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新農村,關鍵看支部”。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農村全部和戰斗力的基礎,作為黨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只有將其建設成為堅強的戰斗保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新的偉大事業才有組織保障,推進黨的建設這一新的偉大工程在農村才有深厚根基。近年來,我縣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上,取得巨大進步和豐碩成果,但勿庸諱言,隨著“三農”形勢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仍存在許多“不符合”和“不適應”的地方,特別是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為農村基層組織充分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創造了難得的機遇,也使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課題和新困難。
一是經濟體制轉型帶來的新情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完善,農民生產經營日益自主化,組織形式日益多樣化,農村黨員流動日益頻繁化。在這一新的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靠過去的強迫命令、行政干預和粗暴作法來組織生產,已經辦不到;用以往哪種屬地式的辦法來教育和管理農村黨員,已經行不通。
二是農村稅費取消帶來的新課題。伴隨著農村稅費的徹底取消,農村基層黨組織以往“催糧催款”的傳統職能,已黯然退出歷史舞臺。由于農村基層黨組織職能轉換不到位,在方向上,出現了不知道“該干什么、該怎么干”的迷茫;在方法上,出現了“老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管用”的尷尬。
三是農業產業經營帶來的新問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深入推進,帶來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日益廣泛應用、現代生產工具的日益廣泛使用和現代管理方法的日益廣泛采用,導致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出現嚴重的“本領危機”,不知道該如何為農民群眾發展生產提供有效的服務,極大地損害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
四是發展理念變化帶來的新困難。科學發展觀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從原來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轉向現在推動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但目前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對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理解不深;對促進統籌協調發展,意識不強;對構建和諧鄉村的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真正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引路人”、營造文明鄉風的“排頭兵”、構建和諧鄉村的“主心骨”,讓廣大農村黨員在“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候站得出來,生死關頭豁得出來”,務必從以下五個方面加大力度。
一、配強班子,重點是選準支部書記。“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支部”,充分說明了選好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班子特別是黨支部書記的極端重要性。要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必須不斷改革和創新村干部的選拔任用制度,進一步擴大選人視野,拓寬選任渠道,不斷挖掘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的“源頭治水”。要大力從農村大戶、退伍軍人、回鄉青年、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選拔優秀的村干部,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村大中專畢業生回村擔任村干部。在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要突出抓好對軟弱煥散和癱瘓狀態黨支部的全面整頓,特別是要按照“思想黨悟高、群眾威信高、熱情高、黨性修養強、戰斗力強、年富力強”的“三高三強”標準,選配好村黨支部書記,若本村一時沒有村支部書記的合適人選,可以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或選派機關干部下村任職。
二、加大培訓,重點是抓好能力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威信和形象,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領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取決于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上。要堅持以需要為導向,以能力建設為核心,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教育和培訓,實行重點村干部重點培訓,優秀村干部強化培訓,年輕村干部經常培訓,落后村干部抓緊培訓。要充分發揮縣級黨校在村干部教育培訓中的主陣地作用,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的輔助性作用,充分發揮“述學、督學、評學”機制的助推力作用,不斷改進教育手段,不斷豐富培訓內容,不斷加快能力提升。一是提升帶領發展的能力,讓農村基層黨組織善于組織和引導發展現代農業,做到村有支柱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二是提升依法辦事的能力,讓農村基層黨組織善于運用法律手段調解糾紛、化解矛盾,維護農村和諧穩定;三是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讓農村基層黨組織善于通過科技示范、啟示教育、民主協商、典型引導等手段來服務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
三、加強管理,重點是管好流動黨員。要進一步探索新形勢下農村黨員的有效管理辦法,切實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落到實處。今后,農村黨員流動將成為一種普遍而長久的現象,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將成為農村黨員管理的一大難點和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重點。要充分尊重流動黨員的民主權利,注重為流動黨員提供服務,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在服務中加強管理,特別是加強與流入地黨組織的密切配合、有機銜接和雙向互動,共同負責抓好流動黨
員的教育和管理。針對當前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文化不高、素質偏低的問題,要積極探索在青年農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人員等群體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的有效方式,加快改善農村黨員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和知識結構,不斷為農村基層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要大力疏通農村黨員“出口”,積極推行村干部末位淘汰制度,通過增強農村黨員的紀律性和危機感,來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整體戰斗力和社會感召力。
四、強化監督,重點是擴大村務公開。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各級對農村扶持的力度必將不斷加大,大量的財力物力必將投向農村,這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廉政建設和基層干部的廉潔自律,提出了嚴高的要求。加強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監督,既是對黨的事業的高度負責,更是對基層干部的最大愛護,因此,在當前新的形勢下,對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實行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一要加強監督的規范化,既明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又明確違反制度規定必須承擔的責任;二要加強監督的經常化,做到常抓不懈,警鐘長鳴;三要加強監督的制度化,進一步建立健全村帳鄉管村用、一事一議、村民代表大會、定期評議、聘請群眾監督員等制度;四是加強監督的多樣化,堅持黨內監督、群眾監督和法紀監督并舉;五是加強監督的效能化,切實增強制度的權威性,黨紀的威懾力,改變以往對違反黨紀黨規的處罰失之過軟、失之過松的問題。實行村務公開既是擴大農村基層民主最有效的途徑,也是加強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監督最有效的辦法。要著力改變當前部分村在村務公開上流于形式的問題,堅決做到“所有上級重要政策、所有本村重大決策、所有村級財務開支、所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四所有”事項,一律予以公示,真正“給老百姓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要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制度,做到所議之事的確定符合大多數村民的意愿、議事過程充分發揮民主、實施過程和結果接受群眾監督,真正做到村務公開。
五、加強領導,重點是強化激勵保障。當前,村干部任務重、難度大、條件差、待遇低,各級黨組織對他們要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一是讓他們在經濟上有“搞頭”。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基層組織的轉移支持力度,適當提高村干部工資水平,對現任村干部要辦理好養老保險,對退下來的村干部應發放一定補貼,真正讓他們無失落之感、無后顧之憂,留得下、安下心、干得好。二是讓他們在政治上有“盼頭”。正確的用人導向,不僅可以起到“用好一個人,帶動一大片”的效果,而且會在干部中營造一種“靠素質立身,靠實績進步”的良好風氣。當前,要抓緊研究讓德才兼備、群眾公認、實績突出的優秀村干部進入鄉鎮公務員隊伍和擔任鄉鎮領導的問題。三是讓他們在社會地位上有“想頭”。對村干部要注重增加正面激勵,減少負面激勵,大力引導社會輿論和新聞媒體客觀公正地宣傳農村基層干部,增強他們對基層的認同感,使他們安心、熱心、專心基層。四是讓他們在上有“干頭”。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制度環境,真正讓他們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
總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直接關乎著農業的發展、農村的穩定、農民的福祉,直接關乎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敗,甚至直接關乎著整個黨的事業的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為此,各級黨委都要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努力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到位,堅持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不斷開創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局面,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相關文章:
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社會主義新農村08-15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08-16
農村基層黨組織經驗材料08-16
農村基層黨組織經驗材料08-16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是建五大機制08-16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調研報告08-15
村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08-16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我見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