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游詞我的家鄉包頭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包頭導游詞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導游,常常需要準備導游詞,借助導游詞可以更好地宣傳景點,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我們應該怎么寫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包頭導游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包頭導游詞 篇1
太好了!我們期盼已久的昭君一日游終于到了!
很快,我們到了昭君村。昭君村下面有一條河,河水是碧綠色的,上面有幾條小船,空中還飛著白鴿,太陽一照河面閃閃發光。
到了昭君村里面,有一個大院子。院子里有高高的大樹,美麗的花兒。一棵棵大樹挺立在院子里,就像一個個衛士,守護著院子。一個個盆栽,里面栽著花兒,都是菊花,有紅菊花和白菊花,它們圍繞著大樹。一盆紅菊花。一盆白菊花,它們就這樣圍成一個圈,還有一面墻,墻上寫著昭君紀念館幾個大字。兩邊都是一些介紹。我們在那里拍了幾張照片留做紀念。
再往上看,映入我眼簾的是昭君像,那雕像栩栩如生。據說那是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前后雕刻了五年。高3。3米,重3。3噸。昭君像下面裂了幾條口子,可能是時間太長了的緣故吧。遠看那昭君像非常漂亮,似嫦娥,真不愧是四大美人。近看卻很粗糙,摸起來一點也不光滑。昭君像周圍都是很矮的冬青樹,中間一個長方形的平臺,昭君像就屹立在萬綠叢中。后來,我們知道了王昭君的真名叫王嬙,乳名皓月,生日是8月15日,那天正是我們的中秋節。她的父親叫王襄,母親周氏。她是36年春16歲入宮的。聽說她為了和平嫁到匈奴。后來王昭君死了,就埋在西藏。她的墓高33米,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
隨后,我們又參觀了昭君宅。里面有王昭君曾住過的房間,她哥嫂及父母住的房間。樓上是她父親的藏書閣,可惜我們沒能上去參觀,興許還有古書呢。
我們玩累了,就找個地方去休息,那里都是石凳子和石桌子,我們在那里整理筆記,聊天,吃東西,開心極了!
包頭導游詞 篇2
包頭南海位于包頭東河區南側,昔日這里曾是九曲黃河的一段故道,河水改道南移后形成水面和灘頭草地,開發區總面積xx公頃,其中水面480公頃,分為水上活動區和湖濱游覽區。南海北有青山朦朧輝映,南有黃河玉帶環繞,湖中碧波蕩漾,湖濱水草豐美,天空鷗鳥翱翔,風景獨秀。1985年,這里被辟為旅游開發區。經過近幾年的精心規劃和開發建設,已初具規模。開發區把這里的自然美與人工美融為一體,使其既具有塞外渾厚、粗獷的特點,又有江南水鄉的.嫵媚靈氣,享有“塞外西湖”的美稱,成為草原鋼城獨具特色的旅游風景區之一。到這里旅游,不僅能在水上泛舟,湖中垂釣、蒲蕩探幽、園中小憩,飽覽怡人的南海風光。
包頭南海是我國較大的內湖風景區之一,緊鄰黃河,占地面積1585公頃,其中水域面積333公頃,濕生草地面積15000畝,有200多種野生動植物在這里繁衍生息。
包頭南海素有“水旱碼頭”之稱謂,其中水碼頭就是指南海子碼頭,是康熙年間黃河岸邊的一個航運吞吐口岸,迄今已有330多年的歷史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黃河改道,原托克托城南河口鎮被水淹沒,從此南海子渡口成為黃河中上游的水運樞紐和皮毛集散地,老包頭在西北地區的經濟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的繁榮,使南海子渡口揚名天下。蒼茫河水見證著歷史上南海子渡口曾經有過的“船筏林立”的興盛以及河水離去的衰落。
包頭南海公園的前身為包頭市魚種站,有著悠久的漁業生產歷史。品種有野生黃河鯉魚、花鰱、白鰱、鯽魚、草魚等傳統品種,還有中華絨鰲蟹、黃河鯰魚、團頭魴(武昌魚)、秀麗白蝦等名貴水產品,豐富的水產品,吸引了品嘗南海“全魚宴”的人們,也吸引了廣大釣魚愛好者。
包頭導游詞 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中國草原休閑之都——包頭參觀游覽。我是
×××旅行社導游×××,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和大家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在此請允許我用蒙古語向大家問好:賽白呶(náo)(你好)! 包頭是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意為“有鹿的地方”,故包頭有“鹿城”之稱。包頭是一座新興的鋼鐵工業、機械制造工業城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稀土工業基地及少數民族地區最大的工業城市之一,榮獲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榮譽稱號,2005年名列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第34名、中國投資環境50優城市,被《福布斯》評為中國20個最適宜發展工業的城市之一。 包頭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北靠蒙古國,南臨黃河,東西接壤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陰山山脈橫貫中部,總面積
2.78萬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區面積150平方公里,轄6個區(昆區、青山區、東河區、九原區、石拐區、白云礦區)、3個農牧業旗縣(土右旗、達茂旗、固陽縣)和1個國家級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6年總人口(常住)245.76萬,其中城鎮人口逾176萬,有蒙、漢、回、滿等43個民族。包頭屬于半干旱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4℃.年平均日照3145小時,年平均降雨量310毫米。冬春二季,冰封雪飄,銀妝素裹,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北國風光;夏季清爽,是較為理想的消夏避暑之地。包頭歷史悠久,文化獨特,是歐亞大陸草原文明和黃河流域農業文明的交匯地段。包頭市郊的阿拉善文化遺址,表明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中華先民在這里耕耘漁獵、繁衍生息。包頭的區位優勢明顯,是連接華北和西北的紐帶,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的腹地、內蒙古呼包鄂經濟帶的中心,是中國和內蒙古自治區向北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優先
重點發展的區域。包頭交通便捷,現已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為主的立體交通網,通達全國各地。包頭的自然資源得天獨厚,舉世聞名的白云鄂博礦藏十分豐富,其中稀土儲量占世界稀土儲量的70%以上,包頭因此被譽為“草原鋼城”、“稀土之都”。 包頭是“一五”時期伴隨國家建設包鋼、一機等重大工業項目發展起來的,擁有鋼鐵、鋁業、裝備制造、電力、乳業、稀土等優勢產業,是我國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化工和軍工基地。 近年來,包頭市經濟建設取得了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800億元人民幣,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100美元;財政收入達到102億元,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個財政收入超過百億元的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218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67元,城鄉居民收入均列內蒙古自治區首位。在中國中西部地區185個地級以上城市中,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均進入前15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第2位。 早在20世紀50年代,包頭就在蘇聯專家幫助下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城市規劃,是唯一由中央批準實施的地級市城市總體規劃,這一規劃極具前瞻性。近年來,包頭從保障城市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出發,全力打造“花團錦簇、流光溢彩”的城市美景和“功能齊全、宜人居住”的城市環境。生態建設和環境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包頭已經從昔日的鋼鐵城、工業城變為文明城、花園城,先后榮獲了“2002年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聯合國人居獎”、“中華環境獎”(全國獲此殊榮的僅有大連市、桂林市和包頭市)。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包頭市堅持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提升了公共服務水平。實施了科教興市戰略,獲得了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
等榮譽。 包頭市具有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現有30多處山水人文旅游景區、景點。A級景區13家,其中4A級1家,3A級6家。2005年包頭市旅游發展規劃提出了“草原休閑之都”的包頭旅游形象定位。包頭市將盡全力打造這一形象品牌,使包頭市成為國際國內游客向往的草原旅游觀光、休閑避暑的目的地。內蒙古旅游主要是領略草原風情、大漠風光和蒙元文化。包頭市具備了三種旅游資源的獨特的區位優勢,是內蒙古旅游最好的進出港口和集散地。包頭市具有獨特的草原風光,又是距著名旅游景區成吉思汗陵、響沙灣最近的大城市。包頭市具有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娛樂休閑設施及獨具民族風情特色的餐飲服務。聞名全國的小肥羊總部就在包頭,熱情好客的240多萬包頭各族人民相信中外嘉賓的包頭旅游,定將不虛此行。 包頭市現有旅游賓館飯店等經營單位650多家,星級飯店30家,其中五星級飯店一家,在建的五星級、四星級酒店4家;有旅行社55家;導游人員502人,全市旅游從業人員3萬多人。在旅游旺季各類旅游車輛可通達各重點旅游景區。2006年共接待海內外旅游者36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40.24億元。
包頭導游詞 篇4
包頭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地處渤海經濟區與黃河上游資源富集區交匯處,北部與蒙古國接壤,南臨黃河,東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包頭的地理座標是東經109°50′11″-111°25′、北緯41°20′-42°40′,面積為27691平方公里,包頭城市建成區面積360平方公里,市中心區面積315平方公里,是國務院首批確定的十三個較大城市之一,為中國特大城市。包頭地處蒙古高原南部,為半干旱半濕潤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最高氣溫21℃、最低氣溫-8℃,春季多風,夏季涼爽。
包頭,源于蒙古語“包克圖”,蒙古語意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叫鹿城。地處內蒙古高原的南端,南瀕黃河,陰山山脈橫貫該市中部,形成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三個地形區域。居住著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達斡爾、鄂倫春等31個民族。曾經是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交往的前沿,旅蒙晉商互市之地。包頭位于華北地區北部,內蒙古中部,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呼包鄂經濟圈的腹地。包頭是國務院首批確定的.十三個較大城市之一,是中國華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和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工業城市,是國家重要的基礎工業基地和全球輕稀土產業的中心。
包頭導游詞 篇5
包頭南海位于包頭東河區南側,昔日這里曾是九曲黃河的一段故道,河水改道南移后形成水面和灘頭草地,開發區總面積20xx公頃,其中水面480公頃,分為水上活動區和湖濱游覽區。南海北有青山朦朧輝映,南有黃河玉帶環繞,湖中碧波蕩漾,湖濱水草豐美,可見,古人在這里修筑長城的意義有多么重大。 兩千多年來,趙長城作為陰山腳下的一位歷史見證者,默默經歷著這片土地的滄桑巨變,靜靜地聆聽著歷史腳步的遠去,記載著多少故事傳說,為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與思考。難怪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翦伯贊在登臨了趙長城之后感觸頗深,賦詩贊曰:“騎射胡服控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現在,這段長城已被包頭市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包頭導游詞 篇6
石門風景區石門位于包頭西北約15公里處的昆都侖河峽谷中,因兩岸山峰高聳夾峙,中間流水潺潺,好像一扇打開的門,故自古稱之石門。昆都侖河古稱石門水,河道寬闊平坦,南經秦直道可達咸陽,北出陰山可達大漠,史稱中道。是陰山南北各民族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交流的通道。石門正處于這一條要道的咽喉之處,是兵家必爭之地。
石門風景區處于包頭市昆都侖河畔的昆都侖水庫地區,生態建設規模1035公頃,森林覆蓋率64.7%,整個景區劃分為瀏覽區、度假別墅區、東山景觀區、游島文化區,包括碧水景觀、山巒景觀、天象景觀、植物景觀、動物景觀等,兼有維護生態平衡、觀賞游樂、療養度假、會議及科普活動等多種功能,是國家3A級旅游區。石門風景區內有趙長城遺址、雁棲湖、攔河大壩、泄洪洞、溢洪道、翠屏山、陜北民俗村、小木屋度假村、蒙古包群等古今游覽勝境。悠久的歷史文化,雄偉的防洪水利工程以及精良的娛樂服務設施,希望您在時空交錯中感受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精美結合。稒陽道昆都侖溝谷道在漢至北魏時期稱為稒陽道,是陰山南北的一條重要通道。“河水又東流,石門水南注之。水出石門山,地理志曰,北出石門障,即此山也。
其水自障東南流經臨沃城東,東南注于河。水又東經稒陽縣故城南。”這是《水經注》在敘述到黃河流經石門水時的.一段記載。稒陽道起于漢代臨沃城(即麻池古城)東,走昆都侖溝谷過石障經向蒙古高原。稒陽縣(古城灣古城遺址)時屬五原郡,縣城于古石門水與黃河匯流附近,是當時昆都侖河谷谷道必經之地,是這條途徑的主要樞紐,由于這一有利的地理位置,就成為漢至北魏時期后套、大黑河流域平原地區有名的重要城鎮,因此就以它作這條交通要道的名稱,這就是漢至北魏時期著名的稒陽道。
西漢至北魏時期,從中原地區過山通往蒙古高原的交通道中,稒陽道地位十分重要。它與東道盧龍塞道和西道河西走廊伊吾塞道相比,在交通地理上處于陰山南北各道的中間位置,南來北往較為近捷而方便,故亦稱“中道”、“單于道”。這條交通要道,遠在先秦已經開辟和形成,在秦至北魏時期,成了一條主要道路。
兩漢時期,稒陽道是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農耕漢族之間的重要交通干線,漢匈兩族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經濟貿易、文化交流以及漢匈兩族統治者之間的政事聯系、軍事活動,經常通過這條道路進行。例如: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十月,漢武帝親自率18萬大軍,從長安出發,浩浩蕩蕩,旌旗蔽天,迤邐千余里,經秦直道到五原,走稒陽道從石門障出長城,躍陰山,直登單于臺,使匈奴再不敢過陰山而牧馬。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向漢元帝請求做漢婿,元帝準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胡漢和親。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就是由秦直道到五原轉走稒陽道雙雙歸單于庭的。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八部共議學習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愿永為蕃蔽”。從此匈奴分為南北二部。章帝建初八年(83年),北匈奴三木樓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萬八千人、馬二萬匹、牛羊十余萬,款五原塞,降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竇憲與耿秉各帶四千騎與南匈奴一起兵出雞鹿塞,鄧鴻與左賢王安國萬騎出稒陽塞,破北匈奴于涿邪山,登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這幾次著名的歷史事件,都足以說明兩漢時期稠陽道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昆都侖水庫于1958年動工,1959年建成。攔河大壩高37米,長485米,總庫容6700萬立方米,防洪庫容為5800萬立方米。經過40多年的努力,在庫區下游壩前和沿河岸,種植有各種樹木3.8萬株,并營造果園一處,現已成林。
近年來,還移植云杉、油松等常綠樹,保護原有植被。庫區備有大型游艇,庫前小湖,備有多種小游船。近年來又增修了停車場、餐廳、商店等設施,積極開展旅游服務工作。滿目清秀的大自然風光,吸引著無數游客前往度假游玩。宗教旅游與生態旅游勝地——梅力更風景旅游區游客朋友們,山川秀麗的梅力更風景旅游區位于包頭市昆都侖區西約30公里處,它北依烏拉山麓,南距110國道和包蘭鐵路約1公里,內有常年流水,風景十分幽雅,為國家3A級旅游區。梅力更旅游景區分召廟景區和自然景區兩部分。
梅力更廟是藏漢式相結合的古寺廟,初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后為烏拉特西公旗扎薩克鎮國公之旗立廟(1773年)。據召廟喇嘛相傳,康熙帝曾召集全國有學問的活佛和喇嘛到北京翻譯著名的《甘珠爾經》和《丹珠爾經》,來自梅力更召的三世活佛勞布森·丹碧·扎拉森是其中最有學問者之一,很受皇帝的賞識,當即賜名梅力更為“廣法寺”,拜梅力更活佛為敬神喇嘛。梅力更召的很多經卷就是由三世活佛主持譯著的。因他通曉九種文字,聰慧博學,所以人們稱他為“莫日根活佛”。“莫日根”與“梅力更”同為蒙古語“聰慧”的音譯,召名與地名皆由此而來。
召廟建筑為漢藏相間的建筑群落,有8座漢式院落僧舍以及完整的藏式佛事經院殿堂。整個建筑群落倚陰山山脈的烏拉山緩坡修建,臨山面河,在興旺鼎盛時期聚集了500余喇嘛,成為內蒙古西部地區一座規模較大的宗教圣地和民族文化中心,在內蒙古自治區是唯一一直用蒙古語吟誦全部經書的黃教喇嘛廟。
梅力更召最高大殿堂為美岱廟,因內供有泥塑的美岱佛,故名美岱廟。少貢沁廟在美岱廟前面,略小于美岱廟,門額上懸掛有用滿、蒙、藏、漢四種文字書寫的“廣法寺”牌匾,兩殿墻體為藏式建筑,殿頂是漢式宮殿頂風格。在美岱廟外墻上鑲有22個磚雕佛龕,佛龕內雕塑著佛像,上有“吉祥”、“如意”等題意。主體建筑東側錯落建筑有活佛府及各學府院落,活佛府由幾個小院套在一起,還有大甲巴府和五座白塔,喇嘛住房散落在寺廟周圍,建筑式樣與當地民俗住房相近,為平頂南出水式。本召除傳授佛經外,還收集了很多流傳于民間的優美曲調,并把它融于召廟念經時吹奏的音樂中,聽起來很有特色。每逢嘛呢廟會(農歷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所屬各廟都來人頂禮焚香,誦讀經文,各地香客亦川流不息。另外,梅力更召曾管轄著27座廟宇(登記在冊的有24座),活佛傳世八代。自然景區擁有奇特的天然風物和生態景觀,山石峻峭,花木叢生,禽鳥飛鳴,瀑布奔流,神奇秀美,景色迷人。寺廟北面不遠,便是梅力更溝口。梅力更溝在歷史上曾是溝通陰山南北的一條通道。溝內四季涼爽宜人,年平均溫度5℃,七月份平均溫度在22℃左右。植被覆蓋率達90%左右,到處草木蔥蘢。樹木中以側柏為多,也有松、樺、桑、椴等;花草中有白芍、山丹、五味子、陰山薺、狼毒等。野生動物有獾、狐、狍及鷹、鷂、燕、雀等。景區內有駐鷹觀弈、醉獅聽泉、說法臺、駱駝峰、睡鹿石等景觀,還有一塊近60平方米的巨大臥石,石面光滑平整,是極好的造景書刻景點。
石瀑圖溝有一處60米落差的巨大瀑布從峰頂瀉下,猶如從天而降。深入烏拉山十幾公里還有三處瀑布,終年溪水常流,山前有趙長城遺址和西溝自然景區,對面2公里處緊靠黃河有圣水泉旅游區。如今,梅力更風景旅游區已成為大眾節假日娛樂休閑的好去處,堪稱宗教旅游、生態旅游勝地。
包頭導游詞 篇7
各位游客,朋友們:
短暫的內蒙古包頭之旅就要結束了!首先,想借此機會代表×××旅行社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向各位表示真誠的感謝!有你們一路的理解、支持與配合,才使我們的旅游行程順利而愉快地完成。謝謝你們! 想說你們是幸運的,因為在這幾天的旅游活動中,你們遇上了好天氣、好司機、好旅行社和一個盡心盡力服務的導游,使大家的旅行充滿陽光、和平和安全的氣息,真是其樂融融啊! 如果給大家個機會,再回憶一下這趟旅游,不知你們會先從哪兒開頭?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還是草原上點綴的珍珠般的小白羊?是從包頭南下在鄂爾多斯見到的浩瀚無垠的'沙漠、沙漠之舟——駱駝?還是那里的沙子會唱歌的響沙灣?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園?還是蒙元盛時的歌舞與美食?是神秘的喇嘛禪宇——五當召?還是蜿蜒流淌的九曲黃河?是雄臥博托河畔的轉龍藏?還是塞外西湖“南海樂園”?是森林浴中的瀑布?還是……?我想,不管是哪個景點,哪段經歷,都或多或少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并將成為我們人生中寶貴的精神財富。
記得幾天前我們初次相識還只是陌生人,但今天當要分手時我們已成為要好的朋友,成為一個“大家庭”中的成員。一路風塵中、一路攙扶中、一路旅途中難免有照顧不周之處,還望大家多多包涵并提寶貴意見。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在你們即將踏上返程的時刻,我不由得想說:一路保重!也不由得想唱“藍色的蒙古高原……把我的愛獻給你,把我的祝福留給你,祝福留給你”。朋友啊朋友,別忘了這里還有冬雪、還有夏涼、還有秋實、還有春暖,還有時時等待你們的各族人民!期待著再次見到你們!最后,讓我再用蒙語說一聲:他·賽白呶(您好)、塔拉哈拉(謝謝)、巴雅爾呼日格呢(祝福你們)、百耶什太(再見)!
包頭導游詞 篇8
草原鋼城個形象可以解剖為三個方面:一是“草原”,表示城市建設的基底背景為草原景觀和馬背文化景觀,異域風情特點也有明顯表達;二是“鋼”,表示包頭市國民經濟產業體系中鋼鐵產業的突出地位;三是“城市”,內蒙古高原上主要為草原景觀,草原上的城市基本上都是現代發展起來的,在規模上以包頭市為最大。三者綜合起來表達的理念,在全國獨一無二,鋼鐵工業城市在全國有唐山市、邯鄲市、鞍山市等二十幾個城市,只有包頭市能稱作草原鋼城。因此,“草原鋼城”突出地抓住了包頭市的特征,體現了現代草原地區新興城市的快速成長和建設成就,作為城市形象用來對外交往和宣傳也是非常成功的。
很簡單,草原鋼城就是我國的包頭,包頭,是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漢譯"有鹿的地方"。
包頭市作為內蒙古最大的'、工業最發達的城市、全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曾打出了“草原鋼城”的形象。這個形象可以解剖為三個方面:一是“草原”,表示城市建設的基底背景為草原景觀和馬背文化景觀,異域風情特點也有明顯表達;二是“鋼”,表示包頭市國民經濟產業體系中鋼鐵產業的突出地位;三是“城市”,內蒙古高原上主要為草原景觀,草原上的城市基本上都是現代發展起來的,在規模上以包頭市為最大。
三者綜合起來表達的理念,在全國獨一無二,鋼鐵工業城市在全國有唐山市、邯鄲市、鞍山市等二十幾個城市,只有包頭市能稱作草原鋼城。因此,“草原鋼城”突出地抓住了包頭市的特征,體現了現代草原地區新興城市的快速成長和建設成就,作為城市形象用來對外交往和宣傳也是非常成功的。
包頭地處渤海經濟區與黃河上游資源富集區交匯包頭處,北部與蒙古國接壤,南臨黃河,東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包頭地理坐標東經109度50分至111度25分、北緯41度20分至42度40分,面積為27691平方公里。
包頭境內有陰山山脈的大青山、烏拉山(以昆都侖河為界),山峰平均海拔20xx米,最高峰海拔2324米。全市由中部山岳地帶、山北高原草地和山南平原三部分組成,呈中間高,南北低,西高東低的地勢。黃河流經包頭市境內214公里,公路、鐵路兩橋并行飛架黃河南北。
包頭屬半干旱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里景色宜人,氣溫適度。據《包頭市20xx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年包頭市年均氣溫8.5℃,年最低氣溫-27.6℃,年最高氣溫40.4℃,年降水總量262.9毫米,年最大風速11.0米/秒,平均風速1.8米/秒,年日照時數2806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52%,全年沙塵天氣12次。夏秋之時,是包頭絕佳季節,清風送爽,花香色艷,瓜果豐盛,蔬菜充足,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冬春二季,冰封雪飄,銀裝素裹,別具北國特色。
包頭導游詞 篇9
我的家鄉在包頭,這里有美麗的阿爾丁植物園,包百大樓,梅力更,五當召......
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阿爾丁植物園。園內,景色別致,幽雅清靜,亭臺水榭座座......這湖光山色,鳥語花香,一定會使你流連忘返。
春天,柳樹長出了綠葉,桃樹開滿了紅花。小河兩岸的嫩草似乎想看一看的樣子,爭先恐后的`探出了頭,放眼望去,遠遠近近,到處都是一片淺綠。
夏天,園里綠樹成蔭,百花盛開,有紅的、紫的、粉的、黃的,像繡在一塊綠色大地毯上的斑點。
秋天,園里是金色的。天上,落葉在天空中飛舞。地上,像鋪了一層厚厚的,金燦燦的地毯。哦,我知到它們在做什么了,它們在迎接冬天的到來呢!
冬天,一場大雪過后,太陽出來了,雪化了,又凍成了冰柱,掛在房檐下,像一串珍珠,這景象真美!
阿爾丁植物園里的花最多了,有百合花、菊花、水仙花、牡丹花、月季花、茉莉花......真是應有盡有......
我愛家鄉的一年四季,我愛家鄉的阿爾丁植物園!
【包頭導游詞】相關文章:
導游詞我的家鄉包頭01-14
黃山導游詞-導游詞08-27
柳州景點導游詞_導游詞08-29
經典導游詞12-31
桂林概況導游詞-廣西導游詞07-12
黃河母親導游詞-甘肅導游詞07-12
甘肅最好的導游詞-甘肅導游詞07-12
華清池的導游詞范文-陜西導游詞07-12
安徽的導游詞范文-安徽導游詞07-12
世界遺址導游詞推薦_導游詞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