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立意篇:如何使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從“怦然心動”到“若有所思”—立意篇:如何使觀點具有啟發作用供稿/李躍庭孫立權[東北師大附中]
伸出是溫暖的服務,攤開是放飛的想象,張大是創造的力量,捧起是收獲的快樂……
根據上述圖文,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專題解說
在高考作文中,所謂立意,就是指命意,即作文確定的主題。新課標高考大綱對于考生作文的立意能力有以下要求:在基礎等級中,強調“符合題意”“思想健康”。在發展等級中,一方面要求“深刻”,也即“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作用”;另一方面要求“有創新”,也即“見解新穎,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那么面對一個作文題目,我們如何在立意上使觀點具有啟發作用呢?
所謂“啟發”,也就是闡明事理,引起讀者聯想而有所領悟。誠如李鎮西老師所說的,“寫作從生活開始,生活從細處感悟。感:是感動,悟:是思考。好的文章總是從怦然心動到若有所思”。如果說“怦然心動”來自于感性的觸發,“若有所思”則源于理性的啟迪?偠灾,一篇在觀點上予人以理性的啟迪的作文,應該具有高屋建瓴的高度、包羅萬象的廣度、鞭辟入里的深度、振聾發聵的力度。
由于目前新材料作文在全國或地方的高考命題中備受青睞,考生能否熟練地運用議論文體的一般寫作方法來構思成文,是至關重要的問題。議論文的論證結構一般是: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立論),解決問題(結論)。在這一思維邏輯的三個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具有啟發作用,關鍵是我們是否能夠在全面理解材料內容,深入發掘材料蘊涵的基礎上,提出真問題、好問題、核心問題,全面地、發展地、聯系地分析-問題,充滿實效性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我們以2012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真題為例,來介紹面對一個作文題目,應該如何在審題立意、構思成文的過程中使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在筆者看來,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來審題和立意——
第一:看題目,定類型。瀏覽題干,我們可以認識到這是一個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題。
第二:看要求,審材料。所謂材料,在本題中是指同時包含圖片和文字的材料。其中圖片展示了一雙攤開的手的形象,文字則描述了手的不同動作及其內涵。
第三:提要旨,明立意。綜合圖文材料具有共通性的主要信息,我們明確應該以“手”為中心(或話題)來構思成文。
第四:讀材料,找角度。從文字材料給出的四句話入手,我們可以提煉出服務、想象、創造、收獲以及其他立意,可謂不一而足。
那么如何在立意上使觀點具有啟發作用呢?對本題而言,我們可以通過多重角度立意或單一角度立意的不同路徑來實現這一點。
從前者著眼,舉例說明,我們可以圍繞“雙手有力量”這一中心論點設計三個分論點,如“雙手的力量是堅定”“雙手的力量是仁愛”“雙手的力量是誠實”等,結合豐富多彩的事實論據加以論證,無疑會收到發人深省之效。多重角度立意的優點是著眼點多、選材面寬,缺點是淺嘗輒止、流于表面。
從后者著眼,舉例說明,我們可以圍繞著“雙手有責任”這一中心論點設計三個分論點,循序漸進地強調“每個人手中有了責任,其家庭必事業興旺”“每個家都伸手承擔責任,其國必騰翱于世”“每個國都勇擔重任,世界必大同和順”,兼以層層遞進的論證結構和富有說服力的論據支撐,同樣予人以啟迪和開示。單一角度立意的優點是中心明確、開掘深入,缺點是在結構設計、素材選擇等方面存在一定難度。
在具體寫作時,我們最應該關注的就是——緊扣自己選擇的立意落筆。力爭做到:標題有“手”,首段有“手”,過渡段、關鍵句有“手”,尾段有“手”,是為“一手遮天”。如果選定了議論文體,那作文語言就要落實“凝練”,以“深刻”為要;如果選定了記敘文體,那作文語言就要關注“細節”,以“感人”為先。
當然,為了使觀點的啟發作用得到有效的體現,還要注意規避以下兩方面的問題:第一,處理論點和論據的關系時過于簡單化,未能將作文立意與“手”的不同動作之間的關系闡述明白——如“司馬遷伸出雙手,撰寫了《史記》”“愛迪生伸出雙手,發明了電燈”“邰麗華伸出雙手,演繹了舞蹈”等,都屬。于單純羅列事實,簡單比附,有嚴重的套作嫌疑。第二,單純從“手”作為身體器官的功能入手,著眼于具體動作,只做到了“入乎其內”,沒有實現“出乎其外”——結合相關的蘊涵和深層意義來闡發。
下面,我們再以一個高考作文模擬題為例,通過審題立意的訓練,發掘“立意如何使觀點具有啟發作用”的一般性方法。
通觀整則材料,無論是場面描寫(充滿夸張、反諷意味的廣告創意),還是事實敘述(具有反思、批判精神的專家觀點),無外乎凸顯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其一,為生活中的小驚喜而歡呼;其二,應該在生活中要求大驚喜,贏取大歡呼。
對于這種對比型的文字材料,我們應該從辯證思考的角度對不同的觀點予以認真審視和深入解讀。兩則材料對于“驚喜”和“歡呼”的認同與追求是具有共通性的,只是在“驚喜”和與之相應的“歡呼”的程度上存在著“小大之辯”。
從立意角度的選取上,我們同樣可以遵循正、反、合的三種邏輯思路來入手。既可以單純肯定前者,也可以全面認同后者,同樣可以從辯證思維出發綜合兩者的合理之處,做到相輔相成、融會貫通。
“為生活中的小驚喜而歡呼”,既可以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道家思想著眼,也可以從“知足常樂是應有的人生態度”“珍惜人在現實中已經擁有的點滴幸!薄皩ι畹拿恳环蒺佡浂紳M懷感恩之心”等角度入手來立意。對于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精神漸趨委頓、行為缺少活力的麻木的現代人而言,這些觀點無疑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要求大驚喜,贏取大歡呼”,顯然在立意上更為高遠和超拔。如果說前者反映的人生態度是現實主義風格的,后者理應是充滿了理想主義情調。誠如諸葛亮的名言“志當存高遠”,或如魯迅所說,“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類,向人道前進”。如果人類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滿足于“獨善其身”的現實處境,也就喪失了超越自我、改變世界,著眼于“兼濟天下”的創造激情,社會怎樣發展?文明如何進步?
當然,如果既能在現實生活中保有發現細節、擁抱美好、感激生活的達觀心態,又不失去放眼未來、迎接挑戰、開拓進取的向上精神,同樣引人深思、予人鼓舞、催人奮進。
以上分析只是略作提示,點到為止,相信通過兩篇例文佳作,會幫助我們深入體會“立意如何使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某名牌方便面的電視廣告創意如下:燈光鮮亮的快餐廳里,一位裝束時髦的姑娘背對鏡頭坐著,忽然,她發出一聲洪亮的驚呼。鏡頭迅速移到姑娘面前,啊,原來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只見她從碗里拎出一張小紙片,眼神迷離,聲音發顫:“我中獎了,一只鹵蛋耶……”隨即畫面上跳出一行字:“為生活中的小驚喜而歡呼!”
對此有人提出質疑:“真是只有鹵蛋可以歡呼了嗎?為什么不能繼續要求大驚喜、贏取大歡呼?”
歡呼,為了生活本身
文/李瀟天[東北師大附中]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名牌方便面的電視廣告創意如下:燈光鮮亮的快餐廳里,一位裝束時髦的姑娘背對鏡頭坐著,忽然,她發出一聲洪亮的驚呼。鏡頭迅速移到姑娘面前,啊,原來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只見她從碗里拎出一張小紙片,眼神迷離,聲音發顫:“我中獎了,一只鹵蛋耶……”隨即畫面上跳出一行字:“為生活中的小驚喜而歡呼!”
對此有人提出質疑:“真是只有鹵蛋可以歡呼了嗎?為什么不能繼續要求大驚喜、贏取大歡呼?”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除詩歌外),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當一位勇士泅渡了海峽,噴灑著香檳為畢生的愿望仰天長嘯,這一刻為何不能慶祝?當一名“蟻族”在泡面里意外覓得一只鹵蛋,受到慰藉的靈魂將數年積郁的壓力化為一聲驚嘆,這一秒何嘗不可歡呼?
為大器者,多為喜怒不形于色。
秋陽穿過瓦楞上的衰草照在大雜院里的一把藤椅上,一個年輕人興奮地奔向椅子上的老人?“爸,您終于被平反了!”那老人瞥了一眼年輕人手中被攥成一匝的報紙,若有所悟,輕聲吐出一個“哦”字,便繼續閉目養神,伴著蟬聲轉動著手心里的核桃。十年前,老人的一篇《新人口淪》遭到幾乎所有官方喉舌的口誅筆伐,當家人向他報告此事,他也只用了一個“哦”便淡然跌入那個時代所有文化人共同的漩渦中了。馬寅初先生用兩個平淡到難以辨識的音節回應了宕然起伏的命運。
淝水捷報擾不亂謝安的棋局,投票結果驚不醒梁振英的夢境。漫看云卷,閑觀花落,他們對奇功至幸不加慶祝,因為深諳生活本身就是一場盛筵,擁有宏闊的視野就必然忽略鑲珠嵌玉的精致。
名百代者,不乏啼笑不失于微。
細雨沿著傘緣滑落,木屐在石階上篤篤作響,水珠濺濕了太守的褂擺。東坡連忙推門,便一下覺得撲面來香,心下忖道:出差整日,怕是肉已燉碎了?祚R加鞭,還是晚了。當他揭開蓋,卻再也無法按捺興奮,簾外“雨潺潺”,只怕這意外創生的美食已令他腹內“鳴鏘鏘”了。他隨后饒有興味地“趁職之便”推廣此菜,將它與蘇堤共同打造成了“惠民萬世”的功績。
汪曾祺為了腌瓜的一記脆勁兒陶醉不已,王羲之為了一群白鵝不惜交換以墨寶,林清玄“常想一二”樂以終日,皆是滲透了生活之美匿于無形。為小事而歡呼,殊不知是一份常葆樂觀的大智慧。
歡呼,是否“呼”出聲響,因時而異,但這個“歡”字,卻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良方。呼,固然須有聲有色;歡,更要發自肺腑。
幸福無大小,皆是命運的眷顧;隨時可歡呼,盡是對生活的傾訴。
面對是否應該“為生活中的小驚喜而歡呼”這個具有爭議性的話題,本文作者沒有囿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思維,而是從辯證思維出發,從“為大器者,多為喜怒不形于色”和“名百代者,不乏啼笑不失于微”這兩個角度入手,綜合二者的合理之處,力爭做到相輔相成、融會貫通。無論是馬寅初因《新人口論》而遭遇不同待遇的淡定反應,抑或蘇東坡在被貶謫期間對美食東坡肉的發明,以及謝安、梁振英、汪曾祺、王羲之、林清玄等例證的巧妙運用,都為文章增色不少。全篇可謂立意高遠,文質兼美。
(李躍庭)
例文二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這是青年作家七堇年面對這紛擾世間的姿態——享樸素細微之韻,尋遠方執夢之美。
享微之喜,尋夢之愉
文/陳雅慧[東北師大附中]
人生如能到此境界,也便無悔無憾了。其實,人皆如此——活在現實與夢想的夾縫中,惱于現實的繁雜瑣碎,苦于夢想的遙不可及。在這至小的罅隙中自得其樂,享受其中之歡喜的人卻鮮有。
淺淡如水的生活亦能尋其細微之美。
生活中的美只會閃現在那些能發現美的眸子中。明媚的午后,慵懶的日光,濃醇的咖啡,輕柔的旋律,其中之韻味也會讓人心向往之。享受生活點滴間的美好,不在于生活本身,而在于人為。
季羨林老先生會因清華園的一草一木而流連駐足,會因其枝繁葉茂而滿心歡喜。也許草木的變化在太多人眼里只是模糊的背景,而在季老眼里則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陪伴——歲月變遷,物是人非,只有這些草木依舊。這種細微之處的喜悅需要我們的發現與珍惜。
遙遠追夢的征途亦可享其大成之喜。
當殘忍的現實給予人當頭捧喝時,支撐著自己仍要堅忍地站起來,走下去的信念叫夢想。追求夢想的道路是崎嶇的,可夢想實現后一覽眾山小時的喜悅卻也是甘甜至極的。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了這份畢生所追尋的大成之喜奮斗終生,無怨無悔。
一生伏首拜陽明。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格竹七日尋真知,終于龍場頓悟——“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王陽明一乍之志便是做圣賢!霸鐨q業舉,溺志詞章之習,稍知從事正學,苦于眾說之紛擾,茫無可入。其后謫官龍場,居夷處困,動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體驗探求,再更寒暑,證諸五經、四子,沛然若決江河而放諸海也”。他不僅苦求真理,終得大成,且一生平定江西,擒獲寧王,獲“大明軍神”之美名,赫赫戰功,揚名萬里,終成為與孔孟朱并稱的大圣賢。這種大成之喜亦是蕓蕓眾生畢生所渴求。
無論是樸素生活中閃現的歡喜,抑或遙遠夢想實現后的滿足,皆為人生之歡愉,無須舍其一二而求他。因為,我們活在現實里,只為了尋那一個遙遠的夢。
作為生活在現實中的人,是“為生活中的小驚喜而歡呼”,還是“要求大歡喜,贏取大歡呼”,在抉擇起來的確令人頗費思量。本文超越了立論上的單一角度,從辯證統一的角度立意,倡導“享樸素細微之韻,尋遠方執夢之美”,做到了全面審視、相得益彰。無論是季羨林先生對清華園里一草一木的流連之興,抑或王陽明建功立業、名垂后世的大成之喜,只要能在現實生活中葆有發現細節、擁抱美好的達觀心態,又不失去放眼未來、開拓進取的向上精神,都是符合材料題旨的中肯之論。
。ɡ钴S庭)
【立意篇:如何使觀點具有啟發作用】相關文章:
如何使立意深刻新穎08-20
作文立意:如何求“新”求“深”08-18
如何打造開放而具有活力的初中數學課堂08-24
啟發的作文08-24
啟發的作文02-27
啟發的作文15篇04-09
啟發的作文(15篇)05-11
受到啟發的作文04-01
受啟發的句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