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數學說課稿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變化的魚》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的第三節。主要內容是坐標變化和圖形變換之間的關系。本冊第三章學習了圖形變換的平移和旋轉,本章第一、二兩節學習了平面直角坐標系和如何在坐標系內確定一個點,本節內容就是把這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探索坐標變化和圖形變換之間的關系的一個平臺,在經歷圖形的坐標變化和圖形變換的探索過程中,培養形象思維能力,體會數形結合思想。該課時內容在整個中學數學學習中是一個轉折點,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為相似、位似、函數及其圖象的學習奠定基礎,而且這一節內容,將向學生明確提出數形結合這一思想,要求學生逐步掌握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建立模型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八年級學生大部分處于城鄉結合部,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偏弱,課堂主動性不夠。對于本節,在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簡單的圖形變換以及直角坐標系的相關知識,為本節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但本節內容也不是兩種知識的簡單疊加,由于二者的綜合,加大了知識的深度,給學生的理解上帶來很大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應遵循學生的自身特點和本節的內容實際來進行設計。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感受圖形上點的坐標變化與圖形的平移、拉伸、壓縮之間的關系;進一步體會點與坐標一一對應的.思想。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圖形坐標變化與圖形的平移、伸長、壓縮之間的關系的探索過程,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數形結合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通過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觀察、思考、交流、類比、歸納、動手操作等過程,發展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識、歸納能力。
四、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并掌握圖形坐標變化與圖形變換之間的內在關系。
難點:坐標變化和圖形拉伸、壓縮間的關系。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1、“教”的本質在于引導,引導的藝術在于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數學課上得生動、有趣、高效,所以本節課采用的教法為:
。1)情景式教學法:課堂開始通過多媒體動畫,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探究式教學法:將啟發、誘導貫穿教學始終,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動手、動腦、動嘴,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2、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所以學法確定為:
。1)探究學習法。把問題留給學生,引導他們去解決問題。
。2)合作學習法。和小組的同學一起探討、交流,利用集體的智慧去解決問題。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學目標的體現過程,是教法學法的實施過程,是教學理念的展現過程,是使知識與能力在現實背景中自然呈現的過程。結合本節的教學內容及重難點教學過程如下:“情景引入——新課導入——探索新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鞏固拓展”。
教學環節師生活動過程設計意圖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段動畫,在動畫和音樂聲中,讓學生進入課堂狀態,同時,讓學生對本堂課產生好奇和疑問。利用優美的音樂和動畫,激發學生的探識欲望
新課導入課件中直接演示作圖過程:在坐標系中標出以下點:(0,0)(5,4)(3,0)(5,1)(5,—1)(3,0)(4,2),(0,0),并順次連接。
問題:所作圖形象什么?
通過多媒體,在坐標系中拖動一條可以隨意移動的直線魚,讓學生觀察,在這條魚移動的過程中,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變?
讓學生討論總結出自己的結論,教師不作任何說明。
要求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去作圖:讓魚向右移動3個單位。
作出圖形,比較所作圖形是否和所得結論吻合。
多媒體演示作圖過程和前后兩條魚的變化過程。開門見山的直接作圖,既復習了前面所學知識,又讓學生對本節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認識。
問題引入。
探索新知想一想議一議
一、在前面問題的基礎上,由學生直接說出:當向左游動2個單位時,圖形的坐標發生了什么變化?向上或向下游動2個單位時,圖形的坐標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通過課件演示其變化過程,驗證學生的答案。
二、針對一般情況,當坐標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時,圖形橫向平移或縱向平移?
由前面的作圖和演示,學生已經知道:要讓魚移動,必須改變圖形的坐標。再次在坐標系中拖動那條可以隨意移動的魚,讓學生在已有一定認知之后再來仔細觀察,思考,總結更全面的規律。
綜合學生的結論,引導他們得出如下結論:
當縱坐標不變,橫坐標增加時,圖形向右平移;縱當坐標不變,橫坐標減少時,圖形向左平移。橫坐標增加或減少a(a>0)時,圖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個單位。
當橫坐標不變,縱坐標增加時,圖形向上平移;當橫坐標不變,縱坐標減少時,圖形向下平移?v坐標增加或減少a(a>0)時,圖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個單位。把整個探索過程交給學生去做,教師只作為一個協助者,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動手操作等過程得出結論,既能加深對本節內容的印象,又培養了他們學習和解決數學的能力。
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我說的內容是小學數學第四冊的有余數的除法。
有余數的除法,是從表內除法向表外除法過渡的橋梁,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從教材上看,內容抽象,概念性強。從學生方面看,學生剛學過表內除法,比較習慣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而有余數的除法不能直接從乘法口訣中求商,要用豎式計算,但對于豎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體寫法學生較難理解?傊,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學習掌握這樣一個知識跨度較大的內容,是比較困難的。
針對這一狀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通過擺一擺,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實例,來理解“余數”這一基本概念。
2、學會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書寫格式,能進行簡單的有余數除法的計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綜合性的應用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判斷及邏輯推理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知道什么是“余數”
本課的難點是:理解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
二、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我主要通過游戲“猜猜看”。(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在紙上依次畫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圓圈,比一比誰畫得多,畫好后,將自己畫的個數數出來寫在張上,老師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畫的最后一個的顏色。)這個游戲的設計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小朋友們學完了這節課,也能和老師一樣能猜出圓圈的顏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大量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來感受“余數”。
。ǎ保┳寣W生來分一分桔子。6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7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說一說,兩次分有什么不同?學生會說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個剩下。這就讓學生初步感知余數的概念,觸及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
。ǎ玻⿲11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設問:如果每人分2個,剩下5個,可以這樣分嗎?這時就有學生會回答,5個還能再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1個,還剩下2個,這時老師追問:2個還能再分嗎?學生會回答,不能分了。通過這個壞節,讓學生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數”這一基本概念。
。ǎ常├蠋熓种杏10顆五角星,要獎勵給今天表現最好的4位同學,應該怎么分?誰來幫助老師來分呢?讓多個學生上來分一分,老師對他們分的結果給予評價,讓學生更深刻地明確“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數”。
3、用數學方法表示。
對前面分的結果用數學方法表示出來,再翻開書本50頁,參照例題,來自學有余數的除法的橫式、豎式的寫法。教師在學生寫完后給予簡單點評并說明各部分的意義。我認為這部分學生在前面學習了除法豎式的基礎上,完全可以自學。
接下去通過評價性的活動,看看小動物們做對了嗎?出示三個豎式,來比較,觀察除數和余數的關系,會發現其中一個小動物粗心大意做錯了,余數比除數大了,還能再分。這一環節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數,也就是“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練習鞏固新知。
通過直觀的練習,40÷7,26÷6,讓兩位學生上來板演,別的學生下面做。做完后集體講評。這一環節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并可以根據學生的錯誤來鞏固試商的方法,其實明確了“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試商也是不成問題的了。
5、回到游戲“猜猜看”。
這時候學生有種躍躍欲試的心理,通過學習這節課的知識,來想一想,老師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說出圓圈的顏色的,我們能不能用這種方法來試試呢?這時師生共同來探討這一方法,從而掀起課堂上的一個小高潮。在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找到方法后,讓學生來猜一猜。然后設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讓學生先來說一說。教師可舉一個例子:我們班去春游,要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7人,我們班39個小朋友要用多少條船?這一例子將數學問題引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說課堂小結
讓學生來說一說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總的來說,這節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余數”的概念,并提高了自己的思維判斷能力。
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52至53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的退位減法、兩位數減一位數和兩位數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筆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它是以后學習多位數減法的重要基礎。
二、說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三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场⑶楦心繕耍和ㄟ^情景的創設,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礎上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說教學重點: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筆算三位數不退位減的算理,能正確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說教學難點:理解三位數減三位數不退位減法的算理。
四、說教法
針對本節課抽象性較強,算理比較復雜,而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相對較弱的特點,教學時應采用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引導探究新知。教師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等,并使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為一體。
首先出示舊知,以回憶只是為目的,引起大家的注意,之后出示大家熟悉的動畫片人物——藍精靈圖片,喚起學生心靈的震撼,激發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究算法,爾后通過直觀演示,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過豐富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使其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五、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本課力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提出問題,獨立探究,動手操作,充分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觀察分析,感知比較,合作交流,總結反思,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時滲透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
六、說整體設計思路
本節課遵循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獨立探究、解決問題——鞏固練習、實踐應用的學習思路。首先創設藍精靈帶領大家一起探究新知的情景,提出問題:“還剩多少本”?,計算完了又問:“計算出結果后,用哪種方法證明差是否正確?”教師進行恰當的講解和演示從而使學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認知結構,最后通過鞏固練習讓學生形成技能。
七、說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為此,我出示藍精靈圖片的播放讓學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滿了無比的自豪,他們的思維自然會進入一種積極的準備狀態,從而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
。、獨立探究、解決問題
奧蘇伯爾曾經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也掌握了豎式的寫法,所以這兒首先讓學生嘗試練習,在練習中,學生遇到了困難:“計算出結果后,用哪種方法證明差是否正確?”這個問題正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耙皇て鹎永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被喚起,開始進入深入的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
《數學課程標準》又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痹趯W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案的`時候,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學生展開獨立探究,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展示算法的多樣化,以使學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時,發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然后通過學生觀察比較,教師講解以及學生練習的方法,讓學生明確算理,掌握算法。)
。场㈧柟叹毩,實踐應用
有效的練習是學生鞏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手段。因此本節課我分三個層次來設計練習,即基本練習、綜合練習、拓展練習。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4、課堂總結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并提出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使所學知識形成有機的整體。
八、說課后反思
本節課通過創設生動的情景,展開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獨立探究中冷靜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積極思辨,在生生、師生對話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數學的樂趣。
【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統計說課稿07-08
數學說課稿01-13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初中數學《數軸》說課稿06-21
小學數學說課稿11-22
初中數學說課稿01-05
高三數學說課稿07-23
《抽屜原理》數學說課稿04-19
《圓的面積》數學說課稿04-20
小學數學小數的認識說課稿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