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縣精準脫貧業務培訓講稿
縣精準脫貧業務培訓講稿
各位扶貧工作者:
為進一步提高宜良縣縣級幫扶責任人參與打好宜良縣脫貧攻堅戰的業務水平,現在我們一起學習宜良縣2018年精準脫貧業務知識。
一、宜良縣貧情概況
全縣現有建檔立卡貧困對象1482戶4726人,其中:已脫貧1034戶3352人(2014年脫貧退出319戶1039人,2015年脫貧退出207戶708人,2016年脫貧退出404戶1345人,2017年脫貧退出246戶718人),未脫貧448戶1374人。另外,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竹山鎮干塘子村委會、北古城鎮米戶村委會、馬街鎮西邊社區)已于2016年全部脫貧出列,2017年新增貧困村1個(竹山鎮疊水村委會)。
二、2018年脫貧目標任務
2018年,計劃完成448戶1374人貧困人口脫貧退出任務,確保2017年新增貧困村脫貧出列,繼續做好2014年至2017年脫貧退出1034戶3352人的穩定脫貧工作,繼續鞏固3個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脫貧成果,繼續完善7個縣級扶貧攻堅重點村的建設。
三、建檔立卡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分析
(一)宜良縣148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情況統計分析:
1.因病致貧:325戶,占比重 21.92%;
2.因殘致貧:134戶,占比重 9.04%;
3.因學致貧:54戶,占比重 3.64%;
4.因災致貧:5戶,占比重 0.33%;
5.缺土地:10戶,占比重 0.67%;
6.缺水:0戶,占比重 0%;
7.缺技術:239戶,占比重 16.12%;
8.缺勞力:251戶,占比重 16.93%;
9.缺資金:220戶,占比重 14.84%;
10.交通條件落后:5戶,占比重 0.33%;
11.自身發展動力不足:239戶,占比重 16.12%;
12.其他原因:0戶,占比重 0%;
其中,因病、缺勞力、缺技術、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四種致貧原因占比重達71.09%.
(二)2018年計劃脫貧4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情況統計分析:
1.因病致貧:142戶,占比重 31.7%;
2.因殘致貧:63戶,占比重 14.06%;
3.因學致貧:27戶,占比重 6.03%;
4.因災致貧:2戶,占比重 0.45%;
5.缺土地:1戶,占比重 0.22%;
6.缺水:0戶,占比重 0%;
7.缺技術:38戶,占比重 8.48%;
8.缺勞力:73戶,占比重 16.29%;
9.缺資金:30戶,占比重 6.7%;
10.交通條件落后: 3戶,占比重 0.67%;
11.自身發展動力不足: 69戶,占比重 15.4%;
12.其他原因: 0戶,占比重 0%.
其中,因病、因殘、缺勞力、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四種致貧原因占比重達77.45%.
四、貧困人口識別標準和退出標準
(一)貧困人口識別標準
農業戶籍農村常住人口,2016年家庭人均純收入低于2952元(相當于 2010 年 2300 元不變價),且滿足以下任一條件的,按程序納入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管理:
(1)實際居住C級、D級危房且自身無力改造;
(2)家庭因病致貧,且成員未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3)家庭適齡成員因貧輟學,或家庭因學致貧。
貧困人口識別的"10條紅線":
(1)有家庭成員或戶主的父母、配偶、子女為國家公職人員的(貧困戶建檔立卡后有家庭成員或戶主的父母、配偶、子女成為國家公職人員的,不認定為錯評,按正常脫貧程序退出)。
(2)有家庭成員任"村三委"干部的(貧困戶建檔立卡后有家庭成員成為現任"村三委"干部的,不認定為錯評,按正常脫貧程序退出)。
(3)擁有購買價格3萬元以上機動車的(貧困戶建檔立卡后購買此類機動車并作為脫貧措施的,不認定為錯評,按正常脫貧程序退出;如果購車資金明顯高于2年扶貧增收水平,疑似屬于貧困識別不準的錯評戶的,應由鄉鎮、街道和村、社區聯合調查認定后按剔除處理)。
(4)在城鎮擁有自建房或購買商品房、門面房以及其他經營用房的。(此內容按照動態管理工作方案表述。購房資金明顯高于2年扶貧增收水平,疑似屬于貧困識別不準的錯評戶的,應由鄉鎮、街道和村、社區聯合調查認定后按剔除處理)。
(5)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公司、企業并實際開展經營活動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土地和各類生產資料以及產業扶持資金、小額貸款入股相關經營活動作為脫貧措施的,不認定為錯評,達到脫貧標準時,按正常脫貧程序退出)。
(6)種植、養殖大戶或雇傭他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
(7)為享受扶貧支持,故意分戶、并戶或者子女有贍養能力而不盡贍養義務的,不符合貧困對象識別條件的。
(8)空掛戶或為套取扶貧支持將戶口遷入村組的空掛人口。
(9)死亡人員、服刑人員、失蹤人員、與戶主不共享開支或收入的人員。
(10)優親厚友、弄虛作假、徇私舞弊、信息失真以及其他不符合貧困對象識別條件的人員。
(二)貧困人口退出七條標準
貧困人口退出以戶為單位,達到"一達標,兩不愁、四保障".
(一)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2017年為3200元),達到不愁吃不愁穿。
(二)有安全穩固住房,房屋遮風避雨,房屋結構體系整體安全。
(三)適齡青少年就學得到保障,原則上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初中畢業后不因貧困影響繼續接受高中或職業院校教育,高中畢業后不因貧困影響繼續接受大學或職業院校教育。
(四)基本醫療有保障,家庭成員百分之百參加新農合或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符合條件的參加大病統籌。
(五)社會養老有保障,符合條件的家庭成員百分之百參加農村養老保險或城鎮居民養老保險。
(六)享受扶貧政策,稅金、項目扶持,得到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產業帶動、教育幫扶、資產收益、就業培訓、有序轉移就業、金融扶持和生態扶持等一個以上資金項目幫扶。
(七)有飲水安全有保障。
五、致貧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貧:貧困戶家庭成員患病且醫療支出負擔較重導致貧困(采取健康扶貧幫扶措施已經顯著減輕了醫療費用負擔的,仍認定為因病致貧)。
(二)因殘致貧:貧困戶家庭成員中有持殘疾證的殘疾人因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導致家庭貧困。
(三)因學致貧:貧困戶家庭成員中有在校就讀的學生(包含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職業中學、中專、技校、大專、大學等),因家庭用于教育費用的支出較大導致家庭貧困。
(四)因災致貧:貧困戶家庭因自然災害、意外災害,導致家庭貧困。
(五)缺土地致貧:貧困戶家庭因缺少耕作土地(根據實際耕作土地面積認定),導致家庭貧困。
(六)缺水致貧:貧困戶家庭因生產生活用水不能保障,導致家庭貧困。
(七)缺技術致貧:貧困戶家庭有勞動能力的成員缺乏勞動生產技能,導致家庭貧困。
(八)缺勞力致貧:貧困戶家庭成員因年老人員、在校學生不能參加勞動,家庭勞動力人口少,導致家庭貧困。
(九)缺資金致貧:貧困戶家庭因缺少發展生產所需的必要資金,導致家庭貧困(缺乏生活費的不屬于缺資金致貧)。
(十)交通條件落后致貧:貧困戶所在的村組交通條件落后,導致家庭貧困。
(十一)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致貧:因貧困戶家庭成員缺乏自強自立意識,"等、靠、要"思想嚴重,導致家庭貧困。
(十二)其他原因致貧
六、幫扶措施詳解
(一)產業扶貧
(1)種植業:種植烤煙、玉米、水稻、豌豆、蔬菜、果樹、藥材等農作物;
(2)養殖業:養豬、羊、牛、雞、鴨、魚等;
(3)手工業:編制、扎染等;
(4)引導扶持創業;
(5)清潔能源項目(扶持安裝太陽能、節能灶);
(6)引導加入農村新型經營主體;
(7)開展生產技術培訓 .
(二)就業扶貧
(1)組織勞動技能培訓;
(2)引導轉移就業:外出務工、就近就地務工;
(3)聘用為村莊保潔員。
(三)易地扶貧搬遷
全縣涉及搬遷戶5戶,2017年已經搬遷完畢,貧困戶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四)生態補償
(1)公益林補助;
(2)退耕還林、還草補助;
(3)建檔立卡貧困對象聘用為護林員。
(五)危房改造
(1)修繕加固;
(2)拆除重建。
(六)社會養老保障
(1)養老保險;
(2)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七)健康救助
(1)建立"四重保障",實現"九個確保"
①"四重保障":從2017年起,建立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費用兜底保障機制等"四重保障"措施。
②"九個確保":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到100%;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種疾病門診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80%;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符合轉診轉院規范的住院治療費用實際補償比例達到90%;確保9類20種大病集中救治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確保醫療救助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確保符合手術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白內障患者得到免費救治;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個人年度支付的符合轉診轉院規范的醫療費用不超過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確保每個鄉鎮有1所標準化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1所標準化村衛生室。
(2)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100%
(3)落實殘疾人救助政策
(八)教育扶貧
(1)落實控輟保學責任制
(2)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
(九)社會保障兜底
(1)申報納入低保
(2)申報納入五保
(3)申報民政救助政策(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因災救助)
(十)金融扶貧
(1)申報扶貧小額信貸
(2)采取其他金融扶貧措施
(十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
(十二)鄉風文明
(1)堅持扶貧先扶志,充分激發貧困戶脫貧增收的內生動力,提高農村群眾對精準脫貧攻堅工作的知曉率和滿意度。
(2)組織參加"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
(3)實施村規民約修訂,推動農村移風易俗。
(十三)飲水安全有保障
實施飲用安全保障(達到四項標準)
① 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的為安全,符合《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要求的為基本安全。
② 水量:集中式供水工程日供水量≥35L/人·天日,單獨農戶水窖供水量≥20L/人·天。
③ 方便程度:人力取水時間不超過10分鐘為安全,人力取水時間不超過20分鐘為基本安全。
④ 供水保證率:保證率在95%以上為安全,保證率在90%以上為基本安全。
簡單來說:有安全衛生的飲用水,取水半徑不超過1公里,行程不超過20分鐘,人均日用水量不少于40升,31項安全指標全部達標,安全飲水保障率達標。
(十四)社會幫扶
(1)百企幫百村
(2)社會捐贈
(3)志愿服務
(4)推廣運用中國社會扶貧網
(十五)開展"雙講雙評"活動,激發貧困對象內生動力。
(十六)根據貧困戶實際困難采取的其他幫扶措施
七、致貧原因對應幫扶措施
(一)因病致貧—健康救助:
(1)建立"四重保障",實現"九個確保";
(2)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100%;
(3)落實殘疾人救助政策。
(二)因殘致貧—健康救助:
(1)落實殘疾人救助政策;
(2)開展技能培訓;
(3)引導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
(三)因學致貧—教育扶貧:
(1)落實控輟保學責任制;
(2)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
(四)因災致貧—社會保障兜底:
(1)申報納入低保;
(2)申報納入五保;
(3)申報民政救助政策(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因災救助)。
(五)缺土地致貧--就業扶貧:
(1)組織勞動技能培訓;
(2)引導轉移就業:外出務工、就近就地務工;
(3)聘用為村莊保潔員。
(六)缺水致貧--飲水安全有保障:實施飲用安全保障(達到四項標準)。
(七)缺技術致貧--就業扶貧:
(1)組織勞動技能培訓;
(2)引導轉移就業:外出務工、就近就地務工;
(3)聘用為村莊保潔員。
(八)缺勞動力致貧--社會保障兜底:
(1)申報納入低保;
(2)申報納入五保;
(3)申報民政救助政策(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因災救助)。
(九)缺資金致貧--金融扶貧:
(1)申報扶貧小額信貸;
(2)采取其他金融扶貧措施。
(十)交通條件落后致貧--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
(十一)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致貧--鄉風文明:
(1)堅持扶貧先扶志,充分激發貧困戶脫貧增收的內生動力,提高農村群眾對精準脫貧攻堅工作的知曉率和滿意度;
(2)組織參加"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
(3)實施村規民約修訂,推動農村移風易俗。
(十二)其他原因致貧--開展"雙講雙評"活動,(www.baimashangsha.com)激發貧困對象內生動力。根據貧困戶實際困難采取的其他幫扶措施。
致貧原因于幫扶措施一一對應:
如:致貧原因是"因學致貧",幫扶措施中肯定要有"幫助貧困戶落實教育資助政策";致貧原因是"因病致貧",幫扶措施中就必須要有"幫助貧困戶享受大病醫療救助政策".致貧原因和幫扶措施必須要有問有答,一問一答,一一對應。
八、"春季行動"方案重點工作
(一)2018年宜良縣精準脫貧"春季行動"工作方案
1.強化業務培訓(3月20日前)
2.核準貧情信息(3月31日前)
①貧困戶家庭基本信息
②"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情況
③幫扶政策落實情況
3.核準致貧原因(4月10日前)
4.完善幫扶計劃(4月15日前)
一是填寫《宜良縣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幫扶計劃表》;二是填寫幫扶聯系卡。
5.完善臺賬資料(4月20日前)
一是貧困戶納入程序和退出程序:
① 納入程序:農戶申請—入戶調查—民主評議—村級公示—鄉鎮審核公示—縣級審核公示
② 退出程序:貧困戶退出申請—入戶調查—村兩委商議—村評議公示--鄉鎮(街道)核查公告—縣審核銷號
二是一戶一檔資料:
① 正常納入階段
② 退出返貧情況
③ 幫扶措施認定材料
(二)宜良縣脫貧攻堅"自強、誠信、感恩"群眾工作"一口清"讀本
內容詳細解讀。
謝謝大家!
為進一步加強脫貧攻堅工作交流,請大家下載中國社會扶貧網App、關注宜良扶貧微信公眾號、加入宜良縣幫扶工作交流群,謝謝。
一、請下載中國社會扶貧網App
安卓用戶:掃描二維碼,用瀏覽器進行下載或者直接在軟件商城里搜索"社會扶貧"APP進行下載安裝。
蘋果用戶:掃描二維碼,選擇蘋果safari中打開下載安裝。溫馨提示:蘋果用戶下載后需要進行驗證。按照如下步驟進行:設置—通用—設備管理—驗證通過。
注冊指南:點擊進APP→我的→點擊登錄→沒有賬戶,馬上注冊→輸入相關信息→手機獲取驗證碼→(身份證號可不填,跳過)。
二、請關注宜良扶貧微信公眾號
三、請加入宜良縣幫扶工作交流QQ群
【縣精準脫貧業務培訓講稿】相關文章: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情況匯報04-28
精準脫貧的自查報告01-23
精準脫貧攻堅心得體會01-13
縣精準扶貧工作總結01-12
征文:蘭考縣脫貧摘帽給我們的啟示07-11
XX縣脫貧攻堅工作進展情況匯報04-09
縣教育局重建脫貧項目工作情況匯報08-15
脫貧發展方案08-22
精準扶貧征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