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本次說課的題目是高中語文新課標必修三第二單元李商隱的《錦瑟》。下面本稿將逐步從教材地位及作用、學生特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等方面對這首詩進行詳細的教學說明。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錦瑟》一詩是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的講讀課文,而本單元是專列的“唐詩單元”,眾所周知唐詩是古典美學的象征,因而《錦瑟》一詩亦處于相當重要的地位。又因為此詩的具體意境具有朦朧性,很多評論者都發出過“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故而對此詩的理解有助于我們從更深層理解古典詩詞的意境美,更有助于學生鞏固本單元前面所了解到的古典詩歌的鑒賞知識和能力,即——通過具體的詩歌意象把握詩人的情感特征,以透視詩歌本身的“境界”。另外由于《錦瑟》一詩還具有“多義性”的特點,因而對它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及早的領悟我國古典詩歌的美學特質和魅力,即——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情緒、詩無達詁?偠灾柚疚目梢越o學生開展“美育教學”以及培養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幫助、引導他們更好的體悟人生、生命的悲歡離合之情,自然有助于學生良好人格精神的培養。
二、學生特點
《錦瑟》一詩按照教學進度的安排,是高二年級應該講授的內容。對于高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正處于承上啟下的時期,因而其知識水平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急需得到恰當而且有效的提高,另外對于他們的人生成長來說,也應該需要接觸一些對生命底色有感悟意義的題材。最后,這個階段的學生已具備相當的能力水平,是故此詩的講授顯得必要而切實可行。
三、教學目標
根據《錦瑟》詩的地位作用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還有在古詩詞教學方面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現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目標:感受體悟古典詩歌的意境美,發揮合理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創新性的閱讀鑒賞,正確認識意象在詩歌意境中的重要作用。并在上述的基礎上提高鑒賞能力和審美情操。
。ǘ┻^程與方法目標:《錦瑟》詩的講解采用“引導與自我生成”的方法,從老師的引導開始,以學生的研討交流再加之教師的總結結束。利用教師引導和師生互動刺激學生的領悟力,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熱愛祖國自己文化的態度,讓學生正確認識古典詩詞的精神美。最后在自我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啟智。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錦瑟》詩因其美學色彩的不好把握而著名,但它又是一首家喻戶曉的難解而有魅力的古典詩歌,所以對它的講解重點應該放在恰到好處的品味詩歌的意境,領會詩歌的美方面。在此重點基礎上,難點顯然就是如何尋找突破點或者說切入角度去理解詩歌本身,即“結合具體意象,理解詩歌的多義性!
五、教學思路
對于像《錦瑟》這樣的古典詩歌,以往一般人的講解思路是朗讀、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結合注釋講解詩歌的表層意思、學生提問老師解答、客觀知識點的識記,再到布置作業任務結束。明顯可以看出,這樣的教學思路不僅機械毫無趣味、而且很大程度上只是老師的一味灌輸,沒有學生自己心靈的參與與能力生成。鑒于此,這里以“讓學生充分參與、發揮自己的思維力去獲得自己體悟的學識”為基本目的,而設置了“教師巧妙引導、師生互動、學生交流生成、教師總結”的教學思路。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接受活的能力,而不是死的知識。作為教師要“授之以漁”,不要“授之以魚”。另外,讓大家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所得,與大家交流既可以像“野人獻曝”那樣以一份知識獲取更多的知識,而且可以達到“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德情操體驗,無形中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善于分享的合作精神以及開放的人格和心靈。
六、教學方法
鑒于對教學思路的確定,以及對《錦瑟》詩鑒賞閱讀的目標、價值期待,本次教學以引導探究、對話生成、拓展延伸的方法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七、教學手段
由于《錦瑟》詩是誕生于我國古典時期的文學作品,所以如何能讓教學的情景更加切合當時的語境,在教學設置中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考慮到這樣的事實,本次教學擬采用電腦多媒體為基本輔助手段,通過多次的配樂朗讀帶領學生進入“古典的情景”,再通過詩畫圖片的幻燈片展示給學生營造一種朦朧美好的古典感受環境。利用這所有以激蕩學生的求知心靈,更好更順利的達到教學的預期目標。
八、教學過程
(一)用崔玨《哭李商隱》詩句“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進行導入。之后順水推舟簡單進行作者及寫作背景的介紹。
(二)進行朗讀指導,讓學生自己體驗朗讀后利用多媒體播放古典式的配樂誦讀音樂。
(三)講解這首詩的題目由來及特點,對詩歌文本中疑難詞語的解讀進行點撥。
(四)講解正文,抓住每聯的關鍵意象,引導學生從意象所反映的情感特點入手帶有個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般的理解詩歌的基本意境。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引導,互相交流,在學生分享與自我生成的基礎上加以合理的總結,最后以
板書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現研究學習的“成果”。
(五)再次引導學生找尋此詩的“核心意象”,以此為基點,引導講解此詩的多義性,在理解詩歌多義性的基礎上自覺學習、應用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與能力。
。┻M行開放性的總結:盡管對《錦瑟》的理解人們都各持己見,但千百年來誰也沒有說服誰,正如梁啟超所說:義山的《錦瑟》等詩,講的是什么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種新鮮的愉快,因此大家唯一共同的感受就是此詩“含有一股朦朧哀傷的情感”,所以對于這首《錦瑟》詩的理解完全是開放的,抓住關鍵意象和角度,反復品味之,大家可以有自己合理的見解。
。ㄆ撸┎贾米鳂I:寫一篇隨筆,談談自己對《錦瑟》詩意境的感受與心得,自擬題目、自選角度,特別要加進去自己的理解以及從詩歌鑒賞的技能方面說清自己這樣理解的可能。
。ò耍┰俅尾シ爬首x錄音,整體感受詩境。之后下課。
附加部分:板書設計
《錦 瑟》
李商隱
首聯:錦瑟牽情,回首往事
頷聯:往事如夢,感傷深沉
頸聯:對月而泣,人事如煙
尾聯: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說課稿 篇2
《求兩數相差多少》是蘇教版數學第二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這一內容前,已熟練掌握了簡單的減法計算,理解了減法的意義。初步具有了用一一對應的形式排列,直觀地比出兩種物體的個數誰多、誰少,多幾個、少幾個的經驗。因此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1、使學生經歷探索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少多少)用減法計算,能用此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2、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動手實踐以及與同學合作學習的態度。
一、課始,安排的說話練習和看圖填空這兩個復習內容,為新課做好鋪墊。
二、例題教學時,出示情境圖的問題后讓學生擺一擺、畫一畫、算一算來表示出5是怎么得來的,在呈現資源上我有意識的先通過有序排與無序排之間的比較直觀的體現出有序排能一眼看出多出的個數,再通過畫一畫和剛才有序排的資源進行比較得出一一對應的概念,第三部分是算式的理解,借助多媒體學生理解為什么要減去8,從而理解算理。緊接著安排學生用相同的方法求出藍花片比紅花片少的問題。通過這兩個問題的比較發現不管是求多多少還是少多少都是求兩數相差的問題,都可以用相同的減法算式表示,只要從大數里面去掉跟小數同樣多的部分就是兩數相差多少。隨后安排的游戲活動,很好的鞏固了這一方法。
三、鞏固練習:主要通過趕羊進圈的一個情境,把書中的試一試和想想做做都放在這個情景境中,在練習中不斷的鞏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多少,實際上都是求兩數相差多少,都可以用減法計算。
縱觀全課,基本上做到了“幫”——“扶”——“放”的`過程,使學生能較順利的完成此課的學習任務。當然,在本課的教學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例題教學時,做到所有學生自己試著擺一擺、排一排花片,但時間不夠寬松,如果更多點時間讓學生邊擺邊說,對學生理解一一對應更有益。
2、沒有讓所有的學生都有說的機會。讓學生玩抓花片的游戲后,只是個別的交流,可以讓同桌互相交流說說,讓學生在課堂上多一些鍛煉的機會。
3、讓學生說說“13-8=5(個)”的意思,如果我換成問:為什么要去掉8?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方法的理解可以更徹底一些。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和諧的大自然》是五年級人文與的社會第一單元第三課的內容。“和諧的大自然”是在學生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己經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并攝取了一些自然知識和通過前三個主題活動的學習的前提下,讓學生進一步明白人、動物、植物共同構成了一個美麗、和諧和生態平衡的大自然,從而形成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的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觀察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2、讓學生親近大自然,喜歡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
3、懂得大自然與人類的和諧關系,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進一步明白人、動物、植物共同構成了一個美麗、和諧和生態平衡的大自然。
難點:為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討論、想象等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性。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貼近學生,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同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
五、說學法
情境教學是一種為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通過創設多種教育情境及和諧的教學氣氛,給學生提供觀察、思考和分析的空間,幫助他們提高認識。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在學生初步明理的基礎上,再進行討論,以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要讓學生在討論、想象等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性,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在學生討論、交流,談感悟等自主合作探究的環節,給每個學生創設充分參與的機會,讓其在實踐體驗中,情感得以激發。
六、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和諧的大自然》多媒體課件、紙板
學生準備:彩筆
七、說教學流程
。ㄒ唬┣榫皩耄シ畔掠甑穆曇簟W生閉眼聆聽,說說在這源于大自然的美妙聲音里他們想到了什么,從而初步感知和諧的大自然,教者以此為切入點導入本課,人與動物、植物一起構成了“和諧的大自然”。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和熱情。
(二):說一說,議一議——“植物、動物的作用”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在生活里、以往的學習中,了解了一些有關植物、動物的知識,只是不夠全面,不夠具體,所以,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中各抒已見,說說自己喜歡的植物和動物,它們有什么作用,這樣不但使每個學生在組內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且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并在實際中了解了動植物在大自然中是不可或缺的。
。ㄈ呵楦畜w驗——“沒有了它們,世界將會怎樣”
這一活動在悲壯的音樂背景襯托下,為學生呈現不保護動植物,不愛護環境所造成的嚴重后果的一幅幅觸目驚心的.圖片資料,使學生在面對“沒有了它們,世界將會怎樣”殘酷事實的同時,感知生活在“和諧的大自然”中是多么的美好。并讓學生結合自身說說作為五年級的小學生,我們能為環保做些什么。因此教學設計緊扣“生活”二字,讓學生從展示事例上到自己真實的生活中來,啟發學生為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做力所能及的事,這樣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ㄋ模┕潱簩憣憽嫯嫛覟榄h保做警示標
這一環節是在學生充分認識和諧大自然的重要性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制作環保警示標,并派代表上臺進行全班交流。本環節以學生為主體,在合作、交流、探討中,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目的是引導學生不但自己行動起來,還要影響周圍的人也行動起來,共同加入到環保的行列中來,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ㄎ澹骸皩怼薄偨Y升華
在這項活動中,教師首先肯定學生們動手做的警示標幫助了我們的“朋友”,以此激發學生行為動機,促使正確的道德信念的形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將來也要繼續為大自然的和諧做出自己的貢獻,使學生的環保意識的進一步深化。
在板書中將本課的內容進行了概括,突出本課教學目標。以學生填寫、勾畫的警示標作為襯托,既可以使板書生動起來,也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為大自然和諧做出自己貢獻的榮譽感。
板書和諧的大自然
為人類提供生活的條件
熱愛大自然,護大自然
說課稿 篇4
蘇教版小語國標本二年級上冊的《云房子》一課,用清新的語言描繪了雨后天空云彩的多姿多態和小鳥們活潑可愛的生動場面。我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朗讀感悟、表演體味,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文
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們說說自己所見到的各種各樣的房子,如木房子、土房子、磚房子??在學生們興頭上,我話鋒一轉,問:“那同學們看到過用云做成的房子嗎?”在學生們愣神時,我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2課——《云房子》。云房子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樣的?又是誰造的呢?同學們若想知道,那趕快翻開語文書讀一讀!边@樣,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進入了主動閱讀、探求的.氛圍之中。
二、誦讀課文,充分感知
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我作啟發引導:“《云房子》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我從同學們讀課文時的神態就看了出來,F在,我想請同學來介紹一下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地方。”可請學生讀自己覺得有趣味的語句,不必要求其說出為什么,主要是讓其發揮一下主動性、表達欲,以有利于接下來的細讀領悟。
接著,我引導學生細讀體會:“同學們介紹了不少地方,課文真的那么有趣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一下其中的趣味!蔽掖虺鲇旰蟀自贫涠涞耐队捌该x課文第一自然段。問:“同學們,天上的云朵是太陽收藏的嗎?我們從‘太陽公公還來不及把云全收回去’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這篇課文是寫了一個——童話故事。同學們都喜歡童話,因為在童話里,動物、植物及各種事物都能像人一樣有思想、有感情,能說話、會行動,活潑可愛。你看,誰來了?”(在白云投影片上蓋上小鳥復合片)指導朗讀鳥的話:“現在,你就是這群小鳥中的一個,當你看到這么多的白云,心情怎樣?”(非常興奮)“那么,請你帶著這種心情再讀一讀,同學們也認真聽聽,看看他(她)的朗讀能不能給你一種興奮的感覺。”多請幾位學生朗讀,進行比較、體味。
我又進一步引導:“原來,云房子是這群小鳥建造的。那么,云房子造得怎么樣呢?請同學們自己輕聲朗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話。”隨后,我在投影片上打出重點詞:“傻傻地橫著”、“美美地開著”、“很高的大樓房”、“很寬的大禮堂”、“一點點小的”。再讓學生進行朗讀感悟:“誰能讀出‘大樓房’的高?”引導學生既可用語氣也可用手勢來增強表現力。用同樣方法指導讀另幾個詞語,使學生加深對云房子的感悟!ぷ詈,我引讀:“噢,小鳥們造的云房子的形狀還真多呢,(引讀)有??,有??,有的??,有的??,也有??”,讓學生有一整體印象。
三、課堂表演,加深體味
學生通過朗讀,對云房子的美麗多姿有了較深的印象。這時,我適時過渡:“云房子造得這么多、這么美,小鳥們心情怎么樣?它們又做了些什么呢?(播放小鳥嗚叫的錄音帶)同學們,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課文中‘嘰嘰喳喳嘰嘰喳’是小鳥們在說話呢,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鳥,會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說話,不求多少,只要符合情況即可。之后,讓學生按設計的情況演一演。
在學生表演完之際,我緊接著說:“小鳥們玩得正開心,忽然,呼啦啦吹來了一陣風,云房子怎么樣了呢?”指名讀課文,同時翻掉投影片的白云覆蓋片,留下太陽和藍天底片!霸品孔颖淮底吡耍贿^,天上還是很美的,”(引讀“天空像??,只剩下??和??”)“小鳥們沒了云房子,但看到‘笑瞇瞇的太陽’和‘水汪汪的藍天’,相信也不會很生氣吧!敝笇W生抓住“咦”、“變小了”、“不見了”、“哪兒去啦”等詞語,讀出小鳥們的驚奇和對云房子的迷戀心情。最后,讓學生說說:這時,小鳥們會說些什么?并讓學生們也來演一演。
說課稿 篇5
1、說教材
《愛吃的水果》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中的口語交際訓練課。本課是通過實物或掛圖及投影片,讓學生們運用普通話,說說這些水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讓同學們來了解生活,熱愛生活。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1)你最愛吃什么水果?把它的樣子、顏色、味道講給同學們聽。(2)評出一兩種最受同學們歡迎的水果。
根據大綱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兒童的生活實際來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如何培養學生們的說話興趣和與人交流的勇氣。根據學生們的識事經歷來確立本課口語交際的難點;怎樣來激發學生們能圍繞“水果”積極地參與討論,踴躍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通過本節課要達到以下數學目的:進行聽和說的訓練,培養學生們聽話和說話的能力。
2、說教法
合理運用快樂教學法,以投影儀、掛圖、實物圖演示,創設語言交際的情境,誘發學生們語言的興趣,調動學生們說話的積極性,啟迪學生們的思維,挖掘學生們口語交際的潛能。
教師是學生們口語交際過程中的引導者、點撥者、鼓勵者和協調者。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們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們的動腦、動口、動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看一看”中學會辨別事物特征;在“想一想”中學會善于思考問題;在“聽一聽”中學習口語交際的方法和技巧;在“嘗一嘗”中學會判斷水果的味道,并能準確的表達出來;在“比一比”中培養學生們的勇氣和口語表達能力;在“演一演”中培養學生們創造性和口語表達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課堂內容與學生們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注重學生們主動參與和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逐步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說教學過程
能力的獲取過程比知識獲取的結果更重要,因此,我根據學生們初識事物的特點,為本課設計了五個教學活動場面。
“看一看”:出示投影:
(1)內容是一盤水果。這是創設生活情景,聯系學生們的生活實際,引出問題,啟迪學生們的思維,培養學生們從小學會思考問題的習慣。先讓學生們看一看盤子里有哪些水果,平時看到過嗎?吃到過嗎?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讓學生們去說,要能把意思表達清楚,同學們能聽得懂即可,不能要求過高。把學生們說話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學生們想說要說這是至關重要的。
(2)是一個水果店。讓學生們看一看,然后,引出問題。這些水果你平時看到過嗎?吃到過碼?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引導學生們聯系生活實際,把水果店里的水果一一辨認出來,如果有困難,大家在一起討論,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特征。
“想一想”:聯系實際讓學生們想一想,我們平時吃過哪些水果?誰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如果有叫不出名稱,說出水果的特征,就讓大家來幫助你解決。在培養學生們說話時,要注意那些平時不大愛說話的學生們,要多激發他們的說話興趣。另外還要注重說話要有條理。讓學生們能按一定的順序說一說。例如按“名稱--樣子--顏色--味道”來說,即按從外到內的順序說。在這個環節教學中盡量引導學生們能聯系生活實際大膽發言,說出生活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營造口語交際的環境。
“嘗一嘗”:出示準備好的水果實物,讓學生們親口嘗嘗其味道,鼓勵學生們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然后再“評一評”在這些水果中,最受同學們歡迎的水果是什么?因同學們的口味不同,說法不一,少數服從多數。同時教育學生們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育學生們平時要能做到注意衛生。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學生們嘗一嘗,培養學生們的辨味能力。
“比一比”:選同學位最愛吃的水果,按照一定順序,說說它的特征。比一比看誰說得最清楚、最具體。要求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推薦代表上講臺講演。同時從各組里抽一名學生們當評委,教師給予引導,提出比賽規則,評一評誰說得最好。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用比賽的形式,促使學生們相互作學習,取長補短。鼓勵學生們善于表現自己,鍛煉自我。從而學會怎樣把事說明白,說清楚,說具體。并能做到表達自如。懂得聽話時要認真傾聽別人講述,邊聽邊想,有不同意看法要用“我認為”、“我覺得”的語氣向對方表達出來,以培養學生們良好的語言交際習慣和能力。
“演一演”:組織學生們開展演示活動,并在演示的'過程中及時反饋,相機糾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各種感官,手、口、腦、眼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們口語交際的主動性,充分發掘學生們口語交際的潛力。先出示課文插圖,指導看圖,引導學生們想一想,這些小弟弟小妹妹到大姐姐來作客,大姐姐揣出一盤水果放在桌上,用手指著會說些什么呢?先同桌說,再請學生們表演。在表演中注意禮貌用語,如“謝謝、請”等。
我還用投影片設計了兩個圖景讓學生們上講臺演示。
投影(1):“有個人挑著一擔水果在街上叫賣。”讓一學生們扮演賣水果的,再讓幾個學生們扮演買水果的。想一想,賣水果的可能會說些什么?買水果的可能會說些什么?先讓同桌學生們說說,再請上講臺表演,看誰表演得像,大家給予鼓掌,教師給予肯定。
投影(2):“小姑娘拎著一些水果來看望一個病著的老人!蓖ㄟ^老人的表情和小姑娘的動作,想一想,他們各自會說些什么呢?先同桌表演試試,讓學生們看畫面上的情景去想象,再指幾個學生們上講臺扮演一下,看誰表演得好。我用這種方法來指導學生們通過圖片來發揮想象,活躍學生們的思維,將口語交際運用于生活實際中,培養學生們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培養學生們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并在學習中創新,發展學生們的個性,發掘其口語交際的潛力。
說課稿 篇6
以《新課標》為依據,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以朗讀貫穿始終,在師生平等互動、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及賞析能力,給學生以有益的人生啟示
一、說教材:
《在山的那一邊》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首詩歌語言清新、凝練、意味雋永,因而既是指導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又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二、說目標: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意在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感)
2、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意在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及審美情趣)
3、聯系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導學生在熏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2同時又是本課的難點
以上目標的確定依據了新課標、單元學習目標、詩歌特點及學生實際
第一:《新課標》對詩歌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第二:本課所在單元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人生,還要提高朗讀能力”
第三:豐富的想象、濃烈的感情、簡約的語言是詩歌的基本特點本文語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學的重難點
第四:對于剛踏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對于詩歌的知識知之甚少,因而只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整體感知形象,初步體會作者情感即可
三、說教法:
為達成目標,我準備采用的方法有:創設情境法、朗讀指導法、誘導點撥法
1、創設情境法,詩以情成篇,以情動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一種利于調動學生思維,引起共鳴的氛圍如上課時,采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大山綿延不絕的畫面,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范讀時,以鋼琴曲《海邊的星空》配上優美的畫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講析中,采用直觀形象的板書,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2、朗讀指導法:
有感情地朗讀是詩歌朗讀的最高境界,但對初一學生來說較難達到,因而應加強朗讀指導,我將通過示范讀、指導讀等形式從停頓、節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給學生朗讀技巧
3、誘導點撥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老師則是學生的引導者,因而誘導思維,指點迷津、宏觀調控應是教師的主要任務
四、說學法
1、朗讀法: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詩歌的情感及凝煉形象的語言
2、聯想想象法:學會展開聯想與想象,欣賞詩歌優美的意境,精煉準確的語言,培養審美情趣
3、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對詩中意象含義的理解,對語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應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通過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五、說教學程序:
。ㄒ唬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們從小聆聽著黃河雄壯的濤聲長大,看慣了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氣勢,卻對巍峨挺拔的大山充滿了向往如果我們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看到的只有高聳入云的大山,蒼蒼茫茫,綿延不斷,你會想些什么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
。ù谁h節意在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
學生暢所欲言,師適時導出課題:
詩人王家新從小生活在山里,他的童年,從未走出過山的世界一片寂靜的校園,一條清澈的小溪以及無數座無言的群山,便構成了他幼小的心靈世界面對大山,他又想了些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共同翻閱《在山的那一邊》,去探尋人生的哲理(師板書課題及作者)
。ǘ 師生合作,制定目標:
學生根據自己了解的詩歌方面的知識,討論制定出學習目標,師作簡要板書:
1、有感情朗讀;
2、品味語言;
3、感悟人生
。ㄈ 反復朗讀,整體感知:
此步驟共分三大環節:初讀,求流利;再讀,顯技巧;三讀,含感情
第一環節以學生為主,通過反復朗讀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第二環節以教師指導為主,通過范讀、指導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第三環節需要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達到要求
1、自讀詩文,整體感知:
此環節要求掃除障礙,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初步感知詩歌感情
2、檢查朗讀:
指生朗讀,其余學生從語速、語調、停頓等方面進行評價,師做及時點撥在評價過程中,找同學進行局部示范朗讀
3、教師范讀:教師配樂朗讀詩文(課件顯示重重高山、碧藍的大海及詩文內容,并配有較舒緩的音樂),幫助學生確立本課的感情基調,進一步體會重音、停頓等技巧學生對比初讀情況查找不足,并總結出朗讀要領:
①停頓要合理 ②重音要突出 ③感情要飽滿(師作簡要板書)
4、學生再讀,思考:
、 詩中的.“山”與“!备饔惺裁瓷羁痰暮x?
② 作者借助“山”與“!北磉_了怎樣的情感?
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意向的含義及文章的主旨,師作及時板書
。ㄋ模 品味語言,探究賞析:
感情是以文字為載體的,在學生初步理解感情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對語言的品味學生嘗試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或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細細品味,并隨時標記遇到的疑問
。ù谁h節的設計意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體會語言的魅力)
學生可能涉及的問題有:
1、“鐵青著臉”怎樣理解?
2、“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如何理解?
3、“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輕的,怎么會扎下深根?
4、 為什么說“枯干的心靈”?
5、“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透過語言體會內涵,感悟人生哲理,明確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在理解詩句的同時,穿插朗讀,使理解與朗讀互相促進,融為一體如:當學生理解了“鐵青著臉”是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是寫自己心情的難過時,讓學生試著讀出難過的感情
。ㄒ贿呝p析,一邊將詩句要體現的情感補充在屏幕上的詩文中)
探討完以上問題后,學生帶著對詩歌的深層理解再次齊讀課文
。ㄎ澹┞撓瞪睿w味人生:
對海的向往使詩人一次次翻越重重山嶺,相信他最終一定會看到心中向往的海在同學們的生活與學習中,遇到過山嗎?你們又是怎樣面對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談談類似的生活經歷
。ㄒ陨檄h節的設置,意在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實際,進一步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激發學生面對困難、勇于進取的精神)
。┬〗Y:
在學生暢所欲言后師作小結:
翻越重重高山的過程是艱難的,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要肯付出努力,碧藍的大海就會展現在你們眼前最后讓我們再一次飽含感情的齊聲誦讀最后八句詩
。ㄔ诶世实淖x書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說課稿 篇7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敘述深深的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重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盡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學生講空泛的道理,而是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任務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從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在上課前,我把課題板在黑板上,“畫家”寫的稍大,“牧童”寫的較小,接著情學生說一說我為什么要這樣寫課題,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答案不唯一,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為學生理解畫家和牧童身上的優秀品質埋下伏筆。
接下來,在學生通讀課文,了解大意之后,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戴嵩是個什么樣的.人?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著名”“謙虛”。
然后讓學生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說明戴嵩是個著名的人,哪些語句說明戴嵩是個謙虛的人?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練習說話。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是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
最后,我又出示了一些與人物品質有關的名人名言,與學生共同分享。同時,也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搜集一下與此有關的名言或警句,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課稿10-19
赤壁說課稿11-07
《送別》說課稿07-02
《坐井觀天》說課稿07-24
《攀爬》說課稿02-18
《寓言》說課稿10-20
《趙州橋》說課稿06-14
說課稿優秀09-19
《母雞》說課稿01-03
貝多芬說課稿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