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縣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建設情況匯報
文章標題:我縣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建設情況匯報
匯報材料
2007年9月30日
根據市人大通常辦發[2007]26號文件的通知精神,現將我縣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總體概況
(一)園區基本現狀
近幾年來,xx縣借助國家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機遇,依托富集的農產品資源,大力推進工業化,全縣工業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目前全縣共有獨立核算工業企業14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1家,涵蓋了化工、輕工、機械制造、制藥等20多個行業,已初步形成了以玉米、紅干椒、畜禽、木業、藥業和新型能源六大優勢產業集群。特別是圍繞全縣75萬噸玉米、2億斤紅干椒資源,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為發展循環經濟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在以農為主的旗縣,初步探索出了圍繞玉米和紅干椒資源,如何“吃干榨盡”發展循環經濟的新路子。
2002年以來,我縣以現有企業為基礎,以當地玉米和紅干椒資源為依托,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滾動發展”和“配套關聯、協調發展”的原則,規劃建設了xx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分為利牛循環經濟園區、玉王科技園區和東風新區,近期規劃總用地面積為19平方公里,規劃公共設施用地2.87平方公里,遠期規劃總用地為71平方公里。
園區以xx縣城為中心,分南、北、東三片布局,功能互補,以循環經濟產業為主要發展方向,采用片狀布局,建設以利牛循環園區和玉王科技園區為主的玉米產業精細化工區、以東風新區為主的紅干椒加工區。按照這一思路,2005年我縣完成了園區“十一五”規劃并上報自治區,被列入自治區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侯選名單。2006年我縣又編制完成了園區規劃實施方案并于年底通過了自治區專家評審。2007年2月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內政辦發[2007]8號文件,開xx工業園區作為xxx工業園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列入自治區第一批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成為全區六大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之一。為使園區規劃實施方案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得到有效落實,今年我縣又成立了園區管理委員會,行政級別為副處級,組建了循環經濟辦公室,加強了對工業循環經濟建設的領導,同時正在編制中的園區建設實施辦法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循環經濟項目建設等逐年進行安排,為園區循環經濟建設扎實有序推進提供可靠的組織保證和項目支撐。
(二)園區建設進展情況
目前,園區共入駐企業36戶,其中有30戶企業已建成投產,全部入駐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余億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五通”,包括道路、污水處理及排污管網、輸變電線路、通訊、給水、綠化等工程,共投入資金1.5億元。其中利牛循環經濟園區位于開魯鎮南,國道303線以南,庫開線公路兩側,規劃占地面積8平方公里。園區內建有占地3.15萬平方米、日處理污水2萬噸污水處理廠和占地3.04萬平方米、日處理垃圾100噸的填埋場各一座;完成了2公里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入駐的較大企業有年產10萬噸酒精、9萬噸飼料的利牛生化公司、年回收3萬噸二氧化碳的達林公司等企業;玉王科技園區位于開魯鎮北,開保公路兩側,集通鐵路橫貫東西,鐵路南規劃為物流及商住區,鐵路北為工業規劃區,規劃占地面積53平方公里。已完成10公里道路、排污管道鋪設等基礎設施建設,現已入駐的重點企業包括玉王生物科技公司一期年產60萬噸淀粉及系列產品項目、天之華公司一期年產5萬噸酒精系列產品項目等共12戶企業;東風新區位于開魯縣與通遼市之間的東風鎮,國道303線兩側,規劃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現基礎設施建設已達到“四通一平”,已入駐中興公司、盛宇公司、明路椒業等13戶企業。重點發展以紅干椒及綠色蔬菜深加工為主的集商貿、加工于一體的全國最大的紅干椒工貿城。
二、園區建設取得的成果
在循環經濟園區建設中,我們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圍繞節能降耗,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三大任務,以污染預防為出發點,以物質循環流動為特征,以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對全縣玉米和紅干椒兩個產業按照循環經濟“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發展模式,進行大手筆規劃,高標準建設,使企業從規劃、開工、投產之日起就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一)“企業內部小循環、園區大循環”的循環經濟模式已基本形成
xx縣共有酒精生產企業4家,酒精生產能力17萬噸/年,其中利牛公司生產能力達到10萬噸,居全國同行業第六位,自治區首位。該公司全方位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做到酒精生產、DDGS飼料生產、精細化工、城市供熱、廢水廢渣綜合利用同步發展。2006年4月,新上了3萬噸/年二氧化碳回收項目,使生產酒精的廢氣變廢為寶,年增加產值1200萬元。廢水回收利用,年生產DDGS飼料9萬噸,增加了企業效益,又使污
水實現達標排放。廢渣生產建材,年生產爐渣砌塊4.5萬方。生產余熱用于城區供熱,年供熱面積達100萬平方米。公司今年在工程上,啟動了熱電聯產項目,正常發電容量為7MW,年可提供4200萬度電,能夠滿足公司目前生產用電。在項目上,積極發展酒精下游產品,年產1萬噸乙二醛項目將在年底前投產,公司內部已形成了項目互為補充,廢物綜合利用的“吃干榨盡”的“利牛模式”。一年消耗7萬噸玉米芯生產糠醛的新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加大技術改造,把水解鍋由兩鍋串聯改為四鍋串聯,節約原料近10。生產糠醛廢渣代替燃煤,年節煤1.7萬噸,節電70萬度。利用醛汽為酒精生產線加熱,酒精生產成本每噸降低了200元。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澆灌林地,實現了中水再利用。此外,園區內其它企業也在內部推行資源循環利用,表現出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循環經濟基本特征。
在園區內,以玉米深加工產業鏈為代表,基本形成了園區大循環。以玉米為原料,生產淀粉的玉王生物科技,生產酒精的利牛生化公司、天之華生化公司、天溢生物公司和天源生化公司,生產白酒的百年酒業,利用玉米芯生產糠醛的新化公司,利用玉米秸稈發電的國能公司等企業,在玉米深加工的鏈條上集結成穩定的資源供求關系。到2008年,這些企業達產后,年可實現210萬噸玉米就地轉化。在玉米深加工的產業鏈條作用下,生產的60萬噸高蛋白飼料用于發展養殖業,10萬噸肥料用于農業生產,農業增產的糧食再用于工業加工的良性循環。
(二)“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效果已初步顯現
xxa園區作為科爾沁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的組成部分,目前已成為通遼市最具經濟活力、產業特色鮮明的工業產業聚集區。發展循環經濟使企業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使污染得到控制,環境得到了改善,使群眾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據測算,園區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由2.0噸標煤(當量值)下降到1.6噸標煤;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城鎮)由130立方米下降到95立方米;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50左右提高到7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由60提高到80;萬元工業增加值廢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廢水排放量分別下降20。園區已形成年產60萬噸玉米淀粉(在建)、17萬噸酒精、1萬噸白酒、4萬噸紅干椒、30萬噸飼料、16萬噸復合肥的生產能力。用玉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氣、廢液生產蛋白粉20萬噸、纖維飼料30萬噸、復合肥10萬噸、液體二氧化碳3萬噸、余熱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日處理污水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也已投入使用。園區年實現產值17億元,工業增加值6.6億元,占獨立核算工業增加值的83,實現利潤5980萬元,上繳稅金5640萬元,工業產品銷售率98.1,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1.5億元。
三、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1、國家對玉米發酵工業實施宏觀調控政策,這對于我縣以玉米為原料發展工業乃至循環經濟來講,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建議政府部門給予稅收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同時企業要在產業鏈條的延伸和產品的深加工上做好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的文章。
2、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影響了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的發展速度,而地方財力又不遠不能滿足需要,建議上級部門通過貼息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3、我縣工業企業大部分處在發展初期,產業層次低,企業產品缺少市場競爭力,靠自身力量無法滿足建設循環經濟項目的資金需求,建議有關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幫助企業大力拓展融資、信貸渠道,同時進一步加強財政支持。
4、污水處理成本高,需要資金量大,企業、地方財政負擔過重,因此作為公用工程的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難度較大,建議有關方面在政策制定、資金籌措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討,促進污水促進處理廠良性運轉。
5、園區在發展循環經濟的項目中,將大量利用玉米廢液、廢渣、粉煤灰等廢棄物,因此應鼓勵各種污染廢棄物的資源化再利用、再循環,制定和推行針對相關行業的優惠政策。
四、的重點和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循環經濟宣傳力度
發展循環經濟是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必須加強領導,協調行動,充分發揮園區管委會的領導職能,組織關職能部門深入研究、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結合本縣實際情況,制定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及時發現和解決循環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協調項目、資金、技術和優惠政策落實情況,扎實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廣泛開展循環經濟宣傳和教育。大力普及循環經濟相關知識,廣泛宣傳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和企業法人、經營者的循環經濟知識培訓,提高全社會對發展循環經濟重要性的認識,倡導節約文明,形成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2、強化管理,明確職責,加強協調
加強企業資源環境管理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鼓勵、支持企業建立健全資源節約管理制度,加強資源消耗定額管理、生產成本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指導幫助企業建立車間、班組崗位責任制,完善計量、統計核算制度,加強物料平衡。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完善各項考核制度,堅持節獎超罰,調動職工節約降耗、綜合利用和實施清潔生產的積極性。加強環境管理體系建設,管委會各單位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協調到位、落實到位。
3、制定標準規范,完善統計核算制度
參照國際和國家有關標準規范,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我縣實際的企業清潔生產、資源效率、能源效率、廢棄物排放等標準。完善主要用能產品和設備的能效標準以及重點用水行業取水定額標準,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提高資源消耗大、污染嚴重產業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積極引導企業取得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和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完善監管辦法。
建立科學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統計核算制度。探索建立以綠色GDP為主要內容的統計核算,使有關統計指標能夠充分反映經濟發展中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加快研究建立以資源生產率、資源消耗降低率、資源回收率、資源循環利用率、廢氣、廢水、廢渣等廢棄物最終處置降低率為基本框架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將主要指標納入園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4、完善各項政策,建立循環經濟政策支持機制
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通過調整財政、稅收等政策,鼓勵、引導民間投資,擴大社會投資渠道,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本市場籌措資金。建立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工業污染防治和促進清潔生產的環保項目庫,做好項目前期,論證和儲備一批節能降耗產業化項目,培育招商引資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國家、自治區資金和國債資金的支持,積極尋找投資合作伙伴,走出一條開放式發展循環經濟的新路子。
制定和完善激勵政策,使循環經濟處于優先發展地位。對采用新工藝、回收廢舊物資的企業實施政府獎勵,對購買回用再生資源及污染控制設備的企業實施減稅等稅收優惠。通過實施稅收和價格優惠政策,加強廢物代謝補鏈項目的招商引資,實現廢棄物和副產品的循環利用。
5、加大科技投入,推進科技創新
大力開展產學研聯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鼓勵支持企業圍繞節能降耗、廢舊物資利用和廢棄物資源化等環節,與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究開發綜合利用技術、資源節約減量技術和替代技術,能量梯次利用、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接技術,減少廢棄物排放、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回收處理、綠色再生利用、降低再生利用成本、垃圾無害化處理技術等,借鑒并推廣國內外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的成功做法,探索出一條適合園區發展循環經濟的新路子。
6、建立循環經濟信息平臺
建立循環經濟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和循環經濟信息平臺。推進建立清潔生產、再生資源利用信息網絡。建立園區廢棄物登記交換中心,實現廢棄物動態化管理和資源化處置。定期公布循環經濟項目投資指南,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循環經濟的技術、管理、政策和政務信息,積極鼓勵、支持公眾參與有益于發展循環經濟的行動和監督管理,使我縣工業循環經濟建設事業成為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自覺行為。
《我縣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建設情況匯報》來源于網,歡迎閱讀我縣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建設情況匯報。3yA
水實現達標排放。廢渣生產建材,年生產爐渣砌塊4.5萬方。生產余熱用于城區供熱,年供熱面積達100萬平方米。公司今年在工程上,啟動了熱電聯產項目,正常發電容量為7MW,年可提供4200萬度電,能夠滿足公司目前生產用電。在項目上,積極發展酒精下游產品,年產1萬噸乙二醛項目將在年底前投產,公司內部已形成了項目互為補充,廢物綜合利用的“吃干榨盡”的“利牛模式”。一年消耗7萬噸玉米芯生產糠醛的新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加大技術改造,把水解鍋由兩鍋串聯改為四鍋串聯,節約原料近10。生產糠醛廢渣代替燃煤,年節煤1.7萬噸,節電70萬度。利用醛汽為酒精生產線加熱,酒精生產成本每噸降低了200元。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澆灌林地,實現了中水再利用。此外,園區內其它企業也在內部推行資源循環利用,表現出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循環經濟基本特征。
在園區內,以玉米深加工產業鏈為代表,基本形成了園區大循環。以玉米為原料,生產淀粉的玉王生物科技,生產酒精的利牛生化公司、天之華生化公司、天溢生物公司和天源生化公司,生產白酒的百年酒業,利用玉米芯生產糠醛的新化公司,利用玉米秸稈發電的國能公司等企業,在玉米深加工的鏈條上集結成穩定的資源供求關系。到2008年,這些企業達產后,年可實現210萬噸玉米就地轉化。在玉米深加工的產業鏈條作用下,生產的60萬噸高蛋白飼料用于發展養殖業,10萬噸肥料用于農業生產,農業增產的糧食再用于工業加工的良性循環。
(二)“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效果已初步顯現
xxa園區作為科爾沁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的組成部分,目前已成為通遼市最具經濟活力、產業特色鮮明的工業產業聚集區。發展循環經濟使企業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使污染得到控制,環境得到了改善,使群眾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據測算,園區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由2.0噸標煤(當量值)下降到1.6噸標煤;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城鎮)由130立方米下降到95立方米;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50左右提高到7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由60提高到80;萬元工業增加值廢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廢水排放量分別下降20。園區已形成年產60萬噸玉米淀粉(在建)、17萬噸酒精、1萬噸白酒、4萬噸紅干椒、30萬噸飼料、16萬噸復合肥的生產能力。用玉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氣、廢液生產蛋白粉20萬噸、纖維飼料30萬噸、復合肥10萬噸、液體二氧化碳3萬噸、余熱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日處理污水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也已投入使用。園區年實現產值17億元,工業增加值6.6億元,占獨立核算工業增加值的83,實現利潤5980萬元,上繳稅金5640萬元,工業產品銷售率98.1,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1.5億元。
三、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1、國家對玉米發酵工業實施宏觀調控政策,這對于我縣以玉米為原料發展工業乃至循環經濟來講,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建議政府部門給予稅收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同時企業要在產業鏈條的延伸和產品的深加工上做好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的文章。
2、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影響了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的發展速度,而地方財力又不遠不能滿足需要,建議上級部門通過貼息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3、我縣工業企業大部分處在發展初期,產業層次低,企業產品缺少市場競爭力,靠自身力量無法滿足建設循環經濟項目的資金需求,建議有關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幫助企業大力拓展融資、信貸渠道,同時進一步加強財政支持。
4、污水處理成本高,需要資金量大,企業、地方財政負擔過重,因此作為公用工程的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難度較大,建議有關方面在政策制定、資金籌措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討,促進污水促進處理廠良性運轉。
5、園區在發展循環經濟的項目中,將大量利用玉米廢液、廢渣、粉煤灰等廢棄物,因此應鼓勵各種污染廢棄物的資源化再利用、再循環,制定和推行針對相關行業的優惠政策。
四、的重點和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循環經濟宣傳力度
發展循環經濟是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必須加強領導,協調行動,充分發揮園區管委會的領導職能,組織關職能部門深入研究、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結合本縣實際情況,制定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及時發現和解決循環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協調項目、資金、技術和優惠政策落實情況,扎實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廣泛開展循環經濟宣傳和教育。大力普及循環經濟相關知識,廣泛宣傳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和企業法人、經營者的循環經濟知識培訓,提高全社會對發展循環經濟重要性的認識,倡導節約文明,形成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2、強化管理,明確職責,加強協調
加強企業資源環境管理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鼓勵、支持企業建立健全資源節約管理制度,加強資源消耗定額管理、生產成本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指導幫助企業建立車間、班組崗位責任制,完善計量、統計核算制度,加強物料平衡。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完善各項考核制度,堅持節獎超罰,調動職工節約降耗、綜合利用和實施清潔生產的積極性。加強環境管理體系建設,管委會各單位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協調到位、落實到位。
3、制定標準規范,完善統計核算制度
參照國際和國家有關標準規范,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我縣實際的企業清潔生產、資源效率、能源效率、廢棄物排放等標準。完善主要用能產品和設備的能效標準以及重點用水行業取水定額標準,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提高資源消耗大、污染嚴重產業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積極引導企業取得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和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完善監管辦法。
建立科學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統計核算制度。探索建立以綠色GDP為主要內容的統計核算,使有關統計指標能夠充分反映經濟發展中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加快研究建立以資源生產率、資源消耗降低率、資源回收率、資源循環利用率、廢氣、廢水、廢渣等廢棄物最終處置降低率為基本框架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將主要指標納入園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4、完善各項政策,建立循環經濟政策支持機制
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通過調整財政、稅收等政策,鼓勵、引導民間投資,擴大社會投資渠道,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本市場籌措資金。建立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工業污染防治和促進清潔生產的環保項目庫,做好項目前期,論證和儲備一批節能降耗產業化項目,培育招商引資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國家、自治區資金和國債資金的支持,積極尋找投資合作伙伴,走出一條開放式發展循環經濟的新路子。
制定和完善激勵政策,使循環經濟處于優先發展地位。對采用新工藝、回收廢舊物資的企業實施政府獎勵,對購買回用再生資源及污染控制設備的企業實施減稅等稅收優惠。通過實施稅收和價格優惠政策,加強廢物代謝補鏈項目的招商引資,實現廢棄物和副產品的循環利用。
5、加大科技投入,推進科技創新
大力開展產學研聯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鼓勵支持企業圍繞節能降耗、廢舊物資利用和廢棄物資源化等環節,與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究開發綜合利用技術、資源節約減量技術和替代技術,能量梯次利用、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接技術,減少廢棄物排放、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回收處理、綠色再生利用、降低再生利用成本、垃圾無害化處理技術等,借鑒并推廣國內外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的成功做法,探索出一條適合園區發展循環經濟的新路子。
6、建立循環經濟信息平臺
建立循環經濟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和循環經濟信息平臺。推進建立清潔生產、再生資源利用信息網絡。建立園區廢棄物登記交換中心,實現廢棄物動態化管理和資源化處置。定期公布循環經濟項目投資指南,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循環經濟的技術、管理、政策和政務信息,積極鼓勵、支持公眾參與有益于發展循環經濟的行動和監督管理,使我縣工業循環經濟建設事業成為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自覺行為。
《我縣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建設情況匯報》來源于網,歡迎閱讀我縣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建設情況匯報。3yA
【我縣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建設情況匯報】相關文章:
對我縣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考08-12
循環經濟發展情況匯報08-24
1-4月我縣工業經濟工作情況匯報08-12
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情況匯報08-24
循環經濟08-13
循環經濟建設工作實施方案08-12
工業園區建設情況匯報08-12
工業區建設發展情況匯報08-12
開展生態經濟建設情況匯報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