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黨政資料>事跡材料>供電所所長先進事跡材料

    供電所所長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08-21 04:19:53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供電所所長先進事跡材料

      風正一帆懸
      
      --記沙洋縣曾集供電所所長陳方金
      
      在眾多懷疑的目光中,陳方金走馬上任曾集供電所所長。當時,很多人不相信,他能把這個負債10多萬元、電費拖欠30多萬元、人心煥散、轄區電價高的落后單位盤得活。然而,兩年后他帶領所里的職工,不僅還清了債務,回收了歷欠電費,而且將曾集供電所先后帶入了市級一流班組和文明單位行列,他本人也破天荒地榮獲沙洋縣電力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過去對他有成見的人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
      
      是金子總是要閃光的
      
      陳方金其時很早就想當“官”,即使在公開場合,他也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本來嘛,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兵。他渴望有一個合適的平臺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他總難以如愿以償。盡管他在工作上還確實有那么“幾把刷子”,別的不說,在他擔任技安員的十年間,他分管的安全生產工作確還做得有板有眼,連續十年沒有發生什么事故。但他有個“致命”的弱點,他生于1961年,屬牛,天生一個牛脾氣,別人不敢說的,他敢說,特別是別人不敢提的意見,他敢跟領導直截了當面對面地提,常常搞得領導下不了臺。他認準了的事,九頭牛也休想拉回來,他曾經因為工作上的事與領導捶過桌子,打過板凳,在全局一度鬧得沸沸揚揚。對這么一個“頭上長角”有爭議的人,想啟用他還真得要擔點風險。況且要馴服這頭“犟牛”也不一件容易的事。這也自然成為他“追求進步”的無形障礙,他雖然深知這一點,但又總是“江山難改,本性難移”。
      
      是金子總是要閃光的,“犟牛”雖犟也有偏愛之人。2000年上半年,沙洋縣電力局新一屆領導班子在全縣電力系統進行干部調整交流時,分管安全生產的副局長張洪看中了他在工作上的一股銳氣,在黨委會議上提議提拔他到縣城一個單位擔任副職。哪知組織上找他談話時,他并不領情,他說:“副職我不想干,曾集所供電所還是個落后單位,要干就讓我在這里干個正職,干不出成績,當不上先進我就不姓陳了。”縣局一班人商量的時候,都笑了,大多數領導認為陳方金這個人雖然有缺點,但他有個性,改革的時代就是需要這樣的人,曾集供電所也需要這樣一個來扭轉乾坤。既然他有這個決心,何不給他一個機會試一試呢?怎可因為小過而裁大將呢?
      
      三劑猛藥醫頑癥
      
      陳方金躊躇滿志地走馬上任,準備大干一番。他覺得自己還是有優勢的,1983年參加工作就在曾集供電所,可謂曾集供電所的“三朝元老”,對所里的情況非常熟悉,天時地利人和都占了。但他沒有想到,上任后召開的第一次職工大會就給他澆了一飄冷水,職工坐得稀稀拉拉,東倒西歪,有的職工姍姍來遲。看來職工對他并不寄予多大的希望,對單位前景的淡漠,并不因為他的上任而改變,面對這樣的尷尬場面,他還是在會上表達了他的雄心壯志,可職工的反應冷淡得出奇,甚至表現得不屑一顧,有的職工還在會上就跟他唱反調,外債內債一大堆,猴年馬月才翻得了身?倒是在這時,會上才響起了一片哄堂大笑之聲。
      
      盡管當時他有些惱怒,但過后細細一想,這個職工的話也不無道理,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是啊,如果單位沒有出路,職工看不到希望,哪兒還能有士氣?他苦思冥想,終于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一個全面清理內債的方案在他頭腦中形成,頑癥還得猛藥醫,他揮起了第一板斧--
      
      過去,有的職工到縣城、市區辦事,隨隨便便包車,而包一臺次車就幾百元;有的職工與親朋好友的吃喝費也用公款報銷,不能光明正大擺上桌面的開支就用白條沖抵,一年的招待費就三四萬元。久而久之,債務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顯然,少數人得了便宜,多數人心里就不平衡,這樣工作上哪兒還能有干勁?
      
      很快,他拿出了“四個退賠”的方案:凡是包車辦事的,不屬拉貨的一律退賠;凡是與工作不相干的吃喝款,一律退賠;凡是與工作沒關系的公款支出一律退賠;凡是財務手續不全的開支。此舉一出,職工嘩然。
      
      有的職工勸他:新官不理舊政,你何必為過去的事情得罪人呢,這樣眾怒難犯哪。
      
      一個與他從小一起穿開檔褲玩耍、一同上學、一同畢業、一同參加工作的“鐵哥們”聽說要退2000多元,怒氣沖沖地找上門來與他大吵大鬧,直罵他不講義氣,對朋友也不網開一面,但他腰一叉,臉一板,寸步不讓:“工作歸工作,感情歸感情,如果你把我還當朋友,就帶頭執行,一個子兒也不能少,你要是沒有錢,我借你。”他雷霆般的聲音引得大家都紛紛圍上不看熱鬧。不知這位職工自知理虧,還是被他的氣勢震住了,一屁股坐到沙發上抽悶煙去了。過了兩天,這位職工就把錢如數交清了。本來開始大多數職工都以為他難得拉下情面,這事最后肯定會不了了之,沒想到他這么過硬。風此情景,其他的人也跟著交了。事后,有的職工對他說,就憑這件事,你不徇私情,敢動真格,使我們看到了希望。陳方金事后感慨地說,堅持原則,得罪少數人,不堅持原則,反而得罪多數人啊!
      
      接著他又揮起了第二板斧,砍向職工平時大手大腳用錢的習慣,他提出勒緊褲帶過緊日子,和職工約法三章:凡是因公出差,一律搭公共汽車,每天住宿費用不超過20元,超過部分自理;到縣城辦事,如兩人有事,一人代辦;能用電話聯系的就用電話聯系,不能聯系的就盡量請當地人代辦;來人來客,確需招待的,須經所長批準,而且一律到職工食堂按標準就餐;100元以上的辦公費、材料費,必須先造計劃,經站委會商定后才能開支;每月將電話費、招待費、辦公費公開,接受職工監督評議。
      
      這兩板斧砍下去,職工有了震動,他趁熱打鐵,又揮起了第三板斧。他在會上提出,不愛崗就下崗,不敬業就失業;今天不努力干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他和站委會成員很快就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標準和獎懲制度。在此基礎上,為了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危機感,他打破正式工與農電工的用工界限,實行競爭上崗。農電工李士新工作能力和責任心都很強,陳方金破格啟用他擔任技安員。一位職工因工作不負責任,他將其下派到電工組。
      
      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對他推出的這一系列舉措,有的職工開始很不理解,也很不適應,甚至有的職工向縣局反映他作風武斷、獨斷專行,然而縣局派人一調查,對他的作法卻給予了充分肯定。局長成龍鼓勵他,既然是改革,要打破舊的利益格局,必然會遇到阻力,只要方向正確,就要堅定不移地改下去;縣局前后兩任黨委書記熊才清和吳濤多次與他交心談心,幫助他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并將曾集所作為他們的包點單位。
      
      領導的支持和厚愛,使他的勁頭更足了,管理更大膽了,對于違規違紀和工作出現差錯的職工,他堅決按制度進行處罰。一位職工的摩托車在院內因未上鎖被盜,他按規定處罰當事人的同時,也以管理不力為由主動交了200元的罰款。以前職工遲到早退經常發生,他就每天提前半小時在院子里轉悠,照章處罰了幾次后,這種現象以后就再也沒有發生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所里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陳方金也逐漸在所里樹立了威信。老職工羅大權說,陳所長的威信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他自身過得硬,敢講原則,不怕得罪人,要求別人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他堅決不做;二是他工作吃得苦,責任感強,除非接待上級領導,他基本上都泡在工作現場和大家一起摸爬滾打,有時搶修和職工們一起搞個通宵,第二天要別人休息而自己還照常上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帶頭,群眾緊緊跟上。職工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原來想調離這個所的職工都悄悄地打消了這個念頭。
      
      老虎屁股我來摸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熟悉陳方金的人都知道,他身上有股“狠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越是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對陳方金越是具有吸引力,他覺得越是在困難和壓力面前越能檢驗和展示他的能力。
      
      以前人情電、關系電、權力電現象比較普遍,有的村組干部和村電工不僅自己白用電,而且其七姑八姨用電也不交錢,導致電費居高不下,有的村每千瓦時高達兩元多。陳方金上任后,專門將幾個電價高和平時調皮搗蛋的村電工召集到一起訓話:“我不管你是縣長的關系,還是鎮長的親戚,要是再發現哪個人用電不交錢,村里電價降不下來,電費收不上來,你就準備給老子下課。哪個要是不信邪,咱們就‘騎著驢子看唱本--走著瞧’”整個會議不到五分鐘,電工們面面相覷。兩個月以后,他帶人逐村檢查,硬是頂著壓力更換了6名不合格的村電工,不久,他又抓住農電體制改革的良機,一鼓作氣將全鎮109名農電工精減到48名。對這臺“好戲”,職工和村民嘖嘖稱贊:這回是“狠人”碰到了“狠人”,今后電價有治了。他說,該狠的時候,一點都不能留情面。
      
      為了使“一戶一表”在全鎮推行,他決定首先從鎮政府的大院裝起,第一塊表就從鎮委書記家里裝起。當時負責安裝的職工心里有些膽怯,開玩笑說這不是在“太歲頭上動土嗎?”,他說這有什么好怕的?都是供電所的用戶,還有什么高低貴賤之別?光打蒼蠅不敢打老虎算什么好漢?當安裝隊伍拉到鎮政府的大院準備施工時,該鎮一個領導把他拉到一邊悄悄地說,這樣不太合適吧,會影響團結的。他說怎么不合適?書記鎮長家里都裝了表,今后哪個敢用電不交錢?今后全鎮電價降低了,老百姓的負擔減少了,不也是你們領導的政績?話兒傳到鎮里兩位“首腦”那里去了后,他們都笑了,嘿,這個陳方金,膽子夠大的呢!當即指示鎮政府機關大院的各家各戶要大開方便之門,支持供電所的工作,不到一天,鎮政府大院的表計就全部安裝到位了。全鎮的“一戶一表”工程也因此而全面順利推進,在全縣名列前茅。
      
      不到半年,他就將全鎮電價控制在市物價局核定的范圍。電價一降下來,農民交電費的積極性也高了,一個過去電價較高的村,在降到正常電價后,將歷欠的1萬多元電費全部結清,以后月月按時結零。
      
      喜歡“撥釘子,啃骨頭”是陳方金一貫的性格。有一個村每年都欠費一萬多元,所里以前拿他沒辦法,往往一停電,就馬上有關系找上門,常常是上午停電,下午就不得不恢復供電,后來干脆你停我掛,反反復復。不僅電費收不上來了,還讓所里的職工讓對方冷嘲熱諷搞得灰溜溜的,有個營抄員的摩托車都被村民砸壞了,所以營抄員都怕到這個村收電費。陳方金上任后,跟職工表態:這個村電費我要是收不回來,我就自動下臺。他找到村里,準備先禮后兵。人家一聽說新所長來收電費,就首先給他來了一個下馬威,該村村長避而不見,讓他吃了兩次閉門羹,事不過三,他對該村下達了停電通知書,但該村睬都不睬,他想其中肯定有名堂,那就靜觀其變吧。果不其然,對該村一停電,一個鎮領導就把電話打到了他的辦公室,要求送電,陳方金回復說,送電可以,但必須與該村簽訂還款協議。然協議簽訂后,該村并沒有在規定期限內履行協議,于是他把該村的電又停了,這一次,這位鎮領導又打來了電話,語氣相當嚴厲:“你必須無條件送電,否則,后果自負”,言外之意就是你還想不想戴你的“烏紗帽”,陳方金解釋半天對方也不依,這一下子他的牛脾氣也上來了,一句話就把對方頂得啞口無言:“你雖然是領導,但我們只是革命分工不同而已,只能依法辦事,欠費停電,天經地義,他們什么時候交清電費,我們什么時候送電,當不當這個所長我都是這句話”。放下電話,陳方金當時怔怔地站在那里,古銅色的臉上毫無表情,那一刻,他的心里是多么不平靜,是啊,剛上任就與領導對著干,今后還能有個什么好前途?但如果有法不依,完全按長官意志辦事,那還怎么工作?一旁將雙方對話聽得清清楚楚的一位職工,默默地將一杯滾燙的開水遞過來,眸子里表達了對所長的敬佩和擔憂。也許,失去了權力的庇護,欠費的這個村不再那樣囂張,一個月之內就分期交清了歷欠電費。
      
      大勇之人不言謀
      
      過去很多人都以為陳方金只不過像三國時期的猛張飛一樣是一個有勇無謀的闖將而已,逞的不過是匹夫之勇。其實,他有一顆睿智的頭腦,特別是他在電費回收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就充分顯示了他的謀略和智慧。
      
      電費回收一直是電力企業的老大難問題。曾集供電所30多萬元的歷欠電費就像一座山壓在職工身上。他通過深入調查,找到了欠費的癥結所在,帶領全所職工想方設法,逐一回收到位。
      
      曾集鎮地理位置偏僻,地勢高,岡田多,是全市有名的“旱包子”,也是荊門市確定的三個貧困鄉鎮之一。有的村電費不交,確實是老百姓手里沒有多少錢,如果錯過了收費的黃金季節,你就是停電抖狠或者哭爹喊娘都很難收到一分錢。陳方金深諳“不怕收帳的是英雄,就怕欠帳的真是窮”這個道理。因此,在夏油秋糧上市之前,他與村組干部和糧管所領導協商,實行統一結帳,也就是由村會計集中收取農民賣糧食的結帳單,然后與糧管所統一結帳,將賣糧款轉化為電費。這樣既避免了糧管所與農民一一結帳的瑣碎手續,又使農民能盡快獲得賣糧款,避免打白條的現象,同時也保證了供電所能及時回收電費,可謂三方皆大歡喜。龔廟村以前欠電費2萬多元,不僅一下子全部收回,而且村民預交電費8000元。
      
      以前電費收不上來,職工就采取簡單的停電措施,結果不僅電費收不上來,而且加重了村民與供電所的對立。陳方金上任后,規定在抗旱期間一律不得拉閘停電,天大的事情也要等到秋后算帳。平時也不允許隨便拉閘,必須先口頭通知,再提前三天下達停電通知書,停電時把村長、村支書、電工叫到現場,由村電工進行停電操作。在此基礎上,陳方金推出了情感回收法,即以情感受人、以誠感人、以行感人。曾集鎮原來有三個欠費大村,每年的欠費至少都在4萬元以上,他有的放矢,對癥下藥,采取不同的方式各個擊破。
      
      陸仲村是曾集最大的村,這個村有7臺變壓器、7個泵站,抗旱全部依賴電灌,欠費達8萬元以上。陳方金在組織職工對全鎮泵站進行了檢查修理的同時,給該村專門開了小灶,在抗旱間,他親自在泵站值了一個多星期的班,幫該村油菜基地送去化肥四袋,并與該村一個貧困學生、貧困戶結成幫貧對子。點點滴滴的小事,村民卻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2001年秋糧上市之際,該村村民一口氣將電費全部結清。
      
      泰山村村民以前用電交費意識比較淡薄,習慣于講狠,每當收費員只要一拉閘停電,往往三三兩兩的村民就跑到所里掀桌子,陳方金采取了以柔克剛的策略,他組織職工和鎮司法所干部到該村大張旗鼓宣傳電力政策,并根據該村賣難的實際,想方設法打通關節,幫助該村賣糧50多萬斤,事后該村村長、會計連夜將欠費送到了所里,并保證今后一不欠費,二不鬧事。
      
      楝樹村以前村班子癱瘓,農民不交積累,不交電費,幾個月停電,新班子上任后,陳方金積極和他們交朋友,不失時機地以上屆班子不重視電力管理導致下臺的教訓,喚起了新班子對電力管理的重視,村支書為了加強電力管理,專門請他在新班子召開的第一次社員大會上作報告,會后,村干部責任到人,發動經營大戶分別想辦法,交清了所欠電費。
      
      由于市場疲軟,曾集鎮的一些企業經營不太景氣,于是,他們將電費當作流動資金來使用,能拖一時算一時,有一個單位欠費三萬多元,陳方金多次上門做工作,并把政府分管的領導也搬來了,但這個單位軟硬不吃,陳方金對該單位的經營狀況進行深入了解后,放出口風,說準備將該單位告上法庭,懾于法律的威嚴,這家單位一下籌集資金將電費全部結清了。
      
      還有一些企業想惡意逃帳,對此陳方金也預先采取了許多方式,如曾集鑄造廠以前由一位外地老板承包,當時還有1.5萬元的電費沒有結清,老板卻不知去向,為防止欠費風險,他征得有關部門同意后,將該廠庫存鋼球扣押,此招一出,老板立刻現身交清了電費。
      
      僅僅一年的光景,曾集供電所歷欠的30多萬元電費就全部結清。
      
      為了鞏固成果,陳方金又在站內推出了一個新舉措:電費收不上來怎么辦?收費員自已把掏錢把欠費的發票買回去!他把最難的留給自己,然后對收費員一一劃分了收費范圍和任務。如果收費員未將當月電費如數全額上交,所欠電費由收費員在財務上將欠費發票買回去,自己想辦法保證電費上繳。開始人們以為說說而已,但首月兌現有一個收費員就買回了3千元多元的發票。此舉一出臺,收費員的工作積極性不僅激發出來了,而且辦法也多了,如有的收費員利用個人關系幫用戶貸款,推銷產品。做到了電費月清月結。
      
      為加強村電工的管理和約束,規避經營風險,防止電工不干了挪用電費,他對村電工實行風險抵押金制度,根據每個農電工管轄的范圍,按每戶村電工每年上交2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風險抵押金,以防止電價反彈和不搞電工時把電費挪用或卷走。
      
      曾集供電所探索的電費回收經驗,得到了縣市局領導的充分肯定,全縣電費回收的“流動紅旗”長期在該站飄揚。此外,他們在還在全省電費回收競賽中一舉奪得優勝獎,湖北電力報對此也進行了報道,同時,在系統外也產生了較大的反響,該鎮鎮委書記在全鎮水利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同樣的客觀環境,為什么曾集供電所的歷欠的那么多電費都收回來了,而且現在月清月結,為什么水費就收不上來呢?這難道不應該引起大家的思索嗎?
      
      身正不怕影子歪
      
      陳方金是農民的兒子,他是喝曾集的水長大的,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充滿了深厚的感情。
      
      他上任不久,正值全國性的“兩改一同價工程”全面啟動,如何使這一德政工程真正造福于民?他深感責任重大,為了確保施工質量,每天開工前開會,交任務、交安全事項、交技術要領;他逐一檢查施工人員的兩穿一戴(穿工作服、穿絕緣鞋,戴安全帽),在質量管理上實行施工組長、質量監督員、所長三級檢查制,每天收工前對所有施工項目進行檢查驗收,凡是不合格的工程,必須返工后才能開始新的工作,返工所有費用由施工隊負責,所里委派的質量管理員和相關責任人分別扣當月20%的工資和施工費。剛開始一個沒有完全按設計施工,他硬是要其將架設好的幾公里的線路全部返工,施工隊長死磨硬纏,他不為所動,搞得施工隊長一時火起--我還沒有見過你這樣不講情面的人。他說,我要是跟你講了情面,搞成了豆腐渣工程,老百姓要把我當千古罪人來罵,今后我還能在這個地方立足?從此,施工人員都不敢馬虎,在施工中確保質量過硬。現在,放眼望去,改造過的曾集農網,線路直、桿子正、拉線牢,轉線美觀,布局合理,負責沙洋縣農網改造質量總監理陳堅先后四次在公開場合對曾集農網改造的質量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要求其它單位到這里參觀學習。
      
      然而,就在陳方金和他的同事們為網改殫精竭慮、酣戰正急之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2001年,省內某權威媒體在輿論監督欄刊登了一篇《這里的農網改造收費不合理》的文章,點明道姓地批評曾集供電所在網改中多收了50多萬元,通篇措詞嚴厲。這篇文章雖然只是個豆腐塊、登在一個不起眼的位置,但它在荊門市產生的反響無疑像投下了一塊重磅炸彈。
      
      陳方金和職工們看到這篇報道的時候,驚呆了!他捶著桌子當眾罵作者顛倒黑白,甚至一度失去理智,打110報警要求對這位作者采取措施。但他很快冷靜下來,不畏浮云遮望眼,身正不怕影子歪,是非自有公斷。
      
      是的,陳方金和職工們是問心無愧的。
      
      職工們清楚地記得,網改之初,陳所長曾經滿懷深情地說,不能讓一戶農民因為生活困難而用不上電。
      
      范集村二組的廖必堂老漢逢人便說,是曾集供電所的陳所長給他帶來了光明。他因為獨居一處,幾十年沒用過電,靠點煤油燈和蠟燭度日。這次網改,陳方金下決心要解決廖必堂老人的通電。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他采取從網改資金拿一部分、職工捐一部分、三產業收入擠一部分的辦法籌集資金為老漢專門架設了3公里的專線,通電那天,廖老漢激動得熱淚盈眶,握著陳方金的手久久不放。
      
      曾集村5組村民鄭祚銀不會忘記,是陳所長使他看到了希望,因為貧窮,老婆離家出走,孩子無錢上學,陳方金了解這一情況后,幫他支付了180元的網改戶表費,并主動與他結成幫貧對子,資助他的小孩上學。
      
      農網改造,大多在野外作業,條件十分艱苦,他和施工人員嚴格做到,不吃農民一頓飯,不喝農民一杯酒,不抽農民一支煙。他們的作風感動了當地村民,不少村民在網改期間主動為他們端茶送水,幫助他們挖坑放線。
      
      雖然網改投資大,但每一分錢他都強調要花在刀刃上,但該花的錢再多也要舍得投入,如在改造之前,銀臺村以前兩臺變壓器裝在一起,供電半徑長,老百姓說近處的電壓高得很,經常燒燈泡;遠處電壓低得很,星星點點像“熒火蟲”,不如點蠟燭。他和工程技術人員經過多次勘測,根據該村用電容量,決定再新增一臺變壓器,將原來的兩臺變壓器分開,呈三角形布置,使該村任何角落,不管農家小院,還是田間地頭,都能保證正常用電。該村村長說,陳所長想得真周到。
      
      這一樁樁、一件件看得見的事也足以彰示陳方金和職工們的濃濃網改之情,拳拳赤子之心,他們怎么會借網改之機亂收費呢?
      
      報道的第二天,市縣供電局兩級紀檢領導會同荊門市行風辦、監察局、市物價局等單位開赴曾集進行全面調查。
      
      令調查組意想不到的是,報道中亂收費的現象居然一件沒有,報道中當事人說的話都被當事人矢口否認,難道是作者搞錯了?
      
      同時不斷有人跟調查組反映這么一個情況,陳方金平時說話有些大大咧咧,在工作上不太肯“通融”,可能得罪了一些人,加之曾集供電所近兩年經營效益好,經常有記者來來贊助或搞推銷,但都被陳方金粗暴地趕走了,讓他“出丑曝光”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隨著調查的深入,調查組成員感到越來越迷惘的是,要調查的內容“一無所獲”,倒是曾集供電所在網改中為民辦事的不斷地被村民“抖落”出來,為陳方金所長喊冤的聲音不絕于耳。調查組的領導在結束調查之前開玩笑說了一句,再調查下去,反面典型就要成正面典型了。隨后,調查組撰寫了一份長達4000多字的調查報告中,對反映的問題進行了一一澄清,荊門市監察局為此專門下達了紅頭文件,報送省監察廳、省糾風辦和相關媒體,并下發各鄉鎮、村組,徹底為曾集供電所正了名,消除了影響。
      
      優質服務暖人心
      
      曾集鎮地理位置偏僻,主要以農業為主,農民要豐收,電費有保障,電力須先行。
      
      為了確保農民抗旱奪豐收,他成立了以他掛帥的16人應急服務小分隊,并在所內推行臺區服務責任制,除運行值班人員外,所有職工一律包村住戶,實行臺區24小時值班,做到有求必應,有險必除,要求在田間地頭公布了抗旱用電專用電話,24小時為農民服務。今年6月10日的晚上,雷雨交加,半夜3點多鐘,楝樹村、孫店村的養魚專業戶打來電話,因突然停電,魚池無法增氧,魚就要“翻塘”。當時陳方金正患感冒,渾身軟綿綿的沒有一點氣力,但電話一接就來了精神,迅速通知搶修隊員,然后就沖出門外,他的妻子怎么也攔不住他,望著他消失在雨中的背影,心疼得直掉眼淚。第二天七點多鐘,陳方金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但他僅僅只是將一身濕漉漉的衣服換下后就又投奔到網改現場去了。技安員陳士新說,像這種情況,對陳所長來說并不是什么新聞。
      
      農民掛鉤用電抽水一直是供電企業較為頭疼的一個問題,往往旱季節一到,農戶就將小型潛水泵背到田間,就近掛鉤接電抽水,不僅很不安全,而且使電費白白流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加大了檢查力度,但是所里的人手有限,你人一走,他又接上,防不勝防。有一次,他現場逮住了一個正掛鉤用電的農戶,這個農戶卻振振有詞:“我確實不想偷電,但我不這樣沒辦法用電啊,我不能眼睜睜地看到秧苗都干死吧”,這個農戶的話給了他很大震動,是啊,怎能光怪別人,這也分明反映了供電所的服務有問題嘛,于是他發動大家獻計獻策,迅速采取措施,在每個村田間設置流動計量表箱,安排電工服務,并提供技術上的指導,村民拍手稱好,掛鉤用電的隱患、偷電的擔憂也隨之消除。
      
      山色滿樓春雨后,一簾風絮卷春歸。兩年多的風風雨雨,雖然陳方金的臉曬得更黑了,但眉宇間流露出的是欣慰,他能不欣慰嗎?人還是原來的人,設備還是原來的設備,但曾集供電所實實在在變了,人心齊了,工作上去了,一項一項的榮譽接踵而來。縣人大組織對該所進行民主評議時,政府官員和群眾一片叫好之聲。對這位闖將,沙洋縣局是贊賞的,也為當初不因小過裁大將的正確決策感到慶幸,是啊,用好一個子,盤活一盤棋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究竟是什么“活水”使這個昔日落后的小站舊貌煥新顏呢?
      
      職工們說,沒有陳所長有膽有識的創舉和大刀闊斧的改革,就不會有今天的新變化。
      
      陳方金卻回答:沒有全體職工的團結拼搏,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同時,也離不開縣局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教育。陳方金動情地說:“我性情有些急躁,以為無欲則剛,只要自已行得正,立得端,就能服眾,因此剛開始工作方法有些簡單粗暴,是縣局領導的言傳身教使我在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轉變。”他最難以忘懷、至今歷歷在目的是,縣局黨委書記在曾集駐隊結束就要離開時,村民們淚眼朦朧、十里相送的情景,那一刻他真切感受到了僅有剛強是不夠的,只有春風化雨才能潤心田啊,這也時時影響和提醒著他,從而與職工和村民的心貼得更緊了。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陳方金和職工們正揚起新的風帆滿懷信心地向省級一流班組目標邁進。
      
      (發表于2002年《作家林》、《三弦琴》)
      
      寫作背景:我跟本文主人公陳方金的緣份始于兩次療養。1998年單位組織系統部分職工赴華東五市療養,我與曾集供電所技安員陳方金同居一室,由于兩人性情相投,相談甚歡,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回來后他多次接我到曾集休閑;2000年,由我帶隊率系統部分職工赴港澳泰療養,再次與陳方金同行,此時他剛升任曾集供電所所長不久。此行進一步加深了我對他的了解,我覺得他很有個性,爽直,率真,義氣,敢作敢當。后來我多次因公因私到曾集供電所,了解到該所在陳方金的帶領下變化很大,于是我萌生了跟他寫部報告文學的想法,于是專門到曾集采訪,撰寫本文,先后在《三弦琴》、《作家林》等刊物發表,在系統內一度產生了較大影響,也讓這個在系統內飽受爭議的人物得到了“正名”。我們之間純真的弟兄之情一直延續至今,令我感動的是,每年春節前他都固執地將一大箱臘貨準時送到我的樓下,我也將平時積攢下來的酒送給他。

    【供電所所長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供電所所長先進事跡材料01-03

    供電所先進事跡材料01-03

    供電所長述職報告02-07

    供電所長述職報告08-24

    鎮司法所所長先進事跡材料08-24

    供電所所長述職報告02-06

    供電所長述職報告15篇02-07

    供電所所長個人述職報告01-11

    供電所所長述職報告三篇08-23

    供電所長述職報告(通用5篇)07-2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丝袜在线播放国产二区 |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经典欧美高清一区二区UU | 永久免费AV无语国产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偷国产精品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