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困生的調查報告
須要明白一個情況或一個事件的時候,我們需要開展調查工作,我們在調查結束后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學困生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困生的調查報告 篇1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20日
調查方式:學生(家長協助)無記名填寫
被調查的學生:一(1)班10名學困生
一、調查問卷數據統計如下:
1、學生年齡:6-7歲
2、性別:男生7人女生3人
3、戶籍類別:城市8人農村2人
4、家庭所在地環境:城、鄉鎮10人
5、獨生子女:7人是,3人不是
6、孩子學習負責人:父2人母6人其他2人
7、父母期待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秀7人良好3人
8、家庭其他成員過分溺愛:一般9人小1人
9、父母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一般9人小1人
10、家庭經濟條件:一般10人
11、父母職業:只有個別是有固定工作,大部分下崗職工,少數是打工、經商
12、孩子有自己固定的安靜的學習場所:有7人無3人
13、孩子的家庭勞動:一般5人少5人
14、語文老師講課是否聽懂:聽得懂6人大部分聽得懂4人
15、認為語文老師嚴格與否:很嚴格6人一般3人不嚴格1人
16、老師是否提問自己:經常2人有時7人很少1人
17、覺得知識是否難:很難1人一般5人不難4人
18、覺得班級同學是否愛學習:9個覺得大部分愛學習1個覺得有時愛學習
19、是否喜歡上語文課:喜歡7人一般3人
20、語文課愛發言:喜歡3人一般5人不愛2人
21、上課時喜歡干什么:聽老師講課8人和同學講話1人想其他事情2人
22、學習是否進步:有點進步10人
23、當學習進步時,你會:放松一下1人更加努力9人
24、當學習退步時,你會:很擔心,努力學習趕上去10人
25、你平時是否看課外書:看4人有時看5人不看1人
26、你的學習成績是否想超過同學:很想10人
27、你放學后先做什么:寫作業10人
28、你是否想做作業:作業多,不想做1人作業難,不會做3人想做6人
29、學習有困難時想找誰幫助:找老師4人找父母6人
30、為什么要學習:為自己10人
二、調查問卷分析:
1、基本情況方面:本班學困生中男生占大多數,大部分是城市戶口,居住在城鎮。作為一年級新生剛入學,男孩子好動、愛玩,學習上存在困難較多。
2、家庭環境對學困生的影響方面:這些學困生中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一半;因孩子剛入學,家長對他們期望值較高,一般不存在溺愛現象,大部分有固定安靜的學習場所。10名學困生主要是母親對孩子學習加以管理,少數因家長文化水平較低,且沒有固定的工作,生活壓力較大,忙于生計,有時根本顧不上管孩子。還有一名是家長不識字,無法輔導。
3、學校因素對學困生形成的影響方面:班級學習風氣較好,老師也會提問他們,為他們學習創造了較為愉快的氛圍,同時能嚴格要求,對于老師的講課基本上聽得懂,他們認為學習知識不難。
4、學生自身因素對學困生形成的影響方面:大多數學困生對語文課堂充滿興趣,但上課發言一般,他們上課時最喜歡做的還是聽課。大部分覺得自己學習有點進步,表示會更加努力;當學習退步時,都會很擔心,爭取努力學習趕上去。部分學困生對課外書不太感興趣。他們很想學習成績趕上去,對待作業態度較為端正,知道放學就寫作業,也很想完成老師作業。他們學習上遇到困難會尋求老師、父母的幫助,都認為學習是為自己。
三、采取措施:
1、教師上課時,更多地關注學困生,多提問、多觀察,給他們更多地參與課堂的機會,以便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有的放矢的'進行引導。
2、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難易程度,對學困生放低要求,以達到循序漸進。同時加強督促,以保證他們課前認真預習,課后及時鞏固,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3、學困生的轉化,離不開家長的協助。要多與學困生家長溝通,及時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掌握動態,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4、大部分學困生語文學習被動,依賴性強。遇到困難往往不愿動腦筋分析,一遇到問題就問老師,甚至扔在一邊不管;教師在解答問題時,也要注意啟發引導,逐步讓他們養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也要與家長溝通,不要給他們現成答案,隨時糾正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的錯誤,逐步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5、進行結對子活動,充分利用小助手,有效幫助學困生完成學習任務。
6、給學困生更多的關愛。一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遇到困難,更需要來自老師的鼓勵,所以要注意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大張旗鼓地表揚,以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更大的勇氣去克服困難,獲得學習的成功。
7、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一年級知識簡單,內容較少。跟家長解釋說明,強調現在拾遺補缺還來得及。請家長協助,共同督促學困生及時完成作業,在家里回顧一天所學,做到一課一復習,一單元一復習,一步一步地把知識學扎實,以避免新知舊知摞在一起,不會的越來越多,難以挽回。
一年級學困生的存在一是學前教育基礎較差,造成孩子開始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二是學習習慣較差,課前不能認真預習,上課不能專心聽講,課后不能及時鞏固。只要我們做教師的加以重視,時刻關注,對他們付出更多的耐心,注意糾正孩子的行為習慣,一定能減少差距,正確進步,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困生的調查報告 篇2
學困生是每個老師最為頭疼的問題,也是花費精力最多的人群。所謂學困生,是指那些在生理、心理、知識、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未能及時正常地開發智力,暫時未能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需要采取特定的教學手段,施以相關的輔導,改變存在的差異的學生。在農村小學,許多教師都在學困生的轉化研究中做了許多工作,然而卻沒有形成相關的理論體系,導致轉化工作收效甚微。隨著學生個體差異的分化現象逐步擴大,我們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嚴峻。如果我們不及時采取對策,對癥下藥,勢必導致班級的學困生越來越多,嚴重地制約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一、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深入了解我校存在學困生的數量和形成學困生的原因,以及教師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所采用的對策。進一步推進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二、調查方法
這次調查我們采取課堂觀察、與老師談話、常規檢查、問卷調查和抽樣調查等方法。從課堂的教學,與教師的交流,“備、講、批、輔、測”等常規工作檢查,以及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抽樣調查中,我們了解學校的科研研究課題情況,廣大教師教研教學的觀念轉變和學困生轉化的情況。
三、調查對象
1、問卷調查:一至六年級的學生
2、談話對象:語文老師,部分學困生家長;
3、課堂觀察:各年級語文的課堂教學;
4、常規檢查:各年級語文學生作業、教師備課和成績冊。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 學困生調查表統計數據表明:
在一至六年級,學困生占16.7%,其中男生占學困生人數的70.8%,女生占學困生人數的29.2%。隨年級的升高學困生呈增長趨勢。學困生中男生比例遠大于女生,這與近年來男孩出生率高于女孩有一定關系,但更反映出現在男生學習能力存在普遍下降趨勢。也就是平時我們常說的“男生難教”。
(二)通過對學科教師及學困生談話后發現,我校學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點:
1、缺乏人生奮斗和參與社會競爭的.動力。
2、不能獨立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缺乏興趣。
3、課堂上很少參與教學活動,不會聽課。
4、對學好語文已喪失信心。
5、班集體意識和班級榮譽感較差。
6、家長的教育及輔導相對跟不上。
7、對提高成績、獲得尊重有很高的期望值。
8、自我評價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滿意。
前六項反映了學困生在學習動機、學習品質、學習習慣、學習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后二項反映出他們不滿于現狀的情感意識和心理動機。
。ㄈ⿲W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通過觀察、談話、調查,發現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極其復雜和多方面的,大部分學困生是多種原因產生的,F對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沒有養成良好習慣。(62.5%)
無良好習慣主要表現在:
。1)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
。2)學習準備不足,學習用具不齊全。
(3)聽課不認真,不能積極思考,老師講到哪里都不知道。
(4)作業經常不能完成,沒有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抄襲現象比較普遍,錯誤的題目不能進行訂正。
2、智力欠缺。(37.5%)
這部分學困生普遍認識水平低,智力水平低,沒有得到智力方面的發展,大腦開發有限。思考問題表面化,反映慢,表達能力差。遇到實際問題時,不知所措,分析綜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夠,不能靈活運用知識。最基礎性的知識也沒能掌握好,知識積累少,知識結構也較為凌亂。
3、缺乏學習動力。(35.4%)
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這些學困生由于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認為讀書無用,無心學習;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讀書是礙于家長的要求。因此,他們缺乏沒有學習的動力,上課不愿聽講,甚至違反紀律或曠課去玩,作業照抄,應付老師,從沒想到提高自己。
4、性格問題。(33.3%)
性格問題的學困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比較懶惰, 學習的毅力和耐力較差,怕吃苦,喜歡投機取巧,還特別貪玩,不能完成學習任務。另一種就是比較孤獨,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長期處于班級的“底層”,處于被遺忘、被摒棄的角落,他們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認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師,對教師缺乏信任或對老師懷有敬而遠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動提問和回答問題。太多的失敗使學困生常感到學習很無聊、很枯燥,情緒低落、沉悶,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
5、外界環境影響。(8.3%)
家庭對教育不夠重視,對子女的學習沒有明確的要求,“讀書無用論”等都在無時無刻地影響著這些學生學習。留守兒童問題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學習。
當然,應試教育問題,課程改革,社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等也是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
五、我校教師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不足
對于我校的學困生,我校的學科教師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從基礎建立學困生的學習信心。
2、在注意從平常的學習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3、增強學困生的主動學習的欲望,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
4、注意多鼓勵學生,多與學生家長溝通。
5、深入了解每一位學困生真實情況,做到因材施教。
總的來說我校教師對學生付出了努力的工作,但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體現在教師對學困生的關注末能做到持之以恒;對學困生的轉化信心不足;與學生家長的聯系不夠等等。
六、轉化建議
小學學困生大部分是在小學階段智力潛能沒有得到很好開發的學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各種原因使心理不能健康發展而造成的。因此,只要促進他們心理健康成長,為他們創造發揮潛能的條件,這些學困生還是可以轉化的。我們作為教師要對這些學困生的轉化充滿信心和希望。
要想完全消除學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據不同學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確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縮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轉化和預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1、消除學生思想障礙,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自覺性
結合我們語文課堂教學實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讓學生懂得學習的目的不在于升學,不是礙于家長的要求,而是掌握知識,“本領”才會大,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興趣,激勵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學習自覺性。
2、排除學生心理障礙,樹立學習信心,培養積極的自我意識
學困生心理素質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強,經不起老師、同學、家長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積極情感積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環,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心和進取心。
3、教師要加強學生學法指導,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
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正確,直接影響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創造機會,指導學生如何學習,使他們不但能“學會”而且能“會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認識知識發生、發展過程,進行思維訓練、探究性活動訓練,盡可能地讓學困生掌握較多的學科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善于調控自己學習過程和靈活應用各種知識的能力。
4、教師要落實“以人為本”新理念,積極評價,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心理素質,正確認識學生,提高教學設計水平;教學中,注意創設問題情景,改變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模式,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自主探究模式;教學內容從易到難,降低坡度和起點,多復習回顧,重點處放慢速度,及時釋疑;教法上適用學生分層、目標分層、課堂分層、練習和作業分層、測評分層、激勵分層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慮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分類指導,分層推進,因材施教。
5、學生家長和教師要端正學生人才觀、教學質量觀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和家長必須把握好對學困生的期望值,對他們的期望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學困生學習信心不足或不穩定。教師和家長有意識地給予他們主動鍛煉的機會,給予他們更多的贊許和信任,都將會內化為學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進步,會得到更多的情感體驗,就會更加自信,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我們長期從事教育教學的實踐表明,只有把好學困生的脈,才能對癥下藥,有效地調動學困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增強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們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每個學生在他的求知空間里得到和諧、健康、全面地發展。
【學困生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學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調查報告09-05
如何轉變學困生08-19
關于學困生的論文08-17
保護學困生的隱私08-17
學困生輔導計劃07-20
幫扶學困生心得04-11
轉化學困生的論文08-24
淺談學困生的引導方法08-05
幫扶學困生心得范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