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教學設計
“汽化”教學設計 江蘇省無錫市江南中學 童麗瑾
設計思想
一、充分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教學理念
“汽化”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學生體驗非常豐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現象與汽化聯系起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物理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從而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科學探究,注意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本節課通過“探究水的沸騰”、“探究蒸發與什么因素有關”兩個探究過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善于發問、質疑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制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和精神,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建立基礎。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三、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興趣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只有當學生對物理有了興趣,才能有學習的樂趣,進而發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對于剛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初二學生,教學的重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實驗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在本節課共有實驗八個,大多是學生親自動手的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通過實驗研究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發展學生終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知道汽化現象及汽化的兩種方式;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3.認識蒸發現象,理解蒸發快慢的條件;
4.知道蒸發可以致冷;
5.觀察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
6.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性,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樂于了解物理現象的物理道理。
教學準備
一、電教器材:計算機、實物投影儀、教學課件;
二、實驗器材:燒杯、溫度計、火柴、自制三芯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棉線、熱水、手表、小塑料、酒精、紙盒、玻璃板、酒精棉球。
教學過程
實驗引入課題
實驗:在黑板用酒精棉球寫下“液體”兩個大字,過一會兒“液體”不見了。
教師:“液體”到哪里去了?
學生:液體變成氣體到空氣中去了。
實驗:在白色透明塑料袋,滴入幾滴酒精,排盡空氣后封口,并將其放入熱水中,觀察塑料袋的變化。
教師:酒精到哪里去了?
學生:液態酒精變成氣態酒精。
實驗:塑料袋從熱水中取出,觀察塑料袋的變化。
學生:塑料袋癟了,酒精又回來了,袋中氣態的酒精又變成液態的酒精。
教師總結:物理學把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這節課我們首先研究汽化現象。
新課教學
首先讓學生舉出一些生活和自然現象中汽化現象的實例。如濕衣服晾干、水壺里水燒開、打火機打火、使用液化石油氣、灑在地上的水變干、洗過的頭發用吹風機吹干等等,再通過討論對汽化現象進行分類,總結出汽化現象可分為兩類,蒸發和沸騰。
一、探究水的沸騰
1.提出問題
教師從日常生活中燒開水的問題引入,使學生對沸騰現象產生新的探索欲望,迫切希望從新的角度重新認識這一現象。
教師:水沸騰的現象也許大家都見過,但是否觀察過水沸騰的全過程?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的可以大膽地提出來。
學生甲:水沸騰有什么特征?
學生乙:水沸騰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丙:水沸騰后如果繼續加熱溫度會不會變化?學生分組討論。
2.猜想
教師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猜想一下問題的答案。
①水沸騰時有大量氣泡產生;
②水沸騰過程中需要吸熱;
③水沸騰過程中,如果繼續加熱,溫度不變;
④水沸騰過程中,如果繼續加熱,溫度升高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水的沸騰。
3.設計實驗
學生分小組設計實驗,選樣器材,并匯報實驗方案。
教師:實驗成功的關鍵是要縮短水沸騰前加熱的時間,既能節約能源,又能減少污染,用
[1] [2] 下一頁
什么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呢?
學生討論提出各種方案:
①燒杯小一些,加熱水少一些;
②燒杯上加一帶孔的紙蓋;
③將普通酒精燈改為三芯酒精燈。
4.學生分組實驗
教師指導學生重點觀察。
①點燃酒精燈后,溫度計的示數變化
②當溫度升高時,水中是否出現氣泡?這些氣泡是怎樣變化的?
③水沸騰過程中繼續對它加熱,溫度計的示數是否變化?
④沸騰的水停止加熱,水還會繼續沸騰嗎?
⑤水沸騰時,燒杯里水面以上的部分是否透明?
5.分析與論證:
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對實驗數據及圖表分析,總結歸納出水沸騰的條件及規律。
①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②液體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③沸騰過程是一個吸熱過程。
6.討論和交流
學生甲:水沸騰時的溫度為什么不是100℃而是96℃?各組水沸騰時的溫度為什么不同?
討論結果: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純水沸騰時的溫度是100℃,水不太純,氣壓的高低,溫度計不太標準等都可以影響水沸騰時的溫度。
學生乙:當酒精燈熄滅,停止加熱,沸騰并沒有立刻停止。
討論結果:沸水吸收了石棉網的余熱,所以水沸騰還能繼續一段時間。
二、沸點
教師:剛才從實驗中到液體沸騰要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我們把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沸點表,總結得到:
1.不同的液體的沸點是不同的。
2.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水的沸點是100℃。
3.同一種物質的沸點與氣壓的高低有關。
應用沸點的知識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①能不能用酒精溫度計測量沸水的溫度?
②能用紙做的鍋在火上燒水嗎?為什么能用紙鍋燒水?
學生分組實驗,用紙鍋燒水。
三、蒸發
教師引導學生將蒸發現象和沸騰進行比較,總結得出: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水的汽化現象,蒸發只發生在液體的表面。
(一)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1.提出問題
教師引導:天氣晴朗時,洗過的衣服很快就干了,陰雨天洗過的衣服就不容易干了,說明蒸發是有快慢的,那么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2.猜想:
教師從日常生活的經驗出發引導學生進行猜想。
教師:要使洗過的衣服干得快可采取哪些措施?
學生:衣服應展開并放在通風有陽光的地方,干得快。
教師:思考一下,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學生:影響的因素可能是溫度高低、空氣流動快慢……
3.實驗探索
器材:兩塊相同的鐵片、酒精燈、水、酒精、滴管、小扇子、酒精棉球。
學生應用現有的器材設計實驗并進行分組實驗。
【實驗一】取兩塊相同的鐵片,給其中一塊微微加熱,用滴管在冷、熱鐵片上分別滴一滴酒精,稍等片刻發現加熱過的金屬片上的酒精先干。
結論: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的越快。
【實驗二】取兩塊相同的鐵片,用滴管在鐵片上分別滴一滴酒精,將一塊鐵片上的酒精攤開,稍等片刻,表面積大的酒精先干。
結論: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表面積有關,液體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
【實驗三】取二塊相同的鐵片,用酒精棉球在鐵片上涂上兩個大小相等的印記,用扇子(或墊板)給后涂的印記扇風,扇一會兒會發現后涂的印記反而先干。
結論: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上方空氣流動有關,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
學生通過實驗總結得出: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的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上方空氣流動快慢有關。
4.想一想
①為什么裝入保鮮袋中放進冰箱的蔬菜就能保鮮?
②我國西部地區嚴重缺水,當地人們利用處于地下很深的暗渠道輸水,這種方法有什么好處?
(二)探究蒸發是否需要吸熱
1.提出問題
液體沸騰需要吸熱,液體蒸發需要吸熱嗎?
2.實驗探究
【實驗1】用蘸有酒精的棉花球,在手背上擦一下,手背感覺涼快。
【實驗2】取一溫度計,讀出溫度計的讀數,在溫度計的液泡上包上酒精棉球后,溫度計示數減小。
3.實驗結論
實驗現象說明:液體蒸發需要吸熱,液體蒸發有致冷作用。
4.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①夏天人出汗后,電風扇吹一下就涼快多了。
②狗在夏天因沒有汗腺,無法出汗,它是如何散熱?
③高燒病人除了吃藥打針外,可以通過哪些輔助手段,幫助降溫退燒。
課堂小結
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
提出問題──猜想或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和論證──評估與交流
布置作業
1.總結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閱讀P87科學世界《不燙手的開水》
3.P83動手動腦學物理(1)(2)
上一頁 [1] [2]
【“汽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汽化和液化》教學設計08-07
汽化和液化教學設計08-17
《汽化》教學反思04-22
《汽化和液化》教學設計(通用7篇)09-05
汽化液化教學反思02-07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08-25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04-06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04-08
汽化之蒸發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