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調研報告>農村土地流轉情況的調研報告

    農村土地流轉情況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24 03:27:43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村土地流轉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于我縣農村土地流轉情況的調研報告
      
      土地流轉是當前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課題。為了解我縣土地流轉現狀,探索建立規范、有序的土地流轉機制,我部組織人員先后到新城、池江、**、黃龍、浮江、吉村、**鎮等7個鄉鎮17個行政村19個村小組,采取座談、問卷、實地察看等形式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當前土地流轉的基本情況和形式
      
      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始于第一輪土地承包期,但在1998年農村土地第二輪承包之前土地流轉只是個別現象,此后土地流轉才呈現出較大的規模,并以較快速度發展。2005年縣農業部門對全縣農村耕地流轉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統計,根據調查統計結果,全縣有51282家農戶,共承包耕地145566畝,截止2005年12月全縣共發生耕地流轉面積18956畝,占總耕地面積的13.02%,其中農戶自發流轉18176畝,占95.88%。
      
      這次調研組調查的17個行政村19個村小組,共有農戶814戶,承包耕地面積3897.43,其中發生流轉行為的有325戶,占到39.92%,耕地流轉面積1432.82畝,占36.76%。流轉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種:
      
      (一)代耕。因外出務工等原因,無勞力耕作,將土地以口頭協議形式委托親友、鄰居耕種,這種流轉大多是臨時性短期行為,隨機性較大,農民一旦返鄉,土地自然交回本人耕種。這是當前我縣土地流轉的普遍形式。分析原因主要是進廠務工的時間長短、待遇好差無定數,因此流轉的期限多在1年左右。這種不放棄土地承包權的流轉形式占整個流轉形式的27.11%。
      
      (二)轉讓。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全家外遷戶將土地交回村集體,由村集體將土地經營權重新發包給他人;另一種是部分人均耕地面積多的村組,農戶當時為了減輕農業稅,把一些邊遠、不易灌溉的排田、坑田的經營權永久性轉讓給他人。如吉村鎮中村2002年一次性把280畝排田轉讓給果業專業戶用于臍橙開發。
      
      (三)轉包。即農戶在承包期內,自找對象,自行協商權利義務,自定轉包期限。有二種情況,一種是無償,農戶將種不了或不愿種的土地轉包給愿意種的農戶。這種流轉形式多發生在父子、兄弟及親朋好友之間,一般期限較短,流轉面積較小,不經過集體辦理任何轉包手續,原承包關系不變。另一種是低償(每畝50-100斤稻谷)轉包給愿種又種得好的能人,如池江鎮團口村沙背上村小組種田能手劉太陽承包本村民小組耕地126畝,用于全程農機化種植水稻,并計劃逐年增加到500畝。這種流轉形式占該村小組流轉戶的48.6%,占該村小組流轉總面積的77.13%。
      
      (四)租賃。集體或農戶將土地經營權租賃給企業、單位和個人,用于發展開發性農業,經營者一次性或分期付給集體或農戶一定的租金。這種形式流轉的土地一般是交通方便和容易連片開發的耕地或難以發包的棄耕地或荒山荒坡地,流轉期限較長,履行租賃合同或協議手續。如**鎮二塘村,2004年將連片的600畝耕地,以每畝年500元租金租賃給**興邦公司種仙人掌。又如池江鎮板棚村2002年將500畝荒坡山地租給莊下村張節科等人搞農莊立體開發,現已種臍橙300畝,開發魚塘180畝,年出欄生豬8000頭,在張節科的示范帶動下,板棚村農民興起了種果高潮。這一成功實踐說明,土地流轉為開發利用土地資源,擴展企業發展空間創造了條件。
      
      (五)互換。為了方便耕作與管理或發展某項專業性生產,通過自愿協商的辦法,將地塊相互交換經營權,兌換條件由雙方商定或村集體或親戚朋友出面調解,土地的承包權不變,流轉期限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這種形式通過土地互換不僅解決了地塊零散、不便耕作與倒茬的矛盾,還克服了統一布局規模經營的困難。如**鎮長里村,2004年為發展規模養殖,村民自發規劃幾條低產垅田60畝,通過養魚戶與種地戶的地塊調整兌換,解決了規模養殖問題。采用互換流轉的辦法,該村共開發200多畝水面搞規模立體養殖。
      
      二、土地流轉的主要成因
      
      一是主要勞力外出務工無力耕作。從調查情況來看,所調查的村組外出務工人數均在20-40%之間,而且外出的大多數是青壯年勞力。農村家庭主要勞力外出務工后,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或婦女無力耕作全部土地,把部分土地委托親友代耕或無償或低回報轉包給鄰居耕種。
      
      二是種植大戶或能人擴大種植規模。花卉、臍橙、蠶桑、甜玉米、水稻、養魚等種養植大戶為擴大規模,通過與周邊農戶協商,達成土地流轉協議,如吉村鎮沙村的養蠶專業戶曾慶紅經過多年發展,積累了豐富經驗和一定資金,去年一次性租下100畝土地用于發展蠶桑產業。
      
      三是農業龍頭企業連片開發需要。一些農業龍頭企業為了方便管理,一般都要求有連片開發的土地,如**鎮引進的**興邦公司,已租賃當地農戶連片土地600畝用于種植食用仙人掌。
      
      三、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從調查的情況看,目前我縣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基本處于初始探索階段,盡管出現了多種流轉形式的典型,對促進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決人地矛盾和發展規模經營起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應引起注意與防范的問題。
      
      (一)土地流轉宣傳不到位。一些鄉鎮政府沒有把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放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這個大局來認識。對土地流轉政策的宣傳不夠深入,群眾對土地流轉的認識還存在誤區,主要表現為一些農戶和部份土地承包業主對推進土地流轉還存在"三怕":一是部分農民怕土地轉包出去后,自己喪失了土地經營權,沒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線",因此部分農民外出打工后,寧愿土地荒蕪也不愿轉包出去。二是部份業主怕政策不穩,政府收回土地承包租賃權是一句話的事,不敢大膽投入。三是部分業主怕市場前景不佳,承包無效益,不敢大規模搞開發。
      
      (二)流轉管理機制不健全。當前土地流轉大都是群眾的自發性行為,缺乏約束力和規范性,政府在土地流轉上缺少應有的管理、引導和服務,制約了土地流轉的規模和速度。一些鄉鎮和村組沒有認識到土地流轉的重要性,在工作中還存在不作為的現象,從調查中了解到,如果租金適當,有相當一部分農戶還是愿意把土地拿出來流轉的,而且各地也有一些種植大戶想擴大規模,但是到目前為止,縣鄉二級還沒有出臺一個比較健全、完善和規范的土地流轉制度和辦法,更沒有一個土地流出、流入的信息平臺和市場環境。主要原因是一些基層干部及有關部門對土地流轉的意義認識不足,對流轉的范圍、程序、補償標準、配套政策、管理措施研究不夠,對流轉中存在的苗頭性問題沒有引起重視,工作缺乏主動性和超前性。
      
      (三)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主要表現:一是交易自由化。目前農村土地流轉,特別是農戶之間的轉包轉讓,多數情況是私下協商交易,一方將多余的或不愿種的土地讓給另一方耕種,雙方確定轉包轉讓期限、應承擔的義務或補償標準,很少通過村組干部出面協調,也不簽訂轉包或轉讓手續。農民之所以這樣做,是認為這種做法靈活、方便、簡捷,怕依法履行手續后不易更改,因而農戶自發流轉積極,依法流轉被動。二是流向不合理。由于集體缺乏管理與規范,土地流轉出現流向不合理的傾向,沒有向規模化、效益化、產業化流轉。三是流轉權屬與用途不清晰。土地經營權的每一次流轉,都是對土地使用權的重新界定,這種界定必須以明確權屬為前提,以法律為依據。但在調查中發現一些業主借土地流轉改變了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借土地流轉變為自己長期所有)和土地的農業用途(如租用農田改魚塘、種果樹等),致使合同不合法。從而形成農民與承包戶間的矛盾,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新的社會矛盾,阻礙土地流轉進程,影響農村穩定。四是不在期限內流轉。一些承包者借農民不了解"土地管理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違法違規簽訂一些"官司"合同。
      
      (四)土地集中流轉難成片。當年土地聯產承包分地時,大部分地方都是把全村、組土地按好、中、差分等級后平分到各家各戶的,導致每家每戶的土地分散,單位面積內土地戶頭多。這種現狀對土地的規模流轉產生較大影響,有的連片租用10畝地就要跟十幾戶人打交道,一戶、兩戶談不好就影響整片土地的流轉,這種土地分戶經營的分散性、隨意性與土地流轉的計劃性、規模性之間的矛盾制約了規模經濟的發展。如新城鎮想引進甜葉菊、黑玉米等幾個農業項目都是因為租不下連片土地而放棄的。另外,地塊分散也是制約農機推廣的主要因素。
      
      (五)土地規模流轉難融資。大面積承包土地從事高效農業開發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而土地承包大戶一般沒有貸款擔保單位,又不能將土地使用權作為貸款抵押,因此很難從銀信部門貸到款,加之一些地方交通等基礎設施和自然基礎條件較差,更難籌集資金或引進資金,致使部分業主在土地開發上存在嚴重的資金困難,規模難以擴大,效益難以提高。如池江鎮池江村的張鶴謄想規模種植100畝芋荷,團結村的劉太陽想再擴大100畝(已有126畝)水稻,新城鎮蓮塘村的吳至波想推開一條坑的垅田養魚,吉村鎮沙村村的羅春林想擴大規模種桑養蠶都苦于沒有資金。
      
      四、加快和完善土地流轉的幾點建議
      
      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是一個新的課題,也是黨在農村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針對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我們認為,要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使之走上規范健康的軌道,應采取以下對策。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切實解決好認識問題。土地流轉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內容,是實現規模農業、效益農業,推動農業產化經營的前提和基礎。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民。因此,解決好農民的思想認識問題,打破阻礙土地適度規模流轉的思想桎梏尤為重要。首先,要打破傳統的小農經濟意識,摒棄"搞土地流轉就是搞土地私有化、肥水不流外人田"等思想觀念,牢固樹立發展的觀念、創新的觀念、市場的觀念、效益的觀念,正確處理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充分認識到承包權和經營權相分離是必然的趨勢。其次,政府要切實轉變觀念,要把土地流轉放到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農村經濟這個大局來認識,正確引導規范,強化服務意識,改進工作方法,切實將農民的積極性保護好、發揮好、引導好。同時要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及時總結典型和成功的經驗,向農戶推廣和展示土地流轉所帶來的好處。
      
      (二)加強引導,切實解決好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問題。正確引導和規范是加快土地流轉速度的關鍵。為此,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促進土地流轉的健康快速發展。先進地區的經驗表明,組建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用市場化手段規范土地流轉,是促進土地規模流轉,提高土地經營效益的重要途徑。針對我縣土地流轉的實際情況,建議以鄉鎮為單位,每個鄉鎮組建一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形成鄉鎮流轉服務中心、村級流轉服務站、組服務員三級服務網絡,其中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2-3人(成立之初可由鄉干部兼任),主要職責是為全鄉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詢等服務,發布土地流轉信息,組織協調跨村、跨鄉和大規模土地流轉,建立全鄉(鎮)土地流轉檔案;村土地流轉服務站1-2人(可由村干部和村組農資經營點業主擔任),主要職責是將各組服務員收集的土地流轉供求信息匯總、發布,協調本村土地流轉,對土地流轉合同的訂立、變更進行鑒證,建立本村土地流轉檔案,并將本村土地流轉情況報鄉鎮服務中心備案;組服務員1人,一般由村小組長擔任,主要職責是負責做好本組土地流轉供求信息的上戶調查、收集,登記需轉出的土地面積、方位、等級、意向價格等,信息匯總后上報村土地流轉服務站。鑒于目前土地流轉尚處在起步階段,市場發育還不成熟,建議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暫定位為政府領辦的非營利事業性中介機構,暫時與鄉鎮農服中心合署辦公,免費為農民提供土地流轉服務,待土地流轉市場發育逐漸成熟,再逐步推向市場,與政府脫鉤,成為純社會性中介服務組織。
      
      (三)加強管理健全制度,切實解決土地流轉的規范問題。農村土地流轉是一項新事物,各級各部門要加強管理和指導。一是要規范土地流轉程序。堅持農戶申請、選擇對象、雙方協商、簽定合同,服務中心鑒證,并報村、鄉鎮管理部門備案的土地流轉程序。二是規范土地流轉合同。土地流轉合同要明確流轉的形式、流轉土地的面積、質量、年限、用途、流轉費、復耕費的標準及支付方式、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期滿后地上附著物的歸屬、違約責任等。委托流轉的要有委托書,受托人只能在委托的權利范圍內行使權利。對土地流中形成的合同、協議等,要整理歸檔。三是規范鄉鎮、村、組和鄉鎮、村、干部參與土地流轉的行為。鄉鎮、村、組和鄉鎮村組干部不得以任何名義強迫農戶土地流轉,要積極做好土地流轉的管理與服務,對土地流轉的具體內容要進行審查、監督,防止集體土地權益流失,防止經營者損害生態和生產環境,搞掠奪式經營或隨意改變土地用途,以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使土地流轉走上健康、有序、規范、法制的軌道。
      
      (四)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切實解決好土地流轉的規模問題。現代經濟越來越朝著規模經濟的方向發展。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也就沒有市場競爭力。加快土地流轉速度,突出規模效益的關鍵是要解決好土地難以集中成片,不易形成規模的問題。解決土地流轉規模問題,(www.baimashangsha.com)首先,鄉村兩級要按照本地農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圍繞培育適宜本地的主導產業和優勢項目,精心制定土地生產經營規模的規劃。其次,要做好"四荒"土地的調查和統計,在此基礎上超前規劃,合理安排,要在耕地的深度開發,非耕地的廣度開發上下功夫。第三,要在充分尊重農民自愿的基礎上,以土地中介服務組織為載體,對擬流轉的土地集中統一管理,有目的地篩選出適宜本地的生產經營項目,采取統一規劃和開發。政府要積極引導,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充分發揮農民、業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依托資源優勢,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土地流轉的規模經營,體現規模效應,以提高土地流轉的綜合效益,促進土地合理、有序流轉。
      
      (五)加大資金扶持,切實解決好業主開發資金匱乏問題。生產啟動資金匱乏是阻礙土地流轉進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須從多方面加大對土地流轉所需資金的扶持力度。一要加大銀信部門的貸款支持力度。對利用流轉土地搞規模開發,比較效益高,優勢明顯的項目,要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扶持,銀信部門要給予貸款支持。二要積極向上爭取專項資金。政府要加大農業資金投放力度,對利用流轉土地搞高效農業、規模農業的優先投放資金。三要通過公司、業主的投入解決資金問題。采取承租反包、購買土地使用權、股份合作等模式,讓公司、業主和農戶共同投入資金開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從而降低業主和農戶風險,有效解決土地流轉資金難的問題。四要建立土地流轉風險基金,確保流轉合同兌現。租賃承包農民土地的企業、業主,應按實際用地面積交納一定資金建立土地流轉風險基金,政府也注入一定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全縣統一管理,如遇企業破產倒閉,不能履行合同時,則用該基金履行相應農戶的土地流轉合同。

    【農村土地流轉情況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土地流轉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9篇)08-11

    土地流轉調研報告12-23

    對土地流轉工作調研報告04-06

    農村土地流轉自查報告03-12

    農村土地問題調研報告03-05

    農村土地承包調研報告04-06

    學生學習情況的調研報告06-18

    用工環境情況調研報告09-05

    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12-29

    農村土地流轉自查報告(9篇)03-1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另类在线一区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最新中文国产一区二区 | 一本一久本久a久久精品综合 | 中文字幕天堂网手机版 | 色综合AV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