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特色學校建設規劃
**市**小學特色學校建設規劃黃萬紅
一、學校基本情況
我校始建于1904年,是一所幾經搬遷、改建和更名的百年老校。學校歷經了百年歷程,發展至今已成為**市規模較大的鎮屬中心完全小學。學校現有教職工91人,其中小學高級教師31人,小學一級教師60人;大學本科學歷12人,其余均為大專學歷。學校現有學生1968人,33個教學班,70%的學生為當地居民、農民的孩子,30%的學生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學校校園占地面積約46畝,生均16.8平方米;綠化面積6500平方米,生均3.5平方米。學校建有鄉村少年宮,內設舞蹈室、美術室、書法室、電子閱覽室(親情聊天室)、電鋼琴室、古箏室、二胡室等多個專用教室。
二、學校特色發展亮點。
(一)沙灘文化資源進校園
我校所處的**新區**鎮是貴州十大文化之一--沙灘文化的發祥地,沙灘文化是學校得天獨厚的育人資源。利用這一鄉土文化資源,學校開展了沙灘文化進校園活動。近年來,學校修建了從運動區的"沙灘詩韻"、到教學區的"希望之星"、再到綜合樓前的"三賢"碑、三賢亭,處處展現育人風采。為了讓學生了解沙灘文化,了解"鄭、莫、黎"三賢,學校設置了"沙灘文化長廊",讓學生們不出校門就能了解、學習沙灘文化;以沙灘三賢的名和字來命名各個年級,一至六年級分別命名為"鄭珍、子尹、友芝、子偲、庶昌、莼齋班";定期舉行學習"沙灘三賢"經驗交流展示會和"一詩一得"活動;開展了走近"鄭、莫、黎"綜合實踐活動,收集、整理并編撰沙灘文化校本歌曲。
(二)課題研究帶動課堂變革
學校堅持以科研為學校發展動力,牢固樹立"問題即課題、反思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理念,在辦學過程中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積極推進"教研興校"。學校近年來承擔了國家級課題《和諧德育研究與實驗》和《全國語文發展與創新》,省級數學課題《情境創設與提出問題》,市級課題《珠心算實驗》等,以此為契機,帶動學校課堂改革,課堂教學質量得到家長、學生認可,。
(三)搭建平臺發展體藝特色
在辦學中,我校堅持"體藝為羽翼"的思想,堅持兩個發展一起抓,既抓學生全面發展,又抓特長發展和創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以"鄉村少年宮"為主陣地,構建"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聯合"、"學校與學校配合"的"三合"體系,實現人才互補與資源共享。學校依據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可利用和開發的資源,開設"器樂"、"棋藝"、"美術"、"書法"、"舞蹈"等校本課程培訓,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要求;開設"綜合實踐活動"、"生活勞動"等課程,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生活能力;開設"手工"、"板報"、"小制作"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開設"文學欣賞"、"手抄報"等課程,對學科課程進行深化或拓展延伸。
三、學校發展的基本思路
(一)學校發展定位(目標)我校將發展目標定位為"一所與時代同步、教育教學探究與實踐氛圍濃郁、具有沙灘文化教育品牌的百年新校"
(二)、學校特色打造思路
1、以沙灘文化為育人底色。
貴州有十大文化,"沙灘文化"居十大文化之首。極富地域文化特色的"沙灘文化"就在我校附近的沙灘村,雖然沙灘是一個方圓不過十里的鄉村,卻孕育了鄭珍、莫友芝、黎庶昌三大西南碩儒,晚清時期從這里走出進士、舉人兩百余人,成了大儒之鄉、詩文之鄉、書法之鄉、外交家的搖籃,多方面的文化學術成就達全國一流水平,崇尚"漁樵耕讀",其學術成就影響深遠。特別是鄭珍、莫友芝合著的《**府志》被梁啟超稱為"天下府志第一"。抗戰時期,浙大學者竺可楨、豐子愷研究這一文化現象,稱為"沙灘文化"。"沙灘文化"被史學家評價為"獨領中國西南文化之風騷",譽為"中華文化第一村",史學界有"貴州文化在**,**文化在沙灘"之說。沙灘文化發端于黎氏、澤及鄭、莫兩家,育及**北王、宦、陳諸姓,培養出當代享譽全國的文化將軍陳沂(佘萬能)、歷史學者王燕玉、詩人黎煥頤及國際問題專家宦鄉。沙灘方圓不過十里的鄉村,三百余年間就培養出著名文人學士近50人(有6人入傳《清史稿》),并留下各類著述達221種,師友門生遍及海內。沙灘現存清末著名愛國外交家、散文家黎庶昌故居"欽使第",鄭珍墓、莫友芝墓等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昔日的沙灘教育,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沙灘教育非常注重言傳身教,孩子剛開始牙牙學語家長們就要聯系生活實際教孩子識圖片、講故事、讀兒歌、背詩詞。從小培養孩子高尚的志趣,良好的習慣,誘發其對詩書的熱愛。孩子進了學校則開始接受詩的教育和禮的規范,老師要引導孩子誦讀經典詩詞、練習寫作。教學中注重講讀并重,寫作要求三天一詩,五天一文。方法上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提倡獨立思考。縱觀沙灘教育成功的例子,我們發現,其實舊時的沙灘人提倡"耕讀為本",強調"教與學、文與道,學與用"結合,做到"學以致用,以學習為樂趣"的理念與我們今天提倡的素質教育是不謀而合的。我校所處的新蒲新區**鎮是貴州十大文化之一--沙灘文化的發祥地,沙灘文化是我們的地域文化、鄉土文化,作為沙灘學子,有義務去弘揚和傳承沙灘文化,學校已開展了沙灘文化進校園活動,對創建特色學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以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培養陽光少年為育人目標
以沙灘文化作為我校育人的底色,用沙灘文化的精髓濡染學生心靈,使學生成為健康智慧、自信豁達的陽光少年。
四、創建主題
"陽光沙灘,**啟航"。這里的"沙灘"寓指沙灘文化,學校以沙灘文化作為我校育人的底色,用沙灘文化的精髓濡染學生心靈;"陽光"代表光明、溫暖、熱情、生機、活力,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健康智慧、自信豁達的陽光少年;"**"一是代表校名**小學,二是寓指學生們乘上特色學校建設之舟,。啟航的意思是我們的學生從**小學開啟了人生的第一起步。《陽光沙灘,**啟航》的寓意是**小學的孩子在陽光般的校園環境中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在沙灘文化精髓的浸潤下,乘上特色學校建設之舟,從這里開啟人生的第一步。
五、創建載體
1、以沙灘文化進校園、進班級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具有沙灘文化元素的特色氛圍,讓沙灘文化成為校園主體文化。
2、建沙灘文化陳列室。
3、開展識沙灘、說沙灘活動,讓學生初步了解沙灘文化起源、發展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寫沙灘、畫沙灘、唱沙灘、舞沙灘、誦沙灘等活動,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本領,增強學生對沙灘文化的認同感,逐步了解沙灘文化,領會沙灘文化精神的實質。
4、通過"營造陽光環境"、"落實陽光德育"、"打造陽光課堂"、"實施陽光管理"、"進行陽光服務"、"開展陽光實踐"等一系列陽光教育,培育健康智慧、自信豁達的陽光少年。
六、創建措施。
1、成立創建領導小組,強化特色學校創建領導。
組長:黃萬紅
副組長:梅通發向躍
成員:潘朝明楊成梅朱先文王毅夏仁平羅方各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各班主任
2、申報市級課題,研究特色創建工作。
沙灘教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方位進行研究。學校把沙灘教育特色學校創建申報為市級課題,在市教育局的領導下,動員全校師生參與。在研究中充實完善沙灘教育內容,在研究中體驗沙灘教育給我們帶來的變化。重視研究過程,匯集研究成果。研究期滿,申請結題驗收。
3、設定階段目標,分步落實創建任務。
(1)特色學校創建啟動階段(2012年12月----2013年4月)
(2)特色學校創建建設階段(2013年4月----2013年12月)
(3)特色學校創建收獲階段(2013年12月----2014年4月)
4、利用沙灘文化實踐基地,打造"沙灘教育"品牌,成立沙灘文化校本教材編導小組,編制校本教材。
5、建立檢查指導機制。要建立特色項目檢查制度,(www.baimashangsha.com)定期和不定期對特色項目開展情況進行檢查指導,不斷完善和豐富活動內容,使特色項目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
6、建立考評機制。制定特色項目建設考評方案,對參與特色項目活動的教師,進行過程性和終結性考評,并把考評結果與教師目標考核和評先評優、職務晉升掛鉤。
7、建立激勵機制。對積極參與特色項目建設工作成績突出的教師進行表彰獎勵。開展特色學校建設工作先進教師評選活動,對特色學校建設成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獎勵。
8、經費保障。學校加大特色建設資金投入,調整經費使用結構,保障教師科研、教師培訓、課堂改革、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七、預設效果
經過努力,形成以"陽光沙灘,**啟航"為辦學理念的特色校園,用沙灘文化的精髓濡染學生心靈,使學生成為健康智慧、自信豁達的陽光少年。讓校園充滿濃郁的沙灘文化氛圍,讓沙灘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讓學校成為充滿濃厚鄉土文化氣息、特色鮮明的學校。
201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