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市農業局全市上半年農業經濟形勢分析
市農業局全市上半年農業經濟形勢分析
市農業局全市上半年農業經濟形勢分析
今年以來,全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農村會議精神,狠抓關鍵環節,強化服務指導,農業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據統計,全市上半年實現農業總產值(不變價)7.7億元,同比增長2.9;實現農業增加值9.04億元,同比增長3.1,完成全年目標的37.8;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950元,同比增長11.2,完成全年目標的53.2,其中,來自一產的收入563元,增長4.1。
一、上半年農業經濟基本特點
1、夏糧再創歷史新高,秋熟生產基礎扎實。夏糧生產實現面積、總產、單產三個同步提高。夏糧實際播種面積82.34萬畝,同比增加28.96萬畝,其中小麥75.94萬畝,同比增加29.10萬畝。夏糧平均單產387公斤,其中小麥單產401公斤,同比分別增加31公斤和24公斤。夏糧總產31.86萬噸,同比增加12.88萬噸,增長67.9。油菜種植面積19.9萬畝,同比減少2.78萬畝,單產147.7公斤,同比增加13.7公斤;春播蔬菜11萬畝,總產1.67億公斤,同比增加220萬公斤。糧油蔬菜生產實現了“以夏促秋”。今年全市栽植水稻66.63萬畝,上爭水稻良種補貼項目30萬畝,農民直接受益300萬元;重點推廣了寧粳1號、武香粳14和鹽稻9號等優良品種,機插和拋栽占水稻總面積的80,條紋葉枯病防治扎實開展。目前,水稻已進入擱田期,群體密度適宜,長勢較好。
2、林業綠化機制創新,持續發展。全市新栽意楊289.9萬株,完成年度計劃的138;成片造林面積3.4萬畝(含農田林網折合1.6萬畝),完成泰州考核指標的190;新建完善農田林網62萬畝,建設綠色通道260公里,建設綠色屏障310公里,新育苗木2494.8畝,森林覆蓋率凈增1.8個百分點。全市新栽意楊的92由個人投資,實現了林業經濟的“公退民進”。苗木成活率達85,同比增長12。春繭總產10萬公斤,單價28元/公斤,同比分別增長25和27.3。全市銀杏掛果樹102萬株,預計今年白果產量4000噸,與去年基本持平。
3、畜禽品種改良加快,防疫進一步加強。在市委、市政府扶持畜牧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激勵下,畜禽品種更新速度加快,規模養殖比重上升。目前,全市欄存二元母豬1.73萬頭,波雜山羊9.84萬只,分別占養殖總量的22.6和37.4,波爾種公羊已超過40只。1-6月份,全市引進新揚州鵝16萬羽,占飼養總量的50以上。全市新增欄存二元母豬5頭以上和肉豬20頭以上養殖戶670戶,其中新增千頭豬場4家。上半年共注射牲畜口蹄疫(五號病)濃縮苗99.2萬毫升,禽流感油乳苗261.7萬毫升,禽流感-新城疫二聯苗12萬羽份,豬鏈球菌苗54.5萬毫升,免疫生豬105萬頭次,家禽585.5萬羽次,抽樣檢測家禽血樣948份,牲畜血樣110份,規模養殖戶防疫密度達到了100,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扎實有效。
4、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較快,“三資”農業成效明顯。1-6月份,列入統計考核的105家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25.64億元,實現利潤6349.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8.8和24.9,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3.8和54.8。農產品出口創匯2889.8萬美元。耗用農產品70萬噸,同比增長26.9。11家列入泰州市統計考核的龍頭企業新開工項目17個,總投資8993萬元,新增從業人數467人,二次分配返利農戶456萬元。全市農業利用“三資”在建及竣工項目159個,實際完成投資2.5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48.1,其中外資項目1個,實際投資249萬美元,完成全年目標的17.5,500萬元以上規模項目8個,1000萬元以上大項目2個。
5、新農村建設試點穩步推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試點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有序開展,共栽植各類苗木16.54萬株,新建垃圾箱538只,整治河溝77條,總長94.6公里,動工土方34萬方,投入295.8萬元。農村“5 2”實事工程扎實推進,共完成水利建設總土方672萬方,改造中低產田4.8萬畝,疏浚整治干河39公里,中溝212.15公里,已竣工和開工建設橋梁41座。農業綜合開發累計投入1910萬元。國家、省級項目示范區共改造中低產田4萬畝,建設省級科技示范園區1萬畝,完成各類土方58.8萬畝,鋪設道路55.4公里、硬質渠道48.9公里、中溝建筑物69座、小溝建筑物647座,新改建電站37座。新增插秧機226臺、麥油高性能聯合收割機64臺,變型拖拉機120臺,跨區作業42.6萬畝,收入1784萬元。上半年,共申報耕地占補平衡補充項目庫項目99個,其中土地整理項目30個、開發項目8個、復墾項目61個。68個已實施項目新增耕地2422畝。農業項目上
,申報省科技廳項目7項,其中高新技術項目1項,攻關項目1項,成果示范推廣項目5項;申報省級國有企業改革改制項目2項、市財政支農入庫項目105項、市科技計劃項目23項。
6、農村政策全面落實,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圍繞信息、技術、資金和項目引進,不斷加大經濟薄弱鄉鎮扶貧開發力度,上半年共發放小額貸款1230萬元。認真開展村級債權債務統計核實,扎實推進農村財務規范化合格鄉村創建。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全市一事一議籌資預算總額1426.8萬元,總工日207.2萬個。上半年新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家,向省爭取扶持項目3個,至目前,全市經注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56家,并在姚王鎮成功開展了農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制試點。1-6月份,全市共培訓農村勞動力5836人,完成年度目標的58;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38.6萬人,其中就地轉移15.5萬人,省內市外就業11.7萬人,省外輸出就業11.3萬人,境外就業1340人。上半年新增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16400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09。
二、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1、病蟲害及臺風等不確定因素對水稻生產威脅大。今年水稻條紋葉枯病特大暴發,縱卷葉蟲和褐飛虱預計呈中等偏重發生,防治形勢較前兩年更為嚴峻,且秋季為臺風多發季節。病蟲害防治效果及臺風等不確定氣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今年的秋糧產量。
2、畜禽生產價格低迷,防疫體系日趨弱化。生豬及其產品價格前幾年一直在高位運行,刺激了豬業發展,目前無論是母豬還是肉豬都出現了階段性過剩,造成生豬價格一路下滑,毛豬價格從年初370元/擔跌至目前的280元/擔,跌幅達24。家禽及禽蛋市場供大于求,銷售不暢,加上飼料價格上漲,導致生豬和家禽養殖利潤下降,總量減少。至6月底,全市生豬欄存51.4萬頭,同比下降5.3,出欄肉豬42.4萬頭,同比下降4;家禽欄存524萬羽,出欄358.6萬羽,同比下降12.6和13.3。此外,基層防疫體系薄弱,鄉鎮獸醫站防疫經費不到位,人員工資無保障,人心不穩,推進難度大,急需加快實施基層畜牧獸醫體制改革。
3、高效規模農業比重較小。全市畝純效益超過2000元的高效農業種植面積11.2萬畝,僅占耕地總面積的10.1。全市出口創匯農產品僅集中在銀杏、腸衣、斑點叉尾鮰加工等少數農產品上,高效規模外向農業對全市農業經濟的貢獻份額偏小,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不強。
4、龍頭企業發展制約因素較多。國家、省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有的由于操作性不強,有的由于部門不協調,使優惠政策不能真正落到實處,影響企業發展。以飼料、獸藥為主業的龍頭企業,因畜禽養殖總量下降導致生產、銷售受到一定影響。
5、鄉鎮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建設亟待強化。由于鄉鎮成人教育中心校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沒有符合技能培訓要求的師資、資質和固定的培訓場地,導致24個鄉鎮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沒有通過省級認定。
三、下半年思路及措施
1、扎實抓好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緊緊圍繞農業增加值23.9億元的全年目標,采取有效措施,主攻重點環節,確保完成任務。種植業上,積極開展以水稻條紋葉枯病、縱卷葉蟲和褐飛虱為重點的病蟲害防治,加強水漿管理,立足抗災減災,努力實現秋糧豐收;加強銀杏園間套復種,提高短期效益;及早謀劃秋播布局,狠抓秋播種子質量,做好秋播準備。養殖業上,加快畜禽品種改良和新技術推廣,大力發展規模養殖、設施養殖和生態養殖,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加大養殖結構調整力度,突出發展草食畜禽,提高市場占有率;組織夏季生豬高熱病防控和秋季防疫百日會戰,確保畜牧生產平安發展;加強水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擴大特水養殖,增加農民收益。林業上,認真抓好銀杏樹管理,促進白果豐產增收;加強意楊病蟲害防治,提高意楊管護水平;開展造林潛力調查,推廣機制創新典型,為今冬明春造林綠化做好準備。
2、大力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召開全市“一村一品,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會議,出臺激勵政策,突出扶大做強具有較強示范、輻射、拉動作用的重點骨干農業項目,重點扶持發展規模農業新的增量,力爭今年畝純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規模農業面積增長3-5,畜牧業規模養殖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創新投入機制,培大培強龍頭企業,從列入統計考核的105家龍頭企業中明確10-15家規模較大,科技含量較高,與主導產業關聯度大的龍頭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從新發展的龍頭企業中選擇有一定發展基礎、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較快發展速度的企業,通過政策扶持,促使其成長為骨干企業。制定特殊扶持和引資政策,加快銀杏產品的加工轉化。
3、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上半年成功經驗和做法,積極擴大試點面,力爭在下半年啟動第二批14個試點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召開動員大會,明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集中力量,整合資源,推進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
4、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通過政府推動,對24個鄉鎮成人教育中心校進行整改,力爭10月份通過省第二批農村勞動力定點培訓機構評估驗收。繼續加強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圍繞建筑、服裝縫紉、機械制造等項目開展特色培訓,打造勞務品牌。加大宣傳力度,開辟電視電臺專欄,完善職介信息網絡,定期發布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技能培訓和勞務轉移信息,拓寬轉移渠道,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
5、認真落實各項農村政策。深入開展“221”幫扶工程,扎實推進“百村千戶”掛扶,強化“關愛工程”實施,抓好小額貸款項目管理和跟蹤服務。貫徹“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反哺農業、回報農民”的方針,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探索建立直接服務“三農”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大力發展“四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選擇有條件的鄉鎮和村,擴大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和農村土地股份合作試點。繼續強化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加強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使用情況督查。嚴格實施農資增支綜合補貼和水稻直補項目。加強村級新增債務控制情況執法檢查,組織好財務規范化管理合格鎮、村創建考核驗收,推進農村財務規范化管理。
二〇〇六年七月
,申報省科技廳項目7項,其中高新技術項目1項,攻關項目1項,成果示范推廣項目5項;申報省級國有企業改革改制項目2項、市財政支農入庫項目105項、市科技計劃項目23項。
6、農村政策全面落實,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圍繞信息、技術、資金和項目引進,不斷加大經濟薄弱鄉鎮扶貧開發力度,上半年共發放小額貸款1230萬元。認真開展村級債權債務統計核實,扎實推進農村財務規范化合格鄉村創建。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全市一事一議籌資預算總額1426.8萬元,總工日207.2萬個。上半年新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家,向省爭取扶持項目3個,至目前,全市經注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56家,并在姚王鎮成功開展了農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制試點。1-6月份,全市共培訓農村勞動力5836人,完成年度目標的58;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38.6萬人,其中就地轉移15.5萬人,省內市外就業11.7萬人,省外輸出就業11.3萬人,境外就業1340人。上半年新增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16400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09。
二、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1、病蟲害及臺風等不確定因素對水稻生產威脅大。今年水稻條紋葉枯病特大暴發,縱卷葉蟲和褐飛虱預計呈中等偏重發生,防治形勢較前兩年更為嚴峻,且秋季為臺風多發季節。病蟲害防治效果及臺風等不確定氣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今年的秋糧產量。
2、畜禽生產價格低迷,防疫體系日趨弱化。生豬及其產品價格前幾年一直在高位運行,刺激了豬業發展,目前無論是母豬還是肉豬都出現了階段性過剩,造成生豬價格一路下滑,毛豬價格從年初370元/擔跌至目前的280元/擔,跌幅達24。家禽及禽蛋市場供大于求,銷售不暢,加上飼料價格上漲,導致生豬和家禽養殖利潤下降,總量減少。至6月底,全市生豬欄存51.4萬頭,同比下降5.3,出欄肉豬42.4萬頭,同比下降4;家禽欄存524萬羽,出欄358.6萬羽,同比下降12.6和13.3。此外,基層防疫體系薄弱,鄉鎮獸醫站防疫經費不到位,人員工資無保障,人心不穩,推進難度大,急需加快實施基層畜牧獸醫體制改革。
3、高效規模農業比重較小。全市畝純效益超過2000元的高效農業種植面積11.2萬畝,僅占耕地總面積的10.1。全市出口創匯農產品僅集中在銀杏、腸衣、斑點叉尾鮰加工等少數農產品上,高效規模外向農業對全市農業經濟的貢獻份額偏小,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不強。
4、龍頭企業發展制約因素較多。國家、省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有的由于操作性不強,有的由于部門不協調,使優惠政策不能真正落到實處,影響企業發展。以飼料、獸藥為主業的龍頭企業,因畜禽養殖總量下降導致生產、銷售受到一定影響。
5、鄉鎮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建設亟待強化。由于鄉鎮成人教育中心校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沒有符合技能培訓要求的師資、資質和固定的培訓場地,導致24個鄉鎮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沒有通過省級認定。
三、下半年思路及措施
1、扎實抓好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緊緊圍繞農業增加值23.9億元的全年目標,采取有效措施,主攻重點環節,確保完成任務。種植業上,積極開展以水稻條紋葉枯病、縱卷葉蟲和褐飛虱為重點的病蟲害防治,加強水漿管理,立足抗災減災,努力實現秋糧豐收;加強銀杏園間套復種,提高短期效益;及早謀劃秋播布局,狠抓秋播種子質量,做好秋播準備。養殖業上,加快畜禽品種改良和新技術推廣,大力發展規模養殖、設施養殖和生態養殖,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加大養殖結構調整力度,突出發展草食畜禽,提高市場占有率;組織夏季生豬高熱病防控和秋季防疫百日會戰,確保畜牧生產平安發展;加強水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擴大特水養殖,增加農民收益。林業上,認真抓好銀杏樹管理,促進白果豐產增收;加強意楊病蟲害防治,提高意楊管護水平;開展造林潛力調查,推廣機制創新典型,為今冬明春造林綠化做好準備。
2、大力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召開全市“一村一品,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會議,出臺激勵政策,突出扶大做強具有較強示范、輻射、拉動作用的重點骨干農業項目,重點扶持發展規模農業新的增量,力爭今年畝純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規模農業面積增長3-5,畜牧業規模養殖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創新投入機制,培大培強龍頭企業,從列入統計考核的105家龍頭企業中明確10-15家規模較大,科技含量較高,與主導產業關聯度大的龍頭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從新發展的龍頭企業中選擇有一定發展基礎、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較快發展速度的企業,通過政策扶持,促使其成長為骨干企業。制定特殊扶持和引資政策,加快銀杏產品的加工轉化。
3、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上半年成功經驗和做法,積極擴大試點面,力爭在下半年啟動第二批14個試點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召開動員大會,明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集中力量,整合資源,推進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
4、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通過政府推動,對24個鄉鎮成人教育中心校進行整改,力爭10月份通過省第二批農村勞動力定點培訓機構評估驗收。繼續加強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圍繞建筑、服裝縫紉、機械制造等項目開展特色培訓,打造勞務品牌。加大宣傳力度,開辟電視電臺專欄,完善職介信息網絡,定期發布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技能培訓和勞務轉移信息,拓寬轉移渠道,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
5、認真落實各項農村政策。深入開展“221”幫扶工程,扎實推進“百村千戶”掛扶,強化“關愛工程”實施,抓好小額貸款項目管理和跟蹤服務。貫徹“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反哺農業、回報農民”的方針,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探索建立直接服務“三農”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大力發展“四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選擇有條件的鄉鎮和村,擴大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和農村土地股份合作試點。繼續強化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加強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使用情況督查。嚴格實施農資增支綜合補貼和水稻直補項目。加強村級新增債務控制情況執法檢查,組織好財務規范化管理合格鎮、村創建考核驗收,推進農村財務規范化管理。
二〇〇六年七月
【市農業局全市上半年農業經濟形勢分析】相關文章:
在全市農業局長會議上的講話08-16
農業局長的黨性分析材料08-12
對市外貿出口經濟形勢的分析08-15
市農業局調查報告08-12
農村農業經濟形勢季度分析報告08-24
上半年我市經濟形勢分析匯報08-24
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與工作建議08-15
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與工作建議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