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一)
一、基本概況
清方村位于盧湖南部丘陵山區,地形狹長,被全鄉12個行政村(社區)環繞,由原清方、小余二村合并而成,轄19個村民組,943戶,人口3220人。設一個黨總支,下轄二個黨支部,四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8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80人。
總面積19 平方公里,山多地少,現有耕地1302.1畝,山林21917.5畝,其中毛竹4549畝,用材林2960畝,經濟林766畝。有國家級和省級環保公益林 1.5萬畝。集體林場一處,總面積1700余畝。村民收入主要來源以林業和外出務工為主。2011年度農民人均收入7400元。近年實施 "村村通"工程,建成水泥路11.1公里。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外欠債務十余萬元,是XX縣典型的難點村和貧困村之一。
二、發展優勢
一是發展提速,歷史機遇好。縣委縣政府提出"四位一體,四區同城"的發展戰略,一些重大項目相繼落地盧村,盧村迎來大發展的歷史機遇。近年來,清方村通過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提出"建設美好家園,為美好鄉村建設夯實基礎"的口號,農村面貌顯著改善,為加快發展凝聚了民心,營造了聲勢,奠定了基礎。
二是黨旗引領,發展勢頭好。深入開展黨旗引領工程,力促農村發展,農業增效和農村增收。2012年以來,新建村組道路一條,維修道路四條,初步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生態效益初步顯現,涌現了以廣德品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生態農林業示范典型。2013年,與蘆湖竹海情侶灣生態園藝場簽訂租賃協議,盤活了村級集體閑置資產,大力發展油茶、綠化苗木基地,發揮生態林業的典型示范作用。
三是生態優越,發展潛力大。清方村依山臨水,生態良好,2008年創成省級生態村。市委副秘書長詹長春來村調研時,深有感觸地說,"清方,真正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轄區畫屏山(垮皮山)已由縣旅游辦征用,待開發,畫屏山風光被縣政府門戶網站采用為首頁背景,成為廣德宣傳名片之一。
三、存在的困難
一是水源保護壓力大。清方村處于水庫庫尾,地處XX縣水源保護區,保護水源的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第二產業的發展。第一產業尚未做強,第三產業發展不快,旅游輻射作用尚未發揮,短期內效益不明顯,良好的生態優勢沒有很好的轉化為發展的優勢,群眾對加快發展的愿望十分迫切。
二是傳統林業效益低。傳統的一家一戶粗放式經營,成本高,產出低,群眾林業收入總體偏小;農村人才技術缺乏,外出務工人員多,致富能手帶動農村發展少;林業生產中,毛竹是林農的主要收入來源,群眾對發展經果林,苗木花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受人均山場面積偏少,山多地少和市場風險等制約,林業集約化經營難以推廣;由于生態環境好,植被覆蓋高,荒山面積少,新增林業面積的潛力不大,發展后勁不足。
三是生產基礎條件差。由于清方村部分民居處在淹沒區,盧村水庫蓄水,水位上升,部分村組道路被淹沒,山貨不能下山,生產生活不便,由于資金的缺乏,部分道路年年壞,年年修,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群眾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的愿望比較迫切。
四、初步設想
立足清方的實際,提出 "1+2+3"的工作思路。即:唱響一個口號,打造二個基地,實施三個工程。
"一個口號"即"打造生態清方,全面建成小康"的口號。千方百計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的成果。
"二個基地"即生態白茶基地和油茶苗木基地。將林業開發與生態旅游開發結合起來,依托廣德品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和蘆湖竹海情侶灣生態園藝場,通過跟蹤服務和技術支持,動員社會力量投資生態林業,嘗試和探索建立1-2個高效林業基地,提高林產品的附加值。
"三個工程"即建成一座橋梁,兩條道路,分別是紅廟村民組水毀橋梁重建工程,關塘村民組水庫淹沒道路提升工程和竹塢里山場道路建設工程。多方爭取和籌措資金,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快實施三個工程,千方百計地破解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穩步改善群眾生產基礎條件。
五、基層的幾點期望
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扶持,上級的關心和社會的關注。基層對農村發展有以下幾點期望。
一是加強政策扶持。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對經濟林業發展進行扶持;加強金融機構對接,解決經濟發展貸款難的問題;爭取項目資金扶持,扶持培育林業發展示范基地;整合涉農資金,完善山場道路等基礎設施,改善生產條件,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激發群眾投資興業的熱情。
二是實施科技驅動。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培養新型農業人才。通過組織外出考察學習,開展技術培訓交流,探索與高校及農業科研院所建立協作關系,引進智力支持和技術力量,培養一批農民林業發展技術人才,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
三是推動產業發展。堅持企業化經營,產業化發展,通過公司加農戶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做強竹筍、花卉苗木、經果、白茶等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社,培養經紀人隊伍,打造品牌文化,提高產品附加值,努力將林業發展與發展生態旅游結合起來,延伸產業鏈條,增強市場競爭力。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二)
卜塔集鎮**村在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實踐"三個代表"與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真抓實干求發展,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自己經濟發展的路子,努力謀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出路、新氣象。近年來,**農村經濟社會取得了較快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提高,**的面貌呈現出新氣象。雖然我作為村主任助理來**還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但通過實地考察和走訪等多種方式已經對村里的情況有了一個較為詳細的了解,并按照有關要求對本村做了一個認真的調查和分析。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況
**村位于卜塔集鎮南一公里處,距縣城7.5公里,總面積1.53平方公里。地勢平坦,降雨豐沛。北臨滬陜高速,潢卜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該村共有虎行店、前彭店、大塘和劉店等十二個村民組、 528戶、2261人,其中勞動力1683人。
(一)村級組織運轉情況
該村黨支部委員2名,黨員13 名,村委會成員3名,村民小組6個,村民代表12名。村支部書記&&&,村主任&&&,計生干事&&&,村委會工作正常運轉,村委會議和黨員會議,定期召開。"村兩委"成員精神面貌良好,辦事規范公道,在群眾中的威信較高。
村級黨支部是中國共產黨的基層組織,是村級其他組織的領導核心,同時也是村民自治的領導機構。黨支部能否做到"三個代表",關系到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和改革目標的實現。因此,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搞好村級黨支部建設對于農村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加強制度建設是做好黨支部工作的有力保證,**村支部嚴格按照黨章和《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及其它相關規定,建立健全各種制度,如黨內選舉制度、黨員學習制度、村委會集體領導制度、組織生活制度、黨員活動制度、民主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同時還結合本地的風土人情,因地制宜地制定相關村規民約,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規章辦事,建立長效機制,使村里的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從而全面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產業發展情況
本村面積的90%以上種植花木,花木種植是全村的支柱產業。本村也是整個卜塔集鎮"十里花街、百畝市場、千戶經營、萬畝基地"的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種植有:廣玉蘭、辛夷、法桐、日本櫻花 等近百種花木。2008年,本村花木種植面積達到0.34萬畝,實現銷售產值千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20元。
(三)社會事業發展情況
1、農民居住條件。據調查,該村的農民住宅多為樓房,別墅也不在少數。庭院衛生干凈,院子水泥硬化。
2、農民消費水平。目前,在本村家用電器、電腦、通訊工具基本普及。高檔轎車20多輛。十萬元戶、幾十萬元戶、百萬元戶大量涌現,絕大多數農戶已過了上小康生活,展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風貌。
3、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情況。該村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小學畢業升學率達100%.有村衛生所1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農民參保率達90%以上。并有養老院一座。計生工作水平進步較大,計劃生育達到99%,人口自然增長率穩步下降。
二、**村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經濟整體素質不高,結構單一,企業科技創新和開發能力不足。市場體系建設進展緩慢,特別是技術、資金落后于經濟發展要求。社會事業相對滯后于經濟發展,社會事業設施落后,公益事業體系不完善,與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不適宜。社會穩定任務加重,人民群眾對收入分配、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治安的狀況日益關注。村集體經濟薄弱,干部想干事但缺乏資金保證。
三、經濟發展的優勢和社會經濟發展措施
經濟發展優勢:
(一)交通優勢:本村位于鎮中心地帶,商貿活躍。潢卜路穿過,交通十分便利。
(二)產業優勢:今后相當時期內,花木生產仍是本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源和增長點。培植花木生產中的重點企業,強化龍頭花木企業,積極創造條件發展技術含量較大的企業,圍繞生態旅游,實現農業生產與工業生產互融。
(三)人力優勢:目前本村有2261人,村內的勞動力十分充足,有2名高級園藝師。多數村民都有豐富的花木種植和銷售經驗,人們的商品意識普遍較強。
社會經濟發展措施:
(一)解放思想,提高認識。
在加快特色花木產業發展上,目前要認真解決好對我村的資源優勢和有利條件認識不足、對產業發展缺乏信心、責任感和緊迫感不強、政策和工作指導不力等問題。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要從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特色花木產業的重要性、緊迫性,克服各種片面認識和不作為、慢作為現象,進一步加強特色花木種植為富民強村的支柱產業。依靠科技調整結構做好"花木文章",利用全國花木生產縣的牌子,做大做強花木產業,在擴大花木種植面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花木生產的檔次。
(二)改變觀念,進一步提高黨員和群眾發展商品經濟的意識
要使該村經濟在現有的基礎上上一個新臺階,就需要改變人們的觀念,進行正確的政策指導,加大對黨的政策的掌握,以科技興農,促進產業發展。 一是加強對黨員的教育,認真學習十七大會議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村干部始終保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提高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責任意識。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堅持依法治村,加強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增強村內各項事務的透明度。二是加強黨員群眾科技培訓,提高致富技能。
(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響應卜集鎮政府的號召,按照布局區域化、經營集約化、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資源、區位和氣候優勢,把特色花木產業發展納入鎮經濟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要科學布點,強化措施,努力培植一兩個龍頭企業。
(四)增加投入,加大扶持。
以政府扶持資金為引導,以企業和農戶投資為主體,建立多元投入機制,鼓勵企業和農戶增加投入。以實施企業帶動戰略為重點,按照扶優、扶強、扶重點、扶發展中關鍵環節的原則,制定相關扶持政策,建立實行貸款擔保、貼息和無償補助相 結合的資金扶持長效機制,重點扶持科技攻關、宣傳促銷、興辦市場等。
要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金融部門要努力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貸款,扶持企業和專業戶,并積極開展特色花木種植戶小額信貸。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貼息的作用,調動企業、專業戶投資的積極性,同時要強化招商引資項目的篩選、論證、推介和實施,推動特色花木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五)理清發展思路,搞好發展規劃。
"十一五"要在"十五"計劃確定的支柱產業基礎上優先選擇以花木生產深加工為主的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加以培育和發展,調整花木生產的品種,實現由綠化苗木向鮮切花、花卉業的轉變,從而衍生出圍繞鮮花生產的相關產業,重點扶持傳統的農產品加工項目。由于本村屬卜集街的一部分,因此要從實際出發,遵守規律,因勢利導,加強規劃,建設與管理并舉,積極推進生產要素向城鎮合理集聚,突出抓好城鎮的功能培育和發展壯大,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
(六)大力發展服務業
發揮本村靠近卜集街的地域優勢,優化結構,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我村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培育和扶持發展旅游服務業。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開發一批觀光型、參與型、度假型的旅游景點和服務設施。加強旅游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加大旅游市場促銷,積極開拓旅游市場。積極發展房地產業。結合小城鎮建設,加快房地產業開發,建立和完善房地產服務體系,改善人民居住條件。利用卜集納入縣總體規劃為契機,合理利用土地資源,興建一批品位高,可塑造農村新形象的建筑群和風景靚麗的化園式、休閑式住宅。
以上是通過自己走訪,與村干部交流以及對相關資料的分析等方式,對**村近幾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總結,以及對**村以后發展的一些想法。隨著十七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我想我們大學生村干部在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學好各種農村知識的同時,還需要不斷的向老干部學習。要結合自身的專業優勢,不斷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吃透村情,多收集各種致富信息,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塌塌實實做好每一步,才能干好村官的工作。
潢川縣卜集鎮**村大學生村干部:fwsir
年月日
星期一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我縣農村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8-15
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5-31
關于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7-08
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02-08
某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調研報告08-12
經濟社會發展問題調研報告08-24
用工環境情況調研報告09-05
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12-29
學校師資情況調研報告08-15
學生學習情況的調研報告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