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活動總結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活動總結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是培養高素質農村實用人才,解決農村人才資源匱乏的有效途徑。2007年以來,竹溪縣積極搶抓機遇,按照“培訓一名學員,掌握一門技能,創辦一個產業”的思路,扎實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學員回鄉創業管理服務工作,全面完成了省市下達的培訓任務,為全縣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截止目前,全縣293個村實現了村村有一名大學生的培養目標(其中:有3人在此計劃之前已取得大專學歷),其中:有15人參加脫產學習,275人參加遠程教育培訓;有42人擔任村主職干部,有4人公開選拔進入鄉鎮公務員,有90多人進入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或自主創業謀發展。
一、堅持以育為綱抓培訓,確!耙淮逡幻髮W生計劃”學員學到真本領
一是高度重視抓部署。2007年省、市“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啟動后,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周密部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實施工作,把這項工作納入我縣村級后備干部“素質培訓工程”?h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了“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學費、畢業后作用發揮等相關政策、措施。2008年,以縣委文件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實施方案》(溪發[2008]9號),把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整體開展規劃之中。
二是明確責任抓落實。針對農村“培養大學生難”的實際,縣委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農業、人事、財政、教育、科技、扶貧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組織領導,明確“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脫產班由縣委組織部、農業局等單位直接跟蹤管理,遠程教育班由電大辦學點具體承辦。同時,各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積極配合,教育局、農業局具體負責,共同抓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組織實施,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三是加大投入抓保障。按照省市有關要求,結合竹溪實際,縣財政每年將“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培養經費足額列入財政預算,及時予以協調劃撥。為鼓勵農村黨員干部積極參加學習,縣委明確規定學員住宿費由鄉鎮政府承擔,并要求有條件的鄉鎮黨委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制定補助標準,適當解決學員教材費、學具費、生活費、交通費。對脫產學員,每學期報銷兩趟差旅費,每月補助100元生活費;對遠程教育班學員,按集中授課情況每天補助20元生活費,對現任村“兩委”班子成員和村紀檢組長參加脫產班培訓的,學習期間的工資由所在村按80%的比例發放。
四是注重實效抓培訓。做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學員培訓工作,招好生源是基礎,掌握技能是關鍵。在招生工作上,縣委把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招生任務定到村,在摸清每個村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通過下發《竹溪縣“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培養任務分解表》,分年度逐村下達了招生計劃,并提出了每村“只能超額,杜絕缺員”的剛性招生任務,有效保障了學員招得進、不缺員、少流失。在資源配置上,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竹溪縣職業技術學校遷建,督促學校加強現代化教學網絡硬件建設,開通了中央電大“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遠程教育平臺、湖北電大遠程教育平臺、十堰電大遠程教育平臺,進一步豐富了教育教學資源。在課程設置上,除了開設實用公文寫作、微機操作等內容外,還緊貼農村實際,加強與農林、畜牧、科技等部門的聯系與合作,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堅持“一村一品,村村有產業”的要求,有針對性選擇課題開展教學活動,深受廣大學員歡迎。除集中面授輔導外,還不定期開展送教下鄉活動,選擇教學條件較好的鄉鎮設置授課站點,選派教員深入基層、蹲點授課;把部分教學內容錄制成光盤,分發給學員觀看學習,確保每名學員都掌握了1-2門農村致富實用技術,真正學到回鄉就業創業的真本領。09級學員方登正利用在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到的生物工程專業知識,回鄉大力發展“波爾山羊”養殖,年出欄山羊60頭,僅此一項創收4萬余元。
二、突出以用為本重激勵,引導“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學員畢業能就業
一是在政治上關心培養。針對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知識退化、思想僵化、作用弱化等問題,縣委決定把“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學員優先作為農村先進分子吸收入黨,讓大學生農村實用人才在政治上率先“香”起來。4年來,全縣先后有230多名“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學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140多人通過培養加入了黨組織,有138名返鄉學員通過換屆擔任了村“兩委”成員,有42人走上了村書記、村主任、村文書或村紀檢組長崗位。
二是在技能上培訓提高。著眼于農村長遠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縣委把“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學員列入農村實用人才庫,按照“有知識、懂技術、留得住、用得上”總要求,圍繞發展農村經濟,突出種植、養殖、加工和運輸等產業,依托干部學習“超市”、龍王埡茶場(集團)和水坪鎮前進茶場三個農村實用技術示范培訓基地,推行“進門是課堂、出門是基地”的培訓模式,先后對280多名返鄉學員進行就業創業再培訓,并針對學員所提問題,對癥下藥、提出解決辦法,切實提高了“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返鄉學員的實用技能,使返鄉學員真正在本領上“強”起來?h河鎮六河村原村委會主任柯昌松,在完成“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脫產培訓后,回到老家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所創“富爾”牌茶葉俏銷山東、浙江等地,年產值達400多萬元,個人先后榮獲“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十堰市農民黨員‘雙帶’標兵”、“竹溪縣十大杰出青年”等稱號和湖北省第四屆“十大杰出青年農民”稱號。
三是在選任上予以傾斜。2008年,2011年,在第七、八屆村“兩委”換屆工作中,縣委、政府積極探索實施“能人治村”戰略,注重從農村黨員致富能手、經濟合作組織和產業協會負責人、“一村一名大學生”返鄉學員、外出務工經商黨員當中,擇優選拔“一好雙強”型實用人才黨員進入村“兩委”班子。2011年,縣河鎮大路溝村“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學員肖永林,在村“兩委”換屆中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伊始,他便帶領群眾興修8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引進了3個興村富民的建設項目。
四是在創業上實施幫扶。為了助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學員就業創業,縣委提出用3年時間,分期分批對申報項目的150名“一村一名大學生”學員給予創業幫扶,規定縣直各職能部門結合項目實施需要,主動協調村組集體閑置土地、山林、水面等資源,流轉給項目學員創業對象。組織部、發改、財政、人社、團縣委等部門負責整合“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勞動力轉移培訓”、“揚帆計劃”、“黨員創業項目”等相關經費,及時為每個申報批復的項目劃撥1-4萬元的幫扶資金。農業、畜牧、科技等單位針對“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學員申報的項目,組織專門技術人員實行“一對一”技術指導,提供最新市場信息,引導產業項目規避市場風險。2008年以來,全縣共整合各類項目資金400余萬元,支持“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學員啟動了創業致富項目。07級學員趙昌明,帶頭承包茶園300畝,年收入10萬余元。在他的帶動下,全村茶園面積已發展到2000畝,戶均茶葉收入過千元。08級學員譚順勇,看好綠色食品市場前景,創辦了竹溪縣桃花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專門經營核桃、竹筍、野生蜂蜜等高山綠色食品,僅2011年實現創收30萬元。
三、注重營造氛圍抓宣傳,確!耙淮逡幻髮W生計劃”學員創業有后勁
一是注重加大宣傳,營造全民創業氛圍。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學員創業,順應了當前“人人都是創業者”的全民創業時代潮流。近年來,縣委通過各種形式,向干部、群眾宣講全民創業的意義,鼓動群眾自主創業,激發群眾創業熱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通過優化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市場環境以及人文環境,給創業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創業平臺,大力弘揚“務實、奮進、發展、和諧”的創業精神,努力把群眾的創業愿望釋放出來,創業熱情激發出來,創業潛力挖掘出來,在全縣上下營造了鼓勵創業、人人創業的濃厚氛圍。
二是注重示范引導,培育扶持創業典型。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要培育一批有理想、會管理、懂經營、能帶領導群眾共同致富的“領頭雁”?h委在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過程中,主動搭建自主創業平臺,為廣大畢業返鄉學員發揮作用提供舞臺,扶持他們帶頭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和農產品加工、營銷服務,鼓勵他們帶頭領辦農村專業合作社或產業協會,優先承包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和農業技術服務項目,支持他們牽頭開發當地優勢資源,積極參與各類人才創業項目。(www.baimashangsha.com)水坪鎮水坪街村08級學員李濤,通過遠程教學掌握了適宜本地種植豐產的“山東一號”生姜種植技術,并采取“農民專業合作協會”的方式,引導全村5個村民小組實施連片種植、規模經營生姜產業,已逐步將該村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生姜種植專業村。
三是注重跟蹤服務,增強學員創業后勁。為進一步增強學員創業后勁,縣委、政府遵循“定向培養、量才使用”的原則,比照對高校畢業生的創業促進就業扶持政策,對“一村一名大學生”畢業學員自主創業給予優惠政策。縣農商銀行、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等金融部門,在充分考證的基礎上,可以為其辦理小額、低息貸款?h委組織部和鄉鎮黨委分別建立了“一村一名大學生”信息庫,將學員的基本信息、聯系方式、主要特長、創業意向和創業情況進行入庫管理,隨時掌握和了解學員的創業動向,關注學員創業情況,破解創業難題,滿足學員需求,增添創業動力。(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淺論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實施方案05-13
遇見一村秋作文05-05
社區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總結12-31
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總結04-14
柳暗花明又一村作文04-08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文02-25
一村一大畢業作業寫作指導05-31
柳暗花明又一村優秀作文05-14
一村一品自查報告01-18
柳暗花明又一村優秀作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