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愛國演講稿(精選21篇)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那么,怎么去寫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愛國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的演講題目是《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
同學們,能列舉一下我國的傳統節日嗎?也許,你習慣了圣誕節的狂歡,在母親節給媽媽送小禮物,在父親節向爸爸表達謝意。事實上,有許多節日都印有“中國”的標簽,如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這些傳統節日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象征著豐富的中華文明,閃耀著龍的后代的無限智慧。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端午節又叫端陽、崇武、女兒節、龍舟節。紀念端午節的民俗豐富,比較常見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端午節的每一個習俗都包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文化記憶。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簽。然后,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你們想用什么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發展傳統節日習俗,創新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接受和認識。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2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國旗下的演講題目是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
同學們,能不能列舉一下中國的傳統節日?
也許,你已經習慣了圣誕嘉年華,在母親節給母親送小禮物,并在父親節向父親表示感謝。事實上,許多節日都被貼上了“中國”的標簽,如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這些傳統節日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象征著豐富的中國文明,閃耀著龍后代的無限智慧。
6月__日(農歷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端午節又稱端陽、崇武、女兒節、龍舟節。紀念端午節民俗豐富,常見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端午節的每一個習俗都包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文化記憶。
傳統節日是一個國家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簽。然后,當我們的生活充滿高科技元素時,人們或多或少地忽視了傳統節日,失去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你想用什么方式來紀念這個連續兩千年的傳統節日?讓我們從今年的端午節開始,重新關注中國傳統節日,給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發展傳統節日習俗,創新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接受和理解,畢竟,“國家是世界”!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紀念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最為廣泛流傳的是關于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楚國的一位偉大詩人和政治家,他為了抵抗外敵入侵,堅守原則,最終選擇投江身亡。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在每年的這一天劃龍舟,將粽子等食物投入江中,以阻止魚兒吃掉屈原的遺體。隨著時間推移,這個習俗逐漸演變成了如今我們所熟知的粽子食用習慣。這種由屈原故事演化而來的傳統,在中國各地都有著豐富多樣的慶祝方式和習俗。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到底有哪些習俗呢?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傳統習俗。粽子皮是樹葉做的,粽子餡有很多種。吃粽子的習俗還漂洋過海流傳到國外呢。同學們,我想問幾個問題,你吃過什么餡的粽子?你粽子嗎?怎么包的呢?對,最常見的就是糯米、大棗包的粽子,你喜歡吃什么口味都可以自己調,也可以包肉粽子呢。我記得,在幼兒園的時候,端午節前舉辦過包粽子活動,當時我和姥姥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區也會組織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呢。
端午節賽龍舟也是一種習俗,每年電視上都會演賽龍舟。
我聽媽媽說,她的故鄉在端午節期間舉辦了許多紀念活動。例如,清晨用艾葉洗手洗臉,門上掛滿了鮮艷的彩色葫蘆和艾草,制作香包以香草為主要材料,給孩子們戴上五彩線并煮雞蛋,還有包粽子等。整個城市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氣氛。總的來說,這個節日對于民間來說非常重要,是一個大型的'節日。
以前端午節是中國的女兒節,每年人們都會拿五彩線團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后一個雨天,人們就會把五彩球扔到下雨的地方,傳說這樣會帶給人們一年的好運。
我們國家一直重視傳統節日。近些年來,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全國人民歡度傳統佳節。在這里,我特別想說的是,現在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卻喜歡外國的洋節,比如說:圣誕節、愚人節、萬圣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后都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離我們很近。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需要我們每代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4
老師們,同學們:
同學們,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對這個節日了解多少?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5月的第五天死于絕望和憤怒的大石頭。屈原沉入河中后,古人把竹筒放進河里,萬舟齊發,喊著嚇跑龍,表達對屈原的'尊重和懷念。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后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發病率高的季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后插入艾葉,懸掛菖蒲,驅蚊蠅,凈化空氣。成年人還應該喝雄黃酒和菖蒲酒來驅除蛇和昆蟲。兒童應佩戴含有朱砂和雄黃的香囊,以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今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比賽逐漸演變成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的作用。
端午節或美食節,認為我們想吃美味的食物——粽子。人們浸泡糯米,洗粽子葉,做粽子。各種各樣的粽子,可以讓你吃飽。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滲透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了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支柱做好準備。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5
同學們,老師:
大家好!
我是xxx。馬上我們迎來的就是端午節,聽到這個節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但我還是要為大家介紹介紹!
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也是六月xx日,端午節也被稱為端陽節,午日節等。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歸納起來,大概有幾點吧:
1、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詩人,他在這天投汩羅江殉國。
2、迎接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視為河神。
3、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她只有十四歲,每日每夜沿江痛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她父親的尸體。
4、迎濤神,伍子胥含冤死后,化為濤神,后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粽子,都是用艾葉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種很多,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蜜棗粽等。我們還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劃龍舟,劃龍舟是為了祭祀屈原,曹娥。劃龍舟不是一個人在劃,而是十幾個人一起劃,有一個人在前面擊鼓。龍舟的樣子更是美輪美奐,非常精致,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們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看到街上的婦女都帶著艾虎,人們認為艾虎可以驅邪,小孩子們還會戴著香囊,可以驅避毒蟲。
今天就講到這里了,端午節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紹嘍!
謝謝大家!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6
尊敬的領導和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502班的郭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我們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誰說的,方古傳聞是屈原。可笑的楚江空無一人,不能洗得直臣冤。”當唐代詩人文季的這首詩似乎還在我耳邊回蕩時,我們即將迎來2020年的端午節。這個節日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起源。
當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不忍放棄祖國時,他留下了獨特的筆《懷沙》,把石頭扔進了河里。人們得知這個消息后,從四面八方劃船營救,把粽子放進河里給魚蝦吃,以免魚蝦破壞屈原的身體。所以有端午節劃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屈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場壯麗的愛國主義運動。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我們應該接過祖先的愛國旗幟,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為祖國服務,以國家事務為己任,關心祖國的命運,熱愛民族歷史,在國家危機時期勇敢戰斗,為國家獻身`英雄情懷。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屹立于世界,則國屹立于世界。
作為中國人,我們非常自豪,因為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祖國。在和平快樂的環境中,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努力工作,真正把愛國主義變成保護國家的旅程。為祖國的無限輝煌做出貢獻。
謝謝你,我的演講結束了!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7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重午節、午日、夏日、五月節、艾節等。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舉辦必不可少的活動,比如在門上插艾草、吃粽子、戴香囊、賽龍舟等等。我們將迎來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據說兩千多年前,楚國醫生屈原關心人民的疾苦,受到人民的喜愛。自殺后,楚國人民紛紛趕到汨羅江,向他表示哀悼。人們劃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這就產生了賽龍舟的習俗。吃粽子的習俗是,人們把裹著印楝葉和彩絲的飯團扔進河里,以表達對屈原的紀念。因此,農歷五月初五每年都定為端午節。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掛艾草,戴香囊,賽龍舟,舉行詩會,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曾經熱鬧的節日逐漸被遺忘。我們似乎不再關心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是更加關注西方節日,如“圣誕節”和“愚人節”。2006年,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笑聲中時,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節作為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單。
聽了這些,我們的心情不僅是傳統節日的得失,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能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現在,我們花了2000多年的傳統節日已經成為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我們是多么的尷尬和無助。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祖先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應該感激和敬畏祖先創造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中華文明需要共同傳承和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忽視自己的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的土地上鑄就輝煌!
謝謝你,我的演講到此結束。祝你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8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早上好 !再過幾天就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了。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的由來。這是一個紀念屈原的節日,中國著名詩人和愛國主義者。
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于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誠實、知識淵博、才華橫溢,在楚國擔任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的侵略,他受到了打擊和排斥,被楚國國王趕出了法庭。屈原非常悲傷和憤怒。他在流放的路上寫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最著名的是《離騷》。
后來,秦軍占領了楚國的首都。楚國失去了數千英里的土地,到處都是尸體。屈原的心就像一把刀。他不想看到國家破裂和家庭死亡的悲劇。農歷五月五日,他抱著石頭跳進了河里。他當時62歲。人們喜歡屈原。當他們聽到自殺的消息時,他們劃船去河里打撈屈原的尸體,但他們找不到。
他們害怕河里的魚蝦會咬屈原的遺體,把河米裝成竹筒,扔進水里,想用河米喂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
從那時起,每年5月5日,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河邊悼念屈原,劃船沖進洶涌的'波浪,象征著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表達對屈原的哀悼。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南方形成了端午節龍舟賽的習俗。
因此,端午節已經成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不朽的靈魂。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人民的疾苦而受到人們的喜愛。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看龍舟比賽時,不要忘記2000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
謝謝大家。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9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門里是艾草,香氣四溢。吃粽子,撒糖,賽龍舟,其樂融融。”端午節始于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那么這是什么樣的節日呢?
首先,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和愛國人士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看到國家的滅亡,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江中后,古人將竹筒裝的米拋入江中,各船齊出發,鳴鼓嚇龍,以示對屈原的敬意和懷念。后來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息息相關。端午節是中國人傳遞愛國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養生節。端午節前后,春夏交替,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增多,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古人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在端午節前后插艾葉、菖蒲,驅除蚊蠅蟲蟻,凈化空氣。端午節,大人要喝雄黃酒、菖蒲酒驅蛇蟲,小孩要戴含朱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了古人避邪祈福的愿望。這樣,端午節就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一個體育節日,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比賽是一項極具沖勁和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節賽龍舟可以推廣大眾水上運動,強身健體,凝聚人心。現在龍舟比賽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五月五日,是端陽,門庭熏香。吃粽子,撒糖,賽龍舟,其樂融融。”
謝謝大家!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10
各位師生:
大家好!
今年的5月28日是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根據《歷史紀錄》的記載,屈原是楚國春秋時期懷王的重要官員。他推崇選拔賢能、發展國家實力,積極主張與齊國合作對抗秦國,并遭到了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由于這種反對聲浪,屈原被迫下臺,并被驅逐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在流放期間,不斷書寫了一系列關于憂國憂民的詩篇,包括《離騷》、《天問》、《九歌》等,這些作品獨具風格,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的首都。屈原目睹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愿舍棄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五月五日,在他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后,他抱起一塊巨石投身至汨羅江中,以自己的生命詠唱出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贊歌。
屈原死后,楚國的人民深感悲痛,紛紛前往汨羅江畔,向屈原表示哀思。漁夫們劃著船,在江上穿梭打撈他的遺體。有些漁夫將飯團、雞蛋等食物扔進江中,期望魚蝦不再咬傷屈大夫的身體。還有人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希望暈倒水中的蛟龍和水獸,以免傷害到屈大夫。隨后人們擔心蛟龍會吃掉飯團,于是想出用楝樹葉包裹飯團,外面用彩絲纏繞,逐漸發展成了粽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杰出的愛國詩人”。他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的先河,創立了楚辭文體,表達了“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光”的理念;他還發明了香草美人傳統,以“惟草木之落,恐美人之遲暮”來描繪美麗女性的形象。他的想象力像奔流而下的河流一樣無窮無盡,才情源源不斷,如同大海匯聚了無垠的水量。他一生傾注心血而成的抒情詩作《離騷》,是中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篇。
屈原死了已有23__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圣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后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他的詩句深深地烙印在他心中,他也堅定地獻身于愛國精神,決不與那些奸佞小人同流合污,他高尚的品德為世人所稱頌。中華文明史上屈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中國文學史上也少不了他的光輝存在。
屈原的精神是永恒的。不論歲月如何更迭,他將永遠在時間的長河中存在,永遠留存于人們內心深處!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1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于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當時他62歲。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每年的這一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00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謝謝大家。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12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隨想。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流傳。在歷史上的這一天,人們會以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紀念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于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在楚國擔任重要職務。被楚王趕出朝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屈原極度悲憤,在流放的路上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后來,秦軍占領了楚都。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的心就像一把刀。他不想看到國家破裂和家庭死亡的悲劇。農歷五月五日,他寫完《懷沙》后,死在河里,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場壯麗的愛國主義運動。
人們愛屈原,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船打撈屈原遺體,卻找不到。他們害怕河里的魚蝦會咬屈原的遺體,把河米裝成竹筒,扔進水里,想喂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5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河邊悼念屈原,劃船沖進洶涌的波浪,象征著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表達對屈原的哀悼。久而久之,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就形成了。
屈原已經去世2000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無論時間如何變遷,他都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用對偉大愛國者的愛和珍惜來看待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保留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您耐心傾聽。在此,請接受我提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非常感謝。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13
師生:
劉禹錫的《競渡曲》講述了元江賽龍舟的活動。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
這些都是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精神家園。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已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征,體現了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由于節日民俗的存在,中華民族分布如此廣泛,但能夠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
這些節日已經成為全社會和民族的共同節日,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精神。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們應該推進中華民族文化的節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和外來文化的'大規模入侵,中國人民不再關注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關注“圣誕節”、“愚人節”等節日。中華民族的許多優秀文化傳統都在漫長地消失或減少。我們的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對漢語、數學、英語等學科的學習,還要關注古老而深刻的傳統文化。
如今,許多居住在海外的中國人和華僑已經在國外生活了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但他們仍然保持著我們的傳統。雖然他們在國外,但他們仍然慶祝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
然而,我們國內的學生現在喜歡麥當勞、肯德基和巧克力;我看日本漫畫和韓國電視劇,還有圣誕節和其他西方節日……但是我們的民族節日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這必須引起我們的思考。
2004年,韓國將端午節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遺產;2005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可怕的聽力來形容這個消息可能有些夸張,但至少它發人深省。祖先留下的傳統已經成為其他國家的寶藏。作為中國人的后代,我們會有什么感覺?
同學們,我們肩負著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能無動于衷;我們有責任復興中國文化。我們可能無法改變端午節已經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鼓勵自己。
當你的父親或母親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家時,你能給他遞上一杯熱茶嗎?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時,你能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嗎?當你向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說出你必須做的,并遵守你的承諾嗎?
當你在考試中失敗時,你能找到原因,總結教訓嗎?當我們做好這些普通的小事時,我們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且繼承了悠久的中國文化。如果每個人都做好這些普通的小事,那將是一件非凡的事情。
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我們手中應該發揚祖先代代傳承下來的優良傳統。讓我們共同努力,用實際行動拯救中國文化。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14
老師、同學們:
本周六是我們流行了幾千年的端午節了,說起端午它的歷史可悠久流長了,它是紀念我國的詩人、愛國者屈原的節日。現在成為我們國家法定的節假日,這一天全國人民都放假,劃龍舟,吃粽子,共同緬懷這位為國獻軀的偉大愛國詩人、。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的銳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的國家拋在了后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階級采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里,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于是在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的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大地。
兩千年之后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倡導的是什么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和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于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于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國家富強,民眾。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掃凈了自戰爭之后彌漫在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15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很高興能站在這里與你分享端午節的故事。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日子,但也許很少有人知道端午節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在我們有500多年的中國文明,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已經成為中國的四個傳統節日。
據說端午節起源于天象崇拜,是從古代崇拜龍祖演變而來的節日。“端”意味著古代漢語中的“開頭”和“初頭”。“端午節”意味著“初五”。古人習慣于把五月的頭幾天分別稱為端,“端一”意味著五月的第一天,“端五(午節)”意味著我們的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有很多別稱,我們端午節的習俗決定了我們經常稱端午節為“粽子節”和“龍舟節”。在中國許多與屈原關系密切的地方,端午節是龍舟比賽,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龍舟節”,傳奇的粽子驅散咬小魚的習俗,讓我們習慣了端午節,吃粽子,每個家庭都會把粽子當作我們的食物,一方面向屈原致敬,另一方面祝我們端午節健康。
我的家鄉是屈原投河的地方,這讓我比其他人更加關注端午節。當我們的家鄉到達端午節時,我們會早早地去河邊等待龍舟比賽的開始。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都會站在河邊,為劃龍舟的隊伍搖旗吶喊。
中午,我們都會回家吃粽子。粽子是我們每個家庭勤勞的“廚師”提前幾天包好的。粽葉是我們孩子去水邊摘的。粽葉包裹著純糯米堿粽子、紅豆甜粽子和中間藏著一小塊肉的'咸粽子。不管是哪一個,放在餐桌上的那一刻,我們都會選擇自己喜歡吃的,舉行端午節吃粽子的儀式。因為我非常喜歡粽子,我媽媽會給我更多的粽子,冷凍在冰箱里,直到我想再吃粽子,拿出來解凍,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以外的零食或主食。
同學們,你們對端午節有什么特別的故事嗎?如果是這樣,我們來和大家分享吧!我們需要關注我們的傳統節日,這是我們祖先傳下來的習俗,是我們生活的歷史和過去。
謝謝你,我的演講結束了!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16
尊敬的老師和學生: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中國龍團結進取的精神”。龍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千年偉大歷史的象征,是站在世界民族森林中的勤奮、勇敢、不屈不撓、大膽創造、誠實和諧的精神。
龍是中華民族偉大融合的參與者和見證。當黃帝發動統一戰爭時,龍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涿鹿之戰中,黃帝用雄偉的龍吟威懾敵人,一條有翅膀的應龍為黃帝的事業沖鋒陷陣。
神話中的大禹是一條從父親肚子里跳出來的`龍。他盡最大努力引導川夷岳,三次走過家門而不入,堪稱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典范。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意思是開始和開始。初五可稱為端五。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端午節被命名為詩人節來紀念屈原。屈原于5月初五投汨羅江,死后被蛟龍困住,世人哀悼。這一天,他在水里投了五色絲粽子。為了寄托哀思,人們在河上劃船,然后逐漸發展成為龍舟比賽。
中國也是舞龍運動的發源地。舞龍運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風格和特色。
同學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后代,我們要弘揚民族精神,永遠發揚團結進取的精神。我的演講到此結束。非常感謝。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17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我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教過我一首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門口放滿了艾草。吃粽子,撒糖。龍舟在水里。”
今天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很舒服地吃著奶奶給我們的粽子。但是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我來告訴你以下!
據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主張養才、富國、強民。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卻被壞人陷害,被撤職,被趕出首都,流放到外地。在流放途中,他得知秦軍攻破了京都、楚國,屈原看到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卻始終舍不得放棄自己的祖國。于是,5月5日,他寫完自己的代表作《懷沙》后,縱身跳入河中。
屈原死后,楚國人民非常悲傷,紛紛涌向汨羅江向屈原致敬。漁民們劃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一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扔到河里,說如果魚、龍蝦、螃蟹吃飽了,就不咬醫生了。人們看到后紛紛效仿。一個老大夫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河里,說要打暈龍水獸,免得傷了屈大夫。后來,由于擔心飯團會被龍吃掉,人們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大米,在大米周圍包裹彩色絲綢,并將其發育成棕色種子的想法。
后來,每年五月初五,都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以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
2005年端午節被韓國宣布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對我國來說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因此,從2008年開始,我國也開始將端午節列為法定假日,這樣我們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慶祝自己的傳統節日,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有吃粽子、菜餃、糖餅、麻葉、雞蛋的習俗,大人會做香包和五色線讓孩子穿在身上,說他們是惡鬼;每家每戶的門上都會插一些艾草。
嗯,我的家鄉是這樣的。你的家鄉呢?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18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有一首兒歌說得好:“五月五日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蝎子,撒糖,龍舟下水。”這首兒歌是關于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我今天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也叫端陽節,是驅除瘟疫的暑假。端午節是漢族人的傳統節日。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最廣。屈原是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生于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在楚國占有重要地位。因為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被攻擊拒絕,被楚王趕出朝廷。屈原非常憤怒,在流放期間寫了很多愛國詩詞,最著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攻占了楚國的都城。楚失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不想看到國殤的慘狀。農歷五月初五,他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他62歲。
人們喜愛屈原。當他們聽到關于他的消息時,他們劃船到河邊打撈屈原的尸體,但他們找不到。他們害怕魚和碎肉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佳節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大家!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1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包粽子。
端午節這一天,我看到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有些人還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較多。香囊的'樣子各式各樣,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顏色有紅的、黃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樓道里,樓道里飄香著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里,告訴媽媽我也想吃粽子,媽媽不緊不慢的說:“別急,別急,我們等會兒到奶奶家還要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見奶奶已經把材料準備好了:江米、紅棗、花生、箬葉。不等奶奶開口,我就搶著說:“做粽子可簡單了!我們把材料準備好,用箬葉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點兒得意,心想:奶奶一定無話可說了,我已經把做粽子的全部過程都說了下來,奶奶一定覺得我太聰明了。可奶奶說:“你說得簡單,包粽子可有許多講究呢!”我不相信,包一個小小的粽子能有什么講究?
開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奮勇,決定第一個試試。我拿起箬葉,包住江米隨便纏了幾圈。纏出了個圓不圓、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東西。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給粽子“五花大綁”,真難看,我可以纏一個漂亮一點的嘛!我用線圍著粽子繞了兩圈,然后系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剛一松手,粽子就“散架”了。箬葉一松,江米從里面掉了出來,讓我白高興一場。
奶奶見了,來給我們做示范。箬葉經奶奶三折兩卷就包成了一個粽子。奶奶還教我們包粽子的竅門,大家試了好幾次,終于學會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收獲可真不小呀!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20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居民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是一個令人激動和難忘的日子。在上級領導的指導下,在全區有關部門和駐區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居民的熱情參與下,x區端午節日俗文化大展示活動于今天正式啟動。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x社區黨委、居委會及社區各群眾組織,對各位領導、各新聞媒體、各位來賓以及居民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駐區各單位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向全體居民致以節日的祝賀!
區委、區政府把x區端午節民俗文化大展示活動的現場,安排在我們x社區,是對我們的信任和鼓舞,也是對我們南山社區民俗文化的促進和支持。
近年來,我們社區的民俗文化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我們的好鄰居同樂會已經發展了18個分會,我們的包粽子比賽也已得到社會的認可,而且受到新聞媒體的關注,我們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也積極融合了民俗傳統的內容,挖掘民俗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友愛好鄰居,建設好家園”已經成為全社區居民的共識。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將舉行包粽子、書畫、手抄報、國際象棋、祈福荷包、五色祈福線等項目的比賽和展示,同時我們還舉辦了專題宣傳欄。希望參賽選手積極努力、沉著細心、賽出水平、賽出風格,預祝大家取得優異成績。
同志們、朋友們,讓我們以這次活動為契機,積極唱響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勤儉持家、鄰里團結、健康向上、愛國愛區的美德之歌,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讓文明之花開遍南山社區,開遍整個四方大地!
謝謝大家。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 21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就要到了,你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嗎?讓我來告訴你!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的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賽龍舟是為了拯救投河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
把粽子投入江,是為了不讓魚餃蝦蟹吃屈原的遺骨。在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關于屈原的故事。
相傳春秋時期,中原地區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小人的讒言,但懷王不但不聽,而且還要聽讒言除掉屈原。
屈原寫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屈原的精神在當時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看著百姓民不聊生,自己卻無能為力,于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
楚國百姓聞訊趕來,紛紛劃船,到河里打撈屈原的尸體,并把粽子放進河里喂魚喂蝦喂螃蟹,讓他們不要吃屈原的尸體。
兩千多年過去了,但是詩人屈原的形象仍然在人們的心中。今天,在農歷五月初五,人們會劃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習俗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佩帶香囊、賽龍舟。除此之外,我們還有送綠豆糕和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因為它能吃粽子和綠豆糕,而且因為它對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相關文章: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10-23
端午節的愛國演講稿08-17
端午節愛國演講稿最新03-18
端午節愛國主題演講稿02-04
愛國演講:愛國的表現05-06
愛國演講:歷史和愛國02-21
端午節愛國主義演講稿08-29
愛國的作文02-21
愛國作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