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黨政資料>申報材料>希望工程項目獎申報材料

    希望工程項目獎申報材料

    時間:2022-06-02 09:47:28 申報材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希望工程項目獎申報材料

      希望工程是由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年發起的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目的的一項公益事業。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希望工程項目獎申報材料,歡迎閱讀與收藏。

    希望工程項目獎申報材料

      一、希望工程及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介

      有一個女孩叫卿遠香,她家很窮,住在山洞里。卿遠香12歲的時候,父親病逝,留下母親、她和不滿四歲的妹妹。卿遠香失學了。她白天上山砍柴,下地干活,晚上拿出課本自學。期末考試的時間到了,卿遠香背著柴草趕到學校。在剩下的半堂課里,她認真地答完試卷,在卷尾寫下四個大字:“我要上學!“

      為了幫助像遠香一樣的失學兒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10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并組織實施了一項大型社會公益事業——希望工程。她旨在通過動員海內外財力、物力、人力等資源,建立希望工程基金,資助中國農村貧困地區失學的青少年兒童繼續學業,改善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促進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積極推動中國社會向現代化邁進。這項被認為是20世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公益事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海內外各界的踴躍參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青基會,是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由共青團中央、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和全國少先隊工作委員會于年3月聯合創辦。其宗旨是爭取海內外關心中國青少年事業的團體、人士的支持和贊助,促進中國青少年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社會福利事業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推動現代化建設和祖國統一,促進國際青少年間的友好關系,維護世界和平。

      中國青基會的業務范圍是:根據社會發展和青少年的成長需要,創辦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社會福利和環境保護事業;組織和資助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項活動;支持、推動并組織實施青少年的研究工作;獎勵青少年優秀人才及為青少年事業做出杰出貢獻的團體和個人;開展與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國外友好團體和人士、以及國際青年組織、基金會組織的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加強相互合作。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創辦至今,中國青基會大致經歷了如下五個階段的發展歷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1991年,為機構創立和項目啟動階段。在這一階段,作為一個僅有注冊資金10萬元的弱小機構,中國青基會將動員海內外民間的財力資源為發展青少年事業服務作為機構的主要目標,并經過精心的策劃和深入的調查研究,把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為首選項目,推出了希望工程。

      1992年—1994年,為組織發育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階段。在這一階段,先后開展了“希望工程百萬愛心行動”和“1+1助學行動”,創造并完善了“一對一”定向捐助模式,在建立嚴格管理制度和運用先進管理手段的基礎上,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增強了社會公信度,推動了希望工程全方位迅速發展。

      1995年—1997年,為重點項目深化提高,機構穩定發展并達到理性的自我認知階段。加強希望工程的管理力度,強化社會監督,謀求法律保護,提高工作質量,朝著更加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同時,還加強了理論研究,開展了“希望工程效益評估”,對中國青基會的性質定位、理念、發展目標、機構文化、行為方式、制度建設等方面,有了更理性的認知。

      1998年—2000年,中國青基會進入調整轉型階段。在此期間,中國青基會進行了希望工程的戰略轉移,結束了動員社會力量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的歷史使命,形成了以“希望工程遠程教育計劃”為核心,以希望之星評選和追蹤培養、希望小學教師培訓和繼續援建希望小學相互跟進的工作框架,為希望工程的深化發展作好了準備。另外,中國青基會舉起環境保護的旗幟,推出了“保護母親河”的“綠色希望工程”。在這一階段,中國青基會努力突破單一項目局限,建設項目多元化的新格局,完善機構內部管理機制,進行資金管理改革,營造非營利部門的外部環境,為機構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矗

      2001年至今,中國青基會進入了制度化建設階段。在這一階段,機構注重加強籌資管理,逐步解決了因工作經費無法列支而造成的資金負債問題,資金管理、人事管理、項目管理等制度進一步實現規范化。

      二、希望工程的成績

      (一)定位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別是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個領域所取得成就是令人矚目的。但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種種跡象表明,我國面臨著一些威脅和挑戰:我國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990年中國大陸人口約為12。5億。與龐大的人口數量相對照,我國人口的素質是較差的,1990年中國15歲及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5。88%,還有近1億農村人口處于貧困狀態。此外,最為要緊的是貧困地區的兒童入學率低下,這就意味著新一代文盲繼續形成,也意味著新一代貧困人口正在形成。

      中國青基會敏感地發現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這一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而這一問題又是政府難以在短時間內投入大量財力和人力完全解決的問題。中國青基會勇敢地擔負起這一社會責任,推出了希望工程,并將項目定位為解決中國貧困地區少年兒童的基礎教育。可以說,希望工程理念和內涵的提出本身就是開天辟地的。

      (二)創新

      創造“一對一”定向捐助模式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到1991年,中國青基會運作希望工程,采取的是用捐款建立基金、基金利息用于資助的辦法,雖然希望工程的宗旨被社會認同,但獲得的捐款不多,救助力度不大。1990年救助失學兒童40,000名,1991年救助失學兒童39,600萬名。1992年,中國青基會明確規定捐助標準,并通過基金會和各級團委組織的牽線搭橋,把捐贈者(個人或集體)與失學少年結對掛鉤,互通地址,建立直接聯系,形成“一對一”的定向資助對應關系。這項開創性的制度設計使捐助雙方能夠對話、見面,進行感情交流,受助者不僅得到了物質上的幫助,而且感受到捐贈者溫暖的關愛,捐贈者也能夠看到受助者的成長過程。同時使捐款是否及時足額安排資助、受助者是否符合條件等工作均公開透明,便于監督,提高了基金會廉潔運作,贏得了捐贈人的信任,受到了社會的極大歡迎,從而擴大了資助規模。僅以1992年當年為例,救助失學兒童231,359名,約為1990年的6倍。

    【希望工程項目獎申報材料】相關文章:

    企業質量獎申報材料范文09-19

    評優申報材料04-12

    優秀團干申報材料03-10

    優秀團隊申報材料02-28

    先進班組申報材料07-06

    教學能手申報材料07-21

    綠色學校申報材料03-28

    文明校園申報材料09-01

    優秀組織申報材料08-2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综合色本一道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综合久久 | 亚洲911精品一区 | 综合久久综合久久88色鬼 | 日本亚洲色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