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工作匯報>某鄉鎮旅游資源保護開發匯報材料

    某鄉鎮旅游資源保護開發匯報材料

    時間:2023-02-24 15:59:01 工作匯報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某鄉鎮旅游資源保護開發匯報材料

        千年古鎮底蘊深厚 旅游開發方興未艾—中山鎮旅游資源保護開發匯報材料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好!
          非常感謝各位領導和各位專家到中山鎮檢查指導工作,關心幫助中山古鎮的發展。下面,我將中山鎮的旅游資源情況、保護開發現狀、今后的發展思路等情況匯報如下。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一、歷史遺存豐厚,自然風光旖旎,旅游資源得天獨厚
       中山古鎮是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位于重慶江津市南部山區的筍溪河畔,地處渝、川、黔三省市交界處,云貴高原北側,系大婁山余脈,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四面山的北大門。地理位置為東經106°21′150″--106°25′40″,北緯28°22′30″--28°43′28″。中山古鎮區位優勢明顯,北距江津市區57公里,重慶市區104公里;與佛寶國家森林公園、大圓洞國家森林公園接壞;距四面山風景名勝區35公里。全鎮幅員面積156平方公里,地形南高北低,從南向北延伸,海拔高度265米至1442米。日照時間長,無霜期為260至300天。鎮域內森林面積達15萬畝,是地球上同緯度地區唯一幸存的原始常綠喬木闊葉林和針葉林混生帶,植被繁茂,生態良好。中山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據南宋《清溪龍洞題名》碑刻記載(公元1151年),龍洞場可考歷史855年。清康熙33年設行政辦事機構——筍里十二都。光緒年間將原龍洞場、老場、馬桑埡場合并成三合場。解放初期建為三合人民公社,1982年改建中山人民公社,1993年與常樂鄉合建中山鎮,2001年嘉樂鄉并入,2004年5月四面山鎮高灘村并入。中山鎮現轄6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居委會,人口2.9萬。
       (一)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中山古鎮老街沿筍溪河而建,全長1586米,有鋪面453間。現保存完好1132米,鋪面307間。整街共分八節:即江家碼頭、觀音閣、萬壽宮、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橋、月亮壩、鹽店頭。整條街道以青石鋪設,街面3至5米寬,建筑為穿逗式木結構,中為騎廊式過街亭建筑,整條老街雨不濕鞋、日不能曬、冬暖夏涼。還保留了老茶館、老酒館、老藥房、剃頭鋪、打鐵鋪等傳統作坊。民居建筑專家、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考察評價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群,并題:“整舊如故,以存其真,保歷史文化名鎮真實遺存,發展旅游,造福鄉澤”。
       中山古鎮地域廣闊,山水相間。特殊的地理位置,傳統的民俗習慣,為后人惠存了大量的人文古跡,古莊園、古寨、古堡、古寺廟、古橋、古墩、古墓等古建筑遍布全鎮。有以棗子坪莊園為代表的古莊園9處,有以唐代寶剎雙峰寺為代表的古寺廟10余處,有以明代古寨朝天嘴古寨為代表的古寨古堡3處,有漢、明、清古墓千余座。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自古以來,中山古鎮就是商貿繁榮的水陸碼頭,以前筍溪河與長江通航,陸地連接貴州、四川兩省,各地物資集散于此。因此,碼頭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巴人文化和行幫文化歷史久遠。
       昔日繁榮的商貿流通,產生了鹽幫、馬幫、船幫、木幫、米幫等行業幫派,孕育了世界較早的“WTO規則——吳蜀均沾”、中國較早的“打假公告——禁賣發水米碑”等商業文化,“東方十字架”等宗教文化,“木幫公罰”等行幫文化。傳承至今的民俗文化活動有川劇座唱、婚俗表演、打道琴、廟會、燈戲、賽龍舟、燒火龍、唱山歌、漂河燈、打鐵水、爬桿桿、舞獅子、舞龍燈、千米長宴等。
       (三)自然景觀資源
       境內擁有森林15.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0%,綠色覆蓋率達98%,是針葉闊葉林混生的典型地帶。在1500多種植物中,有以桫欏、銀杏、楠木等為代表的20余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在上百種動物中,有以豹、猴、金雞、白鷺、毒蛇為主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幾十種。鎮內溪河密布,竹海連綿,翠綠成蔭,瀑布湖泊眾多,奇山怪石無數。在林溪相間中,溪、瀑、巖、崖、洞、柱、灘混然天成,幽、險、雄、壯、秀集于一身,景色與四面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一脈相承。
       (四)特色旅游商品資源
       傳承至今的民間小吃有石板糍粑、煙熏豆腐、咂酒、蜘蛛粑、黃糕粑、渾水粑以及各種腌制咸菜等。近年挖掘開的特色旅游商品有手工繡品、木制品、竹編、草編、藤編、印染工藝品以及各種土特產品等。
       二、高度重視,科學定位,中山古鎮保護開發成效顯著
       2000年6月,中山鎮組建古鎮旅游保護開發領導班子,開始籌劃對古鎮的保護性開發。2001年9月測設規劃,制作申報國家立項的保護文本資料,月底被評為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2003年,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通過《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中山古鎮保護與規劃》。2004年3月被評為重慶市楹聯之鎮。2005年9月16日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古文化旅游成為江津一大品牌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江津市委市政府就出臺了“旅游興市”戰略,為全市的旅游開發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中山鎮搶抓機遇,開始作手開發旅游,使待閨深山千年的古鎮開始揭開神秘面紗。特別是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確立了“兩地一中心”的發展思路,吹響了打造“蜚聲中外旅游勝地”的號角。以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和古鎮旅游為主的特色旅游發展戰略全面啟動。隨即,市委、市政府將中山古鎮的開發列入全市38個重點項目之一,明確由市旅游局牽頭,市文廣新局協助,中山鎮組織實施,重點打造文化古鎮,完成進鎮道路改造及場鎮環境整治。江津市四大班子有關領導組成工作組,負責督促檢查,市委副書記楊盛華牽頭,政協副主席余泳海主抓中山古鎮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市委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兩次主持召開了中山古鎮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專題會議,要求市級部門圍繞全市旅游業發展,特別是四面山、中山旅游開發,結合自身職能,為旅游發展每年干好一件實事,并納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考核。市旅游局、規劃局、交通局等10多個部門立即牽頭落實相關任務,形成了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中山鎮舉全鎮之力,聚全鎮之智,保護開發措施扎實
       中山鎮地處江津市南部山區,是傳統的農業鎮,基礎條件差,無大的產業支撐,經濟發展滯后,唯有發揮古鎮優勢,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才能實現富民強鎮目的。因此,中山鎮黨委政府,通過廣泛的宣傳,統一了全鎮人的思想,充分認識到了實施旅游興鎮戰略的重要性,全鎮干部群眾心齊、氣順、勁足,一系列古鎮保護開發舉措出臺,并得以順利實施。
       1、保護管理機構。2002年9月,中山鎮黨委、政府抽調三名機關干部在古鎮老街設立“江津市中山歷史文化名鎮保護開發辦公室”及旅游接待處,負責古鎮旅游安全、旅游接待、旅游宣傳、招商引資等具體工作。古鎮建設、環境和食品衛生、地質災害、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工作由政府職能部門管理。2005年,中山鎮設立旅游工作領導小組,重新調整充實旅游辦公室工作人員,成立了古鎮保護管理的城管監察大隊,抽調5名機關干部專職負責,制定出臺了《關于中山古鎮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
       2、保護管理體制。中山鎮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由上級文物、規劃、建設、旅游部門主管,鎮內文物實行義務保護員保護制度。同時,鎮政府嚴格按照《文物法》、《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管理規定》、《中山古鎮保護與規劃》等有關規定,切實加強對古鎮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3、危房改造。中山古鎮老街年久失修的居民危房,中山鎮黨委政府通過現場勘察、鑒定、設計、申報、完善一切手續并批準后,按照原有空間大小和風貌,本著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實施改造。嚴禁一切亂搭亂建和破壞古鎮風貌的行為發生。
       4、消防安全管理。通過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加強安全生產檢查和值班,建立安全生產管理登記臺帳,增添消防設施器材,認真做好消防安全預防工作。并組建了專職消防隊、義務撲火隊、城管監察大隊等專門機構,負責古鎮消防和安全事故的救助工作。
       5、民俗文化的挖掘保護。2005年3月,市領導牽頭組建了中山保護開發調研組,重點圍繞保護古鎮設施、保持古鎮風貌,提煉古鎮形象、挖掘古鎮潛力,展示古鎮形象、打造古鎮品牌,保障古鎮開發、實現提質增效等主要內容,深入中山古鎮進行調研,撰寫了一系列調研報告,并先后在《中國旅游報》、《中國西部周刊》、《重慶政協報》和《江津調研》等發表。7月調研組提出了《挖掘中山古鎮文化內涵的課題方案》,圍繞中山古鎮遺存,對巴人文化、建筑文化、商業文化、楹聯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等有針對性的進行普查、研究,調研成果將以出版《中山古鎮導游詞》、《中山風光》、《中山文物古跡》、《中山文化叢書》等進行運用和展示。
       (二)全方位宣傳推介,中山古鎮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中山古鎮保護開發工作啟動以來,先后到古鎮制作節目的電視臺有:中央電視臺《天天飲食》、《搜尋天下》、《綿繡梨園》等欄目組;重慶、四川、北京、河北、黑龍江、上海、深圳、遼寧、陜西、福建等省級電視臺。在古鎮拍攝了電視連續劇《梅花檔案》(周杰主演)、《龍虎人生》(王志文主演)。重慶電視臺拍攝了《霧都夜話》欄目劇《古鎮人家》、《人間真情》,紀錄片《深山望遠》、《桫欏樹下》,以及《古鎮馬娃》、《目擊者》等電視短劇。
       2003年重慶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中山古鎮》一書和古鎮人文風景名信片一套。作家、記者在《人民日報》《重慶日報》《今日重慶》《新女性》等各類刊物上已發表古鎮文章數十萬字,200余篇次。通過光碟、網絡、廣告、掛歷、年畫宣傳,以及舉辦攝影展、招商會、研討會等方式宣傳推銷古鎮,2005年的中山古鎮楹聯征集活動和2006年的“千年中山、千米長宴、千人團年”活動,分別得到近百家媒體、網站宣傳,古鎮知名度美譽度更加提升,基本實現了享譽國內的目標。
       (三)古鎮旅游一年一個臺階,實現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
       1、加大保護開發經費投入
       從2000年開始,中山鎮用于古鎮危巖整治,旅游公路、公廁修建,古鎮規劃,老街路面整治,消防安全設施,人員和宣傳等保護經費投入近1000萬元,每年均在100萬元以上。主要是鎮政府財政和江津市級政府投入,均屬于臨時性投入,古鎮沒有固定保護經費來源。
        2、經濟社會效益
       古鎮的保護開發,政府投入活激活了民間資本投入旅游發展,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民間投入達1500多萬元,有效拉動了固定資產投入,旅游房地產大幅增值,第三產業迅猛發展,繁榮了地方經濟。旅游人次以20%的幅度逐年上升,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共接待50多萬人次,他們來自國內各大省市以及30多個國家。旅游綜合收入4000多萬元。旅游業的發展,解決了部份富余勞動力,場鎮居民80%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同時,促進了社會穩定。隨著旅游的業的不斷發展,中山鎮群眾眼界得到拓展,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為鎮域的農副產品加工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鎮內群眾收入逐年增加。旅游開發前,場鎮居民享受低保的近70%,2005年下降到38%,農民人均純收入2005年達到2939元,比開發旅游前增加近1000元,財政收入2005年完成36.22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518%。2004年、2005年中山鎮綜合經濟實力排名保持在江津市南部山區前三位。在經濟得到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山鎮在國內的知名度處于全江津市第一,美譽度不斷攀升,在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鎮的申報中一舉成功,為江津市打造“蜚聲中外旅游勝地”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明確思路,準確定位,增添措施,推動古鎮跨越式發展
       中山古鎮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相得溢彰,是重慶十大旅游精品工程渝南精品線的重要景區,是渝川黔金三角區域旅游的重要組成,是江津打造蜚聲中外旅游勝地的序幕。堅持保護性開發,中山群眾在旅游發展中得到實惠,發展旅游是中山群眾之盼、中山出路所在。中山鎮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為契機,確定了建設旅游重鎮的目標,推進“特色小鎮、旅游扶貧”的新農村建設。
       (一)創新體制、強化領導。一是建立中山古鎮開發領導小組,由市領導兼任領導小組負責人;二是實施古鎮保護和開發的人才戰略;三是營造中山古鎮保護和開發環境,實施旅游扶貧工程,建設旅游重鎮;四是將中山古鎮的保護和開發繼續列入市委、市政府較長時期的重點工程,舉全市之力,進行開發。
       (二)深入挖掘文化內涵,高起點做好旅游策劃和發展規劃。一是對全鎮旅游資源進行全面普查,實施搶救性保護;二是繼續做好文化內涵的挖掘和課題研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商品;三是按照策劃先行,規劃發展的原則,完成旅游策劃和發展規劃。
       (三)完善市場運作機制,實現招商引資的突破。一是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動作、社會參與”的模式運作;二是市政府出臺加快中山開發的優惠政策,促進招商引資見成效;三是采取多渠道投融資,推進中山古鎮的保護和開發。
       (四)持續不斷的進行投入,加快中山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對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進行保護和開發,嚴格實施保護性規劃,開展系統保護,展開系列宣傳,提升國家歷史文化名鎮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二是改造老街管網建設,實施“三線”入地,增加消防必備設施,消除安全隱患。三是建設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站,治理環境污染。四是建設中山至四面山水口寺的公路,打造四面山與中山古鎮的旅游環線,實現四面山旅游與古鎮旅游的整合。
       (五)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一是旅游開發項目征用地的各項費用均按規定標準的下限執行。二是使用林地的森林植被恢復費凡江津收取部分全免。三是應征收的土地出讓金全額返還業主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四是旅游綜合開發項目,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產業,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地方所得稅免征6年,減半征收6年,在免征期內不再實行“先征后返”各項辦法。五是從事旅游產業開發的,免征房產稅和地方其它附加。六是凡在本鎮投資的項目,行政性規費全額返還給業主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事業性規費按國家標準1/3收取。七是投資者同時還享受國家,重慶市出臺的當相應投資優惠政策。
        
        
        
       

    【某鄉鎮旅游資源保護開發匯報材料】相關文章:

    某鄉鎮耕地保護經驗匯報材料08-12

    某鄉鎮老干部工作匯報材料08-12

    某鄉鎮愛滋病防治工作匯報材料08-12

    某鄉鎮老年協會事跡材料[工作匯報]08-12

    某鄉鎮老年協會事跡材料工作匯報08-15

    鄉鎮扶貧開發工作匯報材料08-24

    試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08-06

    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08-15

    在某中學交流學習匯報材料08-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 | 亚洲欧美久久久精品 | 亚洲欧美中东在线观看 | 好吊妞在线观看新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中文精品a∨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