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縣土地使用權流轉情況的調研與思考
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責任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根本體現,是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業發展、保持農村穩定的基礎。在穩定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允許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是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符合黨的一貫政策。如何在堅持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通過土地使用權流轉,實現土地資源合理優化配置,這是一個亟待探索解決的問題。
一、ww縣土地使用權流轉現狀
元謀縣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國土面積2021.46平方公里,全縣轄79個村(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06528人,其中農業人口185884人,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全縣共有耕地面積198375畝,其中,水田97800畝,旱地100575畝;有可供開發的“四荒”(荒山、荒地、荒溝、荒灘)面積1607300畝。到2003年底,全縣參與土地使用權流轉的農戶數達2162戶,面積達77116畝,其中,耕地流轉面積有4125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2.1%;“四荒”流轉面積達72991畝,占“四荒”總面積的4.5%。
二、土地使用權流轉的主要形式和期限
(一)無償轉讓。是指土地承包戶轉讓土地使用權不收任何補償,只是要求受讓方承擔承包土地合同中規定的應盡義務。這種土地流轉一般在親朋好友間進行。一些原承包戶季節性或長年在外經商或打工,但仍舍不得丟掉土地,不愿放棄土地的承包權。對自己土地進行流轉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守住承包田(地)。這種流轉方式在全縣土地使用權流轉中所占比例較小。
(二)有償轉包。指土地受讓方除承擔承包合同中規定的應盡義務外,還要給出讓方一定數額的實物(糧食)補償或經濟補償,出讓方不負責任何生產費用,補償數量由雙方協商確定。以這種方式流轉的土地在全縣約有13125畝,占全縣土地總流轉面積的17%。
(三)租賃。指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戶通過簽訂經濟合同,在一定時間內將承包的土地或“四荒”土地租賃給其它農戶、外地客商、農業龍頭企業或種養殖能手等,以達到提高土地經濟效益的目的。具體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將土地承包時由集體保留以備人口增減時調整的機動田(地)租賃出去。另一種是經過村民會議討論同意,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把承包到戶的土地或“四荒”土地統一劃出一片租賃給承租方種植生產優質高效農產品。這是我縣土地流轉的一種主要形式,在全縣以這種方式流轉的土地有23879畝,占全縣土地流轉總面積的31%。
(四)股份合作。是指在明確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家庭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由有資金、技術、管理實力的大戶和農業企業牽頭,農戶以耕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參與股份合作聯營,組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聯合體,共同發展特色種養業。全縣以股份合作方式流轉的土地有28360畝,占全縣土地流轉總面積的37%。
(五)拍賣。是指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將土地使用權通過公開競價一次性長期轉讓給受讓人,受讓人一次性付清土地出讓金的一種土地流轉方式。全縣以拍賣方式流轉的土地有11753畝,占全縣土地流轉總面積的15%。從流轉的期限上來看,承包耕地的流轉期限大多為短期,“四荒”資源流轉期限多為長期。全縣土地流轉期限在10年以下的有1346畝,流轉期限在10-20年的有939畝,流轉期限在20年以上的有74831畝。通過各種形式流轉的土地主要用于發展種植業,栽種各種高產優質蔬菜、經濟林果和花卉,主要有葡萄、石榴、香蕉、龍眼,芒果、棗類、印楝等。部分土地使用大戶還把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作用
合理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有力地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一)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
土地使用權流轉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高效益行業合理流動,使一大批從事農業的農戶逐漸擺脫了土地的束縛,專門從事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和農民增收的步伐。據初步調查,到2003年底,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達4512人。
(二)促進了招商引資,提高了農民素質,更新了
【對×縣土地使用權流轉情況的調研與思考】相關文章:
農村土地流轉情況的調研報告08-24
土地流轉調研報告08-24
土地流轉調研報告12-23
鄉村土地流轉的調研報告08-16
土地承包管理經營權流轉情況的調研報告08-24
對土地流轉工作調研報告04-06
土地流轉情況調查報告08-24
市場巡查工作情況的調研與思考08-24
縣家庭農場發展情況調研報告范文08-19
縣旅游業發展情況專題調研報告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