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匯編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
“7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利用遷移規律學習新知。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推導7的乘法口訣;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在課題的引入上,我選取了學生喜歡的童話題材,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引出課題;然后,通過通過七個小矮人頭上七個與7有關的數,讓學生會說一個7是7兩個7是14,三個7是21,四個7是28……初步理解7的口訣的意義;由于學生已經學過了1-6的懲罰口訣,已經知道了口訣的特點,如小數在前,大數在后,還有積的一些規律。所以我根據學生的學習起點,放手讓學生自己編制口訣,然后指名反饋,在檢驗口訣時滲透兩個乘法算式,引導學生觀察口訣,理解口訣的意思和作用,亮出教學重點;最后,我設計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練習來鞏固知識,練習的趣味性較強,形式也比較豐富,希望能借此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以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反思本課的教學,從整個流程來看,還勉強算順暢,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大多數學生能背出7的乘法口訣。教師的評價語言也比較自然,到位。課件設計得比較漂亮,學習得較高。但我知道,這只是教學的最基本要求,僅此而已還遠遠不夠。通過與各位老師的交流、溝通,從細節處分析,我發現了其中的.不足之處:
練習時要多問“為什么”,關心后進生。在會回鄉偶書這首詩中,在學生直接說出口訣的得數后,可接著問:你想到的師哪一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呢?4表示什么?7又表示什么?把學生剛剛所學的知識用起來。而我當時在教的時候,在學生回答“28”之后,就過去了,沒有深入的去利用、研究它,沒有把教學資源很好的利用好。
記口訣太機械化。在記口訣中,教師提問:哪一句口訣比較難記?怎么去記住它?學生說:可以多讀幾遍,多背幾遍,多寫等等。都是一些機械化記口訣的方法,而沒有說到如何運用口訣之間的規律去記口訣。這是,我卻沒有引導學生,反而跟著學生走了。我應該把學生引導到技術層面上去記口訣。運用口訣之間的規律去記。同時,在找口訣規律的時候,我僅僅是為了找規律而找規律,沒有把找出來的規律用起來,沒有引導學生說說這些規律有什么用,也沒告訴學生運用找到的規律來記口訣。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2
今天的教學內容是《用7的乘法口訣求商》,在預習作業中安排學生用1~6的乘法口訣求商和用7的乘法口訣求積,并讓學生說出所用的乘法口訣,讓學生明白“口訣”在計算乘除法中的作用,為學生順利地運用7的乘法口訣求商做準備,也便于學生把用1~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
教材有意識的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做花環的實際問題為素材,讓學生從現實的有意義的情境中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然后結合自學提綱進行小組交流學習。學習菜單:
1、觀察:一共有幾朵花?
2、如果每7朵扎成一個花環,可以扎幾個花環?你能列式解答嗎?
3、如果扎成4個花環,平均每個花環有幾朵花?你能列出怎樣的算式呢?
4、在小組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先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提出的問題,小組成員共同討論、交流,從實際操作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交流中獲得啟發,找到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利用數量關系正確的解決問題。這樣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新知,在活動中去思考、探索、發現、應用。
《補充練習》上有這樣一道題,把42個蘋果平均分給明明和他的6個同學,每人分到多少個?由于題中隱含了一個條件,一共有幾人?學生讀題不仔細,沒有看清條件明明和他的6個同學,就是一共有7人這個數學信息,絕大部分的學生都列出了:42÷6=7(個)。講評時,通過要求學生仔細讀題,說說把42個蘋果平均分給了幾個人?這7個人是怎么算出來的?通過引導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教育學生讀題時一定要細心體會題意,多讀幾遍,審清題意,才能下手解決問題。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3
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機會,讓他們經歷編寫6、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課后我對自己的課進行了反思。
成功之處:
1、處理好了數學知識的掌握與靈活應用的問題
就教材而言,顯得很枯燥,以前我會簡單地處理成找規律,編口訣,背口訣的.機械記憶的模式,這次我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很多很多的生活中的與6、7有關的話題。
2、處理好了情景創設的問題
本課開始引出小朋友喜歡的逛商店畫面,從學生直接的對圖像的興趣轉移到對數字的興趣,初識6、7的乘法口訣。
3、在本課中體現合作學習
本課在指導學生編寫口訣的時候,采用了合作學習的方式。小組合作,編寫的口訣并讓記錄最快的同學整理下來,每個人都很投入,爭取以小組第一獲勝。在指導學生記憶口訣時,又采用了一種合作學習的方式,這種合作方式就是讓其他的學生分享別人的思維結果,請學生討論如果忘記了其中一句口訣你可以有什么辦法想出來,再請同學說說哪些口訣好記,哪些口訣不好記,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它,讓學生在說明的過程中使其他學生跟著記住了。
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要強調知識之間的聯系,本課是學習6、7的乘法口訣,在學習6、7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有了2-5的乘法口訣的學習經驗,完全可以將學習2-6的乘法口訣的一些學習方法遷移過來,這堂課上沒有體現出這一點來,下次教學要深入考慮。
2、這節課的設計運用了很多集體備課中老師的設想,自己創新的地方很少。雖然是善于學習了,但是也要自己嘗試改革創新。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4
7的乘法口訣“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推導 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掌握7的乘法口訣和用相應的口訣計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7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學習了1-6的口訣,對口訣的結構及意義都有所了解,很多學生已經會背誦7的乘法口訣。就教材而言,簡單地處理成找規律,編口訣,背口訣的機械記憶的模式顯得很枯燥,因此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律,我于是對本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了重新的定位。本節課我為學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機會,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很多的生活中的與7有關的話題,讓他們經歷編寫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1、采用口訣對對碰的游戲來復習1—6的乘法口訣,然后從兒童喜聞樂見的七巧板拼圖引入,來探討7的乘法口訣。
2、7的口訣相對較難記憶,我利用孩子喜歡的孫悟空形象來記憶口訣。如孫悟空在煉丹爐中呆了七七四十九天,煉就了火眼金睛,所以見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舉起金箍棒舊打,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兩句口訣。
3、采用多種形式練習,對口訣的記憶如果單純的'依靠讀、背,()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學生學得也比較累。所以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如:欣賞《回鄉偶書》這首七言詩,用口訣算出這首七言詩的字數,數七星瓢蟲的背上共有多少個黑點,從兒童喜聞樂見的七個小矮人引入,讓學生結合小矮人的生活情景,解答問題等,特別是最后的這一環節,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欲望,并且能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使數學問題生活化,同時又將生活問題數學化,學生的興趣很濃。
短短的四十分鐘轉瞬即逝,學生們還沉浸在學習的氣氛中,久久回味著。而我的教學目標也以圓滿的完成。歷史教學反思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5
上了7的乘法口訣后,我深入反思了本節課覺得自己做到了:
一、備課充分,導課有效,環節相連。
課堂伊始,我跟孩子們復習了一遍1-6的口訣后,讓他們猜猜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同學們回應后,我接著說:說到數字7,它可是數學王國里最奇特,最神奇,最特別的數字了,同學們想知道它特別在哪嗎?請看神奇一,神奇二,神奇三……
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1、主動探究,編制口訣。學生已經學過了1至6的口訣,已經知道了口訣的一些特點,如小數在前面,大數在后面,還有積的.一些變化規律。還有的學生已經搶先背了起來。所以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編口訣。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口訣,找一找口訣的規律。
2、利用規律記憶口訣。7的口訣相對較難記憶,特別是五七三十五和四七二十八,三七二十一這幾句。那同學們你們想到了什么辦法去記住他們呢?有個學生說:“我是把二七十四和三七二十一合起來記五七三十五的。”另一個學生說:“我是把二七十四+二七十四=四七二十八。”還有的說:“我是根據《西游記》中孫悟空在煉丹爐中,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煉成了火眼金睛。取經的路上孫悟空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舉起金箍棒就打記憶的”應該說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另外大部分孩子會根據上下口訣加七減七來記憶。
3、多種形式練習。對口訣的記憶如果單純的依靠讀、背,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學生學得也比較累。所以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如:看看神奇二:《小池》這首古詩有幾個字,真神奇連古人都用7來編古詩。這首古詩學生非常熟悉,再次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道理。這樣就給單調的乘法口訣融入了濃厚的文化和高雅的氣息,也體現了學科間的融合。
總之,本課教學情境的創設,生活素材的挖掘,教學活動的體驗,都做到了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定教。這樣的教學理念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則。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6
課前我對教材和學生進行了詳盡的分析,通過今天的教學,自我感覺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
成功的方面:
1、目標明確,學生在課上已全面達標
2、充分體現新課標精神,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小組的'合作與交流,進行知識的獲取;
3、在課上選取與學生生活或是感興趣的事進行組織教學,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4、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5、練習分層,符合學生認知循序漸進的特點;
不足的地方:
1、時間安排過緊,以致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獨立的練習;
2、在口語的表達方面還有不足,語言兒童化還有待提高;
3、在知識細化方面還要下功夫。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7
“7的乘法口訣”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單元的內容。乘法口訣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對今后的計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務必熟練掌握。“7的乘法口訣”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學生在學習7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學習了1-6的口訣,對口訣的結構及意義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數較多,記憶不太容易。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律和年皊特征,我對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了重新的定位。讓學生自主參與編制乘法口訣的活動,理解乘法口訣的來源,掌握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利用相乘法口訣間的聯系來理解并記憶乘法口訣,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習用數學方式解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增長見聞,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學有所成!
1、主動探究,編制口訣
學生已經學過了1到6的口訣,已經知道了口訣的一些特點,如小數在前面,大數在后面,還有積的一些變化規律。還有的學生已經搶先背了起來。所以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編口訣。然后指名反饋。在檢驗學生的口訣時滲透兩個乘法算式、用加法計算等一些基本知識。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口訣,找一找口訣的規律。
2、利用規律記憶口訣。
7的口訣相對較難記憶。特別是五七三十五和六七四十二這兩句。引導學生利用上下兩句口訣的規律來記憶。有個學生說:“我是把二七十四和三七ニ十ー合起來記五七三十五的。”還有的說:“我是把二七十四+二七十四=四七ニ十ハ。“應該說他們的思維已經很超前了。大部分小朋友會根據上一句口訣加七來記憶。
3、多種形式練習
對口訣的記憶如果單純的依靠讀、背,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學生學得也比較累。所以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比如開火車,幸運轉轉轉,讀兒歌,看圖列算式,畫一畫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加大了練習量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8
本節課我利用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好動、好學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動探究來理解知識,運用知識。我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
1、選取與學生生活或是感興趣的事組織教學,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課前讓學生觀看動畫片《西游記》主題曲,由孫悟空引出兩句7的乘法口訣,從而揭示課題。通過欣賞由七巧板拼出的美麗圖案,讓學生探究其中的規律,為學習7的乘法口訣作準備。在教學乘法口訣之后,我又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把算式卡片送回家,使學生知道每句乘法口訣分別可以計算哪些乘法算式。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七巧板圖案的個數和七巧板的`塊數,學生在觀察思考中,通過獨立計算填寫出1個7到7個7相加的結果,又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編口訣,全班匯報,然后同桌交流分析每句口訣的特點和聯系。學生在大量的自主學習空間里進一步地理解了乘法的含義,也弄清了乘法口訣的來源。
3、關注教學內容的現實性。主要體現在7的乘法口訣的應用中:古詩字數、幾星期的天數、七星瓢蟲背上的黑點數、鋼琴鍵數、童話故事等內容均取材于學生的社會生活或學習生活之中。并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什么時候會用到7的乘法口訣,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情感和態度,感受數學之美。
要改進的地方:加強應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可增加一道綜合性的計算題(包括26的乘法口訣),可以用搶答的形式,讓學生熟練地應用口訣進行計算。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9
課后反思:
在教學活動中,我創設了生動活潑的情境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教學中圍繞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參加晚會”這個主題創設了“扎花環、采荷花、找桌號、做糖葫蘆”等進行情境,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究新知。教學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利用口訣求商,體會除法與乘法的內在聯系。內容層層遞進。(我是超人)綜合練習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
不足之處:
1. 故事教學雖然好,但挨題地講故事,占用的時間太長。
2. 學習探究方法的過程,“放”的還不夠。
3. 對學生評價單調。
4. 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體系還掌握不夠完整,對教材還不夠熟悉,講課還不夠精煉,甚至有的練習重點難點不突出或把握不準,可以說自己要提高和學習的`方面很多很多。
總之,我還在不停地思考,希望自己會很快的進步,也希望能夠得到老師們的批評指教。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科書第72——73頁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弄清每句口訣的來源。
2. 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進行計算。
3. 能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 過程與方法
經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初步學會運用類推學習新知識的方法。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大家聽過《白雪公主》的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想認識嗎?趕快用掌聲把她請出來吧!(課件出示:白雪公主)她的好朋友是誰?(七個小矮人)今天是白雪公主的生日,小矮人們想邀請小朋友一起為白雪公主唱支生日歌,愿意嗎?(課件:小矮人們聯歡的場景,并配上“生日快樂”音樂)。
看,細心的小矮人們也為白雪公主準備了像老師這樣的小禮物,出示袋裝的七巧板。(介紹七巧板)
2、聰明的小矮人每人都用自己的七巧板拼了一個美麗的圖案送給白雪公主。老師悄悄地把他們拿到我們的課堂上了。(出示七個圖案)。
3、白雪公主收到禮物,非常高興,可是她想知道小矮人一共送了多少個圖形,大家有辦法幫幫她嗎?
二、合作交流,探究體驗。
活動一:探究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1. 小朋友們,把你想到的先寫在練習本上,寫完后可跟同桌交流交流。
2. 組織匯報交流,師板書。
7+7+7+7+7+7+7+7=
7×7=
3.哪種方法簡單?(乘法)。,想知道7×7等于多少,就要用到乘法口訣,
引出本節數學課題:7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
4、討論交流,總結出7的乘法口訣。解決了白雪公主的難題,大家真厲害。
活動二: 交流7的乘法口訣的記憶方法
1. 7的乘法口訣有幾句?你覺得哪句最好記?是怎么記的?有沒有覺得不好記的?誰來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他?
2. 生交流方法。
3. 用剛才介紹的好方法再記一遍。
4. 請“小老師”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畫圖、擺學具、動作等表示一個乘法口訣,有困難可找小伙伴一起研究,也可請老師參加。
5. “猜一猜”游戲。(一個學生說表示的方式與內容,另一個學生猜猜是哪句口訣)
6、師:“7的乘法口訣”都記住了嗎?一起背給小公主聽聽吧!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 游戲:變魔術。(看口訣說算式,看算式說口訣)
2. 當郵遞員送信。
21 42 28
7×6 4×7 3×7 7×4
6個7 6×7 7個3 4個7
3. 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7的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的呢?
(1)出示古詩《贈劉景文》。
(2)生想:一個星期有7天,兩個星期…
(3)有一種昆蟲和7有關。(七星瓢蟲)仿照數青蛙,我們一起數數七星瓢蟲:一只瓢蟲一張嘴,七個星星六條腿;
四、小結。
這節課你開心嗎?最開心的是什么?還想說些什么?
板書設計: 7的乘法口訣
1 2 3 4 5 6 7
7 7 7 7 7 7 7
7 14 21 28 35 42 49
7 × 1=7 一七得七 1 × 7=7
7 × 2=14 二七十四 2 × 7=14
7 × 3=21 三七二十一 3 × 7=21
7 × 4=28 四七二十八 4 × 7=28
7 × 5=35 五七三十五 5 × 7=35
7 × 6=42 六七四十二 6 × 7=42
7 × 7=49 七七四十九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1
“7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習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利用遷移規律學習新知。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1、讓學生經歷編寫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7的乘法口訣是怎樣得來的;2、使學生熟記7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計算乘法;3、以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為基礎,通過編寫口訣,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類推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推導7的乘法口訣;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用7的乘法口訣計算乘法。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我還是以教材提供的“七巧板”拼圖這一主題圖,引出課題,然后,通過四人小組活動,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自主探究,嘗試推導出7的乘法口訣,最后,設計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練習來鞏固知識,練習的趣味性較強,形式也比較豐富,希望能借此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以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反思本課的教學優點有二:其一,課堂教學中能穿插引領本課靈魂的板書,整個板書——包括課題、教學重點、難點等內容,我全部一一呈現,這樣做能讓學生從板書上對本課的重難點一目了然,而且在頭腦中形成一條線索,使學生的印象深刻;其二,課堂練習的設計體現出層次性。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練習的廣度和深度,作了精心的預設。并且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得到真正的落實。整節課后自我感覺良好!學生們的興趣高漲!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2
今天的課,上下來很輕松。7的乘法口訣,學生掌握得挺熟練,連最差的那幾個孩子,都能將口算算得對又快。所以,出示完例題后,很多小朋友高高舉著小手要求列式解答。的確,回答的那兩個孩子都正確列出了算式,口算出了結果,還自覺得把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義講了一遍。難道和家長交流,孩子都聰明了一點點?看來家校聯系還真的相當重要:)問問孩子:解答時你們都是用哪句乘法口訣來算的呢?學生回答時基本沒有難度。于是抓緊時間開始練習。很好,“想想做做”做下來,正確率挺高,也有聰明的孩子能根據一道口訣,自覺地說出四道算式,兩道乘法,兩道除法。真的聰明了不少:)
當堂檢測時,基礎部分沒有什么大問題,有的只是稍稍算錯,也有幾個孩子把要求寫除法算式寫成了乘法算式,能自己訂正。存在較大問題的是智力沖浪。幾個孩子聽我讀完題目,高興地嚷嚷“這個題目太簡單了,我會算”,三下五除二寫上算式,當然是錯誤算式。植樹問題,關鍵是不能忘了第一棵。我提醒錯誤的孩子再仔細想想,有幾個便在草稿紙上畫了起來。很高興,學生能選擇畫簡單的示意圖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我曾經和他們講過,他們都還記得,不錯不錯。當然,這幾個畫圖的孩子,都列出了正確的`算式,也能把解題思路講明白。做對一道題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自主選擇一種解題的方法。這是讓我開心的地方,也算一點小小的幸福。而對孩子來講,成功的體驗幸福指數要大得多。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3
在第一次上完上次“7的乘法口訣”后,我根據課堂中師生的表現及課后老師的評課反饋意見,在第二次實施教學后得出幾個方面反思:
1、本課中的情境創設以激趣為主, 動畫內容與本課具體學習內容無關,因此動畫播放時間不宜超過30秒。為順利引出課題,在播放動畫時電腦 出現一些問題。提問應以設疑激趣為主。如:每張電影票7元,2張票要幾元?3張呢?一共要多少元呢?這樣的提問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2、第二環節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訣的編排時,讓學生填好表后要多讓一生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說說是怎樣填的。
3、在記憶口訣的`形式要多樣化,可以師生對口令,同桌對口令,男女生對口令,但是在這里記憶的方法的時間用太長,導致后面的練習完成不了。
不足之處:
在例題交流我不夠放手讓學生試編口訣,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同桌交流編的方法。而且在這里填表格和編制口訣的設計的問題重復了,花費太多時間編制口訣,在評價反饋中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體現到個性的同時兼顧共性。在記憶口訣花費時間太多了,導致練習 時間不夠。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4
在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編制7的乘法口訣并非難事,學生基本上知道了如何歸納總結乘法口訣的方法。較短的教學時間,較大的思維空間,充裕的展示機會,多向的交流互動,輕松的學習氛圍,高漲的學習熱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自己提出。
在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興趣。我讓學生通過拼擺七巧板。去發現七巧板中的數學問題,并提出數學問題,造成認知沖突,用我們以前學的乘法口訣無法直接得出得數,這就造成了學習7的乘法口訣的需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自己提出,提高學生探究的欲望。
2、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
為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我放手讓學生結合圖畫去探索“7的乘法口訣”的秘密,去積極嘗試自編口訣,有了編制6的乘法口訣的經驗,學生基本知道如何去歸納總結7的乘法口訣,只不過是速度快慢的問題,方法優劣的問題。
3、讓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在介紹每一句口訣是怎么得來和怎樣記憶口訣時,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算出得數的?學生可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說是根據乘法的意義一個一個相加得來的,還有的同學是運用上一句口訣的得數再加上1個7而得出下一句口訣的得數,還有的同學說可以用2個7加3個7得出5個7的得數,也有的說可以用7個7減去1個7得到6個7的得數。通過交流,學生明白了怎樣提高編制的速度。為了提高自己學習的效率,他們也會應用別的同學的經驗,使自己變得和他們一樣快。
4、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學習的`素材,并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不足的是在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而開設的課前拼擺七巧板的活動,使他們都異常興奮,以至于不能自抑,好長時間都不能將心收回,還一心撲在那神奇的七巧板上。另外,在學生獨立編制口訣的過程中,由于時間的關系,有些沒有編完的同學還不忍放手,別人介紹時,總是只顧自己寫而忽視了聽,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加強課堂上的傾聽與回應,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5
朝陽中心小學謝易君學生在學習7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學習了1-6的口訣,對口訣的結構及意義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數較多,記憶不太容易。因此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律,我于是對本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了重新的定位。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成功之處有:
1、本節課的開始,以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教學過成中讓學生自主參與編制乘法口訣的活動,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掌握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
3、童話故事穿插在整堂課中,增加了趣味性,也使整節課更加生動。
不足之處:
1、沒有注意強化乘法的意義。如在解決問題的練習中,在學生列式后可追問“你是怎樣想的?”從而引導學生說出求兩個星期多說天,也就是求2個7是多少,所以算式是:2×7=14(天)。
2、沒有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應要引導學生敘述整個問題的完整性。本節課中未做到。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0-28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06-24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06-30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5篇04-12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精選20篇)11-28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04-17
數學乘法口訣的教學反思04-14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0-28
5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反思04-13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06-29