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加強鄉鎮干部作風建設的有益探索
近日,我帶領縣委組織部、縣委政研室,深入板橋、潭灣、田灣、寺前、小龍門、仙人灣等部分鄉鎮,就鄉鎮干部作風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調研發現,我縣鄉鎮干部作風建設突出以民為本,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也給了我們不少有益的啟示。一、主要的做法
1、嚴管理,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一是規范內務管理治懶散。各鄉鎮都制定了上班簽到點名制度、請銷假制度;許多鄉鎮制定了值勤、值班制度,規定鄉鎮值班室隨時有人值班,即使在國家規定的雙休、節假日也不例外,尤其象板橋和田灣兩個鄉鎮,每天機關內除有干部值班外,還確保有1-2名主要領導在家負責工作,從根本上改變了鄉鎮干部拖、拉、懶、散的陋習。二是建立健全了嚴格規范的財務收支制度。如石馬灣鄉規定:凡屬上級規定的上解資金,上解前須經主管領導同意,500元以下由鄉長審批,500元以上由黨委集體審批;凡屬上級下撥的各種款物,由主管部門提請黨政領導集體討論發放方案;對來人來客接待一律安排在食堂就餐,并嚴格規定標準。三是實行政務公開保廉潔。各鄉鎮都設立了“明白墻”和政務公開欄,定期對鄉鎮財務收支、工作安排等情況進行公開,給群眾明白,還干部清白。
2、重學習,以過硬的本領造福于民。一是抓理論學習強理念。各鄉鎮都制定了定期學習制度,安排固定的學習時間,集中組織干部學習各種理論知識,進行各種思想教育,強化執政理念,增強為民意識。二是抓業務學習強素質。積極鼓勵和組織干部加強素質教育和業務學習,并制定了相應的獎勵措施。如長田灣鄉設立了自學成才獎,取得大專文憑獎1000元,獲得本科文憑獎2000元。三是抓科技學習強技能。各鄉鎮都積極舉辦各類農村實用科學技術培訓,深入開展“一人學一技”活動。如寺前鎮僅今年就舉辦了各種技能培訓班5期,培訓干部200多人次;柿溪鄉對全鄉干部進行農作物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仙人灣鄉出資1萬元,分期組織24名干部“走出去”,到省農科院學習“充電”。
3、活機制,以務實的作風服務于民。一是建立監督機制以親民。許多鄉鎮都建立了作風監督機制,扎實開展了“干部作風講評”活動,并聘請了專門的形象監督員,對鄉鎮干部進村入戶情況、服務群眾意識以及為民辦事能力等進行全方位監督。二是強化責任機制以富民。自覺緊扣“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把為民辦事、幫民增收的實績作為干部作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考核。如小龍門鄉建立了鄉鎮干部結對幫扶制度,規定每名干部每年至少幫助貧困戶解決3件以上實事和難事,并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量化打分,獎懲兌現。三是創新考核機制以安民。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維護農村社會大局穩定。如柿溪鄉黨委、政府把全鄉所有工作分成9大塊,實行片長負責制,對每一塊工作的范圍、要求、任務、重點、目標和獎懲標準都作了具體規定,其中對村組穩定及綜合治理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
二、良好的成效
1、鄉鎮干部的思想覺悟有了新的提高,為民服務的自覺性明顯增強。干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熱情,不管在哪個鄉鎮都是一樣的。如石碧和石馬灣兩個鄉經濟條件相對較差,但沒有一個干部脫離崗位,也沒有一人因為待遇問題影響工作,相反,兩鄉的干部精神旺盛,士氣高昂,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廣大鄉鎮干部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明顯增強,公仆意識、服務意識和艱苦創業意識日益提高。如小龍門鄉,計生干部考慮到偏遠山區育齡婦女來鄉婦檢要走幾十里山路極不方便,便在規定的婦檢日,帶著儀器和設備,步行幾十里山路,實行“上門婦檢”,還利用醫療技術,免費為廣大婦女檢查、治療婦科疾病,深受群眾歡迎。
2、干部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有了新的成果,一大批涉及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很多干部以鄉為家,以下鄉進村為樂,為百姓排憂解難。寺前鎮畜牧站站長肖友元,把偏遠的楊柳池村作為自己的聯系村,引導村民發展養殖業,僅今年下半年來,就免費為養殖戶醫治牲畜50多例,深受群眾好評。板橋鄉塘里村因周邊煤礦地下水排放引起地面下沉,受影響的12戶村民75人經常與省屬、縣屬兩家煤礦糾紛扯皮,該鄉黨委、政府不厭其煩,耐心細致地做工作,并及時與縣里及兩家煤礦協調,終于達成賠償協議,使這些難點問題及時得到解決。據初步統計,今年來被調查鄉鎮已累計為群眾辦實事好事達1800余件,調處糾紛400多起,處理遺留問題120多件。
3、鄉鎮各項工作有了新的進展,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得到了全面推進。鄉鎮辦公環境煥然一新,充滿了生機。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劃生育、三大安全、水利建設、退耕還林乃至環境保護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潭灣鎮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農民發展大棚蔬菜,進行柑桔品改,農民收入增長較快;大水田鄉通過干部作風轉變,全鄉計劃生育工作有了明顯改觀,社會治安狀況有了明顯改善。
4、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有了新的加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提高。一大批年輕優秀、有文化、有頭腦的農村經濟能人進入村支兩委班子,一些作風不實、帶奔能力較差的村干部被淘汰。廣大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得到發揮,服務農村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得到增強。
三、有益的啟示
1、注重思想教育是搞好鄉鎮干部作風建設的基礎。干部作風建設取得成效的鄉鎮,無一不是把干部的思想教育擺在重要位置的。比如寺前鎮規定每周一上午和周五下午為理論學習時間,龍泉巖鄉堅持做到每個月召開一次民主生活會,仙人灣鄉要求每周一的干部例會上,每名干部都要針對自己的思想、工作情況進行匯報。因此,抓鄉鎮干部作風建設必須夯實思想教育這個基礎,使廣大鄉鎮干部在復雜的環境中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和執政為民的意識。
2、領導率先垂范是搞好鄉鎮干部作風建設的關鍵。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作風好的鄉鎮,領導干部都能帶頭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如在財務方面,都嚴格實行了收支兩條線管理和“一支筆”審批,上級部門來人一律在食堂就餐,并建立了政務公開欄;在用人方面,任人唯賢,對工作成績突出、有培養前途的干部及時給予推薦提拔,對不稱職的干部及時給予調整;在包村方面,總是把困難最大、情況最復雜的村留給自己等。
3、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是搞好鄉鎮干部作風建設的保證。過來一些鄉鎮存在干部“早出晚歸”的“走讀”現象、“晝夜不分”的賭博現象、“蜻蜓點水”的飄浮現象,嚴重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和政府形象。這些現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鄉鎮在日常管理上出現“漏洞”,干部鉆了制度的“空子”。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從學習、考勤、職責分工到聯系基層、為民辦實事、扶貧幫困等方面都相互聯系的目標管理機制,并對制定出來的制度嚴格兌現獎懲。
4、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搞好鄉鎮干部作風建設的目標。作風建設不能以空對空,必須與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相結合,使人民群眾在干部作風轉變中得到實惠,進而加深對干部的信任,增進對黨和政府的感情。我縣鄉鎮干部作風建設正是堅持從農民最盼望的事情做起,從農民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從工作最薄弱的環節抓起,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農村經濟社會才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
【加強鄉鎮干部作風建設的有益探索】相關文章:
淺談加強鄉鎮干部作風建設08-12
加強干部作風建設采取措施06-08
關于加強干部作風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12
鄉鎮干部作風建設的現狀與思考08-12
轉變干部作風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動員講話08-15
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措施和對策08-15
新時期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初探08-12
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措施和對策12-14
加強鄉鎮黨委建設的思考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