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顧茅廬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三顧茅廬》(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三顧茅廬》(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郭仕紅
教學內容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8課。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6個生字只識不寫,掌握兩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說出文章主要內容;借助課文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4.對三國時期的歷史背景以及劉備、諸葛亮的情況有基本了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看過《三國演義》嗎?誰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三國演義》?
師:課前,老師也對《三國演義》的資料進行了搜集和整理。(課件出示有關《三國演義》的文字簡介及有關人物圖片,師配樂介紹。)
師:今天我們將要一起學習的課文就是節選自《三國演義》三十七回的一個小故事,它就是《三顧茅廬》。(板書課題,指導寫“顧”“茅”。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巧學字詞
1.師:課前,老師布置大家預習課文,同學們都讀好了嗎?生字都會讀了嗎?(出示兩個加拼音的生字:晌、恭)哪些同學可以提醒我們學習這兩個生字該注意些什么?怎么區別它們?(“晌”和太陽有關,因此是日字旁;“響”和聲音有關,因此是口字旁。)我們今天回答問題聲音可得一(響亮)還有發現嗎?(都是后鼻音)同學們看看生字表中還有是后鼻音的字嗎?(堂)讀一讀這個字。(出示:岡,比較“岡”與“崗”,“岡”是第一聲。)我們一起來讀一遍這五個是后鼻音的字。(指導寫“恭”)
2.出示生字“晌、諸…尊、辰”,用喜歡的方法記住其讀音、字形。學生描紅、臨寫。
3.出示課文中詞語。
輔助潺潺悠然時辰策略
三顧茅廬誠心誠意恭恭敬敬茅塞頓開
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麗宜人群雄紛爭
。1)讀一讀詞語。
。2)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現在請大家自由讀課文,只讀那些你認為最難讀好的地方,反復讀。
師:再讀課文,這次不是朗讀,而是默讀。默讀的時候思考:“三顧茅廬”是什么意思?(提示:回答的時候可以用上一些課文中的詞句。生默讀,交流。)
師:現在再來思考我們一開始就提出的問題:劉備為什么三顧茅廬?三顧茅廬的結果怎樣?(課件出示:?三顧茅廬?)(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輔助自己,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
師:同學們發現沒有,這其實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我們只要在前面加上原因,后面加上結果就可以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了。這是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一種方法,你們學會這種方法了嗎?
2.感知文章主要結構:略寫前兩次,詳寫第三次。
四、細讀課文,感知“誠意”
1.師:在這個故事中,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那就是—一(劉備)你對他在這個故事中的表現有一個怎樣的印象?
師:劉備在三顧茅廬的整個過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誠,其情到底有多真,這還需要我們細細體會。我們一起再來默讀課文第2、3自然段,看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的誠心誠意。可以邊讀課文邊用筆畫畫圈圈,這就叫不動筆墨不讀書。
2.交流學習。
。1)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師:從這個“嚷道”你想到什么?
師:張飛生的是什么氣?不滿的是什么?
師:誰來學一學張飛,把心中的不滿、惱怒嚷出來?
師:張飛生氣,劉備聽了張飛的話也生氣,他生氣的又是什么?
師:張飛覺得對待諸葛亮不需要三請四邀,劉備是這樣認為的嗎?
師:雖然前兩次都未見著諸葛亮,可劉備會怎么想?
師: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劉備不光決定第三次去,去之前還專門請人占卦,挑選了一個好日子,劉備對諸葛亮真是尊重!
師:從“劉備對張飛生氣地說”,你還想到了什么?
師:誰來學一學“劉備生氣地說”?請大家齊讀。
師:為了請諸葛亮出山,劉備競這樣責備情同手足的兄弟,的確誠心誠意。。ㄉ纸巧首x)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師:他為什么不騎馬到跟前呢?讀讀看,看誰能讀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3)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輕輕”敲門說明怕驚醒諸葛亮,對他尊重、誠心。)
(4)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師:劉備為何讓關羽、張飛在門口等候?
師:劉備是怎樣“恭恭敬敬”的?讀到這個詞,你仿佛看見劉備怎樣站在臺階下等候?
師:你看過什么樣的人才會這樣恭恭敬敬地站著?誰來表演一下劉備“恭恭敬敬”?
師:從“恭恭敬敬”中你讀出了什么?讀讀這句話,把劉備恭恭敬敬等待的畫面讀出來。
。5)等了半晌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里睡著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
師:你理解“半晌”嗎?這一段話中還有哪個詞也是表示時間的?“一個時辰”是多長時間?盡管等待的時間很漫長,內心很著急,劉備卻這樣恭恭敬敬地等候著。劉備對諸葛亮是多么尊重。《嗝纯是蟀。↓R讀這句話,把漫長的等待過程讀出來。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當時劉備和諸葛亮的身份、年齡嗎?(師介紹)劉備能做到如此恭敬,如此誠心誠意,了不起啊!齊讀這部分。
。6)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快步”表現了劉備的急不可待,這與前面的描寫形成鮮明對照,更體現了他對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
3.師:我們品味人物形象時,就是要這樣從字里行間去品味。(課件出示)能連起來說一說嗎?
當前兩次拜訪諸葛亮都不在時,劉備一,當張飛對諸葛亮不敬時,劉備一,當離茅廬還有半里多路時,劉備——,當得知諸葛亮正在午睡時,劉備——,當見到諸葛亮悠然醒來時,劉備一。(師領讀前半句,生讀后半句。)
4.師總結引讀:斥責兄弟,是對諸葛亮誠心誠意的尊重;離半里多路就下馬步行,是對諸葛亮誠心誠意的尊重;輕輕地敲門,輕輕地走進去,是對諸葛亮誠心誠意的尊重;心里雖急于見到卻恭恭敬敬地站了三個小時,是對諸葛亮誠心誠意的尊重。所以后來“三顧茅廬”就用來指誠心誠意地尊重人才。
師:劉備這樣的誠心誠意,如果你就是諸葛亮,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五、回歸課題,體悟“誠意”
1.師:的確是千辛萬苦,的確是尊重人才,的確是誠心誠意。令人敬佩!課題中其實有一個字就能體現出劉備的誠心誠意,是哪個字呢?
2.師:我們中國文化對這個“三”字很有講究,很多名家寫故事,為了體現故事情節的一波三折,都“一而再,再而三”地運用了“三”這個字。除了“三顧茅廬”,你們知道還有哪些關于“三”的典故?
3.再讀課題,感受“誠意”。
師:因此也有了這樣一個歇后語:劉備三請諸葛亮——誠心誠意。
六、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師:(出示《三國演義》目錄)原著《三國演義》中除了《三顧茅廬》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欣賞、品味的故事,看后定會讓我們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建議大家課后好好讀一讀。
2.布置作業。(略)
(作者單位:江蘇儀征市實驗小學)
【《三顧茅廬》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三顧茅廬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8-07
《三顧茅廬》第一課時08-16
《坐井觀天》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8-15
《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8-17
三顧茅廬的教學設計08-15
《小魚的夢》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8-15
《撈鐵牛》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8-15
《自己去吧》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8-15
《黃河的主人》(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