旱,很少下雨,可謂“滴水貴如油”,人們把床位安排在屋頂上,沒有被雨淋濕的后顧之憂,這是與當地氣候條件相適應的一種特殊的人文景觀。

      學生們:啊?原來如此呀!

      教學片段二:——

      老師問:來自非洲東部高原地區的運動員經常能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1;他們沒有鞋子穿,已經練出了赤腳走路,所以跑起來快。

      學生2:不對,沒有鞋子穿與跑的快沒有關系。

      學生3:可能是因為他們經常追趕野獸練出來的。

      學生4:是不是因為他們經常沒有水喝,鍛煉出了忍饑挨餓的本領,在跑步中不覺得渴、餓。

      老師:大家思維很活躍,老師感到很是欣慰,不過,你們說的還是沒有科學的依據,要想弄清楚原因,大家就的學好地理,F在我就給大家講為什么。請看圖,非洲東部是高原地區,高原地區由于地勢高,大氣中含氧量相對較低,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人,適應了缺氧的環境,中長跑運動員需要有較強的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而來自高原地區的人,無氧耐力具有優勢,比較適合中長跑運動,這也是來自東非高原的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的一個重要原因。

      教師:通過探究一些問題,同學們,你們說,學習地理這門課好不好呀?有趣沒趣呀?

      學生:好,很有趣。

      評析:

      教師提出了一些的問題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以疑激趣使學生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興趣,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審美情趣。同時,老師讓學生先七嘴八舌地發言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以談話、聊天的形式來和學生對話,體現了師生關系民主、融洽。也很符合《地理新課程標準》中學習“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引導學生明白學習地理的方法

      教學片段:

      教師問:同學們,既然地理課能讓我們內知道很多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學好地理課呢?

      學生1:做好課前預習

      學生2:及時做作業和復習

      學生3:上課認真聽講,不說小話、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

      學生4: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魚,兩日曬網。

      教師;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地方或者了解一些地理現象,你還的必須首先知道它們在地球的什么地方,然后才能進一步去分析產生一些現象的原因,對不對呀?

      學生們:對

      學生5:老師,像我國南方為什么就熱,北方為什么就冷,這要看地圖才能分析出來。

      學生6:為什么俄羅斯的東部地區人煙稀少,這也的看地圖就能分析出來。

      學生7:如果不看地圖,我們就不知道西藏在什么地方,美國在什么地方。

      教師:同學們分析的很對,學習地理離開了地圖,就等與空中樓閣,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教師:要想學好地理的確需要大家做好課前語系、課后復習、上課認真聽講,你們說的這些道理是學習每一門課程所要求的做到的地理學科除了要求做到以上幾方面以外,我們還得重視學會讀圖,提高讀圖、識圖能力。

      評析:

      長期以來,所有的課程的學習都好似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一言堂,根本沒有學生發言的'權利,以上對話就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課堂充滿了民主的氣氛,從對話中也能感到學生的認識問題的能力還是很強的,那種把學生看成什么也不知道的陳舊的觀念在這里蕩然無存。

      案例反思:

      本課以“聊天”、“談話”的方式,與學生共同研討地理與生活的關系,盡量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遵循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認識。盡量利用創設學生熟悉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思維、積極發言,學習有興趣。堅持了“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的思維在前馬腳市的點撥在、評價在后”的原則,使學生樹立起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ㄒ唬┙柚貓D,說出俄羅斯的地理位置(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領土組成特點(跨東西半球、亞歐兩洲)和首都(莫斯科)。

     。ǘ└鶕貓D和資料,歸納俄羅斯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和各地區氣候差異的形成原因及特點。

      (三)運用統計資料,聯系俄羅斯自然條件特點,說明該國開發西伯利亞的情況。

     。ㄋ模┦占Y料,說明俄羅斯民族方面的概況。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共分6個小標題!懊娣e最大的國家”、“平原廣大”、“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豐富的資源”、“改革中的經濟”、“西伯利亞的開發”,分別介紹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積、地形特點、氣候特點、資源特點、經濟特點和區域開發方面的情況。

      本節教材第一個標題為國家概況的介紹;第二、三、四個標題內容分別敘述和說明俄羅斯自然地理特征的三個重要方面:“平原廣大”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為理解俄羅斯農產品和主要農業區分布提供了條件,“豐富的資源”為理解俄羅斯的經濟特點和開發西伯利亞作了說明;第五、六個標題內容闡述俄羅斯人文地理特征,可以從中了解俄羅斯的工業、農業城市、港口分布特點及亞洲西伯利亞的開發情況。本節教材的編排結構是:

      本節教材圖表系統提供3幅地圖:①圖3-22,說明俄羅斯周圍海洋,亞洲與歐洲部分比較,地形區分布及特點,河流與城市。②圖3-24,說明俄羅斯地勢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系,“東高西低、平原廣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征。③圖3-26,說明俄羅斯主要礦種及產地,特別是石油、黃金、煤、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豐富,本圖淡化了礦產地的識記,強調礦產種類及其與工業基地分布的關系。

      2幅景觀圖:一為反映宗教和建筑特色的大教堂,一為貝加爾湖及湖畔的亞寒帶針葉林景觀。

      2張統計表:①上揚斯克和莫斯科氣候資料分別表明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受北極地區寒冷氣流影響,是北半球的寒極之一,降水較少;而西部東歐平原受大西洋影響,氣候較溫涼,降水較均勻,是溫和的大陸性氣候。②俄羅斯亞洲與歐洲部分地區差異對比則要求學生通過對比掌握其差異性,也暗示了開發西伯利亞的必要性。補充閱讀材料提供了俄羅斯民族方面的概況,為學生收集此方面的資料作了示例。

      本節教材還說明了俄羅斯幾個方面的世界之最:①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②俄羅斯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大的國家;③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世界上淡水量最多的湖泊;4.俄羅斯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

      [教學重難點]

      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經濟特點

      [教學方法]

      讀圖法、討論法、談話法、自學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具準備]

      掛圖:俄羅斯地形圖

      教學提綱(板書)

      一、面積最大的國家

      1、位置:跨亞、歐兩大洲和東、西半球

      2、面積:1708萬平方千米

      二、平原廣大

      地勢東高西低,平原占 70%

      三、溫涼的氣候

      大陸性氣候明顯,東、西部差異大

      四、豐富的資源

      1.淡水資源(貝加爾湖)

      2.森林資源(亞寒帶針葉林)

      3.礦產資源(石油、黃金、有色金屬)

      五、改革中的經濟

      1.工業

      工業區:歐洲部分、烏拉爾地區、西伯利亞地區

      工業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亞

      2.農業

      農業區分布于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

      3.城市和港口

      首都莫斯科

      六、西伯利亞的開發

      [教學過程]

      新課導人:

      引導學生在“世界政區圖”上,找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從中引出俄羅斯

      一、面積最大的國家

      1、提問:通過預習,誰能告訴我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的.面積究竟有多大?

      2、展示“俄羅斯地形圖”,指出亞、歐兩洲的洲界線,得出結論:俄羅斯地跨亞、歐兩洲,位于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

      3、引導學生回憶東、西半球分界線(160°E),并和學生一起找出東經160,得出俄羅斯的另一位置特征:地跨東西半球。

     。ㄟ^渡)接下來,我們一起熟悉俄羅斯的海陸位置特征

      4、讀圖3-22,完成活動1、2題及P77活動2

      5、一學生朗讀P77材料,了解俄羅斯的民族、語言、宗教

      二、平原廣大

      1.讀圖3-22,完成活動第3題

      2.找出上述四大地形區的大致分界線:⑤烏拉爾山、烏拉爾河,⑥葉尼塞河,⑦勒拿河。

      3.葉尼塞河以西均為平原,以東為高原山地,平原面積占俄羅斯領土的70%。歸納得出地形特點:平原廣大。

      4.讀圖3-24,引導學生歸納俄羅斯的地勢特征,很容易看出其地勢特點:東高西低。

      5、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出伏爾加河的位置,注意其流向,注入海洋,在歐洲的地位

      三、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1、引導學生閱讀地圖冊P33俄羅斯氣候分布圖,思考:俄羅斯最主要的氣候類型是哪種?還有哪些氣候類型?引出氣候類型的學習

      2、學生閱讀教材思考:俄羅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有什么特征?

      3、小結:由于俄羅斯疆域遼闊,東西跨經度廣,所以氣候的大陸性氣候特征明顯,同時也使東西部氣候存在較大的差異。

      4、引導學生分析上揚斯克和莫斯科的氣候資料,歸納二地的氣候特征差異,并設問:同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什么上揚斯克的降水比莫斯科的少?氣溫比莫斯科的低?

     。ㄟ^渡)俄羅斯是世界上資源最為豐富的大國之一,那么有哪些豐富的自然資源呢?

      四、豐富的資源

      1、學生看書思考:俄羅斯有哪些豐富的自然資源?

      2、設問:俄羅斯為什么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呢?教師可從氣候特點、地形分布及歷史開發等方面加以指導。最后出示亞寒帶針葉林帶分布圖。

      3、出示“俄羅斯主要礦產資源分布”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主要礦種及礦產地,而后說明俄羅斯石油、黃金產量的世界排名及有色金屬礦的分布。

     。ㄟ^渡)俄羅斯豐富的礦產資源為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資源條件。

      四、改革中的經濟

      工業方面

      1.通過圖3-26和各種資源儲量、開采量等資料,學生推斷俄羅斯的主要工業部門應該是哪些?而后結合教材P79驗證

      2、引導學生閱讀地圖冊P53“俄羅斯工業分布圖”,指出俄羅斯的三大工業區并強調俄羅斯的工業主要集在歐洲部分

      3、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查找各工業區的工業中心城市并在地圖上填注。并設問:這三大工業區能形成主要的工業區的共同因素是什么?(附近都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便利的交通),而后進一步從資源條件分析俄羅斯各工業區的工業部門

      農業方面

      1、回憶俄羅斯氣候特征和緯度位置特征,思考:俄羅斯的氣候條件對發展農業生產有利嗎?你認為制約俄羅斯農業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氣溫因素,俄羅斯的農業一般分布在緯度相對較低、氣候較為溫和的地區

      3、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查找俄羅斯主要農業區東歐平原、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并對照圖例說出俄羅斯的農產品種類,并進一步強調:俄羅斯的農作物一般都是喜溫涼的農作物,這與當地的氣候特征是相適應的。

      城市與港口方面

      根據地圖找出首都莫斯科的位置,由教師小結其城市職能。根據地圖,讓學生圍繞俄羅斯疆界找出其進出海洋的港口城市,再由教師加以具體說明東部、北部、西部的主要海港。

     。ㄟ^渡)由于自然條件的差異和歷史的原因,俄羅斯的人口和經濟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而面積廣大的西伯利亞地區卻開發不夠

      西伯利亞的開發

     、傩〗Y已學習俄羅斯的知識,填表對比其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的地區差異。②對此表格知識加以對比研究,讓學生認識到俄羅斯經濟的地區分布與其自然、人文因素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人地關系在空間上存在矛盾。③具體指導西伯利亞的開發項目,如:西伯利亞大鐵路,貝阿鐵路、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炭基地和新西伯利亞高科技園區等。

      本節重點圖表指導:

     、賵D3-22:指導學生在圖上了解俄羅斯地理位置(經度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領土組成(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首都莫斯科;俄羅斯是歐洲國家的主要原因:歐洲部分集中全國四分之三的人口,歷史上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地區,主要工業和首都也位于歐洲部分;俄羅斯的四大地形區: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主要河流及分布:歐洲部分的伏爾加河和頓河、亞洲部分的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俄羅斯的主要城市及分布。

      ②圖3-24:指導學生在剖面圖上相應位置標注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東西伯利亞山地;蛘哂蓪W生依據圖3—22畫出沿60°N線的剖面圖,然后觀察、分析其“東高西低、平原廣大”的地勢地形特點,再歸納這一特點對河流分布的影響。

     、蹐D3-26:先指導學生找圖例,了解俄羅斯有哪些礦產;再根據教材講述其礦產儲量和開采量,也可由學生收集有關資料對俄羅斯礦產進行評價;最后根據鐵路線、河流、城市對礦產地進行相對定位,并為其工業分布作鋪墊。

      ④“俄羅斯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地區差異”表:可采取分組討論的形式,用復習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得出答案,并根據所填內容對俄羅斯開發西伯利亞進行評價。下述答案僅供參考:

      亞洲部分 歐洲部分

      地形特征 高原、山地為主 平原面積廣大

      氣候特征 寒冷干燥 溫涼濕潤,降水略多

      主要工業基地 烏拉爾、新西伯利亞 莫斯科,圣彼德堡

      主要港口 海參崴 圣彼德堡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教學內容】第三節 地圖(地形圖的判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地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緩;學會繪制等高線圖的方法;能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學會繪制地形剖面圖。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等高線圖,學生識別常見的地形名稱;通過動手制作地形模型,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小組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等高線形態與地勢高低、坡度陡緩的關系。

      【教學難點】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地形種類。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式、討論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中國地形圖

      【課時安排】三課時(第2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觀的畫面。

      同學們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們畫的地圖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呢?

      學生討論,得出對這一問題的初步判斷

      二、地形圖的判讀(板書)

      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線地形圖,學生觀察,教師說明:“地圖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繪制等高線來表示的。”那么,等高線是怎樣繪制出來的呢?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圖1.27,同學們觀察圖中甲點的高度有哪兩個數據?單位?有什么區別?

      總結:甲點以海平面為標準計算為1500米,這叫海拔。甲點以乙點為標準計算為1000米,這叫相對高度。

      提問: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對高度?

     、俸0沃傅孛婺滁c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谙鄬Ω叨龋耗硞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1、海拔和相對高度(板書)

      指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圖1.28“等高線示意圖”及等高線的模型,討論總結等高線的繪制方法。

      講述:以海平面為起點,測出地面上各個地點的海拔,把它們填注在地圖上,然后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成線,這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上都標有高度,單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線?(學生讀書作答)

      2.等高線 (板書)

      在等高線地圖上,如何判讀地面的高低和地形起伏?

      學生合作探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說出:只要填出地面各點海拔,就可比較各點的高低。

      總結:在等高線圖上,不僅可以判斷各地點的高低,還可以根據等高線的分布情況判斷地形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學生觀察圖1.28等高線示意圖,看看左右兩個山坡的陡與緩?并判斷坡度的陡緩與等高線的分布有何關系?

      確定: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讓學生觀察課本圖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線示意圖,從圖可見,不同部位,等高線和形態的差別很大,怎樣在等高線圖上判讀這些地形呢?

      學生總結教師補充:等高線彎向海拔低處為山脊,反之為山谷:兩個相鄰山頂之間是鞍部;等高線重疊處為陡崖。

      指導學生讀圖1.30,觀察分析設色地形圖的著色規律,從而得出:在不同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地形的圖即為分層設色地形圖。

      3.分層設色地形圖(板書)

      出示“中國地形圖”指導學生分析不同的著色:藍色代表海洋,黃色代表高原、山地和丘陵,綠色代表平原,褐色為山地,白色表示雪線以上的部分。

     。蹖W生活動]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完成課本P17活動。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通過分析能判讀出各地的高低狀況。而如何能夠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地的起伏狀況呢?這就需要觀察地形剖面圖。

      4.地形剖面圖(板書)

      學生同桌合作,完成課本P18活動3。先了解繪制方法,再觀察繪完部分,然后自己動手繪制完整。

      總結:地形剖面圖能直觀表示某條線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緩。

      三、小結

      指導學生先組內交流,再派代表在班上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獲得了哪些知識?

      學生小結所學知識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可取效果:以探究式活動為主線,以練習為輔助,圖文并茂,化 抽象為形象,直觀生動地解決難點問題。

      不足之處:由于本課內容多,難度大,在環節設計上欠完美。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ǖ8時)

      執教人:唐素芳 執教班級: 七(1)(2)

      【教學內容】第三節 地圖(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記住地圖上依據經緯線或指向標辨別方向的方法;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能在地圖上依據經緯線或指向標定方向;初步具備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地圖的能力,如辯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能夠在地圖上依據經緯線和指向標等確定方向,通過辨別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動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地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地圖的使用方法,使學生對地圖產生親切感,從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主動地使用地圖。

      【教學重點】地圖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的判別。

      【教學難點】地圖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的判別。

      【教學方法】分組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投影片、掛圖;

      【課時安排】三課時(第3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投影表格

      針對表格內容,能夠進行比例尺形式的換算和大小的比較并回答。

      2.地圖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上節課我們已學習掌握了三要素之一:比例尺,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剩余的2個問題:方向和圖例。

      二、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1、投影:“日本圖”指導學生分組討論課本P15活動1的三個問題。

      小組內討論并回答:

     。1)經緯: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先據經線定南北,再依緯線定東西,最后取綜合。

      (3)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所標三點的四個方向,Y在X東北方,X在Z西南方。

      總結:在有經緯線的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近北極為北,近南極為南),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直線緯線左西右東;弧形緯線:據地球自轉(自西向東),箭頭為東方)。

      經緯網定向法(板書)

      不知同學們注意沒有,有的地圖畫有一箭頭,箭頭方向指示為北方,這個箭頭叫什么?(指向標)

      小結: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依據指向標定方向,即指向標指示北方。

      2、指向標定向法

      投影圖,學生思考:

     。1)A在B什么方向,A在C什么方向?

     。2)若圖中AB兩點間直線距離為24千米,請計算出該圖的比例尺。

      學生討論后回答:A在B正北,A在C西北;先量得AB圖上距離是2.4厘米,比例尺為1:1000000或

      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回答課本P15“活動2”

      學生活動:科技園在學校的東方,農業實驗區在科技園區的南方,學校在火車站北方,火車站在科技園區的西南方。學校與農業實驗區的直線距離約為650米,從學校沿公路到科技園區,距離約是855米(四段公路圖距分別是0.6、3.2、1.6、0.3厘米)

      提問:有的地圖,既無經緯網,又無指向標,如何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3、一般定向法

      拓展:我們生活在北半球,當你外出旅行迷路時,你怎樣確定方向?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①白天:晴天據太陽定方向,據樹木定方向;②晴夜:北極星定方向;③房屋定向法(北半球,一般坐北朝南)

      大家知道,地面上的景物在地圖上是用不同符號表示的(即圖例),并標注一些文字和數字注記,這些都是地圖的語言。

      4、圖例和注記(板書)

      請觀察圖1.24,看看一些常用圖例有何特點?你能記住一些嗎?

     。ㄌ崾緦W生注意分類觀察,找區別,如界線、交通線、城市、水庫和湖泊等。)

      三、課堂小結

      留2分鐘時間,由各小組的同學在組內交流,然后找幾名代表總結,通過本課學習,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可取效果:在活動中學,在學中活動,注重知識的運用;針對性練習,便于及時發現問題,采取補償性教學;引進競賽激勵機制,活躍氣氛,調動積極性。

      不足之處:對難點的突破及節湊的把握不準。

      解決措施:加強理論學習,提升個人能力,并精心備課,合理安排內容的進度和難點的突破。

    初中地理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 能讀圖說明歐洲西部所處的地理位置及特點,并能在圖上指出主要的島嶼、半島、海灣、海峽和內海

      2、 讀圖熟悉歐洲西部的主要國家的名稱和位置

      3、 了解歐洲西部實際世界上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

      4、 了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發展最繁榮的地區并分析原因,熟悉本區主要旅游景點的分布

      [教學重難點]

      各國經濟發展概況、特點;繁榮的旅游業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準備]

      歐洲西部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在我們地球上有這么一個地區,它的面積只比我國的陸地面積稍大,卻分布著30多個國家,這個地區是世界上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也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大家猜一猜,這是哪個地理區域呢?

      一、 位置和范圍、國家

      1、 展示“世界地圖”,指出歐洲西部的范圍:即歐洲的西半部。

      2、 學生觀察‘世界地圖“,從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說明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按如下步驟進行:

     。1) 歐洲西部的北、南、西分別瀕臨什么;蜓螅

      (2) 歐洲西部的東面與什么大陸相連?這種三面臨海,一面連陸的的分布可稱作什么?

     。3) 歐洲西部最南端的緯度大約是多少?最北端的緯度大約是多少?在五帶中大部分處于什么溫度帶?

     。4) 學生小結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特點

      3、 觀察“歐洲西部圖“,思考:歐洲西部的海岸線有什么特點?這對歐洲西部的氣候和經濟有什么影響?(討論)

      4、 引導學生在“歐洲西部地形圖”上找出歐洲西部的主要島嶼、半島、海峽和海灣及歐洲西部的`主要國家

      5、 設問:歐洲西部各國,從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大多屬于何種性質的國家?

      二、雄厚的經濟實力

      1、 引導學生閱讀P54圖2-26,設問: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歐洲西部的經濟在世界上處于什么地位?

     。ㄟ^渡)歐洲西部作為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地區,主要可以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

      2、 學生閱讀P54文字,思考回答,教師小結:發達的經濟可以從工業、農業、發達的交通業等方面說明

      3、 一學生朗讀P55“閱讀”,了解歐洲部分國家的特色產業,教師結合有關資料適當補充說明。(見教參P77)

     。ㄟ^渡)歐洲西部發達的經濟還可以從其繁榮的旅游業表現出來

      三、繁榮的旅游業

      學生自讀,思考:

      1、 歐洲西部為什么能成為世界上旅游業最發達的地區?有哪些豐富的旅游資源?

      2、 引導學生在地圖冊上熟悉歐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資源

      3、 討論:歐洲西部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什么借鑒意義?

      4、 學生自讀P56“閱讀”,了解瑞士的自然風光和德國的啤酒節

      5、 完成P56活動

      [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布置]見基訓、填充圖冊

      [板書設計]

    【初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04-24

    地理初中教案05-13

    初中地理的教案06-11

    初中地理教案11-07

    初中地理教案06-07

    【薦】初中地理教案01-10

    初中地理教案【熱】12-31

    【精】初中地理教案12-26

    【熱】初中地理教案01-05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11-0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午夜福利区免费久久 | 熟女丰满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一级在线中文字幕 | 免费人成国产网页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婷婷亚洲综合 | 中文字幕亚洲2020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