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二冊我若為王
一、導入
讓學生上黑板書寫篇名,給“為”字注音釋義;.寫作者名字,注音釋義。
強調:作者名字多么形象:天青色的、用機栝發箭的弓。在現代文學史上,聶紺弩是繼魯迅、瞿秋白之后的一位戰斗的雜文家。如果把魯迅的雜文比作是投向敵人的匕首、投槍,那么,聶紺弩的雜文就是射出去的箭。
強調:“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但是假借的外物要立得住。
強調:學語文首先重在積累。當遇到生難字詞、經典句段的時候,要把它“吃”下來,咽到肚子里去消化,變成自己的營養。
(之所以臨時改變了導入,是因為發現課前5分鐘發現學生對作者名字的注音全錯,是因為他們人手一本的《金榜》上注錯了。)
二、讀解
(一) 從破題入手閱讀文章,先看一個“王”字
1、速讀補充材料一,歸納“王”的義項
《說文解字》:“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選文者,三畫而連貫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為王。’凡王之屬皆從王。”古漢語中“王”字產生了“帝王、天子”的意義。周朝的最高統治者周王,自稱是上天的“元子”(長子),王的權力是上天給的,因而他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論語·季氏篇》)說明了周王(特別是在西周盛時)所擁有的極大權威。如果哪個諸侯國不履行義務或超越權力,“周王可以收回或削減他們的爵祿,可以改變他們的封地和爵祿,可以廢除和另立國君,甚至滅掉他們。”(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如周共王曾因一小事而滅掉了同姓的密國(“康公不獻。一年,王滅密。”《國語·周語上》)周宣王曾派兵伐魯,殺伯御而立其弟孝公(“三十三年春,宣王伐魯,立孝公。 【第二冊我若為王】相關文章: 《我若為王》 205-01 我是“討厭王”_700字06-08 關于寫我的朋友的作文:我的朋友王岳08-23 小學語文第二冊教案02-22 我的鄰居王阿姨作文(精選24篇)08-10 音樂第二冊教學計劃03-28 第二冊認識100以內的數教案06-07 作文素材 王勃:永遠的王勃04-15 你的家在哪里地理第二冊教案08-23 蘇教版初中語文第二冊《春筍》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