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猜一猜》教案分析
《猜一猜》教案分析
西鄉縣北后街小學 閆曙
【教材依據】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中的一個內容《猜一猜》。是在學生了解事件可能發生或一定發生,及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使學生進一步知道事件發生有幾種可能的結果,體會可能性結果是有大小的。教材中提供了轉轉盤、拋圖釘、摸球3個實驗活動,其中猜測轉轉盤的結果目的是使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拋圖釘實驗進一步研究簡單事件發生的幾種可能的結果,以及結果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摸球實驗是由摸出一個球來羅列事件發生的所有可能結果,進一步探討復雜的、摸出2個球的所有可能結果,以及不同結果的可能性大小。教材中提供的實驗活動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將猜測與實驗相結合,通過具體的活動來體驗隨機事件中所蘊涵的規律,突出實驗在研究隨機現象中的作用。
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研究過事件發生的隨機性與確定性問題,進行過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摸球實驗、轉轉盤實驗,學生已經具有一些研究可能性問題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深入研究可能性問題,羅列出事件發生的所有可能結果,是比較容易的;但對于教材中提供的摸出2個球的試驗,確定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比較有難度,需要結合具體的實驗過程來體驗。
【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標設計理念“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本節課我采用實驗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可能性存在的不同,通過比較發現并理解計算的意義作用和方法
【教學目標】
1、經歷可能性的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感受到數學實驗的意義與作用。
2、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學會和同伴交換意見,發展合作交流意識。
3、培養學生通過實驗獲取數據、并利用數據進行猜測與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經歷可能性的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感受到數學實驗的意義與作用。
2、培養學生通過實驗獲取數據、并利用數據進行猜測與推理的能力。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
實驗操作法
【課前準備】
彩色球若干,小組統計表兩張,圖釘、硬幣若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舉起手中準備的一些學具)同學們看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什么?想想看,今天我們要可能學習什么?
生(猜測回答)做游戲等。
師適時板書課題《猜一猜》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既活躍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又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身邊到處是數學知識,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帶著快樂的心情學習數學。)
二、玩一玩,做一做,說一說
(一)活動一----轉盤(五分鐘)
師:同學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出示轉盤)現在老師想轉動它,大家猜一猜指針最有可能停在哪種顏色上?(學生說)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轉動轉盤,驗證。
師:老師這里還有兩個轉盤,想不想再猜一猜?(出示兩個轉盤,學生觀察,判斷)
班內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說說可能性大的原因。
(設計意圖:在判斷的基礎上說明理由,是鍛煉孩子判斷說理的能力,初步讓學生體會為什么某些事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會不同,同時體會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小節并過渡:剛才我們進行了玩轉盤的游戲,通過這個游戲咱們已經知道事情的結果是不確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板書有大有小)。大家說說剛才這個游戲咱們是怎樣得出結論的?(看出來的)對,是大家靠以前學過的知識靠眼睛目測出來的(板書目測)。可是生活中有些事物要判斷他們的可能性僅僅靠眼睛目測可不一定能測出來。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正確判斷其可能性呢——引出下一環節。
(二)活動二:動手操作實驗游戲(分全班游戲和小組游戲)
1 、實驗游戲一----拋硬幣(十分鐘)
1)問:老師這里有一個硬幣,如果老師把硬幣拋出去,掉到桌面上,大家猜一猜會出現什么情況?(學生猜,引導學生說出幾種情況)
2)問:出現這兩種種情況的可能性一樣大嗎?(學生猜)
3)師: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請同學們拋硬幣,驗證一下。
(游戲要求:動手操作,聽從小組長安排,及時做好記錄,對表現好的學生或者小組,教師將給予獎勵。)
A、先獨立活動,每個人拋10 次,把拋的結果記錄在事先準備好的拋硬幣表格中。
表一:小組拋硬幣情況表(正面朝上畫√,反面朝上畫×)
次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匯總次數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B、拋完以后,小組長匯總,把你們小組出現每種情況的次數進行合計.
C、組長統計完以后,觀察組長記錄的表格,看看你會有什么發現。
D、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小伙伴之間的合作,仔細觀察,認真操作,認真記錄。
4)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到小組中,指導學生的活動。
5)班內反饋。
A、請學生在班內說說自己的發現,用出現次數的多少來證明可能性的大小。
B、全班統計匯總。(教師詢問各組次數,板書,并抽生計算匯總。)然后根據匯總表說說你的發現。(硬幣正面出現和反面出現的可能性是一樣的)能不能說說為什么會有這種結果呢?(讓學生說說)
表二:拋硬幣匯總表(小黑板公布)
情況 次數 結論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C、與我們的猜測怎么樣?看來,同學們的猜測能力很棒!
2 、實驗游戲二:拋圖釘。
師:大家實驗游戲做的不錯。通過實驗,得出和我們猜測相同的結論,真不錯。(舉起圖釘),那么,看老師手上的這枚圖釘,如果把它拋出,落到桌面的會有哪幾種可能呢?
生:猜測。(意見不統一)
師:既然大家無法做出相同的結論,我們該怎樣來得到結論呢?(做實驗)。好,現在老師拿出一些圖釘,獎給剛才拋硬幣實驗中表現好的同學,讓他們親自帶著大家做一做這個實驗,大家說好不好?(分發圖釘,同時注意照顧各小組)
實驗方法同上。實驗表格見課本73頁。
表三:個人拋圖釘實驗結果
落地情況 1 2 3 4 5 匯總次數
尖朝上
斜倒
表四:拋圖釘匯總表
情況 次數 結論
尖朝上
斜倒
匯總后討論1:圖釘“尖朝上”和“斜倒”出現的可能是否一樣?為什么?(引導學生在討論中得到結論:因為圖釘倒地時的重心所以尖朝上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討論2:和實驗前大家的猜測一樣么?你從這個實驗中明白了什么?
小節并過渡:生活中有些事物出現的可能性并不是只用目測就能得到結果,還需要我們動手操作親自實驗。(板書:實驗)比如說拋硬幣出現的可能性就是科學家用千百萬次實驗得出的結論。而這些實驗結論就成為我們現在的經驗了。當然,我們學會了用目測或者實驗等方法得出事物出現的可能性的結論,也成為了我們的經驗,會幫助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做出準確判斷,并解決實際問題。
三、【板書設計】
猜一猜 可能性
目測 結論 有大
(貼圖) ———————————— 做出判斷
實驗 經驗 有小 解決問題
【《猜一猜》教案分析】相關文章:
猜一猜教學反思08-24
猜一猜教學反思04-11
幼兒園中班體育教案《猜一猜》08-21
幼兒園中班數學《猜一猜》教案08-19
《猜一猜》幼兒園中班體育游戲教案08-19
猜成語作文02-04
猜地名的謎語01-09
猜首領作文11-09
猜地名謎語及答案08-27
猜燈迷作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