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發展農村客運之思路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論發展農村客運之思路
加快發展農村客運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城市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農村貿易日益繁榮,城鄉交往進一步擴大,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增加,農村客運的發展更為迫切。分析農村客運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解決農村客運發展的思路,對于促進農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客運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五峰農村客車得到了較快發展,全縣8個鄉鎮100已通客車,104個行政村已有64個村通了客運,通達率達61.5,客運車輛116輛,1090座位,農村客運線路18條,日發32班次。農村客運的迅速發展,方便了廣大農民的出行,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促進了城鎮化進程,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農村客運市場受道路狀況、人口分布、經濟發展水平制約,整體上具有客源分散,客流不穩定、效益不高的特點,市場自發力量難以使其健康、持續發展。當前農村客運普遍存在服務質量不高、從業人員素質低、安全形勢嚴峻等問題,具體表現在:
一是農村客運發展不平衡。農村客運線路由于受地域、人口、交通、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影響,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客流量的不均衡,冷線熱線反差很大,造成客運車輛大多擠在客源多、道路狀況好、經濟效益高的熱門線路上,而支線、冷線無人問津;
二是農村客運市場秩序混亂,非法運營運猖獗。農村客運管理由于點多、面廣,有限的執法人員難以顧及全面,一些非法經營者從事運營屢禁不止。尤其是地處偏遠的冷線,由于正規經營成本大而不愿經營,為非法營運者的存在留有空間;
三是從業人員素質低,服務質量差。農村客運的從業人員主要是農民和城鎮無業人員,文化水平低,沒有經過專門培訓,服務意識不強,職業道德水準低,違法經營,欺行霸市,不正當競爭的現象時有發生;
四是經營主體弱小散亂。農村客運多為個體運輸戶單人單車經營,盡管部分農村客運實行公司化運營,但多數車輛采取掛靠承包給個人的方式,使公司徒具形式,不符合公司“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的要求,實際上仍然是個體的分散經營。
五是站站基礎設施薄弱,難以形成有形客運市場。由于農村客運站點建設從今年才開始起步,大多行政村還沒有招呼站牌,車無站可進,人無點可歸的現象突出;
六是車輛技術狀況低,安全性差。由于農民乘車對安全意識及舒適性要求低,加之農村客運收益率低,農村客運車輛多為干線淘汰的老舊車、小面包車以及農用車,在山區道路上行駛,安全形勢嚴峻;六是農村公路數量少、等級低。行政村的能車率年年上升,但真正能通班車的路不多,有的路只能行駛拖拉機和農用三輪車,達不到公路等級,沒有安全保障,不具有通車條件。
二、農村客運發展措施與思路
(一)創新管理機制,促進市場發展
為使農村客運健康發展,要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按照“政府推動、市場引導、多方參與、互相合作”的原則,積極推動農村客運服務質量、安全狀況、經濟效益的改善。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村客運市場準入和市場退出機制。一方面通過嚴把市場準入關、車輛技術關、從業資格關,促進市場有序競爭,另一方面加快從業人員和經營者質量信譽考核制度的改革步伐,改變過去“重準入輕退出”的管理弊端,克服市場失靈,實現優勝劣汰,提高管理效能;二是優化管理程序。簡化農村客運業務辦理流程,推行農村客運優先辦理開業、優先安排客運線路、優先辦理相關營運手續、優先辦理營運證牌的四優先制度。農村客運統一線路牌、統一噴涂農村客運標志,增強農村客運的可識別性,提高管理的便捷性;三是出臺優惠政策,增強農村客運經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農村客運發展不平衡,應根據線路的不同競爭狀態、收益水平,劃分線路類別,將農村線路劃分為發展線、飽和線、延伸線、空白線及熱線冷線給予不同的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利用市場機制引導市場主體向農村客運發展,向農村冷線發展。同時,實行動態的激勵和約束,對服務質量好,安全水平高的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給予適當獎勵,對于服務質量差,安全管理落后的經營者取消其優惠;四是對一些偏僻支線可采取不定線路、不定班次、不定站點,不定票價等靈活經營方式。
(二)改善經營模式,提高服務質量,增進經濟效益
經營者是農村客運市場的主體,其構成結構和運營方式直接關系著市場競爭、服務質量、安全保障及經濟效益的優劣。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村客運經營模式,一是形成合理的組織形式和主體結構。個體、公司等組織形式各有其優缺點,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實踐證明,公司所具有的管理規范、規模效益的特點已使其成為市場的主導經營組織形式。當前農村客運服務質量不高、安全狀況較差、經濟效益較低與公司組織的不發達息息相關。在推進公司化進程中,要注意市場化的引導,不能搞強制,要注意個體運輸方式有其存在價值,其存量要通過規范的市場競爭及市場退出機制來決定。個體
分散經營可以通過托管方式實現社會化有組織的經營;要注意公司應具有“產權清晰、政企分開、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基本內核,掛靠承包經營的公司徒具形式,實質上仍然是個體的分散經營,要積極構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現代企業制度。二是確立合理的運行方式。當前運行方式主要有班線運行和短途出租運行,班線運行是指站點間距較大,嚴格進站經營,適宜于較長線路,解決農民的長距出行需求;短途出租運行是指不定線路,不定時間,靈活性強,適宜于較短線路,解決農民短途出行需求,農村客運整體上具有運距短的特點,短途出租是其主要發展方向;三是確立合理的經營方式。壟斷經營適宜于客流量小,不宜開展競爭的片區及線路,有助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客流量較大的片區和線路,適宜開展競爭,通過適度競爭提高服務質量、增進效益。
(三)加快站點建設,完善基礎設施
鄉鎮客運站點建設是農村公路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動路站運一體化的重要環節,在客運站點選擇與建設上,應與當地農村集市相結合,形成以站帶線、干支相接,長短配套,輻射城鄉的農村客運服務網絡。一是加快農村客運站點建設。通過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入,加快農村公路網建設,加大農村客運站點建設投入,完善農村客運基礎設施,為農村客運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牢固樹立“路、站、運一體化”思想,將農村客運站點設施與農村公路建設統一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實現統籌兼顧、協調發展。二是重視鄉鎮客運站點建設,推動路站運一體化建設。抓好農村公路與鄉鎮客運站點的同步建設,為實現“路站運一體化”創造條件。建設一批方便群眾、有利管理的客運站點。逐步形成縣鄉有客運站,鄉有候車亭,組有招呼站的農村客運網絡,使之在較短時間內建成農村客運有型市場。
(四)創新安全管理模式,提高安全效益
安全是農村客運發展的生命線,是一項系統且細致的。當前客運市場安全存在重企業駕駛員安全教育,輕車主的安全教育及乘客安全意識的培養;重證件的審驗和靜態管理,輕過程控制和動態監管;重市場準入,輕市場退出;重各自為政,輕相互配合的弊端。為保證農村客運安全取得實效,一是要加強經營者和農民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宣傳,進一步增強經營者和農民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和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杜絕證齡代替駕齡,事故記錄不全,安全行車里程難以考核的現象;加強駕駛員速度估計、復雜反應判斷、處置判斷、注意力的培訓和考核;加強對車輛維修管理及例保檢查;完善技術,加大投入,強化運輸過程的動態監管;三是將安全貫穿于運輸管理的全過程,通過從業人員和經營者質量信譽考核,使安全直正成為從業人員和經營者的生命線;四是要與各有關部門形成各司其職,信息共享,密切配合的機制,以確保安全科學化。
發展農村客運,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程,運管部門要與社會各界一道,為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
【論發展農村客運之思路】相關文章:
論發展農村客運之思路08-15
客運公司改革攻堅年發展思路08-15
客運工作思路08-23
淺析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客運市場發展08-15
村發展思路報告08-21
發展無公害茶葉的發展思路與對策08-15
論《數學之美》08-24
明晰發展思路,建設美好宜賓08-15
反思農村發展08-15
試論數學課程發展的思路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