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又好又快發展一把手發言材料
文章標題:又好又快發展一把手發言材料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委常委、**彝族自治州州委書記曹建方———
突破發展重點增強經濟活力
2008年,我們在發展中,要牢牢把握“強農、興工、擴城、活商、固基”的工作重點,真抓實干,全力以赴加快經濟發展步伐。
一是要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全面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選擇一批有產業基礎和群眾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自然村,集中開展以培強基礎產業、打牢基礎設施、提高基本素質、健全基本保障、建設基本隊伍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以貸款貼息等方式,引導企業、銀行和社會各個方面加大對涉農項目的投入力度,重點建設一批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扶持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加快自然村的公路建設,在加強大、中型水利建設的同時,建設好一批小水利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二是要以強化合作為重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立足產業、資源、區位優勢,把握先進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動向,緊緊盯住國家和省重點支持的工業產業和項目。當前,重點是抓好十大工業項目的落實,務求工業經濟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要抓住云南構建昆楚、昆大經濟帶,加大重點交通干線生產力布局調整的機遇,抓緊做好祿豐、**兩個省級工業園區和各縣工業小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體系完善工作,吸引企業入園發展;拓展融資渠道,深入實施重點企業(行業)銷售收入倍增行動計劃。
三是要以文化旅游產業為載體,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全面推進四大古鎮和十個彝族文化生態旅游村項目建設,集中打造彝族文化旅游的精品和亮點。
四是要以項目落實為核心,進一步改善發展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州發展的基礎條件。加大十大重點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的推進和落實力度。
五是要以營造環境、增強活力為目標,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改善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水平。不斷強化與沿海發達地區以及周邊州市的經濟技術合作。
六是要以資源整合為突破口,統籌推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突破縣域行政區劃限制,集中扶優培強一批具有縣域特色產業和骨干企業。
七是要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重點,夯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持續加大對龍川江等重點流域的綜合治理力度,加快城鎮交通干道沿線近山、面山森林植被恢復,實施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草)、農村能源建設等工程。
-------------------------------------------------------------------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
構筑產業體系
做強城市經濟
剛剛過去的2006年,是安徽省**市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關,經濟社會發展的上升態勢進一步鞏固。
2008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年。市委、市政府認為,新的一年,以人均GDP進入1000美元階段為標志,全市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期。要切實把握好多層次的指標,城鄉居民收入、就業指標要確保達到,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自然增長率要實行“上限”控制,節能降耗、污染物減排要實行目標管理。
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要解決好以下問題:
一是建設工業強市。建設“千億**”,必須基于工業的強力支撐。到2010年,在全市1000億元的GDP中,工業增加值必須達到400億以上。我們要在構筑產業體系、優化產業布局上實現突破,要在做強骨干企業、壯大園區經濟上實現突破,要在企業自主創新、聚集創新人才上實現突破。今年作為“工業推進年”,要真正做到精力向工業傾斜、政策向園區集中、資源向企業匯聚。
二是實現宜城突破。在安徽省奮力崛起的大格局中,宜城處于第一方陣;在皖江城市帶的總規劃中,宜城又是重要一極;在**的追趕跨越中,宜城作為中心城市,理應成為區域發展的“火車頭”。因此,在城區發展上,我們要在規劃建設上突破,著力做大城市規模;要在打造產業高地上突破,著力做強城市經濟;要在張揚特色上突破,著力做亮城市形象。
三是擴大投資。在引進資金的同時,大力引進市場、技術、人才;另一方面,努力做到選擇性招商、理性化招商,不斷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力爭在園區招商、大項目招商、項目推進機制上實現突破。
----------------------------------------------------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
推進結構調整
加快城市轉型
遼寧省**市是緣油而生,因油而興的資源型城市。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一
個亟待破解的難題。
“九五”以來,雖然地方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全市經濟的增長速度明顯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尋找新的主導產業以支撐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被提上日程。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支持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的重大戰略決策,為**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
市委、市政府組織編制了《**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全市重點發展石化、裝備制造、塑料和建材、綠色有機食品、服務業等五大接續產業,加快推進資源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力爭到2010年,使非采油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70,基本形成多元產業共同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格局。
圍繞重點促進五大接續產業發展,全市集中力量推進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為了提高區域競爭力和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全市啟動建設了船舶修造產業園、石油高新技術產業園、食品工業園、塑料工業園、精細化工園、晨宇工業園等特色產業園區,設立了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的產業發展基金,建立了以政府投資為引導、以民間投資為主體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政策措施的促進使全市項目建設出現了良好發展局面。
“十五”時期和剛剛過去的2006年,全市已經竣工和開工在建的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接續產業項目597項,項目總投資503億元,已完成投資160.9億元。其中竣工466項,完成投資139.3億元;在建131項,完成投資21.6億元。在這些項目中,屬于石化、裝備制造等五大接續產業項目共535項,完成投資146.7億元,占接續產業項目完成投資的91.2。已有遼河石化公司100萬噸超稠油延遲焦化、宏冠造船等412個項目竣工投產;遼河油田裝備制造基地、晨宇集團石油套管加工等123個項目開工在建。一批投資規模大、牽動力強的大項目取得實質進展。(本報記者李巍整理)
------------------------------------------------------
全國人大代表、**市市長***———
促進經濟發展抓好環境建設
2006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多項經濟指標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綜合實力躍上新的臺階。全市生產總值達6068.41億元,增長14.7;工業總產值達8102.82億元,增長16.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1729億元,增長15.1。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節能降耗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88.17億元,增長15.8。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達36321元,增長7.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850.66元,增長8.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788.27元,增長10。
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市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建立了一批創新平臺和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生物產業基地、動漫網游產業發展基地,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科技企業孵化網絡,有力推動了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2187.57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0.1。
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環境建設。2006年,**共投入256.28億元,繼續推進了一大批對**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鐵路新客站、武廣鐵路客運專線、白云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建設按計劃推進。全市地鐵通車里程已達116公里。城市飲用凈水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已有60萬人喝上了干凈衛生的直飲水。天然氣利用第一階段工程以及一批電力電網工程建成投產。為改善居住環境,完成“青山綠地”、“藍天碧水”一期工程。建成16條主干道林帶、13個近郊林區、119處園林景觀,完成613個采石場、采泥場整治復綠工作,全市新增綠地面積131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7.6。中心城區五大污水處理系統已經建成,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1.9,大氣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2008年,**市著力抓好以下六個方面:一是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二是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十年建成創新型城市為奮斗目標,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的戰略基點,著力推進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三是著力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強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村生產力發展。四是著力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調整外貿發展戰略,實現出口與進口,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技術貿易的協調發展。五是著力加強城市環境建設。六是著力改善民生。扎實推進各項民心工程,不斷加大社會公共事業方面的投入。(本報記者鄧海平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市市長劉永忠———
發揮區位優勢提升綜合功能
江蘇省**市是連接東西南北的樞紐,為積極發揮區位優勢,進一步提升綜合服務功能,促進區域緊密合作,重點在三個方面要尋求突破:
一、迅速提升港口綜合功能,加快構筑沿線地區物流大通道。港口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一是擴能增量,加快建設億噸大港。積極把港口建設納入西部大開發配套基礎設施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同時加強與中遠集團、中海集團等航運旗艦合作,加快推進港口深水航道、大噸位生產泊位、專用疏港通道等重點工程建設,力爭2010年前吞吐量達1.2億噸,集裝箱運量達到400萬標箱。二是統籌規劃,大力發展以港口為主載體的物流基地。充分利用港口和區位優勢,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把**建設成為服務中西部及周邊地區的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和國際資源配置的信息港。實現區港一體化,集國際轉口貿易、保稅倉儲、進出口加工、金融服務為一體,為陸橋沿線地區擴大開放開發提供更廣闊的平臺。三是強化協調,不斷提高口岸服務水平。加強口岸單位協調配合,加快電子口岸建設步伐,與西部省區市訂立快速通關協議,落實集裝箱運輸“綠色通道”優惠政策,進一步增強橋頭堡和便捷出海口岸的服務功能。
二、切實擴大對外開放優勢。
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完善**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商務中心、出口加工區配套服務功能,實現區港聯動,努力為中西部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創造條件。完善陸橋立體交通體系。加快隴海蘭新鐵路的增能擴運建設,盡快形成現代化、開放型的綜合運輸網絡。進一步完善大陸橋運輸協調機制。加快建設大陸橋運輸信息平臺,協調沿橋各國簽署包括運輸價格、信息服務、快速通關和運輸安全等內容的新亞歐大陸橋多邊過境運輸協定,進一步增強新亞歐大陸橋資源的國際競爭力。
三、有效整合陸橋旅游資源,努力推動沿線旅游產業協同發展。打造陸橋旅游精品線路。重點整合特色歷史文化資源,注重整合自然風光資源,把陸橋沿線名山大川串聯起來。
---------------------------------------------
全國人大代表、**市市長***———
統籌發展全局促進結構優化
過去的一年,黑龍江省**市緊緊把握城市轉型、體制轉軌、資源轉化、產業轉優這一主題,搶抓振興與轉型機遇,把增大經濟總量、增強財政實力、增加群眾收入作為工作的著力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可喜成績。全市生產總值由2002年的93.3億元增加到去年的169.2億元,年均增長12.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9億元增加到32.8億元;外貿進出口總值達2.5億美元,比2002增長6.4倍,年均增長64.6。
2006年,**市在結構調整上步伐加快,第二產業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一大批全省知名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崛起,糧食等農副產品加工轉化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工業經濟結構明顯優化,2006年全市工業增加值突破50億元,產品銷售收入突破了百億元大關,地方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已達60。城市物流、信息、餐飲、金融、房地產等產業迅速發展。
2008年全市要全力抓好煤化工、煤電、鋼鐵、綠色食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設,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打造山水生態城,不斷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為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夯實基礎。**市要全力提升工業經濟質量和水平,緊緊圍繞產業優化升級、企業提質增效、職工就業增收這條主線統籌工業經濟發展全局,保持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切實促進工業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并緊緊圍繞延伸煤炭、鋼鐵、優質安全農產品三大產業鏈條招商引資上項目,重點抓好一大批產業接續和深度開發項目,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培育外貿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要進一步加快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商貿加工區和倉儲物流區建設,全力推進互貿區建設;擴大對外經貿合作。
同時,要進一步解決民生問題。
---------------------------------------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
培育產業集群實現區域跨越
這些年,河北省**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在于我們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了新的跨越。
一是走向精深。**目前有三寶,一為原鹽,年產量超過200萬噸;二為石油,石油儲量15億噸,天然氣儲量近300億立方米;三為煤炭,通過神黃公司煤、路、港一體經營生產后,煤炭到黃驊大港的價格比到別的港口便宜。按照這種思路,**先后謀劃了華北石化500萬噸煉油及10萬噸聚苯乙烯等一大批技術改造深度挖潛項目,使得**有10多個化工產品的銷量居全國前列。
二是走向集約。我們采取了小企業向強企業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農村向城鎮集中的三個集中措施。鼓勵轄區內的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兼并其他產業關聯企業,使**煉油廠、**化工集團和**大化集團等優勢企業實現了做大做強,進入了中國企業500強;實施產業園區化戰略,鼓勵產業關聯項目向工業園區集中。建立了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區西部高新區、東部和東北部工業區等一批工業園區,促進了生產要素的集中,降低了生產成本;實施農村城鎮化戰略,規劃了“三區一縣”為主的中心城市經濟圈,圍繞城市產業集群培養壯大了彎頭管件、包裝機械、電線電纜、機車配件、裘皮紡織、五金制品等特色行業,使得城市實力大增。
三是走向沿海。**有129.7公里的海岸線,目前**東部沿海區域有著3321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其中最為寶貴的是沿海閑置的50萬畝灘涂和170萬畝重度鹽堿地,這是發展現代工業的良好資源。在新一輪開發熱潮中,**把搶抓機遇,建設臨港工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又一中心任務。重點抓了化工產銷基地、電力能源基地、加工和裝備制造業基地、大型物流基地等四大產業基地的建設。經國家批準的化工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就涉及71個項目,通過循環經濟的深度開發,所有循環的副產品都能做到物盡其用的零排放。整個工程完成后,每年可創銷售收入664億元,利稅121億元,利潤85.5億元。除了自身效益外,還能帶動周邊地區增加GDP232.4億元,安排勞動力就業3.49萬人。(本報記者雷漢發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
搶抓三大機遇
實施戰略推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在國家西部大開發和能源發展戰略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我們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健康發展的主題,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建設更加繁榮富裕文明和諧的**。市委和市政府的基本思路是:“把握一條主線、抓住三大機遇、實施五大戰略、做好七篇文章”。
把握一條主線。就是牢牢把握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條主線,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更加注重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更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努力實現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效益相統一。抓住三大機遇。就是緊緊抓住國家大力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對西部地區政策傾斜的機遇,抓住自治區全面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機遇,抓住**市和昌吉州加快推進經濟一體化戰略的機遇,積極爭取一切有利于發展的外部條件,努力實現經濟社會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實施五大戰略。一是工業強市戰略,就是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高新技術產業、都市工業和外向型加工業為重點,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抓手,做大做強特色優勢企業,為三次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基礎支撐。二是服務業提升戰略,就是要立足區位和商貿優勢,鞏固和提升商貿服務業,發展現代生產型和消費型服務業,加快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全面提升第三產業的質量和層次;三是向西開放戰略,就是通過加快向西開放步伐,大力開拓中亞及周邊市場;四是環境立市戰略,就是通過堅持不懈地抓好軟硬環境建設,尤其是抓好投資軟環境和人居環境建設,爭創更加適宜創業、更加適宜居住的城市環境;五是科教興市戰略,就是通過深化科教體制改革,加快科技教育發展,提高城鄉居民整體素質,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做好七篇文章。一是大力發展石油石化產業,二是大力發展煤電煤化工產業,三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四是大力發展外向型都市型工業,五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六是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業,七是大力發展城郊現代農業。
-------------------------------------------------------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
培育龍頭企業
發展現代農業
河南省**市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走以工帶農、工農互動發展的路子,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取得明顯成效,實現了“三個促進”: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糧經比例由70:30調整到60:40,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40,人均肉類產量居全省首位;促進了農民增收,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1856個,70的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體系、戶均年增收3700元左右,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88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22元;我們著力抓了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我們緊緊圍繞畜牧、糧食、蔬菜等產業,大力扶持一批規模大、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目前,全市已培育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80家。同時,我們更加注重發揮重點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積極探索建立企業與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的新型合作關系,引導企業在農村建基地、聯農戶,使田間地頭成為工業生產的“第一車間”,使農民群眾成為龍頭企業不在編的員工,進而帶動現代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二是建設畜牧養殖基地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深入實施以培育100個養殖小區、1000個規模養殖場、1萬個養殖專業戶為主要內容的“百區千場萬戶計劃”,通過采取對規模養殖業實行免費防疫或補貼防疫等政策措施,促進畜牧養殖業的規模化。
三是健全完善市場信息網絡服務現代農業發展。先后投資8600多萬元,建立了**農業信息網、氣象興農網、蔬菜信息網等市級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和二縣三區5個縣級農業信息服務平臺,設立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主的基層信息服務網點54個。開通“農技110”和“植保120”熱線電話,及時準確地把信息傳遞給千家萬戶。
四是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支撐現代農業發展。不斷加強以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為重點的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堅持開展農業科技承包活動,全市有926名科技人員參加了農業科技承包,承包項目區經濟效益平均每畝達到2000元以上。全市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達到50。
五是搞好農民培訓保障現代農業發展。強力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陽光培訓工程,去年培訓人員7055人,開展技能性培訓2.6萬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8.3萬人。
----------------------------------------------------
全國人大代表、**市市長***———
大力調整結構
加速經濟轉型
遼寧省**市既是國家老工業基地,又是煤炭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任務艱巨而緊迫,調整結構是**轉型振興的基礎和支撐。
**市將發揮毗鄰沈陽的優勢,以沈撫一體化為目標,歸納起來主要是調整五大結構:一是調整產業結構。工業方面,著眼于做大做強傳統優勢行業和優勢企業。圍繞“煤油電鋼鋁”五大支柱,實施“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將**建成東北地區最大的煉化生產基地;抓住撫鋁加入中鋁的契機,加大擴能改造的力度,將**建成東北地區最大的鋁系列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鈦鎂系列生產基地;繼續擴大兩個電廠的產能,鞏固提升電力生產基地的地位;圍繞裝備制造業,通過招商和企業改制,將**建成船用發動機生產基地、國內規模最大的液壓履帶式起重機的生產研發基地和建筑機械生產基地。農業方面,在綠色、特色和精品上做文章,圍繞食用菌、中藥材、山野菜等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區域規模、品種規模和總量規模。三產方面,重點發展旅游業。
二是調整產品結構。**原材料資源豐富,但加工度低。為此,**確定了將**由資源型城市向資源深加工型城市轉變的思路,重點延長四條產業鏈:一是石化產業鏈,大力開發“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的下游產品,將**建設成為全國精細化工基地、塑料工業基地和石蠟加工基地。二是裝備制造產業鏈,圍繞鋼、鋁、銅等原材料資源,發展建材、模具、電纜、工程機械、壓力容器、煉化設備、船舶發動機、汽車零部件等,形成與沈陽相配套的裝備制造業。三是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鏈,利用東部山區豐富的綠色和特色資源,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農副產品加工業。四是油母頁巖深加工產業鏈,形成煉油、發電到建材等行業的延伸。為了推進資源深加工,**利用棚改騰空土地和城市廢棄地,規劃建設塑料深加工、鋼鋁深加工、石蠟深加工和機械制造等四個工業園區。
三是調整所有制結構。鼓勵支持駐撫央企、省直企業做強做大,同時加快發展民營經濟。
四是調整城鄉結構。通過改革財稅體制等措施,進一步調動縣區發展積極性,通過強縣壯區增強全市經濟的總體實力。
五是調整城市布局結構。按照“人居向渾河沿岸集中、工業向外圍園區集聚”的思路,加快城市布局調整。改善城市環境和面貌,提升城市品位。
《又好又快發展一把手發言材料》來源于范文先生網,歡迎閱讀又好又快發展一把手發言材料。
個亟待破解的難題。
“九五”以來,雖然地方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全市經濟的增長速度明顯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尋找新的主導產業以支撐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被提上日程。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支持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的重大戰略決策,為**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
市委、市政府組織編制了《**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全市重點發展石化、裝備制造、塑料和建材、綠色有機食品、服務業等五大接續產業,加快推進資源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力爭到2010年,使非采油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70,基本形成多元產業共同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格局。
圍繞重點促進五大接續產業發展,全市集中力量推進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為了提高區域競爭力和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全市啟動建設了船舶修造產業園、石油高新技術產業園、食品工業園、塑料工業園、精細化工園、晨宇工業園等特色產業園區,設立了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的產業發展基金,建立了以政府投資為引導、以民間投資為主體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政策措施的促進使全市項目建設出現了良好發展局面。
“十五”時期和剛剛過去的2006年,全市已經竣工和開工在建的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接續產業項目597項,項目總投資503億元,已完成投資160.9億元。其中竣工466項,完成投資139.3億元;在建131項,完成投資21.6億元。在這些項目中,屬于石化、裝備制造等五大接續產業項目共535項,完成投資146.7億元,占接續產業項目完成投資的91.2。已有遼河石化公司100萬噸超稠油延遲焦化、宏冠造船等412個項目竣工投產;遼河油田裝備制造基地、晨宇集團石油套管加工等123個項目開工在建。一批投資規模大、牽動力強的大項目取得實質進展。(本報記者李巍整理)
------------------------------------------------------
全國人大代表、**市市長***———
促進經濟發展抓好環境建設
2006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多項經濟指標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綜合實力躍上新的臺階。全市生產總值達6068.41億元,增長14.7;工業總產值達8102.82億元,增長16.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1729億元,增長15.1。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節能降耗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88.17億元,增長15.8。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達36321元,增長7.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850.66元,增長8.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788.27元,增長10。
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市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建立了一批創新平臺和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生物產業基地、動漫網游產業發展基地,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科技企業孵化網絡,有力推動了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2187.57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0.1。
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環境建設。2006年,**共投入256.28億元,繼續推進了一大批對**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鐵路新客站、武廣鐵路客運專線、白云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建設按計劃推進。全市地鐵通車里程已達116公里。城市飲用凈水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已有60萬人喝上了干凈衛生的直飲水。天然氣利用第一階段工程以及一批電力電網工程建成投產。為改善居住環境,完成“青山綠地”、“藍天碧水”一期工程。建成16條主干道林帶、13個近郊林區、119處園林景觀,完成613個采石場、采泥場整治復綠工作,全市新增綠地面積131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7.6。中心城區五大污水處理系統已經建成,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1.9,大氣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2008年,**市著力抓好以下六個方面:一是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二是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十年建成創新型城市為奮斗目標,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的戰略基點,著力推進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三是著力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強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村生產力發展。四是著力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調整外貿發展戰略,實現出口與進口,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技術貿易的協調發展。五是著力加強城市環境建設。六是著力改善民生。扎實推進各項民心工程,不斷加大社會公共事業方面的投入。(本報記者鄧海平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市市長劉永忠———
發揮區位優勢提升綜合功能
江蘇省**市是連接東西南北的樞紐,為積極發揮區位優勢,進一步提升綜合服務功能,促進區域緊密合作,重點在三個方面要尋求突破:
一、迅速提升港口綜合功能,加快構筑沿線地區物流大通道。港口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一是擴能增量,加快建設億噸大港。積極把港口建設納入西部大開發配套基礎設施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同時加強與中遠集團、中海集團等航運旗艦合作,加快推進港口深水航道、大噸位生產泊位、專用疏港通道等重點工程建設,力爭2010年前吞吐量達1.2億噸,集裝箱運量達到400萬標箱。二是統籌規劃,大力發展以港口為主載體的物流基地。充分利用港口和區位優勢,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把**建設成為服務中西部及周邊地區的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和國際資源配置的信息港。實現區港一體化,集國際轉口貿易、保稅倉儲、進出口加工、金融服務為一體,為陸橋沿線地區擴大開放開發提供更廣闊的平臺。三是強化協調,不斷提高口岸服務水平。加強口岸單位協調配合,加快電子口岸建設步伐,與西部省區市訂立快速通關協議,落實集裝箱運輸“綠色通道”優惠政策,進一步增強橋頭堡和便捷出海口岸的服務功能。
二、切實擴大對外開放優勢。
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完善**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商務中心、出口加工區配套服務功能,實現區港聯動,努力為中西部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創造條件。完善陸橋立體交通體系。加快隴海蘭新鐵路的增能擴運建設,盡快形成現代化、開放型的綜合運輸網絡。進一步完善大陸橋運輸協調機制。加快建設大陸橋運輸信息平臺,協調沿橋各國簽署包括運輸價格、信息服務、快速通關和運輸安全等內容的新亞歐大陸橋多邊過境運輸協定,進一步增強新亞歐大陸橋資源的國際競爭力。
三、有效整合陸橋旅游資源,努力推動沿線旅游產業協同發展。打造陸橋旅游精品線路。重點整合特色歷史文化資源,注重整合自然風光資源,把陸橋沿線名山大川串聯起來。
---------------------------------------------
全國人大代表、**市市長***———
統籌發展全局促進結構優化
過去的一年,黑龍江省**市緊緊把握城市轉型、體制轉軌、資源轉化、產業轉優這一主題,搶抓振興與轉型機遇,把增大經濟總量、增強財政實力、增加群眾收入作為工作的著力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可喜成績。全市生產總值由2002年的93.3億元增加到去年的169.2億元,年均增長12.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9億元增加到32.8億元;外貿進出口總值達2.5億美元,比2002增長6.4倍,年均增長64.6。
2006年,**市在結構調整上步伐加快,第二產業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一大批全省知名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崛起,糧食等農副產品加工轉化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工業經濟結構明顯優化,2006年全市工業增加值突破50億元,產品銷售收入突破了百億元大關,地方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已達60。城市物流、信息、餐飲、金融、房地產等產業迅速發展。
2008年全市要全力抓好煤化工、煤電、鋼鐵、綠色食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設,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打造山水生態城,不斷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為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夯實基礎。**市要全力提升工業經濟質量和水平,緊緊圍繞產業優化升級、企業提質增效、職工就業增收這條主線統籌工業經濟發展全局,保持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切實促進工業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并緊緊圍繞延伸煤炭、鋼鐵、優質安全農產品三大產業鏈條招商引資上項目,重點抓好一大批產業接續和深度開發項目,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培育外貿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要進一步加快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商貿加工區和倉儲物流區建設,全力推進互貿區建設;擴大對外經貿合作。
同時,要進一步解決民生問題。
---------------------------------------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
培育產業集群實現區域跨越
這些年,河北省**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在于我們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了新的跨越。
一是走向精深。**目前有三寶,一為原鹽,年產量超過200萬噸;二為石油,石油儲量15億噸,天然氣儲量近300億立方米;三為煤炭,通過神黃公司煤、路、港一體經營生產后,煤炭到黃驊大港的價格比到別的港口便宜。按照這種思路,**先后謀劃了華北石化500萬噸煉油及10萬噸聚苯乙烯等一大批技術改造深度挖潛項目,使得**有10多個化工產品的銷量居全國前列。
二是走向集約。我們采取了小企業向強企業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農村向城鎮集中的三個集中措施。鼓勵轄區內的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兼并其他產業關聯企業,使**煉油廠、**化工集團和**大化集團等優勢企業實現了做大做強,進入了中國企業500強;實施產業園區化戰略,鼓勵產業關聯項目向工業園區集中。建立了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區西部高新區、東部和東北部工業區等一批工業園區,促進了生產要素的集中,降低了生產成本;實施農村城鎮化戰略,規劃了“三區一縣”為主的中心城市經濟圈,圍繞城市產業集群培養壯大了彎頭管件、包裝機械、電線電纜、機車配件、裘皮紡織、五金制品等特色行業,使得城市實力大增。
三是走向沿海。**有129.7公里的海岸線,目前**東部沿海區域有著3321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其中最為寶貴的是沿海閑置的50萬畝灘涂和170萬畝重度鹽堿地,這是發展現代工業的良好資源。在新一輪開發熱潮中,**把搶抓機遇,建設臨港工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又一中心任務。重點抓了化工產銷基地、電力能源基地、加工和裝備制造業基地、大型物流基地等四大產業基地的建設。經國家批準的化工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就涉及71個項目,通過循環經濟的深度開發,所有循環的副產品都能做到物盡其用的零排放。整個工程完成后,每年可創銷售收入664億元,利稅121億元,利潤85.5億元。除了自身效益外,還能帶動周邊地區增加GDP232.4億元,安排勞動力就業3.49萬人。(本報記者雷漢發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
搶抓三大機遇
實施戰略推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在國家西部大開發和能源發展戰略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我們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健康發展的主題,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建設更加繁榮富裕文明和諧的**。市委和市政府的基本思路是:“把握一條主線、抓住三大機遇、實施五大戰略、做好七篇文章”。
把握一條主線。就是牢牢把握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條主線,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更加注重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更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努力實現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效益相統一。抓住三大機遇。就是緊緊抓住國家大力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對西部地區政策傾斜的機遇,抓住自治區全面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機遇,抓住**市和昌吉州加快推進經濟一體化戰略的機遇,積極爭取一切有利于發展的外部條件,努力實現經濟社會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實施五大戰略。一是工業強市戰略,就是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高新技術產業、都市工業和外向型加工業為重點,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抓手,做大做強特色優勢企業,為三次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基礎支撐。二是服務業提升戰略,就是要立足區位和商貿優勢,鞏固和提升商貿服務業,發展現代生產型和消費型服務業,加快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全面提升第三產業的質量和層次;三是向西開放戰略,就是通過加快向西開放步伐,大力開拓中亞及周邊市場;四是環境立市戰略,就是通過堅持不懈地抓好軟硬環境建設,尤其是抓好投資軟環境和人居環境建設,爭創更加適宜創業、更加適宜居住的城市環境;五是科教興市戰略,就是通過深化科教體制改革,加快科技教育發展,提高城鄉居民整體素質,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做好七篇文章。一是大力發展石油石化產業,二是大力發展煤電煤化工產業,三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四是大力發展外向型都市型工業,五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六是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業,七是大力發展城郊現代農業。
-------------------------------------------------------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
培育龍頭企業
發展現代農業
河南省**市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走以工帶農、工農互動發展的路子,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取得明顯成效,實現了“三個促進”: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糧經比例由70:30調整到60:40,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40,人均肉類產量居全省首位;促進了農民增收,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1856個,70的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體系、戶均年增收3700元左右,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88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22元;我們著力抓了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我們緊緊圍繞畜牧、糧食、蔬菜等產業,大力扶持一批規模大、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目前,全市已培育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80家。同時,我們更加注重發揮重點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積極探索建立企業與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的新型合作關系,引導企業在農村建基地、聯農戶,使田間地頭成為工業生產的“第一車間”,使農民群眾成為龍頭企業不在編的員工,進而帶動現代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二是建設畜牧養殖基地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深入實施以培育100個養殖小區、1000個規模養殖場、1萬個養殖專業戶為主要內容的“百區千場萬戶計劃”,通過采取對規模養殖業實行免費防疫或補貼防疫等政策措施,促進畜牧養殖業的規模化。
三是健全完善市場信息網絡服務現代農業發展。先后投資8600多萬元,建立了**農業信息網、氣象興農網、蔬菜信息網等市級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和二縣三區5個縣級農業信息服務平臺,設立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主的基層信息服務網點54個。開通“農技110”和“植保120”熱線電話,及時準確地把信息傳遞給千家萬戶。
四是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支撐現代農業發展。不斷加強以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為重點的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堅持開展農業科技承包活動,全市有926名科技人員參加了農業科技承包,承包項目區經濟效益平均每畝達到2000元以上。全市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達到50。
五是搞好農民培訓保障現代農業發展。強力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陽光培訓工程,去年培訓人員7055人,開展技能性培訓2.6萬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8.3萬人。
----------------------------------------------------
全國人大代表、**市市長***———
大力調整結構
加速經濟轉型
遼寧省**市既是國家老工業基地,又是煤炭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任務艱巨而緊迫,調整結構是**轉型振興的基礎和支撐。
**市將發揮毗鄰沈陽的優勢,以沈撫一體化為目標,歸納起來主要是調整五大結構:一是調整產業結構。工業方面,著眼于做大做強傳統優勢行業和優勢企業。圍繞“煤油電鋼鋁”五大支柱,實施“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將**建成東北地區最大的煉化生產基地;抓住撫鋁加入中鋁的契機,加大擴能改造的力度,將**建成東北地區最大的鋁系列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鈦鎂系列生產基地;繼續擴大兩個電廠的產能,鞏固提升電力生產基地的地位;圍繞裝備制造業,通過招商和企業改制,將**建成船用發動機生產基地、國內規模最大的液壓履帶式起重機的生產研發基地和建筑機械生產基地。農業方面,在綠色、特色和精品上做文章,圍繞食用菌、中藥材、山野菜等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區域規模、品種規模和總量規模。三產方面,重點發展旅游業。
二是調整產品結構。**原材料資源豐富,但加工度低。為此,**確定了將**由資源型城市向資源深加工型城市轉變的思路,重點延長四條產業鏈:一是石化產業鏈,大力開發“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的下游產品,將**建設成為全國精細化工基地、塑料工業基地和石蠟加工基地。二是裝備制造產業鏈,圍繞鋼、鋁、銅等原材料資源,發展建材、模具、電纜、工程機械、壓力容器、煉化設備、船舶發動機、汽車零部件等,形成與沈陽相配套的裝備制造業。三是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鏈,利用東部山區豐富的綠色和特色資源,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農副產品加工業。四是油母頁巖深加工產業鏈,形成煉油、發電到建材等行業的延伸。為了推進資源深加工,**利用棚改騰空土地和城市廢棄地,規劃建設塑料深加工、鋼鋁深加工、石蠟深加工和機械制造等四個工業園區。
三是調整所有制結構。鼓勵支持駐撫央企、省直企業做強做大,同時加快發展民營經濟。
四是調整城鄉結構。通過改革財稅體制等措施,進一步調動縣區發展積極性,通過強縣壯區增強全市經濟的總體實力。
五是調整城市布局結構。按照“人居向渾河沿岸集中、工業向外圍園區集聚”的思路,加快城市布局調整。改善城市環境和面貌,提升城市品位。
《又好又快發展一把手發言材料》來源于范文先生網,歡迎閱讀又好又快發展一把手發言材料。
【又好又快發展一把手發言材料】相關文章:
抓住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08-05
在全縣又好又快發展大討論動員大會上的講話08-15
立足林業實際,加快公路建設,促進林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08-17
又好又快發展煤炭公司演講稿08-15
爭當五好干部交流發言材料08-24
想不到的好材料08-15
好家風好家訓事跡材料02-23
鄉鎮又好又快大討論情況匯報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