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資料大全>說課稿>地理說課稿

    地理說課稿

    時間:2022-08-11 21:16:5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地理說課稿

      地理說課稿(一)

    地理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4 Z  D0 s! g9 Z8 M

      大家好! # h1 f0 W% L& L$ l: c; C/ q/ p8 b4 n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 章第節《 》。課型是新課。我將按說教材分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說反饋練習設計這四個環節去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師過渡:從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來看:; K8 Q$ d/ L3 |3 |2 ^% R

      就高中自然地理整個知識系統而言本節是具有強烈后續支撐作用的知識模塊。如果就章節聯系而言,本節承上啟下,所以本節是本模塊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本節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的特點之一是:知識間前后聯系非常密切;特點之二是:知識原理性極強。(說地位)

      從教材和資料中可以看出本節教學內容涵蓋的時空跨度非常大,思維的鏈鎖很長很廣,許多問題涉及到學科的前沿及人類所關注的熱點,而高一學生在前面的學習內容中有涉及到相關知識,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相關的認知,因此,本節課對學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戰性。(說作用)

      教師過渡:根據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高一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狀況,結合《指導意見》,我把本節的三維目標確定為:; Z% A) c* n: X9 K4 C- ], J! ]5 G

      2.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H# ?9 \0 r! B# t; b* ]

      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收集信息,并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對地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把這些信息運用于地理學習過程,最后,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見解和成果。2 ], t5 c; f9 F2 C, }" {8 V( S; S# F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雖然通過一節課的幾次活動,對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并不能立竿見影,但我對學生有積極期望,這種期望會產生羅森塔爾效應(好高深哦,呵呵)。故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設定為:通過對學生眼,手,腦,口的調動,讓學生學會地理思維方法,體驗學習地理的樂趣。

      $ U8 D: H/ r# l

      教師過渡: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根據教材和授課對象的特點,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為:

      3.說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 d) E& R; Q  T+ R' c) l2 t

      難點:   N& Y9 ^1 X" g) l$ V

      / `/ e5 r5 U# d/ I0 X5 {+ g

      教師過渡:為了能夠充分地完成本節的教學任務,解決教學重難點,我認為用一個課時去處理:

      4. 說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師過渡:那么在一個課時中運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夠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內容呢 接下來我說說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二:說教法及學法

      1.說教法及選擇依據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本節課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2)學案導學法:在學案上提出問題讓學生采取自學的方式先解決一部分知識與能力問題,增強學生自己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 j, k. y; G3 C- F9 n

      (3)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K7 Z3 L# m; Q

      教師過渡:這是我在本節教學設計時采用的教法選擇及其依據,課堂教學中"教"是一個方面,但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

      2.說學法指導  l" |  q" a- j: S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下,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教并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不僅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 y) y4 M5 U$ F1 S& S0 ]4 I

      (1)運用圖表: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課中,圖表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載體,在圖表上可以獲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學會合作探究: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1 M6 ^$ L  {. w9 c8 }) A) d

      總之,通過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三維目標,在活動中歸納知識,在參與中培養能力,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_: s7 z, d  m( M# o

      \# Y( Z+ |: K; G  c

      教師過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具體得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呢 接下去我將重點說說具體的教學程序安排:* Z9 X/ D6 o2 `6 ^4 B% \1 `

      三:說教學程序! j# \7 l7 Z: _9 U4 @( h

      (1)理論依據:建構主義理論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指導理論。該理論認為,知識的學習過程并不是簡單的由教師向學生傳遞,轉移的過程,而應是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下,在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中,完成教師對學習過程的引導,而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建構生成新知識,完成對新知識的理解,把握。故本節課采用激疑導趣——設疑導讀——啟思樂動——概括升華的四個過程,引導學生從感性——理性——實踐——感性的思維轉換過程,完成教學。

      (2)具體教學過程9 ^8 o, s8 |$ U- E3 X

      【激疑導趣】(課堂時間: 分鐘)

      教學手段:情境教學法,圖表教學

      預期目標: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導入并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讓學生帶著興趣帶著問題進入課堂。5 e. y; ~$ y# F6 k" n8 g8 h5 }

      【設疑導讀】

      【啟思樂動】

      請同學們按照課前要求分組入座,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 個探究任務。

      探究一(課前通過學案預習完成一部分,課堂時間: 分鐘):有關概念性質等問題( _/ ^9 j4 k9 T" o" Y+ d

      探究二(課堂時間: 分鐘)設置第一個教學高潮:

      設計意圖:

      教育心理學上認為,在上課后第5分鐘到第20分鐘之間,這一段應該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我注意到學生這一心理特征,此時便圍繞教學重點,抓住教學時機,設置了第一個教學高潮,以便利用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特點,順利的完成教學重點,使學生愉快地接受地理知識。

      探究 (課堂時間: 分鐘)設置第二個教學高潮:. A, g- j7 g$ y/ `# Z3 N- m

      設計意圖:

      教育心理學上指出,由于中學生注意力的穩定并不很長,一般在20分鐘左右。我注意到學生這一心理特征,此時便圍繞教學難點,抓住教學時機,設置了第二個教學高潮,來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激起思想上的喚醒,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求索,希望能夠再次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愉快地接受地理知識。

      教學手段:小組合作探究

      預期目標: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地理實踐能力。( L- G( b- f( o5 w* |, E, e

      整個課堂時間安排:根據各個學校一節課不同的時間長度,根據學生在課堂活動時的具體情況可以適當的在時間分配上靈活點,機動點。

      【概括升華】

      學生在我"知識小結"完成后,老師再出示板書以參考。

      板書:

      教學手段:合作探究

      預期目標:自主構建知識網絡。

      / r1 Q" e" O* ^2 c: H8 h

      四:說反饋練習設計% }. Y4 k% u' r; O0 h( T% |' ]& Z

      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設置幾道有梯度的常規性練習,如配套作業本;為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設計一個半開放性題目,布置給學生小組作為課后研究性練習。

      五:小結& `! Z# @  ^) l* K

      本節的課堂設計,我以建構主義為理論指導,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主線是

      課堂設計符合新課程理念,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掌握程度,利于學生的發展。為避免預設與生成之間的矛盾關系,在課堂活動中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地理說課稿(二)

      一、 教材分析:

      地圖是地理學習的第二語言,"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它是我們日常生活、生產,以及學習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地圖蘊涵的信息量比文字還要多,并且有考查"選取"的功能,學好地圖可以為我們將來更好地學習地理奠堅定實的基礎,因此學好這一節課意義十分重大。

      目標導航:

      1、 知識目標:

      ①初斷了解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等基礎知識。

      ②學會運用比比例尺計算圖上兩地間距離,以及在地圖上辨認方向。

      2、能力目標:

      ①在地圖上量算兩地間的距離,并根據比例尺換算成實地距離。

      ②能夠在地圖上依據經緯線或指向標等確定方向。

      ③熟悉常用圖例和注記。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領會并掌握學習的重要性,明確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是今后建設祖國所應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

      教材的重點、難點

      1、 重點:

      ①比例尺的計算和表示方法;

      ②在經緯網地圖和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

      2、 難點:

      ①比例尺大小的辨別及其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系。

      ②在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確定依據(學情分析):由于地圖是采用一定數學方法繪制而成的,所以,使用地圖、從地圖上獲取地理信息時就需要量算、需要用形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來認識地理事物特征,建立地理事物空間方位概念。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開始進入形式運算階段,有些學生在地圖符號的認知和空間關系的建立方面仍然可能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地圖比例尺知識的學習、應用、以及地圖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的辨別,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 教法、學法分析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學習過程并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過相互合作、探究而建構形成的。它認為有效的教學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習者參與目標或子目標的提出或確立;有效的教學應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學習材料、時間以及空間上保障;有效的教學必須關注學習者對自己以及他人學習的反思;有效的教學應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所以本堂課主要以學生"自主—探究式"、"啟發式"教學方法及師生互動、生生合作的方法為主,最終達到新課標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目標。

      三、 教學過程分析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已經學過地球儀,出示地球儀和地圖,請同學們觀察,從使用的角度分析他們的優缺點完成下表。

      (二) 講授新課:

      首先教師展示多幅地圖讓學生觀察討論地圖的基本要素包括那些內容。學生讀圖討論后師生共同歸納出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關于地圖三要素的教學過程具體設計的如下:

      1. 比例尺:

      學生讀圖1.22臺灣島圖

      小組討論:①如何量算地圖上兩點之間的實地距離?

      ②在臺灣島地圖上,從高雄到臺北,這兩座城市的圖上直線距離是多長?實地距離又是多長?如何利用圖上給出的條件計算出來?

      ③同學們能否利用地圖給出的比例尺,計算出該地圖與它所表現的實地范圍相比,縮小了多少倍?

      ④根據你們所學的數學知識,地圖上的比例尺有什么表示方式?試在地圖冊上找出這幾種表示方式。

      教師在學生回答時做一些適當補充,師生共同小結出比例尺的概念、計算公式,并用表格列出比例尺的幾種表示方法:

      比例尺的表達方式 例子

      線段式

      數字式 1:4000000

      文字式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40千米

      再及時通過練習來鞏固這部分的知識:

      1.在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的圖上距離為3厘米,而兩地的實地距離為60千米,則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 )

      A.1:20 B. 1:200000 C.1:2000000 D. 1:20000

      2.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

      A.1/2000000

      B.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00千米C.

      然后同學們讀圖1.37中國地圖和1.38北京地圖,根據表格列出的項目比較這兩幅地圖:

      比例尺的大或小 表示范圍的大或小

      表示內容的詳或略

      中國地圖

      北京地圖

      從而得出比例尺大小的判別與地圖內容詳略、范圍大小的關系: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小

      圖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圍小;內容詳細;

      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略

      以上教學通過用直觀、形象的地圖來比較,不僅僅易于年齡較小、空間觀念不強的初一學生接受,他們還能體驗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成功的喜悅,大大提高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

      2.方向:

      地圖上方向的辨別特別是在經緯地圖和指向標地圖辨別方向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更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部分的教學仍然以學生讀圖活動為主,配上練習,練習;講解;掌握;再練習鞏固,以求學生能在"練"中理解,能在"練"中學會辯方向。

      在學習的過程中,遵循學生學習的一般規律:由易;難,由淺;深,由普通;特別,因此地圖上方向的辨別也從一般開始:

      ①一般情況下,地圖上方向的辨別:"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練習

      ②出示同一幅地圖,加上指向標,引導同學們注意觀察它們間的差別,指出指向標所指的方向為北方,還是同樣的問題請同學們再做一遍。

      教師可適時引導解題方法:利用指向標平移法

      你掌握了嗎?再來練一練:

      ③展示地球儀a.復習提問:經線指示什么方向,緯線指示什么方向?

      AB指示___方向,BC指示___方向

      b.再一步一步深入引入到:同一條經線或同一條緯線上的兩點方向應該怎么辨別?

      圖上A在B___方向

      C在B___方向

      c.最后提出:假如這兩點既不在同一條經線上又不在同一條緯線上,如B和D,那又該如何確定這兩點之間的相對位置呢?

      D在B___方向

      引導學生根據a、b,分解經緯線即B在D的北方、西方,綜合得出B在D西北方向來解題。

      練習運用:

      完成練習后,啟發、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在不同類型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一般地圖: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 圖例

      由于這部分的內容比較簡單,因此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引導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到圖例間的細微差別,如洲界與國界,使同學們在短時間里能迅速學會看圖例及注記等。

      為了更快地使用地圖,同學們還應該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

      四、 知識梳理

      地圖三要素

      1、比例尺

      概念: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表達方式 線段式:如

      數字式:如1:4000000

      文字式: 如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40千米

      大小 比較: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小

      圖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圍小;內容詳細;

      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略

      2、方向

      一般地圖: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圖例 符號 文字 數字

      五、達標反饋

      在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有一句醒目的名言:我聽過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它充分說明了動手、動腦的價值。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大膽放開手腳,組織學生課堂活動討論、自己小結,教師在整堂課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根據設計的一些課堂小測題,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發現問題并馬上解決問題,師生共同反思,為更好地學好下一堂課做好準備。

      你會讀圖了嗎?運用你學會的知識和技能,解答下列各題

      1.在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的圖上距離為6厘米,而兩地的實地距離為120千米,則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 )

      A.1:20 B. 1:200000 C.1:2000000 D. 1:20000

      2.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

      A.1/5000000

      B.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千米

      C.

      3.如圖, 點a(0°,20°W),點b(20°N,20°E),a在b的方向是 ( )

      A.東南  B.西南

      C.西北  D.東北

      4.讀某區平面圖,回答問題。

      A.耕地位于橋梁的 ______方向

      B.村莊位于耕地的____  方向

      C.公路的方向是怎樣變化的?________________

      5.說出下圖A至L圖例代表的地理事物

      六,作業布置:

      1.根據你所學的地圖知識,為我們的教室繪制一張平面圖。

      2.正確辨別方向,是人類在野外生存的一種基本能力。無論是在茫茫的大海上,還是在浩瀚的沙漠里;無論是在崇山峻嶺之中,還是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人類都要知道自己所在地的方向。除了利用地圖來辨別方向,想想你還有什么方法來判定方位。

      地理說課稿(三)

      一、說教材

      1.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中重點介紹的一個國家,它的經濟發展過程、社會背景、文化特點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發展過程和社會現狀,了解認識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縮影。

      2.編者的意圖:力求以貼近生活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感知世界。

      3.教材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1)本節教材以人種作為切入點,誘導學生思考世界人種的分布,但巴西人的膚色又不同于世界三大人種,從而引出了民族大熔爐的縮影的內容。教材在舉例中采取"引而不發"的方法,讓學生來總結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礎知識。

      (2)在掌握了足夠的基礎知識后,教材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巴西的自然條件、人口分布、歷史背景、經濟發展等因素對巴西農業和工業布局進行分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聯系實際能力。

      (3)在聯系實際貼近生活的內容中,教材又提供了大量的閱讀資料及圖片,培養學生從直觀的角度來認識巴西。

      4.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巴西過去與現在經濟結構差異的對比,了解巴西經濟的發展歷程。讓學生認識到殖民主義統治對巴西的影響及當今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建立健全獨立經濟體系的必要性。

      難點: a.使學生懂得保護熱帶雨林的重要意義。

      b.熱帶雨林的成因及亞馬孫河水量大的原因分析。

      5.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

      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b.能說出熱帶雨林對巴西的環境效益、開發目的及生產的環境問題。

      c.能說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區劃及主要氣候特征。

      d.能說出巴西工農業生產的特征。

      e.能讀圖說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區。

      (2)能力目標:

      a.分析獨特的拉丁文化的成因。

      b.認識到殖民統治對巴西種族的構成及政治、經濟、文化的深遠影響。

      c.學會分析巴西熱帶雨林的成因及,亞馬孫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過程中帶來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增強環保意識。

      二、說學生

      巴西是足球王國,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并不很陌生,現代媒體手段先進,同學們可以通過上網、報紙、雜志查找各種資料進一步認識巴西。

      初一年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求知欲強,好勝心切,在接受知識上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樂于接觸有趣的感性知識,因此,在講授巴西時,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要多舉例,多要以實圖展示,增強學生印象。

      三、說教法

      1.教學方法的組合

      a.本節課運用談話、閱讀、討論、學習競賽等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學習競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本節又采用了知識結構圖法,使學生的地理思維隨著教師的講解而步步深入,且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

      b.整節課主要貫穿"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思練結合"的教學思想,讓學生獨立自主親身參與、體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師注意由淺入深、(www.baimashangsha.com)由簡單到復雜的恰當引導,學生從不斷演示中觀察問題,探究現象,解決問題。

      2.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將一些靜態信息加工成聲、情、形的動態信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喚起強烈的求知欲,強調重點,攻破難點。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3.教具選擇

      多媒體課件。

      四、說學法

      1.依據教學目標,快讀課文,整體把握,明確重點。

      2.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理解和記憶。

      3.理論聯系實際,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積極思考,培養能力。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p.89—92民族大熔爐的縮影和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兩節。

      教學目標:1、了解巴西的面積人口、經濟水平。

      2、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

      3、了解巴西的人種文化、工業農業。

      教學重點:巴西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狀況

      教學。難點:①巴西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

      ②巴西的經濟、文化、人種與殖民主義的關系。

      1、引課設計

      根據世界杯足球賽主題音樂,引出課題:第九章第二節巴西(版書),之后,介紹胡錦濤出訪巴西,讓學生認識到巴西與中國的友好關系。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2、學生自學,整體感知,重點把握。

      自學3分鐘,學習方式自由,要求學生盡量多的發現問題,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找出答案,準備競答與競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地理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團隊精神等。

      3、教師主持,問題競答與競提。

      這一活動由教師主持,學生比賽提問題,教師從量和質兩方面為學生所提問題打分,分組比賽,決出勝負。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對地理及對地理課學習的興趣。活動中,教師可尋機插入點撥講解,在學生興趣盎然的氛圍中,教師盡情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強調重點,突破難點。

      4、總結鞏固,隨堂練習。

      總結重在綜合概括,使知識條理系統。隨堂練習意在鞏固本課所學知識與技能。

      七、設計的理論依托:地理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方式地理課程""學習結果與過程并重""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等基本理念。

      八、板書設計:

    【地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11-11

    人教版《地理》說課稿模板08-16

    地理《板塊的運動》說課稿10-16

    高中地理說課稿四篇09-10

    高一地理說課稿03-15

    《地勢起伏大,長河眾多》初中地理說課稿08-24

    高一地理說課稿優秀范文10-11

    地理興趣的培養與地理教學08-17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地理教案01-11

    地理教案-與同學們談地理08-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二页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 | 在线亚洲乱码视频 | 尤物在线国产91 | 伊人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