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計劃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計劃**年是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以新的體制機制創新發展的一年。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三生融合、幸福溫州”奮斗目標,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保障民生、促進轉型的工作主線,著力推進人才優先發展,積極實施就業創業戰略,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領域體制機制改革,深入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凝心聚力、繼往開來,奮勇開拓、爭先創優,以扎實的工作成效為溫州轉型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一)強化人才的引領支撐作用,統籌推進各類人才發展。一是抓好高層次人才選拔培養。認真實施新一輪**人才工程,選拔培養對象*名,其中第一層次10名,第二層次120名,第三層次**名;重點資助10個高層次人才創新項目,選派30名**人才赴國內外科研院校培訓進修,繼續舉辦出國培訓人員BFT培訓班。根據國家和省里的工作部署,繼續做好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對象、省*人才等各類專家選拔推薦工作。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網絡學堂”培訓資源向其延伸,舉辦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高研班8期,新增專業技術人員教育基地1-2個,完成4萬人次繼續教育培訓。二是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智力。會同市委人才辦舉辦民營企業高層次人才洽談會和赴海外開展招才活動,深入實施“*580海外精英引進計劃”。組團參加寧波“浙洽會”、**國際人才交流合作大會等國家和省級國際性人才智力交流活動。大力引進國外智力項目,全年聘請外國專家200人次,實施引智項目150項,繼續做好外國專家管理服務和評選表彰工作。研究制定人才新政策,采取多種形式廣攬各類人才,全年組織12次赴國內重點城市招才活動。三是培養高技能人才隊伍。認真實施全省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年計劃組織5萬名進城農民工技能培訓,評選表彰一批“**技能大獎”、“首席技師”和“**技術能手”,選派一批緊缺型職業高技能人才培訓研修,舉辦全市萬名職工技能大比武,加快組建**技師學院,建設具有綜合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的公共實訓基地。全年力爭新增高技能人才1.5萬人。四是加強人才載體平臺建設。推進企業博士后工作站建設,調整完善博士后工作站財政補助政策,新建一批博士后工作站。遴選第二批20家市級重點企業技術創新團隊,建設20個技能大師工作室。推進省博聯**科技創新基地第二輪簽約合作,完善溫州大學人才工作驛站運行機制,繼續加強鄂渝川高校畢業研究生溫州實習基地、留學人員創業園、行業協會人才工作站建設。五是抓好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加快整合政府所屬人才市場、技工交流中心、職介中心等人力資源市場,推進人力資源市場統一貫通。繼續加強**人才網、華夏英才網、人事考試、職業技能鑒定等網站建設,著力拓展服務功能。積極組織開展20次“扶工扶農”、“百名博士企業行”等各類科技智力服務企業基層活動。
(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促進就業穩定。一是大力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村)。繼續加大對城鎮“零就業家庭”、農村低保家庭勞動力、長期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的援助力度,全市創建充分就業社區達到98%以上,充分就業村達到70%以上,確保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歸零,全面完成省下達的新增就業人數。二是大力推進就業援助幫扶。深入開展破解企業招工難專項行動,幫助緩解企業招工難問題,全市舉辦招聘會200場次,征集就業崗位15萬個以上。重點強化對生活困難的水庫移民就業幫扶,落實*名生活困難的水庫移民社保補貼,市區幫扶1000名困難人員實現就業,新增公益性崗位*名。城鎮失業登記率控制在4%以內。三是大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深入推進省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努力改善創業環境,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聯動的工作機制,以富有成效的工作迎接省里檢查驗收。堅持鼓勵創業創新,扶持一批創業孵化基地,對有創業意愿并有一定創業能力的大學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免費的創業培訓和“一條龍”的幫扶服務。四是大力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三項計劃”,認真做好就業指導、就業推薦等各項服務,切實落實促進就業創業各項政策,積極搭建就業創業服務平臺。適時舉辦市、縣兩級區域性高校畢業生公益性就業招聘專場,全市建立200家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組織*名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名畢業生參加就業創業培訓,多渠道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確保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以上。
(三)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推進全民社保。一是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全面宣傳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法》,加大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宣傳和檢查力度,重點加大對私營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社會保險擴面力度,努力將符合參保條件的各類群體納入到相應的社會保險制度中。全市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增18萬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增8萬人,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5%以上,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分別新增12萬人、5萬人和8萬人。二是繼續完善社保政策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主體,包括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在內的多層次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體系,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實行不同制度之間相互轉換順暢。扎實推進醫療保險城鄉統籌、門診統籌和市級統籌等三項統籌工作,加快制度整合步伐,研究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未成年人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制度整合到基本醫療保險體系中,進一步完善門診統籌制度,擴大個人賬戶的支付范圍,同時積極推進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市級統籌,整體提高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層次。全面貫徹落實《**市工傷保險市級統籌實施意見》,加快實現工傷保險參保范圍、費率政策等“六個”統一,進一步擴大簡易程序認定工傷的范圍,探索快速、便捷、高效的工傷認定方法。重新修訂《**市生育保險辦法》,將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納入生育保險范圍,增加參加生育保險男職工未就業配偶享受生育醫療費補貼政策,調整和提高生育津貼支付標準。三是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水平。規范基金收支兩條線管理,加強對各類社會保險費征繳、支付、管理等環節的內控和全程監督,實現社保基金精細化管理。建立完善基金預決算管理制度,做好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調劑金籌集、使用和管理工作。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工作,完善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制度,加強預算執行情況的檢查和評估。推進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軟件應用,爭取實現市、縣兩級系統應用聯調。
(四)著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事業發展活力。一是創新完善公務員考錄交流工作。會同市委組織部精心組織實施公務員“四級聯考”和緊缺職位公務員、公安機關和司法行政系統人民警察學員公開招考工作。探索創新公務員考錄機制,擴大面向全國全省招考對象和專業范圍,加大面向基層人員招考比例,市級機關面向基層招考比例達到60%。依法推進公務員轉任調任、競爭上崗、非領導職數審核、考核獎懲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等工作。二是加強公務員四類培訓。繼續開展“周末講堂”講座和公務員“四類培訓”,以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實施新一輪3+X公務員更新知識培訓。依托信息技術和網絡載體,充分發揮“溫州網絡學堂”自主選學平臺作用。舉辦1期公務員境外培訓班,推進公共管理碩士等專業學位教育,培訓公務員2萬人次。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機關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全面鞏固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成果,研究制定事業單位績效內部分配、考核管理的指導性辦法,進一步落實機關退休人員生活補貼待遇。四是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加強調查研究,牽頭制定事業單位改革“1+X”政策文件,加快推進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深化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完善崗位設置和聘后管理,促進制度全面入軌運行。繼續做好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開招聘工作,全面推進市級國資運營公司工作人員公開招聘工作。繼續做好職稱制度改革工作,全年新增高級職稱人員2100名。五是切實做好軍轉安置和解困維穩工作。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安置辦法,認真完成各項軍轉安置任務。做好軍轉干部安置前適應性培訓和崗前培訓,改進和創新培訓內容,提高培訓質量。繼續做好企業退休軍轉干部解困維穩工作,確保企業退休軍轉干部總體穩定。
(五)深入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有效維護公平正義。一是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全面推進小企業勞動合同制度實施專項行動,全市小微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以上。會同市總工會進一步加強對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商協議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力爭使全市已建工會組織的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達到90%以上。繼續推進企業和工業園區和諧勞動關系的創建,努力擴大創建活動覆蓋面,充分發揮先進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二是強化勞動監察執法。深入開展農民工工資清欠“春雨”專項行動、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春雷”專項行動和整治非法用工打擊違法犯罪“春苗”等專項執法檢查行動。推進監察兩網化建設,加強勞資糾紛隱患排查,提高矛盾糾紛監測預警水平,完善勞資糾紛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高效快速處置各類勞資糾紛突發事件,確保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達到98%以上。繼續開展書面審查,完善誠信檔案建設,實現書面審查基本全覆蓋。三是認真做好勞動爭議案件處理。加強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完善落實辦案場所、人員編制和經費保障等。推進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全面實現縣、鄉鎮、村和企業四級調解組織全覆蓋,使70%以上勞動爭議能在基層調解組織得以及時化解。努力提高勞動爭議案件調解處理效率,確保全市人事勞動爭議案件按期結案率達到92%以上。
(六)繼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有力夯實工作基礎。一是大力加強系統自身建設。市縣兩級都要根據新局組建后的運行需要,進一步制定出臺完善各項工作規章制度。進一步加強法制政府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緊盯年度考績目標,健全抓工作落實的責任制,做到有部署、有督促、有檢查,有成效。要著眼干部隊伍建設,扎實開展“五型”機關創建,以強責治庸推進責任型機關建設,以強化窗口服務推進服務型機關建設,以落實即辦要求推進效率型機關建設,以領學促學推進學習型機關建設,以風險防范推進廉潔型機關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在全系統形成比學習、比工作、比奉獻和團結共事的良好氛圍。二是大力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在社會保障卡醫保“一卡通”實現基礎上,進一步整合人力社保系統資源和政府公共服務資源,重點拓展公交、商場等公共服務應用,逐步實現“一卡多用、一卡通用”。全年社會保障·市民卡主卡發卡量達到150萬張,手機等副卡發行量達到5萬張。建設開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三是大力推進人事考試全面發展。以人事考試保密場所、計算機考試場所和人事考試網建設為重點,抓好人事考試各項軟硬件建設,優化人事考試服務內容,扎實抓好年度人事考試各項工作,確保全年人事考試“零差錯、零投訴”,安全無事故,做大做強*考試品牌。四是大力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電話咨詢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提供各類政策法規咨詢、辦事指南服務和舉報投訴受理服務。做好市社保大樓設計、審批等前期準備工作,確保在年內啟動施工。加強勞動基層平臺建設,重點抓中心村、示范村基層平臺建設,進一步落實“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在全市范圍推廣市區街道社區人力社保服務平臺信息系統,健全完善覆蓋城鄉的人力社保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年終工作總結08-24
市癌友協會工作總結和工作計劃07-06
市發展和改革局工作總結08-24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個人總結01-04
市域社會治理工作總結11-29
市臺辦工作計劃07-18
市發改委工作計劃07-26
勞動保障局上半年工作總結05-19
人力資源的工作計劃04-02
人力資源工作計劃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